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罗马帝国 历史篇】见证一个腐败和黩武的文明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6386 回复:4

[人文通史] 【欧洲。罗马帝国 历史篇】见证一个腐败和黩武的文明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文学大师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1) —

罗马帝国专题

http://www.paipai.fm/r5888251_u3331904/
【欧洲。教皇】罗马教皇——集权势与财富于一身

http://www.paipai.fm/r5885858_u3331904/
【欧洲。罗马帝国 历史篇】见证一个腐败和黩武的文明

http://www.paipai.fm/r5887630_u3331904/
【欧洲。罗马帝国 军事篇】罗马军团

http://www.paipai.fm/r5885859_u3331904/
【欧洲。罗马帝国 文化生活篇】罗马人的幸福生活



罗马帝国
1。概述
2。罗马帝国的建立
3。前期帝国
儒略·克劳狄王朝
四帝内乱期
弗拉维王朝
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期)


3。后期帝国

三世纪危机的开始
塞维鲁王朝
三世纪危机的高潮
伊利里亚诸帝
四帝共治

君士坦丁王朝
瓦伦蒂尼安王朝

4。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5。文化
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法学,建筑,文学,行省
6。军事
7。语言
8。经济
农业,手工业
9。外交
10。历代皇帝
主要城市--罗马
1。气候
2。有关罗马的名言
3。历史传说
4。建筑
5。文化
6。节日
7。礼仪
8。历史沿革
9。帝国简介
10。帝国建立
11。帝国历史
12。古国名
13。古罗马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14。罗马著名帝王
15。屋大维皇帝之后,罗马头二百年间的皇帝
16。古罗马人的别墅

西罗马帝国
1。狄奥多西王朝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3。主要战役一览
4。帝王世系
古罗马建筑
1。建筑特点
2。历史沿革
3。建筑赏析
4。艺术成就
5。影响
东罗马帝国
1。希腊化时代
2。黄金时代
3。帝国末日
4。拜占庭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含领主伯爵和帝国城市
1楼

神圣罗马帝国
1。帝国变迁
2。发展历史
3。帝国建立
4。帝国皇帝
5。朝代变更
6。走向衰败
7。帝国覆灭
8。历史评价


鉴于罗马帝国复杂的历史,下面是简单的区分:
罗马帝国(Roman Empire)
公元前27年——395年分裂——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前27年—476年),962年 ,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 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鼎盛时期面积约5,900,000平方公里,人口估计5,500万到1.2亿。前27年建立,395年统一的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亡于1453年。

      罗马帝国,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巨头执政”后,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可用来表示罗马统治下的所有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文名称:罗马帝国
英文名称:Roman Empire
所属洲:欧洲
首都:罗马拜占庭
主要城市:罗马,拜占庭
时区:首都在东一区
政治体制:君主制
人口数量:估计5,500万到1.2亿不等
国土面积:590多万平方公里
开国元首:盖乌斯·屋大维
开国时间:公元前27年
亡国时间:公元1453年
亡国元首:君士坦丁十一世(东部帝国)




   【官方语言】拉丁语、希腊语

  【首都】罗马;分裂后西部帝国定都拉文纳,东部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政体】伪装成共和的君主政体(元首制),后为君主制

  【国家元首】罗马皇帝

  【政府首脑】有名无实的两个同等权利的执政官,其中一为皇帝

  【议会】元老院

  【面积】鼎盛时期约5,900,000平方公里

  【人口】估计5,500万到1.2亿不等

  【建立时间】前27年,屋大维获奥古斯都称号

  【灭亡时间】395年统一的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亡于1453年

  【第一个皇帝】盖乌斯·屋大维(公元前27年-14年)

  【最后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是统一罗马帝国的最后统治者。弗拉维乌斯·罗慕路·奥古斯都是西罗马帝国的最后统治者,君士坦丁十一世是东罗马帝国的最后统治者。



概述

     屋大维建立帝国后,创立元首制,称奥古斯都。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三世纪危机起,经伊利里亚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国,至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395年)。西部在内忧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史学家更多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的建立

   罗马共和国在马略和苏拉的争权夺利中被削弱,紧跟着是凯撒对庞培的内战。在这些动乱中,许多元老院 议员阵亡、被处死、被谋杀或是自杀。元老院里充斥着前三头的支持者,后来则是后三头的支持者。


  盖乌斯·屋大维


  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判断失误,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

  前27年,屋大维巧妙运用政治手腕,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的绝对权力,成为元首(或可译作“第一公民”)、最高统帅(Imperator,或可译作“凯旋大将军”、“大元帅”)、最高的代行执政官、终身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第一元老等,并获得了“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以后的皇帝也有这些头衔)。屋大维的这场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迦太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坎匿战争是世界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前期帝国

儒略·克劳狄王朝

  屋大维在位期间,不断对外征战。经过对西班牙北部部落的连年苦战,在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从前16年起帝国出兵阿尔卑斯山东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和诺里克两个行省。接着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建立潘诺尼亚和米西亚两行省。罗马在前12年到5年间经过连年征战,征服了莱茵河到易北河之间的土地。但新征服的土地不断发生暴动。9年,罗马将领瓦鲁斯在镇压日耳曼人起义的条陀堡森林战役中遭伏击而全军覆没,以至于罗马不得以放弃莱茵河到易北河间的土地。之后屋大维没有进行大的征伐,随后的百余年是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局面,称之为罗马和平时期。罗马帝国是历史上五个地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国家之一。

  屋大维在14年死后,传位养子提比略。提比略加强皇权,取消了公民大会的立法权和选举权,将近卫军集中到罗马以保卫皇帝,并制裁一切反对皇帝或是非议皇帝的言行,要求元老院只能和他发表相同意见。由于提比略独断专行,和元老院关系紧张,他于26年隐退到卡普里岛,并在那里统治罗马近十年。在37年,提比略被近卫军杀死在卡普里岛。

  提比略死后,近卫军立卡里古拉为帝。这是罗马史上第一次军队拥立皇帝。卡里古拉患有精神病,不理国政,沉迷于娱乐活动。并喜怒无常,经常处死人或没收财产。他甚至任命自己的坐骑为执政官。40年,他在罗马演讲鼓吹个人独裁,并神化皇帝。41年,卡里古拉被近卫军杀死。



  卡里古拉死后,近卫军拥立他的叔叔年迈的克劳狄即位。克劳狄改革政权机关,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中央有三个部门,即秘书处(掌内政军事外交)、财务处(掌财务)及司法处(掌法律),并提高骑士地位和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由此行省贵族也可以充任高级官员或是元老。克劳狄在位期间还修建了台伯河口的奥斯提亚港以及大规模的输水管道。对外扩张方面,克劳狄又新征服了不列颠南部和毛里塔尼亚。54年,克劳狄被皇后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克劳狄死后,养子尼禄即位。尼禄是罗马史上著名的暴君,不理国政,残暴嗜杀,热衷于娱乐、演戏、玩女人,以“伟大的艺人”自居。64年,罗马发生大火,全城几乎全部焚毁,尼禄反而在宫中吟诗歌唱,在大火过后又修建新宫,号为“金宫”。时流言尼禄放火以便建造新宫,尼禄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为替罪羊,大肆捕杀基督徒。由于尼禄暴政,各地反抗不断,不列颠、高卢、西班牙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在巴勒斯坦更是爆发了犹太战争。此时,尼禄又到希腊进行长时间的艺术戏剧的巡回演出,称“希腊人是唯一能欣赏音乐的民族”。68年,西班牙地区的将军加尔巴造反自立为帝,元老院立即承认加尔巴为帝,宣布尼禄为祖国之敌并判处死刑。尼禄在逃亡途中自杀。


四帝内乱期

  加尔巴称帝后,由于年老体衰无力控制局面,导致各地将领拥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总督维泰利乌斯称帝,同时加尔巴被部下奥索所杀,奥索自立为帝。3月,维泰利乌斯出兵与奥索争夺帝位,奥索战败自杀。7月,平定犹太人叛乱的将领韦帕芗称帝。10月,韦帕芗击败维泰利乌斯,结束了内战。


罗马帝国-百万军队



弗拉维王朝

  韦帕芗上台后帝国面临危机,他首先镇压各地起义,其中70年,他的儿子提图斯率兵进攻耶路撒冷,城破后屠城抢掠,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计其数。为了弥补财政上的巨大赤字,他猛增税率,提高行省的税额,使他得到了足够的钱来整顿军事和内政。另外,韦帕芗统治时期大大加强了行省的地位。73年,他将各行省贵族加入元老院,并授予许多行省贵族罗马公民权,使行省贵族广泛参政。

  79年韦帕芗死后,儿子提图斯即位。提图斯为政温和,在他任内维苏威火山爆发埋没庞培城。提图斯于81年去世,弟弟图密善即位,传言提图斯为图密善所毒死。图密善专制独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视元老院。对外扩张方面,图密善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但在对达西亚的战争中两次失利,不得不送礼媾和。89年,图密善借口支持叛乱,处死了一大批元老显贵,招致众人不满。96年,图密善死于宫廷政变。


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期)

  图密善死后,元老院推举参与政变的前执政官涅尔瓦为帝。涅尔瓦尊敬善待元老,元老院的权威得到  一定恢复。但涅尔瓦相当不受军队和军事统帅的欢迎。为了争取军队支持,涅尔瓦在即位的第二年,挑选战功卓著的日耳曼总督图拉真作为养子,成功平息了军队的不满。


古罗马广场


  98年,涅尔瓦去世后,图拉真即位,他是第一个出身行省贵族的皇帝。图拉真继续执行涅尔瓦善待元老的政策,兴建公共设施,并积极对外扩张,图拉真时期是罗马帝国疆域最大的时期。从101年起图拉真就率兵入侵达西亚,至106年完全征服达西亚,设达西亚行省。图拉真举行了盛大的凯旋式,宣布过123天的节,并建造图拉真圆柱纪念。在105年,图拉真占领阿拉伯北部,设阿拉伯行省。114年,图拉真并入亚美尼亚,设亚美尼亚行省。图拉真继续东进,击败了帕提亚军队,于116年占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当年年底,图拉真兵抵波斯湾,他是罗马统帅中唯一一个到达过此地的。117年,图拉真病重撤军,设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两个行省。临终前宣布哈德良为养子。


罗马帝国皇冠


  图拉真死后,哈德良即位。哈德良转攻为守,放弃了图拉真在东方征服的土地,在北部边疆修建连绵的边墙一加强防守。哈德良将元首制向绝对君主制过渡,以自己的意志为最高法律。并大力加强骑士地位,使其成为一个专门的官僚阶层。他还设立元首顾问会,直接对他负责,执行他的指令,命令法学家编成《永久剌令》,作为帝国的法律基础,加强行省罗马化,缩小行省城市和罗马的距离。但在131年,哈德良禁止犹太人举行割礼、过安息日和阅读犹太律法引发了犹太人大起义,罗马军队耗时3年,屠杀58万犹太人,才把起义镇压下去,从此犹太人被迫流浪世界各地。138年,哈德良去世,病重时宣布安敦尼为养子。

  安敦尼即位后,对外收敛边境大体无事,对内勤政爱民与元老院关系良好。罗马享受了20多年的太平盛世。161年,安敦尼去世。

  安敦尼死后,帝位有两个养子维鲁斯和马克奥里略继承,这是罗马史上第一次两帝共治。马克奥里略人称“哲学家皇帝”,著有《马上沉思录》,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主要阐述者。维鲁斯则是一个平庸的人。两人登基时,帝国边境形势严峻,帕提亚在162年入侵亚美尼亚,维鲁斯经过四年苦战才击退帕提亚人。接着又爆发了瘟疫,大量罗马人死亡。167年,日耳曼人又入侵,两位皇帝不得不率军征讨,由于财政拮据,皇帝卖掉皇冠上的珠宝以筹集军饷。169年,维鲁斯去世,帝国又恢复了一个皇帝的局面。马克奥里略为减轻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压力,允许他们定居帝国边境,这为以后的蛮族入侵埋下了隐患。175年,东方还爆发了将领卡修斯发动的叛乱。平定叛乱后,马克奥里略又开始了对日耳曼人的战争,试图吞并波西米亚,但在即将成功时,180年马克奥里略病死军中。罗马已经开始衰败了。




后期帝国

3世纪危机的开始

  马克奥里略死后,儿子康茂德继位。康茂德放纵荒淫,政事都交给宠臣和近卫军长官处理。182年,他的姐姐和一些元老试图暗杀他,事泄后,他处死了参与暗杀的所有人以及许多无辜者。康茂德残暴多疑,喜爱马戏、摔跤等体育活动,自称大力神转世。并穿上角斗士服装,参加角斗。康茂德的统治引起人民不满,许多人都密谋刺杀他,而康茂德变得更加乖僻暴虐。193年元旦,当康茂德宣布要以角斗士装扮担任当年执政官时,他的情妇给他喝了杯毒酒,随后就被近卫军长官派来的摔跤手掐死。

  康茂德死后,近卫军将城市长官珀蒂纳克斯扶上皇位,珀蒂纳克斯不过是傀儡,当他想整肃军纪时,马上就被近卫军杀死。珀蒂纳克斯死后,近卫军居然宣布将皇位拍卖,谁出钱多谁就可做皇帝。经过多人之间的竞争和讨价还价,朱利安努斯以近卫军满意的价格买到了皇位。但朱利安努斯没有一个追随者,不过是个傀儡而已,行省军队更是对他不屑一顾。叙利亚总督奈哲尔率先自立为帝。接着潘诺尼亚总督北非人塞维鲁造反,攻进罗马,元老院转而宣布塞维鲁为皇帝,处死了朱利安努斯。塞维鲁也将原来的近卫军以叛国罪的罪名全部处死,并以自己的士兵组成了新的,更为庞大的近卫军。


塞维鲁王朝

  塞维鲁称帝后马上和已经称帝的奈哲尔开战,194年奈哲尔在伊苏斯战败。197年,塞维鲁又在里昂击败造反的不列颠总督阿尔拜努斯,从193年起的内战结束了。塞维鲁是军人,习惯独断专行,不把元老院放在眼里,将元老一个个撤下重要职位,以没有文化的骑士代替他们。塞维鲁的统治是以军队为后盾的,他大肆扩军,将罗马军队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中大多是外族人,并给尽一切手段笼络军队,给军队发高饷,奖赏军队毫不吝啬。塞维鲁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除了结束内战外,还在199年打败了帕提亚人,并入美索不达米亚。塞维鲁将皇权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他的法学家称塞维鲁不受一切法律的约束,是任何人的主宰,帝国是他的财产。208年,塞维鲁出兵不列颠,没有取得多大进展,211年病重死于约克。临终时对两个儿子的遗言是:“愿你们兄弟和睦相处,让士兵们都发财,不要管其他人。”


罗马帝国-选帝侯


  塞维鲁死后,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同时即位,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就杀了盖塔。卡拉卡拉又是一位暴君,杀了他的弟弟以及同党,他的妻子和岳父也被杀了,还有许多有名望的人。卡拉卡拉继续塞维鲁优待军队的政策,为了增加收入扩大税源,卡拉卡拉在212年颁布卡拉卡拉剌令,授予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以罗马公民身份。217年,卡拉卡拉在出征帕提亚时被近卫军杀死。接着,近卫军长官马克利努斯自立为帝,并以迪亚杜门尼安为共治皇帝。马克利努斯是罗马史上第一位不是元老只是骑士的皇帝。马克利努斯继位后在极其不利的条款下结束了与帕提亚的战争,又缩减军费,导致军队不满。218年,塞维鲁的妻妹朱丽娅·米萨煽动了一场叛乱,马克利努斯和迪亚杜门尼安被杀。

  米萨立她年仅13岁的外孙埃尔巴伽路斯为帝,罗马开始女人当政的时代。埃尔巴伽路斯崇拜东方诸神,和元老院的关系不好。222年,由于埃尔巴伽路斯无节制的淫乱,米萨杀死了他,并立自己的另一外孙14岁的亚历山大·塞维鲁为帝。亚历山大·塞维鲁时,皇帝与元老院的关系有所改善。帝国边境又爆发了危机,231年,亚历山大·塞维鲁去东方与波斯人作战,情况稍有好转,又要赶去西方抵抗日耳曼人。235年军队叛乱,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杀。


3世纪危机的高潮

  亚历山大·塞维鲁死后,军队拥立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为帝。马克西密努斯·特拉克斯出身低微,遭人鄙视,以残暴手段对待元老院和人民,结果在238年被元老院秘密指示近卫军杀死。接着,同年元老院推出四个皇帝,全部被杀。随后即位的戈尔迪安三世不过13岁,是近卫军的傀儡。244年,军队选举阿拉伯的菲利普登上皇位,他举办了罗马建国1000年的庆祝活动。249年,阿拉伯的菲利普被造反的将领迪西乌斯杀死。迪西乌斯又在251年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继位的高卢斯统治时又爆发了一场持久的瘟疫。高卢斯在263年又死于士兵之手。继位的瓦勒良和加里恩努斯不得不率领两支大军,一支在东部对付波斯人,另一支在西部对付日耳曼人,这开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的先河。259年,莱茵河地区的将领波斯杜穆斯自立为帝,建立高卢帝国,包括高卢、不列颠、西班牙大部。260年,瓦勒良在和波斯人作战时被俘。在267年,东部的巴尔米拉独立,将部分东方行省分裂出去。此时罗马帝国混乱到了极点,中央政权几乎瘫痪,皇帝不但要面对外部敌人,还要镇压造反的军队和人民起义。另外军队不断拥立新的皇帝,企盼更多的赏赐,赏赐不慷慨,皇帝就会被杀。268年,加里恩努斯改革军事,将军人全部脱离其他职务,成为职业军,又新设了一支后备军,驻扎在米兰,并以米兰为帝国的军事首府。改革后的军队其后成功击溃了东哥特人的进攻。



