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命运的女人们详细资料,带图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940 回复:5

[人文通史] 改变世界命运的女人们详细资料,带图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丝丝萝卜

ZxID:12060000


等级: 自由撰稿
随风而行,随遇而安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2 0
改变世界命运的女人们详细资料,带图
[color=#660000]1.埃莉诺. 阿奎丹公爵夫人[/color]  在中世纪盛期,埃莉诺曾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富有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年仅15岁时,她继承了阿奎丹和普瓦捷的直辖领地,获得阿奎丹公爵夫人和普瓦捷伯爵夫人的头衔,成为了独立的统治者。在12世纪,阿奎丹是法国最大最富有的领地。与中世纪时期的其他统治者以及女性不同,埃莉诺和她的家族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将阿基坦变成了中世纪欧洲西部最大的知识文化中心之一,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1137年,埃莉诺嫁给了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在与路易七世结婚期间,她参与了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甚至与丈夫一起远赴罗马帝国。埃莉诺成为了发展西欧、.君士坦丁堡以及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贸易协定的关键人物。1152年她与路易七世终止了婚姻关系,并于1154年成为了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皇后。

  1170年,英国国教大教堂的大教主托马斯·贝克特反对国王亨利二世减弱教士与罗马教廷间的联系,因而遭人暗杀。埃莉诺和其他人一样强烈的反对这次谋杀,并最终导致了1173-1174年叛乱中,埃莉诺以及她的三个儿子和反叛支持者一起联合反对亨利二世。
[img]http://www.elanso.com/U/D/Dbe/be4ce56daeff289bee57b4f4e5632b28/128680351177187500.jpg[/img]

[color=#666600]2.哈特谢普苏特[/color]  公元前1512年,图特摩斯一世去世。他与王妃所生的长子与哈特谢普苏特结婚,继承了王位,是为图特摩斯二世。二世体弱多病,无心治国,继位不久,大权就落到哈特谢普苏特的身上。几年后,二世病死。此时的哈特谢普苏特根基不稳,无法实现其抱负。她安排二世与妃子所生的一个10岁男孩与自己的女儿完婚后继位,是为图特摩斯三世。自己则以摄政王身份,全权管理国家事务。   

  哈特谢普苏特执掌国政的期间,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战争,因而使埃及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动摇,虽然如此,但哈特谢普苏特开始了埃与邻国的商贸,使埃及在她执政的期间变得十分繁华富庶,哈特谢普苏特继而利用财富开始大规模建筑神庙,包括在底比斯的停灵庙(Deir el-Bahri)。   

  三世慢慢长大,心怀雄心不愿再作傀儡。于是,哈特谢普苏特赶在三世成年正式亲政之前,将他流放到偏远地方。至此,哈特谢普苏特成为法老已万事俱备,只欠如何打破女性无法当朝的传统了。于是,她联合僧侣编造身世,称自己是太阳神阿蒙之女:太阳神为了让自己的后代统治埃及,化身图特摩斯一世与王后产下一女,如今,这位女子已历经磨难,可以成复原图为统治埃及的法老了。她还在神庙的石碑顶部放置许多金盘,反射太阳光芒,以向世人证明她与太阳神的亲密关系。接着,她开始女扮男装,下令所有人用男性代名词称呼她。哈特谢普苏特如愿地成为埃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法老。当上法老后,她精心治国,使古埃及继续保持兴盛。为了奖赏神庙中的僧侣,她复修了许多古建筑、祠庙,并赠送给神庙4座高达30余米的石雕方尖碑,为太阳神吟诗作赋。
[img]http://blog.cctv.com/attachments/upfiles/images/00/00/F6/C6.jpg[/img]
[img]http://www.confucianism.com.cn/WebEditor/UploadFile/20085615471693.jpg[/img]

[color=#6633CC]3.玛莉亚.特蕾莎女皇[/color]  1740年,玛莉亚.特蕾莎女皇继承父亲查理六世神圣罗马帝国的王位,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女皇,掌权欧洲中心的领土。1756年,在她丈夫去世后,玛莉亚.特蕾莎与儿子约瑟夫二世实行共治。 
 
  同年,玛莉亚.特蕾莎上台执政,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发动了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入侵哈布斯堡王朝的西西里亚领地。腓特烈拒绝承认玛丽亚.特雷莎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伙同其他国家,如巴伐利亚、萨克森、法国和西班牙与他联合。玛丽亚.特雷莎也联合匈牙利军队防御反击。最终,她成功驱逐了入侵军队并保住了哈布斯堡王朝作为她在欧洲的主要势力范围。   
 
