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308 回复:6

[人文通史] 中国古代货币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暮水尘烟

ZxID:10338362


等级: 热心会员
冒泡泡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3 0
中国古代货币
主楼:货币发展史及历朝纲钱沿革
一楼:大事年表
二楼:中国古钱币常用词语
三楼:历代货币欣赏
[align=center][backcolor=#66ccff][table=550][tr][td][backcolor=#ffffff][align=center][table=530][tr][td][align=center][b]中国钱币的发展史简述[/b][/align][/td][/tr][/table][/align]
[/backcolor][align=center][backcolor=#ffffff][table=530][tr][td][align=left][font=宋体][size=2]    实物货币——贝币与商代铜贝——先秦时期四大货币体系——秦始皇统一货币与方孔圆钱的流通——汉武帝行五铢钱制沿用至隋末——唐初开元通宝方孔圆钱——两宋铜铁钱并行与纸币出现——明清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货币制度——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size][/font][/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td][/tr][/table][/backcolor][/align]

[backcolor=#66ccff][align=center][table=550][tr][td][backcolor=#ffffff][align=center][table=530][tr][td][align=center][b][font=宋体]货币的发展和演变[/font] [/b][/align][/td][/tr][/table][/align]
[/backcolor][backcolor=#ffffff][align=center][table=530][tr][td][align=left][font=宋体][size=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size][/font][/align][font=宋体][size=2][align=left]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align][align=left]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align][align=left]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align][align=left]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align][align=left]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align][align=left]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align][/size][/font][/td][/tr][/table][/align][/backcolor][/td][/tr][/table][/align][/backcolor]

[backcolor=#66ccff][align=center][table=550][tr][td][backcolor=#ffffff][align=center][table=530][tr][td][align=center][b][font=宋体]历朝纲钱沿革[/font][/b][/align][/td][/tr][/table][/align]
[/backcolor][backcolor=#ffffff][align=center][table=530][tr][td][align=left][font=宋体][size=2]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戍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三)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2]
    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size][/font] [/align][/td][/tr][/table][/align][/backcolor][/td][/tr][/table][/align][/backcolor]
[ 此贴被暮水尘烟在2010-12-04 01:1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暮水尘烟

