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组任务】北半球文明古国墨西哥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777 回复:7

[人文通史] 【发帖组任务】北半球文明古国墨西哥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文学大师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1 0
【发帖组任务】北半球文明古国墨西哥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提前操作(2010-12-07) —
    

[size=2]目录
        一、 奥尔梅克——“印第安文明之母”
      
  二、 玛雅——文明烙印帝国
    
  三、 特奥蒂瓦坎——“众神之城”
      
  四、 托尔特克——“凡人成神”之地
    
  五、 阿兹特克帝国——“诸神降临之城”
  [/size]



[color=#663300][table=90%][tr][td][size=2]


【前言说明】

        美洲地理上分为为南、北美洲,原住民除了北极地区的爱基斯摩人,其余统称印第安人,当初哥伦布航海到达美洲时,误以为见到的是印度和印度人,称呼错了却沿袭下来。习惯上,美国以南的部分又称作拉丁美洲(拉美),因受过拉丁语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统治得名。拉丁美洲地形复杂,北部地区基本上是墨西哥高原,中美洲山区的巴拿马地峡仅宽48公里,西印度群岛也以山地为主;南美洲西部耸立着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平原和高原相间,自北向南依次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以前,美洲古文明主要集中在拉美部分。现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地区,以及拉美的巴西地区,直到欧洲殖民者到来的时候,仍然处于原始部落的阶段。
  
      [color=#FF3366]拉美古文明分为两大区域[/color],[color=#FF3366]中部[/color]美洲地区先后存在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特奥蒂瓦坎、托尔特克文明、瓦哈卡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color=#FF3366]南面安第斯山脉地区[/color]有过查文文明、帕拉卡斯文明、莫奇卡文明、瓦里文明、奇穆文明和印加文明。最后的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毁于欧洲殖民者之手。已经发掘的众多遗迹显示,这些文明曾达到一定的高度,有些方面存在未解之谜,近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推测,乃至出现某种神秘主义倾向,其实印第安人的后裔仍在,没有什么可神秘之处,未解部分可继续研究破译。不管怎么说,既然拉美古文明有着自己的特质,那么不妨了解一下,如若不然,世之不存的文明大可一笔带过……

    [color=#ff3366]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拉美中部地区,即墨西哥的古文明。[/color]


  [/size][/td][/tr][/table][/color]






[backcolor=#ffffff][color=#669900][table=90%][tr][td][size=2]

[color=#666666][table=90%][tr][td][size=2]

[size=3][b][color=#000000]墨西哥[/color][/b][/size](México),位于北美洲,北部与美国接壤,东南与危地马拉与伯利兹相邻,西部是太平洋,东部有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的阻隔。首都墨西哥城。

[/size][/td][/tr][/table][/color]

[align=center]
[color=#669900]下图标示了中美洲各文明的地理位置。
[/color] [attachment=11328929][/align]

     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闻名于世的[color=#ff3366]玛雅文化[/color]、[color=#ff3366]托尔特克文化[/color]和[color=#ff3366]阿兹特克文化[/color]均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创造。公元前兴建于墨西哥城北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这一灿烂古老文化的代表。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color=#ff3366]特奥蒂瓦坎古城[/color]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共同遗产。

    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乡”之称。墨西哥在不同历史时期还赢得了“仙人掌的国度”、“白银王国”、“浮在油海上的国家”等美誉。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1521年墨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22年在墨西哥城建立新西班牙总督 区。1810年9月16日,米格尔·伊达尔戈-科斯蒂利亚神父在多洛雷斯城发动起义,开始了独立战争(1811年1月战败,伊达尔戈被害,为纪念这次起义,后定9月16日为墨西哥独立日)。1821年8月24日宣布独立。翌年5月伊图尔比德建立“墨西哥帝国”。1823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墨西哥共和国。1824年10月正式成立联邦共和国。1846年美国发动侵墨战争。1848年2月墨、美签订和约,墨被迫将北部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美国。1858年华雷斯任总统。1864年5月28日,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在法皇拿破仑三世扶植下,建立墨西哥帝国。1865年秋,胡亚雷斯(1806~1872,1861年6月被选举为墨西哥总统)政府迁至墨美边境的埃尔帕索继续领导抗战,广泛展开游击战争,使侵略军陷于广大人民的包围之中。法国在侵墨战争中,付出了6500人和3亿法郎的代价。1867年初,处于内外交困的拿破仑三世被迫下令撤军。胡亚雷斯于2月进驻圣路易斯波多西。5月,马克西米利安被俘。经军事法庭审讯,判处死刑,于6月19日被熗决。1867年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入侵者被赶出墨西哥。1876年迪亚斯攫取政权。1910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同年11月20日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推翻迪亚斯政权。1914、1916年美国曾派军入侵墨,两国一度断交。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宣布国名为墨西哥合众国。革命制度党从1929年起连续执政71年。2000年7月,国家行动党赢得大选,同年12月上台执政。


[/size][/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99cc66][table=90%][tr][td][size=2]

[color=#666666][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b][size=3][color=#000000]奥尔梅克文明古国——“印第安文明之母”[/color][/size][/b][/align]

        奥尔梅克文明(Olmec)是已知的[color=#ff3366]最古老[/color]的美洲文明。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洛伦索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



[color=#669900]起源[/color]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color=#ff3366]橡胶之乡的人[/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24]
[color=#669900]奥尔梅克文明古代遗迹[/color][/align]


[color=#669900]历史[/color]

  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洛伦索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大量的中美洲文明。[color=#ff3366]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color]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托尔特克等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中外一些学者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论解释奥尔梅克文明突然出现以及奥尔梅克艺术风格和中国殷商时代艺术惊人相像。

  墨西哥湾沿海地区3300多年前出现的奥尔梅克文明,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较为发达的人类古文明之一,享有中美洲“[color=#ff3366]文化之母[/color]”之美誉。有人提出,该文明的兴起与殷商末年东渡的中国人有关。事实究竟如何?还是让我们领略一下这个鲜为人知的古文明的“风采”吧。

  [color=#ff3366]墨西哥民间有这样一个古老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拉文塔族,他们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color]

  在传说的神奇魅力吸引下,墨西哥考古学会于1938年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去探寻这个传说中的古老民族。令人意外和欣喜的是,考古队竟然比较顺利地就在拉文塔族森林里发现了11颗巨石头像,其中最重的达20吨。获得这一有价值的线索之后,考古学家们继续努力,最终在墨西哥湾沿海地区发现了两处遗址:一处是拉文塔(La Venta);另一处是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 Zapotes)。根据碳14测定,两处遗址至少出现于公元前1300年,这是当时中美洲发现的最早文明遗址,中美洲文明的“老祖母”出场了。20多年后,又一重要遗址——圣洛伦佐(San Lorenzo)遗址被发现。这三处遗址都是古代墨西哥的奥尔梅克人居住的地方,从此奥尔梅克文明的“内幕”逐渐为世人得知。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8922][/align]


[color=#669900]主要特征[/color]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巨石建筑——金字塔,巨石雕像,小雕像,大型宫殿,尚未破译的文字体系,玉器,美洲虎、羽蛇、凤鸟崇拜,橡皮球游戏……他们的巨石雕像高达10英尺,原料是花岗岩,人像都是厚嘴唇、扁平的鼻子,凝视的眼睛,奇特的头盔。其面部特征很像非洲人。一般认为,这些雕像的原型应当是奥尔梅克的国王。奥尔梅克也有大量的小雕像,这类雕像在殷商考古中是很常见的。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8926][/align]


[color=#669900]精神图腾[/color]

  [color=#ff3366]半人半美洲虎(美洲豹)神是奥尔梅克人的最高神,其次有羽蛇神、谷神、凤鸟。[/color]图腾的实质就是[color=#ff3366]标记氏族[/color],半人半兽(植物、非生物)的含义是有关氏族以这种动物(植物、非生物)为神,相信生命来自这种图腾物,人活着靠它护佑,死后回归图腾神那里。商周有以虎(虎豹不分)为图腾的氏族。至于更早的时期,虎图腾氏族见于《山海经》记载的极其繁盛,贯穿中国上古史,西王母、罗罗(彝族)、穷奇等都是虎图腾。以前彝族巫师身披虎皮,萨满教巫师披鹿皮,古巴比伦王及神披鱼皮衣,都是相同的图腾观念。


[table=80%][tr][td][align=center][color=#669900][size=2][attachment=11328927] [/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9900][size=2][attachment=11328928]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b][color=#669900][size=2]羽蛇神库库尔坎(Kukulcan)[/size][/color][/b][/align][/td][/tr][/table]

  [color=#ff3366]少昊是印第安人和东亚共同的神。[/color]由《左传》郯子的叙述以及山东、韩国的考古发现可知,少昊为凤鸟图腾。印第安人对凤鸟的具体形象有不同解释,与羽蛇神的分合也有不同做法。但可以推断,奥尔梅克人与殷商人同样纪念少昊。玺印为圆柱形,涂上油墨,可以在纸、衣服上滚动,拓下图画。这种方法被玛雅人沿用。

  奥尔梅克人已经有了[color=#ff3366]象形文字[/color],与玛雅文字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其构成体系,具体的语言特征还是未解之谜。


[color=#ff3366]地域分布[/color]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color=#ff3366]圣洛伦佐文化[/color]、[color=#ff3366]拉文塔文化[/color]和[color=#ff3366]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color]。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间;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前600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生活、建筑艺术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


[color=#669900]建筑[/color]

  奥尔梅克人创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作品。他们用石头建造巨大的宫殿和金字塔,在玉石上进行精美的雕刻,制作了大量的陶器。奥尔梅克人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奥尔梅克巨石头像”。这些在花岗岩上雕出的高达10英尺的巨大人头像显示了奥尔梅克人高超的技术水平。人头像都带有古怪的头盔;人脸具有非洲人的面部特征。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引起了外星人和神秘现象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聚集在一处;另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前者无疑是民居遗址;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当为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奥尔梅克人的建筑物均为泥垒土砌而成。民居自不必说,就连祭祀中心的底座高台也是土垒的。拉文塔的祭祀台呈圆形,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坐落在一广场南端,用土10万立方米,面积为5平方公里。在这个高大的土台上矗立着一座座神庙或祭台,并且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在奥尔梅克文明时期也已出现,那就是:在约莫10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端雄踞着一座壮丽的神殿,远观之,整个建筑看起来像座金字塔。这一建筑风格后来也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继承。 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这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巧上。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8923]
[color=#669900]奥尔梅克城堡[/color][/align]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聚集在一处;另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前者无疑是民居遗址;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当为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奥尔梅克人的建筑物均为泥垒土砌而成。民居自不必说,就连祭祀中心的底座高台也是土垒的。拉文塔的祭祀台呈圆形,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坐落在一广场南端,用土10万立方米,面积为5平方公里。在这个高大的土台上矗立着一座座神庙或祭台,并且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在奥尔梅克文明时期也已出现,那就是:在约莫10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端雄踞着一座壮丽的神殿,远观之,整个建筑看起来像座金字塔。这一建筑风格后来也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继承。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0][/align]

  奥尔梅克人辉煌的艺术成就表明,他们已经度过了部落时代并已进入阶级社会。已经有了阶级分化,已形成了国家组织。统治者已开始控制民众的剩余劳动,并且已能利用剩余物资役使、供养一批匠人。从一些石刻以及石碑上的人像可以看出:有的人像服饰华丽,手持权杖,指上戴有护节器(用以握拳时增强打击力)。这些人无疑是握有权势的人物,很可能是国王或祭司。奥尔梅克人制作了很多“巨石人像”,但他们生活的地方并不盛产石头,制作大型石雕像的巨石必须从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外的图斯特拉山运来,可以想象这项工程工作量之巨大,需要动用的劳动力之多。无疑,这一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由下层民众承担的。而巨石运到目的地后,再由工匠将之雕刻成形。由此可见,奥尔梅克人中已出现了等级和社会分工,已有国王、祭司(国王、祭司往往是同一个人)、农民和手工艺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社会生活中的权力政治正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color=#669900]雕塑[/color]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玛雅人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透过考古发掘的材料,可以发现: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这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巧上。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1] [/align]


[color=#669900]陶器[/color]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主要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color=#669900]种植业[/color]

  由于生活的地区土壤肥沃,雨量极其充沛,奥尔梅克人已开始放弃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过渡到耕种作物以之作为食物主要来源的阶段。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和昆诺阿藜等,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种植作物。种植方式为刀耕火种。据考证,奥尔梅克人可能是最早种植玉米的人。公元前800年左右,当墨西哥湾沿岸的低地出现奥尔梅克文明,秘鲁出现查文文明之际,“形成”期的中美洲文化,包括制陶术和玉米种植,已经传遍了从中美洲到秘鲁在内的整个“核心美洲”。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中美洲是最早种植玉米的地区,而奥尔梅克人则是玉米的最早种植者。


[color=#669900]捕猎[/color]

  在奥尔梅克人创造的基础上,玛雅人继续发展和提高了玉米的种植技术,使得玉米这种原来河谷中的野草经过玛雅人的培育,变成了既甜美又富营养的粮食;同时玛雅人的肉食相对较少,他们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因此他们自称是玉米人,而他们的文明也被称作“玉米文明”。奥尔梅克人的主食除了玉米外,还有一些肉食。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骨验证,奥尔梅克人大多食用家犬和火鸡,同时也食用野鹿和鱼、鳖。


[color=#669900]宗教[/color]

  宗教:奥尔梅克人主要崇拜半人半美洲虎的神,也崇拜羽蛇神(Feathered Serpent God,feathered snake,plumed serpent)和谷神(The Man of Crops)。宗教信仰是奥尔梅克社会的主线,圣洛伦索遗址就是一个宗教仪式中心和居民区的复合体。


[color=#669900]文字[/color]

  [color=#ff3366]文字:[/color]部分学者将拉文塔出土的一些雕刻图案认读为奥尔梅克人的文字,但尚未得到学界的公认。

  奥尔梅克人不仅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精湛的雕刻技艺,而且创造出了一定的文化成就。1939年1月16日在特雷斯·萨波特斯出土了一块石碑,石碑的正面刻有“点”、“横”组成的数字,竖行排列,经破译意为“公元前31年”。石碑的背面刻有美洲豹的形象。这一石碑的发现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奥尔梅克人是中美洲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文字和历法的始祖。

  [color=#ff3366]城市遗址:[/color]圣洛伦索遗址(San Lorenzo) 拉文塔遗址(La Venta):位于墨西哥南部的塔巴斯哥(Tabasco)州。

[align=center][color=#669900][attachment=11328925] 

[attachment=11328932]

奥尔梅克文明数字记录[/color][/align]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3][/align]
奥尔梅克人发明文字的历史不迟于公元前850年(我国的西周中后期),下面的照片是来自于La Venta的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从鸟的嘴里正说出一句话。

奥尔梅克人发明文字的历史不迟于公元前850年(我国的西周中后期),下面的照片是来自于La Venta的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从鸟的嘴里正说出一句话。

[align=center][color=#669900]奥尔梅克人的象形文字[/color]
[attachment=11328934] [/align]



[color=#669900]衰亡[/color]

  奥尔梅克文明在将他们的文化传播到今日的犹加敦半岛以后,便衰败灭亡。其中圣洛伦索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900年左右被暴力摧毁;拉文塔的奥尔梅克文明持续到公元前400年,消亡原因未知。

  但奥尔梅克文明对中美、北美其他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1150年到公元前900年达到鼎盛,之后便在战乱中逐渐消亡,在公元前600年到400年之间,奥尔梅克文明成为了历史。





[color=#000000][align=center][b] 奥尔梅克文明的未解之谜[/b][/align][/color]


[color=#FF3366]1,奥尔梅克文化为何神秘?[/color] 
 
  奥尔梅克文化遗迹湮没於墨西哥的荒野之中已达数千年之久, 只是在20世纪40 年代才被部分发现, 直到80 年代初, 学者们才在这一文化的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 但是并没有全部揭开这个古代民族神秘的文明史.现在人们还不知道古代奥尔梅克人的起源.当然, 就象所有的中部美洲人一样、他们来自北方, 在种族上是蒙古人种分支.但是, 他们如何来到其定居地? 从什么地方开始发展其卓越的文化, 并将其文化传播给其他居民? 这些都是尚无确切答案的问题。现今, 这一文化的遗迹集中在拉文塔、圣洛伦索、特雷斯一萨波特斯等地, 很可能是一些巨大的祭祀中心.其极盛时期约在公元前1200—500 年,被认为是中部美洲最古老的文化。
  
  早期的西班牙和印第安史学家曾提到, 古代中部美洲曾经住过奥尔梅克人。有的学者还描述了他们的外貌:文身、锯齿、染黑齿、幼时人工改变头型、剃发、蓄须。然而,后来不知什么缘故, 这一文化却几乎被人们遗忘了。而今古代奥尔梅克人在雕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重新吸引了人们。在奥尔梅卡人遗址有着形状不同的整块巨石琢成的雕刻品;其体积之大, 形象之生动奇特, 雕刻技巧之高超,都令人惊叹。其中最著名的巨大的人头雕像, 最大的一个高达2.5 米以上, 重达30 多吨.更令人惊奇的是, 在奥尔梅克人居住的地区找不到用于各种石雕的玄武岩, 而需穿过大森林, 跨过河流和涉过沼泽,才能从50 公里以外的火山石场开采和运来这种石料。人们不禁要问,在既无畜力又无机械的原始社会生产条件下,奥尔梅克人是如何搬运这些石料的?
  
