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
五代之一。周太祖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
[attachment=11328979]
建国
后汉乾祐三年(950)四月(一作三月),郭威以枢密使出为邺都留守。十一月,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后汉隐帝被杀。次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太祖。改国号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仍都开封。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柴荣都是在五代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后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attachment=11328980]
后周太祖郭威
[attachment=11328981]
生卒: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
在位:951年2月13日-954年2月22日
表字:文仲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
后汉时为邺都留守。乾祐四年(公元951年)代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都汴(今开封)。公元951-954年在位,时间虽短,他却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改革,如整饬吏治,废除许多苛捐杂税和严刑酷法,罢营田赐佃户为永业,深得民心。郭威还提倡薄葬,率先垂范,“瓦棺纸衣”,堆士为冢。他的嵩陵于旷野之上,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郭威的另一贡献,就是他慧眼识英雄,亲自培养和选定了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异姓之亲,来继承他的事业。事实证明,选择柴荣做他的接班人是完全正确的。史学家薛居正在评价郭威时说:“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郭威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其父郭简为后晋顺州刺史。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郭威年方数岁,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只得依潞州人常氏为生。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负气,深为李继韬所赏识。有一次,郭威酒醉杀人,为官府拘押。李继韬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其部众悉为收编。郭威因略通文墨、书算,升为军吏。及至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归附刘知远部下。
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并在临终时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 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因“权高震主”,后汉隐帝与朝臣对郭威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灭郭威及宣徽使王峻;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郭威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遂将郭威在京眷属全部诛杀,并派兵抵御郭威。然而此时郭威大权在握,声威素著,各镇节度使纷纷倒戈拥戴郭威,隐帝被郭允明杀死于赵村。郭威带兵入京,并派人刺杀欲继位称帝的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迫使太后临朝听政,以郭威监国。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妻妾
柴皇后 杨淑妃 张贵妃 董德妃
子女
第二子 剡王郭侗,初名青哥,后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 第三子 杞王郭信,初名意哥,后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第三女,乐安公主,为后汉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第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
第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郭威——时代造就的英雄
