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字的历史比语言的历史晚得多,正如我们每人说大量的话却很少写几个字一样。以文记载事件的功用比用于传菪畔⒌墓τ靡?纭M砥诩窃匾饽畹?b>文符受语言影响,颇多一致。到了用若干符号组成序列,跨时空传递信息时,就分化出了字。
甲骨文映显的文字是后来被称为汉字的中国汉朝隶书文字的渊源。为与宋书(体)、明书(体)、楷书、...形式上一致,可以称甲体(书)、骨体(书)、金体(书)、帛体(书)、竹体(书);为与“汉字”(指 traditional,被称繁体)或现代中文大陆(简化)字对应,可以称为商(夏、殷)字。其中主要部分(如历法、自然、基本生活)象形字,继承自黄帝时期。
对比汉字与商字(甲骨字)、周字(金字)、秦字(篆字)才好理解字本义。直视历史真实可以正本清源文化与传统。记载了商王室的历史活动的甲骨是商时期学校用具。甲骨文字打开了观察 3000 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
[size=3][backcolor=#ff99cc][color=#000000]【起源】[/color][/backcolor]
[/size]
作者或书籍介绍
关汉卿(1240?-1310?)号己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为人倜傥风流,博学能文,滑稽多智。他是伟大的戏曲家,散曲也有成就。
作品目录
别情 沉醉东风 大德歌 滚绣球 碧玉箫
黄钟尾 别情 四块玉 沉醉东风三首 四块玉
大德歌 四块玉 四块玉四首 四块玉
的起源,甲骨文献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文献,它主要是商代后期段人占L的记录。用甲骨占L,本是中华原始先民向鬼神析福、请求庇护并示预兆的一种巫术礼仪,在我国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不少虽无文字但有灼痕的兽骨和龟甲碎片,就是这种巫术活动的子遗痕迹。段人的甲骨占k,显然是远古原始巫术的延续。
[backcolor=#ff99cc][color=#000000][size=3]【内容】[/size][/color][/backcolor]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甲骨文献被发现以后,人们先后对其进行复制 (墨拓、拍摄、描摹)和整理 (拼接、缀合、辨伪、鉴定),并汇集和编纂成册,即将其内容转移存储到其他载体上而加以利用。
[backcolor=#ff99cc][color=#000000][size=3]【甲骨文献】[/size][/color][/backcolor]
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还有周原甲骨等。
[color=#ff9900]殷墟甲骨[/color]
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纣)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见彩图)。 自清 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1928年秋才由当时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至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总共在殷墟发掘了15次,颇有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先后进行了十几次发掘。其中收获最多的是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共得有字甲骨(主要是骨)5000余片。90多年来,累计出土有字甲骨总数为154604片。其中中国大陆38个城市的98 个单位收藏有95880片, 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台湾省藏有30204片,香港藏有89 片。另有 2万多片流散于日本、 加拿大、英国、美国、 德国、苏联、瑞典、瑞士、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韩国等12个国家,它们基本上都是1928年以前私人发掘及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人盗掘的甲骨。
[color=#ff9900]周原甲骨[/color]
是西周早期(含先周文王时期)的遗物,主要出土于陕西岐山凤雏村一带(旧称为“周原”)。1977年夏由陕西周原考古队发掘建筑遗址时发现。凤雏遗址两个窖学x共出土甲骨1.7万余片,其中有字者289片。此外,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北京昌平县白浮村等地也曾发现过西周甲骨。各地出土西周甲骨有字者总计302片,总字数1041个。与殷墟甲骨相比较,西周甲骨的文字显得细小而潦草,在甲骨的整治、钻凿形态、灼兆等方面也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甲骨与殷墟甲骨一脉相承,文字也属于同一系统。
周原甲骨正式著录的专书尚未问世,摹本及照片已零星发表。较全的摹本附见于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0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和王宇信的《西周甲骨探论》等书中。
[color=#ff9900]西汉骨签[/color]
除了殷墟和周原两处出土有甲骨文献外,1986~1989年还在西安发现了西汉时期用动物骨头 (主要是牛骨)制成的骨签3万多片,总字数达数十万字。这说明西汉时期也曾使用过甲骨文献。
[backcolor=#ff99cc][size=3]【编纂者】[/size][/backcolor]