  奥尔梅克人雕刻品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嘴的形状奇特。它看上去半张着, 经常露出牙床.上唇平而翘起, 就象在作鬼脸, 嘴角急剧下弯,这样下唇呈现弯曲状.人们就把这种形状称作“奥尔梅克人的嘴”。它使人联想起这种象猫一样的表情, 并进一步联系到出没於这一带大森林里的美洲虎的嘴的特征。而美洲虎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对象。由此人们推测这些石雕可能与宗教崇拜祭祀有关。

  在奥尔梅克文化影响下,各地的艺术家们用粘土或石料制成了几乎都带有孩子气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人的苦难和残忍, 但也有表现侏儒和有不同的先天缺陷的人物形象的。这些表明, 奥尔梅克文化在中部美洲曾有过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称之为这一地区的“文化之母”。
  
  对于奥尔梅克文化的研究刚揭开序幕, 所以它的许多方面至今还是未知数,另一些人声称,奥尔梅克文化起源于墨西哥的盖雷洛州,因为他们在那里搜集到了奥尔梅克人制作的许多小物件,但这一说法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论证。而大部分学者相信, 在墨西哥湾沿岸一带可能会发现这一文化的最初阶段遗迹。关于奥尔梅克文化的形成, 它与其他民族集团学者们的意见更是不一。有些学者认为, 在历史上奥尔梅克人作为一个民族单位是不存在的, 这一文化并不能与某个确定的民族集团联系起来, 在这一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玛雅人、托托纳克人以及其他部落和民族的人参加。而另一些学者的意见却与此相反,,认为近年的考古新成就证明了奥尔梅克人及其文化是独立存在的。总之, 这一文化至今还是一个谜, 许多问题还待人们去揭开。
  
  

[color=#FF3366]2,奥尔梅克文化之谜?[/color]
  
  人们一度认为,玛雅文明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但墨西哥各地许多风格各异的石制、陶制、玉制的雕像,使人们隐隐觉得还有一个更古老的传统。这些雕像大多有厚厚的黄种人嘴唇,扁平的鼻子,还带着一个奇怪的张嘴咆哮的表情,好像一个即将嚎啕大哭的婴儿的脸。有些婴儿更是青面獠牙,三分像人,七分似虎,这些雕像出土最多的是在墨西哥湾海岸。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在玛雅文明之前,有一种更为古老的文化曾经长期存在,这就是奥尔梅克文化———玛雅文明之母。
  
  奥尔梅克地区本是墨西哥海湾附近的低湿沼泽地带,水草丰美,湖泊众多,从公元前1200年左右该地区村落密集,人口越来越多,过着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生活。到了公元前1000 年左右,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出现了,族长、首领等上层人物都是奴隶主,战争俘虏变成了奴隶,种田,当仆役,有的被当做祭品杀掉取出心脏祭祀神灵。奥尔梅克文明还没有文字,但它创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作品。
  
  奥尔梅克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高约二点四米的玄武岩头像。拉文塔的最著名的一个头像先存于比利亚埃尔莫萨的奥尔梅克公园。它重达三十多吨,高有二点五米以上。除此外,其雕刻品中还包括祭台,饰有浮雕的独块巨石台,整块巨石棺和葬礼用的柱石,上面刻有图画文字和巨石。奥尔梅克文化自始至终贯穿一个主题———美洲虎。在雕刻品中,美洲虎是主要的题材和生成基因。有时虎是虎人是人各不相干,有时人虎杂糅似虎非虎似人非人,名为 “虎人”。
  
  在热带雨林里,美洲虎对只靠石尖短矛护身的印第安人来说,无疑是真正的洪水猛兽。奥尔梅克人全心全意拜服在它的脚下,把它视为力量和权利的化身。后来,人的意识萌芽了,他们把简单的信仰改造成一种超自然的生物,美洲虎和人就人兽合一,部分是人部分是兽。中国原始图腾也有同样的思维路径,早期的各色动物拼凑出龙、凤,接着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出现了。
  
  奥尔梅克人可能没有外援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现有的证据证实了它的独立的身影,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丝毫干扰。差不多同时的秘鲁北部和中部的查文文化却出现了相似的因素:美洲虎或虎人的图腾。这就不是巧合。在墨酉哥太平洋海岸的古里诺州,曾出土若干奥尔梅克式的雕像。由此,科华路比亚推测奥尔梅克文化可能是由此滥觞。如果是真的,奥尔梅克文化离亚洲的祖先就更接近了。奥尔梅克人发明了宗教领袖制度。这个制度是所有中美文明的支柱。
  
  他们的城市拉文塔,没有驻扎的痕迹,纯粹是个宗教仪礼中心。居住在广大地区的人民,定期前往礼拜、献祭和修缮。拉文塔的祭司权力高尚,衣食无忧。大约在四百年里,他们一直流行着一种风俗:埋葬用玉和石制造的图案及祭品。面积约两平方公里的岛上根本没有石块,那些坚硬的玄武岩最近也得在八十里外才可找到。采石、运石、雕刻,奥尔梅克人的生活是艰辛的。一代代奥尔梅克人尊奉神灵,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怪乎,雕刻中他们面目迟钝,神情死寂,麻木愚钝,宛然听天由命,任人宰割的无奈相。生而如此,死又何憾?奥尔梅克,催人大恸的一页。
  
   奥尔梅克的原意就是“橡胶之乡”,橡胶是它的特产,而用橡胶做成的垒球般大小的实心皮球也是奥尔梅克的首创。但是,这种球赛并非一般的娱乐活动,而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最隆重的宗教仪式。得胜的队尽享荣誉,而失败的队就要以队长的头颅来祭祀神灵。球场旁边就有一个骷髅台,上面存放着历届比赛失败的球队队长献出的头颅。直到许多年以后,这种习俗才改为以雕像代替。不过,献出生命的球员也会被当成敬神的英雄来看待。当公元3世纪以后,奥尔梅克文明本身逐渐衰落,玛雅人从他们手中接过了文明的火把,并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



[color=#FF3366]3,奥尔梅克文明是神创造的吗?[/color]
  
  约在公元前1200 年到公元80 年间,在中美洲的墨西哥海湾的炎热海岸上,有一处地方地势低洼、潮湿。这地方离同在墨西哥的塔巴斯科和韦腊克鲁斯不远。一个神秘的民族在这儿生活了好几个世纪,并且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这就是奥尔梅克人。当玛雅人的宏伟神庙、高耸的金字塔出现在中美洲的土地上时,奥尔梅克人却消失不见了。他们所建造的金字塔、祭坛密集的城市、诡异的石碑、用黄金和玉石雕刻的饰物最终也被无情的热带雨林所吞没。岁月埋葬了奥尔梅克人的一切。人类对于这些神秘人们的生活已经一无所知了。
  
  到目前为止,在塔巴斯科和委腊克鲁斯地区一共发现了3 个奥尔梅克人的祭祀中心:拉范达、圣洛伦索和特雷斯萨波特克,在这些地区一共有15 个奥尔梅克人的巨型头像。它们都是用重10 吨、25 吨,甚至40 吨的独块玄武岩巨石雕凿成的,高度为1.5 米至2.9 米。这些头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亚非人种的嘴唇,扁平的鼻子,张着嘴唇两眼呆板,充满诡秘气氛。这些头像都是年轻人的形像。他们戴着头盔,覆在前额的带子和耳罩异常醒目。头像雕刻工艺十分精美,虽然历经数千年的风雨,仍然保持着诱人的艺术魅力。人们把这种巨石头像叫做“奥尔梅克人头像”。自从发现了这些巨石头像和奥尔梅克人的其他遗物,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都激动万分,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有着惊人的文明、异常古老的民族。可是学者经过频繁的调查后发现,除了承认奥尔梅克人的文化对后来的一些中美洲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外,对奥尔梅克人的生活、发展历史人们所知甚少,还近乎空白。
  
  

[color=#FF3366]4,奥尔梅克是中美洲的“母亲”还是“姊妹”?[/color]
  
  中美洲还曾经出现过另一种神秘文化,那就是奥尔梅克文化。多少年来,现代考古学家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它,研究它,分析它。关于它的说法与争论也层出不穷。近来,由于一项新的发现,美洲考古学家又掀起了再探奥尔梅克文明的热潮。这次大家探究的是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后续文明的始祖还是“姊妹”。
  
  奥尔梅克文明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连现代人都叹为观止。
  
  奥尔梅克文明被普遍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有恢宏宫殿的残骸,有奇特的陶器,有人形美洲虎图案……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巨大的石头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大都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科学家认为,这些雕像很可能是当时帝王的纪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了10英尺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不容小视。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文明的标志。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别的智慧。一种观点认为,奥尔梅克是中美洲古文明的“母亲”。
  
  高度发达的奥尔梅克文明对中美洲宗教、艺术、政治结构和等级社会存在着重大影响。至于这种影响达到什么程度,考古学家争议颇多。一些人持“母亲文化”观点,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古文化及后续所有文化的始祖;而一些人则持“姊妹文化”观点,认为奥尔梅克文明与当时共存的古文明同步,它们互相影响,奠基了中美洲文明的基础。
  
  中美洲各地到处分散着带有奥尔梅克风格和设计标记的陶器。近来,布洛姆斯特小组从各地搜集了725件陶器,分析了它们的化学成分,发现它们所用的粘土均来自墨西哥圣洛伦索。而圣洛伦索曾经是奥尔梅克第一个首都所在地。“这说明圣洛伦索当时曾做过出口贸易,把自家的陶器卖到中美洲各地。”布洛姆斯特解释道,“此外,奥尔梅克人也用了这种方式,把他们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因为他们的文化对其他地方来说都是新奇的。这说明奥尔梅克当时没有吸收外来器物,也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或者当时那个地区根本就没有出现物物交换现象,所以说,奥尔梅克在当时地区里一定比任何其他文化都先进。故我们说,奥尔梅克文化是中美洲文化的开启者。”
  
  另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还无法证明奥尔梅克高于当地其他文明。也有少数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只是当时文明的一个“姊妹”文明,算不上什么始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专门把眼光集中在非奥尔梅克地区,如瓦哈卡山谷(墨西哥盆地中部),试图在那里找到古代复杂社会的踪迹。后来研究发现,那里确实在奥尔梅克同期出现了人类文明。于是他们就大肆宣扬,称奥尔梅克文化是与其他文化同期并存的,所以算不上中美洲文化之母。对此,布洛姆斯特博士旁征博引了墨西哥国家大学安•赛弗斯博士的发现,反驳了这种说法。赛弗斯发现奥尔梅克文化比当时其他文化都高级,因为从圣洛伦索遗址看来,这里似乎曾经有过巨大玄武岩柱子和石头雕刻建造成的宫殿,而瓦哈卡山谷的统治者的宫殿只是藤条、板条编插而成的小屋而已。 随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格罗夫博士又提出观点争论说布洛姆斯特的结论只说了奥尔梅克陶器如何被贸易,而没提及奥尔梅克人如何把其政治和宗教观点传播到整个地区,故无法证明奥尔梅克高于其他文化。



[color=#FF3366]5,拉文塔遗址之谜[/color]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委拉克路斯以及塔巴斯柯省的塞罗斯湖、圣罗伦佐、特蕾沙波泰以及拉文塔等4个奥尔梅克遗址展开了挖掘工作。
  
  拉文塔是墨西哥境内最大的奥尔梅克宗教中心,也是史前墨西哥宗教城市设计的原型。其基本格局是中间为广阔的土岗,用作举行宗教仪式,四周是宗教建筑。考古学家已经发现雕刻了各种图案的石板,还有装饰华丽的祭坛,最使人困惑而又震撼人心的是用玄武岩雕成的巨大头像。这种头像用整块的巨石雕成,平均高3米,最大的高达3.3米,重30吨以上,只有脑袋,没有身体,目前已发现了14个这种巨大的头像。
  
  在拉文塔附近,有块用整块玄武岩凿成的祭坛,前面凿了凹室。一个石人坐在凹室里,头上戴了个类似皇冠的帽子,右手拿着一根绳,缚在祭坛旁边另一个人的手腕上。考古学家认为,旁边这个人可能是罪犯,奥尔梅克人要杀他祭神。这种杀人祭神的风俗一直保持到阿兹特克人的时代。他们挖出活人的心,斩下活人的头,作为拜神的祭品。有关专家说,凹室可能代表豹神的大口,豹神的眼和獠牙都刻在祭坛的上部。一个弯着腰的人,在豹神口中出现,豹神之口可能代表“地球的中心”。
  
   奥尔梅克人不但精于雕刻技术,而且还有一种令现代人不可思议的本领,那就是他们能利用翡翠雕出首饰和斧头。考古学家发现,到了末期,他们似乎又对数学和历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人认为,玛雅人沿用的数字写法,最初是由奥尔梅克人发明的。
  
   然而,尽管大家都知道奥尔梅克人有那么多的聪明才智,尽管大家现在都认为奥尔梅克人是美洲文明的始祖,但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谜和遗憾。考古学家说,如果我们知道奥尔梅克人是个什么样的民族,知道这个民族从哪里来,知道它为什么突然消失,我们对整个美洲大陆史前文明的兴亡就会有新的了解,但这仅仅是假设而已,现在人们只能说,神秘的奥尔梅克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个永远的谜。




[b][color=#000000]奥尔梅克大事记[/color][/b]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
  
  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间;
  
  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前600年;
  
  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



[/size][/td][/tr][/table][/backcolor][/color]
[/size][/td][/tr][/table][/backcolor][/color]








[backcolor=#A9D0F5][table=90%][tr][td][size=2]

[color=#666666][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b][size=3][color=#000000]玛雅——文明烙印帝国[/color][/size][/b][/align]


[color=#6633CC]一、神秘的玛雅遗迹[/color]
  
  玛雅文化的重要遗址有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的特奥提华城、尤卡坦半岛南端乌苏乌辛塔河流域的科班城和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乌斯马尔城.它们分别属于古典时期、早期和晚期的奴隶制城邦遗址。
  
  玛雅城邦遗址位于尤卡坦半岛中部,是古玛雅帝国最大最繁华的城邦,始建于公元514年。
  
  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 曾是古玛雅帝国最大最繁华的城邦。遗址位于尤卡坦半岛中部。始建于公元514年。城邦的主要古迹有:千柱广场,它曾支撑巨大的穹窿形房顶。可见此建筑物之大。武士庙及庙前的斜倚的两神石像。9层,高30米的呈阶梯形的库库尔坎金字塔。以及圣井(石灰岩竖洞)和筑在高台上呈蜗形的玛雅人古天文观象台,称“蜗台”。
  
  玛雅人体现了当时最高的文明水平,令人惊奇的是在欧洲还处在黑暗时期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已经可以描绘出太空的样子,演变出了美洲本土的文字书写系统,而且已经掌握了数学。他们还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历法,在没有铁器、搬运的牲畜甚至没有车轮的情况下,他们有能力修建这么巨大而且建筑完美的城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公元前2600年左右,玛雅人可能是当时美洲大陆最正统的居民,公元250年左右 ,他们主要居住在今天的南墨西哥、危地马拉、北伯里兹、和洪都拉斯的西部。玛雅人发展了天文、历法系统、象形文字、当时的建筑水平已经相当的高了,包括金字塔、宫殿、天文台等都没有使用铁制工具建造的。大约在公元前300年,玛雅人采用了等级制度,由国王和贵族来制定相关法规,公元200——900年间,这个民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玛雅人信仰太阳神、月神、蛇神、风神、雨神、地神和农神, 尤以崇拜[color=#FF3366]玉米神[/color]为最.他们用占卜勾通人与神的联系.玛雅人祭神的规模很大,祭品除牲畜、飞禽、瓜果外还一度盛行人祭。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2]
[color=#669900]特奥提华城[/color][/align]



[color=#6633CC]二、高度辉煌的文明[/color]  
  

  [color=#FF3366]1。神秘的玛雅文字[/color] 
 
  玛雅象形字是表意文字,因为它的字母符号是表意的,而不是用来代表图画或声音的。也有人认为,玛雅文字中包含了一些语音的成份。现存的玛雅象形文字刻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雕在玉器和贝壳上,也用类似中国式毛笔的毛发笔书写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鞣制过的鹿皮上。总量相当多,单在科潘遗址一座金字塔的台阶上,就有2500多个,这就是世界巨型铭刻的杰作之一——“象形文字梯道”,8米宽,共90级的石头台阶布满了古怪而精美的象形文字。
  
  2005年4月,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北部丛林中发现一座早期玛雅金字塔,经过几个月的考古研究后,日前考古学家宣布,他们在这座金字塔内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玛雅文字。
  
  玛雅的象形文字。此次被考古学家发现的最古老的玛雅文字总共有10个,这些文字是由早期生活在美洲的玛雅人用石头雕刻而成的。一开始,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文字可能是玛雅金字塔内壁画下的题字,但当他们将这些被发掘出的古迹用放射性碳元素测定年代法进行详细分析后却惊奇地发现:这10个象形文字的年代大约在公约前3世纪到2世纪间距今大约2300年 ,而金字塔内壁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00年,这意味着10个象形文字在壁画完成前的100多年就已经被雕刻在金字塔内。
  
  由于玛雅文明是南美洲惟一拥有文字系统的古代文明,所以对玛雅文字的解读,无疑是详细了解整个古代美洲文化的惟一渠道。学者们首先试图破译玛雅人的数字系统,而研究结果发现,玛雅人是造诣很高的数学家,其数字系统里包括有零,其使用时间竟早于阿拉伯人好几个世纪。作为非常熟练的天文学家和计时专家,玛雅人相信时间是反复循环的。他们完善了奥尔梅克人发明的详尽日历来计算太阳历的季节和神的圣年。许多考古学家相信,那些正处于破译过程之中的玛雅雕刻文字肯定与历法、天文和宗教息息相关。
  

玛雅人的文字如同中文一样是方块形,他们有些是符号,有些是象形文字,写法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8943] [/align]


玛雅人的文字如同中文一样是方块形,他们有些是符号,有些是象形文字,写法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4] [/align]


        玛雅文字至今也没能完全解读,因为没有发现类似埃及罗塞塔石碑那样几种文字对照的东西,更主要的原因是资料缺乏,原本在神庙等处的文字雕刻之外,还有大量的典籍,但当初西班牙殖民时期,愚昧的天主教士烧毁了全部的玛雅典籍,幸免的仅有三部流落异乡的抄本。今天,正是这三部抄本给玛雅文字的解读带来莫大的启发。