  1748年,这场战争以爱斯拉沙伯条约的签订宣告结束。 
   
  玛丽亚.特雷莎为在本国推动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她在军队的规模上扩大了200%,并提高税收以保证政府的稳定收入,尤其是用于军事方面的收入。她通过联合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人加强中央集权,前者被划分为办事机构。她还与先前的敌人法国结盟,联合发动了1756外交改革,反对新的盟友普鲁士和大不列颠帝国。她的政治决策和外交改革都有效增强了本国经济和综合国力。 

  玛丽亚.特雷莎同样参与了启蒙运动,大力推广教育以及政治自由。她在普鲁士建立了皇家科学文化院并通过要求维也纳大学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更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支持医学研究。玛丽亚.特雷莎的一些国内改革包括禁止焚烧拷问女巫,废除死刑,并推行义务教育。
[img]http://www.hosof.info/attachments/081018/6a63698eb44fcb6a0560bcdf38be84eb.jpg[/img]

[color=#0000FF]4.狄奥多拉皇后[/color]
  狄奥多拉(希腊语:Θεοδώρα,拉丁化:Theodṓra,或译提奥多拉、塞奥多拉等,500年─548年6月28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大帝)的妻子和皇后。和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一样,她也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纪念日为11月14日。   
  她有天生过人实务智慧,与查士丁尼共同为保守古旧的政权加上新动力。532年的尼卡暴动中,城堡大火,乱军逼近皇宫之际,查士丁尼差点要弃皇宫逃命,提奥多拉令他恢复勇气。她拒绝逃命——宣布准备殉身与皇宫共存亡。因为她的坚定,暴乱终结,而查士丁尼的政权得以保存。   

  548年狄奥多拉死后,查士丁尼失去贤内助,变得意气全失、优柔寡断。而查士丁尼晚年的政策转变也颇有可能跟狄奥多拉之死有关。

  狄奥多拉的名字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上帝的赠礼”,她出生于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个具有塞浦路斯血统的希腊家庭,处于拜占庭社会最低的阶层,她的父亲阿卡修斯是塞浦路斯本地人,是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内的驯熊师;她的母亲是舞女兼女演员,名字没有记载。[13]她早年生活的大部分信息来源于普罗科庇乌斯死后出版的《秘史》。普罗科庇乌斯的批评者(指为皇帝效忠的人)刻薄地嘲笑他的作品是色情小说,但无法推翻他写的事实。例如,书中无可争辩地指出狄奥多拉曾在滑稽戏院当过滑稽剧演员,而且她的才华可能都表现在低级的身体喜剧表演中了。当她在拜占庭社会浮沉之际,她可以利用任何机会。她被嫖客们所仰慕。普罗科庇乌斯在书中写道,她是一个专门与帝国高级官员往来的情妇(其他资料显示她最初是个妓女),曾短暂地成为潘塔波利斯总督赫赛伯鲁斯的情妇,而且和他生出了她唯一的儿子。同时,她的演艺事业出现了一个低潮期。普罗科庇乌斯反复指出她不知羞耻,而且引用了许多的材料证明他的观点。她也很少得到上流社会人的尊敬。

  一些学者相信,在狄奥多拉遇见查士丁尼之前,她已经成为基督教卡尔西顿派的信徒。所谓“卡尔西顿派”即强调基督单一位格的一个基督教派,这一派的思想影响了狄奥多拉的一生。而其他不同意见则认为后来查士丁尼让她与卡尔西顿派联合审判非卡尔西顿派使得一性派对她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审判结束后,仅管她还是一位卡尔西顿派,但非卡尔西顿派也对她感恩戴德。   523年,狄奥多拉与当时的帝国禁军统帅查士丁尼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结婚。527年查士丁尼登上皇位,是为查士丁尼一世,同时立狄奥多拉为帝国的共治者,而且似乎已经将她作为一个维护他统治的完美的伙伴。这被证明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狄奥多拉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子,她在统治过程中显示出了她的才干。在532年的尼卡暴乱中,她坚强、富有领导能力且好战,向查士丁尼提出正确的建议和忠告,使暴动被镇压,也拯救了查士丁尼的帝国。一位同时代的官员约安内斯·劳伦提乌斯·刘度斯称赞她“比任何男人都出众”