ZxID:10338362


等级: 热心会员
冒泡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2-03 0
公 元 前
时 间
大 事 件
约21世纪
贝壳开始从装饰品发展成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约 14 世纪
铸行铜贝。实物货币开始向金属货币过渡
约800—70O
早期空首布产生
约700-600
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 币 , 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31—591
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 , 叔敖谏止
524
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480
战国开始
403
晋分裂为韩、赵、孙魏三国
386
田和称齐公 ,齐造邦刀或铸于此时
336
秦惠文王行钱。 (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
284—279
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 , 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41—223
楚迁都寿春 , 铸邹麦等金币
221
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 , 推行方孔半两钱 , 黄金以锚为单位
206
西汉政权建立,半两钱减重 , 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
186
半两减为八铢。禁民铸钱。
182
半两减为二铢四累 , 称为五分钱。
175
铸四株半两。又许民铸钱。
14O
汉武帝铸三铢。
136
废三铢 , 复行半两。三朱、 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于此时。
119
发行白金三品和皮币。
118
铸五铢。
115
四行赤侧五铢
113
废赤侧五铢当五制 , 集中全国铸币权于上林三宫。
公  元
7
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 契刀和大泉。国宝金匮值万或铸于此时。
9
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 ,专用大小泉。
10
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采用宝货制。
14
王莽第四次改革币制:铸货泉、 布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
刘玄( 淮阳王 )铸五铢。
30
公孙述铸铁钱。
40
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6
灵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
董卓铸小钱。
208
曹操为丞相,恢复五。
214
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36
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
孙权铸大泉当千。
338
李寿铸“汉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钱。
376
太元货泉或铸于此时。
43O
刘宋铸四铢。
454
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
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5
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
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510
北魏铸五铢。
529
北魏铸永安五铢。
543
东魏改铸永安五铢。
553
北齐铸常平五铢。
561
北周铸布泉、河西诸郡用西域 金银币。
562
陈铸五铢。
574
北周铸五行大布。
579
陈铸太货六铢。北周铸永通万国。
589
隋铸五铢。
621
唐高祖废五铢 , 铸开元通宝。从此铸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
666
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667
废乾封钱 , 复用开元钱。
708
( 日本铸和铜开宝 ) 。
755—768
( 法国铸德涅银币 , 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
758
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759
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史思明在洛阳铸得查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766—779
大历元宝铸于此时。
780—783
建中通宝铸于此时。
845
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870
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907
后梁铸开平通宝。
911
楚马殷铸天策府宝, 前蜀王建铸永平元宝。
916
王建铸通正元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铅钱。
917
王建铸天汉元宝。南汉刘岩铸 乾亨重宝。
918
王建铸光天元宝。
919
蜀后主铸乾德元宝。
922
辽铸天赞通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大铁钱。
925
蜀后主铸咸康元宝。辽铸天显通宝。楚马殷铸铅钱。
988
后晋许民间铸天福元宝。后蜀铸广政通宝。
947
辽铸天禄通宝。
948
后汉铸汉元通宝。
951
辽铸应历通宝
955
后周铸周元通宝。
959
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
96O
宋太祖铸宋元通宝。
968
辽铸保宁通宝
976
宋铸太平通宝。
98O
白银取得纳税的资格。
983
辽铸统和通宝。
990
铸淳化元宝。
994
李顺在成都铸应运元宝和通宝铜铁钱。
995
铸至道元宝。成都商民私以交子为市,国开始出现纸币。
998
铸咸平元宝。
1004
铸景德元宝。
1008
铸祥符通宝、元宝。
1017
铸天禧通宝。
1023
设置益州交子务。铸天圣元宝。
1024
政府在益州发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贯到十贯,这是政府最早发行的纸币。
1032
辽铸重熙通宝。
1034
铸景站元宝。
1039
铸交子改分五贯和十贯两种 ,铸皇宋通宝。
1045
铸庆历重宝当十铜铁钱。
1065
铸至和元宝
1118
辽铸请宁通宝。
1119
铸治平元宝、通宝。
1126
铸嘉祐元宝、通宝。
1054
铸靖康通宝和元宝。
1055
铸绍圣元宝和通宝。
1056
铸元符通宝。
1064
铸圣宋通宝。辽铸乾统元宝。
1068
辽铸戚雍通宝
1071
蔡京铸崇宁重宝当五和当十钱。
1074
交子改为一贯和伍百文两种。 铸熙宁元宝、通宝、重宝。
1078
交子行于陕西。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1083
辽铸大康元宝和通宝。
1092
外路改变子为钱引。通行区域 扩大到京东、京西、淮南,京师等地。
1093
铸元丰通宝。
1094
四川交子务改为钱引务。铸大观通宝 , 自小平到当十。
1098
四川发行钱引, 旧交子作废
1101
辽铸天庆元宝。
1103
辽铸大安元宝。
1105
废当十钱。铸政和通宝。
1107
铸重和通宝。
1109
辽铸寿昌元宝。
1110
铸元祐通宝。
1111
铸宣和元宝和通宝。
1127
南宋铸建炎通宝。
1137
铸绍兴通宝和元宝。刘豫铸阜昌钱。
1131
吴玠在河池发行银会子 , 中国最早的银本位制。
1149
西夏铸天盛元宝。
1154
金发行交钞。
1157
金铸正隆通宝。
1160
东南会子由户部发行。
1168
改革会子的发行制度,以千万贯为限额。
1174
铸淳熙元宝。
1178
金铸大定通宝。
1180
钱背加铸年份。( 英国铸银便士 )。
1189
金取消纸币的分界制 ,交钞永远通用。
1197
金铸承安宝货银链。
1205
铸开禧通宝。
1208
铸嘉定通宝。
1215
金改发贞桔宝券。
1217
金改发贞站通宝。
1222
金改发兴定宝泉。
1223
金发行元光珍货。
1225
铸大宋通宝。
1234
铸端平元宝。
1236
窝阔台发行交钞。
1237
铸嘉熙通宝和重宝。
1241
铸淳祐元宝。四川铸淳祐通宝当百钱。
1247
会子永远通用。
1253
铸皇宋元宝。
1259
铸开庆通宝。
1260
铸景定元宝。忽必烈发行中统钞,收回北方各地杂钞。
1264
贾似道发行金银铜钱关子。十七界会子废。
1265
铸咸淳元宝。
1287
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1295
铸元贞通宝和元宝。(日本行钞)。
1310
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 , 发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
1350
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至正通宝。
1353
张士诚铸天佑通宝
1355
韩林儿铸龙凤通宝。
1358
徐寿辉铸天启通宝。
1359
徐寿辉铸天定通宝。
1360
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1361
朱元璋铸大中通宝。
1368
明太祖铸洪武通宝,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1375