  
  [color=#FF3366]2。玛雅从“0”开始[/color] 
 
  玛雅人好像就是天生的数学家,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数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先进的便是“0”这个符号的使用了。玛雅人是第一个使用“0”这个概念的人,他比亚非古文明中最先使用“0”这个符号的印度数字还要早一些,比欧洲人大约早了800年。而且玛雅人对“0”的写法与其他文明相比也是别具一格的。
  
  玛雅人发明与使用“0”这个数字是在公元前4 世纪或3 世纪时,玛雅祭司发明了一套利用位置来推算时间的系统,即累计日法,其中就大量的使用了零的概念,这是一项卓越的智力成就。
  
  在玛雅历法中的基本单位是天或金。比金更大一级的单位是乌纳(uinal),它是由20金组成的。这看起来好像是20进制,可是玛雅人为了修正他们的历法,做了一下简单的调整。比乌纳更大一级的数量等级单位是盾(tun),由18个乌纳(uinals)组成,而不是20个,同理,一个盾也是由 360 金(kin)组成,而不是由400 金组成。这样一调整,就是一盾约等于玛雅太阳历的长度。
  
  在以上三个数量等级之上另外六个数量等级都是20进位,从以下我们就可看出这九个时期数量等级单位:
  
  [color=#666666]20金=1 乌纳(月)即20天
  
  18乌纳=1 盾(年)即360 天
  
  20盾=1 卡盾即7200天
  
  20卡盾=1 伯克盾即144000天
  
  20伯克盾=1 皮克盾即2880000 天
  
  20皮克盾=1 卡拉盾即576000000
  
  20卡拉盾=1 金奇盾即1152000000天
  
  20金奇盾=1 阿拉伯即23040000000 天[/color]  

  第五个数量等级伯克盾时期,最初被现代学者称之为“循环”。而古代玛雅人却把它称之为伯克盾。
 

下图是玛雅人数字的写法,同样是使用20进制,对照前面的奥尔梅克数字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继承性。但玛雅人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中最先具有“0”这个概念的文明,他们用一个类似贝壳模样的象形符号代表零。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5] [/align]


  
  [color=#FF3366]3。太阳历的测算[/color]  
  
  太阳历是根据天文测算而来的。一年分18个月,每个月20天,另加5天作为禁忌日,这样全年就是365天。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周密计算,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相差不足千分之一!精确率远超过当时的世界水平。
  
  他们将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再加上5天禁忌日,共365天。马雅人称年为“哈布”,一年有十八个月,每个月二十天,每年另加五天称为华吉。又以三百 六十天为一“吞”,二十吞为一“卡吞”计七千二百天,二十卡吞为一“巴吞”有十四万四千天,这便是计算历法的单位,最大的称为“阿劳吞”,共有二百三十亿四千万天,即六千三百多万年。如此庞大复杂的历法,在世界其他古文明的历法中,有如鹤立鸡群,卓然生辉。 每年度从冬至那天开始,第一个月叫亚什。玛雅的历法与农业季节联系相当紧,有“播种月”、“收割月”、“举火月”(即烧荒地)等。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1][/align]

  
  [color=#FF3366]4。壮观的太阳金字塔[/color] 
 
  玛雅人的太阳金字塔矗立于墨西哥中部古城多提哈罕的废墟上,它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巨大金字塔。这座称为太阳金字塔的建筑高63米,是多提哈罕这座当时世界上繁荣大都市的中心。
  
  太阳金字塔是玛雅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它建筑宏伟,呈梯形,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达顶端。塔的基址长225米,宽222米,塔高66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体一样,也算是正方形,而且也正好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的四面,也都是呈“金”字的等边三角形,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也等于圆周与半径之比。内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从下到上各台阶外表都镶嵌着巨大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缘阶而上达塔顶是一座太阳神庙,现已被毁,据18世纪西班牙历史学家考证说,当初这座庙金碧辉煌、高大的太阳神像站立在神坛中央,面对东方,端庄严肃,胸前佩带着无数金银、宝石的饰物,当阳光射入庙堂时,周身闪射着耀眼的光芒,使人肃然起敬,当年就在这里杀人以祭祀太阳神。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6][/align]

  玛雅人崇信太阳神,他们认为库库尔坎是太阳神的化身。他们在库库尔坎神庙朝北的台阶上,精心雕刻了一条带羽毛的蛇,蛇头张口吐舌,形象逼真,蛇身却藏在阶梯的断面上。令后人叹为观止: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 小时22 分,分秒不差。这个神秘景观被称为“光影蛇形”。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神秘景观“光影蛇形”之外,库库尔坎金字塔还有一个不解之谜:如果有人站在主阶梯前拍手,在金字塔顶端便会听到一声沉闷的回音,听起来像鹰的叫声。这种鹰的叫声被视为天空中神的声音。玛雅人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居住在地上的人和居住在天上的神进行沟通。这种奇异的现象更为这座金字塔增添了神秘的气息。
  
   
  [color=#FF3366]5。高超的彩陶艺术[/color]  
  
  在玛雅遗址中发现的彩塑陶像特别多,尤其是在尤卡坦西海岸的海纳岛上有大量发现。这些陶像是作为陪葬的器物,有的握在死者手上,所以尺寸很小,不超过30厘米高。但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有各种人物和大量细节的刻画。这些小陶 像很有表现力,不论是脸部还是整个人物形态都显得富有生活气息,仿佛是生活中的速写。同时这些人物又具 有庄严的外表,除尺寸太小外,完全具有纪念碑的性质。其中还有成组的雕刻,如主人与仆人、母与子,还有留胡须的老人、矮子和驼背等形象和大量的动物形象。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7][/align]

  可是,玛雅制陶艺术并不起源于玛雅低地。危地马拉高地形成期陶器所展现出来的精致表明在这一区域既可能是一个玉米农业的发源地,也是早期陶器发展的一个焦点区域。在最早的形成期时代发现的陶器式样简单,图案色彩单一,一般是鞋型的煮壶,平底浅锅和有灶的碗状物,还有一种奇特的三足杯型陶器。这些陶器在中美洲的某些地方一直沿用至今。同时还发现圆柱型或扁平的泥土印章,动物肖像的哨子,以及一些手工制成的小雕像。随后的下一个时期陶器采用了新颖的颜色和式样。
  
  玛雅的陶器在玛雅低地区域形成期并不很知名,并且那些已发现的陶器也不是那么精致。然而,这可能由于豪华的坟墓最初并不是来自这一区域。陶器几乎都是单色的,尽管精心地擦亮,塑造得也很细致,但是造型和装饰比较单调。在整个玛雅低地区域形成期的陶器都极为相似,甚至远至玛雅语系的霍斯特克地区也是这样。带条纹,未上泥釉的煮壶是最普遍的样式,这说明了在整个玛雅前西班牙文化的时期一般的烹调活动一直持续着。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2]
[color=#669900]玛雅文明壁画[/color] [/align]


  [color=#FF3366]6。奇特的玛雅生活习俗[/color] 
 
    [color=#FF9900]饮食结构[/color]  

     玛雅人的文明承系于中部美洲的古代文明——奥尔梅卡文明。因而,从很早时候起,玛雅人就已经进入到了农业文明。玛雅人用伐林火种方法种地,在雨季到来之前播种,用尖状木棍挖坑埋种,由此可见,玛雅人的农业 文明还处于初始阶段。从现有资料看,玛雅人主要播种的农作物是玉蜀米和 蚕豆;还没有积累起家畜饲养的经验,肉食物品来源于狩猎和捕鱼。在玛雅 人那里,玉蜀米品种很多,但主要有三种:需要六七个月才成熟的大穗玉蜀 米叫“老妇玉蜀米”;三个月就可成熟的小穗玉蜀米叫“女孩玉蜀米”;60 天即可成熟的玉蜀米是特快品种,名叫“鸡啼玉蜀米”。由于地旷人稀,土 地肥沃,因而,虽然玛雅人农业耕作技术落后,但其居民勤奋于耕作,生活过得还是不错的。我们知道:玛雅人已经掌握了烤、煮、蒸、烧、煎等烹饪技术。他们都是席地而 坐,最多用一块兽皮或布铺在地上当做餐桌。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些餐桌上的 礼仪,吃饭时显得很庄严。
 
 
  [color=#FF9900] 居住条件[/color]  

   玛雅人的居住条件,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多。从奇陈一伊查城、乌希马尔城、塔赫一伊查城、波纳帕克神庙所保留下来的遗迹看,玛雅人中至少富人 是住在用石头砌垒的城垣里的。另外,在许多的书籍里都有记载:玛雅人通常是把城垣修筑在四周有水的地方,比如两条河流夹列流过的岛上。这显然是为了加强防御能力。这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战争已经具有掠夺性质,而不再是血缘复仇了。城里面的房屋通常是由家庭或氏族统筹建盖的茅草大屋子,有点象北美洲易洛魁人住的长屋。波纳帕克神庙、奇阵一伊查战神庙、乌希马尔城都保存得比较好。在其城内的房屋中,我们没有发现居室内的其 它家具。在波纳帕克神庙的壁画上,在奇陈一伊查古城出土的一件反映玛雅 人生活的金盘拓画上,我们同样也没有发现居室里有家具的痕迹。于是,可 以这么说:玛雅人和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家中没有什么摆设。通常,他们也是席地而睡的。
  
  [color=#FF9900]服饰[/color]
  
    玛雅人喜欢在石头上搞雕刻,在金质的器皿上铸画,在神庙的壁上作彩 画。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玛雅人生活方面的资料。据上述所作之画, 以及欧洲人入侵时的记录,大体可知:玛雅人的奴隶通常是不穿衣服的,这 些人通常是在生殖器部位裹扎一块白色的布,用布绳束扎长发,妇女则在任凭其硕大乳房在胸前无拘无束地颤晃,赤足。贵族在服饰比较复杂,他们的 衣服多是用皮革制作的。为了突出美观效果,他们用彩色植物颜料绘彩在皮 革制做的衣服上作画。贵族通常穿一条兽皮做的短裤,或称短裙,裸大腿双 下部分,外罩一件大氅,外罩也是兽皮制作的。帽饰非常美丽,图案有彩画、贴画、缝成雕塑效果等多种形式。这些图案多是动物造型,如鹰、鸟、鹿等, 也有一些植物造型,所有这些和他们的图腾崇拜有一定关系。和其他印第安 人一样,玛雅人贵族很注重佩带项饰、耳饰、胸饰、腕饰等。平民的服饰我 们见得很少,从一些画上看,一些玛雅人平民穿的是布衣,类长袍,是压领 的服装。
  
  
   [color=#FF9900]交换[/color]  

    玛雅人已经懂得了交换,甚至出现了商业。在玛雅人地区之内,以及玛 雅人与邻近的部落之间,有着比较频繁的现物交换。交换的对象通常是农产 品、棉纱、布匹、武器等。他们从沿海地区运来盐和鱼,从半岛中部运来玉 蜀米、蜜和果实。诸部落之间,共同的等价物是可可豆。个别地方出现了信 贷制度的萌芽。
  
  
   [color=#FF9900]葬俗[/color]
  
   玛雅人的葬俗有些类似于罗马人,是用陶罐盛敛骨灰。至于葬仪,研究 这个问题的专家艾瑞腊曾写道:“白天静默哀悼,晚间则凄凉地尖叫??在 死者的嘴里塞满玉米面,使他们在阴间里不至于挨饿。??他们首领的尸体 被烧掉,把骨灰装在大罐里,上面建以庙宇,有些人给他们的父母制有木质 雕像,颈部挖空,把骨灰装在里面,以极尊敬的心情把雕像放在他们的偶象 中间一起供奉。”
  
  
   [color=#FF9900]性格[/color]
  
   玛雅人生性乐观,乐于助人,在社会交往中有着浓厚的原始共产主义风尚。这和大多数印第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仍然是慷慨而大度而 性格爽朗,他们愿意使每一个来到他家里的人得到食物。这是在旅行中到处 所见的事实。”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8] [/align]



    [color=#FF3366]7。玛雅人笃信宗教[/color]

    玛雅人相信,死神对人类的诅咒始终存在着,他们拖着腐朽的身躯,和那些善良友好、保护人类的善神一起注视人间,随时准备把手伸向毫无准备和充分防范的人类。但无论面对善神还是恶神,人类总是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神的意志主宰着人类,人的生命直接取决于神较量的结果,尤其是一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在玛雅人心目中,以下几个神灵是至关重要的。


[color=#FF6600]创世神:胡纳波·库(Hunab Ku)[/color]

  这是玛雅人心目中的创世神,他在一片空洞之中创造了世界。这一重大事件发生于一片寂静之中,它是语言的产物:当神低声说出“世界” 一词时,世界便诞生了。为了让世界摆脱死寂,神创造了动物,让它们生活在森林中。但这些生物只能发出一些不清晰的吼叫声,无法向神表达敬意,这深深地惹恼了神,一气之下,他命令动物永远不许离开森林,并屈服于即将诞生的人类。

  接着,创世神尝试用湿泥塑造生物,但这种生物生来就是一种错误:他们非常娇嫩,一不小心就会摔成碎块,此外,他们无法用流畅的语言说话,也无法在特定的日子里供奉神灵,神与人之间始终没有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所以神把泥人统统打碎了。

  之后,创世神又试用木头创造人类,但这种生物的缺点也很快体现了出来:首先,他们对自己创造者毫无崇敬之情,其次,他们的身体毫无协调,关节常常变形变弯。为了摆脱自己的败兴之作,创世神招来一场巨大的洪水,吞没了木人。玛雅人认为,洪水后木人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森林里的猴子,因为猴子看上去类似于尚未发育成熟的人类。

  经过两次失败的造人经验后,神又一次做了认真的准备工作,进行第三次实验,因为只有人类出现了,神灵才能得到应有的供奉,太阳、月亮和星星才能出现。这次尝试成功了。创世神用黄色的和白色的玉米面团造就了符合心意的新的玛雅人。这就是玛雅人自称玉米民族的缘由。

  但也许是创世神太遥远、太抽象了,在玛雅人的心目中,他对生活无甚影响,因而这位造物主逐渐被架空了。在玛雅人眼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胡纳波·库的儿子伊特萨姆纳神。



[color=#FF6600]天地之神:伊特萨姆纳(Itzamana)[/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5][/align]

  伊特萨姆纳的意思是大蜥蜴,他在玛雅人的典籍中常以两种面目出现,一种是没有牙齿的老人形象,眉毛上经常绘着一个刻着他名字的珠状圆盘,圆盘上有时还刻着“阿科巴”符号,意为黑曜石镜子。表面被磨光的黑曜石是重要的宗教工具,它能帮助祭司们昭示过去,预见未来,用黑曜石镜子为特征因此也暗示了这位神灵的职责。另一种形象符号是“阿豪日”的标志。在玛雅人的日历中,20天为一个月,每一天都有相对应的守护神。在这20天中,有一天最重要,被称为“阿豪日”,伊特萨姆纳就是那一天的守护神。

  此外,玛雅人认为毁灭前三个世界的大洪水就是由伊特萨姆纳制造的,在玛雅典籍中,他的形象就像一条长长的蛇,不断从口中吐出洪水淹没世界,因此玛雅人对他充满敬畏。但是这位天地之神同时又对人类有很多贡献,他把书写和编年法传授给人类,在对付灾荒病害时,还常以药神的面目出现。总之,在玛雅人心目中,伊特萨姆纳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主宰,玛雅人需要他在天上照看他们。



[color=#FF6600]雨神恰克(Chac)[/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6][/align]

  雨神是位后来居上的保护神,是从其他印第安民族的神话“移民”过来的。他的形象颇为特别,长着安徒生童话人物木偶匹诺曹说谎以后的那种长鼻子,弯曲的獠牙一前一后伸出来。他的符号是一只眼睛,边上一正一反的空心“T”形,代表眼泪、雨水和丰饶。他也是风神、雷电神、丰产神和农业神。由于他与玛雅人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受到的崇拜最多。



[color=#FF6600]玉米神于姆·卡虚(Yum Kax)[/color]

  玉米神的形象通常是位清秀的年轻人,头上长着玉米作标志,或者在头部长出玉米叶,仿佛头部就是玉米籽粒。他是个勤俭的神,有时又是森林之神。他有不少敌人,出现的场合也千变万化,和雨神在一起时象征着受到庇佑,而与死神在一起的时候斗争则很激烈。玛雅人最主要是作物是玉米,为了确保农业收成,玛雅人敬奉玉米神十分卖力。



[color=#FF6600]羽蛇神库库尔坎(Kukulcan)[/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7][/align]

  这是一位中美洲各民族普遍崇拜的带来雨季的神灵,是与播种和收获有关的善神。在玛雅神谱中库库尔坎是位“舶来品”,是玛雅人从雨水丰盛的丛林搬家到干旱的尤卡坦半岛后崇敬的神。他的形象是蛇头蛇身,尾有羽扇的飞蛇。他是玛雅农人最为崇拜的善神。在墨西哥现今留存的玛雅古城中尚可见到以他命名的金字塔。每年春分、秋分两日,太阳落山时,便可看到蛇头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与许多三角形连套在一起,成为一条动感很强的飞蛇,象征羽蛇神的降临和飞升,这便是墨西哥著名的“光照蛇形”景观。



[color=#FF6600]冥府之神:阿·普切(Ah Puch)[/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8] [/align]

  在玛雅人眼中,阿·普切是掌管死亡的神灵,是第九层地狱的主宰。他主要以两种面目出现,一种是双眼紧闭的尸体形象,另一种形象比较可怖,头为骷髅,躯干仅剩下脊柱,点缀着腐烂的皮肉,一副遗骸的模样。玛雅人认为,既然有丰饶之神,那也一定有死亡和衰颓之神。既然伊特萨姆纳是掌管整个世间的主宰,所以掌管地狱的死神也是他意志的体现,也就是说,不论生或死,都在伊特萨姆纳的掌握之中。因而他们看待生死比较客观。