  532年1月14日,首都示威群众包围皇宫。皇宫被围困三天之后,皇帝决定在1月17日上午11点去赛车竞技场向民众发表演说,但是情绪激昂的民众高声骂皇帝是“蠢驴、伪君子、下流胚”,并向皇帝和皇后投掷石块。紧急时刻,皇帝见大势不好,在哥特人卫队的掩护下,从皇族看台下面的秘密地道逃回皇宫。正午时分,民众推举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皇帝的侄子伊帕迪奥斯为帝,在皇宫里,查士丁尼命令太监把御库的财宝运到御码头的一艘船上,准备逃离首都。狄奥多拉皇后见状火冒三丈,以断然的口气向其丈夫说出了一段被各种编年史纷纷录载的话:“如果只有在逃跑中才能寻求安全、而没有其他办法的话,我不选择逃跑的道路。头戴皇冠的人不应该在失败时苟且偷生。我不再被尊为皇后的那一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如果您想逃,陛下,那就祝您走运。您有钱,您的船只已经准备停当,大海正张开怀抱。至于我,我要留下来。我欣赏那句古老的格言:紫袍[15]是最美丽的裹尸布。”根据拜占廷史料记载,皇后说完这番话后,查士丁尼的脸羞愧得通红,决定留在首都。皇后派太监总管纳尔西斯带着现金离开皇宫,潜入蓝党[16]住宅区,收买该党领导人支持皇帝。名将贝利萨留将军带着一支刚从波斯返回的部队离开沙尔克宫,穿过正在冒烟的废墟,从蓝党门廊抵达竞技场。他的副手带着一支蛮族部队绕竞技场转了一圈,便从“死门”冲了进去。两支部队在竞技场的两端同时出现,对场内的民众发动了血腥屠杀,弓箭兵则从暗梯登上了观众席后面的通道,向人群放箭。大约有3.5万人被杀死在赛车竞技场中,结束了震撼帝国的“尼卡暴动”。   

  在随后的清算中,查士丁尼对异己势力展开了报复,许多支持起义或态度犹豫不决的贵族被处死,在皇后的要求下,伊帕迪奥斯及其家族也被诛杀殆尽。   

  狄奥多拉在事后正式被提升为皇帝的共治者,全面参与帝国事务。《狄奥多拉皇后与宫女》全图(6世纪)

  一些学者相信,狄奥多拉是查士丁尼恢复罗马帝国和建立拜占庭国家梦想的第一个坚定的支持者。根据普罗科庇乌斯的说法,她鼓动查士丁尼修改法律,允许妇女堕胎,允许贵族们迎娶像她一样的低级阶层的妇女。狄奥多拉鼓吹已婚妇女有通奸和社交服务的权利,提高了对妇女的保护,还广泛听取了妓女和其他被压迫的女性的声音,使她们都非常高兴,获得了她们的尊敬和爱戴,因此它也被看作女权运动的领袖。她也帮助查士丁尼弥合了基督教各教派日益扩大的裂痕,在查士丁尼调停卡尔西顿派和非卡尔西顿派冲突的努力中她很可能起了很大作用。   

  而包括尊她为圣人的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狄奥多拉的对于妇女的功绩不在于作为一个“妇女解放者”允许她们堕胎和通奸,而在于为她们争取获得和男性同样的法定权利,达成真正的男女平等。比如,她建立妓女之家,通过法律禁止强迫卖淫,承认妇女在离婚问题上有更多的权利,允许妇女拥有和继承财产,判处强奸者死刑等等,所有的这些都使拜占庭统治下的东部帝国的妇女地位远远高于蛮族统治下的西部帝国(比如日尔曼民族统治下的查理曼帝国)的妇女。   

  但她也有不仁慈的举动。传言说在她的住所有私人地牢,和她政见不同的人被关在里面,而且永远消失了,当然几乎任何皇室成员都会有类似相关的谣言而不止她一个有。更符合她性格的故事是她保护了一位被免职的总主教12年,而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狄奥多拉死于一种不知名的癌症,还不满50岁,查士丁尼比她多活了大约20年。应该注意的是,没有证据显示她像一些学者猜测的那样是死于乳癌。她的遗体被埋葬在圣使徒大教堂——君士坦丁堡最壮丽的教堂之一。意大利北部拉文纳的圣维塔尔教堂有描绘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夫妇的美丽的马赛克镶嵌画,至今犹存,这些画是她逝世前一年完成的。
[img]http://a3.att.hudong.com/56/38/01300000221398121999389759922.jpg[/img]

