【素材区。月任务】消失的古庸国----历史上并不平庸的国家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407 回复:8

[人文通史] 【素材区。月任务】消失的古庸国----历史上并不平庸的国家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碧落无垠

ZxID:11990157


等级: 文学大师
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3 0
【素材区。月任务】消失的古庸国----历史上并不平庸的国家
[align=center][b][size=4]消失的古庸国:历史上并不平庸的国家(二)[/size][/b][/align]
[b][color=#000000][size=3]独特的庸国文化的特色[/size][/color][/b]
      [color=#ff33cc][size=2]在我国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庸国是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庸人也是最古老的氏族之一。由于史书缺少记载,庸国及其氏族地位曾长期被人误解,有的称其为“楚之附庸”,说庸人就是楚人,有的归其为“诸巴之一”,说庸人就是巴人。实际上,庸文化具有完全的独立体系,其附属之说实属对历史的误读。[/size]

      [size=2]庸国在春秋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建国历史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庸国在夏时,或最迟在商时就已经成了较为统一、相对稳定、中间无间断的国家。如果从夏时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size][/color]
[attachment=11329209]  [u][color=#0000ff][b]古庸国[/b]方城山顶的夯土城墙[/color][/u]


        [color=#ff0000][size=2]古庸国属地尽管现在大部分一分为三,分别隶属现湖北、陕西、重庆、湖南三省一市,属于不同的省、市管辖。但长期以来仍然保留着不少共同的文化特征,如饮食文化、服装文化、丧葬文化、婚姻文化、语言文化、娱乐文化、巫文化、道教文化等。有的文化现象一直成为史学界难解之迷。如悬棺、《黑暗传》的形成、唱孝歌等[/size][/color]

[attachment=11329210] 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的所在地
[attachment=11329211]

          [color=#66cccc][size=2]古庸国国都所在地的周围的地域,现今竹溪、竹山,极其相邻地区平利、镇坪北部、旬阳、郧西,其方言、口音基本相同,应归属一个方言区。这一方言暂以竹溪方言为代表,这种方言是如何形成的?历经多少朝代?也一直是个难解之迷。一个地区某种方言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一个氏族、一个部落的方言能够稳定下来,并延续不断的同化外来人口的语言,其本身方言的形成少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竹溪地方话的形成,并且能长期延续下来,而且周邻地区方言与竹溪话基本相同,只是某些口音有差异,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受古庸国语言文化的影响。竹溪、竹山方言中有上百个独特的语言词汇,很多有音无字,表意也相当丰富,外地人很难听懂。奇怪的是,这些语言词汇,也存在于江汉西部地区重庆东北、陕南部的地区的方言中,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一样。比如,竹溪人将墙基处称其为“墙根脚”,郧西、白河也这样称谓。竹溪人原本将父亲称“伯”,三峡地区、奉节、巫溪一带也将父亲叫“伯”。竹溪人过去将加餐称为“做神父”,而奉节、巫溪、平利当地居民,也有将吃肉、喝酒称为“做神父”之说。许多方言俗语,在古庸国所属地均通用。[/size][/color]

[color=#ff0000][size=3][b]庸国的文化[/b][/size][/color]

          [size=2][color=#6600cc]庸国丧葬文化的独特之一是岩葬,即“悬棺文化”。[/color]
          [color=#ff33cc]悬棺一直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迷底长期无人揭开。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color][/size]

[attachment=11329212]
[attachment=11329213]
[attachment=11329214]            [size=2][color=#66cccc]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烟灭。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解,庸国立国千年,为何未发现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团。[/color]
            [color=#ff33cc]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棂柩迈着慢慢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color]
              [color=#6600cc]古庸国是我国巫文化发祥地之一。[/color]
              [color=#ff33cc]长江三峡的巫山古称灵山。《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灵山有十巫,今已被证明都是早期的庸人。其后,十巫中最强大的“巫咸族”建立了一个“巫咸国”(在今天的巫溪县一带)。十巫中,巫咸、巫彭都曾为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彭精通医道,巫咸除精通医道外,还精通天文、乐器。巫咸、巫彭所研究的医道、天文、乐器等,对中华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庸国所属江汉西部各地,明、清以前均有“民多信巫”的记载。至今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许多巫文化,而且其使用的巫术也基本相同。这些巫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巫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文化。鄂、渝、陕边境地区民间中草医颇具地方特色,积累着宝贵的经验。这恐怕同上述巫术一样,与古代庸国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color]