伊利里亚诸帝

  加里恩努斯改革军事后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杀死,克劳狄二世即位。他先是打败了阿拉曼尼人,后来又击败了一支强大的哥特人军队,有“哥特征服者”的称号。克劳狄二世在270年死于瘟疫后,奥勒良即位,是他将罗马帝国重新统一,称号“世界光复者”。他在潘诺尼亚再次重创哥特人,结束了哥特人的入侵。接着又率军东征,从巴尔米拉手里收复了小亚细亚和叙利亚,随后攻进了巴尔米拉城,俘虏了巴尔米拉的女王奇诺比亚,在273年将巴尔米拉城夷为平地。同年,奥勒良击败了高卢帝国的君主泰特里库斯一世,将高卢、不列颠和西班牙重新并入帝国。在凯旋式上奥勒良展示了奇诺比亚和泰特里库斯。为了加强防守,奥勒良为罗马新建了一道长20公里,高6米的城墙,并放弃了达西亚,以便利用多瑙河天险防守。275年,奥勒良在出征波斯时被杀,元老院选举塔希图斯为帝,这是最后一次元老院推举皇帝。塔希图斯在位一年就被杀害,军队推出普罗布斯为帝,普罗布斯粉碎了日耳曼人分三路对高卢的入侵,并将汪达尔人驱逐出巴尔干半岛。282年,普罗布斯被杀后,即位的卡鲁斯在北方再次打败日耳曼人,并进攻波斯,一度占领了泰西封。283年卡鲁斯暴死后,弟弟卡里努斯继位。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造反,在贝尔格莱德附近击败了卡里努斯,成为了帝国的统治者。



四帝共治

  戴克里先称帝后,将元首制改为君主制。君主头戴皇冠、身穿名贵的丝袍、浑身上下金银珠宝,臣民需对君主形跪拜礼。另外,君主被当作神来崇拜,比如戴克里先就自称朱庇特化身。另外戴克里先实行四帝共治,东西部各有两帝,一为正职,称奥古斯都,一为副职,称凯撒,最高权力属戴克里先。并且规定,副职为正职的养子和女婿,在正职在位20年,须让位给副职。就这样,东方奥古斯都戴克里先驻尼科米底,统治色雷斯、东方、亚细亚、埃及和本都,凯撒伽列里乌斯驻塞萨洛尼基,统治马其顿、默西亚。西方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驻米兰,统治意大利、雷蒂安、伊利里亚和阿非利加,凯撒君士坦提乌斯一世驻特里尔,统治不列颠、高卢和西班牙。戴克里先还缩小行省的规模,划分了100多个行省,并设立了行政区,十几个行省为一行政区,地方总督不任军职。


罗马帝国-安二世


  戴克里先改革军事,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边防军用于抵抗外部入侵,巡防军用于镇压人民起义和造反的军队。他还缩小军团的规模,增加军团的数量,以便调度,由于戴克里先四分帝国,每个皇帝都有大量士兵,这大大加重了帝国的经济负担。所以,戴克里先又实行新税制,人头税方面,规定成年男子为一头,女子为半头,土地税方面按粮田或果园的类型以及面积征税,城市居民方面按各种行业征税,另外官吏、退役老兵、奴隶免税。为了保证税源,戴克里先颁布法律,不许农民自由迁徙以及手工业者、商人等不得改行,甚至规定必须子承父业。戴克里先还改变币制和调整物价,但都不成功。

  戴克里先在位20年后,于305年退位,同时马克西米安也退位。在西方,即位的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仅在位一年多,就在不列颠去世,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即位。君士坦丁一世即位时只占不列颠和高卢,其余地区在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的控制之下。312年,他击败了马克森提乌斯,统一了西方。在东方,伽列里乌斯在311年去世后,即位的李锡尼乌斯击败了占有埃及和部分亚洲领土的马克西密努斯·代亚,统一了东方。313年,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乌斯颁布了米兰剌令,宣布基督教合法。314年,两人爆发了冲突,未分胜负。323年,两人再战,李锡尼乌斯战败,君士坦丁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君士坦丁王朝

  君士坦丁大帝开始统治时便在帝国各地疲于奔命,他采取了类似于戴克里先的办法,任命三个儿子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君士坦斯为凯撒,各统治帝国的一 部分。君士坦丁统治巴尔干和黑海地区,君士坦丁二世统治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东方和埃及,君士坦斯统治意大利和阿非利加。君士坦丁改革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四个大行政区,下为行政区,再下为行省。在经济方面,他继续戴克里先的政策,规定职业世袭和并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并颁布法律重申奴隶主有权杀死奴隶。军事方面,君士坦丁废除近卫军,以帕拉丁骑兵卫队取代,并大量招募蛮族进入军队,全面提高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君士坦丁另外大兴土木,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尽管君士坦丁堡的建造花费无数,经6年直到330年才初步建成,但凭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君士坦丁堡的稳固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历经千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在宗教方面,君士坦丁是第一位信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他于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确定了许多基督教基本教义,并将阿里乌斯派斥为异端,他的一系列举措为日后基督教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337年,君士坦丁病重,在死前他接受了洗礼。


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一死,罗马帝国发上就爆发了争夺帝位的混战,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马格嫩提乌斯先后被杀,353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成为了唯一的统治者。361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堂弟背教者朱利安造反,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征讨朱利安时死去,朱利安取得政权。朱利安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上台后就实行反基督教政策,大力扶助多神教,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异端,大肆攻击基督教,教堂被焚毁和抢劫,基督徒被赶出军队和学校,朱利安本人还写书攻击基督教。在其他方面,朱利安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制止了通货膨胀。在军事上击败了日耳曼人,并入侵波斯,占领泰西封。363年,朱利安在波斯阵亡。即位的约维安取消了朱利安的反基督教政策。



瓦伦蒂尼安王朝

  364年,多瑙河军官瓦伦提尼安一世被军队立为皇帝,接着他把东部的帝国分给弟弟瓦伦士。瓦伦提尼安一世驻米兰,瓦伦士驻君士坦丁堡。376年,瓦伦提尼安一世去世,瓦伦提尼安二世继位。378年,瓦伦士在亚德里亚那堡于哥特人的作战中阵亡,随后东部由格拉蒂安和狄奥多西共治。格拉蒂安在383年死去,狄奥多西与哥特人讲和,允许他们在境内定居,参加军队和担任官吏。他又让西部的瓦伦提尼安二世让给他一片土地,在388年他击败了西部的篡位者马格努斯·马克西穆斯和弗拉维乌斯·维克托父子。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在维也纳被杀。






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是指罗马帝国于286年被戴克里先分为两部份后,位处西部的帝国;而东部的帝国后来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于476年9月4日,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塞威迫退位,而于西元480年皇帝尼波斯之死后非正式灭亡。由于罗马帝国的重大影响,所以于西元480年西罗马帝国衰落后,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并进入了中古时代。



狄奥多西王朝

  狄奥多西一世在392年瓦伦提尼安二世被杀后,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反对一切异教和异端。狄奥多西一世在394年击败了西部的篡位者欧根尼乌斯后,成为了帝国的唯一统治者,这是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次统一。395年狄奥多西去世,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长子阿卡迪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不断入侵罗马帝国。而东西罗马帝国不是团结起来一致抗敌,而是坐视阿拉里克强大,希望他去攻击对方。405年冬,阿拉里克突破了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罗马没有有效的抵抗,实际上等于放弃了高卢大部分地区。407年,驻守不列颠的将领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罗马帝国企图使阿拉里克去攻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要求4000磅黄金为代价。随后,由于罗马先答应而后食言,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在拉韦纳的皇帝霍诺里乌斯龟缩不出。阿拉里克包围罗马,罗马城内爆发了饥荒和瘟疫,元老院和阿拉里克媾和,交出了5000磅黄金、30000磅白银一起其他许多贵重物品和财宝。409年,阿拉里克第二次包围罗马,扶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而霍诺里乌斯在东罗马帝国的支援下才保住皇位。410年,阿拉里克第三次包围罗马,城内的奴隶为阿拉里克打开了城门,阿拉里克的蛮族军队在城内任意抢掠三天,大获而归。而罗马则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此后十年内,霍诺里乌斯的共治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三世成为帝国的军事首脑,帝国稳定了一段时间。418年,西哥特王国建立,首都图卢兹,这是在罗马帝国境内第一个建立起来蛮族王国。423年,霍诺里乌斯死后,瓦伦蒂尼安三世即位。439年,汪达尔-阿兰王国建立,首都迦太基,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不停从海上袭击罗马帝国。451年,匈人首领阿提拉统兵五十万入侵,被帝国名将埃提乌斯联合西哥特王国击退。埃提乌斯又多次击退蛮族的进攻。而454年爆发了马克西穆斯之乱,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阴谋先后杀死埃提乌斯和瓦伦蒂尼安三世,随即自己称帝。455年,汪达尔人首领盖塞里克趁乱入侵,攻进罗马,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被杀,全城被洗劫一空。

  在此之后,西罗马帝国已经无法维持,在苟延残喘。西部后来又出现过八个皇帝,但都是傀儡。实权掌握在蛮族出生的军事首领中。李希梅尔当政16年间,废阿维图斯、墨乔里安、利比乌斯·塞维鲁,杀死东帝扶立的皇帝安特米乌斯,立奥利布里乌斯。冈多拜德执政时,立格利塞里乌斯。在475年欧瑞斯特当政时,干脆将自己的儿子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立为皇帝。476年,奥多亚克废黜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将西罗马帝国的国徽转让给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476年后,许多蛮族王国侵入,在罗马的版图渐渐分裂成十个王国::

分裂时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蛮族王国侵入,在罗马的版图渐渐分裂成十个王国::

  1.东哥特王国(意大利东北部) (Ostrogoth)

  2.法兰克王国(后分裂成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

  3.布根地(勃艮第)王国(瑞士) (Bourgogne)

  4.西哥特王国(西班牙) (Visigoth)

  5.苏维王国(葡萄牙) (又作苏维汇,Suebi或Suevi)

  6.汪达尔王国(非洲北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附近) (Vandals)

  7.伦巴地王国(奥地利、意大利北部) (Lombardy)

  8.盎格鲁撒克森王国(即英国)(Anglo-Saxon)

  9.黑如莱王国

  10.阿勒曼尼王国(又作阿拉曼尼,Alamanni、Allemanni 或Alemanni)   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在西欧的崩溃,西欧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主要战争战役一览

        323年—君士坦丁与李基尼乌斯的内战(君士坦丁获胜);

  378年—东罗马的瓦伦士与西哥特人的哈德里安诺波里斯战役;

  408年—西哥特的阿拉里克第一次包围罗马城;

  409年—阿拉里克第二次包围罗马城;

  410年—阿拉里克第三次包围罗马城并占领罗马城;

  439年—汪达尔的该塞里克占领迦太基;

  450年—罗马的埃伊提乌斯与匈奴的阿提拉的卡塔洛尼亚平原战役;

  455年—该塞里克占领罗马城;

  476年—日尔曼人奥多爱瑟废黜西罗马皇帝罗慕路,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王世系

  荷诺里(Honorios,395年 - 421年)

  君士坦丁三世 (421年)

  约翰(421年 - 425年) (簒位者)

  瓦伦丁尼安三世(425年 - 455年)(摄政加拉.普拉西提阿]](425年 - 437年)

  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姆斯(Petronius Maximus455年)

  阿维托(455年 - 457年)

  美佐利安(457年 - 461年)

  塞维拉斯(461年 - 465年)

  空位(465年 - 467年)

  安提米阿(467年 - 472年7月)

  奥林布留(472年7月 - 472年10月)

  格里西阿斯(472年- 474年)

  尼波斯(474年 - 475年)

  罗慕洛·奥古斯都(475年 - 476年)最后的皇帝








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
  395年 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拜占庭为首都。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尼大帝)成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亚大教堂”。

  1054年 教会分裂: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成为希腊东正教。

  1204年 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迈克尔八世‧帕里奥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鄂图曼突厥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伦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伦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乌斯一世(有时也被称为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里乌斯。阿尔卡狄乌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今天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区分,以及今天所强调的东部的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帝国,东罗马并不例外。在这个国家里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虽然当时还不很明显,但东罗马帝国在其学者如约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的基督教。

  550年前后拜占庭帝国疆域。图中绿色部分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征服的地区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这里有许多原因。首先这里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国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部分在西部丧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是用拉丁语写的,而当时拉丁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了,甚至许多写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会说这种语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下,圣索非亚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希腊化时代

  拜占庭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但这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好处:它不再那么混杂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国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拜占庭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东正教。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东正教更加强大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

  8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像破坏运动的争论。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还有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这些争论使得当时与其已经开始离心离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对拜占庭帝国来说这个名字相当荒谬)未能重新统一起来。


  黄金时代

  "保加利亚人屠夫"巴齐尔二世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消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同时拜占庭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不过有时也是敌人):在基辅的俄罗斯国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

  但如其前身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突厥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埃及,而小亚细亚则是拜占庭帝国士兵的主要来源地。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罗梅纳斯四世被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战败,拜占庭帝国从此失去了小亚细亚省。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双方互相革除对方的教籍。


  帝国末日

  118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国疆域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亚历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虽然亚历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庭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帝国。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别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国舰队的骨干。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但给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而拜占庭的力量却彻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国这时已经三分五裂了: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把他们在亚洲的敌人忘了。这时他们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穆斯林内部分裂。当鄂图曼帝国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图曼帝国占领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条件是两个教会必须统一。拜占庭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拜占庭的居民并不接受罗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数人宁可拜占庭死亡。他们看着鄂图曼帝国将剩余的地域蚕食。

  140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国疆域一开始鄂图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克服它。但随着炮的出现,这堵墙不能再保护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穆哈默德二世将自己看做是东罗马帝国的合格的继承人。到12世纪末,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都已经紧紧地落入鄂图曼帝国的控制之下了。

  此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帝国。一直到20世纪初它们的覆亡,鄂图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继承人。

  拜占庭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却是他的教会。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


  拜占庭(从476年到1453年)

  拜占庭人因来自拜占庭一地而得名,拜占庭是一个古希腊城市,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第四世纪重新命名它为君士坦丁堡,并且让它成为罗马帝国的陪都。拜占庭位于罗马帝国东方的部份,比西方的另一部份多延续一千年,它保护欧洲不受来自东方势力如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扰。拜占庭人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久,是因为君士坦丁堡拥有坚固的城墙防卫,同时能够透过海路获得补给。在公元第七世纪的顶盛时期,拜占庭人收复了大部份原来属于罗马帝国的版图,只有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高卢(今天的法国)和英国没有收复。拜占庭人曾一度占有中东,但是他们的帝国版图还是以巴尔干半岛和今天的土耳其为主要部份。

  第一个伟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565)。他的野心是恢复古罗马帝国,而且差一点就成功。查士丁尼一世的助手贝利沙鲁斯,是当时最伟大的将军,他率领帝国军队同时打败东方的波斯人、北非的汪达尔人、意大利的东哥德人、巴尔干的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除了军事行动之外,查士丁尼还建立一个有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为帝国的未来奠下基础,并一直捍卫着基督教会。

  数个世纪以来,拜占庭拥有欧洲最繁荣的经济,因为君士坦丁堡在亚洲、欧洲、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贸易路线上,占有最理想的位置,它是由中国往西方的丝路上一个重要目的地。诺米西玛(重要的拜占庭金币)在八百多年里面,一直是通行地中海的标准货币。不过君士坦丁堡的战略位置,最终也引起了意大利城邦国家的妒忌和仇视。

  大体而言,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关键在于它优秀的军队。他们透过实战经验,融合了罗马、希腊、哥德和中东等国军事上的长处,其军队的核心是具冲击力的重骑兵,并以轻型步兵(弓兵)和重型步兵(配备装甲的剑兵)做为支持。军队被组编成各个部队,并施以战术和策略的训练,军官则会接受军事史和理论的教育。虽然他们常常要面对数目庞大但未受训练的敌军,却能依靠出色的战术和优秀的训练屡屡赢得胜利。拜占庭的军队常透过间谍网络和秘密特工提供有关敌军计划的资料,并且会以贿赂或其它方法引开侵略者。

  拜占庭的海军保持海路的畅通,一方面从事贸易,一方面维持补给路线,让君士坦丁堡即便被包围,也不会因为资源枯竭而投降。在公元第八世纪,由陆路和海路攻击的阿拉伯人被一种秘密武器—「希腊火」所打败。这是一种由液态易燃物制造出来的化学武器(其成份仍然不详),由一个喉管把它喷出。阿拉伯的海军就是被「希腊火」所摧毁。