发行大明宝钞。停止宝源局铸钱。
1408
铸永乐通宝。
1433
铸宣德通宝。
1503
铸弘治通宝。
1527
铸嘉靖通宝。
1570
铸隆庆通宝。西班牙入侵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1576
铸万历通宝。
1616
后金铸天命钱。
1627
后金铸天聪钱。
1628
铸崇祯通宝。
1644
清世祖在北京铸顺治通宝。福王在南京铸弘光通宝。李自成在西安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1646
鲁王在绍兴铸大明通宝。
1647
永明王在肇庆铸永历通宝。
1649
孙可望在云南铸兴朝通宝。
1662
铸康熙通宝。
1674
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铸裕民通宝。
1678
吴三桂铸昭武通宝。吴世璠铸洪化通宝。
1723
铸雍正通宝。
1736
铸乾隆通宝。
1792
西藏设宝藏局,铸乾隆宝藏银币。
1794
(美国开铸银元)。
1796
铸嘉庆通宝。
1821
铸道光通宝。
1837—1838
台湾铸寿星银饼
1851
铸咸丰通宝。
1853
因太平天国革命 ,北京发生挤兑风潮。铸咸丰当十钱。北京设立官银钱号三家。令各省设立官钱局。发行户部官票和咸丰宝钞。太平天国政府在南京等地铸太平天国圣宝。
1854
正月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大钱, 后用宝钞收回大钱。英国的有利银行和汇隆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56
上海几家银号用钢模铸咸丰银饼。小刀会在上海铸太平通宝日月钱。
1857
北京商人罢市,拒用大铁钱。宝苏局用钢模铸咸丰通室银钱。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62
官票停止流通。铸同治通宝。
1864
汇丰银行成立。拉锡丁在新疆库车铸回文钱。
1866
香港铸造银元。
1875
铸光绪通宝
1882
吉林试铸厂平银币, 为中国机器铸币之始。
1889
广东铸龙洋。
1895
华俄道胜银行成立,发行钞票和银元宝。英国在远东发行杖洋。
1897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发行钞票。
1900
广东铸当十铜元。
1904
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在国外发行“军需债券”。
1905
户部在天津设立银钱总厂。大请户部银行成立。
1906
大清户部银行发行兑换券。 津造币厂试铸一两重大清金币孙中山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在国外发行“中华革命军银票”
1907
新疆机器局铸响金。交通银行成立。
1908
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 , 颁行《大清银行则列》。
1909
铸宣统通宝。设立币制调查局。
1910
颁布《币制则例》 , 采用银本位制,制定《造币厂章程》,铸造大清银币。
1911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
1912
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南京造币厂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开国纪念”币。各地大清银行均改为中国银行,继续作为国家银行 , 发行兑换券。
1914
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 铸“ 袁头”银币 , 作为国币广泛发行。殖边银行、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开业 ,分别发行银元票和铜元票。
1915
北洋政府公布“纸币取缔条例”, 以图解决各省、各行滥发纸币问题。但是收效甚小。
1916
袁世凯恢复帝制,耗费巨大,造成国库空虚, 中、交两行在京、津等地停止兑现,发生“京钞风潮”。
1919—1922
边业银行、大中银行、农商银行、中南银行、蒙藏银行、劝 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热间 兴业银行等很多商业银行相继开业,发行银行兑换券。
1923
社会舆论力主废除银元上的袁像图案 , 试铸龙凤银币。因龙凤币仍带帝王色彩 , 而未被采用。
1924
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兑换券。
1927
国民党政府仿民国元年版, 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银币。
1928
共产党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 在上井衬建立了苏区第一个造币厂,铸“工”字银元。国民党政府于 11 月在上海成在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和多种纸币。
1930-1932
各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多种纸币和银、铜币。1932 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 , 当年七月发行纸币。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 九一八”事变后 , 东北沦陷区愧倔政府组建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纸币。
1933
国民党政府公布国币条例 , 海厂开铸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双帆船的银币。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在汉口成立,开始发行纸币。
1935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继续发行纸币和布钞。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 同时禁止银元流通。
1937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1938
晋察冀边区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分别设立边区银行和北海银行,发行纸币。伪华北临时政府成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发行联银券。
1939
冀南、太岳解放区成立“冀南银行”, 发行冀南币。
1940
晋缓边区成立西北农民银行 , 发行西北币。
1941
南京汪精卫伪政权成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
1942
国民党政府决定将中国银行、 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的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中央银行。
1945
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大江银行、 江南银行、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淮银行、盐阜银行等为基础,建立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币。国民党政府开始发行带有“东北九省流通券”字样的法币。
1946
东北解放区成立东北银行,发行东北币。
1948
冀南银行同晋察冀边区银行在 五月合并成华北银行。十二月一日,以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和北海银行为基础, 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 , 开始发行金元券。
1949
陆续收回各解放区的地方性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币逐步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国民党政府在逃往台湾的前夕 ,在广州、重庆等地 ,发行“银元券” 。
1955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57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分、 二分、伍分三种铝镁合金辅币。
1962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79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这是新中国发行金银纪念币的开始。
1980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角、二角、五角三种铜铸合金辅币和一元铜锦合金主币。同年 4 月 1 日起 , 发行外汇兑换券。
1984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流通纪念币。
1987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1992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一角铝镁合金、五角铜锌合金、一元钢芯镀镍三种硬币。
1994
中国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钞票,面值有 20 、 50 、 100、 500、1000元五种
1995
中国银行开始在澳门发行钞票 , 面值有 10 、 5O、100、500、1000元 五种
1996
增发 20 元面值的澳门钞
1999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 此贴被暮水尘烟在2010-12-03 11:35重新编辑 ]
暮水尘烟