[color=#669900]5.武则天[/color]  公元624年2月17日(唐武德六年),武则天出生地目前存在主要有两种争议,一是唐朝京师长安,即今天的西安。二是,利州,即今天的四川广元。祖籍并州文水人(今山西省文水县),兄妹5人,排行老四。大哥武元庆,二哥武元爽均为相里氏(武士彠原配妻子)所生,大姐、自己和妹妹均为杨夫人(武士彠续配妻子)所生。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官路享通,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武则天童年时期跟随父亲在各地生活,少而好学,喜读文史诗集,颇有才气。

  历来武则天的故乡就颇受争议,目前 西安 文水 广元 都打出了“女皇之都”的旗号。现在呼声较大的就是四川广元,广元有唐代古寺皇泽寺,是当今唯一一座纪念武则天且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庙。还有地方特色“女儿节”,以及城中为其修建的凤凰楼,和郭沫若的诗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这些优势使广元着力打造女皇品牌。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武士彠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 靠战乱平步青云。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母亲杨氏,本名不详。据说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在四川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则天26岁。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随着她地位的变化,武则天的欲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

  武则天绣像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风疾,开始让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在此期间,出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朝政十分顺利,特别是在隋末唐初屡屡受挫的高丽战场,自显庆五年后频频告捷,唐朝疆域也得到扩大。   

  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这件阴谋最后因为武则天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当年起,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   

  麟德二年(666年)十月,武则天参加了泰山封禅,随后还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价。通过这些举动武则天扩大了政治影响力,收买了人心。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此后,她开始扶植外戚,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同时武则天针对当时情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独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贤为太子,不久武则天又借故将其废黜,立三李显为太子。

  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像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武后临朝称制,从此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在扬州会聚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扫除称帝的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武则天不满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任用酷吏。

  在打击反对派的同时,武则天还造祥瑞,建明堂,并在佛教经典《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人称帝的依据,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垂拱四年(688年)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圣母神皇”,向称帝试探性地迈出了一步。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一直没立太子,她将原来的皇帝李旦称为“皇嗣”,“皇嗣”身份近似于太子又不是太子。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递的。这种继承方式让女皇武则天大受困扰: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跟自己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当上太子,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经过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便志得意满,加上年龄的增长,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   

  武则天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死。武则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作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无字丰碑
 乾陵在唐朝京师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之上(今西安市乾县),整个陵园仿照长安城建造。

  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一个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武则天陵前的“无字碑”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说法,那块碑根本不是武则天立的,是她死后别人立的 。
[img]http://cathay.ce.cn/person/200712/10/W020071210349796539641.jpg[/img]
[img]http://www.wanren8.net/zixun/UploadPic/2009-5/20095421536174.jpg[/img]
[img]http://www.ndcnc.gov.cn/libportal/children/wuzetian/images/1_03-6.jpg[/img]
[img]http://discovery.cctv.com/20071120/images/1195542404434_1195542404434_r.jpg[/img]

[color=#6699CC]6.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color]
  今天大多数人们只知道伊莎贝拉一世是资助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女皇,实际上她是个精力充沛、才干非凡的君主。她做出过一套完整的关键性决策,这些决策在好几个世纪中都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着深刻的影响,至今对更多的人仍有着间接的影响。

  伊莎贝拉于1451年出生于卡斯提尔王国(现在是西班牙的一部分)的牧歌镇。她小时候受过严格的宗教训练,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她的同父异母长兄亨利四世从1454年到1474年死去时一直就任卡斯提尔国王。那时候还没有西班牙王国,而西班牙现在的领土主要分为几个王国:卡斯提尔、亚拉冈、莱昂、格拉那达、那瓦尔等。卡斯提尔的面积最大,亚拉同位于今日西班牙东北部,格拉那达位于南部,那瓦尔在北方。

  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伊莎贝拉是继承卡斯提尔王位的候选人,又是欧洲最富有的女子,因此许多王子都向她求爱。她的同父异母兄长亨利四世希望她嫁给葡萄牙国王。但是1469年年满十八岁的伊莎贝拉逃出家门,不顾亨利国王的反对,与亚拉冈王位的继承人裴迪南结了婚。伊莎贝拉这一违命举动激怒了亨利,他于是便指定他的女儿胡安娜为他的继承人。但是1474年当亨利死去时,伊莎贝拉宣布登坐卡斯提尔王位,这遭到胡安娜支持者的反对,于是爆发了一场内战。1479年2月,伊莎贝拉的武装力量取得了胜利。同年亚拉冈国王约翰二世死去,裴迪南成为亚拉冈国王称斐迪南二世。从此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共同统治卡斯提利亚和阿拉贡的大片江山。   