  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纪之间,阿拉伯占领了埃及、中东、北非和西班牙,从拜占庭的手上永久地夺去这些地区。1071年,土耳其人于曼奇克托取得胜利,导致帝国在小亚细亚一带的榖物、牲畜、马匹和士兵等重要资源供应被切断。1204年,十字军诱使威尼斯的总督利用背叛者,让他们得以洗掠君士坦丁堡。

  十四世纪时,土耳其人攻占亚得利亚堡,然后绕过君士坦丁堡侵略欧洲。1396年,他们在尼古博鲁斯打败大批的十字军,并安置了很多巴尔干半岛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苏丹麦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帮助之下,攻占了防卫虚弱的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或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罗马帝国的正统。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帝国所灭。罗马帝国彻底灭亡。


查理曼帝国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给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承认查理曼的帝国为罗马帝国的承继者。查理曼死后,他的帝国就分裂了。


神圣罗马帝国

  严格地说,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没有合法的直接关系,相反地,它是作为罗马帝国侵略者之一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但是公元962年,罗马教廷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是西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后来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也承认了它的这一地位。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宣告解体。


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一向与拜占庭帝国关系良好的俄罗斯帝国自视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首都莫斯科号称“第三罗马”,沙皇一词也是从恺撒化来。




文化

自然科学

  农业方面:   西班牙人科路美拉(Columella)著有《农业论》12卷,讲述农牧技术和管理以及社会经济,这本著作对中世纪的庄园有很大影响。

  医学方面:   在提比略时期有名医塞尔苏斯(前30年-45年),著有《医学大全》8卷,其中7-8卷记载了许多手术,且叙述详细。马克奥里略时期,有名医盖伦(129年-199年),他任御医多年,著述颇多。盖伦使用猴类解剖以推测人类的身体结构,这开了解剖学的先河。盖伦还提出“三灵气”说,即“活力灵气”、“自然灵气”、“灵魂灵气”,以解释人体的生理机制。盖伦的药物学著述介绍了各种药材,大约有820余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盖伦的学说被中世纪的西方奉为经典,直到17世纪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天文学方面:   有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文学家托勒密(85年-168年),著有《天文集》13卷。该书集古代希腊罗马天文学之大成,书中使用几何系统来描述天体运动,并有包括1022颗恒星的星图,在古代是极其完备的。另外书中还论及历法的推算,日月食的推算以及天文仪器的制作与使用等等。但由于托勒密信奉“地心说”,为了使这种理论成立,他设计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天体几何系统,以解决一些地心说的推算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使推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大致相近。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托勒密的学说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地理学方面:   斯特拉波(前64年-23年)著有《地理学》17卷。其中对当时罗马人的“已知世界”描写详尽,内容包括欧洲各地以及西亚和北非,涉及各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书中还探讨了环境对各地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城市的研究。在地理大发现以前,该书是西方最为详尽的地理著作。

  老普林尼(23年-79年)著有《自然史》37卷,内容包括当时科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医学、农业、矿物等等。《自然史》以老普林尼在多年读书和见闻的笔记为基础写成,全书并无分类,较为杂乱,《自然史》的最大成就在于记叙了各种事物2万多项,摘录各种文献2千多种,使得当时许多珍贵的科学纪录流传下来。是古代极其少见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哲学

  新斯多葛派哲学在帝国时期盛行,主要哲学家有辛尼加和皇帝马克奥里略,宣扬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3世纪危机后,新柏拉图主义集中了当时的神秘主义,代表人物普罗提诺和普罗克洛。称神为世界本源,是绝对无限的存在,且不可认识。而人的肉体是罪恶的本源,人必须要摆脱肉体,方能与神交往,获得真理。这便是“人神合一”的学说。

  基督教方面出现了被称为“教父神学”的神学,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圣奥古斯丁著有《论上帝之城》、《忏悔录》(区别于卢梭的《忏悔录》)等,将新柏拉图主义融入基督教教义中。教父哲学以哲学论证很多现今的基本教义,主要的有神论﹑三位一体论﹑创世论﹑原罪论﹑救赎论和天国论等等。


史学

  屋大维时期的史学家李维(前59年-17年),著有《罗马建城以来史》(又称《罗马史》)142卷,现存36卷,叙述传说中的罗慕路斯建罗马城至9年的历史。这部史书是西方史学的第一部通史。且文笔精彩。

  塔西陀(55年-120年)著有《历史》12卷,主要叙述弗拉维王朝统治时期的历史。由于塔西陀生活在这一时期,许多的历史事件都亲身经历过,所以叙事也相当详细和生动。由于塔西陀政治上倾向于共和派,反对皇帝,所以在书中批评现实歌咏古代英雄。另外塔西陀著述有所褒贬,对各色历史人物进行批评和褒扬,旨在发扬高尚道德。此外,塔西陀还有《日耳曼尼亚志》和《编年史》等著作传世。


法学

  2世纪的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3世纪,法学家编成了《格列哥里安法典》和《赫尔莫格尼安法典》,保存了大量皇帝敕令和法令。 罗马法对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定有深远影响,现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如债法、物权法等法律,皆带有深厚罗马法的影子。


建筑 

  罗马竞技场   罗马大竞技场建于弗拉维王朝时期,有3层拱门,可容纳数万人,是举行角斗表演的地方,修有复杂的地下设施供角斗表演使用,甚至可以灌水来进行海战表演。凯旋门也发源于罗马,是为皇帝凯旋而建。现在罗马古城中有两座凯旋门,一为第度所造,另一为君士坦丁所造,上有精美浮雕。


古罗马斗兽场



文学 

  有屋大维时期的诗人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他的早期作品有《牧歌》10篇,主要是歌咏田园生活。前29年,维吉尔发表《田园诗》4卷(又译《农事诗》),主要谈论农事生产,也歌咏田园风光,内容为第一卷论种庄稼,第二卷论种果树,第三卷论养牲畜,第四卷论养蜜蜂。晚年,维吉尔又著有史诗《埃阿涅斯纪》(又译《伊尼阿特》)12卷,写的是罗马神话中的英雄埃阿涅斯如何逃出特罗伊,来到意大利并称王的故事。

  奥维德(前43年-14年)以情诗闻名,成名之作为《恋歌》3卷49首,是一部情诗集。又著有《淑女书简》21篇,系奥维德取材神话故事,以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口吻写的情书。奥维德所著的《爱经》,由于违反了屋大维“澄清风俗”的政策,被判处流放黑海地区。长诗《变形记》(区别于卡夫卡的《变形记》)为奥维德代表作,大约写于流放时期,改写了许多神话传说,情节多变,想象奇特,长于心理描写。


行省

  下表列出120年左右的罗马行省。行省分为三类,元老院行省由元老院管理,元首行省由元首管理,地方行省由地方财政官或是地方总督管理。
  
中文名拉丁名设立年分类今日大致区域
亚该亚行省Achaea前146年元老院行省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地区
埃及行省Aegyptus前30年地方行省埃及
阿非利加行省Africa前146年元老院行省突尼斯
柯提亚阿尔卑斯行省Alpes Cottiae前14年地方行省意大利法国交界处
海岸阿尔卑斯行省Alpes Maritimae前14年地方行省意大利法国交界处,靠近地中海
培尼阿尔卑斯行省Alpes Poenninae前14年地方行省瑞士法国交界处
阿拉伯佩特拉行省Arabia Petraea105年元首行省约旦,及叙利亚南部
亚细亚行省Asia前129年元老院行省小亚细亚东部
下亚美尼亚行省Armenia Inferior114年元首行省黑海东海岸
亚述行省Assyria116年元首行省伊拉克北部
比提尼亚行省Bithynia前74年元首行省小亚细亚西北部
不列颠行省Britannia43年元首行省英格兰
卡帕多细亚行省Cappadocia17年元首行省小亚细亚中东部
奇里乞亚行省Cilicia前64年元首行省小亚细亚南部
科马吉尼行省Commagene72年元首行省小亚细亚东南部
科杜内行省Corduene前66年元首行省库尔德地区
科西嘉与萨丁尼亚行省Corsica et Sardinia前231年地方行省科西嘉岛撒丁岛
克里特与昔兰尼加行省Creta et Cyrenaica前30年元老院行省克里特岛利比亚东北部
赛普勒斯行省Cyprus前58年元老院行省赛普勒斯
达西亚行省Dacia105年元首行省罗马尼亚
达尔马提亚行省Dalmatia前32年元首行省克罗埃西亚南部
伊庇鲁斯行省Epirus前146年地方行省希腊西部
加拉太行省Galatia前25年元首行省安纳托利亚
阿基坦高卢行省Gallia Aquitania前87年元首行省法国中部及东南部
比利时高卢行省Gallia Belgica前57年元首行省比利时
里昂高卢行省Gallia Lugdunensis前87年元首行省法国中部及北部
那旁高卢行省Gallia Narbonensis前118年元老院行省法国南部
下日耳曼行省Germania Inferior90年元首行省荷兰
上日耳曼行省Germania Superior90年元首行省法国德国和瑞士交界处
倍提卡西班牙行省Hispania Baetica14年元老院行省西班牙南部
卢西坦尼亚西班牙行省Hispania Lusitania14年元首行省葡萄牙
塔拉哥纳西班牙行省Hispania Tarraconensis前27年元首行省西班牙大部分
义大利Italia/本土意大利
犹太行省Iudaea前63年元首行省以色列
利考尼亚行省Lycaonia前64年元首行省安纳托利亚
吕基亚行省Lycia43年元老院行省小亚细亚南部
马其顿行省Macedonia前146年元老院行省马其顿
凯萨利亚茅利塔尼亚行省Mauretania Caesariensis40年地方行省阿尔及利亚西北部
廷吉塔纳茅利塔尼亚Mauretania Tingitana40年地方行省摩洛哥北部
默西亚行省Moesia前29年元首行省多瑙河南岸地区
诺里克行省Noricum前16年元首行省奥地利
努米底亚行省Numidia前25年元首行省阿尔及利亚东北海岸
奥斯洛尼行省Osroene116年地方行省叙利亚北部
潘诺尼亚行省Pannonia20年?元首行省匈牙利
潘菲利亚行省Pamphylia前25年元首行省小亚细亚西南
本都行省Pontus前64年元首行省小亚细亚北部
雷蒂亚行省Raetia15年元首行省瑞士大部分
西西里行省Sicilia前241年元老院行省西西里岛
索菲纳行省Sophene前89年元首行省亚美尼亚
叙利亚行省Syria前64年元首行省叙利亚大部分
陶里卡行省Taurica1世纪元首行省黑海北岸
色雷斯行省Thrace46年元首行省希腊北部,保加利亚南部





军事

    奥古斯都在前29年改革军事,将职业军合法化,成为常备军。

    罗马军队的兵种主要有重装步兵和骑兵。罗马的重装步兵主要装备投熗、短剑和大盾以及盔甲。铠甲一般由金属片和皮革制成,后期亦有锁子甲和鳞片甲。骑兵除了基本装备外,还每人配备一制作精美的头盔。罗马军队早期的金属装备一般为青铜,后期多用铁。


罗马帝国-百万军队


    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军团,另外有辅助部队和雇佣兵。军团下设百人队。罗马每个军团和百人队都有自己的徽章和军旗,是军队的象征,如果失掉,则是奇耻大辱。

    罗马军纪严明,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军队中亦有各种刑罚,从鞭打到处死都有。逃跑的军队会被实行“十一抽杀律”,即每十人中抽出一人处死。罗马帝国后期的军队主要由蛮族组成,军纪败坏,一般凭个人勇敢作战。

罗马军队的待遇相当不错,皇帝赛维鲁曾说:“让士兵们发财,不要管其他人”。



语言

    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亦是罗马地区的当地语言。拉丁语在帝国时期被至少分为两类,即古典拉丁语(ClassicalLatin)和通俗拉丁语(VuglarLatin)。古典拉丁语作为书面语言而通俗拉丁语一般作为口语。古典拉丁语非常稳定,从帝国时期一直到中世纪没有发生改变。通俗拉丁语在帝国的各部分有方言,改变非常多,逐渐演变成今日拉丁语系诸语。

    尽管拉丁语是帝国的官方语言,但希腊语是帝国的最主要的语言之一,尤其是在帝国的东部省份。甚至在罗马城,希腊语也成为了教育用语和上流社会的语言。希腊语是基督教,科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常用语言。

    4世纪时,希腊语在帝国的西部逐渐失势,拉丁语占了上风。5世纪早期,标准拉丁语译本的圣经出版反映了如此情况。西罗马帝国也逐渐开始排斥会说希腊语的人。这造成了后来帝国东西两部分在文化上的分裂。希腊语后来一直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

    其他如亚拉姆语(Aramaic),科普特语,亚美尼亚语等也在帝国境内通行。




经济

农业

  罗马帝国的经济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罗马帝国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小麦在帝国各地都有种植,尤以东方各省为胜。罗马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和葡萄,地中海地区是葡萄和橄榄的主要种植地,葡萄的种植范围向北有所扩张,橄榄的种植在西班牙为最多。罗马每年都要从东方的行省输入大量粮食、酒和油,东方行省也是罗马税收的重要来源。在生产技术上,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不高,常见的还是二区轮作,使用摆杆步犁耕地的也多于使用铧犁耕地的。农业产业主要是大规模的庄园,使用奴隶和隶农劳动,小农几乎消失。在帝国后期,这些庄园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手工业

  罗马帝国最主要的手工业是陶器制作,因为粮食、酒、油等商品的运输都要使用陶器。意大利的制陶中心主要在波佐利,另外高卢的制陶业也很有竞争力,高卢人还发明了双耳尖底瓮。西班牙的采矿业非常发达,为国家所垄断专营。纺织业方面,帕多瓦的呢绒、西班牙的毛料大氅和高卢的一种带有风帽的大衣都比较有名。西班牙还有一种制鱼汁的手工业,这是一种用鱼制成的调味料。



外交

     罗马帝国一开始只和周边的一些小国进行贸易,范围小。一直到前138年到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并通过丝绸之路间接同罗马展开贸易;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但仅到达波斯湾一带便无功而返;而公元166年安东尼王朝派出使臣到达汉都洛阳,并送上犀角等礼物(也有人认为是大秦商人冒充的),东方和西方才紧密的在一起(‘在一起’好像有点说的过头了)。西汉用丝织品,茶叶,瓷器来换取安息,希腊,罗马,大食和马其顿的宝石,香料,药材和玻璃器具。除了经常进行访问外,还彼此输送自己的物产和技术,推动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使东西方人民受益匪浅。




历代皇帝

元首制时期 

  奥古斯都 - 提比略 - 卡利古拉 - 克劳狄一世 - 尼禄 - 伽尔巴 - 奥托 - 维特里乌斯 - 韦帕芗 - 提图斯 - 图密善 - 涅尔瓦 - 图拉真 - 哈德良 - 安东尼·庇护 - 马库斯·奥勒留 - 维鲁斯 - 康茂德 - 佩尔提纳克斯 - 尤利安努斯 - 塞维鲁 - 卡拉卡拉 - 马克里努斯 - 迪亚杜门尼安 - 埃拉伽巴路斯 - 亚历山大·塞维鲁


三世纪危机

  马克西明- 戈狄安一世 - 戈狄安二世 - 普皮恩努斯 - 巴尔比努斯 - 戈尔迪安三世 - “阿拉伯人”菲利普 - 德基乌斯 - 赫伦尼乌斯 - 霍斯蒂利安 - 加卢斯 - 沃鲁西安努斯 - 埃米利安努斯 - 瓦勒良 - 伽利埃努斯 - 萨洛尼努斯 - 克劳狄二世 - 昆提卢斯 - 奥勒良 - 塔西佗 - 弗洛里安努斯 - 普罗布斯 - 卡鲁斯 - 努梅里安 - 卡里努斯


君主制时期

  戴克里先 - 马克西米安 -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 - 伽勒里乌斯 - 塞维鲁二世 - 马克森提乌斯 - 李锡尼 - 马克西米努斯 - 瓦莱里乌斯·瓦伦斯 - 马提尼安努斯 - 君士坦丁一世 - 君士坦丁二世 - 君士坦斯一世 -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 - 尤利安 - 约维安 - 瓦伦蒂尼安一世 - 瓦伦斯 - 格拉蒂安 - 瓦伦丁尼安二世 - 狄奥多西一世


末期西罗马帝国

  霍诺留 - 君士坦提乌斯三世 - 瓦伦丁尼安三世 - 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 - 阿维图斯 - 马约里安 - 利比乌斯·塞维鲁 - 安特米乌斯 - 奥利布里乌斯 - 格利凯里乌斯 - 尤利乌斯·涅波斯 - 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图卢斯



[ 此贴被mylord在2010-10-22 17:1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0
  • 灬千ヽ