ZxID:10338362


等级: 热心会员
冒泡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2-03 0
中国古钱币中常用的名词

实物货币—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体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在中国,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牲畜,龟贝,农具等实物货币.商夏周时期是中国实物货币发展的鼎盛期,同时也是衰落起,这时期的实物货币主要由布帛,天然贝等来充当.

金属称量货币—一种具有货币价值形态的金属货币,简称“称量货币“.这种货币往往被熔铸成条块等形状,具体使用时或被切割成一定的大小,通过称量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不具有面额价值,如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金版等.起先,称量货币由贱金属铜铁来充当,在长期发展中,金银等贵金属由逐渐代替了铜铁.

铸币—指被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的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现代.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空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弧足空首布.

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布,包括(金斤)布,异形布,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

金版—-既金钣,又称“印子金“.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形状又龟背形,长方形,方形等数种多出土于安徽,江苏,河南等地.

金饼—一般指汉代的麒麟金和马蹄金.是汉武帝时期的黄金币.

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白鹿皮币—西汉武帝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货币.汉武帝时,汉苑多鹿,就收集鹿皮做币材,以鹿皮方尺,缘以藻篑为币,直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因其作价太高,不久既废止.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但不见实物.

白金三品—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银锡合金货币.

比轮—东晋时沿用东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小平钱—直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钱—当两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钱—当三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其余如折四,折五钱,均依次上推)

大钱—(1).大面值的钱及大型钱的统称.(2).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乃与剪凿小钱相对而言.

—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一千钱称一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竹木条也称贯.

—同贯,一千钱称缗.

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

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

—钱币之正面.

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

—钱币之背面,又称幕.

背文—钱背文字,符号,图形的总称,又称幕文.

穿—指钱身之孔,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

广穿—指钱孔较大者.

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内郭—指钱孔四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好郭.

广郭—指内郭较宽者.

狭郭—指内郭较狭者.

重郭—指二重内郭.

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

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

栗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

四处文-是指钱身方孔四角又阳文延伸至外郭者,又称四处,四道。

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

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外郭较狭,又称狭轮,狭边,细缘。

重轮—指二重外郭。

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

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

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

—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五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

—指钱背之凸起圆圈,又称日文。

—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为仰月,向下称为偃月。

—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指钱背下凹之之圆圈。

孕星—指钱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钱背无文,又称素背,光幕,素幕。

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直读—钱文的顺序按上下右左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钱文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又称环读。

左读—指钱文从左向右读。

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

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

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

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

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

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

聚头—指钱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

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

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而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

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

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

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雕母—用铜,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刻而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

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铜质。

铁范钱—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

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作母钱用。

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剪凿样钱—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

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

延环钱—被剪凿去内圈之钱。

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对钱—指互相对称之钱,其钱文、轮廓、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

女钱—即公式女钱。

男钱—王莽时布泉的俗称。

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质而得名。

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

旋边—用旋车对铸钱进行挫磨加工。

恶钱—唐代劣质私铸钱的称谓。有铁锡、铜沙、铜荡、穿穴等名目。

夹锡钱—北宋徽宗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

沙毛钱—宋代的一种私铸钱。在铜质中掺杂沙泥铸成。

钱币学—研究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实物的专门学科。

大名誉品—为历代钱币学家所重视的名声极大的珍罕钱币.

省陌—指以不足百数之钱当百行用。

钱范—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

飞钱—唐代官办的汇兑业务。商人外出经商,可将铜钱交给京城有关机构(诸道进奏院及诸军),然后轻装去四方,凭券取钱。

交子—北宋的一种钞票,宋真宗时由张永发行于四川。每交面额一贯,每三年调换一次,称作一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

钱引—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记崇宁四年(1105)令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刷,四川如旧法。

小钞—北宋的一种钞票。《文献通考》卷九记崇宁五年(1106),诏当十钱惟京师及陕西两河许行,诸路并罢,令民间于诸县镇寨送纳,给以小钞,自一百至十贯止,令通用行使,如川钞引法。

关子—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记绍兴元年(1131),有司因婺州屯兵,请椿办合用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造关子付婺州。

公据—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兴二十九年(1159),印公据、关子、付三路总领所。

会子—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兴三十年(1160),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

湖会—湖广印造的会子,创始于宋隆兴初年。

盐钞—又称盐引,宋代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作为代币流通。盐钞每一席领盐116.5斤,价6贯。

茶引—宋代的取茶凭证,性质和盐钞同,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坐龙—中国银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蹲坐之态而得名。

立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站立之状而得名。根据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可分“水龙”和“旱龙”两大类。

飞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飞翔之势而得名。

官局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币正面纪地文字铸官局两字而得名。用于福建、四川两省本省铜元背面龙图的区分。就龙图本身而言,其应归属坐龙类。

大清龙—中国清代机铸币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因币正面铸“大清金币”、“ 大清银币”或“大清铜币”而得名。在铜元中,根据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可分“水龙”和“旱龙”两大类。

旱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图下方无水波纹而得名。与水龙对举,通常用于“立龙”、“大清龙”两类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的版别区分。