[color=#FF9900]洪水、纺织、月亮女神:伊希切尔(Ixchel)[/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39][/align]

  伊希切尔是天地之神伊特萨姆纳的妻子,但这位女神形象很不佳。她的头上盘着一条扭曲盘绕的毒蛇,裙子上绘有骨头交叉的图案,手脚类似兽爪,所以她又被称为“虎爪老妪”,其形象是一个怒气冲冲、脾气很坏的老太婆,她手拿的小瓶子里盛满洪水,一发怒,就对人类进行惩罚,向大地倾倒洪水。因为伊特萨姆纳常以太阳神的面目出现,所以伊希切尔常以太阳神的配偶——月亮神的面目出现,凡涉及女性主宰的一切事务,比如纺织和怀孕等,都由这位女神管理。



[color=#FF6600]战神:埃克·曲瓦(Ek Chuah)[/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0][/align]

  埃克·曲瓦是主管战争、暴死和人祭的神,又被称为黑战神,因为黑色在玛雅人看来是战争之色。他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作为恶神,他手持利矛,在洪水灾难和残酷战斗、杀俘祭祀中出现;作为善神,他也是商人的保护神,其形象是背负货物游走各地的商客。埃克·曲瓦常和北极星神夏曼·埃克(Xamah Ek)一起出现,其含义大概是北极星神夏曼·埃克保佑商队不迷失方向,而战神保护商队不受掠夺。



[color=#FF6600]自杀女神:依西塔布(Ixtab)[/color]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1][/align]

  世界上很少有民族会为人的自杀专门设定一个神,但玛雅人却有一位女神专门管理此事。古代玛雅人也和其他民族一样,知道上吊自杀的方法,故自杀女神的形象正是上吊自杀的形象:颈部被一段长长的锁链套住,双眼紧闭,代表死亡,胸部有黑色的圆斑,表示尸体已经腐烂。玛雅人深信,上吊自杀的人会得到这位女神的庇佑,灵魂被直接带到天堂。

  玛雅人的天堂是上界的13层天国,人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所有美好事物,全都汇集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持有那些无需签证便可一步登天“护照”的人,包括自杀者、战死的武士、作为人祭牺牲的人、难产而死的妇女和祭祀们。

  这是份颇难理解的名单。如果说直接与天神交接并作为天国在人间的特命全权大使的祭祀,可以直接返回天堂汇报工作,这还比较好理解;作为人祭的牺牲者们可以进入天堂,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原本就是航邮给天国众神的礼物,总要让神灵在天国签收吧。战死的武士有资格进入天堂,也不是什么问题,让战死的武士获得荣耀,显然是为了激励士气,培养为了民族利益不惜捐躯的尚武精神。但难产而死的妇女被放在“大使”和“邮件”之间,却出人意料,或许是因为在古代妇女难产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她们也被视为在与下一代战斗过程中死去的勇士。但自杀者也能上天堂,而且还排在第一位,或许是玛雅人潜意识中的生活准则,巧妙地“鼓励”自杀,减轻有限耕地的压力,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同时又为那些不得不自寻短见者的灵魂,安排了令人欣慰的乐园。

  以上这几位神灵只是玛雅神谱中最为重要的几位,而神谱中所包含的神灵实际数目可成千上万,并且宇宙中到处充满与诸神产生共鸣的神秘力量。众多神灵的喜怒关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替自己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愿望寻找超自然力的帮助,玛雅人经常献祭讨好神灵,带有明显的“等价交换”的色彩。

  如果是一般地为了治疗病患、打猎有获之类的事,献上一点食物、饰品也就可以了,如果是需请神灵关怀的收成、战争、饥荒之类的大事,那就不惜流血了。为了人神之间的“[color=#FF3366]公平交易[/color]”关系,不论是个人还是部落都发展出一套适合需要的[color=#FF3366]完整祭祀仪式[/color],通常每个仪式都会经过六个步骤:

[color=#669900]第一阶段[/color]先进行斋戒节欲的生活,因为神灵需要洁净。

[color=#669900]第二阶段[/color]预先通过祭司占卜择定吉日。在玛雅人的心目中,每一日都有特定的神灵专门管理,因此择定吉日至关重要。

[color=#669900]第三阶段[/color]预先驱逐可能干扰祭祀的邪恶精灵,这些精灵通常会附在参加祭祀的人身上。

[color=#669900]第四阶段[/color]对供奉物烧香祈祷。

[color=#669900]第五阶段[/color]是祈祷,对神灵提出要求,等开列完“货物”清单后,就该第六阶段“支付货款”了。

[color=#669900]第六阶段[/color]于是便是献祭,之后就可以放心大吉了。大多数玛雅祭祀仪式都以酒宴告终,狂欢乱饮是必不可少的尾声,因为神灵听取了人们的请求,显示了神通,人们不用再为忧患担心,要好好庆祝一番了。总之,玛雅人认为,遵守既定的祭祀仪式,便可以联合人类和神灵各方面的力量,与各种邪恶力量抗争,让颠倒的事物重归和平和秩序。

  但是[color=#FF3366]第六阶段通常都是充满血腥的祭仪[/color],似乎可分成两种类型,[color=#FF3366]一是自虐,二是人祭[/color]。自虐仪式即自行放血,通过尖锐物品割破身体各部分取血。这种自我残伤敬神的方式就像是孩子用惩罚自己来表明对父亲的服从,而且“不劳大人动手”。玛雅人最著名的神话《玉米神》中就反应了各部落竞相向神灵表示最大的虔诚,比付出一般贡品更难得的是付出自己的血肉,因此,自虐的痛苦就成了虔诚的美德:“……请收下我们的心意,用温和谅解的目光看我们一眼!”

  当神灵满意地看了他们一眼,并给予“你们哭吧,为那些不幸的不敬神的人们,而你们将不会死去……”之类的神谕后,这个部落便放心地开始掠夺其他部落的征战。于是,虐杀“不敬神”的人,也是敬神的表现。

  人祭的仪典,据说最初是基于这样的神话,如果不用鲜血抚慰众神,他们就会失去使宇宙保持正常运转的力量。只有满足神灵对鲜血的渴望,他们才能继续维护万物生长,给予人类足够的恩惠。

  最普遍的满足形式之一是挖心仪式。[color=#FF3366]祭祀前,牺牲者先会被涂成蓝色[/color],这是玛雅人心目中祭品的颜色。祭祀时,四个祭司将牺牲者仰面朝天摁在祭坛上,而第五个祭司则用锋利的石刀迅速将心挖出,交给主持仪式的大祭司,后者以娴熟的手法把鲜血涂抹在神灵的偶像上。如果祭祀在金字塔顶端举行,那么牺牲的尸体就会被踢下金字塔,沿着浸满鲜血的石阶慢慢滚下。职位较低的祭司们会把尸体的皮肤剥下,大祭司则郑重其事地脱下祭袍,钻进牺牲者的皮肤中,跟参加祭祀仪式的其他人一起煞有介事地舞蹈。如果牺牲者生前恰好是位部落的勇士,那么他的尸体会被切分给贵族和群众食用,手脚归祭司享用。如果牺牲者是一名俘虏,那么他的几根残骨会被抓获他的人留下,以纪念战功。另一些时候,儿童和少女也会被用来祭祀,献给伟大的山神和圣井。

  这一沾满鲜血的仪式在今人眼中或许荒谬而令人毛骨悚然,但人类学家研究表明,人祭这一血腥的历史相当古远,也相当普遍。《旧约》告诉我们,犹太人曾用这种方法取悦上帝,而且是拿亲生长子作牺牲来表示最大的虔诚;《伊里亚特》中则提到,在特洛伊之战中,希腊联军的首领阿伽门农打算用亲生女儿献祭给月神阿尔忒弥斯。尽管最后的牺牲品被羔羊和牡鹿取而代之,却揭示了人祭这一人类童年时期的荒谬曾在许多民族流行。

  不过,在玛雅人的祭祀仪式中,还有一种相当独特的“球戏”,有点像现代的篮球运动,但它要比篮球残酷得多。比赛所用的球用橡胶做成,重5斤左右,比赛者只能用手臂、膝盖和臀部撞击球,身体的这些部分都会垫有羽毛衬垫,玛雅武士在比赛时还会带上头盔,保护头部免受重击。玛雅人的球戏和活人祭祀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神灵主宰着比赛的胜负。与现代人比赛思维尤为相悖的是,最终胜方的领队会被斩首或取出心脏祭神,其头骨会被用作新球的球心。如果按照我们的思想,这种比赛是没有人希望取得胜利的,但在玛雅人看来,为伟大的神灵献身是最幸福、最光荣的事,也正是这种信念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英勇搏杀。

  有时球赛还会发生在战胜者和战俘之间,在这种比赛中,不用去做人祭的玛雅人会故意输球给对方,让对方象征性地战胜自己,最后走上祭台受死。不过,失败的俘虏会被认为是懦夫,也会被处死。

  玛雅人的球赛,就像一场祭祀仪式的表演,有战争要上,没有战争制造战争也要上,而对胜利者的奖励却是光荣的死亡。

  死亡是神圣的,因为现今的世界无论如何也有被毁灭的一天,现在居住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毫不稳定而又可以预见的,人类和其他所有生物都处于先天注定的地位,整个宇宙的运行非人所及又残酷无情,世间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宇宙起源和毁灭的方式。这就是玛雅人在面对灾难时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color=#6633CC]三、考古新发现[/color]  

  
  [color=#FF3366]1。神秘石雕是传说中的玛雅女王?[/color] 
 
  考古学家是在危地马拉北部森林一个称为拿阿屯的遗址发现这块石雕的。拿阿屯距离玛雅古城第卡尔大约90公里。石雕上刻的人物像是一位女性的面孔,虽然年代久远,但仔细看,还可以看出这位女性双手举着东西。据推算,这块石雕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这表明女性在当时的玛雅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中间有人成为女王,有人被奉若神明。
  
  考古学家认为,虽然对这块石雕的研究刚刚开始,但他们认为,石雕上的女人有可能是“玛雅女王”。
  
  在此之前,美国考古学家对危地马拉古城瓦卡市的一座玛雅古墓进行发掘,发现两具女性尸骨残骸,其中一位被杀前处于受孕期。他们考察后初步得出结论,两位女性可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她们俩生前的身份可能是武士。如果此说不虚,则意味着在1600年前的古玛雅文化时期,当地一些女性曾掌握着很大实权。这块石雕由石灰石打造,上面的主要图像是一张女性面孔,每只手举着表示超自然位置的象征。女性头上戴着精致的头饰,头饰上雕刻着一种爬行动物,顶部有一只水鸟,另外还有羽毛和一个殉葬品。她头部上方还刻着象形文字,意思是“Lady Com-letion Flower(弗劳尔女士)”。
  
  有专家认为石雕主人可能是第卡尔女王或蓝河公主,因为这两个地方均是玛雅文明早期历史非常重要的王国。有些考古学家表示,石雕主人可能是神话人物。还有的专家认为 ,按照玛雅艺术传统,神灵的头饰上也会刻着其名字。所以,这块石雕的名字不是历史人物,而是女神。“弗劳尔女士”可能既是历史人物又是神,因为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在古代玛雅文化中本就相当模糊。许多石雕都将历史上的统治者描述成神。这块石雕有两米高,一米宽,碑铭已严重受损,这说明这座城市很有可能曾遭到攻击。
  
  不过,在公元550年至650年的某个时期,玛雅人又可能重新夺回了石雕,并十分隆重地将其重新埋在拿阿屯神庙附近。研究人员认为,隆重的葬礼显然是尊重石雕主人的一种表现,往往只有描述王国创立者或功勋卓著国王的石雕才有可能受到重新埋葬的礼遇。
  
  神秘石雕到底是女王还是神话人物,一直在争论之中。
  

  
  [color=#FF3366]2。月亮女神的秘密[/color]
  
  墨西哥城东北40公里处的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建于公元200~300年间,约公元500年为火所毁。其闻名于世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是祭祀太阳神维特兹洛波奇特利和月亮女神的祭台。墨西哥最著名的阿兹台克遗址之一大庙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椭圆形石雕,石雕上绘制的是一位被肢解的女性形象,她就是阿兹台克古老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克约尔莎奇。石雕上,月亮女神的头和四肢与躯干分离,伤口中正汩汩地冒着鲜血。面对这个石雕,每位观赏者都会在心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阿兹特克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托尔特克文化和玛雅文明的许多成就,自己也有独创。其文字仍属图画文字,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知道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 ,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
  
  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4个时代的图像,宗教在阿兹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如太阳神、月神、云神、雨神、玉米神等,部落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又被视为太阳神和战争之神。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都以数千人祭祀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月亮遗址中的墙上玉兔壁画,人跟来自月球的兔子上帝仪式,其形状很像兔人,这也证明玛雅人确实是跟月亮上的文明有密切关系,月亮上可能存在某种文明,可能月亮就是人造的。
  


  [color=#FF3366]3。远古时期的地下最神秘的隧道[/color]
  
  17世纪,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发现了中美洲危地马拉的—条地下隧道。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第斯山脉地下,长达1000公里以上。
  
  德国作家冯.丹尼肯曾进入过这个隧道。在隧道中,他极其惊讶地见到了宽阔;笔直的通道和涂着釉面的墙壁.多处精致的岩石门洞和大门,加工得平整光滑的屋预与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大厅,还有许多每隔一定距离就出现的平均 1.8米至3.1米长、80厘米宽的通风井。隧道内还有无数奇异的史前文物,包括那本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提到的金书。隧道那种超越现代人类智慧的严密、宏大与神奇;使这位以想像大胆著称的作家也惊得目瞪口呆。他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难破解的谜。
  
  丹尼肯拍下了几张有关隧道的照片。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只是说,他认为隧道是用高科技的超高温钻头和电子射线的定向爆破以及人类现在还不具有的某些技术开凿成的。
  




[color=#6633CC]四、未解之谜[/color] 
 
  
  [color=#FF3366]1。玛雅文化为什么突然消失了?[/color]
  
   曾经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突然消失让人们迷惑不解更是惊讶万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无论是历史学家,考古专家,还是地理学家众说纷纭。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color=#669900] 生态危机说。[/color]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随着农业生产供应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经过百年衰败动荡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color=#669900]太阳周期说。[/color]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地质学家戴维霍德尔最近的研究中发现认为: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每208年,当地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这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这个周期,和目前太阳活动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强的周期正好吻合。专家们也认为,这两个周期的吻合,决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尔在地质学上的研究,为解决一个历史之谜带来了突破。一些学者还猜测,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玛雅文明尤其以天文历法和宗教体系著称,这或许也和旱灾的发生有关。也许早在1000多年前,玛雅人就已经发现,天体的运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才会以一种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见的热情和执著,来观察各类天体的运动。
  
   [color=#669900]等级划分说。[/color]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明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color=#669900]外星人说。[/color]这种观点认为玛雅人来自外星球。从生存环境上来看,人类一般是选择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而玛雅人却选择了条件恶劣的热带雨林。这种刻意的选择正是为了避免与地球人接触,以保证自己独立的生活。在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先进的运输工具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令人费解。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系统,以至于我们至今无法全部破译。有人认为,玛雅外星人是数十万年前,为采矿而离开故乡的行星,来到某个星球。后为躲避某个星球的爆炸来到地球。他们最初居住在温暖的南极,随后又因冰河期来临,辗转迁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后来由于墨西哥高原爆发战争,为躲避战祸,玛雅人便乘着太空船飞向茫茫宇宙,去寻觅新的家园。但这种观点不被大多数人承认。
  
   [color=#669900]内部暴乱。[/color]有些学者认为,玛雅人并非是传说中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相反,在公元300年至700年这个全盛期,毗邻城邦的玛雅贵族们一直在进行着恐怖的争权夺利的战争:战卒们用矛和棒作兵器,袭击其他城市,其目的是抓获俘虏,并把他们交给己方祭司,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玛雅社会一度相当繁荣,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都非常发达,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圆1500英里内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随后是斩草除根的大屠杀。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这是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他们在那里苟延残喘了40年,最后还是遭到灭顶之灾。公元800年,阿迪卡已是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
  
  [color=#669900]地震说。[/color]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地球物理学教授阿莫斯•努尔认为,地震是摧毁无数古老文明的杀手。古老的特洛伊文明和玛雅文明都毁于自然灾害,而其中地震可能是罪魁祸首。以努尔为代表的支持“地震说”的科学家还特别举了印度哈拉潘文明的例子。哈拉潘文明曾在印度河流域繁盛了约两千年,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消亡。正是地震使得大量泥土堵住了河流,从而给当地的灌溉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地震引发的洪水淹没了所有的城市。受哈拉潘文明消失原因的启示,努尔等科学家认为,“地震说”可能同样适用于玛雅文明的神秘消失。他们指出,公元9世纪晚期发生的地震将玛雅文明的两个中心--奇尔里瓜和本克韦埃罗夷为平地,而这又进一步动摇了玛雅帝国统治者的执政基础,使他们在一片混乱中无法控制局面。也就是说,当玛雅社会内部本身出现问题的时候,地震成了一个导火索,引发社会的动荡,并最终将玛雅文明推向灭亡。
  

  
  [color=#FF3366]2。水晶头骨之谜[/color]  
  
  安娜的养父米歇尔.黑吉斯是英国的探险家、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会员的成员,对玛雅文明痴迷而狂热。1924年,米歇尔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 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今天中美洲的伯利兹荒无人烟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并挖掘出了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公斤,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它做工非常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它的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整个构成异常精巧。
  
  水晶头骨的横空出世,牵动了全世界考古学家们的神经。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水晶头骨。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49]
[color=#669900]水晶头盖骨[/color][/align]


  [color=#FF3366]3。奇怪的能场之谜[/color]  
  
  1968年,一些科学家在探测金字塔内部时,发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他们在每天同一时间,用同一设备,对金字塔内的同一部位进行X线探测,但所摄得的图形竟无一类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科学家现在正在有激光来探测和解释这一现象。
  
  
  另外,美国的人类学家、探险家德奥勃诺维克和记者伐兰汀,对中美的尤卡坦进行考察进,发现了由许多通道互相连接的地下洞穴。起初,他们的考察工作很顺利,但当他们继续在地道中考察时,却遇到了许多困难,德奥勃诺维克想拍几张照片,但照了九张,只印出一张,而这张照片上所摄下的竟是一片涡旋状的白光。他们顿时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是不是遇到了传说中的玛雅祭司留下的保护圣地的能场了?
  