[attachment=11328982]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黄巢起义军的叛徒朱温夺取了唐朝的政权,成为当时黄河流域的统治者。此后,各地群雄纷起,在短短的53年间,中原更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经历了八姓十三君。围绕中原五代王朝,四周还有十个封建割据的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唐末大动乱以来,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而后周太祖郭威,正是这个转折契机的推动者。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也”。唐天祐元年甲子岁(904年)七月廿八日,生于破落的官僚家庭,“父简,事晋(应为后梁时的李晋政权)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
李晋的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兵潞州,尧山人郭威(在潞州)应募”,时年郭威18岁。郭威“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阅簿书军志戎政”,因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郭威以军中好友李琼等人为师,曾熟读《阃外春秋》等书,使郭威初步懂得了“以正守国、以奇用兵”、“正兵当敌、奇兵制胜”,明“存亡治乱”之理,辨“贤愚成败”之由。郭威任军官时,史书说: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众无殊,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稍立功效者,厚其赐,与微有伤痍者,亲为循抚,士无贤不肖,有所陈启,温颜以接,俾尽其情,人有过忤,未尝介意,故君子小人皆思效用”,“上所赐予,……悉以分赐士卒,将士皆欢乐”,郭威治军严明,确有儒将风度,深得将士之心,故所守必固,所攻必克。
当契丹犯境,后晋出帝石重贵(石敬瑭之侄)被契丹主耶律德光押送北上时,趁此中原无主,郭威与苏逢吉等,拥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晋阳(太原)称帝,史称后汉高祖。刘知远不自立年号,追承(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74年),后迁都汴梁(开封),郭威被刘知远侍为股肱之臣,授郭威等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隐帝刘承祐(知远之子)即位,拜郭威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
乾祐元年三月,河中李守贞、永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次反,奸相苏逢吉奏请隐帝,派遣郭威前去剿平“三叛”。郭威现为枢密使,是最高军事长官,即是平叛成功,郭威的职位也到顶了。如果平叛失败,也会断送郭威的老命。由此可见苏逢吉“借刀杀人”之厉害。郭威虽知苏逢吉用心险恶,但如今叛臣发难,江山垂危,他便置个人恩怨、安危于不顾,决心奋身救国。
当“隐帝谓威曰:‘吾欲烦公可乎?’威对曰:‘臣不敢请,亦不敢辞,惟陛下命。’”乃使郭威“西督诸将”。
由于转运使李谷等人参预军机、出谋划策,由于全军将士的英勇奋战,三叛速平。
乾祐二年八月,郭威凯旋之日,汉隐帝犒劳赏赐甚是优厚。郭威推辞答谢道:“臣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上赖陛下的洪福,下赖各位将校和士兵的奋战。臣率兵在外,凡保卫京师安全,供给亿万兵饷,都是各位大臣居中用事的结果,我怎敢独吞这些赏赐呢?请都奖赏吧!”于是,遍赏宰相、枢密、宣徽三司、侍卫使等,九人一样待遇,加授郭威兼侍中。赏赐朝官以后,郭威又建议道:“朝中执政官普遍受到皇恩,恐怕藩镇绝望,也应该遍赏藩镇,各有差等,以示功由众成,赏由众享。”当时,朝廷内外都称赞郭威不贪恋官物,推己及人,故人心多归向他。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被提升为枢密使、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节制河北诸州,并统管数州军、政、财大权。郭威握强兵、擅财赋、临重镇,是汉廷德高望重、举足轻重的实力人物。
隐帝是个轻率鲁莽、不学无术、怠于政事、专务荒淫的皇帝。郭威赴任之前,进谏隐帝曰:“陛下富有春秋,万机之事,宜审于听断,文武大臣,乃心王室,凡事咨询,即无败失”,隐帝根本不把郭威放在心上。
隐帝“渐近小人,与后赞、李业等嬉游无度”,“(隐)帝始听乐,赐教坊使等玉带、锦袍,往谢弘肇,弘肇怒曰:健儿为国征行者未有偏赐,尔曹何功,敢当此乎!’悉取所赐还官”。这些话当然不无道理,再说弘肇等人又是武夫,耿直鲁莽,自以为只要忠于皇上,问心无愧,别的什么都不怕,但日益骄横拔扈的隐帝,却把弘肇等人看成眼中钉、肉中刺。隐帝左右亲信,又乘机谮言郭威、史弘肇、杨邠、王章等人蓄谋作乱,威重压主,动摇皇位。于是,隐帝在他舅父李业一伙图谋支持下,便于乾祐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把后汉分管行政、兵马、财政大权的枢密使杨邠、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杀死,皆灭其族。血腥的屠杀,也牵挂到郭威,连留在京城开封的郭威继室张氏(时柴氏已故)和儿子青哥、意哥等,也残遭杀害。隐帝并密诏屯驻邺城的将领郭崇、曹英,在邺城杀死郭威。次日,郭威得信,急采纳魏仁浦之计谋,用“帝令郭威诛杀将士”激怒部下,以“除君侧之恶”为名,率军直驱开封。乾祐三年十一月廿二日,隐帝被随从郭允明杀死于赵村。