水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图下方有水波纹而得名。与旱龙对举,通常用于“立龙”、“大清龙”两类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的版别区分。

珠圈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纹外铸有珠圈而得名。通常用于同类龙纹中有无珠圈的版别区分。

长须龙—清代机铸币中龙图之一。因龙须稍长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版别区分,但也有用于其他银币、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短须龙—清代机铸币中龙图之一。因龙须稍短得名,与长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版别区分,但也有用于其他银币、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反龙—清代银元龙图之一。因龙身作反“S”状,有异于通常的正“S”形,故名。专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

大尾龙—清代银元龙图之一。系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曲须龙中的特殊种类。因龙尾特大而得名。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的版别区分。

曲须龙—清代机铸币龙图之一。因龙须作弯曲状得名。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但也有用于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

游龙—中国银币龙图之一。因龙形作游动状得名。专用于宣统三年(1911)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

驼背龙—清代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形作驼背状得名。常见于江苏、江西、清江等地清代铜元。

花星—清代机制币上的星纹。有梅花星、菊花星、米字星、十字星、长花星、六瓣星、五角星、六角星和圆点星等多种类别。通常铸于金、银、铜币的正面中央和面背两侧。是区分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上缘—铸币的上端部分。通常用于对中国机铸币的形制描述。

下缘—铸币的下端部分。通常用于对中国机铸币的形制描述。

边道—铸币周缘的侧面部分。有光边、齿边、边和本洋边等多种。是区分清代、民国机铸币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珠圈—由众多的圆点组成之圈。通常铸于面背中央与边缘之间,起装饰作用。有无珠圈,是区分清代铜元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 此贴被暮水尘烟在2010-12-04 01:46重新编辑 ]
暮水尘烟

ZxID:10338362


等级: 热心会员
冒泡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2-03 0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钱币

一、早期贝类货币
    天然海贝在中国是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产在海滨,距中原路途遥远,运输困难,不易获取。但贝以其坚固美观,天然的自然个数和便于使用等优点,被选为货币应在情理之中。
    天然海贝可分为真贝、无齿纹珧贝、有齿纹珧贝、蚌贝、大贝、小贝等数种。又分为咸水贝和淡水贝两大类。贝以“朋”为单位,十贝一朋,一直沿用到战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的需要,天然海贝货币逐渐被人工仿贝和金属铸贝所代替 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日趋明细,创造的剩余价值逐步积累,交换各自多余和所需的商品活动日渐频繁,货币的需求量亦随之增大,这时的天然贝类货币已不敷使用,先民们便就地取材,把骨头加工成骨贝,把玉石加工成玉贝或石贝,有时还用坚硬的木头加工成木贝,以此来充当货币流通。这些被加工成型的仿贝统称人工仿贝货币。
    商周时期或稍晚些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市场交换对货币的需求逐年增大,以往的天然贝类货币和人工贝类货币已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形势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已掌握冶炼技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如无纹铜贝、铜仿大贝、金贝、银贝、锡贝、铅贝、包金铜贝等,这些以金属铸制仿贝型的货币统称金属铸贝货币。
图片欣赏
1、天然货币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7世纪
公元618-1368
公元618-907
公元24-220
2、人工仿币
骨贝 公元前16世纪
绿松石贝 公元前7世纪
玉贝 公元前2世纪
陶贝 公元前2世纪
陶贝 公元前2世纪
玉贝 公元前1世纪
骨贝 公元前770-476
玉贝 公元24年
3、金属铸币
仿铜大贝 公元前1600年
铜贝 公元前1600年
铜贝 公元前1400年
铜贝 公元前1400年
包金铜贝 公元前770年
金贝 公元前770年
银贝 公元前770年
金属木胎贝 公元前770年
铅贝 公元前770年


二、先秦货币
1、刀币类货币
    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燕国、齐国、赵国、中山国所通行的刀类货币。其种类有:
    a、燕国的明字刀、尖首刀、针首刀;
    b、齐国的三字刀(齐法化刀)、四字刀(齐之法化刀)、五字刀(安阳之法化和即默之法化刀)、六字刀(齐建邦之法化刀)、还有齐明刀、博山刀等;
    c、越国的甘丹刀、白人刀、白人化刀、白化刀、王化刀等;
    d、 中山国的城白直刀和白人直刀等。

2、布币类货币
    春秋至战国晚期铸行的以布为形状的流通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最初的布币酷似劳动工具铲,原始而厚重。后期的布币逐渐减轻亦薄小。按时期先后分为早期空首布,晚期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主要为周王室及晋、卫、郑、宋等国的货币。平首布为战国时期的韩、赵、魏、燕、楚等国的货币。另有一种三孔布为赵国或中山国的货币。

3、 圜钱类货币
    战国时期的周、魏、赵、韩、秦等国铸币。它是由纺轮或璧环演变而来,呈圆形圆孔。至战国中期以后,秦国把圆孔改为方孔。进而,齐、燕地区出现了方孔圆钱。