  从表面上来看,亚拉冈和卡斯提尔两个王国仍是各自独立,两国的大多行政机构也仍然各自保持独立。但是实际上裴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所有的决策都是俩人共同制定的,夫妻俩皆尽全力,默契配合,共当(西班牙)君主。在他俩共同统治的二十五年中,其基本政策是要创建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这个王国由一个强大的君主政体统治。他俩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征服格拉那达──伊伯利亚半岛上仍受伊斯兰教统治的唯一地区。征服战于1481年开始,到1492年2月结束,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取得了彻底胜利。征服了格拉那达等国,西班牙占据的领土就几乎和它今日的领土一样多。纳瓦尔小王国在伊莎贝拉死后,于1521年被裴迪南吞并。

  裴迪南和伊莎贝拉在其统治初期创建了西班牙宗教法庭。该法庭融法官、陪审团、起诉律师和警方调查人的权力为一体,以其刑罚手段凶暴残忍和审理程序粗糙不平而臭名远扬。嫌疑犯很少有机会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反驳对自己的控告。他们无法知道控告自己的全部证据,甚至连原告人的名字也无法知道。嫌疑犯若否认对自己的指控常常要遭到酷刑拷打,直到承认为止。根据一项保守的估计,至少有两千人被烧死在火柱刑上,受到刑罚比这轻的人数要比这个数目多许多倍。

  西班牙宗教法庭的头目是一个极端狂热的僧侣托马斯·汤戈马达,他是伊莎贝拉的私人仟悔神父。宗教法庭虽然得到了教皇的认可,但是实际上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控制之下,宗教法庭一是用来建立宗教统一,二是用来镇压国王的政敌。在英国,封建领主总是保持足够的势力以限制国王的权力。西班牙的封建主也曾经有权有势;但是西班牙国王现在可以利用宗教法庭为武器来镇压公然反抗的封建主,由此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国,也可以利用它来进一步控制西班牙牧师。

  但是宗教法庭的主要对象是在宗教上有离经叛道行径的嫌疑分子,特别是一些犹太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他们名义上已经改信天主教,但在暗地里却在继续奉行自己先前的宗教。

  伊莎贝拉虽然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却从来不允许让她的正统观念干扰她的西班牙民族主义。为了确保西班牙天主教在西班牙君主制而不是教皇的控制之下,她和裴迪南努力斗争,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在西班牙未取得任何进展的理由之一。

  当然,在伊莎贝拉统治期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个事件也发生在极不平凡的1492年。哥伦布探险是由卡斯提尔王国资助的,但是有关伊莎贝拉不得不典当她的珠宝来资助这次探险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伊莎贝拉于1504年去世。她一生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胡安于1479年早夭。她的四个女儿中最著名的是胡安娜(疯女胡安娜)。裴迪南和伊莎贝拉把胡安娜许配给菲利普一世(美男子),他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帝之子,也是勃艮地王国的王位继承人。这两位不寻常的王朝联姻,使得伊莎贝拉的外孙查尔斯五世皇帝继承了欧洲历史上最大帝国之一的帝位,他还被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是当时财富最多、势力最大的欧洲帝王。他在名义上或实际上统治过的领土包括现今的(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士、大部分意大利、部分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此外还有西半球的一个很大地区。查尔斯五世和菲利普二世都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在长年的统治期间,靠掠夺大陆的财富来资助反对北欧新教国家的战争。因此由裴迪南和伊莎贝拉一年安排的王朝联姻几乎在她俩死后一百年当中都对欧洲的历史产生着影响。
[img]http://www.365zn.com/mrl/htm/photo/2008121316393496424.jpg[/img]

[color=#FF3366]7.伊丽莎白一世[/color]  (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伊丽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伊丽莎白诞生于伦敦的格林尼治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服侍者。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   

  亨利后来的王后们对这两个公主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经常关注她们的成长,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龄的伴侣。1547年亨利死后,他最后的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新丈夫托马斯·西摩(他是简·西摩的兄弟,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养护伊丽莎白。西摩被年轻的伊丽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后,他本来打算娶她为妇,但他和他的兄弟爱德华·西摩后来都在一系列权利斗争中被处死了。