精明的郭威,请后汉皇太后李氏临朝称制。郭威并假意请皇太后立刘知远的养子刘赟为帝。这一招确实是郭威为了争取时间整治政局、稳住刘崇的缓兵之计。因刘崇是刘知远之弟,刘知远称帝后,把刘崇封为太原留守,镇守河东。这刘赟实际是刘崇的长子。愚蠢的刘崇,不但没有识破郭威的缓兵之计,反而为自己的儿子能当上皇帝暗自高兴。郭威一切准备就绪,在部下的拥戴下,便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初四,做了“后周”开国皇帝,并派郭崇把刘赟杀死在由徐州回京的途中――宋州。
郭威自幼长于农家,又由军旅即皇帝位,这一非同寻常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体察和了解一些社会弊端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即位后,为巩固新生的后周政权,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统治和改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境内乃安。他废除严刑峻法,改变蛮杀风气。梁、唐、晋、汉诸代,因乱世多盗,“不用律文,更定竣法”。后唐规定盗赃三匹者死,晋天福中加至五匹,并定,奸有夫之妇者,“无问强、和,男女并死”。后汉规定,“窃盗一钱以上皆死;又罪非反逆,往往族诛籍没”。郭威对此等滥杀无辜、使民心失望的严刑峻法有切腹之感,即位后首革其弊,诏令简法宽刑。隐帝时,权知开封府的刘铢和权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李洪建,是残酷杀害郭威在京亲属的罪魁祸首。而后来,郭威只将“刘铢、李洪建及其党枭首于市,而赦其家”,并给以生活出路。当有的大臣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现出不理解时,郭威曰:“刘铢屠吾家,吾复屠其家,怨仇反覆,庸有极乎!”郭威这种改变蛮杀风,并身体力行,报怨以德的做法,使朝廷内外大为震动。
整饬吏治。为使政风清廉,郭威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公元953年,跟随郭威多年的莱州刺史叶仁鲁,利用职权贪污绢一万五千匹、钱千缗。事发后,郭威遣人转告他说:“汝自抵国法,吾无如之何!”遂毅然令其自杀。对官吏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的作风和行为,郭威也不能容忍。供奉官齐藏珍奉诏治河,但其贪图安逸,无所用心,远离施工场地,甚至在河水涨溢、即将为害的紧急关头,依然安寝如故,漠然处之。郭威对此非常气愤,立即下诏将齐罢官流放。如是严肃吏治,以儆效尤,官吏的办事作风和效率有了改变和提高。另外,郭威还很注重罗致治国人材,把一大批地位虽不高,但很有才干者提拔到各级重要岗位,加强了新生政权的统治力量。
减轻负担,珍惜民力,与民休生养息。唐末以来,战乱频仍,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还得向统治阶级交纳名目繁多、苛细的赋税杂役。梁、唐时苗租,民输十斗,加输二斗,后汉时谓之日“省耗”。后梁朱温把在淮南一带掠获的一大批耕牛租与东南诸州、县农民使用,规定农民每年输纳牛课的数量,以后就永不改变,牛死牛租不除,百姓深受其苦。对五代以来类似这样不合理的杂征,郭威曾先后诏除,深得民心。他在位期间,还重新制定了差役的征调办法,禁止在农忙季节使用民力,农民的负担有了很大程度的减轻。郭威出自下层社会,做了皇帝后,不但有惜民的恻隐之心,在生活方面还很注意节俭。他曾把后汉宫中玉器数十件碎之于庭,曰:“凡为帝王,安用此物!闻汉隐帝日与嬖宠于禁中嬉戏,珍玩不离侧。兹事不远,宜以为鉴。”并说:“朕起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病下民乎!”于是严戒左右,“珍华悦目之物,无得入宫”,诏废各地向朝廷进贡珍美食物等旧制。郭威病重后,曾谨嘱太子柴荣,对其后事一定要从简办理,陵墓规模、设施要俭素,不得差配百姓等,如不按他说的办,则阴灵不相助。这正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封建帝王的难能可贵之处。
罢营田,抚流离。唐末始营田,佃户只有劳作权而没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产品的支配权,国家、佃户获之甚微。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一个严重的束缚。郭威看到了它的诸多弊病,于公元953年诏罢营田,并把它充为佃户的“永业田”,使三万余无地者得到了土地。“民既得为永业,始敢葺屋植木,获地力数倍。”由于长期的兵连祸接,人口锐减,劳动力损失严重,后周北境与契丹交界地区,更是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公元951年,瀛、莫、幽州一带遇水灾,大量饥民流入后周境。郭威知道此事后,诏谕地方州县,以粮赈济契丹饥民,并把无主荒地分发给他们,放免差税。几十万契丹流民得到安抚,恢复和发展了边境地区的农业生产。
郭威还在兴修水利,发展商业贸易,限制佛教,整顿军队和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得后周的政治统治较前代清明了许多。郭威在位时间虽不长,但他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与要求,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期内便得以恢复和发展,政权也因以得到巩固。北方的契丹,西北的北汉及南唐诸国,虽对后周怀有觊觎之心,便终不敢轻举妄动。
公元954年,郭威病重,自知辞世不远,便立下遗诏,死后要“瓦棺纸衣而薄葬”。其反对铺张浪费,对丧事从俭、身先立行的作法,受到世人称赞。