4、 其它货币
    南方的楚国在货币铸造上独辟蹊径,与别国不同,共铸了四类货币:蚁鼻钱、黄金爰金币、银布币、釿布币。

    蚁鼻钱为仿龟形或仿贝形铜质货币。其品种有:空壳、合背、忻等近20个。主要出土于楚国境内,现为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以及邻近的山东、陕西等省。它是楚货币中最小的货币。
 
    楚国的黄金铸币共有无文和有文两大类:有文者分方戳和圆戳二种。方戳者有郢爰、陈爰、专锾、爰。出土最多的为安徽省临泉县、阜南县、六安县、寿县、五河县、江苏的盱眙县。
 
    楚国的银布币为空首和实首两类。以往在古书中从未发现有关银布币的记载,1974年8月,河南省扶沟古城村出土了十八枚,其中只有一枚空首布,其余皆为实首布。它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银布币。
 
    楚国的釿布币有大小两类,其形状有别于三晋地区的布币,特征是钱体狭长缩腰。大布面文殊布当釿(亦有释沛钱当釿),背文十货,意为此一枚大布可当十枚蚁鼻钱使用。小布面文四钱,背文当釿,意为四枚小布当一枚大布。

    越国有无货币史书无记载,以前亦无出土报导先例。近年在浙江省境内的绍兴等地多次出土铜戈器,数量很大,地域均在古越国版图内。依此分析,这种戈体薄小、轻重悬殊的微型戈不具备实用戈的条件,亦不为冥器,鉴此,此类戈应为越国的货币--戈币。
图片欣赏
1、刀币
针首刀 公元前
770-475年造
尖首刀 公元前
770-476年造
博山刀 公元前
475-221年造
铅质刀 公元前
475-221年造
直刀 公元前
475-221年造
明字刀 公元前
475-221年造
齐法化刀 公元前
475-221年造
齐明刀 公元前
475-221年造
圆首刀(成白刀?)
公元前475-221年造
2、布币
东周空首布公元
前770-476年造
耸肩尖足空首布
前770-476年造
原始布公元前
770-476年造
圆足布 公元前
475-211年造
离石圆足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无终三孔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中都方足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安邑二釿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兹氏半方足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字方足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3、圜钱类
四货方孔钱
公元前246-211年造
六货方孔钱
公元前246-211年造
东周圜钱 公元
前475-211年造
共字圜钱 公元
前475-211年造
一釿圜钱
公元前475-211年造
西周圜钱 公元
前475-211年造
先秦半两秦惠
文王二年铸币
先秦半两秦惠
文王二年铸币
4、其他
鬼脸钱
前475-211年
鬼脸钱 公元前
475-211年造
鬼脸钱范
公元前475-211年造
蚁鼻钱
卢金金钣
前475-211年
银空首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银实首布 公元
前475-211年造
郢爰 公元
前475-211年造
殊布当釿背十货
前475-211年造
四布当釿连币 公
元前475-211年造
四布当釿钱范 公
元前475-211年造
郢爰金钣 公元
前475-211年造

三、秦汉货币
    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废除刀、布等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二十两),铜钱为下币,单位两(二十四铢),以半两钱(十二铢)通行全国。
    承袭秦制,仍用金铜本位制,黄金改为以斤为单位,金一斤约值铜钱一万枚。从汉高祖到武帝,币制改了九次,实行上铸行的只有半两、三铢、五铢几种钱。
    五铢钱流通了七百余年,即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可谓是方孔钱的长寿币,其原因是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钱型制作美观,很受人民欢迎。
    汉武帝还铸有大额的银锡合金圆形龙币(值三千)、方形马币(值五百)、椭形龟币(值三百)三种虚值币。这些币由于史书记载不详,历来纷争无终。近几年相继在陕西、甘肃、安徽境内陆续出土了数批,同时数量亦颇大,研究证明,这些数量可观的出土物无论从造型、重量、质地等方面都与史书记述的龙马龟相吻合,可见它就是汉武帝铸的白金三品--龙币、马币、龟币。
    王莽摄政掌权十五年,进行了四次货币改制,前后共铸造了六泉、十布、二十八品、三十六物,导致币法混乱,经济枯竭,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王莽的铸币形制独特新颖,钱文隽秀,堪称钱绝的错金刀举世闻名,因此,王莽被后人讥颂为铸钱圣人。
图片欣赏
秦半两
秦始皇铸
公元前221-207年
金饼
汉高祖元年铸
公元前206年
麟趾金
汉高祖元年铸
公元前206年
马蹄金
汉高祖元年铸
公元前206年
 
三铢
汉武帝建元元年铸
公元前140-136年
龟形币 
汉武帝元狩四年铸
公元前119
龙形币
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马形币
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元狩五铢
汉武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错金刀
王莽居摄二年
公元7年
大泉五十
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
小布一百
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
东汉无字钱
光武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初期以谷帛为币,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