  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说和写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凯瑟琳·帕尔和她的其他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较稳定,但爱德华1553年就因肺结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简·格雷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党推翻,并被其后上台的玛丽一世处死。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昄依,但内心仍然是一个新教徒。玛丽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小段时间里伊丽莎白甚至被关入伦敦塔。有人认为她是在这里认识了她后来的爱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在童年时代就相识了(罗伯特·达德利与女王不仅童年相识,两人还是同月同日生,当初伊丽莎白被关进伦敦塔时,罗伯特是为了追随她,与她一起被关进伦敦塔,所以,罗伯特之后被封为莱斯特伯爵也是与这密不可分的)。

  伊丽莎白保了命,但玛丽与西班牙王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婚礼使得英格兰重归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对此英格兰人民及贵族都很不满。1558年玛丽无子而亡,伊丽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国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

  威斯敏斯特教堂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的地位很不稳定。她加冕的日子是当时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占星士约翰·迪伊挑选的,据说它特别吉利。给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当时在教会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认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经签署了结束意大利战争的卡多-坎陪吉条约

  伊丽莎白44年的统治期间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非常强烈。1530年代里亨利八世与天主教决裂,英国圣公会建立。爱德华六世的短暂统治期间圣公会的教义日益完善。玛丽统治期间圣公会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会的地位。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初两年间她就发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虽然她试图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一条折衷的路来走,但她本人无疑是一个新教徒。尤其在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认为是异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尔是她政治上最亲密的顾问,为塞西尔她特地创立了柏利勋爵这个爵位。1598年塞西尔死后,他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成为伊丽莎白最亲密的顾问,但罗伯特远远不能达到其父亲的能力。她的管理机构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弗朗西斯·华兴汉爵士。华兴汉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他可以保证所有对女王的阴谋都被他所知。

  对伊丽莎白最大的批评是她没有提供一个继承人。别人一直以为她会结婚生子,有许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以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莱斯特伯爵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得到巩固后,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当别人质问她为什么她不结婚时,她提到她姐姐统治时期她的处境。当时她不但是玛丽最忌讳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马斯·怀特爵士还利用她的名义。因此她明智地认识到假如她指定一个继承人的话,她的地位会被削弱,而且这一举可以给她的敌人提供一个刺激,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继承人来反对她。但没有继承人英格兰会在她不时逝世的情况下陷入内战。1562年她患天花几乎丧生时这一点变得非常明显。在一段时间里伊丽莎白曾严肃地考虑过结婚生子。但一个天主教的丈夫是显而易见不可能的,而一个新教的丈夫如莱斯特伯爵会立刻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无论她选中谁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论她个人的倾向如何,她当时的处境使任何传宗的考虑不能得以实现。   

  她当时是有一些可能的继承人的,但伊丽莎白对他们都不予考虑。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她从苏格兰王国出逃前,甚至此后她一直是一个非常可能的继承人。玛丽被逐后伊丽莎白虽然接纳了她,但她将玛丽囚禁起来以保障玛丽无法威胁她的地位。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在他未被考验之前他还不会被考虑到。其他人选也不太可能。伊丽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凯瑟琳·格蕾夫人因为违背伊丽莎白意愿而结婚触怒了伊丽莎白。凯瑟琳·格雷的妹妹玛丽·格雷是一个驮背矮子。伊丽莎白当时一直希望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会昄依新教并找一个伊丽莎白认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玛丽在英格兰被囚期间将她的继承人的问题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她还是继续有结婚的可能性。她曾考虑过在法国的众多王子中找一个丈夫。第一个建议是比她小20岁的奥尔良公爵亨利(后来的亨利三世),当时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当这个建议被拒绝后她还考虑过法王更年轻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这个计划也破产了。   

  1568年最后一个有资格做她的继承人的英格兰人,凯瑟琳·格雷夫人,死了。伊丽莎白被迫再次考虑苏格兰女王玛丽。伊丽莎白建议玛丽与莱斯特伯爵结婚,但玛丽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这时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已经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说服伊丽莎白让玛丽重返苏格兰。但伊丽莎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詹姆士留在英格兰。虽然如此她的谋士塞西尔还是继续设法帮助玛丽回苏格兰。但苏格兰人拒绝接受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在她的晚年,当她不得不确定她的继承人时,她越来越倾向她的侄子,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但她从未正式命名他为继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于萨里的列治文宫。她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她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这位詹姆士当时已经成为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不列颠统一进程的第一步──王室联合,但英格兰和苏格兰依然被国际承认为两个国家,而两个国家依然保持自己独立运作的政府。她死50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英国成为了一个短暂的共和国。
[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img/20100618/81PRDBPB_0.jpg[/img]
[img]http://www.aodili.net/uploads/userup/0804/24162039D02.jpg[/img]