郭威去世后,他制定的政策,在周世宗之世得到创造性地执行和发展。在后周统治时期,半个多世纪的动乱社会出现了一个由四分五裂到天下统一的历史转折。曾为这一转折做出重大贡献的郭威,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
后周太祖皇后柴氏
[attachment=11328983]
圣穆皇后柴氏,邢州龙岗人,世家豪右。太祖微时,在洛阳闻后贤淑,遂聘之。
《东都事略·张永德传》云:周太祖柴后,本唐庄宗之嫔御也。
后唐庄宗李存勖,武功显赫,国势强大,建都洛阳,威镇天下,骄恣荒淫,朝政紊乱,在宫廷政变中终为伶人所杀,李嗣源率兵进入洛阳,平定叛乱,连刘皇后及诸皇子也一并杀戮。于是尽革庄宗批政,务从节俭,放出大批宫女及妃嫔,其中就有日后的柴皇后。
柴家姑娘是被礼貌地遣送回家的,有车驾从人,一行人来到孟津渡口,准备过黄河。柴家是荆州的大家庭,柴家已经听到了消息,所以柴家姑娘的父母也匆匆地渡河南来迎接受女,在孟津渡口会合,在旅舍中休息一天准备第二天过河,谁料晚上一场滂沦大雨,第二天早晨只见黄河水面,浊浪滔天,舟楫难行,当时正是夏秋之交,风雨连绵,数日不停,河水暴涨,连道路都被淹没,柴家一家人伴着绵绵雨水,羁留在旅店。
第二天起床后,梳洗罢,柴家姑娘站在窗前望着一览无际的天地,暮然在迷蒙的雨水中,一壮汉大踏步冒雨而来,衣衫尽湿,但不掩英爽之气。这壮汉也投宿在旅店中,从婢仆的口中,柴家姑娘慢慢地知道这个壮汉叫郭威,也是河北荆州人,十八岁投军;在潞州以军功升为小校,后来因与市井无赖相斗,失手杀人而获罪,州将爱他的才能而暗地里放他逃命,如今正是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听到这里,联想到他雨中行走的英爽之气,柴家姑娘为之怦然心动。
秋风瑟瑟,秋雨萧萧。柴家姑娘命侍女送给郭威一床毯子御寒,谁料郭威这人还硬气,以萍水相逢,互不相识,不能平百无故受人东西为由婉拒。柴家姑娘干脆亲自去见郭威,以同乡之谊说服郭威,话匣子一拉开,柴家姑娘就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郭威对柴家姑娘充满了感激之情,也隐隐地觉得柴家姑娘似乎对自己饱含着一份爱意。一个是大家闺秀,而且是刚从皇宫中出来的娇贵仕女,一个却是起自贫寒,出身行伍的粗扩人物,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在黄河渡口的荒村茅店中,撞击出了爱情的火花。
大雨时断时续,天从人愿,郭威与柴家姑娘有了更多地交谈机会。因隋、唐政权都起自关陇士族,与鲜卑族渊源很深,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男女礼防是不太严密的,五代承唐余风,又值乱世;男女交往似乎了无顾忌,至于男女授受不亲,那是宋代以后的事了。郭威轻快地讲述了一些军旅生涯的小故事,以及江湖风貌,柴家姑娘听得津津有味。偶尔她也讲一些朝廷大事和宫中生活,郭威又睁大了眼睛,傻乎乎的好奇神情煞是可爱,柴家姑娘抓住机会,乘机劝说:“如今属于乱世,乱世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应该砸砺志节,进德修业,抓紧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创造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要知道时不我予,不能平白地蹉路岁月。”郭威庄肃地听着,像一个小学生似的唯唯称是,柴家姑娘有些不忍,轻轻巧巧地将粉颊挨近郭威宽阔的肩膀,对着他的耳畔,悄悄地表示出自己的爱慕之意。
郭威是爱慕、感激、知遇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功未成,名未就,现在是孑然一身,是在逃的杀人犯,连起码的生活都有问题,又怎能消受佳人的美意。柴家姑娘看穿了郭威的顾虑,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士有穷通显晦,婚姻关键在于两情相悦,至于生活用度,不必为此发愁。”
柴家原就是财大势大的家庭,柴家姑娘此番出宫,更携带了大批的金银珠宝,生活自然不成问题,既然生活无虑,郭威也就无话可说,欢愉之情溢于言表,柴家父母认为以柴家的声势,加上女儿出自宫中,如欲嫁人,起码也应是封疆大吏一类的人物,现在抓住一个落魄汉子不放,总是耿耿于怀。柴家姑娘向父母解释,郭威现在没啥稀奇,他日发展,不可限量,自己阅人多矣,相信不会走眼。虽然父母犹豫,她已决心以身相许,天涯相随,将来不管是吃苦受罪还是享受荣华富贵,都是命中注定,决不埋怨父母。柴家姑娘把宫中带出来的金银珠宝分成两分,一份孝敬父母,一份留作已用,快刀斩乱麻般地和郭威结拜为夫妻。天晴雨住水退,但夫妻双双不再过河,折返洛阳。
在洛阳,柴家姑娘温婉地为郭威准备了一个幽静的读书环境,每日上午是埋头苦读的时间,午饭过后夫妻二人就品茗闲谈,柴氏不着痕迹地为丈夫解释书中的疑难,并兼及处世应人之道、国家政事与天下大势,郭威惊异于妻子的才学,但柴氏丝毫没有炫示的意味。一年多的时间,郭威受到妻子的关怀、熏陶、教导,他的性情变了,谈吐举止迥异往昔,在勇毅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想、智慧。在柴氏的参赞下,逐渐爬上了权力的巅峰。
先是参加石敬瑭的军队,而后又投到张彦泽的麾下,不久又转归杨光远,最后成为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的左步兵指挥使。不停地迁转,目的是要追随一位气度恢宏的领袖人物,以图将来有出头之日,这些都是柴氏的意见。刘知远对郭威的重视始于一次与契丹人的战争,郭威以二千伏兵大败契丹,刘知远后来夺后晋建后汉,更多方倚重郭威。但刘知远在位一年就死去,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为隐帝,惑于嬖幸的谗言,大杀功臣,当时郭威正领兵担任邺都留守,家庭留在汴京,也全部遇害。柴氏也不幸免。