    两晋货币:两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
图片欣赏
传形五铢
曹魏明帝太和元年铸
公元227年
大泉当千
孙吴大帝赤乌元年铸
公元238年
三国合面钱
魏蜀铸币
公元260年
刘备五铢(蜀五铢)
蜀汉昭烈帝等铸
公元263年
太平金百
蜀汉昭烈帝等铸币
公元263年

五、隋、唐、五代货币
    :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封建国家--隋朝。建国后即整顿货币积弊,实行通货紧缩政策,铸开皇五铢钱(又称置样五铢)。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侈,财政枯竭,恶钱泛滥,私铸成风,至剪铁为币,糊纸为币,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义军蜂起,隋朝随即灭亡。通行了七百多年的五铢钱至此告终。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的货币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宝、元宝、重宝的“宝”字钱通行于市;白银货币在流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面额的飞钱(类似今天的银行汇票)出现,具有纸币的某些特征。

    五代: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分裂政治上分裂割据五十四年,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改朝换代象走马灯一样;南方吴越、吴杨、前蜀、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地方性政权割据。致使货币上形成多头币制及区域性贬值,各国自铸恶钱作为增强本身实力、削弱他国的手段。南方诸国设法吸收铜钱和金银而专用铅铁杂钱及低质合金钱;北方各国则严禁恶钱入境,形成错综复杂的货币战。铜、铁、铅、锡等币材多样,官铸私铸,今钱古钱,各国自铸,名目繁多,形成典型的多头货币制度及混杂而又分散的货币流通。

    后梁后晋基本上沿用开元钱,后梁铸过“开平元宝”大钱,后晋则由于国情所致,曾官民自由铸造“天福元宝”钱,轻重不一。后唐铸“天成元宝”小平钱。后汉铸“汉元通宝”,形制稍好。后周则比前四朝均好,改革货币制度,钱为官铸,铸有“周元通宝”,阔郭、工整,钱背有月纹或星月纹,形制较好,为赵宋的统一中国准备了条件。

    十国则以南唐币制相对稳定,两蜀勉强自保,楚利用恶钱充实国力,闽殷和南汉货币最乱,燕则乱铸杂币来搜刮财物,吴越、北汉也曾铸钱,南平则未有铸钱记载。南唐铸“大齐通宝”、“保大元宝”、“大唐通宝”、“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对钱等,铁铜钱并行;楚铸铅、铁、锡、大铜等钱,有“天策府宝”、“乾封泉宝”;前蜀王建据巴蜀曾铸永平、通正、天汉、光天等四种元宝钱,王衍铸乾德元宝和咸康元宝;后唐末年内乱,孟知祥趁机据西川,史称后蜀,其子孟昶曾大铸铁钱,有广政通宝和大蜀通宝等铜、铁钱,铁工精好如铜钱;闽殷滥铸铁钱、铅钱及大铜铁钱,有开元通宝大铁钱,永隆、天德等大小钱;南汉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大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制作粗而字不清,钱背多铸地名,铅钱为其通用货币,乾亨二年(公元918年)所铸乾亨通宝铅钱,历来都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铅钱;燕刘仁恭父子盘据幽州,用堇泥作钱,强迫收兑铜铁钱,又利用许多古钱的钱模,铸造多种杂钱。
图片欣赏
五铢
隋文帝
开皇元年铸
公元581年
开元通宝金币
唐高祖
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乾元重宝当十
唐肃宗
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
乾元重宝当五十重(轮祥云)
唐肃宗
乾元至宝应年间
公元759-762年
得壹元宝
唐肃宗
乾元至宝应年间史思明
公元759-762年

六、宋、辽、夏、金货币
    两宋货币以铜钱为主,白银、纸交子、会子和关子逐渐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年号钱、对子钱极为普遍,记监、记炉、记年钱亦应运而生。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御书钱堪称一绝,后世称颂宋徽宗继王莽之后又一铸钱圣人。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他们最初使用中原地区的货币,后自产铜自铸币,仍以汉文为钱文。所铸货币多不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契丹族人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低下。
 
    西夏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强国,它曾铸行过两种文字货币,一是西夏文,也叫“屋驮钱”;一是汉文钱,形制大小与宋钱相似。西夏朝钱币铸制精整,文字秀丽,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夏经济文化比较繁荣。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统治过大半个中国。在铸币方面主要受南宋的影响,货币种类繁多,除用铜钱外,亦用纸币,均以汉文为币文。开始用钱钞,后来用银钞。
图片欣赏
太平通宝
宋太宗
太平兴国年间
公元976-983
天禧通宝
宋真宗
天禧年间
公元1017-1021
元丰通宝
小平篆书
宋神宗
元丰年间
公元1078-1085
建中靖国
宋徽宗
建中靖国年间
公元1101
大观通宝
小平降通
宋徽宗
大观年间
公元1107-1110
靖康元宝
折二隶书
宋钦宗
靖康年间
公元1126-1127
大宋元宝
折二
宋理宗
宝庆年间
公元1225-1227
皇宋元宝
小平背三
宋理宗
宝佑年间
公元1253-1258
金牌
宋度宗铸币
公元1265-1274
咸淳元宝
宋度宗铸币
公元1265-1274