    派派币 +30

    优秀文章+基础分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文学大师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1 0
放不下= =  补充上 神圣罗马帝国.....
1楼
神圣罗马帝国
1。帝国变迁
2。发展历史
3。帝国建立
4。帝国皇帝
5。朝代变更
6。走向衰败
7。帝国覆灭
8。历史评价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含领主伯爵和帝国城市
主要城市--罗马
1。气候
2。有关罗马的名言
3。历史传说
4。建筑
5。文化
6。节日
7。礼仪
8。历史沿革
9。帝国简介
10。帝国建立
11。帝国历史
12。古国名
13。古罗马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14。罗马著名帝王
15。屋大维皇帝之后,罗马头二百年间的皇帝
16。古罗马人的别墅
古罗马建筑
1。建筑特点
2。历史沿革
3。建筑赏析
4。艺术成就
5。影响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 Nation)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拉丁文: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 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缰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1806年为拿破仑一世所灭亡。 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11~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主教叙任权发生激烈斗争,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也是中央王权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尽管如此,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终紧密合作的。帝国统治者为称霸世界,多次入侵意大利,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实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1254~1273年是德意志历史上的空位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骑士和城市间的纷争和内讧连绵不断。13世纪末,帝国出现许多独立的封建领主,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认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从15世纪初起至帝国各地开始割据,皇位均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3世纪下半叶后,由于勃艮第和意大利脱离帝国,其领土主要限于德语地区。1474年起,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已成为徒具虚名的政治组合。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试图重振帝国,但遭到失败。由于罗马天主教和德国封建统治者对农民和市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甚,16世纪初爆发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农民战争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顶点。宗教改革后,帝国实际上分裂为信奉路德教的东部、北部和中部、信奉加尔文教的西部、西南一部分和信奉天主教的南部。




帝国变迁

     前509年,罗马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共和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3世纪后,罗马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从370年左右,罗马就已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梅蒂奥拉努(今米兰),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耐人寻味的是,东、西罗马帝国彼此并非敌对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声共气。此后100年间,罗马城多次被外族攻占和血洗,西罗马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解体,末任罗马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虽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兰克人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历史发展

    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日耳曼人路易(804年—876年),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帝国建立

    962年,东法兰克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帝国皇帝

      自奥托一世(帝国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16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德意志诸侯和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实际上,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没什么直接关系,这里说的罗马帝国应与神圣罗马帝国加以区别。

  拜占庭帝国,乃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罗马帝国划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称为拜占庭帝国。



朝代变更

康拉德王朝

  康拉德一世(911-918年) ,曾任法兰克尼亚公爵, 康拉德家族是和加洛林家族同样古老的家族。 911年, 孩童路易死后,由东法兰克王国四大公爵以及美因茨大主教选举为东法兰克国王。康拉德在位期间王权极其暗弱,其影响力甚至不如萨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公爵。同时他和马札儿人的作战也失利,他死前,劝说其弟埃伯哈德放弃了王位要求,并提议选举他的对手萨克森公爵亨利为他的继承人。


萨克森王朝(奥托王朝)

  1.亨利一世(919-936年), 萨克森公爵,东法兰克国王,萨克森公爵奥托之子,也称为捕鸟者亨利。925年,他击败洛林公爵,将洛林公国并入东法兰克王国。 933年,亨利一世率德意志联军在里亚德击溃马扎尔人,解除了马扎尔人对德意志诸公国的威胁。至936年亨利一世去世,东法兰克(德意志)已经成为一个王国,因此亨利一世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民族的创建者。亨利一世娶了洛林公主,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巴伐利亚公爵,和科隆大主教。

  2.奥托一世(936-973年),萨克森公爵,东法兰克国王,第一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也被称为罗马皇帝,但后人一般将查理曼的帝国称为法兰克帝国或查理曼帝国,而将奥托的帝国称为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一世与洛林公主的长子,也称为奥托大帝。936年在亚琛被德意志贵族和大主教们选为国王。

  3,奥托二世(973-983年)。东法兰克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与意大利公主阿德莱德长子,961年加冕意大利和东法兰克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967年加冕皇帝(萨克森王朝君主均有为继承人在其生前加冕的习惯。)奥托二世其间,萨克森王朝达到了极盛,978年,波兰和波希米亚再次臣服,980年,奥托二世包围巴黎,迫使西法兰克国王洛泰尔放弃对洛林的主权要求。同年,奥托二世进军意大利,在罗马册立新教皇约翰十二。982年,奥托二世在意大利南部被阿拉伯人击败,他统一意大利的梦想未能实现。他的妻子是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二世的女儿。

  4,奥托三世(983-1002年),东法兰克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之子。983年在其父去世后,被选为国王,994年成年,995年,奥托三世在罗马拥立其堂兄为罗马教皇,称格里高利五世,格里高利五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德国人教皇。996年,教皇为奥托三世加冕为帝。

  5.亨利二世(1002-1024年),巴伐利亚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的弟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的长孙,巴伐利亚公爵强辩者亨利(巴伐利亚公国世系中亨利二世)的长子。 1002年,奥托三世去世后,亨利发动政变,劫持了奥托的灵柩,在萨克森、士瓦本、洛林的贵族未参与的情况下被选为东法兰克国王。1004年被推举为意大利国王,1014年,他进军罗马,罗马教皇本尼迪克特八世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二世在位期间,为了对抗贵族势力,加强了效忠于他的主教区的权力,从此教会神权开始壮大,最终发展成为了皇权的最大威胁。亨利二世和其妻子卢森堡公主库妮甘德没有子嗣,传说是由于他们两人订立了婚后禁欲的共同誓约所致。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1146年他被罗马教皇尤金三世封为“圣者”。


萨利安王朝

  1.康拉德二世(1024-1039年)曾任施派尔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他是奥托一世女婿、洛林公爵康拉德的曾孙,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1024年9月被德意志贵族选举为国王,开创了萨利安王朝。1026年在米兰加冕意大利国王,1027年,约翰十九世为其加冕。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开始对入侵奥得河流域的波兰人用兵,至1032年,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自封的国王头衔,改称波兰公爵,并退出了奥得河流域。1032年,勃艮第国王(当时勃艮第称王)鲁道夫三世去世, 1034年,康拉德二世入侵勃艮第,夺取了大部分勃艮第领地。

  2.亨利三世(1039-1056年),士瓦本公爵,巴伐利亚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二世和士瓦本公主吉塞拉之子。1046年亨利二世拥立德国人教皇克莱芒二世,同日新教皇为其加冕为帝。亨利三世时期,曾经征服了匈牙利(但很快失去)、摩拉维亚,王室领地拥有五大公爵领地中的三个 。 德意志皇帝权势达到了极盛,到了可以随意废立罗马教皇的地步,但到了其统治晚期,其帝国已经开始衰落,由他推动的教会改革最终推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日后成为了他儿子亨利四世的极大威胁。

  3.亨利四世(1056-1106),曾任巴伐利亚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亨利三世和阿基坦公主阿格内斯之子, 1066年前由其母摄政。 亲政后和罗马教廷发生激烈冲突,1076年亨利四世遭到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绝罚处分, 亨利四世不得不暂时屈服,于1077年至卡诺莎向教皇请罪, 史称“卡诺莎觐见”。亨利四世被绝罚后,反叛的德意志诸侯立刻宣布亨利四世退位,并选举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为新国王, 德意志陷入内战, 亨利四世最终战胜了鲁道夫,砍下了他的右手。平定国内后,亨利四世立刻进军罗马, 1084年,亨利四世废黜了格里高利七世,新教皇克莱芒三世为其加冕为帝。 1098年诸侯选举其子亨利五世为对立国王, 和亨利四世对抗,德意志内战再度爆发, 1106年,亨利四世终于打败了亨利五世,但不久突然去世。

  4.亨利五世(1106-1125), 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和默林女伯爵之次子, 1111年被加冕为帝, 亨利五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和皇帝互相敌视,混战不休, 德意志诸侯则利用皇帝和教皇的矛盾, 自行扩张他们的产业和主权,德意志王权衰微, 从此开始了德意志诸侯林立的时代。亨利五世妻子是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他们死后无嗣。王位落到了亨利五世的政敌,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二世手中。萨利安王朝结束。


苏普林堡王朝

  洛泰尔二世(1125-1137)萨克森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苏普林堡伯爵格布哈特之子,1125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133年出兵意大利被教皇英诺森二世加冕为帝。他称为洛泰尔二世,是因为虔诚者路易的儿子,中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一世曾经拥有神圣罗马皇帝称号,而德意志人认为他们和以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王统世系下的国家,所以称他为洛泰尔二世。洛泰尔二世在国内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康拉德和腓特烈长期内战。 在国外他对东方和北方用兵,迫使波兰和丹麦臣服,1137年他又南征意大利击败了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将西西里国王赶出了亚平宁半岛。回军途中洛泰尔二世去世,结束了他战斗的一生。洛泰尔死后,王位落到了霍亨斯陶芬家族手中,开始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


霍亨斯陶芬王朝

  1.康拉德三世(1138-1152)罗马人民的国王,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与亨利四世之女阿格尼之子。 1127康拉德三世自封为王,和皇帝洛泰尔二世爆发内战。1137年,洛泰尔二世去世,康拉德二世发动政变,于1138年由南部诸邦的诸侯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洛泰尔二世的继承人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公爵“傲慢”的亨利(洛泰尔二世的女婿,韦尔夫家族)拒绝承认,于是两派爆发内战,此后直到本世纪末,韦尔夫家族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内战一直没有停息过。1146年,康拉德三世参加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经过拜占庭帝国时,对拜占庭帝国造成了极大破坏,1147年,在小亚,康拉德的十字军被塞尔柱突厥人击溃,步兵军团被全歼,康拉德和其骑兵部队,仅以身免。康拉德死前未加冕为帝。并将其王位指定传给其年长的侄子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三世(士瓦本世系)。

  2.腓特烈一世(1152-1190)士瓦本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的哥哥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的儿子,也称"红胡子腓特烈",或称巴巴罗萨(传说是红胡子的意大利语)。1152年受其叔父康拉德三世临终之托,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155年,罗马教皇阿德里安二世为其加冕为帝,但他拒绝按惯例为教皇牵马,并下令骑士屠杀了上千名罗马人。腓特烈一世力图恢复查理曼帝国的荣耀,一生东征西讨,1156年,他获取了勃艮第的大片领地,并将韦尔夫家族治下的巴伐利亚分出一部分给了统治奥地利马克的巴本堡家族,把奥地利伯爵提升为奥地利公爵,由此建立了奥地利公国,从此奥地利脱离了巴伐利亚的管制。1158年起,直至1177年,他四度出征意大利,与米兰、威尼斯、西西里以及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联盟反复争斗,终于在1176年被伦巴第人在米兰附近击败,腓特烈不得不在威尼斯向亚历山大三世下跪屈服。1189年,年近70岁的腓特烈一世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和法王腓力二世,英王狮心理查一起前往圣地,1190年,腓特烈一世在横渡安纳托利亚半岛东南的萨勒夫河时不幸落水身亡。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典范,因而很多传说说他没有死,他孙子、著名的腓特烈二世便告诉他的德意志人民,巴巴罗萨是在图林根的基夫霍伊泽尔山里的神殿中沉睡,一旦雄鹰离开了这座山,他就会苏醒。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就用这样的神话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

  3.亨利六世(1190-1197)罗马人民的国王,西西里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与勃艮第女伯爵比阿特丽斯之次子,1190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娶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之女康斯坦丝。1191年由教皇切莱斯廷二世为其加冕为帝,1194年出征西西里,加冕西西里国王,从此西西里王国的诺曼人王统世系中断。(最后一任诺曼人西西里国王是1189年去世的亨利六世妻子的侄子威廉三世),亨利六世统一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从此西西里王国称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或称两西西里王国。

  4.菲利普(1198-1208)士瓦本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腓特烈一世和比阿特丽斯的幼子。也称士瓦本的菲利浦。亨利六世去世后,其子年幼,于是拥护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贵族选举菲利普为国王。但支持韦尔夫家族的诸侯在亚琛却选举了韦尔夫家族的奥托四世为国王,内战再次爆发。1205年,得到诸侯支持的菲利浦在亚琛再次加冕国王。1208年6月21日,菲利普被来自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亚的)普法尔茨伯爵奥托八世谋杀,原因据说是菲利普单方面撕毁女儿与奥托八世之子原本定下的婚约,在未解除婚约的情况下把女儿许配给教皇英诺森三世的侄子。



韦尔夫王朝

  1、奥托四世(1198-1215),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皇帝,巴伐利亚公爵和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和英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长子,从小生活在英国,由其舅舅狮心王理查抚养。1198年,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贵族推选奥托四世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并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菲利浦爆发内战,120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为其加冕为帝。但此后奥托四世入侵亨利六世之子腓特烈二世的两西西里王国,英诺森三世将其绝罚。 1211年,德意志诸侯在纽伦堡会议中,废除了奥托四世的国王称号,并选举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为国王。但奥托拒绝退位,1214年,他和英国约翰国王组成的联军被法王腓力二世在布汶会战中击溃,1215年,奥托不得不宣布退位。自奥托四世统治时期开始,德意志骑士开始了持续200年的向东部波罗的海沿岸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形成了称为东勃兰登堡(东普鲁士)的国家,日后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龙兴之地。另外,由于内战不断,为求自保,德意志的城市同盟组织也开始形成于这一时期。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二世(1212-1250)罗马人民的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六世和西西里的康斯坦丝的长子。1197年,腓特烈二世即其父的两西西里王位,1212年纽伦堡会议被选为国王, 1220年,罗马教皇奥纳鲁斯三世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一生在藐视教廷权威的生涯中度过。1227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因为他未能及时率十字军出征而将其绝罚,但被绝罚之后, 他却于1228年率军东征,从埃及人手里收复了耶路撒冷,伯利恒和拿撒,1229年他在没有教士在场的情况下,自行加冕耶路撒冷国王。随后回军击败入侵西西里的教皇国军队,迫使教皇将其赦免。1239年,格里高利九世再次对其处以绝罚,1240年腓特烈二世入侵教皇国。1243年,腓特烈二世击败继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英诺森四世逃往法国,从此罗马教皇开始受法王影响。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联盟击败,丢失了他占领的意大利中部领地。1250年他于平静中去世。腓特烈二世会九种语言,并可以用其中的七种文字书写,(在当时,绝大多数国王和贵族都是文盲)。他热衷于科学和经济学,他在他的帝国内废除了垄断经营权,国内通行税和国内关税,成为当时西方最现代,最有头脑的君主。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二世从本质来说是个纯粹的意大利人,他出生成长在意大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度过,他对德国事务关心很少,自他死后,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就已不复存在,此后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有皇帝尊号,但其帝国的国家形式已不复存在,所谓“既无罗马,也不神圣,更不是个帝国”。

  康拉德四世(1250-1254),罗马人民的国王,两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腓特烈二世和耶路撒冷女王约兰德的次子。1237年,腓特烈二世与其长子亨利七世闹翻,(1220年,亨利七世被热衷西西里事务的腓特烈二世指定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亨利七世未被列入德意志王室世系中。)于是腓特烈二世令德意志贵族选举康拉德四世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250年腓特烈二世死后,他继承了西西里王位。1251年,康拉德受德意志贵族的排挤,放弃了德意志,专心于西西里事务,但和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依然未能和解。 1254年,患流感去世。其子曼弗雷德和康拉丁先后继承西西里王位,但受教皇支持的安茹公爵查理为争夺西西里王位,与康拉丁爆发战争,1268年,康拉丁战败被俘,并在那不勒斯市场被斩首。 霍亨斯陶芬王室世系就此终结,而西西里世系则转入安茹王室之中。



空位时期 (1254-1273)

  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德意志和意大利陷入混乱, 荷兰伯爵威廉二世,西班牙卡斯蒂亚国王阿方索三世,英国康沃尔伯爵理查都曾被一部分诸侯推举为国王,但整个德意志没有一个统一的君主。 而意大利则陷于法国安茹家族和西西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混战之中,此时德意志形成了七大选侯制度,德意志国王从此由七大选侯选举,他们分别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莱茵-普法尔茨伯爵、勃兰登堡藩侯和波希米亚国王。


混和家族世系时期

  美泉宫是坐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

  1.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1283-1291)。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哈布斯堡伯爵、 奥地利公爵、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和卡尼奥拉公爵。他是哈布斯堡伯爵阿尔伯特四世之子。1273年,德意志七大选侯选举毫无势力的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目的显然是为了不愿选出一个强势的国王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但受到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反对。鲁道夫一世不顾自己六十高龄,亲自讨伐奥托卡二世,并在1278年将奥托卡二世击败并杀死。 鲁道夫通过这次战争,从波希米亚手里夺取了奥地利公国,卡林提亚公国(今奥地利卡林提亚),斯蒂利亚公国(今奥地利格拉茨),卡尼奥拉(在今天的斯洛文尼亚),由此哈布斯堡王室一夜之间由微不足道的家族一跃而为势力极大的诸侯。并奠定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土核心,此后哈布斯堡家族控制奥地利达六百年之久。

  2.拿骚家族的阿道夫(1292-1298),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拿骚伯爵。他是拿骚伯爵沃拉姆二世之子。1292年德意志选侯选举毫无势力和影响力的拿骚伯爵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取代势力大增的哈布斯堡家族。阿道夫在位期间由于提出对邻近的图林根的领土要求,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其王位被德意志贵族废黜,阿道夫试图夺回王位,但在美因茨附近的战斗中被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杀死。   3.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1298-1308),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奥地利公爵。1298年,阿尔伯特联合诸侯,废黜了阿道夫国王,并被选为新国王。阿尔伯特在位期间,力图使自己的儿子继承波希米亚国王,并对西北的荷兰,泽兰,西南的图林根和麦森都提出了领土要求,但遭到德意志诸侯的反对,无一得手。1308年,在士瓦本被其侄子约翰刺杀。

  4.卢森堡家族的亨利七世(1308-1313),曾任卢森堡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卢森堡伯爵亨利三世之子。1308年阿尔伯特一世遇刺后,德意志选侯再次挑选了毫无势力的卢森堡伯爵继任德意志国王。1310年,在罗马由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指定的枢机主教(当时克莱门特五世的教廷,已被法王腓力四世迁往法国的阿维尼翁)为其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自腓特烈二世后第一位被加冕的皇帝。1313年亨利七世出征西西里,在锡耶纳附近死于军中。

  5.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1314-1326)曾任奥地利公爵和罗马人民的国王。他是阿尔伯特一世的次子。1314年,被四个诸侯在法兰克福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其他德意志诸侯对哈布斯堡家族势力感到忧虑,所以选举巴伐利亚公爵维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为国王,双重选举最终导致内战,1322年腓特烈战败被俘,1325年被路易四世接受为共同执政者。1326年后,其影响仅限于奥地利。

  6.维特斯巴赫家族的路易四世(1314-1347),曾任上巴伐利亚公爵、巴伐利亚公爵、普法尔茨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上巴伐利亚公爵路易二世之子。1314年被部分德意志贵族推举为国王,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对抗,1322年在巴伐利亚击败哈布斯堡家族,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巴伐利亚,普法尔茨和莱茵等地,1340年合并了上巴伐利亚,任联合巴伐利亚公爵。1328年进军罗马,罗马贵族为其“世俗”加冕为帝(当时的罗马教皇在阿维尼翁),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质疑其加冕的合法性,但受到了德意志诸侯的抵制, 德意志贵族宣布德意志选侯有权选举皇帝,从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到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了.  