            [color=#6600cc]庸人还有先进的铸造文化。[/color]
            [/size][color=#ff33cc][size=2]庸国被灭以后,庸人中有一支远走东南瓯越(福建)山地,成了后来的百越中的越人一支,这个外来民族以善冶炼青铜器着称,最初被称为“钺人”,钺与镛意义相通,都是指善于冶炼青铜的意思,钺是一种青铜兵器,这也显示了以武立国、精于冶炼的巴镛人的一个特性,在古代,钺越二字相通,钺(镛)人后来才被叫成越人。这支越人就是庸人的后裔,武夷山区一带存在大量秦汉以来的悬棺崖葬,与庸人的风俗完全相同[/size]。[/color]

[attachment=11329215]
            [size=2][color=#6600cc]庸人还能歌善舞,并发明鼓等乐器,因此古人有时将大鼓称为“庸鼓”。[/color]
            [color=#ff33cc]庸人善于歌舞,在《诗经》中可见其端倪。《诗经》中《江汉》及《墉风》中一些作品,很可能就出自庸风。世有“吉甫作诗”之说,尹吉甫为周武王的大臣,其出身地即庸国的附庸之地麇国。庸国的歌舞后来发展成山歌、戏剧。两竹高腔、薅草锣鼓、闹房花鼓调,主要源头就在古庸国的歌舞。[/color]
            [color=#6600cc]茶在中国作为饮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color]
            [color=#ff33cc]早在商、周时期,庸国人就发明了茶叶和生漆,并将茶叶、生漆作为贡品。作为庸国都城上庸所在地而言,唐宋之前的确少见茶叶的历史记载,但并不等于这里就不出产茶叶,也不等于庸国不是中国茶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华阳国志》中所记巴地:“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供之。”其所说的漆、茶叶产地“巴”,实际上包含庸国的三峡地区,即后来的峡州、夷州等地。在三峡一带,庸人的茶文化后被楚人所继承。陆羽在《茶经》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所记载的“八之出”山南六州,其中金州、峡州即全部或部分为古庸国属地。《广雅》曰:“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color]
          [color=#6600cc]庸国还是我国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color]
            [color=#ff33cc]古庸国的富强与其地产盐有很大关系。早在夏商时期,庸人就开发了盐泉,用以煮盐,并打开了通往楚国、秦国等地的盐道。秦地少盐,楚灭庸后占领了庸人的盐泉,籍以控秦,秦国则派白起占领了鱼邑之地,夺取了盐泉。据史书记载,秦楚战争,首先就是从争夺庸人盐资源开始的。[/color]
[/size][b][size=3]躲进桃花源,庸人不再自扰[/size][/b]

[color=#6699cc]  [size=2]    公元前611年,楚国遇上严重灾荒,饿死不少百姓,楚庄王在韬光养晦“三年不鸣、不飞”。楚之四邻乘其危难群起攻楚。庸国国君遂起兵东进,并率领南蛮附庸各国的军队会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楚国危在旦夕 [/size][/color][size=2]
[/size][color=#6699cc]
[size=2]      楚庄王火速派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攻打庸国。公元前611年,楚与秦、巴三国联军大举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为三国所灭,楚王实现了“一鸣惊人”的壮志。[/size][/color][size=2]
 
[/size][size=2][color=#ff33cc]        庸国占有逐鹿中原而问鼎的最佳位置,但伐楚未成反成楚之附庸,使楚得以窥中原之虚而入之,实在是“庸人自扰”。这就是“庸人自扰”这一成语的真正来历。聪明的庸人显然吸取了这一教训。
庸国灭亡后,秦楚两国疆域相连,在两大强国近四百年的战乱中,故庸旧地朝秦而暮楚,昔日的古都方城不断地变换着两国战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显然,这样的生存境遇是一个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族群不能承受的。早在灭国之时,庸人就开始了悲壮地迁徙,去寻找新的家园,在四面强敌、遍地狼烟的虎视下,他们的迁徙路线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沿着武陵山脉过峡江,进入到清江、酉水、澧水流域,而这些区域,正是现在土家族的主要分布地。[/color]
 