[color=#66CCCC]8.慈禧太后[/color]  孝钦显皇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慈禧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出生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东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1856年3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交瘁,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和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这些人都是咸丰的亲信,肃顺尤其足智多谋。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奕䜣被封为议政王,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垂帘听政进行的场所,养心殿东暖阁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䜣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慈禧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之甚少,她也作出很多愚蠢的决定,阻碍了洋务运动的进行;再有,当改革可能损害她的统治时,她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集权。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机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母后干预。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䜣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荒唐决定。

  慈禧太后朝服像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岁,有人认为是慈禧所害;从此慈禧实现一宫独裁。   

  1883年—1885年爆发了中法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战争之初慈禧借战事不利,把责任推给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将他们全部革职,史称“甲申易枢”,从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光绪帝实际仍居于傀儡地位。   

  颐和园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话。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由于形势日益紧张,面对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她无法再一意孤行,大摆排场,她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缩减了生日庆典的规模,在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紫禁城内的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后以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对于变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杀死荣禄;拘禁她本人,慈禧最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扼杀了“百日维新”运动。   

  19世纪末,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当她看到一份所谓的“洋人照会”,要勒令她归政,更是忍无可忍,对列强宣战。但是,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团乞和。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慈禧的决心开始动摇。她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901年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1902年初,慈禧与光绪帝回到北京。   

  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合影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就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决定了改革不彻底,同时清政府的腐败使许多改革措施在实施时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使中国主权再一次被严重践踏;东北人民遭受巨大苦难。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不得不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的“君上大权”,过渡期更长达9年,事实证明,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1852年5月,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8月22日 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年。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太后令光绪继位。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镇压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逃离北京。
 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1908年11月15日大约在未正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分)逝世。
 1908年12月9日,慈禧太后出殡
 1928年,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太后定东陵。
[img]http://www.e23.cn/web/popten/upload/2008-1/200811700512.jpg[/img]
[img]http://luolinhu.m.oeeee.com/aspspaw/UploadFile/200810/20081210183423966.jpg[/img]

9.俄国凯萨琳娜二世
  凯萨琳娜出生于德国(现今波兰)的一个信仰路德教的小公爵家庭。1744年,凯萨琳娜已经掌握了俄语并远嫁给后来继承俄罗斯王位的彼得三世,改信奉正教。这场婚姻持续了一年,凯萨琳那时候并不幸福,她认为她的丈夫傲慢自大又不成熟,于是在1752年与皇宫的侍卫共谋发动政变,给了她丈夫沉痛一击。因此,凯萨琳娜登上了俄罗斯的皇位。

  作为女皇,凯萨琳娜继续像彼得大帝和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一样西化俄国。她将启蒙运动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她的政治、文化艺术以及成功的对外政策上。她同样在两场重要战争中击败了土耳其帝国,从而将俄罗斯的领地扩张到黑海。凯萨琳那的帝国领土跨越三大洲: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大西洋以北、黑海以南、阿拉斯加太平洋以东以及波罗的海以西。

  1767年,凯萨琳娜通过创立立法委员会进行体制改革,并于1775年引进当地政府自治政策,1785年发布了《御赐贵族特权诏书》。然而在1773年,一个名叫普加乔夫的哥萨克人在乌拉尔山附近发动了叛乱,这场叛乱被称作为普加乔夫起义。叛乱的追随者包括哥萨克人以及一些对凯萨琳统治不满的少数民族,包括巴什基尔人、鞑靼人、哈萨克人以及卡尔梅克人。普加乔夫自称他就是消失已久的彼得三世,那个11年前为了逃避谋杀而今重新归来要回王位的人。这场叛乱激怒了凯萨琳娜女王并促使她进行政治改革,她镇压了普加乔夫起义及其他叛乱,制订更多的社会规制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使农奴制度变得更为盛行。换句话说,凯萨琳娜的政权不会被任何人或任何事动摇。
[img]http://www.fyjs.cn/bbs/attachments/Mon_0703/25_5215_f41384e087ba51f.jpg[/img]
[img]http://blog.3608.com/UploadFiles/2008/9/22/YCHANG22032922734.jpg[/img]
[img]http://blog.3608.com/UploadFiles/2008/9/22/YCHANG22032852734.jpg[/img]