   7.查理四世(1347-1378),曾任卢森堡伯爵、勃兰登堡边疆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是卢森堡家族的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波希米亚公主伊丽莎白之子, 1346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355年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356年查理四世发布著名的《黄金诏书》,正式承认七大选侯有权选举国王和皇帝,同时承认诸侯各邦,在自己的领土内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关税权、铸币权,规定各邦的民众均隶属于他们的邦君,由此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诸邦的独立地位,并正式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联邦体制,而将其转为了 松散的邦联体制,在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版图里,同时独立了七大选侯国,十几个大诸侯国,两百多个小诸侯国,上千个独立骑士领地。此后的500年,德意志一直处于这样四分五裂的状态下。查理四世时期,欧洲遭受了黑死病的袭击,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

  8.卢森堡家族的文策尔(1378-1400),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他是查理四世长子。1376年,查理四世通过重金贿赂,使其子文策尔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1400年,德国贵族们以其无能和过分关注其波希米亚本国事务而废黜了其王位。此后文策尔统治波希米亚,但捷克很快爆发胡斯运动,文策尔处死胡斯后,捷克国内爆发了胡斯战争。

  9.维特斯巴赫家族的鲁佩特(1400-1410),普法尔茨选侯,曾任罗马人民的国王。他是普法尔茨选侯鲁佩特二世之子。1400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

  10.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1410-1437), 曾任勃兰登堡选侯、罗马人民的国王、波希米亚国王、 匈牙利国王、波兰国王和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查理四世次子,文策尔的弟弟, 1382年继承其岳父安茹王室的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匈牙利称路易大帝)的波兰王位,成为波兰国王。1387年,继承其妻路易一世之女玛丽的匈牙利王位,成为匈牙利国王。 1410年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 1419年其兄波希米亚国王文策尔在胡斯战争中受惊吓而死,他即位波希米亚国王,此后西吉斯蒙德在捷克的胡斯战争中屡屡失败,因此迟迟未能加冕为帝,直到1433年,他才被加冕为帝。 西吉斯蒙德由于长期关注于匈牙利王国的事务,于是在1415年,将他的勃兰登堡侯国及选帝侯爵位赠与其武将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由此开始了霍亨索伦家族在勃兰登堡及此后普鲁士王国的统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1414年西吉斯蒙德参加了在亚琛召开的全教会议, 该次会议将当时欧洲并存的三个教皇一并废黜,并确立了世俗权利控制下的全教会议凌驾于教皇之上的原则,从此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的历史一去不返。西吉斯蒙德死后无男性继承人,卢森堡家族世系就此中断 。



哈布斯堡王朝

  1.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38-1439) ,曾任奥地利大公、罗马人民的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他是阿尔伯特二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奥地利大公阿尔伯特四世的儿子, 其妻子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儿伊丽莎白。 西吉斯蒙德死后,1438年被拥立为匈牙利国王,同年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

  2. 腓特烈三世(1439-1493),曾任 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是斯蒂利亚、林提亚和卡尼奥拉公爵欧内斯特之子,阿尔伯特一世的曾孙,阿尔伯特二世的堂弟, 1439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452年,在罗马接受教皇尼古拉五世加冕为帝,是德意志最后一个由教皇加冕的皇帝。1477年,其子马克西米连和与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结婚,奥地利由此获取了勃艮第在尼德兰的大片领地,一举成为欧洲强国。哈布斯堡王朝此后通过联姻几乎统一了整个西欧,由此诞生了一句名言: “让其他人去发动战争吧,你只需和奥地利一起,享受婚姻。”

  3.马克西米连一世(1493-1519),曾任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勃艮第伯爵、提罗尔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腓特烈三世之子,  1482年其妻勃艮第公爵玛丽去世后,法国入侵勃艮第,合并了法国东南部勃艮第公国大部分领地,但马克西米连却获取了勃艮第东部(称勃艮第伯国),尼德兰伯国的领地。1490年,他获取了其堂兄哈布斯堡家族提罗尔支系的西吉斯蒙德的提罗尔领地。1486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和其父共同执政),1508年,经教皇同意,马克西米连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4.查理五世(1519-1558),马克西米连一世的长孙。他可能是欧洲历史上君主头衔最多的君主,而其绝大多数头衔都是哈布斯堡家族联姻的成果,这里让我把这些成果总结一下:马克西米连的长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一世娶了卡斯蒂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独生女胡安娜, 于是菲利普一世死后, 查理五世于1506年继承了勃艮第公爵头衔,获取今比利时、荷兰的领地。 1516年,他继承了他外祖父斐迪南二世的阿拉贡国王,巴塞罗那伯爵、纳瓦尔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头衔。 同年,他又从其母胡安娜那里,继承了卡斯蒂亚国王头衔。 1519年,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查理五世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并继承了其祖父的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提罗尔伯爵头衔。1520年,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查理五世在位期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但同时内忧外患不断。 他在位期间,从德国暴发的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席卷了整个欧洲, 并赢得了合法地位。1521-1553年,查理五世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为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确保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统治。1526年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征服了匈牙利,匈牙利王路易二世败死,1529和1533年,苏莱曼大帝两次攻打维也纳,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不得不对奥斯曼帝国称臣。 此后哈布斯堡王朝始终处于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之下,直到1571的勒班托海战,查理五世的私生子约翰终于打败土耳其人,解除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


1512年时期的帝国


  5.斐迪南一世(1558-1564),曾任奥地利大公、斯蒂利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 卡尼奥拉公爵、 提罗尔伯爵、 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卡斯蒂亚女王胡安娜和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菲利普的次子。

  6.马克西米连二世(1564-1576),曾任奥地利大公、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他是斐迪南一世和波希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妹妹安妮之长子。

  7.鲁道夫二世(1576-1612),曾任 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 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她是马克西米连二世和查理五世的女儿、西班牙菲利浦的妹妹安妮(也就是马克西米连的堂妹)的长子,马克西米连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家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近亲婚配的历史。(为避免继承权旁落,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之间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堂兄妹通婚)。   8.马蒂亚斯(1612-1619),曾任奥地利大公、提罗尔摄政、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是马克西米连二世的三子。

  9.斐迪南二世(1619-1637) ,曾任内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斐迪南二世起,罗马人民的国王头衔被中止)。他是斐迪南一世的孙子,奥地利大公查理和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之子。

  10.斐迪南三世(1637-1657), 曾任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斐迪南二世与巴伐利亚公主玛丽亚·安娜(和斐迪南二世之母同名)的长子。

  11.列奥波德一世   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完全是中世纪式的,皇帝没有实权,实际权利掌握在300多个大小领主手中,(对此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哲学家伏尔泰曾有如下评价:“神圣罗马帝国既非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所以它的统治是很分裂的。各地领主完全自治,拥有自己的军队,朝廷,甚至有收税的权力。一位商人走200公里,竟然需要交13次税!这种制度严重足碍了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而且,教皇在此也有很大权力,著名的“什一税”就是教皇的发明。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借助教会来宣扬自己的神圣性,它对教会也负有义务,因此多少受到教会制约。虽然其中也有个别皇帝凭借自身能力遇魅力和迫使教会就范,但也是表面与暂时的。总而言之,这个帝国的国力是很差的。

  另外在“30年战争”后,帝国被其他国家分成300多小国,沦为二流国家。


1648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走向衰败

  神圣罗马帝国到了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皇帝因为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来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中央政府的势力逐渐衰弱;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富庶的意大利地区北部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斯等等,持续地吸引着皇帝的注意和精力,帝国的权力落入王公贵族手中。此外,帝国又欠缺公认的王室继承法,因此一旦国王去世,往往造成各选帝侯继任皇帝的纷争,因而导致帝国的内战和陷入无政府状态。继位皇帝必须以武力战胜其他不支持的诸侯,或者必须想办法赢得多数诸侯的拥戴,才能维系皇帝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之下,使得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拥有大一统的“国家”之名,实际上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组织”。



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博爱”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与普鲁士、萨丁尼亚、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后再起干戈。


1786年神圣罗马帝国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历史评价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神圣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未有过正统的根源与名号,与前罗马帝国几乎无任何关系。

  有人认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主要城市---罗马

      罗马,意大利的首都,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是意大利政治、历史和文化和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也是罗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另有,意大利著名足球俱乐部“罗马”、同名美国电视剧《罗马》和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罗马。




气候

      罗马由于地处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880毫米。每年4月至6月气候最为怡人;7月和8月是最热和最干燥的季节,平均气温24.5至24.7℃,降水量14至22毫米,8月的日最高气温可以超过32℃,以前的传统是8月份会停止许多商业活动,罗马人习惯在夏日离开炎热的城市出去避暑度假,但这种习俗正在慢慢被改变,整个夏季罗马市仍旧正常运作,以便迎合日益增加的游客需求,和罗马人自己工作习惯的改变;9月中旬至10月是最为晴朗的季节,被称为“罗马的美丽十月天”;10月至12月是最潮湿的季节,降水量可达106至128毫米;12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4℃,1月最寒冷,平均气温为6.9℃。


有关罗马的名言

  条条大路通罗马 All roads lead to Rome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Rome is not set up in a day
  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入乡随俗) Do as Romans do



历史传说

  母狼哺婴著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子被杀死,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兄弟罗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奥把这两个孪生婴儿抛入台伯河。落水婴儿幸 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后来,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后罗慕洛私定城界,杀死了雷莫,并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后定为罗马建城日,并将“母狼乳婴”图案定为罗马市徽。 

建筑

     罗马被喻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世界八大名胜之一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 也称斗兽场,建于公元1世纪。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宽阔的帝国大道两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庙宇,如万神庙等。这片露天竞技场遗址的北面,是记载塞维罗皇帝远征波斯功绩的凯旋门,南面是记载蒂都皇帝东征耶路撒冷战绩的蒂都凯旋门,在蒂都凯旋门南面不远处,还有一座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战胜尼禄暴君而建立的罗马最大的凯旋门。帝国大道东边的特拉亚诺市场,是古罗马城的商业中心。市场旁矗立着一根高40米的凯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绘了特拉亚诺大帝远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广场长130米,宽75米,是市内几条主要大街的汇集 点。广场左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威尼斯宫,右边是与威尼斯宫式样相仿的威尼斯保险公司建筑。此外,雄伟的司法宫、绚丽多姿的纳沃纳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无不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罗马还有上百座博物馆,收藏着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

  罗马集中了意大利独立统一运动的大部分纪念物。在威尼斯广场右边的纪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着艾马努埃尔二世骑马的镀金大铜像。艾马努埃尔是曾经领导人民赶走外国占领者、统一意大利的国王。这座纪念碑被意大利人称为“祖国祭坛”。在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岭上,耸立着率军解放罗马的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纪念碑。

  罗马市喷泉众多,千姿百态。最著名的特雷维喷泉,建于公元1762年。喷泉中央的海神像中,两座海马雕塑代表平静的海洋与汹涌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罗马城建筑依地势呈放射状发展。

  “1998年5月28日,罗马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文化

  古罗马建筑艺术:因为讲求实际,罗马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无数的公共建筑上。 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最早的罗马建筑艺术来源于希腊,但由于罗马人更注重实用和现实生活的享乐,在希腊主要为神庙增色的技术很快用于为人服务的大型公共建筑,宏伟的竞技场、公共浴室、广场、水道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马人爱好奢华,经常在典型的希腊造型基础上加以改造,比如在多利克式柱的柱底再加一个柱基,把爱奥尼亚式柱头上的卷涡造型加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得到复合式柱头,令建筑形式更为繁复华丽。在罗马帝国更强盛的时代,建筑中就开始更多地体现出罗马民族的个性和特点,如拱门与拱顶的大量使用,在建筑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章。古罗马雕刻艺术: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早期作品受了希腊雕刻艺术的影响,人物形象极度理想化。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流行,出现了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罗马人有为先人雕像的传统,因此对肖像的逼真传神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早期罗马作品受了希腊雕刻艺术的影响,人物形象极度理想化。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就是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魄和英雄气概,脸庞也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

  古罗马绘画艺术: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是镶嵌画和壁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埋藏了大量珍贵的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四种风格。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是镶嵌画和壁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及附近的几个城镇,大量珍贵的壁画因此得以完整保存。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四种风格。



节日

   新年前夕(San Silvestro a Roma)12月31日在城市各广场举行传统的岁末庆祝活动,有烟花表演、 篝火晚会和摇滚音乐会等。共和国总统将出席在奎利纳尔宫举办的古典音乐会。这天也会地铁营运到很晚。

  罗马生日,4月21日庆祝公元前753年罗马的奠基,所有的考古遗址和运营的博物馆都免费开放。

  五一音乐会,5月1日由工会组织,下午14∶00~23∶00,一些最重要、最受人们欢迎的歌手和乐队将在圣乔凡尼广场举行传统的音乐会。

  国庆节(Festa Nazionale)6月2日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在帝国大道有阅兵仪式,下午奎利纳尔宫(总统府)花园破例向公众开放。

  八月节(Ferragosto)8月15日举办盛大的8月节舞会(Gran Ballo di Ferragosto)。城市的许多广场都将举办不同类型的专业舞蹈表演,音乐由现场演奏,公众也被邀请加入到舞蹈中来。人民广场是活动的中心。人们要在八月节前后度假,避过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夜如白昼(La Notte Bianca)9月17日商店、酒吧、俱乐部整晚开放。

  纳沃纳圣诞市场(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12月8日至次年1月6日受从中世纪流传至今的传统的驱使,大量货摊拥入纳沃纳广场,售卖玩具、糖果、节日装饰物,并且有街头艺术家表演,直到1月6日收市。



礼仪

  喜丧礼仪:在罗马尼亚农村和山区,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婚俗。婚礼前,新娘要用加入牛奶的净水洗身,然后由女友帮助梳妆打扮。十二月节,仲夏节是罗马尼亚传统的盛大节日。节庆时,公路上,广场上到处是成群结队狂欢的人。

  主要禁忌:罗马尼亚人不论坐车还是在室内,最忌讳同时打开两边的窗子对吹,认为会病。13也是罗马尼亚人忌讳的数字。

  仪态礼仪:罗马尼亚人热情,交谈时喜欢直截了当,讨厌拐弯抹角。男子进门,上车都要让女士先行,下楼梯时则有男子在前护卫。在社交场合,他们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忌讳在宾客面前挖耳剔牙。

  相见礼仪:罗马尼亚人的姓名的排列与中国人正好相反,是名前姓后。在家庭内部,甚至公公与儿媳之间,拥抱亲吻也很普遍。到罗马尼亚人家中作客,可带些礼品送人,以鲜花为最好,要送单数,而不能送双数。

  商务礼仪:罗马尼亚人善于做生意和精于评估。在谈判时,既能大刀阔斧,同时也注意细节。在访问外商办事处或参加应酬时,他们一般是几个人一起参加,极少单独行动,这是罗马尼亚公司的特别之处。另外,公司中有一个礼宾员,是个重要人物。