  金字塔内和尤卡坦地道内的这种神秘的能场,不禁使人联想起使飞机和船只经常莫名其妙地失踪的百慕大的三角区。在那里遇难的船只和飞机边一片残骸碎片也没有留下,甚至海面上连一点油星也没有。遇难前,它们差不多都向基地发出已经接近海岸,全部仪器失灵的报告和看到一片“白水”的惊呼,随后一切联系都中断了。那么,在百慕大三角区是不是也存在着和尤卡坦地道中一样的能场呢?特别是去年人们在百慕大三角区海面下发现了一座金字塔,有人就推测玛雅人可能潜居在水下的金字塔内,或许他们就是这个魔鬼三角区的肇事者。
  
  
   
  [color=#FF3366]4。金字塔之谜[/color]
  
  金字塔各种数据的精确程度让我们惊叹不已。苏格兰天文学家斯穆斯对埃及的两座金字塔做了为期四个月的测算,他们得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数据:塔的四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们正好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为圆周率与半径之比;塔的高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二十七万分之一,也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万亿分之一。
  
  然而,玛雅人的金字塔的天文方位计算得更为精确: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墙上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法老头部;北极星的光线通过北墙的气流通道,径直射进下面的厅堂里。
  
  大家一向认为金字塔是一座坟墓,而且在很多金字塔中确实找到了木乃伊。那么,大西洋两岸的古民族会不谋而合都来营造工程浩大的金字塔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金字塔与塔顶上的神龛是这么不相称,整个金字塔的建造水平是如此之高,而神龛却是相当粗糙,这不仅使人想起神龛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100多年前,从金字塔中发掘出来的东西,今天已有一部分被人们辨认出来了,原来是一些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不锈钢和其它不知什么合金制成的机械和工具等。据此,有人推测,金字塔原先可能是一种玛雅祖先的供应库,只是由于金字塔内部的奇特空间形状,能使停放在金字塔内一定部位的尸体木乃伊不腐坏,因此头脑中有着永生渴望的民族,要把自己的首领放进这种供应物已用完的现在建筑物中,是可以理解的。与埃及的金字塔不同,尤卡坦半岛上的金字塔更像一个祭坛,因此看来它的功用不仅仅是国王或首领的坟墓。那他用来干什么的呢?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0]
[color=#669900]玛雅金字塔[/color] [/align]


  
 [color=#FF3366] 5。玛雅文明是由外星人所形成?[/color]
  
  面对着玛雅遗址异常灿烂的古代文明,谁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这些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其生活水准近乎原始。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中美洲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存在着一种渐变,或称过渡阶段的迹象。没有一个由低而高的发展过程,难道玛雅人的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吗?
  
  也许,这一切真的是从天而降的!地面考古没有发现文明前期过渡形态的痕迹,分析在此之前的神话传说,也无线索可言。玛雅文明仿佛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又在一夜之间轰轰烈烈地向周边陆地扩展。
  总之,玛雅文明的产生与它的消失一样,让人们无法考证和理解。究竟何时才能查明出其全貌呢?只能够靠后人了!
  
  

  
[color=#6633CC]五、玛雅大事记[/color]
  
  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
  
  约公元250~900年,玛雅文化进入盛期;
  
  约1000~1520年,玛雅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
  
  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科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
  
  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size][/td][/tr][/table] [/backcolor][/color]
[/size][/td][/tr][/table] [/backcolor]









[backcolor=#99cc66][table=90%][tr][td][size=2]

[color=#666666][backcolor=#ffffff][table=90%][tr][td][size=2]


[align=center][b][size=3][color=#000000]特奥蒂瓦坎古国——“众神之城”[/color][/size][/b][/align]

    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处。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规模可以和中国当时的长安相比。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奥蒂瓦坎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城市属于特奥蒂瓦坎文化 。这一文化的传统最早可溯源于奥尔梅克文化,两者在历法、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联系。奥尔梅克文化衰落后,特奥蒂瓦坎城在墨西哥中部兴起,它同南面的玛雅文明有频繁的贸易往来,甚至还控制了玛雅人的某些城市。特奥蒂瓦坎城建在墨西哥盆地边沿的山前平地上,有规整的棋盘状布局,显示出当时已有事先设计的城市建设规划。城中心是一条南北向的大道,道中央路东建太阳金字塔,道北端有月亮金字塔,南端是有城堡之称的羽蟒神魁扎尔科亚特尔的神庙,附近还有众多的金字塔式台庙和宫殿、神祠等。
  
  [color=#FF3366] 太阳金字塔在各建筑中规模最宏伟,有统辖全局的气势。[/color]这座台庙基线每边长205米,高64米,共分4层,顶上建有神祠(今已不存)。全塔用碎石、泥土和砖坯砌成,外铺石板。因基线与总高之比超过3∶1,四面坡度平缓,给人以稳重庄严之感,是美洲古印第安文明最有名的纪念物之一。遗址从20世纪初开始发掘,现已基本复原,可供游人参观。
  
   城内的月亮金字塔与太阳金字塔相呼应,使整座城市显得更加壮观。该台庙虽不如太阳金字塔高大,但因城市地势北高南低,其所在位置较太阳金字塔处高出许多,目视印象仍可同太阳金字塔匹敌。月亮金字塔附近有许多建筑,南面广场上有并列的3座小塔拱卫 ,路西有农业神祠和祭司宫殿等,共同构成一组综合建筑群。神祠、宫殿中壁画色彩艳丽,图案风格严谨,是特奥蒂瓦坎艺术的杰作。
  
   经考古研究表明,特奥蒂瓦坎不仅是巨大的宗教祭祀中心,还是人口众多、工商业兴旺的城市。它街坊密布,按行业组成街区,有专为外来商人提供服务的旅店和商场,手工作坊中仅制作黑曜石用具和武器的工场即达400座 。全城人口有10万~20万,最盛时面积达21平方千米,可称为古代美洲最大的城市。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3][/align]


[color=#FF0000]一、透析“特奥蒂瓦坎”文明[/color]

      墨西哥的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一个重要遗址。这座被称为“众神之都”的古城,传说,太阳死亡之后,天上的神灵纷纷汇集到墨西哥谷地。他们在经过简短的商议之后,便一个接一个地跳进了火里,终于使太阳再次升上天空,照亮大地。从此,这里便被印第安人称为特奥蒂瓦坎,意为“众神之都”或“天神降生的地方”。
  
  特奥蒂瓦坎古城建筑布局经过周密规划,集精妙的科学性和浓厚的艺术性于一体,个中潜藏着无尽的谜团。
  
  [color=#669900]1。神奇的建筑[/color] 
 
  墨西哥政府有关部门对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进行了有效而系统的挖掘、整理、开发和保护,修复了部分建筑物。从山顶上看,古城布局极其严谨,气势磅礴,规模巨大,中心突出。纵贯南北的黄泉大道像珍珠引线一样将城市主要建筑连成一体,大道长2.5公里、宽40米。最北端有水神金字塔,坐北朝南,塔高49.5米,分5层,底基长204米、宽137米。水神金字塔西南建有蝴蝶宫,为全城最华丽的建筑,宫内圆柱雕刻有极为精美的蝶翅鸟身图案。月神金字塔耸立于黄泉大道东侧,北距水神金字塔700米,塔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通顶部。塔前广场两侧还建造有许多寺庙、神坛和宫殿。两座金字塔皆用沙石泥土垒积而成,外覆以石板,并饰有繁复艳丽的壁画。沿黄泉大道南行,终点东侧有一座城堡,城堡内有神庙、住宅、方形广场及其周围15座金字塔式平台。魁扎尔科亚特尔金字塔神庙,即羽蛇神庙,是城堡内最雄伟壮观的建筑,现仅存神庙塔基,塔基斜坡上刻有印第安人崇拜的羽蛇神头石雕,雕刻风格粗犷,形象栩栩如生。除黄泉大道两旁的建筑群之外,墨西哥政府还发掘出许多规模宏大的建筑遗迹,其建筑风格和壁画艺术同样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例如大道西侧外的特迪特拉、萨库亚拉、雅雅华拉和阿特特尔科宫殿神庙建筑群,东侧的特拉密密罗尔帕、霍拉尔潘、特潘蒂特拉建筑,壁画艺术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4]
[color=#6699CC]黄泉大道[/color][/align]


  [color=#669900]2。奥妙的天文[/color] 
 
  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声称,他在特奥蒂瓦坎古城找到了一个适合其所有建筑和街道的测量单位。经过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该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21、42、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哈列斯顿用“单位”测量黄泉大道两侧的神和金字塔遗址,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情况:“黄泉大道”上这些遗迹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特奥蒂瓦坎古城神庙的废墟中,测得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水星为36,金星为72,火星为144。”城堡背后有一条特奥蒂瓦坎人挖掘的运河,运河到城堡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正好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轴线520个“单位”处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太阳到木星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有一座神庙遗址,这是土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黄泉大道”的尽头——水神金字塔的中心,这恰恰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如果再将“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瓦戈多山山顶,那里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的地基仍在。其距离分别为2880和3780个“单位”,正是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的距离。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显然令人难以信服。如果说这是建造者们有意识的安排,那么“黄泉大道”显然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肯定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了解了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情况,并懂得了各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轨道数据。然而,人类在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才发现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建造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指点出了这一切“迷津”的呢?
  

  [color=#669900]3。独特的艺术[/color]  

  黄泉大道北端东面,屹立着修复了的月神金字塔。该金字塔为四方体,分五层,逐层斜缩,总占地为50600平方米。塔身铺镶着琢磨平滑的素色、彩色或有雕刻图案的火山岩石板。台阶陡峭,攀登颇为不易。塔顶平台上本来应当有座月神庙,据说当年月神神像面向东方,胸披金银饰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月神金字塔的侧面上还刻有神韦韦泰特尔、丰饶之神希佩、“剥皮圣主”希佩托泰克、羽蛇凯察耳科阿特各种各样的神像,这些神像大都是特
  奥蒂瓦坎人崇拜的神灵。土神和特拉洛克等神灵的神像在月神金字塔上出现较多,特拉洛克神犬齿突出,舌分两叉,两眼都环以象征着云的圆圈,因为它是大海的主宰。这些神像,或塑,或刻,或雕,材料种类很多,有斑岩、安山岩、板岩、玉石、玄武岩、云母、蛇纹岩、火石、骨、泥、兽角、木材、黑曜岩等。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5][/align]

  特奥蒂瓦坎古城是是个绘画的世界。民居、宫殿以及神庙等建筑物的墙壁上均覆盖着绘画。壁画为特奥蒂瓦坎文化的一巨大成就。主要题材有人物、神像、山水、树木、花果、玉米、可可树、蝴蝶、鸟兽、蛇虫等,内容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服装、劳动情景、生活用具、舞蹈姿势、玉器饰物、医药、宗教信仰以及一些象形文字和历法。绘画技法自然简洁,无透视性,常常以布局的高低错位来表示位置的远近。现实手法和抽象手法相结合。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壁画出现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传递出某种信息,例如雨神手里流出的小圆圈象征着雨水,嘴里流出的小圆圈呈红色,象征着血滴。又如,壁画还创造出一种“人—兽”或“兽—兽”的复合体:鸟蛇、双头豹、雨蛇、雨豹、鸟琢人、身着人服的美洲豹等。
  

  [color=#669900]4。繁荣的贸易[/color]
  
  特奥蒂瓦坎文明的影响曾遍及整个墨西哥全境,更远及今危地马拉。金字塔的建筑式样、神庙以及宫殿中的壁画均是证明。特奥蒂瓦坎文化的传播是通过贸易往来进行的,实际上,特奥蒂瓦坎是一个商业中心,与玛雅及中美洲的其他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关系,组成了一个广阔的商业网,特奥蒂瓦坎和玛雅是这个庞大的商业网中的两个枢纽。近年的考古发掘表明,特奥蒂瓦坎这座由数以千计的建筑组成的城市,有众多的街坊、店铺或作坊,还有专门的商业区或手工业区,其中黑曜石工具作坊就有400多个。在城中还有特辟的外乡人居住区,专门从事生活用品的制作,同时,城中还辟有专门的交易市场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古城壁画上出现的鸟羽、豹皮和玉石器皿等就是热带丛林地区的瓦哈卡人带来的,而贝壳及其他海产品则是沿海地区的奇奇梅加人带来的。特奥蒂瓦坎输出的多半是石器工具。与托尔特克文明不同的是,特奥蒂瓦坎城内还有农民的定居点,农民也参与贸易活动,他们将玉米、菜豆等农作物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color=#FF0000]二、神秘恐怖特奥蒂瓦坎城[/color]  
  
   由墨西哥国家人类学暨历史研究院的鲁文•卡夫雷拉•卡斯特罗和日本爱知县立大学的杉山三郎率领的考古队,最近在月亮金字塔挖掘出一批既丰富又可怕的墓葬。他们挖掘信道,深入这座43公尺高的石造建筑,找到了五个墓葬遗址。
  
  考古队靠着从外面打进来的新鲜空气呼吸,在刮去最后一层泥土之后,一幕幕的屠杀景象出现眼前:一具具身首最早的祭牲年代大约是公元200年,标志着金字塔一次大规模的扩建。一个很有可能是战俘的受伤外族双手反绑,显然是遭到活埋,他的四周围绕着代表神力和武力的动物,有几头美洲狮、一匹狼、几只老鹰、一只隼、一只猫头鹰和几条响尾蛇,有些动物是关在笼子里活埋的。祭品制作精巧,包括黑曜岩制成的武器和一座实心绿岩小雕像,雕像雕的可能是这座墓葬献祭的女战神。随后的每座墓葬各不相同,但都为了同样的目的,杉山说:“为了控制人民、让他们乖乖听统治者的话,人祭非常重要。”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6][/align]

  金雕是超自然力量的神圣象征,这种猛禽跟十几个人遭到同样的厄运,在大约公元300年前伟大的特奥蒂瓦坎城中的一场恐怖仪式中被杀害,当时在场目睹的群众可能多达数千人。
  
  亡灵大道穿过特奥蒂瓦坎的祭典中心,尽头是月亮金字塔,这座金字塔是举行公众仪式和献祭的平台,形状近似背后的远山。最近在金字塔内部深处的发掘发现了人与动物的残骸——全部大概都是遭活埋或砍头,以献祭给从公元200年左右开始的一连串扩建工程。这也为我们对这类建筑的了解增添了新的面向。
  
  另一个大型墓穴出土了17个男子头骨。骨胳分析及镶嵌了绿岩和黄铁矿的牙齿显示,这些死者很可能都是外族战俘。
  
   在公元300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只美洲狮,是40多只祭牲之一,这些动物的腿大部分都被绑了起来。
  
  这尊独特的绿岩马赛克小雕像装饰着项链与耳环,很可能是仪式用物品。考古学家莱昂纳多•洛佩斯•卢汉说:“这些祭品像句子,但我们还没掌握全部的字汇,也不完全了解顺序,因此很难解读。”持续在特奥蒂瓦坎进行的考古工作或许能以惊世、骇人的方式,填补其中的一些空白。
  
  无头骨骸混乱地摆成一堆,维持它们在公元300年左右一场献祭仪式后被丢弃的模样。他们共有十人,全是男性,大概是被一名挥舞锐利石刀的祭司斩首。他们的身份依然成谜,不过双手全被绑在身后,这是不愿就死的象征。这个墓葬里还发现了另外两个男人,双手同样遭捆绑,不过身上却有许多装饰,而且未被斩首。其中一人戴着特殊的恐怖项链——一串垂饰,每个垂饰都由贝壳方块制成,并像牙齿般排成人类的下颚状。
  
  实心玉制成的配件是马雅精英所佩戴的权力象征,公元350年的墓葬里的三个男子之一身上也有这样东西。他的同伴戴着精美的项链与耳环,也显示他们与马雅人有关。金字塔内发现的其它人祭都是年轻男子,可能是战俘,并遭到捆绑与羞辱;而这三人却不同,他们较为年长,双腿交叉、双手置于膝上,恭敬地坐着。他们是特别被送来特奥蒂瓦坎、葬在神圣之处的马雅显贵吗?
  