[color=#FF66CC]10.维多利亚女王[/color]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女王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的父亲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乔治三世国王第四子),母亲是德国萨克逊—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在伦敦肯辛顿宫出生,当时为了让孩子在伦敦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德国巴伐利亚长途跋涉赶回英国。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还是婴儿的时候,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猎后染上风寒,不久后去世,当时维多利亚只有八个月大。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她叔父不列颠帝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当时维多利亚18岁。维多利亚迅即登基,成为女王。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与她的表兄萨克森—科堡—哥达亲王阿尔伯特结婚,一生育有九个孩子,但由于是近亲通婚,四个王子中幼子奥尔巴尼公爵利奥波德亲王是血友病患者,所幸的是五位公主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艾丽斯公主和幼女贝亚特丽丝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人很多都和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结婚,大女儿维多利亚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个外孙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外孙女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她的一个孙女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阿丽丝成为德国西南黑森亲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个外孙女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外孙女是现在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正因如此,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前,就已经成为“欧洲的祖母”。维多利亚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维多利亚收到她继承王位的消息,1837年维多利亚时期,是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最辉煌的时期,为了扩张领土,英国不惜使用一切手段。1875年,英法两国争夺苏伊士运河的统治权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但是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法国只能乖乖地退让。次年,在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这可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英国还让俄国在1877~1878年与土耳其的战争中的胜利果实几乎化为乌有。当时,俄国军队离伊斯坦布尔只有一步之遥,俄土双方签订协议,将巴尔干半岛的一部分土地归属俄国。而维多利亚不希望看到俄国势力深入到巴尔干半岛,她以武力和外交双重施压,迫使俄国做出退让。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英国的经济迅速成长,不断繁荣强大。女王登基的时候,英国只有几条铁路,但她去世的时候,英国已经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为了展示英国的昌盛和强大,第一次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开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在文化和科学方面,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由于经济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逐渐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维多利亚女王敦街头出现的白炽灯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候实现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国已经实行对所有小孩进行免费教育。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也是在她刚即位不久发生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包括有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塞舌尔群岛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还有很多很多。

  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亲王在女王中年时代去世,这时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的普遍敬重,大臣们也开始主动询问她的意见。然而,丈夫的去世让女王郁郁寡欢,她曾长时间离开伦敦隐居,即使公开露面,也不戴王冠,而总是一种寡妇的打扮。由于维多利亚长期隐居,导致首相无法事事请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权力渐渐增大,促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趋完善。

  维多利亚女王经历长时间的离群索居后,1870年代后期,她重新活跃起来,1897年举国庆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庆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1900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去了怀特岛(Isle of Wight)——她和已去世的丈夫阿尔伯特喜爱的地方。许多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他们身边围绕着可爱的年幼儿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女王写下了遗嘱,写下了自己葬礼的细节,她吩咐死后给她穿上白色的衣裙。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终年82岁。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具有治国之才;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昌盛,经济繁荣,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维多利亚时代」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

  女王和她的忠实男仆约翰·布朗之间的微妙关系一直是英国王室和上流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他们的爱情故事在电影《布朗夫人》中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女王的众多女儿们把这个布朗称作“妈妈的情人”。在王室内,这个苏格兰人也赢得了一个绰号———女王的“种马”。自从有传言说女王秘密嫁给自己的仆人之后,维多利亚也摇身变成了众人眼中的“布朗夫人”。
[img]http://www.525j.com.cn/Files/BeyondPic/2008-8/1/1213236213302.jpg[/img]
[img]http://pic.newssc.org/0/10/32/30/10323048_741847.jpg[/img]
[img]http://img38.dangdang.com/imgother1/86/11/9058388_29690.jpg[/img]
[ 此贴被lolieslolies在2010-07-02 23:4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泠泠暖暖

ZxID:11663563

等级: 文学大师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7-03 0
受教了
骨碌骨碌

ZxID:9578788

等级: 热心会员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7-04 0
厉害的女人
晓轻寒

ZxID:9206474


等级: 小有名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7-04 0
强人们。。。

金鱼花火

ZxID:646768


当时明月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7-04 0
都是强女人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7-05 0
已审,强悍的人总是存在着。

期待小丝排版更好些。

楼主留言:

好的~以后尽量精美一点!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