  旅游礼仪:罗马尼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黑海之滨的天然浴场,喀尔巴阡山奇异的溶洞和温泉等都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旅馆餐厅结帐时,一般包含有10%的服务费在帐单中,可不必另付小费。坐出租车时,一般要加10%左右的小费。



历史沿革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传统上,罗马人把罗马城的建立归功于英雄罗穆卢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的儿子,他在希腊人占领特洛伊城之后来到意大利。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这里已有罗马人居住。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罗马人骄傲地称它为“永恒之城”。相传罗马的创建人罗幕路是母狼喂养大的,故罗马的城徽图案是母狼哺育婴儿。罗马城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和首都。公元1-2世纪罗马成为西方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罗马城进入全盛时期。

  在罗马长达约2800年的历史上,曾经历了东、西罗马的辉煌时期。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攻占罗马,意大利统一事业完成。1871年,意大利首都由佛罗伦萨迁回罗马。



帝国简介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个古代罗马的国家,在当时占据了整个地中海。通常把罗马帝国分为前期帝国时期(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时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从后期帝国中分出3世纪危机时期(193年~284年)。罗马本来使用拉丁语,但随着领土扩张至希腊、中东一带,希腊语变成了主要语言。就连当时成书的新约圣经也是用希腊语写成。由于语言上的分歧,罗马帝国在五世纪分裂成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自建立以来,一直对外扩张,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级大国。



罗马帝国的建立

  罗马帝国诸行省后三头同盟瓦解后,屋大维、安东尼分掌罗马的东西部,双方矛盾日趋激烈。前31年9 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在希腊的亚克兴会战。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认为安东尼获胜无望,将自己的军队撤回埃及,安东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维随后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东尼自杀,埃及也被罗马占领。前27年,屋大维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与共和制度完全违背   的绝对权力,成为元首、元帅、最高的代行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祀长、首席元老等,并获得了“奥古斯都”和“祖国之父”的称号。屋大维的这场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前期帝国时期

  自屋大维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罗马帝国进入前期帝国时期。屋大维在位期间,对外征战,将帝国版图扩大到了多瑙河以北。屋大维的统治为随后的百余年带来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稳定局面,称之为罗马和平时期。 14年奥古斯都逝世,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到克劳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时,对外发动战争,攻占了不列颠南部、日耳曼尼亚、叙利亚和非洲北部地区。到尼禄继位(54年-68年在位),由于他统治残暴,引起人民反抗,并导致了犹太战争。经过一些行省总督争夺皇位的内战,韦斯巴芗最后在69年建立了弗拉维王朝。弗拉维王朝经过提图斯和图密善两位皇帝的统治,涅尔瓦于96年继位,开创了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贤帝时代。这五位皇帝谦虚,爱戴臣民,这段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货币制度都在这个年代得到统一,并通行全国。有文人将这个年代称赞为“人类最幸福的年代”。

  五贤帝时代权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个皇帝选择其承继人,然后收养他为义子,如此避免了权力交替前后的政治动乱。由于这些皇帝没有血缘关系,五贤帝时代不能算为一个朝代。以下为五贤帝时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涅尔瓦

  98年-117年图拉真 (Trajan):在位时开拓疆土,在他死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颠,北至喀尔巴阡山脉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为了帝国的内海。

  117年-138年勇帝哈德良 (Hadrian)健全了帝国的官僚机构

  138年-161年安东尼比约 (Antoninus Pius):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

  161年-180年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 (Marcus Aurelius):此时帕提亚帝国屡犯边疆,北方蛮族也乘虚而入。帝国的实力开始出现颓势。

  180年马可·奥勒留被杀,由亲生儿子康茂德 (Commodus)继位。181年康茂德被杀, 安东尼王朝告终。



后期帝国时期

  181年 - 284年间,随着叛乱事件增加,军队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威胁到皇帝的施政。50年内有26位军人篡位,历史将这些篡位者称为“军人皇帝”,也称为三十僭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3世纪危机时期。塞维鲁王朝(181年~205年)灭亡后,政局混乱,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在内的高卢帝国(259年~273年) ,在东方产生了地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帕尔米拉帝国(262年~272年)。奴隶和隶农起义遍及意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国政权,最终把这个混乱局面收拾过来。他把皇帝的权力、以及整个帝国一分为四,分别由两位正帝(奥古斯都)及两位副帝(凯撒)共同治理,使罗马帝国得到暂时的安定,称之为多米那特制(也叫四帝共治制)。当时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个正帝的位置给了马克西米安,让他统治帝国的西部,而自己则成为东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统治者是戴克里先。这也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分裂的渊源。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对基督教的迫害失败,使他死后再次引来混乱。

  306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统一帝国,废除四帝共治制。虽然同样强力执行专制,但却选择和基督教势力妥协,并于西元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与此同时,将国都迁往东部拜占庭,并改国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后,争夺帝位的斗争重新开始。 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分治帝国。狄奥多西一世( 379年~395年在位)当政时一度恢复统一,但他死后,帝国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和东罗马帝国。


帝国覆灭

  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接连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动摇了帝国的政权。378年西哥特人大败罗马军队,410年攻占罗马城,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汪达尔人于439年在北非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匈奴人452年侵入意大利,在高卢东南部,457年出现了勃艮第王国。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军长官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古国名

    “古罗马”罗马最初只是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地促势微。公元前世纪至前3世纪,罗马通过一系列战争,基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此后它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发动了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前146年),征服了西部地中海强国迦太基。

  PS  前面已经会做详细的介绍,在此就不复述了。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家长或监护人如果弃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则当孩子被他人出于同情之动机救助后,原家长或保护人根本无权得到孩子,因为任何人都无理由声称一个被他弃于死地的孩子依然属于他。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当几名罪犯与同一桩案子有牵连时,对他们的审讯应从其中胆小怕事者和年幼者开始。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在涉及自由问题时,如果当事人的社会地位有争议,则不必通过拷问来寻求真相。





罗马著名帝王

凯撒     
      公元前64年至44年凯撒、庞培、克拉苏所在的前三头政治时期,结束了以元老院为权力中心的议会制。凯撒渐渐消灭了庞培、克拉苏,他也就是凯撒大帝 ( 注: "凯撒大帝"是后人的尊称. 凯撒在生前并没称过帝.只是个权倾一时的独裁者. dictator独裁者,是个职称,由元老院任命),后人用他的名字凯撒代表罗马国王的称号。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国内反对派布鲁都(Brntus)和卡西乌斯(Cassius)阴谋刺杀。


屋大维     
    公元前43~27他的甥孙,也是义子屋大维成为继承人也就是历史上的奥古斯都大帝(元老院于公元前27世纪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拉丁文意为神圣,至尊)。他与安东尼、雷必达的统治被称为后三头政治。后来,屋大维消灭了安东尼和雷必达,屋大维成为罗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7年,军阀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这种制度被称为元首制。

  元首制实际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





屋大维皇帝之后,罗马头二百年间的皇帝


一、提比略
  (Tiberius公元14~37)这位罗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为犹太巡抚,在彼拉多任内,耶稣被钉死。

二、加力果拉
  (Caligula公元37~41),也译作加利古拉。

三、克劳狄
  (Claudius公元41~54)

四、尼禄
  (Nero 54~68)亦译尼罗,尼禄皇帝在第一次犹太大起义时,血腥镇压犹太人。

五、维斯帕先
  (Vespasian公元69~79)亦译韦帕芗或威斯巴仙,这将军于公元67年受尼禄皇帝派遣到巴勒斯坦镇压犹太人起义,尼禄死后的次年被拥立为皇帝。

六、提多
  (Titus公元79~81)维斯帕先皇帝的儿子,公元70年毁灭耶路撒冷城。

七、图密善
  (Domitian公元81~96)。

八、图拉真
  (Trajan公元98~117),在位时两次对外征讨,建立阿拉伯行省,并向东扩张势力到两河流域。

九、哈德良
  (Hadrian公元117~138),任内加强独裁统治,再次镇压犹太人的反抗。

十、安东尼
  (Antonia公元138~161)。公元一至二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帝国疆域空前广大,北部边界到达现在欧洲的英国、西德、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利亚等地,东边一度达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边面临大西洋。安东尼皇帝统治时期,局势仍比较稳定,尚能维持帝国现状。

十一、马可·奥利略
  (Marcus Aurelius公元161~180),这位皇帝在位时,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已经逐渐消逝。

十二、康茂德
  (Commodus公元180~192),这位皇帝在位时,已到了公元二世纪的末尾,罗马帝国面临混乱与衰落的时期。但这时离开罗马东西分裂,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而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时期,还足足有二百年的时间,其事发生于公元395年。





古罗马人的别墅

 大约是公元前二世纪,当希腊文化开始为古罗马权力阶级所接受时,出现了一种希腊风格的住宅别墅。它不单用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收集活动,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城市的住宅。这种趋势引发人们关注哪里适合建造别墅,以便观山望海。

  奢侈的别墅就因此应运而生。整个别墅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在这里人们可以学习或进行哲学思考。在政治活动的间隙中,人们可以在此享受多种欢乐,也可以致力于文化学习。

  尽管也有用于摆放生产工具的房间,这种别墅建筑还是按照古罗马住宅的传统要求,由预制板组成居住区。建筑周围是门廊和庭院,庭院里有房间。由门廊包围的大花园是别墅的特点。花园修建在不同高度上,以便有更好的展示效果。花园由专业奴隶维护,他们遵循特定的艺术形式,修建了严谨的花圃、小树林、绿廊。篱笆由芦苇秆交叉修成,修剪植物则是为了制作造型。装饰品也是这些住宅的特点。有的屋主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喜欢在花园里摆放古希腊式的雕像,这些雕像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别墅内其它特色元素包括:夏天和冬天用不同的大饭厅;卧室,不但用于晚上睡眠,白天也可在此学习休息;大厅,朝向花园的露天房间,休闲娱乐的地方;小厅,用于休息、阅读、文化交流,窗户朝向花园;书房,真正的小型图书馆,就像位于埃尔克拉诺的帕皮里别墅中复原的书房一样。此外,还有巨大的浴池,外型和公共浴池一样,旁边有很多房间:更衣室、冷水浴间、温水浴间、热水浴间。其中温水浴间通常不止一个,不同房间的温度不同。健身房自然不可缺少,在花园里还有新玩意:游泳池,供人游泳,也起到装饰作用。游泳池内部装饰有很多奢华的物件。

  修建在不同露台上的柱廊和过道也很重要,人们在此散步。有些柱廊和过道上有顶棚,便于在天气不好时散步,有些更大的柱廊和过道则是骑楼建筑。

  别墅迅速流行,一开始人们修建在山坡上,后来则修建在海边,与港口、鱼池和其它海事建筑在一起。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别墅享誉盛名,当时拥有一座带鱼池的别墅不单是流行所向,也是个人财力和声望的象征。有的别墅直接修建在海堤上。而对于坎帕尼亚大区的海滨别墅,由于使用了新技术,才实现了海上建造——一位马耳他水力学家利用当地白榴火山灰填海,其上就可以快速安全的建房。

  别墅内的绘画装饰的数量众多,五彩缤纷。这既是因为别墅主人有钱聘请优秀的画师,也是因为别墅内待装饰的面积巨大,让画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我们经常忽略了别墅主人。圆拱上的铭文让我们认识了某些名字,但考虑到这些别墅经常更换门庭,他们很有可能只是某个时期的主人。这样的别墅应当属于当地的富豪家庭。但有些却成了帝国的国有财产,有的甚至成为了皇帝的长期住宅。比如说,在公元27年到公元37年间,皇帝一直住在卡布里的蒂贝里诺别墅。之后蒂沃利的阿德里亚诺别墅也是如此。

  内陆地区的乡间别墅则不尽相同。它们大多数按照天然地面走势修建,防止地基受到冲蚀作用损伤。出于生产需要和商业交流的考虑,它们大部分位于道路旁边,便于陆上交通。乡间别墅通常由居住区和生产区组成,居住区很简约,包括庭院、前庭和房间,有的房间装修奢华,有的却很随意;生产区则装满了生产工具。

  乡间别墅的主人可以直接管理自己的别墅。当他不在此居住时,可以把房子委托管家代理。他也可以把别墅建成一个农产品公司交给奴隶管理,而自己偶尔回来监督工作。   乡间别墅有专门用于榨油和酿酒的空间,这是它的主要特点。油和葡萄酒是古意大利最重要的农业产品。人们也种植谷类植物、水果、豆荚和蔬菜。









古罗马建筑

        古代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文明世界。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建筑特点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历史沿革

古罗马建筑的三个时期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的建筑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 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


  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古罗马建筑在欧洲

  15世纪后,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传入中国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建筑赏析

  罗马最古老的建筑均属于宗教建筑。供奉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的神庙就建筑在奥林匹亚山上。从展出的模型可以看出该神庙比较宽阔,但并不高大雄伟,有坡度陡峻的屋顶。它继承了罗马人祖先--埃特鲁斯坎人的建筑和装饰传统。同时开始借鉴希腊人的建筑风格。

  随着罗马霸主地位的确立,具有鲜明罗马风格的建筑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才逐渐形成。直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使用的仍是当地容易得到的石头,屋顶铺着陶瓦。对于大面积的建筑外表和台阶,建筑者开始使用一种砂粒和灰浆混合物,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在罗马的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罗马人开始着手建筑几乎遍及帝国的高架输水道。罗马最古老的高架输水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12年。它体现了罗马帝国的国力雄厚。同时,共性的设计方式,在力学和艺术学上都是大创新,节省了大量材料。

  罗马广场是罗马市民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它地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通常位于两条交通干道的交汇处,是一片开阔的长方形空地。城市越大,广场规模越宏伟。空旷的广场周边,分布着城市官方奉祀的神庙和公众生活相关联的法院、市场这样最重要的建筑,每座建筑前均有一排覆顶卷形廊柱。正因为如此,罗马广场是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繁荣,众多纪念性建筑的修建使广场得到扩展和装饰,并成为展示中央权威的一种显著标志。自从罗马成为疆域覆盖从西班牙到小亚细亚的帝国首都后,诸位皇帝,尤其在公元1世纪施行统治的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等皇帝,均扩建了罗马广场,他们所建的每个广场都比其前任规模更加宏大、装饰更加精致。在罗马帝国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发展的成就。


  古罗马广场


     然而,最能展现帝国风采的莫过于罗马的神殿和议会大厅。罗马帝国作为当时已知世界的统治者,位了彰显其帝国的威武和庄严,在罗马城大量的修建神殿,其规模和豪华程度都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建筑无法比拟的。为了凸显帝国的物产丰盈,统治者大量征集各地建筑材料,来修建神庙,以体现统治者对申的敬仰。神庙大多是轴对称建筑,依照主轴中心线修建,两边对称。给人以不可侵犯的感觉。

  古罗马的另外一个传奇性建筑就是斗兽场。它也是遵循对称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帝国的强大国力。斗兽场呈椭圆形,长直径187公尺,短直径155公尺。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有壁住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入口。斗兽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在斗兽场的内部复原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工程的浩大和壮观。但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已无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来支撑看台的隔墙尽管破败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让人为往日的辉煌啧啧称奇。


   罗马斗兽场


     万神庙穹顶直径43米的记录直到20世纪还未被打破。如此规模的穹顶通常需要一些支撑物,但古罗马人精通如何建造拱形层顶而不需要柱子支撑的技术。虽然古罗马人不是拱门的首创者,但他们是最早认识拱门用途的人。穹顶的圆眼,直径为8.2米的采光圆孔,使阳光泻入万神庙。庙内的地面和城墙远离用钯彩鲜明的大理石建成。自从万神庙落成以来,它几乎保持着原状,给人们留下古罗马建筑风貌的最佳印象。当初的万神庙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要华丽得多,在壁龛和彩色天顶上都刻有法规条文。

  罗马建筑体现的是帝国的强盛,同时也体现了在共和体制下,国家人性化的一面。




艺术成就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①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②发展了古希腊柱式(见古典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③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 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影响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 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当时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神圣罗马帝国等级一览表,含领主伯爵和帝国城市
(说实在的,我没看明白= =)


版本说明
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 
I. 1521年名册上的帝国等级 
(参照1755年的材料) 

说明:1521年帝国名册刊印在《德意志帝国等级会议档案》(1896年)第56期第424年―442页,并见诸K.措伊默尔《德意志帝国体制史原始资料集》(1913年第二版),第181期第313―317页。本表所包列等级集团的编号系编制者所加。表中注明+号者表明该等级也包含在1755年由克利斯蒂安-奥古斯特-贝克为约瑟夫大公汇编的半官方材料中(见1964年印行的《玛利亚-特蕾西娅时代的帝国体制》,第530―557页);注明“―”号者则表明是同一材料中所没有的。1521年和1755年之间变动的材料主要根据约翰-海茵里希-策德勒的《大百科辞典》(1732―1754年哈勒和莱比锡版)和约-雅-莫泽尔的《德意志帝国等级、帝国骑士等级及其他直接的帝国成员》(美茵河畔法兰克福1767年版,或《新德意志国家法》,第四卷)以及其他著作。另外还参考了A.蒂勒《德意志邦国领地》一书中所附的《帝国各部分(1521你那和1792年)一览表》(1931年第七版,第二卷,第194页以下)。――对各等级的注释性说明以简要形式另栏出现 

    这是G.厄斯特莱希和E.霍尔策编制的<帝国等级一览表>刊载于<格布哈特德意志史手册>第二卷附录之中,录入的部分说明了1521年到1755年之间的的帝国成员及其变动. 