郭威挥军由邺都直指京师,隐帝一战即溃,为乱军所杀,郭威入京,从容进谒太后,商议由刘知远的侄子刘斌入继大统,恰好率丹人入侵,太后命郭威率军出征,到达擅州,将士骅变,拥郭威望帝,仓促之间,无法制备黄袍,就撕裂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权充黄袍加身,将士环跪,三呼万岁,回军南行,入汴京,太后下诏郭威监国,第二军开春,正式称帝,建立后周。
郭威登基,而他的患难之妻柴氏却已是千里孤坟,荒山寂寂无以为报,郭威力排众议,以死去的柴氏为皇后,收她的侄儿柴荣为养子,以慰她的九泉之灵,柴荣后来继位为帝,就是周世宗。
后周太祖淑妃杨氏
[attachment=11328984]
杨氏是镇州真定少尹杨弘裕的女儿,因为美貌而被选入赵王宫中,成为王镕的嫔妃。
王镕祖上本是回鹘人,被唐朝的镇州骑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姓了王,传到王镕时已经是第八代,更是姓定王了。王家世代在镇州担任军职,早先还只是世袭骑将,打第五代祖开始升为世袭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十岁时继承了父亲王景崇的地位,成为第七任节度使兼常王郡王。经历百年风雨后王家的声望已达极盛。当时已是唐末,各路诸侯虽然都眼馋镇州这块地,却因为多数人还多少给王家几分情面,王镕虽然不懂更不敢打仗,却也一直有惊无险地割据一方,后梁太祖朱温和后唐庄宗李存勖还先后将女儿分别嫁给王镕的两个儿子,称之为“赵王”。王镕虽未正式称帝建国号,却也俨然享有帝王之尊。
天祐十八年(公元921)十二月,王镕被养子张文礼所杀,杨氏在一片混乱中流落民间,嫁给一个叫石光辅的人为妻。没几年工夫石光辅也死了,杨氏又成了寡妇。杨氏二度守寡时,郭威的结发妻子柴氏已经早逝,郭威这时正在后晋王朝的太原留守、河东指挥使刘知远手下担任“侍卫亲军都虞候”之职,听说杨氏貌美贤淑,便将她迎娶为继弦妻子。然而杨氏与郭威也没能白头偕老。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7),杨氏逝于太原。广顺元年(公元951)九月,称帝后的郭威追封杨氏为“淑妃”,当时杨氏的父亲仍然在世,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兼真定少尹,杨氏的弟弟杨廷璋则被封为右飞龙使。
后周太祖贵妃张氏
[attachment=11328985]
贵妃张氏,北宋开国大将曹彬的从母。
张氏是镇州真定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张记曾任成德军节度使判官、检校兵部尚书。父亲张同芝则在王镕任上做谘呈官、检校工部尚书。王镕死后张家也一蹋糊涂。前来平定镇州之乱的军队中有个叫武从谏的禆将,他见张氏年幼可爱又无处归着,便将她带回自己在太原的老家,做了儿子的养媳妇。后晋天福中,郭威的杨夫人去世,张氏的武家丈夫也早已亡故多时,郭威便将张氏娶为第三任妻室。
后周太祖德妃董氏
[attachment=11328986]
董氏(915年-953年),五代十国人,后周太祖郭威的妃子。
董氏是镇州灵寿人,祖父董文广在唐末当过州录事参军,其父董光嗣当过赵州昭庆县尉,均为小官。董氏自幼聪慧,有音乐天分。七岁时镇州兵乱,董氏走失,被潞州牙将所获,收为养女,十分疼爱。十三岁时,她的长兄董瑀四处寻访妹妹下落,终遇见其养父,养父母欣然将她归还。董瑀让她嫁给了同乡刘进超。刘进超在后晋做了小吏。不久辽国灭了后晋,刘进超被掳身亡,董氏寡居洛阳。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虽然掳走了后晋石氏皇族,对后晋的土地却没能维持多久的统治,很快就在中原各路兵马自发的反抗打击下北返,耶律德光自己也命丧归途。消息传到太原,郭威做为太原留守刘知远的亲信,立即大力劝说上司称帝。刘知远当然也不会让这个大好机会白白溜走,他更没忘了自己与汉朝皇帝是同姓。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二月,刘知远在太原称后汉皇帝,改当年为天福十二年。就在当年,刘知远率大军返回后晋京城汴梁(开封),郭威也随行左右。
返京途中路过洛阳时,郭威听说亡妻的同乡好友董氏新寡无依,便将她聘纳为妾,带着她一起返回了汴梁。即位后封为德妃。
周太祖郭威年表
唐天祐元年(904年)
七月二十八日,郭威生于邢州尧山之旧宅郭园村。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吏。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时郭威仅数龄,不久母又殁,威幼而孤,先后依姨母韩氏和潞州常氏抚养。及长,形神魁梧,爱兵好勇。
唐天祐十八年(921年)
潞州留后李继韬招募豪杰为军卒,郭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他为人负气,好使酒,深得继韬器重。潞州有一卖肉屠户,蛮横霸市,无人敢惹。威醉,呼屠者割肉。割不如意,便叱骂。屠者怒,解衣指腹说:“你有勇,也杀我吗?”郭威即前取刀捅了进去。出了人命他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惜其勇,将他放出,复召置麾下。
后梁龙德三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晋王李存勖灭梁,改元同光。继韬诛死,其部卒被改编为“从马直”,郭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
郭威与李琼等人结了兄弟,刺臂出血盟誓说:“凡我十人,龙蛇混合,他日富贵,毋相忘!”