七、元、明、清货币
    元代除以纸币为主要流通货币外,同时也铸行一些小型的供养钱、庙宇钱和少量的大钱,有汉文和蒙古文(即八思巴文)两种,与此同时白银的流通量占有很大的比例。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奇怪的是明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基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清朝,十个皇帝都铸有年号钱。清代的纸币有“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二种,合称钞票。清末由于外国货币的大量流入,使我国古老的货币文化受到了西方货币的严重影响,出现了机制银元和机制铜元,此间国家建立了银行,发行了兑换券,继而全国各行业部、地方省亦发行了各自的货币。在此期间外国列强乘势而入,相继在我国发行货币,从中掠夺我国财产,破坏我国的经济。
图片欣赏
中统元宝交钞
伍百文
元世祖纸币
公元1264-1294
至元通行宝钞
两贯
元世祖纸币
公元1287年
察合台汗国钱
金币
察合台汗国铸
公元1289年
至大通宝
元武宗铸币
公元1310年
大元通宝蒙文
元武宗铸币
公元1310年
元代银锭
元顺帝铸币
公元1338年
至正通宝
折十
元顺帝铸币
公元1340-1368
天佑通宝
背五
张士诚铸币
公元1353

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货币
    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农民起义运动,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应该是由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军于癸好三年(1853年)攻克南京(改称天京)之后,即开始铸造自已的货币。

    太平军的货币除初期名称为通宝外,其余均称圣宝。圣字取意于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纲领,故太平军的圣库、圣粮、圣兵等等多用“圣”字,钱币亦如此。

    太平军的货币材料有金、银、铜、铁、铅等。面值分为小平(当一钱)、折五钱、折十钱、当五十钱等多种。同时书体品式较为复杂。此外,还铸造了一批镇库性质不能参于流通的花钱。其种类有四:小号大花钱、中号大花钱、特大号大花钱,其中特大号大花钱是我国最大最重钱币之一,仅半枚残钱就超过四市斤,重达2170克,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清朝末年上海地区的农民起义军组织--小刀会,浙江的天地会、金钱会,还有广西的天地会等亦都先后铸造了流通货币。这些组织因存在时间短,活动区域小,铸币量罕少,时至今日存世廖廖。
图片欣赏
太平天国金币 太平军铸币
公元1853年
太平通宝背上月下明 小刀会在上海铸币
公元1853年
平靖胜宝背御林军 天地会李文茂铸币
公元1855年
洪武天下太平背午人存日月明圣旨
浙江金钱会铸 公元1861年


九、花钱和异型钱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
 
    花钱的种类繁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深入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出生的“小儿佩戴”保生钱;妇女佩带的“春钱”,建房要用“上梁钱”、造堤要用“镇水钱”,建坟筑墓要用“防蚁钱”,拜神祈祷的“香火钱”,驱邪避恶的“厌月生钱”,雅玩清赏的“玩钱”,不一而是。有的除了世欲功能之外,还有一定的贮值交换功能。在制作时,由于关系到神灵的喜怒哀乐及个人的祸福,因而无不殚精竭智,力求美好,比起普通的货币总是是技高一筹。

    古钱在制造、流通及退出领域之后,由于长期使用增生了形形色色的异型钱。有些是有意加工形成的,有的是使用,流通,制造过程中产生。由于形制独特,多具有内涵外延,而形成为藏泉家把玩心爱之物。如“削边钱”。据考证,多为民间磨制,经作利器,特多还是武林,黑道的杀人暗器。有的成为小偷割衣破袋之工具。“剪边钱”多为民间盗取铜料,以劣充优的奸商之计。“额论钱”除特殊形制之外,许多是在流通中产生。“饼钱”、“钱饼”多为筹码。“穿眼钱”则为曾作民间游戏用途或作钮名之实用。“钱树”、“钱剑”多为厌胜之品。“龟背钱”、“齿边钱”曾作垫片、齿轮、门扣之实用。“砸字钱”有许多曾作为地下组织的信物,有些则是一些无事之徒,闲时之作。

    异型钱,除了作为货币实用之外,还具有本身材质,形质实用的外涵,因而也是中华货币文明的组成部分。考证其用途,对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欣赏
12生肖
风花雪月
天下太平
[ 此贴被暮水尘烟在2010-12-04 01:38重新编辑 ]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04 0
已审
相关帖
http://www.paipai.fm/r5889763/关于战国七雄七个国家的货币
烟烟弄得不错
O(∩_∩)O~
还是现在的纸币方便啊
宝宝吃的饭

ZxID:6367002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6-10 0
赞一个!总结得真全面!
韩晴天

ZxID:14418490


等级: 明星作家
吼吼.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6-10 0
谢谢LZ费心编辑,讲的很详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