   体质人类学家葛列格里•佩里拉蹲在为了安全而设的钢架上,记录线网格下方一座公元300年墓葬内的骨骸。这个墓室里有时将近有十几个人在工作,面积却不到23平方公尺,任何动作都需要细心调整手臂、腿与配备的移动。从外头抽进来的空气量不大,导致人数与停留时间都有限。当墓室拥挤时,很快就会变得湿热而缺氧。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60][/align]

  一座公元350年的墓葬内只有17个头骨,其中部分的牙齿上镶着黄铁矿和绿岩。这种牙齿装饰在特奥蒂瓦坎的居民之间很罕见,因此这些砍下的头颅最有可能来自被献为人祭的外族人。头骨变形有三种类型,加上同位素骨胳分析,显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远方,从墨西哥湾沿岸到瓜地马拉高地都有。他们是囚犯、商人,还是外国特使?考古学家仍在努力解开这个问题,还有月亮金字塔的许多其它谜团。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61] [/align]

  特奥蒂瓦坎的军队以残暴的军事力量统治了古中美洲部分区域。在发掘计画主持人之一杉山三郎底下的,是十具公元300年左右的人类遗骸,这些人大概是战俘,被迫永远臣服:他们双手缚于身后,身上饰品全被剥光,斩首后扔作一堆。
  



[color=#FF0000]三、未解之谜[/color]  
  
 [color=#669900] 1。特奥蒂瓦坎突然衰落之谜[/color]
  
  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经济活动是手工业,其手工艺品美观大方,富有超凡的想像力。鼎盛时期的特奥蒂瓦坎城,已不仅是个宗教首府,同时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制陶工业中心,出产大量陶罐、火盆等各种各类陶器,以品质纯美、花样繁多著称。此外又用模子制造成千上万的小塑像,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类似景泰蓝的珐琅彩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
  
  特奥蒂瓦坎最具特色的产品是鼎状陶罐,有三只扁足,罐口有盖,他们的这种陶器手工业,使中美洲各地的贸易广泛发展起来。同时,该城的农业也有相当水平,能修筑梯田,挖渠灌溉,种植玉米、番茄、南瓜、可可、棉花和烟草等作物。由于城市日益繁荣,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外地的棉花、纺织品、玉石、朱砂和黑曜石等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垄断了黑曜石制品的生产和买卖。黑曜石是一种火山岩石,很像绿色或黑色的玻璃,硬度很高,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对当时的中美洲人来说,黑曜石就像现代人的钢铁。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气勃勃、繁荣富足的名城,为什么惨遭废弃,为什么就突然衰亡了呢?
  
  千年时光的流逝,并未能驱散笼罩在特奥蒂瓦坎的神秘和悬念,面对着重重迷雾,最简单的一种说法是遭到了外敌入侵。但是,特奥蒂瓦坎的社会发展水平,诸如组织能力、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当时美洲的其他所有民族。如果说这样一种文明会被某
  些尚未开化的原始民族入侵而死亡,那无异于像是说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会在一夜之间被某个美洲或非洲的土人部落消灭一样,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另一些考古学家勘察了一些遗迹后认为,特奥蒂瓦坎后期曾发生过大火灾,有些大火好像还有人为施放的痕迹。他们相信,火灾就是这座古城衰落的原因。那么,纵火者是谁?为什么?是敌对的入侵者,还是特奥蒂瓦坎人自己?
  
  还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的衰亡是内部斗争引起的。但是从内乱到崩溃、衰亡,总要先引起整个社会内部的巨变和阵痛,总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时间和过程,绝没有一下子就消亡的道理。还有,特奥蒂瓦坎衰亡后,它那么多卓越非凡的智者、精英、能工巧匠以及几十万的居民都到哪里去了呢?如果说他们融合在周围的其他民族中了,那他们掌握的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怎么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随着特奥蒂瓦坎发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考古学家们陷入更多的谜团,变得越来越迷茫。其中众多的证据,都可以使人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倒是最先见到特奥蒂瓦坎遗址的阿兹特克人说得最简明而又清楚:——神建造了特奥蒂瓦坎,又离开了特奥蒂瓦坎?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62][/align]


  
  [color=#669900]2。“众神之城”谁建造者之谜[/color]
  
  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约40公里处,是公元1世纪至7世纪建造的圣城,有着“众神之城”的美称。
  
  其实,整个城市的十分之九仍然埋在泥土之中。特奥蒂瓦坎的电脑复原图,即使与当代最先进的大都市设计图相比也毫不逊色,以至于领导该城发掘多年的女考古学家劳瑞特•泽约涅也不禁惊叹:这非凡的智慧从何而来,何以完成如此伟大的规划?
  
  令人迷惑的是,在公元650~75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的文明突然中断,此后全是一片衰落的景象。这座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突然被废弃。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众神之城”的居民和它的文化好像都一下子消失了。特奥蒂瓦坎突然衰落,事情来得既突然又神秘。街道人迹全无,神庙倒塌,居民们都走光了。考古学家经过了100年的研究,至今还并不了解特奥蒂瓦坎人使用的是什么语言。在整个中美洲,没有人能说清究竟是谁建造了这座众神之城,也不能确定它是如何建造的。人们不知道特奥蒂瓦坎人从哪里来,又去了什么地方。
  
  至今,人们对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居民种族来源还是找不到一点线索。19世纪,当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这座古城遗迹的一小部分时,把它当做托尔特克人的城市。不过,后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托尔特克人的历史始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而那时的特奥蒂瓦坎早已成了废墟,而且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在更北的图拉地方。我们不仅不知道这个“众神之城”到底是谁建造的,甚至也无法说清,这座古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建造的。
  
  一般学者认为,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大约是在4500年前兴建的,对于特奥蒂瓦坎城建立的年代,学者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多认为,这座城市兴盛于公元前100年到公元600年之间;最近,在考古学家利用碳-14对古城内的灰烬和木块进行测定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整座古城的历史年代,应比目前断定的还要早几百年;也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城的崛起,时间应该更早,约在公元前1500年到前1000年之间。还有的学者根据地质资料,将特奥蒂瓦坎建城日期推到公元前4000年之前。
  
  特奥蒂瓦坎建筑的宏伟、巨大和它建造年代的久远,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而它莫名其妙的衰亡,更是令人不可理解。这座神秘的“众神之城”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color=#669900]3。太阳金字塔就是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标识?[/color]
  
  阿兹特克人把特奥蒂瓦坎的建造者称为“伟大的工匠”。根据阿兹特克人文字记载的一种解释,这些“伟大的工匠”建立“众神之城”是为了纪念“第五个太阳”,或者说是纪念世界的第五次复兴。阿兹特克人说,这个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而那座屹立城中心的太阳金字塔就是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标识。
  
  “黄泉大道”东面是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部面积为222x265米,它的体积要比举世闻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底边周长与塔的高度之比为4π,而埃及大金字塔的底边周长与塔高之比为2π。这里π的使用,不仅表现了其建造者高深的数学智慧,而且使人想到这两座远古时代伟大建筑设计者的某种相通之处。它们是来自于同一种远古智慧的传承吗?塔的设计采取了古代印第安人视为神圣符号的五点形,即在正方形四角各置放一点,而把第五点放在代表生命的中心,使所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此合而为一。因此有人认为,太阳金字塔的建造是代表宇宙中心的。在阿兹特克人的传记中,也有“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的说法。
  
  每年的5月19日中午和7月25日中午,太阳就会在你的头顶上;同时,金字塔的西面也会准确地朝向日落的位置。而每当春分和秋分时节(3月21日和9月22日)这两天,阳光从南往北移动,在中午时金字塔西南的最下一层会出现一道笔直的逐渐扩散的阴影。从完全的阴暗到阳光普照,所花的时间不多不少总是66.6秒。有人曾在春分那一天,在太阳金字塔顶上向南眺望,太阳在一块标有记号的石头下坠入地平线,分毫不差。
  
  在太阳金字塔不远处,人们发现了一处地窖。地窖内有许多石头房子,在这些房子的房顶和墙壁上,都铺设着一层15厘米厚的云母,不难发现,这些云母是被细心地、有意地铺设的。当初的兴建者,显然对云母有着特别的需求。专家们对这些云母层的作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了起绝缘作用,有人则认为是阳光反射器。地质学家们鉴定后确认,特奥蒂瓦坎的这些云母竟来自莫斯科(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个城市)。古代的特奥蒂瓦坎人是怎样知道云母的性能和产地,而且又是怎样千里迢迢跑到遥远的东欧把它们运到这里来的呢?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8][/align]

  
  [color=#669900]4。不懂利用金属如何建造如此庞大的金字塔?[/color]
  
  特奥蒂瓦坎与世隔绝,公元第一个千禧年开始之初,它还只是灰尘弥漫的小村。仙人掌比人还多,后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人口突然扩充到数万,这漫天飞沙的偏僻地区,如何突然成为美洲最大城市?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总之,到公元第四世纪时,特奥蒂瓦坎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全球没有一座城市能与其媲美。埃及帝国早已瓦解,古希腊文明荡然无存,罗马遭野蛮人洗劫,欧洲则是崩溃瓦解进入黑暗时期。
  
  当时特奥蒂瓦坎在古代中美洲所向无敌,它控制的贸易路线,从当今亚利桑那一路延伸到萨尔瓦多,它大得不得了,堪称旧世界之最,其权力遍及古代中美洲。
  
  古代文明是如何建造这么庞大的金字塔?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不懂利用金属工具,不会使用牲畜,他们也不用车轮,这个谜让人们提出关于筑城者的奇怪理论。
  
  埃及人、以色列的失落部落、腓尼基人,甚至是外星人,都曾被说成金字塔的建造者,但这些理论全被推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金字塔,这些建筑,都是由这里当地人的祖先研发出来的。特奥蒂瓦坎人不需要靠埃及石匠教他们如何建造金字塔。他们自有一套方法,其中包括工程、农业,以及组织大量劳工的能力。
  
  光是太阳金字塔就重达八十亿磅。采石工人把大地挖得坑坑洞洞,他们挖走五平方哩的表土,做成金字塔的泥巴内墙,这些人徒手搬运石头数哩,从采石场搬到金字塔。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9][/align]  
  

  [color=#669900]5。为何找不到丝毫公开赞扬领袖的线索?[/color]
  
  历史上其他文明几乎都曾公开赞扬领袖。埃及用金字塔纪念死去的法老,玛雅国王的政绩化为象形文字的石雕,罗马帝王被尊为活神仙,美国以大理石巨像向总统致敬。
  
  但在特奥蒂瓦坎,考古学家自研究该城以来,都未找到任何看似领袖的迹象。目前找到的线索,都没提到特奥蒂瓦坎领袖的名号,人们也无法确知他们住在何处,或是葬在何处。炫耀个人权力似乎不符合特奥蒂瓦坎风格。
  
  许多人相信金字塔城统治者就埋在金字塔里面,城里第二大的金字塔可能是领袖陵墓,即月亮金字塔。
  
  考古学家杉山三郎决定开挖金字塔寻找陵墓,尽管这项工作有其危险性,但他在隧道尽头有了意外的发现,是一面墙。不是陵墓的墙,而是另一座金字塔的墙。杉山继续挖掘,结果还是一面墙。
  
  杉山三郎说:“我们找到七座,总共有七座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不只一座金字塔,而是七座金字塔。”为何在金字塔上建金字塔?
  杉山相信这些金字塔是财富权力的终极象征,随着特奥蒂瓦坎的势力扩张至整个古代中美洲,领袖建的金字塔也越来越大,这些巨大建筑的讯息昭然若揭。“这块土地是我们的”,“我们是至高无上的强权”,“我们的建造能力不亚于众神”。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8957][/align]
  
  [color=#669900]6。特奥蒂瓦坎为何被弃置?[/color]  
  
  五个多世纪以来,特奥蒂瓦坎大都会繁荣兴盛,然而它却在第六世纪左右瓦解。城市的神圣中心遭到弃置。走过空荡废墟的人心中都有这个疑问:坐拥整片大陆财富的城市,怎会颓败得如此彻底?这如同纽约突然变成空城渐渐腐朽一样的难以想像。
  
  金字塔建造者的失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解谜的线索小之又小,线索不是金字塔,而是在古坟里找到的牙齿。
  
  牙齿是了解个人健康的最佳渠道之一,牙齿强壮表示身体健康,在这里出土的牙齿却显示主人的身体状况不佳。在此城历史的末期,居民的健康并没有以前好。是什么导致健康恶化?
  
  答案是金字塔本身的受欢迎程度,太多人来此定居寻求保护,城里的街道拥挤不堪,疾病无所不在,下水道臭气熏天,食物饮水不足,平均寿命变短。
  
  可能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食物短缺;另一个主要原因跟都市有关,是水源污染。考古学家史宾斯说:“我想这么大的城市,一定有很多垃圾,人类排泄物沿着下水道流出,城里环境恐怕不太卫生。”金字塔过于成功,形势紧张,城市已扩张至临界点。
  
  科学家一度相信,在从内瓦解的同时,此城还遭遇外侮并遭到摧毁,但没有证据显示,什么人有足够大的能力,能入侵并征服这势力已经减弱的城市。
  
  
  
  [color=#669900]7。特奥蒂瓦坎是毁于烈火吗?[/color]
  
  特奥蒂瓦坎一定是自我毁灭,这座诞生于对火山恐惧的城市,竟然也毁灭于烈火,近十五个世纪后,金字塔与神庙墙壁上依然有清晰可见的证据,即纵火迹象。
  
  高温的火把石头都烧黑了,所以神庙无疑是被大火吞噬。也许某晚举行神圣仪式、献祭求雨或祈求食物时,累积已久的民怨终于爆发了。
  
  有一说是市民起而造反,把昔日繁荣的象征,也就是金字塔烧掉了。这种行为非常极端,就像美国人烧掉白宫,或是天主教徒烧掉梵蒂冈。有个耐人寻味的线索支持这个理论。两千座公寓区(市民居住区)没有太多火灾损害的证据。研究者相信,民众再怎么生气,也不会烧掉自己的家。
  
  不过,还有一个更奇特骇人的理论。科学家在神庙废墟找到成堆的烧焦木柴,显示当地曾有大型营火,而且不像暴动会出现的火。这些是预先安排好的。真正的罪犯有可能就是服侍众神看守金字塔的祭司。
  
  他们放火烧金字塔顶的神庙。他们把众神的雕像砸碎。金字塔顶的神庙火光熊熊,似乎在向众神传达最后的讯息,特奥蒂瓦坎已死。久而久之,居民慢慢离开这里,这个文化统治美洲近一千年,最后却消失无踪。
  
  

  
[color=#FF0000]五、特奥蒂瓦坎大事记[/color]
  
  公元前2到1世纪:居民散居在特奥蒂瓦坎山谷中。这里可能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活跃的朝圣中心。
  
   公元1到200年:人口聚集起来,开始建造一座圣城。太阳金字塔是第一座神殿。死者大道是人们列队先进的路线,与中轴线垂直。修建月亮金字塔、“城堡”和魁扎尔科亚特尔神庙。
  
  公元300到650年:城邦的全盛时期,面积达36平方公里,居民12.5万人,成为新世界最大的都市和世界第六大城市。其影响波及到其它文化:墨西哥湾地区的托托纳克文化;瓦哈卡的萨波特克文化;墨西哥西部的诸多文化和南部的玛雅文化。
  
   约公元650年:特奥蒂瓦坎骤然消亡,结束了它的辉煌。



[/size][/td][/tr][/table] [/backcolor][/color][/size][/td][/tr][/table] [/backcolor]




[size=2]
相关帖子

[url]http://www.paipai.fm/r5888120_u3331904/[/url]
『玛雅预言&文化』
[url]http://www.paipai.fm/r5888054_u3331904/[/url]
玛雅文化
[url]http://www.paipai.fm/r5885029_u3331904/[/url]
【神秘恐慌】玛雅文明辉煌与覆灭(一瞬消失的玛雅……)
[url]http://www.paipai.fm/r5886854_u3331904/[/url]
羽蛇神(玛雅)[/size]
[ 此贴被mylord在2010-12-01 17:13重新编辑 ]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文学大师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2-01 0
Re:【发帖组任务】北半球文明古国墨西哥  编辑中。。。





托尔特克古国——“凡人成神”之地




一、在“圣泉的边沿”沉寂的历史
  
  古代托尔特克人在继承和吸收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墨西哥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了伟大的艺术文明——托尔特克文明。该文明在很多方面曾影响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发展。
  
  托尔特克人原是居住在墨西哥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大约在公元800年左右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并开始南迁到中部高原地区。大约50年之后,这个奴隶制国家出现了一个有名的首领叫霍拉特,对治理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后来他不幸被敌人杀死,其子继位,自称为克沙尔柯脱尔。公元856年,克沙尔柯脱尔开始营建规模宏大的图拉城。公元967年,托尔特克人远征达金和奇钦•伊察,在那里建立了新的玛雅托尔特克城邦。奇钦•伊察的意思是这个城邦“在伊察部族的圣泉的边沿”。
  
  在托尔特克人南迁到中部高原地区后,特奥蒂瓦坎文明开始衰落,这就为托尔特克人发展自己的文明创造了一个契机。特奥蒂瓦坎城被毁灭后,特奥蒂瓦坎文明虽然开始显示出衰落的迹象,但其发展并未中断,很快又在其他地方兴盛起来,并逐渐与当地文化结合。在这种结合过程中,一系列文明产生了,例如,霍奇卡尔科文明、艾尔塔星文明、猛特奥尔凡文明以及托尔特克文明,而在这些文明中,托尔特克文明最具代表性,其成就也最大。
  
   托尔特克文明兴起于图拉城。图拉,属今墨西哥伊达尔哥州,位于墨西哥城北83公里处的群山怀抱中。图拉城的城池建在山上,山下为特奥特拉潘(Teotlapan),图拉河流经其间。图拉城虽然在山上,但河流、森林、野兽和石材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者是托尔特克人。他们在吸收特奥蒂瓦坎文化和后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基础上,在图拉城创建并发展了自己的文明。
  
  公元1156年左右,图拉城邦发生内讧,武士集团和祭司集团相互争斗,于是联盟瓦解,来自北方的奇奇迈加人乘机入侵,迫使托尔特克人迁出图拉地区。随着奇奇迈加人的入侵和托尔特克人的迁出,托尔特克文明也就逐渐衰落了。
  
  

  

二、“名匠和学者”的智慧  
  
  在南墨西哥人的心目中,托尔特克人几千年来都一直是智慧的象征。人类学家认为“托尔特克”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种族;但是,事实上,“托尔特克”是一个由科学家和艺术家组成的社会;他们一直在探索和传承前人在心灵哲学上的成就和实践。他们是“纳过”(意为守护神、巫师),他们也是学者;他们住在墨西哥城外古老的金字塔城——兜提华堪,传说中“凡人也可变成天神”的地方。
  