郭威拜精通《阃外春秋》的李琼为师,阅此奇书,并将书藏在袖中,得暇便读,从中知晓了:“以正守国,以奇用兵,较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道理。
天成元年(926年)
郭威在洛阳娶已徙居大名的尧山同里柴翁女为妻。《宋史?张永德传》云:“初,魏人柴翁,以经义都里中,有女后唐庄宗时备掖庭,明宗入洛遣出宫,柴翁夫妇迎之,至鸿沟,遇雨甚,逾旬不能前。女悉取装具,计直千万,分其半与其父母,令归魏(大名)。曰:儿见沟旁邮舍队长,顷黵黑为雀形者极贵人也,愿事之。问之,乃周祖也。父母大愧,然终不能夺。他日语周祖曰:‘君贵不可言,妻有缗钱五百万资君,时不可失?’周祖因其资,得为军司。”
天成二年(937年)
十月,宣武节度使、检校侍卫朱守殷在汴反,明宗李嗣源率侍卫军平叛。郭威时为侍卫军吏,随石敬瑭一军率先登城。平叛后,郭威在石敬瑭麾下,令掌军籍。
后晋天福二年(936年)
六月,军士郭威旧隶刘知远,当从杨光远北征,知远乞留。人问其故,威曰:
“杨公有奸诈之才,无英雄之气,得我何用?能用我者其刘公乎!”刘知远累镇藩阃,皆从之。
是年,妻柴氏卒于开封,时有杨氏寡居于此,美貌贤惠,遂以礼聘之。
天福六年(941年)
九月,刘知远遣郭威以诏旨说,吐谷浑酋长白承福,令去安荣归朝廷,许以节钺。威还,建议刘知远以厚赂招抚白承福。十月白率其众归于知远。表承福领大同节度使,收其精骑以隶麾下。
天福九年(944年)
妻杨氏卒于太原。同年太原武氏子卒,威素闻武氏儿妻张氏之贤,遂纳张氏为继室。
开运三年(946年)
八月,吐谷浑有白可者,位亚承福,率所部叛降契丹,契丹用为方州观察使,以诱承福。知远与郭威谋曰:“今天下多事,置此属于太原,乃心腹之疾也,不如去之。”承福家甚富,伺马用银槽。威劝知远诛之,收其货以赡军。知远遣威诱承福等人居太原城中,诛其五族,合四百口,籍没其家赀,得良马数千匹,财货百万计,刘知远实力大增。
天福十二年(947年)
契丹灭后晋,二月,耶律德光在开封正式称帝。郭威等向刘知远进言:“今远近之心,不谋而同,此天意也。王不乘此取之,谦让不居,恐人心且移,移则反受其咎矣!”知远从之。
是月,刘知远在晋阳称帝,授郭威权枢密副使,检校司徒。
三月,由于中原人民纷起反抗,契丹主从开封北撤,行至栾城,耶律德光疾病而死。
五月,刘知远集群臣议进取开封。诸将请出师井陉,攻取镇、魏,先定河北,则河南拱手可得,而刘知远则主张自会石取上党。郭威曰:“虏主虽死,党众犹盛,各居坚城。我出河北,兵少路迁,傍无应援,若群虏合势,共出我军,进则遮前,退则邀后,粮饷路绝,此危道也。上党山路险涩,栗少民残,无以供亿,亦不可由。近者陕、晋二镇,相继款附,引兵从之,万无一失,不出二旬,洛、汴定矣。”刘知远纳之。
六月,郭威随刘知远至洛阳,得知董氏寡居,不忘前妻杨氏曾言董氏贤德,遂以礼聘之。刘知远入汴,复以汴州为东京,改国号曰汉,仍称天福年,曰:“余未忍忘晋也。”
七月,郭威任枢密副使。
乾祐元年(948年)
正月,改元为乾祐。
刘知远病危,召苏逢吉、杨邠、史弦肇、郭威入受顾命,曰:“余气息微,不能多言。承祐幼弱,后事托在卿辈。”是日,殂于万岁殿。
二月,宣遗制,今周王即皇帝位,是为隐帝。
三月,丞相苏逢吉和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李涛上疏,欲将杨邠、郭威二顾命大臣弃之于外,削平职权。杨、郭二人闻之,哭诉太后,太后怒斥李涛离间,罢涛政事,勤归私弟。
四月,升郭威为枢密使。
七月,加枢密使郭威同平章事。
八月,自河中、永兴、风翔三镇反叛以来,朝廷继遣诸将讨之,均无进展。郭威临危受命,被拜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全权节制各军,采取围而不打,断其供应,待敌粮尽,后而攻之的作战方针。他与士卒同甘共苦,有功厚赏,有伤亲视,士无贤不肖,有所陈启,皆温辞色而受之。违忤不怒,小过不责,深得士卒拥戴。
乾祐二年(949年)
正月,郭威亲临河中,厚赏防敌袭栅有功将士。郭威下令:“将士非犒宴,勿得私饮!”爱将李审,晨饮少酒,威怒曰:“汝为吾帐下,首违军令,何以齐众!”立斩以徇。
五月,河中城中食尽,民饿死者什五六。
七月,郭威攻河中,克其外廓。李守贞与妻及子崇勋等自焚。
八月,郭威班师还京。
郭威回到开封,入见,帝劳之,赐金帛、衣服、玉带、鞍马,辞曰:“臣受命期年,仅克一城,何功之有!且臣将兵在外,凡镇安京师,供亿所须,使兵食不乏,皆诸大臣居中者之力也,臣安敢独膺此赐!请遍赏之。”
九月,遍赐宰相、枢密、宣徽、三司、侍卫使九人,与威如一。帝欲特赏威,辞曰:“运筹建画,出于宙堂,发兵馈粮,资于藩镇,暴露战斗,在于将士,而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后加威侍中。