帝国等级一览表按照等级编制,所有在1521年已经成为帝国成员的都被列入其中,到1755年仍然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以"+"注明,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则以"-"注明,帝国成员不属于其原有等级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等级变化(像巴伐利亚成为选侯等级)也可能是被大邦国吞并失去其直属帝国的地位,也可能是被临国兼并而不再属于帝国,还有帝国名录记录错误而被删除者,一般都在该行注有原因,对于1521年还不属于该等级的帝国成员,一般都单独列成一项注明为到1755年新的等级成员. 


帝国成员名录 

    首先是选侯等级,序号1-7的是1521年列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巴伐利亚和汉诺威则是1755年统计时已经成为选侯等级的帝国成员, 

          选侯之后是诸侯等级这个等级当中首先列出的是教会和世俗诸侯,教会诸侯包括大主教和主教们,然后是世俗诸侯,作为补充的是分别列出的至1755年新的教会和世俗诸侯, 

        在教会和世俗诸侯之后是高级教士,以及伯爵和领主们,高级教士包括修道院院长和大教堂教长,女修道院院长,以及骑士团领地(骑士团本身被列为教会诸侯等级), 

        最后是帝国城市等级



I选侯 
序号 1521年 1755年 说明


1 美茵茨 + 
2 特里尔 + 
3 科隆 + 
4 波希米亚 + 1708年完全得到重新确认 
5 普法尔茨 + 
6 萨克森 + 
7 勃兰登堡 + 


至1755年新增加的选侯: 
8 巴伐利亚 1623―1648年 
9 汉诺威(不伦瑞克选侯邦)1692―1708年 


II诸侯 
A大主教

1、 马格德堡 + 世俗诸侯(勃兰登堡) 
2、 萨尔茨堡 + 
3、 贝桑松 + 
4、 不莱梅及城市 + 世俗诸侯(1648年,瑞典;1719年汉诺威)参见帝国城市(序号86)
 
B主教 
1、 班贝格 + 
2、 维尔茨堡 + 
3、 沃尔姆斯 + 
4、 施佩耶尔 + 
5、 斯特拉斯堡 + 
6、 艾希施塔特 + 
7、 奥格斯堡 + 
8、 康斯坦茨 + 
9、 希尔德斯海姆 + 
10、 帕德博恩 + 
11、 库尔 + 1648年瑞士联邦疆域,无直属领地的帝国等级主教 
12、 哈尔伯尔施塔特 + 世俗诸侯(勃兰登堡) 
13、 费尔登 + 世俗诸侯(瑞典,1719年汉诺威) 
14、 明斯特 + 
15、 奥斯纳布吕克 + 
16、 帕绍 + 
17、 弗赖辛 + 
18、 基姆湖 ― 邦国领地(萨尔茨堡) 
19、 古尔克 ― 邦国领地(奥地利) 
20、 泽考 ― 邦国领地(奥地利) 
21、 拉凡特 ― 邦国领地(奥地利) 
22、 巴塞尔 + 
23、 瓦利斯(锡滕) ― 归瑞士联邦 
24、 累根斯堡 + 
25、 迈森 ― 归萨克森选侯邦 
26、 瑙姆堡 ― 归萨克森选侯邦 
27、 明登 + 世俗诸侯(波兰登堡) 
28、 吕贝克 + 出自荷尔斯泰茵―戈托尔普家族的福音新教主教 
29、 乌德勒支 ― 被西班牙逐出,后来归尼德兰 
30、 卡明 + 世俗诸侯(1648年勃兰登堡) 
31、 什未林 + 世俗诸侯(梅克伦堡) 
32、 日内瓦 ― 归瑞士联邦 
33、 康布雷 ― 1678年归法国 
34、 凡尔登 ― 1552年归法国 
35、 洛桑 ― 归瑞士联邦 
36、 梅斯 ― 1552年归法国 
37、 图勒 ― 1552年归法国 
38、 列日 + 
39、 特伦托 + 
40、 布里克森 + 
41、 梅泽堡 ― 归萨克森选侯邦 
42、 莱布斯 ― 邦国领地(勃兰登堡)1598年被取消 
43、 勃兰登堡 ― 邦国领地(勃兰登堡)1544年被取消 
44、 拉策堡 + 世俗诸侯(1648年梅克伦堡―什未林;1701年,梅克伦堡―施特雷里茨) 
45、 石勒苏易格 ― 根据帝国最高法院的判决错误的被记入帝国名录,属丹麦 
46、 哈弗尔贝格 ― 领地(勃兰登堡)1548年被取消 


C世俗诸侯 
1、 丹麦国王代表属于帝国的邦国 + 奥尔登堡家族:荷尔斯泰茵;亦见伯爵 
2、 巴伐利亚若干世系 + 1623年起亦属选侯院 
3、 奥地利 + 
4、 勃艮第 + 
5、 萨克森 + 
6、 于利希和贝格 ― 由于萨克森选侯邦、勃兰登堡选侯邦和普法尔茨―诺伊堡制件的争执而暂时停止投票资格 
7、 克累弗和马尔克 
8、 勃兰登堡(法兰克世系) + 
9、 不伦瑞克(各世系) + 1692年亦属选侯院 
10、 波美拉尼亚 + 前波美拉尼亚:瑞典,后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 
11、 梅克伦堡 + 
12、 劳恩堡 + 1689年不伦瑞克―吕内堡 
13、 荷尔斯泰茵 + 荷尔斯泰茵―戈托尔普 
14、 洛林 ― 1735/1766年归法国;见序号88 
15、 黑森 + 
16、 符滕堡 + 
17、 巴登 + 
18、 备注纪念格尔德恩公国 ― 1543年勃艮第;后来北部归尼德兰,南部归西班牙,1713年归普鲁士 
19、 洛伊希滕贝格 + 1648/1717年归巴伐利亚 
20、 安哈尔特 + 
21、 亨内贝格 + 

D罗曼语地区诸侯
1、 马斯河公爵 ― 估计为巴尔公国,1431年归洛林 
2、 萨伏伊 + 
3、 沙隆 ― 1237年归波艮第 


补充 


至1755年新的教会诸侯 

1、 骑士团首领兼德意志骑士团团长 1529年;见高级教士(序号9) 
2、 富尔达 16世纪(?)1752年主教管区;见高级教士(序号1) 
3、 肯普滕 1524年见高级教士(序号3) 
4、 埃尔万根 见高级教士(序号8) 
5、 穆尔巴赫 见高级教士(序号14) 
6、 吕德尔斯 
7、 白十字骑士团团长 1546年见高级教士(序号10) 
8、 贝希特斯加登 1559年见高级教士(序号57) 
9、 魏森堡 见高级教士(序号5) 
10、 普吕姆 见高级教士(序号64) 
11、 施塔布洛 见高级教士(序号42) 
12、 科尔凡 最晚1582年;见高级教士(序号20) 


至1755年新的世俗诸侯 
1、 黑尔斯菲尔德 黑森―卡塞尔,见高级教士(序号2) 
2、 诺梅尼 洛林;法国疆域,1763年代表洛林家族作为对洛林损失的补偿 
3、 默姆佩尔加德 符滕堡,自1559年起 
4、 阿雷姆贝格 自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起 
5、 霍亨佐伦 1653年;见伯爵(序号21)
6、 埃根贝格 1653年,1717年灭绝 
7、 洛布科维茨 1653年 
8、 萨尔姆 1654年见伯爵序号114 
9、 敌特里希施泰茵 1686年见伯爵序号144;奥地利主权统治下的邦国,只有塔拉斯普被宣布是直属的 
10、 拿骚(两支世系) 1654年见伯爵序号40―44 
11、 奥埃尔斯贝格 1654年;处于奥地利主权统治下的邦国,只有滕根(前奥地利)被宣布是直属的,见伯爵序号67 
12、 东弗里斯兰 1667年见伯爵序号67 
13、 菲斯滕贝格 1667年见伯爵序号7 
14、 施瓦岑贝格 1670年见伯爵序号34 
15、 利希滕施泰茵 1723年亦见伯爵序号148 
16、 图尔恩和塔克西斯 1754,埃格林根领地,见伯爵序号153 
17、 施瓦茨堡 1754年见伯爵序号80―82


高级教士 
A修道院院长和大教堂教长 

1. 富尔达 ― 属帝国诸侯院,自1752年起主教管区 
2 黑尔斯费尔德 ― 1606―1648年被世俗化,卡塞尔家族世俗侯国 
3 肯普滕 ― 1524年属帝国诸侯院 
4 赖兴瑙 ― 合并于康斯坦茨大主教辖区,1548年以后丧失帝国等级资格 
5 魏森堡 ― 属帝国诸侯院 
6 圣加仑 ― 归瑞士联邦 
7 萨尔费尔德 ― 被曼斯菲尔德世俗化,后归萨克森 
8 埃尔万根 ― 属帝国诸侯院 
9 德意志骑士团团长 ― 1529年属帝国诸侯院 
10 白十字骑士团团长 ― 1546年属帝国诸侯院 
11 魏茵加滕 + 
12 萨尔曼斯魏勒 + 
13 克洛伊茨林根 ― 归瑞士联邦 
14 穆尔巴赫 ― 属帝国诸侯院―自1648年起实际上归法国,但在法律上仍为帝国等级,属德意志帝国诸侯。吕德斯曾与穆尔巴赫联合 
15 瓦尔肯里德 ― 被世俗化后来归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 
16 舍特尔恩 ― 15世纪被奥地利作为领地 
17 魏森瑙 + 
18 圣布拉西 ― 15世纪被奥地利作为领地亦见伯爵序号151 
19 毛尔布朗 ― 被符滕堡世俗化 
20 科尔凡 ― 最晚在1582年属帝国诸侯院 
21 舒森里德 + 
22 贝肯里德 ― 归瑞士联邦 
23 里达格斯豪森 ― 自1567年起为邦等级(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 
24 莱茵河畔施泰茵 ― 归瑞士联邦 
25 沙夫豪森 ― 被城市没收,后来归瑞士联邦 
26 瓦尔德扎森(上普法尔茨) ― 被普法尔茨选侯邦、后来被巴伐利亚授予豁免权 
27 艾恩西德尔恩 ― 归瑞士联邦 
28 罗根堡 + 
29 奥克森豪森 + 
30 泽尔茨 ― 在宗教改革时被普法尔茨选侯邦没收 
31 纽伦堡的圣埃吉迪恩 ― 被城市授予豁免权。此事于1567年为帝国最高法院的一份判决批准,因为起诉当局在当时无法递交有关帝国等级的文件 
32 圣马克西明 ― 16世纪被特里尔选侯邦授予豁免权,17世纪偶尔得以维持帝国等级资格 
33 希诺尔斯胡森(根据蒂勒:康布雷的霍内库尔特) ― 莫泽尔译作:“霍诺尔茨豪森”,“无法探询其情况”。霍内库尔特:归法国 
34 雷兴豪森(雷克林豪森) ― 埃森修道院行使邦主权 
35 图里塔尔的圣约翰(圣加仑州) ― 归瑞士联邦 
36 根根巴赫 + 
37 科尼希斯布隆 ― 被符滕堡世俗化 
38 罗特=序号59明兴罗特或:巴伐利亚的罗特 +― 如果38=59被起诉当局认为是直属的,但判决有利于巴伐利亚 
39 马尔希塔尔 + 
40 黑森林的圣彼德 ― 被奥地利置为布赖郜邦等级 
41 奥登海姆 + 
42 施塔布洛 ― 属帝国诸侯院 
43 迪森蒂斯 ― 归瑞士联邦 
44 罗肯豪森(根据蒂勒:在恺撒斯劳滕附近) ― 莫泽尔:应位于沙夫豪森附近;“但寻访无着”。策德勒:恺泽斯劳特恩附近的罗肯豪森,未提到修道院 
45 基青根 ― 莫泽尔未提到。策德勒:归维尔茨堡,未提到帝国等级资格 
46 埃尔欣根 + 
47 伊尔湖 + 
48 布兰肯堡 ― 莫泽尔:应在洛林,归法国(参见布兰肯贝格,伯爵序号130)根据策德勒:在奥尔登堡附近有一座女修道院,但未提及帝国等级资格 
49 伊斯尼 + 
50 普菲费尔斯 ― 归瑞士联邦 
51 圣约翰 ― 莫泽尔未提到。根据蒂勒:在阿尔萨斯。策德勒:提到在阿尔萨斯没有圣约翰修道院,但是可能在瑞士伯尔尼州有另一座圣约翰修道院(除序号35之外)即圣约翰尼斯岛,未提及帝国等级资格 
52 康斯坦茨的彼德斯豪森 + 
53 布鲁南(克赖茵的兰德施特拉斯) ― 没有发现关于帝国等级资格的记录 
54 科姆堡 ― 被符滕堡授予豁免权,1587年被帝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批准 
55 恺泽尔斯海姆 + 
56 圣埃梅拉姆 + 
57 贝尔希特斯加登 ― 1559年属帝国诸侯院 
58 圣格雷戈里恩塔尔的明斯特 ― 归法国 
59 明兴罗特 + 
60 科尔内利―明斯特 + 
61 韦尔登 + 
62 赫尔纳尔布 ― 被符滕堡世俗化 
63 乌尔施普林(乌尔斯贝格) + 
64 普吕姆 ― 属帝国诸侯院 
65 艾希特纳赫 ― 被勃艮第(奥地利)授予豁免权 


B女修道院院长 
66 奎德林堡 + 
67 埃森 + 
68 赫尔福德 + 
69 下明斯特 + 
70 托恩(马斯河畔) + 
71 上明斯特 + 
72 考丰根 ― 黑森―卡塞尔邦国领地 
73 林道 + 莫泽尔:该修道院与帝国高级教士的教区评议会无关。所以1755年名册有误 
74 格恩罗德 + 由安哈尔特行使表决权 
75 布豪 + 
76 罗滕明斯特 + 
77 赫古巴赫 + 
78 古滕册尔 + 
79 拜茵特 + 


C骑士团领地
80 科布伦茨 + 
81 阿尔萨斯和勃艮第 + 
82 奥地利 被奥地利置为邦等级 
83 埃奇河畔 


补充 

至1755年新的高级教士

84 韦滕豪森 16世纪仍为施瓦本帝国骑士等级的成员 
85 茨维法尔滕 至1750年被符滕堡当作邦等级对待;经调解后被接纳入高级教士评议会 
86 奥格斯堡的圣乌尔里希和圣阿弗拉 至1644年由于与奥格斯堡主教管区为帝国等级资格进行的争执未行使该资格 
87 布尔(特)沙伊德 莫泽尔:是帝国等级,但未列进名册,不属于任何帝国行政区 
88 冈德斯海姆 非帝国直属领地。不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尔在1709年以前保有邦国主权,并继续占有 