  
  1,巧夺天工的建筑 
 
   在过去的数千年中,对祖先遗留下来的智慧,纳过们一直深藏不露,人们只能在隐约中感觉到。另外,还有太阳神庙、烧焦的宫殿、球场、祭坛和起居室等等,布局讲究对称,有排水设备,且大量地应用了模制土坯(即日晒砖)。托尔特克人在墨西哥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是以创造和使用圆柱而闻名,而且在宗教信仰方面开始废除了用活人作为牺牲献祭的礼仪,而代之以禽鸟和蝴蝶。在杜拉遗址的广场中心的祭坛上,置有一个“神的使者”的雕像,像高66厘米,雕像平卧地上,双腿上屈,脸面侧视,双手置胸前,合捧一盒,臂上带有钏,托尔特克人把这种雕像叫做查克摩尔,意思是它是神的使者,它把人们对神的贡献物送到神跟前,它胸前所捧的小盒就是收容贡献物品的,查克摩尔雕像的出现,是从托尔特克人开始的,也是构成托尔特克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奇钦•伊察的意思是这个城邦“在伊察部族的圣泉的边沿”。对这座城邦的发掘工作,从1923年开始一直延续了20年。奇钦•伊察城邦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5公里。其中属于“古奇钦”的建筑物有“三座门殿”、“四座门殿”、“红房”、“鹿房”等。这些建筑的规模虽然较小,但结构很完备:一般庙殿都有门廊和内殿,有壁龛、壁画,或者羽神偶像。其中最重要的是横在两个人像石柱上面的石门楣的铭刻,它确切地表明这座建筑的纪年是公元980年,这时正是托尔特克人侵占奇钦•伊察城后。
  
  2,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
  
  在图拉城发现的武士像巨型石柱雕像更体现了托尔特克人高度的雕刻艺术。由于图拉人崇拜羽蛇神,所以它的形象不时地出现在托尔特克人的艺术和建筑中。在图拉,人们就发现了一个建在金字塔上的羽蛇神金字塔庙遗址。在金字塔的顶部通往羽蛇神庙处,有两排雕成男性人像的石柱,这些雕像被刻画成了羽蛇神的形象,他们头戴羽毛装饰,双手顺着身体放置,胸前有巨大的蝴蝶状盔甲,背部有象征太阳的圆盘。他们右手执长矛,左手拿着箭和其他物品,原来的作用是用以支撑神庙的屋顶,但现在神庙屋顶已不复存在,而他们本身也曾因为具有神的形象而受到当时人们的崇拜。雕像由四部分衔接起来,涂有色彩,眼睛和嘴都是镶嵌的,他们表情严厉,具有鲜明的武士风格,形象刻板而有力。这一武士像巨型石柱高约4.6米,大约存在于公元900~950年,1942年被发现,是一个非常能体现托尔特克文化特点的代表作。
  


  托尔特克人所创造的文明在很多方面曾影响了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雕刻艺术和国家建制上。托尔特克人和阿兹特克人在建筑艺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托尔特克人建筑艺术的代表金字塔常常采用“斜坡——层阶”结构式样,而阿兹特克时期的金字塔则将托尔特克人这一金字塔建筑形式完全继承下来了,这从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和托尔特克人的月亮金字塔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玛雅人的雕刻艺术更多地继承了托尔特克人的风格,其雕刻主题也大多表现战争,但作品的艺术氛围却更多地体现出活泼生动的气息,表现了玛雅人对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托尔特克时代,武士国家开始形成,政府趋于世俗化,出现了“两头执政”,即两名最高首领:武士主持政务;祭司主持教务。图拉城邦与另外四大城邦结成联盟,成立了一最高委员会,设在图拉城。在这一联盟中,商人起了重大作用,因为他们不仅进行商品交易,而且还相互传递信息。总之,托尔特克文明在许多方面为其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丰富的手工业
  
  图拉城是托尔特克文明中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该遗址是在1942年开始修整的。图拉城古文化遗址,分布在一个每边长约120米的四方形广场的周围。它的北面有一个最大的神庙,是托尔特克人祭祀金星的神庙所在。另外,还有太阳神庙、烧焦的宫殿、球场、祭坛和起居室等等。布局讲究对称,有排水设备,且大量地应用了模制土坯(即日晒砖)。图拉城中还有专门的石器作坊,石器作坊里的原料大都为坚硬的黑色的石头,这些黑色石头是用来制造农具和武器的,作坊集中在专门的街区。另外,在某些街区还设有专门的纺织和制陶作坊,所有的作坊都是家庭作业。图拉城面积约13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达6万,谷地里还生活着约6万人,在谷地里生活的大多为农民,他们主要从事玉米、菜豆和辣椒的种植。
  

  4,“螺旋塔”天文台
  
  在奇钦•伊察古城还有一个被称为“螺旋塔”的著名天文观象台,它在托尔特克人的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观象台因在内部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屋顶也呈半圆形状而得名。塔体总高约12.5米,但它建在两层高大的平台上,四周视野辽阔,仍不失为进行天文观象的风水宝地。
 
 



  5,线条清晰的陶瓷
  
  托尔特克人在制陶表现出极为鲜明的特征。托尔特克人的制陶工艺,深受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影响。这里的陶器以橘黄色陶为主,器壁较薄,大部经过磨光,但亦有刷泥痕迹。它的器形有三足器、带把圜底罐形器和平底钵形器等。在花纹装饰方面,托尔特克人很喜欢黑色,他们多数是在器里口沿画出黑色直线纹,少数是画在器外。但也有在器里外的口沿部分画出红色宽边的。托尔特克人还利用蚌壳制成各种装饰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嵌贴在陶器上的人头像。人头的髭、眉和头发全用黑色蚌条缀成,牙齿用白色蚌片,头上披一山狗也全用铅黑色蚌片嵌贴,手式细致,形状颇为生动。
  

  6,精妙的绘画
  
  托尔特克人在雕刻、建筑、绘画等方面具有极其辉煌的成就,因而有“伟大的工匠”之称。在墨西哥西南部有一处著名的美洲古文化遗址地区,被称为奇钦•伊察。这里最早是玛雅人的文化中心,公元967年托尔特克人征服该城,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托尔特克人逐渐把奇钦•伊察奉为圣地,并很快取得了这个地方的控制权,他们扩建整个城市,使之成为了当时最繁华的艺术文化中心之一。现在人们在那里发现了大量古代托尔特克人的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士庙。武士庙建于一个较矮的金字塔上,顶部已经消失,留下许多柱子,所以也被称为“千柱群”。在武士庙的入口处,有一个托尔特克典型的圆雕作品,这就是《恰克摩尔像》。恰克摩尔是托尔特克人崇拜的神,他们的形象大量出现在托尔特克人的雕塑作品中。恰克摩尔的典型姿势非常奇怪,他们的身体是躺着的,但上身仰起,双膝向上,头转向一侧,肚子像一个容器。这些雕塑的作用据考证是用于祭祀,腹部的容器就是装贡品的。他们的胸前大都有蝴蝶状装饰,样式固定,但随着其附带物的不同而决定用于不同的神的祭祀。奇钦•伊察的这尊恰克摩尔是当时大量同类雕像中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是人们研究古代托尔特克人文化的重要史料。

  


  托尔特克人的绘画艺术集中体现在一座金字塔上。此塔位于图拉城,共有五个阶层,塔的顶部平台建有羽蛇神庙。该金字塔的塔身侧面有许多绘画和雕像,这些绘画的主题大多是表现战争的,有武装到牙齿的武士和各种各样象征战争的动物(诸如美洲豹、鹰、蛇等),这些动物的嘴中都叼着滴血的人心。总之,比起特奥蒂瓦坎人的绘画艺术来,托尔特克人作品的艺术氛围显得比较阴郁,不那么明快。

  
  7,房屋装饰
  
  长方形金字塔顶端的武士神殿由前后室构成,采用了玛雅的拱顶和中楣结构,有成排的石柱支撑。神庙入口处有雨神恰克摩尔的倾倚的石雕像,在他的身后有两根大蛇柱。建筑立面装饰着竖排的雨神面具,雨神的长鼻子伸出墙面,每1立面中间有1个羽蛇大浮雕,蛇嘴里衔着1个人头。金字塔石阶顶上还有2个巨大的羽蛇头。金字塔周围有上千个石柱排列,上面曾有拱顶,构成大柱厅。这是托尔特克武士集会的地方,其内部的巨大空间是玛雅建筑所没有的。此外在奇琴伊察柱廊建筑也特别多,这些建筑也用来建造市场周围的长廊。
  
  托尔特克人较为重视建筑装饰。在玛雅人遗留下来的大建筑物上,托尔特克人也加上浮雕装饰。装饰中以羽蛇石柱最为常见,中楣上常常刻以美洲虎、羽蛇和盾的排列。建筑内部装饰着浅浮雕,多为表现持着矛和盾的托尔特克武士。有的金字塔底部立面往往刻满了成排的头盖骨来作为装饰,反映了托尔特克人尚武好战的特点。在建筑物中也有少量圆雕,如雨神像和美洲虎石刻。
  

  8,民风民俗
  
  城市居民的衣着已基本欧化,但仍可看到传统文化的痕迹,如男子的白衬衫衣襟上仍绣有花纹图案。农村男子平时上着白色衬衣,下穿白色或米色长裤,头戴草帽,脖系红绸印花领巾,脚穿牛皮凉鞋。妇女则常穿色调鲜艳的绣花长裙和衬衣,图案和款式变化多样。
  
  三王节,每年1月6日,这一天为传说中东方三王向圣婴耶稣献礼的日子。故而在这一天,父母要向未成年子女赠送礼品。晚上亲友团聚,分食“三王面包圈”。大的面包圈内藏几个象征圣婴的塑料小人或瓷器小人,最先吃到“小人”者,须于“圣烛节”(2月2日)请客。
  
  圣船节,地区性的民间宗教节日。主要流行于纳亚里特州的斯卡尔蒂坦岛。每年6月29日这一天,当地渔民举行象征性的“圣徒”划船比赛。晚上人们纷纷游行集会,庆祝载有圣彼得和圣保罗像的“圣船”比赛的胜利。
  
  瓜达卢佩圣母节,墨西哥最重要的宗教节日。每年12月12日这一天,天主教会在特佩亚克山下的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数百万信徒扶老携幼、长途跋涉,赶来参拜瓜达卢佩圣母原像。境内各地教堂也举行宗教仪式。节日前后,印第安族教徒还要表演传统的民族舞蹈,按自己的方式祭祀圣母。庆祝活动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客店节和圣诞节,(12月16~25日) 传说“圣灵怀胎”的贞女玛利亚随父到祖籍登记户口,因城中客店客满,结果在客店的马棚中生下耶稣。客店节是圣诞节的一部分。圣诞节前夜(12月24日),各家都摆设经装饰的圣诞树和模拟耶稣降生场面的“圣诞马槽”。在这一夜里,合家欢聚,共进晚宴。
  
  
 

  
三、托尔特克人用儿童做祭品
  
  托尔特克人居住在今墨西哥北部,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的实验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以用人类当祭品而闻名,被当作祭品的人通常是些战俘。不过,最近的考古证据证明,他们也曾用5岁到15岁的儿童作为祭品献给神明。
  
  日前在墨西哥发掘出来的前哥伦布时期的24具儿童骸骨,其场面可谓骇人。而这也很有可能成为证明“古代托尔特克文明曾经用儿童当作祭品”的第一物证。
  
  这些骸骨被埋葬于公元950年到公元1150年期间,埋葬地点位于当时托尔特克的首都杜拉城。杜拉在现在墨西哥城以北。从骸骨的形态上可以发现,这些孩子是被砍掉头颅后被埋葬的。
  
  考古学家说:“这些5岁到15岁的孩子被摆放在坟墓中的方式,正如同以前被发现的雨神特拉洛克雕像的摆放方法,而且通常是被集体埋葬的。”
  
  他说:“我们想要弄清楚的是,为什么24具尸体被摆放在同一地点,但现在我们只能想象。从切口上我们可以判断,他们的头颅是被非常锋利的工具割下的。”
  
  托尔特克文明的都城在杜拉古城,位于墨西哥以北约80公里,繁荣于公元12世纪末。它的影响波及到从如今美国南部到墨西哥湾及美洲中部。
  
  杜拉如今以高达4.5米的手工雕刻石像而闻名。
  
  3月末,杜拉在为一座办公大楼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市民手工作坊的遗址,而这些儿童的骸骨就是在这一遗址之外被发现的。
  
  考古学家说:“在托尔特克文化的考古中,挖出这样的儿童骸骨,还是第一次。”他还推测说,也有可能这些孩子是从古代墨西哥的其他地区带到这里来的。
  




四、未解之谜 
 
  
  1,特奥蒂瓦坎建造者之谜
  
  墨西哥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印第安文明遗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坡底之间,面积250公顷,西南距墨西哥城40公里,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
  
  公元前800年左右,这一地区即有人类聚居,当时人口已达5000-6000人,分布在各自独立的20座村落里。公元前200年,在现城址西部出现了一个拥有7000居民、面积6平方公里的村庄,居民以开采附近山区的黑曜石为业。从纪元前不久到公元200-300年,特奥蒂瓦坎人在这里建造了20平方公里、3万多人的城市,为中美洲第一座城市。
  
   这一时期称作特奥蒂瓦坎一期,主要建筑有太阳金字塔、逝者大道及其两侧的20余座建筑,并开始第一座月亮金字塔的建造。特奥蒂瓦坎成为墨西哥山谷的中心。农业生产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出现了梯田、堤灌田和围湖造成的 湖滨田。特奥蒂瓦坎二期,城市人口增至5万人,修造了魁扎尔•科亚特尔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台庙、月亮金字塔的塔前附属建筑。公元450-650年为特奥蒂瓦坎三期,城市建筑规模加大,壁画装饰绚丽多彩,城市发展达到全盛。公元650-750年,城市突然衰落,出现了权力真空期,原因不明,可能毁于大火,也可能因其他原因被废弃。公元1000年,托尔特克人占据了城市部分地区, 随后又由阿兹特克人占领,直至西班牙殖民者入侵。
  
   特奥蒂瓦坎城市布局严谨、气势磅礴、规模巨大、中心突出。纵贯南北的逝者大道若珍珠引线将城市主要建筑连成一体,大道长2.5公里、宽40米。最北端有月亮金字塔,坐北向南,塔高46米,分5层,底基长204米、宽137米。月亮金字塔西南建有蝴蝶宫,为全城最华丽的建筑,宫内圆柱雕刻有极为精美的蝶翅鸟身图案。太阳金字塔耸立于逝者大道东侧,北距月亮金字塔700 米,塔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通顶部。塔高65米,底基为边长225米的正方形,顶部原建有台庙,当年在此杀人祭太阳神,现台庙已荡然无存。塔前广场两侧还建造有许多寺庙、神坛和宫殿。两座金字塔皆用沙石泥土垒积而成,外覆石板,并饰有繁复艳丽的壁画。沿逝者大道南行,终点东侧有一座城堡,城堡内有神庙、住宅、方形广场及其周围15座金字塔式平台,魁扎尔•科亚特尔金字塔神庙,即羽蛇神庙是城堡内最雄伟壮观的建筑,现仅存神庙塔基,塔基斜坡上刻有印第安人崇拜的羽蛇神头石雕,雕刻风格粗旷,形象栩栩如生。
  
  逝者大道建筑群之外,还发掘出许多规模宏大的建筑遗迹,其建筑风格和壁画艺术同样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例如大道西侧外的特迪特拉、萨库亚拉、雅雅华拉和阿特特尔科宫殿神庙建筑群,东侧的特拉密密罗尔帕、霍拉尔潘、特潘蒂特拉建筑,壁画艺术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长期以来,墨西哥有关部门对古城遗址进行了有效而系统的挖掘、整理、开发和保护,修复了部分建筑物。现在,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已成为墨西哥的主要旅游圣地,同时也是研究了解印第安文明的重要去处。
   

   
  2,托尔特克人崇拜的图腾之谜  
  
  众神聚居之所特奥蒂华康,印第安语的含义是“众神聚居之所”。它是古代墨西哥人的宗教和经济中心。从古城遗址的规模可以判断,全盛期的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将近20万,相当于同时期的罗马城,为古代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出土遗物证明,特奥蒂华康始建于公元前20多年。全城以两条垂直相交的大道为基线,向四方延伸。南北向的中轴干线叫“黄泉大道”或“死亡大街”,长1.6公里以上,有几段路面宽达42.3米,全城主要建筑物分列两旁。“黄泉大道”是由1325年南迁的阿兹特克人取的。当年他们进军到这里时,见城市破败,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大道两旁却有连绵不绝的棱锥形高台,误认为是坟墓,故取此名。城内有华丽的宫殿、神庙。平民的住宅非常庞大,每座房屋有一个内院,环着内院排列着50~60个房间。可惜这些建筑现在都已荡然无存。
  


     出土文物中,彩绘陶器和石雕像最多。一尊水神雕像以几块巨石精心拼接而成,水神头戴冠冕,两耳佩垂饰物,脸部表情严肃,双眼深邃有神,衣袍上的几何图案和装饰线条相当严整。在没有铁器的年代,印地安人就已能将粗石雕琢得如此明快、洗练、准确。
  至于三足鼎式陶罐,釉面的光洁,花纹的精致,造型的巧妙,完全可以列入古代艺术名作之林。黄泉大道北端东面,屹立着修复了的太阳金字塔。四方体,分五层,逐层斜缩,总高64.5米。底边220米和230米,占地50600平方米。塔身铺镶着打磨平滑的素色、彩色或有雕刻图案的火山岩石板。台阶陡峭,攀登颇为不易。塔顶平台上本来应当有座太阳神庙,据说当年太阳神像面向东方,胸披金银饰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越过太阳塔前面的大广场,便可见到规模较小的月亮金字塔。这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广场可容数万人,可见当年祭祀规模之大。现存第三座大建筑在黄泉大道南端,那里有凹入式广场,三面环以平台式神庙多座,犹似城堡。最大的一座是六层金字塔,每层装饰着带羽毛项圈的蛇头和玉米轴组成的浮雕像,前者代表蛇神,后者代表雨神。蛇神是托尔特克人崇拜的图腾。据推测,太阳塔的建造年代是在公元7世纪,建筑周期至少50年。蛇神庙是稍后时间建的。在拉丁美洲的北部,从墨西哥到尼加拉瓜,到处有金字塔。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5世纪,居住此地的各个时代的印第安民族,相继兴建了10万多座大小金字塔。埃及金字塔虽然出名,但数量和规模难与拉美金字塔相比。它们的区别,前者是帝王的陵墓,后者是供奉和祭祀诸神的祭坛。可惜的是,拉美金字塔连同它们所在的城市都已淹没了,成了当今世界千古之谜。
  
  公元8世纪,特奥蒂华康消失了,可能是天灾、饥馑、瘟疫所致,或者是北方部落的入侵。也有人认为是一个新的贵族阶级兴起,与祭司(部落首领)抗衡,摧毁了最高神权统治,导致派系纷起,干戈不已,最终城毁人亡,同归于尽。近年对中美洲古文明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特奥蒂华康等古城的毁灭,同祭坛杀人大多有关系。当年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令人齿寒,广大奴隶除了为建造金字塔无偿劳役外,还要忍受在金字塔顶用活人祭天的可怕牺牲。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奴隶主要用活人的心脏献给太阳神、雨神;牺牲得越多,神“施恩”越大。金字塔那陡窄的阶梯,据说是为了祭天后便于尸体从塔顶滚下来。祭天时,先在塔顶的神庙旁,由四名祭司将人摔昏,然后用刀开膛,取出跳动的心脏供于祭台。若逢金字塔落成大典,杀害成千上万人活祭并不稀罕。那么多的金字塔,那么频繁的祭事,再大的民族也会趋于衰亡。如此繁华的特奥蒂华康,为何消失于热带丛林之中。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哪一位考古学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3,托尔特克人崇拜的神?
  