十月,契丹犯邢、洛、贝(清河县)、魏(大名县),威受命北上抗辽。
十一月,契丹闻汉兵渡河而退,威至邢州。
乾祐三年(950年)
正月,郭威请率兵北进契丹之境,诏止还京。
四月,朝廷以契丹入寇,横行河北,议以郭威镇邺都,使督诸将以备契丹。可他临行前,顾命大臣内部却为是否应让他带着枢密使的头衔去上任,发生了严重的争论。最后命郭威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枢密使如故上任。
命左监门卫将军郭荣(柴荣)为贵州刺史,天雄内都使指挥。
郭威辞行,言于帝曰:“苏逢吉,杨邠、史弘肇皆先帝旧臣,尽忠徇国,愿
陛下推心任之,必无败失。至于疆场之事,臣愿竭其愚驽,庶不负驱策。”帝敛容谢之。威在邺都数月,政尚清简,一方安然。
十一月,汉隐帝以议事为名,诱杀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个元老重臣,郭威和柴荣在京的所有家属,其中有张贵妃与诸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和柴荣之妻及长子宜哥与其二等十余人同时被害。郭威闻讯,留柴荣镇邺,举兵以清朝廷为名,杀向开封,隐帝出城观战,被乱兵所杀。郭威入京,由太后临朝听政。
刘铢、李洪建及其党皆枭首于市,而赦其家。郭威谓公卿曰:“刘铢屠吾家,吾复屠其家,怨仇反覆,庸有极乎!”由是数家获免。
十二月,郭威奉命北上抗契丹,军至澶州(河南濮阳),几千将士忽然大哗,裂黄旗披在郭威身上,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拥威南行,回到开封。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
正月,郭威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国号周,史称后周。宣布所欠前朝税、残税并与除放;禁收斗余、称耗;非反逆大罪,不得族诛籍家;停各地向宫中进贡无用之物。后具体列出罢贡珍美食物40余种。
刘崇即皇帝位于晋阳,仍用乾祐年号。
帝谓王峻曰:“朕起于寒微,备受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并下民乎!”命峻疏四方贡献美食物,下诏罢之。其诏曰:“所奉止于朕躬,所损被于氓庶。”又诏:“积于有司之中,甚为无用之物。”又诏曰:“朕生长军族,不亲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有益国利民之术,各具封事以闻,咸宜直书,勿事辞藻。”
二月,北汉兵先后攻晋州、隰州,不克,死伤甚众,乃引去。
帝悉出汉宫中宝玉器数十,碎之于庭,曰:“凡为帝王,安用此物!自今珍华悦目之物,不得入宫。”
三月,诏:“诸州府先差散从亲事官等,前朝创制,盖出权宜,苟便一时,本非归贯……于理不甚充当,一则碍州县之差役,二则妨春夏之耕耘,贫乏者困于供须,豪富者幸于影庇,既为烦扰,须至更改。”
六月,制定并颁行《大周续编敕》。
八月,追封故夫人柴氏为皇后。
九月,诏改盐法,凡犯五斤以上者处死,煎碱盐犯一斤以上者处死。先是汉法不计斤两多少,并处极刑。至是始革之。
十月,契丹五万会北汉兵入寇。北汉主自将兵二万自阴地关寇晋州。
十一月,以王峻为行营都部署,将兵救晋州之危,诏诸军皆受峻节度。峻行,帝自至城西饯之。峻留陕州旬日,帝以北汉攻晋事急,忧不能守,议自将由泽州路与峻会兵救之,且遣使谕峻。
十二月,下诏三日西征。使者至陕,峻因使者言于帝曰:“晋州城坚,未易可拔,刘崇兵锋方锐,不可力争。所在驻兵待其气衰耳,非臣怯也。陛下新即位,不宜轻动。若车驾出汜水,则慕容彦超引兵入汴大事去矣!”郭威闻之自以手提耳曰:“几败吾事!”遂罢亲征。
北汉主攻晋州,久不克。野无所获,军乏食。契丹思归,闻王峻至蒙坑,烧营夜循。峻入晋州,派骑兵追之,及于霍邑,纵兵奋击,北汉兵坠崖谷死者甚重,遂还。契丹此次攻晋阳,士马十丧三四。北汉主始息意进取。北汉民不聊生,逃入国境者甚众。
广顺二年(952年)
正月,发开封民五万五千修京城,二旬而罢。
二月,下诏对前朝刑法进行修改。后晋规定奸罪不问强、和,男女一律处死。后汉盗窃一钱者即处死;罪不至造反谋逆往往灭族及抄没家产。周太祖下令:“其盗贼,若是强盗并准自来格条断遣;其犯窃盗者,计赃绢满三匹以上者,并集众处决,其绢以本处上估价为定,不满三匹者,等第决断。应有夫妇人被强奸者,男子坐杀,妇人不坐;其犯和奸者,并准律科断,罪不至死。其余奸私罪犯,准格规处分。应诸色罪人,除谋反大逆外,其余并不得诛杀骨肉、籍没家产。”
