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一、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b]
(一)奴隶社会经济
1、夏朝(奴隶社会形成)
夏朝是奴隶制的开端,用木制的耒、耜翻土播种,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已有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
2、商朝(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商朝是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是商朝生产的主要部门;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牲畜用于祭祀;青铜器制造是商朝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3、西周(奴隶社会全盛阶段)
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手工业也有发展,分工更细。
4、春秋(奴隶社会瓦解阶段)
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促使奴隶制生产关系走到了终点。
(二)封建社会各阶段经济
1、战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促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实力增强,统一了天下。
2、秦汉: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度量衡、货币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发展;汉朝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这一时期向南、向西有了初步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分裂割据时期。三国的局部统一使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使各族人民的交流得到发展;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使南方进一步得到开发。南朝时,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4、隋唐:国家重新统一,政治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封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持续发展,总体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繁荣,南宋时超过北方,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新的农作物品种引进,棉纺织业有较大发展;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交子”。
6、明清:随着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朝中后期产生,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二、中国古代农具的改进 [/b]
1、商周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少数青铜农具。
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牛耕出现。
3、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4、唐朝,灌溉出现筒车,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梨,便于水田耕作。
[b]三、 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b]
1、历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兴修水利,以预防水旱灾害。
秦: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统一度量衡、货币;修灵渠,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西汉: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东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兴修水利,王景治理黄河、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杜诗发明“水排”,中外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隋朝:统一全国后,社会秩序安定,开凿大运河,便利了南江经济交流、调整政策,迁都洛阳,促进商业繁荣。
唐朝:农民战争推动,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改进生产工具,大面积兴修水利加强对边疆各族 的管理和联系,对外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便利南北经济交流,与辽和西夏议和后在边境进行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南宋: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人民由于战乱,南迁的很多。
元: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明朝: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清朝:奖励垦荒,更名田、摊丁入亩。
2、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制度,奖励发展生产(如汉、唐、明、清各朝的经济恢复都与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系列好的经济政策有关);
②重视水利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如汉朝时内地与西域的物产和技术的交流);
⑤先进科技的推动(如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引进外来技术与品种,注意对外交流学习(如明朝)。
[b]
四、历代休养生息政策(西汉、东汉、唐、明) [/b]
1、概念:是指统治阶级暂时放松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剥削,给人民以发展生产、增殖人口的条件和机会的一种经济政策。
2、内容:①轻徭 ②薄赋(中心措施)③慎刑 ④重农
3、实质:部分地改善和调整内部生产关系
4、作用: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②巩固新兴地主政权。③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⑤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存在一些问题:①没有触动根本的问题②把农业发展与工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