[color=#ff6600]        有关庸国的历史记载随着楚、秦、巴三国灭庸之战烟消云散,庸人在逃亡的迁徙中也从历史中消失踪迹。从流传于今的张家界、湘西的地名中可以看到,从遥远的庸国迁徙而来的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在与当地族群经过了最初的冲突后,他们融入了土家族的先民中,并为我们留下一系列地名:庸州、大庸溪、施溶溪、大庸滩、大庸坪、大庸口、庸水、武陵江……在鄂西、张家界、湘西更为广大的山林中。庸人与当地族群和谐共处,并将大庸开发成为避秦遗世的武陵仙境,隐逸文化成为这一时期大庸文化的特质。历朝历代,这一隐逸文化吸引着更多的人在此归隐。[/color]

[color=#ff66cc]        早在庸人举族南迁之前,与庸人同宗同族的赤松子就已归隐于大庸。在庸文化的早期源起中,伏羲画八卦已经发仞出儒道两宗,赤松子是道家的开山人物。《真君传》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数往昆仑山中, 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焉。”《直隶澧州志•方外》中说:“赤松子,相传隐于赤松山(今天门山)迄今有丹灶。”赤松子淡泊人世,隐居大山,修炼长生之道,首创辟谷养生法,采百花为食,极山林之乐,是中国道家一脉的开创者。炎帝女儿对他极是爱慕,随他四处云游修道。后来,赤松子归隐大庸,开中国隐逸文化的先河,也为后世庸人南迁指明了一条道路。[/color]
[color=#ff66cc][/color]
[color=#ff66cc]        [/color][color=#669966]赤松子之后,鬼谷子也隐遁于大庸,其后,汉留候张良同样归隐于大庸,这三人是中国历史上大有名气的人物,他们的归隐自然是万众瞩目,与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相比,更多的隐者已然湮没于历史的清风里,在无名中成就了真正完美的隐逸。正是一代代无名的隐者,托起了庸文化的隐逸风骨。大庸文化,就是一部民族的隐逸传奇。[/color][/size]
[ 此贴被碧落无垠在2010-12-03 20:34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瑶池碧落

    派派币 +10

    素材整理。感谢支持素材区。O(∩_∩)O~

碧落无垠

ZxID:11990157


等级: 文学大师
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2-03 0
— (灬千ヽ) 图片不能显示。先修改编辑,重新上传插入图片。还有就是不能回复自己的帖子O(∩_∩)O~
请于三日内修改~感谢支持素材区~ (2010-12-03 18:22) —
呜呜~~泪奔  老师教的弄边框的东西 都还给老师了~~~不会弄~~
将就看吧~~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2-04 0
已审,欢迎来写作素材发帖,下次继续加油O(∩_∩)O~


图片可以看了就是有点小,另字的颜色有点杂。。

期待你的排版进步。

楼主留言:

说实话 我也很想排的好看啊  可惜~~学的东西 考完试 我都还老师了~~%>_<%哭~~

睡着的饼干

ZxID:4260391


等级: 文学之神
万丈红尘没有如果,只有可是。。。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2-04 0
哎呀~~楼主可以纪念了哟~~咳咳。。这帖子真不错哈~

楼主留言:

花花的也不错啊 ~~乃们 不能对一个新人有那么多的要求~~不然 打击了我的积极性  怎嘛办~~

前庭雪

ZxID:9537993


等级: 文坛鼻祖
病啊病的就习惯了~~~潜啊潜的会潜没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05 0
完全不知道还有它存在过。。。o(︶︿︶)o唉

话说,楼楼的字体颜色花里胡俏的,看得眼睛疼

ouyangyilin

ZxID:10353566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2-05 0
悬棺的话我家附近的旅游区也有,不过古庸国真的没听过,学习了~
楠木之夏

ZxID:15303094

等级: 牙牙学语
我在怀念,你不再怀念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7-04 0
蛮好玩的~
ceshi4501

ZxID:15292503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7-05 0

点击在新窗播放
碧腰

ZxID:14018277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7-05 0
要是那些古迹在文革没有被破坏掉就好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