五月,亲征兖州。上年十二月,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反叛,正月,郭威派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曹英平叛,久不克。帝下诏亲征。五月兵临城下,慕容彦超率众力战,不胜,与妻赴井死。子继勋出走,追获,杀之。
六月,帝至曲阜拜谒孔子祠。左右曰:“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帝曰:“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遂拜之。后班师回京。
十月,契丹瀛、莫、幽州大水,流民入塞散居河北者数十万口,契丹州县也不禁止。诏所在州县安置,中国民先为契丹所掠,得归者什有五六。
十一月,敕:“约每岁民所输牛皮,三分减二;计田十顷,税取一皮,馀听民自用及买卖,惟禁卖于敌国。”先是,汉法,犯私牛皮一寸抵死,然民间日用实不可无。帝素知其弊,至是李谷建议,均于田亩,公私便之。
十二月,禁止诸侯入朝时进奉买宴。时前静难节度使章献买宴绢千匹,银五百两。帝不受,曰:“诸侯入觐,天子宜有宴犒,岂待买邪!自今如此比者,皆勿受。”
广顺三年(953年)
正月,敕:“悉罢户部营田务,以其民隶州县,其田、庐、牛、农器,并赐见佃者为永业,敢悉除牛租课。”不仅使佃户变为编户的自耕农,而且也废止了数十年来牛已死而租不除的弊政。有人向帝进言:营田有肥饶者,不若卖之,可得钱数十万缗以资国。帝说:“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
莱州刺史叶仁鲁虽帝故旧,但因贪绢1.5万匹,钱1千缗为民告发,赐死。
闰月,废开封府无名额僧尼寺院五十八所。
二月,唐州方城县令陈守愚因克留户民蚕盐一千五百斤弃市。
一身功勋的王峻忘乎所以,无限制地扩大自己的权力,郭威忍无可忍,逮捕了他,流着泪对冯道等元老说:“王峻凌朕太甚,欲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惟一子,专务间阻,暂令诣阙,已怀怨望。岂有身典枢机,复兼宰相,又求重镇!观其志趣,殊未盈厌。无君如此,谁则堪之!”贬峻商州司马,峻至商州得腹疾,未几而卒。
三月,澶州节度使,皇子荣升为开封尹、蒹功德使,封晋王。
七月,诏令,“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如所职疏遣,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
供奉官武怀赞侵吞马价,被弃市。
八月,内衣库使齐藏珍奉诏修河,不于役所部辖,私至近县上宿,及报堤防危急,安寝不动,遂致横流,故有事责,除各流放沙门岛。
十二月,单州刺史赵凤,为民所讼,赐死。
诏诸道州府县镇城内人口,旧请蚕盐征价,起今后并停。
显德元年(954年)
正月,大赦,改元,听蜀境通商。
加晋王荣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
宰相冯道加守太师,范质加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李谷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以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是月十七日,帝崩于滋德殿,寿圣五十一。
晋王荣柩前即皇帝位。
临终前,诏外甥李重进受顾,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累谕晋王:“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内。陵所勿从俭素,应缘山陵役力人匠,并须和雇,不计远近,不得差配百姓。陵寝不须用石柱,费人功,只以砖代之。用瓦棺纸衣。临入陵之时,召近税户三十家为陵户,下事前揭开瓦棺,遍视过陵内,切不得伤他人命。勿修下宫,不要守陵宫人,亦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太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
四月,葬于新郑郭店,陵曰嵩陵,庙号太祖,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