  在墨西哥西南部有一处著名的美洲古文化遗址地区,被称为奇镇•伊扎。这里最早是玛雅人的文化中心,后来被托尔特克人奉为圣地,并逐渐取得了这个地方的控制权,他们扩建整个城市,使之成为了当时最繁华的艺术文化中心之一。现在人们在那里发现了大量古代托尔特克人的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士庙和天文观象台。武士庙建于一个较矮的金字塔上的,顶部已经消失了,留下许多柱子,所以也被称为“千柱群”。
  
  恰克摩尔是托尔特克人崇拜的神,他们的形象大量出现在托尔特克人的雕塑作品中。恰克摩尔的典型姿势非常奇怪,他们的身体是躺着的,但上身仰起,双膝向上,头转向一侧,肚子象一个容器。这些雕塑的作用据认为是用于祭祀,腹部的容器就是装贡品的。他们的胸前大都有蝴蝶状装饰,样式固定,但随着其附带物的不同而决定用于不同的神的祭祀。奇镇•伊扎的这尊恰克摩尔是当时大量同类雕像中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一个,是人们研究古代托尔特克人文化的重要史料。
  



五、托尔特克大事记
  
  公元856年,开始营建规模宏大的杜拉城。
  
  公元967年,托尔特克人远征达金和奇钦•伊查,在那里建立了新的玛雅一托尔特克城邦,于是中部高原地区遂逐渐为另一个游牧训落奇奇迈加所侵占。
  
  直到公元1156年攻下杜拉城后,托尔特克人在这个地区的统治也就全部结束了。
  























阿兹特克帝国——“诸神降临之城”



        阿兹特克(Azteca)文明的孕育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阿兹特克文明的发祥地是墨西哥谷地。墨西哥谷地处于墨西哥中央高原,海拔200米,南北长100公里,东西60公里,气候宜人,水草丰盛,为阿兹台克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自然环境。而正由于这一绝佳的自然环境,墨西哥谷地又是自古以来人类活动繁衍生息的一个中心,人类从事劳动,创造的一个基地,这又为阿兹台克文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物质基础。

  “阿兹台克帝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帝国。它没有全境统一的行政机构。就是“三方联盟”也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也就是说,墨西哥谷地部落联盟不是政治联盟,而是军事联盟。盟主阿兹特克酋长为最高军事统帅,指导向外扩张,征服的目的不是霸占领土,而是扩大税收的范围和增加内贡的部落。“三方联盟”不在被征服地区设置行政区域,不派遣行政官员,只划分了38个交税纳贡区,派遣收税官进行监督;战败的部落仍独自存在,自主发展,只是按时向“三方联盟”交税纳贡。由是观之,阿兹特克部落的酋长并不是“阿兹特克帝国”的国王或皇帝,并不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一、阿兹特克帝国的创立
  
  1440年,蒙特苏马一世即位,也可以说他是阿兹特克帝国的开国皇帝。蒙特苏马手中掌握着最高权力,他首先讨伐夏尔科人,他们住在墨西哥谷地的东南部,覆雪的大火山山沟里。这次战争不久便因一场可怕的饥荒而中止。1446年,蝗虫吞噬了庄稼。1449年,接连来了几场大水,城市成为泽国。而在1450年—1454年间,严寒和歉收接二连三地到来,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叫苦不迭。当这些灾难过后,整个谷地刮了一场飓风,好几年天灾不断。首领们不堪灾祸频的频繁发生,他们抛弃了人民和百姓,由他们自生自灭。政权的精神本来是保护人民,如此一来,无疑是当权者最大的失策。阿兹特克社会从根基上发生了巨大的动摇。
  
  1455年终于天降甘霖,玉米获得了丰收。可是这一年却正好是52年一周期的最后一年,这是决定性的一年。阿兹特克人在焦虑不安中举行了各种祭祀仪式;如果恰在这个时刻,“星冈”上的火点不着的话,按他们的说法,世界就会毁灭。为了平息神的怒火,他们发动了对周边的部落和村庄叫做“花之战”的战斗,出征的目的,只是为了抓更多的战俘,向神献祭。其实,“花之战”还包含了祭礼和星象的意义,也交织着战略和商业的目标。
  
  1458年占领了一座著名的商业城市瓜克斯拉乌亚卡,逼得乌亚克斯特克和托托那克纳贡称臣。1466年,蒙特苏马打了最后的几场战役,打到了火山后的地区。他占领了特皮亚卡,这是控制往南方和东南方去的道路。索取贡品,掌握商业枢纽的战略基地,这些作法显示三联盟为了经济利益而发展武力。


  
  三联盟也笼络墨西哥谷地及其周围的居民,以谋求他们的合作。为了鼓励他们加入队伍,阿兹特克人也留给他们一份战利品;为了得到远方城邦的忠心,他们采用怀柔政策。最后还对若干城邦委以镇守边疆的重任,从而豁免其贡税。此外,依靠一位出类拔萃的领袖,特斯科科在文治上卓有成绩。尼萨乌亚尔科约特多才多艺,是个杰出的立法者,施行若干托尔特克的祖先,魁扎尔科亚特尔的法律,他还是个诗人,举止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王子。此外,他也是个建筑师。
  
  而对于特斯科科和特诺奇蒂特兰来说,贡品是帝国的动力。贡品装运前,由当地官员监督验收,若干古抄本中有这种说法,货物的目的不止一个。在那样的社会,劳动与宗教不分,喜庆典礼与宗教仪式长年不断,一部分贡品就用来把仪式活动办得隆重豪华。另一部分贡品则用来支付行政开销,维持城市居民生活和从事战争;再一部分就交给特拉特洛科的大商人,让他们到市场上去和别人交换其他物品。
  
  1465年,蒙特苏马一世最后一次出征,攻下了夏尔科,结束了历时20年的敌对状态。不久,1468年前后,蒙特苏马一世驾崩。
  



二、灿烂的血腥文明  
  

  1,阿兹特克文字  

  阿兹特克文字是源自萨波特克文字,而有人亦认为米斯特克文字是起源于萨波特文字。首批瓦哈卡铭文被认为是经加密的萨波特克文字,部分原因是以数字作为字尾形成了萨波特克语的特征。阿兹特克人和其他地区的古代文明一样也创造了象形文字,他们还会造纸,用于书写,这样就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古籍。
  
  阿兹特克文字是象形和形意的原始文字,而在文字加上表声图画则有增音的作用。阿兹特克文字并不被视为是一种真正的文字,因为并不存在这些书写符号的结集,亦没有一套规则教人怎样使用这些文字。再者,使用阿兹特克文字就有如自行创作一样,每个人都可以为每个字赋予自己的意思。最为约定俗成的符号只是少数的植物、动物和部分人体器官、自然现象、若干文化手工艺品及日历上首二十天的名字。而墨西哥中部不同语言的部落也使用这些意音字形。
  
  阿兹特克创造了自己的象形文字,查阅古书是了解这些文字的最佳方式。为了阅读方便抄写员还会在书中绘制各种插图,这些卷宗都誊写在鹿皮上,并仔细地折成六角形。每一页的主要图形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其他的辅助图形则从上到下排列。通过这些古老的鹿皮卷,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阿兹特克帝国的统治者及大祭司的日常起居。
  


  
  2,阿兹特克人的天文和历法
  
  在天文学方面,阿兹特克人根据多年的观察,对天体的运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不但测算出了日蚀和月食发生的时间,而且还记录下了水星、土星、金星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行星的运动周期和轨迹。这些表明阿兹特克人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拥有一套精确的计算方法。
  
  在天文历法方面,阿兹特克人还根据日月运行的规律和季节性的自然现象变化,相当精确的制定了自己的历法。一共有两种历法:一种是“太阳历”,把一年分成18个月,365天;一个月20天,剩余的5天,闰年(每四年一个闰年)加一天。第二种是“月亮历”,一年为13个月,260天;一个月也是20天。每52年,两种历法重合一次。他们认为时间是有始有终的,但只要虔诚地祭祀天神,就能使时间周而复始。
  
  从历法角度看,阿兹特克人认为史前有4个太阳或时代,即风、火、水、土(另一说是风、虎、洪水和火),但是这4个太阳在洪水泛滥期间相继陨落了。太阳石的中央刻有托纳蒂乌太阳神像,太阳神像外围的第一个圆环分为20等份,并用风、水、鳄鱼、蜥蜴、鹰、蛇、兔、狗、猴等20个象形文字表示每月的20天。在太阳神像外面的第二个圆环中,有52个小方框表示年,其中40个小方框在明处,12个在“Λ”符号的底部,方框中有数字“5”,代表星期。合计每年日数为:5×(40+12)=260天,这块历法石反映的是阿兹特克教历。这块太阳历石是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的,重5吨,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3,阿兹特克文学
  
   阿兹特克古代文学的核心是由神话、诗歌组成的。这是由于古代人民对大自然、人类的起源、世界的起源缺乏认识,把一切归之于上帝、神。在文学方面,阿兹特克人同样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对人类文化宝贵的贡献。尽管阿兹特克文学比较简单、朴素,但仍不失为优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
  
   阿兹特克人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其中包括法律章程、医经药典、历史传奇、神话故事、抒情诗歌以及英雄诗史、民谣乡曲、仪典礼乐等等。阿兹特克人的语言被称为“纳瓦特尔语”,该语言堪称中美文明的瑰宝。
  
  阿兹特克文学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第一是神话,第二便是诗歌。

  阿兹特克文学形式之一:
  
  神话
  

  相传,从8世纪中叶开始,阿兹特克人逐渐向墨西哥谷地迁移。他们的部落神是战神威济波罗奇特利。战神的母亲原有400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来,母亲守寡。一天,寡母在一块圣地上捡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小玉球,随即将它揣在怀里,岂知她竟因此感应而有孕在身。这一消息使她的儿女感到极为气愤,他们准备在婴儿出生后将其杀死。母亲对此深感揪心,不料腹中的婴儿却大叫:“不要害怕。”他出后竟然是一个全身武装飒爽英姿的战士,他一落地,便搭弓射箭,将准备杀死他的哥哥姐姐们打得狼狈逃窜。
  
  这一神话的寓意就是,母亲是大地,太阳是部落神,月亮是姐姐,群星代表哥哥,太阳的升起赶走月亮和群星。威济波罗奇特利战神不断鼓动阿兹特克人发动战争,以便用战俘的血和心脏祭奠他,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获得新生。阿兹特克人非常崇拜这位战神,无论走到何地,都要对他进行献祭。
  
  
  阿兹特克文学形式之二:
  
  诗歌
  

  阿兹特克文学的最高形式是诗歌,诗人是社会中最受人尊敬的人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学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西班牙人到来前的几十年,语言的灵活运用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说话的水平和精练程度是区分不同阶级的标志。热爱语言成为阿兹特克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阿兹特克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家,他们几乎抓住了所有的机会来炫耀自己的口头表达技巧。无论是在私人场合还是在公众场合,阿兹特克的演说家都煞费苦心地引用历史事件或先辈的传奇和神话故事。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许多文学作品被保留了下来。
  


  
  4,陶器与建筑
  
  在陶器、建筑方面,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瑰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 100米、宽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 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
  
  阿兹特克国王居住的王宫令人叹为观止。宫殿四壁饰满羽蛇浮雕,栩栩如生。房间里到处挂满绚丽多彩的地毯和布帘,就连木柱子上都雕满了花鸟虫鱼。在国王就餐的大厅里,还有一扇金制的屏风挡在餐桌前,为的是不让朝臣看见国王进餐的样子。
  
  特诺奇蒂特兰市中心最主要的建筑是神庙,在广场中心屹立着二十座大小不等的庙宇。这些庙宇被称作美洲金字塔。它们也用石块垒成,但造型与埃及金字塔不同,顶部不是尖的而是平的,四面均是等腰梯形。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祭奉战神威齐波罗奇特利的,高约四十六米,占地约八千一百平方米。金字塔四面都有石砌台阶,从地面到塔顶共一百十四级。塔身分四层,每层都有“回”形平台把四面台阶连成一片。金字塔顶端的平台上建有两个庙堂,堂内有神像、祭台和祭器。
  

这个石质巨鹰雕像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502年,在它的背部有一个圆形小孔,用于盛放祭祀品的心脏


图:用于实施“活人祭祀”的小刀



  
  5、阿兹特克的神灵

  Tonatyw 中译名托纳提乌。阿兹特克神话中的烈日之神,“五太阳周期”最后一个纪元--“四度变迁”的统治者。在太阳和月亮诞生之前,地位卑下的神纳纳华特辛主动牺牲自己,和虚荣的特库希斯特卡特尔神一起跳进了熊熊烈火之中,纳纳华特辛成为了强大的太阳神托纳提乌,并提出用别的神灵的心和血来供奉他。他同时也有战神的神格,与惠齐洛波契特利、狄斯克特里波卡同为佑护战争之神,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阿兹特克强烈的军事国家性。古代阿兹特克人常常为了捕捉战俘,以活人心脏来献祭给这个托纳提乌而进行战争。

    阿兹特克族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我们从简单的了解阿兹特克帝国的历史进程和它在各方面的情况来粗略的认识一下这个文明。阿兹特克族是北方贫瘠而居无定所的狩猎民族,后来侵入墨西哥谷地,征服了原有的居民托尔特克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入侵之前,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阿兹特克帝国的中心,拥有人口20-3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它的文化不仅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还具备其他部落的特色,它的宗教信仰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方面。在宗教的庇护下阿兹特克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阿兹特克人的教育、科学研究、天文学、历法、文字、艺术各方面的发展。阿兹特克人的辉煌文明最后毁于西班牙殖民者之手,它的历史从此被拦腰截断。




    5、阿兹特克族传说

  关于阿兹特克族的定居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受他们的保护神维洛波切特利(Dios de la Guerra)的启示,他们去寻找一只鹰,它栖身在一株仙人掌上,口中还衔着一条蛇,找到之后就应该在那里建造城市。而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这只鹰,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建立了以后成为印第安著名古都的“特诺奇蒂特兰”,意即“仙人掌之地”。今天的墨西哥的国徽就是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它说明了阿兹特克族并不是墨西哥谷地的原住民。他们是北方贫瘠而居无定所的狩猎民族,后来侵入墨西哥谷地,征服了原有的居民托尔特克人。在阿兹特克人之前,有很多支印第安人的部落都曾在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定居。 





帝国统治者

  阿兹特克帝国共传了12位统治者。

  传说中的创建者: Ténoch

  1375年-1395年: Acamapichtili

  1395年-1417年: Huitzilíhuitl

  1417年-1427年: 奇马尔波波卡(Chimalpopoca)

  1427年-1440年: 伊兹柯阿特尔(Itzcóatl)

  1440年-1469年: 蒙特苏马一世(Moctezuma I)

  1469年-1481年: 阿哈雅卡特尔(Axayacatl)

  1481年-1486年: Tízoc

  1486年-1502年: Auítzotl(通常拼为 Ahuitzotl)

  1502年-1520年: 蒙特苏马二世(Moctezuma II,有名的蒙特苏马)

  1520年: 库伊特拉华克(Cuitláuac,通常拼为 Cuitlahuac)

  1520年-1524年: 库奥赫特莫克(Cuautémoc,通常拼为 Cuauhtemoc)
 




[ 此贴被mylord在2010-12-01 14:48重新编辑 ]
青_池

ZxID:13066653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汐影洛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2-01 0
我坐下来慢慢看
莫の桑

ZxID:10084895


等级: 内阁元老
泡面味的奶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2-01 0
菲菲好强大~不愧是大神级的~膜拜…我要加油~
伊洛沫。

ZxID:13346816

等级: 文学俊才
配偶: 诗景落。
此号已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03 0
楼主好强大,受教了。。。。

睡着的饼干

ZxID:4260391


等级: 文学之神
万丈红尘没有如果,只有可是。。。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2-04 0
玛雅呀。。。玛雅预言啊啊。。楼主好好强大啊啊。。。
落乱

ZxID:4651130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2-05 0
感觉有的东西很邪恶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2-21 0
嗷嗷玛雅啊,嘿嘿想起来那个预言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