至1792年新的高级教士
89 内雷斯海姆 直至1760年后与厄廷根为帝国等级资格而进行诉讼 
90 泽弗林根 莫泽尔不知泽弗林根是否是帝国等级



帝国城市


1 累根斯堡 + 
2 纽伦堡 + 
3 罗滕堡/陶贝尔河 + 
4 魏森堡/诺德郜 + 
5 施瓦本韦尔特(多瑙韦尔特) ― 1607―1608年归巴伐利亚;1705―1714年再次成为帝国城市 
6 温茨海姆 + 
7 施魏茵福特 + 
8 维姆普芬 + 
9 海尔布隆 + 
10 施瓦本哈尔 + 
11 内尔德林根 + 
12 丁克尔斯比尔 + 
13 乌尔姆 + 
14 奥格斯堡 + 
15 京根/布伦茨 + 
16 博普芬根 + 
17 阿伦 + 
18 施瓦本格明德 + 
19 埃斯林根 + 
20 罗伊特林根 + 
21 魏尔-德尔-施塔特 + 
22 普富伦多夫 + 
23 考夫博伊伦 + 
24 于贝尔林根 + 
25 汪根 + 
26 伊斯尼 + 
27 洛伊特基尔希 + 
28 梅明根 + 
29 肯普滕 + 
30 布赫霍恩(腓特烈港) + 
31 拉文斯堡 + 
32 比贝拉赫 + 
33 林道 + 
34 康斯坦茨 ― 1548年归奥地利 
35 巴塞尔 ― 1501年被接纳进瑞士联邦;自1531年起不再参加帝国等级会议 
36 斯特拉斯堡 ― 1681年归法国 
37 恺泽斯贝格 ― 哈格瑙州行政辖区,1648/1673/1679归法国 
38 科尔马 ― 哈格瑙州行政辖区见序号37 
39 施莱特施塔特 ― 哈格瑙州行政辖区见序号37 
40 米尔豪森/阿尔萨斯 ― 1515/1648年归瑞士联邦 
41 罗特维尔 + 
42 哈格瑙 ― 哈格瑙州行政辖区见序号37 
43 魏森堡/阿尔萨斯 ― 哈格瑙州行政辖区见序号37 
44 上埃恩海姆(上奈) ― 哈格瑙州行政辖区见序号37 
45 罗斯海姆 ― 哈格瑙州行政辖区见序号37 
46 施佩耶尔 + 
47 沃尔姆斯 + 
48 法兰克福 + 
49 弗利德贝格 + 
50 格尔恩豪森 + 1349年被抵押。抵押关系通过购买和遗传在1436年归于普法尔茨选侯邦和哈瑙(以后黑森―卡塞尔)1549年开始一场帝国最高法院的诉讼,这场诉讼在1734年以认可帝国等级资格结束。城市不得不在1745年完全屈从于抵押统治。1746年属于普法尔茨选侯邦的份额被卖给了黑森卡塞尔 
51 韦茨拉尔 + 
52 科隆 + 
53 亚琛 + 
54 梅斯 ― 1552―1648年归法国 
55 图勒 ― 1552―1648年归法国 
56 凡尔登 ― 1552―1648年归法国 
57 奥芬堡 + 
58 兰道 ― 哈格瑙行政辖区;1648/1673/1679年归法国,1714年被认可 
59 根根巴赫 ― 1755年被遗忘,帝国等级资格无可否认 
60 哈尔默斯巴赫畔的策尔 + 
61 沙夫豪森 ― 1501―1648年归瑞士联邦 
62 考夫曼斯―萨尔布吕肯(萨尔堡/洛林) ― 被梅斯主教管区授予豁免权,由梅斯归于洛林,1661年归法国 
63 贝桑松 ― 被勃艮第授予豁免权,1651年转让给勃艮第,1674―1679连同弗朗士孔泰归于法国 
64 吕贝克 + 
65 汉堡 + 注无活动,帝国最高法院在1618年批准帝国等级资格。汉堡自1770年起才得以在帝国等级会议享有席位并行使表决权 
66 多特蒙德 + 
67 下韦泽尔(韦泽尔) ― 被于利希授予豁免权,帝国最高法院的诉讼无结果 
68 米尔豪森/图林根 + 
69 诺德豪森 + 
70 戈斯拉尔 + 
71 泽斯特 ― 被于利希―克累弗所豁免,帝国最高法院的诉讼未处理,勃兰登堡占有邦主权 
72 布拉克尔 ― 被帕德伯恩主教管区授予豁免权,帝国最高法院的诉讼无结果 
73 瓦尔堡 ― 被帕德伯恩主教管区授予豁免权,帝国最高法院的诉讼无结果 
74 莱姆戈 ― 被利珀伯爵领地授予豁免权,帝国最高法院的诉讼无作用 
75 蒂尔克海姆 ― 哈格瑙行政辖区;1648/1673/1679年归法国 
76 凡尔登 ― 被凡尔登主教管区授予豁免权,帝国最高法院的诉讼无结果,邦主权属汉诺威 
77 圣格雷戈里塔尔的明斯特 ― 哈格瑙行政辖区;1648/1673/1679年归法国 
78 迪伦 ― 早在1242年抵押给于利希而未被赎回,但在1548年仍被登入帝国名册 
79 赫尔福德 ― 被赫尔福德行政辖区授予豁免权1547年归于利希,1548年向帝国最高法院提出诉讼,1631年在判决中批准为帝国城市,1647年和1652年被勃兰登堡占领,并在违反帝国最高法院的所有授权(1631―1643)的情况下被保持 
80 卡梅里希(康布雷) ― 被勃艮第所豁免,根绝莫泽尔曾被记入原由的帝国名册中,逐渐丧失自由1678年归法国 
81 杜伊斯堡 ― 被于利希―克累弗授予豁免权,1563年向帝国法院提出诉讼,但无结果 
82 但泽 ― 1454年独立 
83 埃尔宾 ― 1457年归波兰 
84 圣加仑 ― 1454―1648年归瑞士联邦 
85 格丁根 ― 不是帝国城市原有的帝国名册有误 


补充 

至1755年新的帝国城市 

86 不莱梅 在1639年以前与不莱梅大主教辖区为帝国等级资格时有争执,自1640年起重新被邀请参加帝国等级会议。1521年处于不莱梅大主教辖区管辖之下 
87 费德尔湖畔的布豪 估计被遗忘,帝国等级资格是无可怀疑的,布豪曾在1530、1548、1555、1559、1566、1567、1570、1582等年代的帝国决议上签字,也即行使了帝国等级权利



伯爵和领主 
1 赫尔芬施泰茵 + 自1643―1753年起由巴伐利亚代表 
2 基尔希贝格 + 自1530年起富格 
3 迪森 ― 灭绝,自1326年起就已归巴伐利亚 
4 韦尔滕贝格(和海利根贝格) + 自1530年起由菲斯藤贝格代表 
5 卢普芬 ― 1582年灭绝 
6 蒙特福尔特 + 
7 菲斯滕贝格 + 1760年以后仅属帝国诸侯院 
8 齐默恩 16世纪灭绝 
9 施特费尔恩和尤斯廷根 ― 自1751年起由符滕堡代表1755年材料有误 
10 贡德尔芬根 ― 15世纪灭绝 
11 埃贝尔施泰茵 + 自1660年起由巴登巴登代表 
12 霍亨格罗尔德泽克(和克隆贝格) + 自1692年起由莱恩伯爵代表 
13 厄廷根 + 
14 海德克 ― 自1471年归巴伐利亚 
15 拉波尔特施泰茵 ― 1673年灭绝,在此之前被奥地利授予豁免权 
16 施陶弗―埃伦费尔斯 ― 所在地1567年被消灭 
17 施陶芬 ― 1602年灭绝 
18 蒂尔施泰茵和霍亨柯尼西斯贝格 ― 1500年以后灭绝 
19 霍亨费尔斯和赖波尔滋基尔兴 ― 1602年灭绝 
20 祖尔茨(和科莱特郜) + 自1687年起由施瓦岑贝格代表 
21 霍亨索伦 ― 1653年以后属帝国诸侯院 
22 布朗迪斯 ― 1508年灭绝 
23 宗南贝格领地占有者 ― 被奥地利授予豁免权,15世纪归奥地利 
24 瓦德堡的帝国世袭宫廷膳务总管 + 
25 卡斯特尔 + 
26 韦尔特海姆 + 自1574年起由勒文施泰茵代表 
27 里内克 + 自1674年由诺斯蒂茨代表 
28/29 霍亨洛厄 + 
30 魏茵斯贝格领主 ― 16世纪灭绝归符滕堡 
31/32 利姆普尔格 + 自1690年和1713年起由各世袭领地代表 
33 埃尔巴赫 + 
34 施瓦岑贝格 ― 1670年属帝国诸侯院 
35/36 莱宁根 + 
37/39 哈瑙―明岑贝格 ― 1736年灭绝 
38 哈瑙―利希滕贝格 ― 1736年灭绝 
40-44 拿骚 + 
45 柯尼希施泰茵和埃普施泰茵 ― 1535年灭绝,序号76为附设所在地 
46 伊森堡 + 
47 下伊森堡 ― 1664年灭绝 
48 马奇 ― 蒂罗尔领主1505年灭绝 
49 波尔海姆 ― 奥地利领主 
50 菲尔内堡 + 自1554年起由勒文施泰茵代表 
51 莱茵埃克 + 自1654年起由辛岑多夫代表 
52/53 佐尔姆斯 + 
54 维内堡 + 梅特涅伯爵家族总管 
55 默尔斯 ― 1702年归勃兰登堡 
56 阿尔堡 ― 靠近伯尔尼 
57 芬斯廷根(费内特朗日,洛林) ― 1458年灭绝 
58 萨尔韦尔登和拉尔 ― 16世纪灭绝 
59 维尔德格拉芬和莱茵格拉芬 + 
60/61 奥贝尔施泰茵 ― 1682年灭绝 
62 诺伊恩阿尔 ― 1600年灭绝 
63 霍尔恩 ― 1586年灭绝疆域靠近列日 
64 赛恩 + 自1606年起由勃兰登堡―安斯巴赫、维特根施泰茵和基尔希贝格代表 
65/66 比奇 ― 1570年灭绝 
67 滕根 ― 1592年灭绝 
68 鲁平 ― 1524年灭绝归勃兰登堡 
69 哈尔德克 ― 被奥地利授予豁免权 
70/71 霍亨施泰茵 ― 1593年灭绝 
72 沃尔肯施泰茵 ― 产业在17世纪出卖在此之前被奥地利授予豁免权 
73 绍姆贝格(上奥地利) ― 1559年灭绝 
74 萨尔甘斯 ― 14世纪灭绝归瑞士联邦 
75 曼斯菲尔德 ― 被萨克森所豁免或低压的帝国伯爵领地 
76 施托尔贝格 + 
77 博伊希林根 ― 1560年灭绝 
78 巴尔比和米林根 + 自1659你那起由萨克森选侯邦代表 
79 格莱兴 ― 1569年或1631你那灭绝 
80-72 施瓦茨堡 + 1754年属帝国诸侯院 
83 格拉 ― 1550年灭绝 
84 普莱泽 ― 1571年灭绝 
85 普劳恩的罗伊斯 + 
86 维德―龙克尔 + 
87 勒文施泰茵 ― 被符滕堡授予豁免权 
88 雷根施泰茵 + 自1670年起有勃兰登堡代表 
89 弗利斯兰 ― 1524年归哈博斯堡,1579年―1648年归尼德兰 
90/91 东弗利斯兰(=埃姆登) ― 1667年属帝国诸侯院 
92 利珀 + 
93 奥尔登堡 + 丹麦 
94 霍雅 + 自1583年起有不伦瑞克选侯邦代表 
95 莱宁根―威斯特堡 + 
96 瓦尔德克 + 1686年属帝国诸侯院 
97 洛森施泰茵 ― 被奥地利授予豁免权1629年灭绝 
98 迪普霍尔茨 + 1585年起由不伦瑞克(选侯国)代表 
99 兰茨贝格的申肯 ― 估计为萨克森领主 
100 施泰茵福特 + 冯-本特海姆伯爵领地拥有者 
101 本特海姆 + 自1753年起被抵押给不伦瑞克选侯邦 
102 布龙克霍斯特 ― 1719年灭绝 
103 维特根施泰茵 + 
104 施皮格尔贝格 + 自1557年起由不伦瑞克选侯邦代表 
105 赖兴施泰茵 + 自1698年起由内塞尔罗德代表 
106 特克伦堡 + 自1707年起由普鲁士代表 
107 绍姆堡和格门 + 格门自1640年起由利姆堡―施蒂鲁姆、绍姆堡由黑森―卡塞尔和利佩(―比克堡)代表 
108 温斯托夫 ― 1533年灭绝 
109 奥尔滕堡 + 
110 里特贝格 + 自1692年起由考尼茨代表 
111 海牙 ― 1567年灭绝归巴伐利亚 
112 莱斯尼克 ― 1538年灭绝归萨克森 
113 贝尔根(楚特芬省) ― 1581年归尼德兰,1654年复归伯爵评议会,1712年灭绝 
114 萨尔姆 ― 1654年属帝国诸侯院 
115 法尔肯施泰茵(罗特韦尔县?) ― 灭绝自15世纪起归属奥地利 
116 伊泽尔施泰茵 ― 归尼德兰在此之前被勃艮第授予豁免权 
117 舍恩堡 + 
118 德根贝格 ― 1602年灭绝归巴伐利亚 
119 佐梅鲁夫(=祖梅劳?)长官 ― 没有帝国等级资格证据 
120-122 曼德尔沙伊德 ― 1546年被哈博斯堡选侯为附属邦君地位 
123 萨尔姆―赖费尔沙伊德 + 
124 埃格蒙特和伊泽尔施泰茵 ― 1548年或1707年灭绝,1648年归尼德兰 
125 贝尔根和瓦伦(=贝尔根和措姆) ― 1567―1648年归尼德兰
126 黑本(=霍亨黑文) ― 1570年灭绝 
127 维尔登斯费尔德 ― 1593年灭绝 
128 陶滕贝格和法尔古拉的申肯 ― 1640年灭绝,归萨克森 
129 蒂宾根 ― 1631年灭绝 
130 布兰肯贝格 ― 1542年归洛林 
131 克里欣根 ― 1697年灭绝自1765年起重新获表决权由维德―龙克尔代表 
132 罗根多夫 ― 1600年以后归奥地利 
133/134 柯尼希斯埃格-楚-奥伦多夫 + 
135 梅尔斯堡(阿尔萨斯) ― 16世纪归奥地利 
136 布兰登施泰茵-勒尼斯 ― 自15世纪起被萨克森王室授予豁免权 
137 皮尔蒙特 + 自1625年由瓦尔德克代表 
138-140 赫郜、弗利德贝格、格尔恩豪森的圣奥尔根席尔德骑士领地 ― 有纳税义务但不是帝国等级 
141 格尔茨 ― 1501年灭绝归奥地利 
142 =132 ― 
143 =133 ― 
144 敌特里希施泰茵 ― 自1686年起属帝国诸侯院 
145 魏森沃尔夫的失宠者 ― 1654年被接纳进伯爵评议会因无直属帝国领地旋即被逐出


补充 


至1755年新的伯爵和领主

146 属阿尔茨(阿尔施)豪森 阿尔萨死和勃艮第德意志骑士团团长的邦国领地 
147 霍亨埃姆斯 自1759年起由奥地利代表 
148 属法杜茨 自1699年起有利希滕施泰茵侯爵 
149 属伊勒―艾希海姆 雷希贝格伯爵,后来为利姆堡―施蒂鲁姆伯爵;作为帝国骑士等级再次被逐出 
150 属埃格洛夫 自1668起特劳恩伯爵 
151 属波恩多夫 自1613起圣不拉西恩修道院院长 
152 属坦豪森 自1708起施塔迪翁伯爵 
153 属埃格林根 自1723起塔克西斯侯爵 
154 属霍亨―瓦尔德埃克和马克斯赖茵 巴伐利亚选侯。巴伐利亚仅保有行政区会议的投票权,在伯爵评议会中无表决权 
155 属赛因斯海姆 施瓦岑贝格侯爵 
156 沃尔夫施泰茵世袭领地 霍亨洛厄―基尔希贝格侯爵,吉希伯爵 
157 属赖西斯贝格和维森特海德 舍恩伯恩伯爵 
158 温迪施格雷茨伯爵 个人身份(=没有帝国直属领地的帝国等级) 
159 乌尔辛-冯-罗森贝格伯爵 个人身份 
160 施塔尔赫姆贝格伯爵 个人身份 
161 武尔姆布兰德伯爵 个人身份 
162 吉希伯爵 个人身份 
163 格雷菲尼茨伯爵 个人身份 
164 皮克勒伯爵 个人身份 
165 格龙斯菲尔德伯爵 自1719年起由特林―耶滕巴赫代表 
166 楚-瓦尔滕贝格伯爵 自1707年1739年起被逐出 
167 属雷库姆(比利时汤格恩附近的雷克海姆) 自1623年起阿斯普雷蒙特伯爵 
168 属安霍尔特 萨尔姆侯爵 
169 属霍尔茨阿佩尔 安哈尔特―贝尔恩堡―霍伊姆侯爵 
170 属布兰肯海姆和格罗尔德施泰茵 曼德尔沙伊德―布兰肯海姆伯爵,自1780年起由施特恩贝格伯爵 
171 属维滕(维特姆) 普莱滕贝格伯爵 
172 属吉姆博恩―诺伊施塔特 1760年以后施瓦岑贝格侯爵,瓦尔莫登伯爵 
173 属维克拉特 克瓦特伯爵 
174 属米伦东克 奥斯泰茵伯爵 
175 属施莱登 马尔克伯爵 
176 属克尔彭―洛默祖姆 舍斯贝格伯爵 
177 属萨森堡(既萨芬堡) 马尔克伯爵 
178 属哈勒蒙德(哈勒明德) 自1706年起普拉滕贝格伯爵 


至1792年新的伯爵和领主 
179 布豪女修道院院长 
180 凯文希勒伯爵 个人身份 
181 库夫施泰茵伯爵 个人身份 
182 科洛雷多侯爵 个人身份 
183 哈拉赫伯爵 个人身份 
184 施特恩贝格伯爵 个人身份 
185 奈佩尔格伯爵 个人身份 
186 属迪克 萨尔姆―赖费尔沙伊德伯爵 


其他 
187 属埃伦费尔斯 普法尔茨选侯邦,1766年被接纳未行使表决权



[ 此贴被mylord在2010-10-22 01:18重新编辑 ]
陌亦輕。

ZxID:4462376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墨水依澄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0-22 0
哇,整理起来一定很麻烦。真是幸苦了。

楼主留言:

恩,就是比较多,弄颜色麻烦,网速太慢了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0-22 0
真的是非常详细啊。。已审

恩,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开一个“外国文化”分类了。。

毕竟这些还是很缺的~~
gcxdexs

ZxID:14132836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0-19 0
这么多,谢谢楼主~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