最早编纂甲骨文献的是江苏丹徒人刘鹗。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罗振玉的帮助下,刘鹗编纂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此后,在许多学者的努力下,著录甲骨的书陆续出版。早期贡献最大的是金石学家罗振玉。罗氏以一人之力,多方罗致,共获甲骨3万片以上,先后出版了 《殷墟书契》(1913)、《殷墟书契菁华》(1914)、《殷墟书契后编》(1916)、《殷墟书契续编》 (1933)等6部甲骨文集。在其他国内外学者编纂的甲骨文集中,收录千片以上的如加拿大明义士的《殷墟卜辞》(1917)、日本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1921)、王襄的《簠室殷契徵文 》 (1925)、商承祚的《殷契佚存》(1933)、美国方法敛、白瑞华的《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1935)、郭沫若的《殷契粹编》(1937)、金祖同的《殷契遗珠》(1939)等。1928年以后考古队15次发掘的有字甲骨,则由董作宾主编,辑为《殷墟文字甲编》(1948,收3942 片)和《殷墟文字乙编》(上辑1948,中辑1949,下辑1953,共收9105片)。抗日战争结束后收集编纂甲骨文献贡献最大的当推甲骨学家胡厚宣。胡氏先后编纂了《甲骨六录》(1945)、《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1951)、《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1951)、《战后京津新获甲骨录》(1954)、《甲骨续存》(1955)等10余种甲骨文集。自50年代末以来,海内外学者又陆续编辑出版了一些散佚在国外的甲骨文文集。其中较重要的如日本贝冢茂树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1959),加拿大明义士著、加拿大籍华裔学者许进雄编的《殷墟卜辞后编》(1972),许进雄的《明义士收藏甲骨文集》(1972)、《 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1979),美籍华裔学者周鸿翔的《 美国所藏甲骨录 》(1976)等,又有李学勤等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共同编辑的《 英国所藏甲骨集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掘的甲骨,主要著录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 (上册1980,下册1985),共收 4589片。到1990年,国内外所有甲骨文献著录书刊,计有专书 80余种,共著录甲骨近 10万片。1979~1982年,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13巨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甲骨文合集》是从诸家著录及国内外藏品中汇集的十几万片甲骨拓片、照片或摹本中 (不包括《小屯南地甲骨》及此后出版的《英国所藏甲骨集》,这部分计划编入《甲骨文合集》的续集中),经过对重、辨伪、缀合、重拓、补全等整理过程,精选出较有研究价值的殷墟甲骨41956片,并以五期断代为纲、22类内容为目编次而成的。《甲骨文合集》是80多年来集大成的甲骨文献巨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backcolor=#ff99cc][size=3]【刻制方法】[/size][/backcolor]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龟甲和兽骨通称甲骨。兽骨多用牛羊的肩肿骨。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龟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刃具钻凿凹缺,叫作 "凿"。也有在甲骨下端宽薄部分的正面做 "凿"的。"凿。的排列是整齐有序的。甲骨文与右卜有关。占卜时,占者先用火性烧灼甲骨上凿的学x,被烧灼的凿的正面就呈现出"卜"字形的裂痕,这裂痕称 "兆"。占问问题时,要从问题的正反两方面问,如问下雨,要先问下雨,再问不下雨,每一问都要灼若干个兆。占卜的人,要将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还要把兆的次序和性质刻在兆的旁边。最后将占卜的结果,即占卜是否灵验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证验之后,这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档案被保存下来了。
宗庙出土的甲骨在宗庙的西厢房中出土周初甲骨一万七千五百余片,其中有字甲骨近三百片,它是研究周初历史、周人与商人关系、周人与周围部族关系的重要史料。
[attachment=11326979]
玉片 春秋
这种刻有文字的玉器在当时非常罕见
[attachment=11326980]
大型涂朱红牛骨刻辞 商
武丁时期商朝的甲骨文是占卜时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象形文字,也称卜辞。 河南安阳殷墟有大量出土。
[attachment=11326981]
龟背 祈神占卜用
西周 西安出土
[attachment=11326982]
祭祀狩猎涂沙牛骨刻辞
商代 河南安阳出土
[attachment=11326983]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attachment=11326984]
商:四祀弋其卣
[attachment=11326985]
商晚期龟甲甲骨文
[attachment=11326986]
[backcolor=#ff99cc][size=3]甲骨文的几个发展时期[/size][/backcolor]
甲骨文主要是殷商后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这里是殷的京城旧址,所以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这些甲骨多是王室的档案材料,以后不断发现,先后出土达十几万片。
这些甲骨的内容多是占卜。因古人崇尚迷信,不论祭祀、征战、田渔、出入、收成、风雨、疾病等都要占卜,并且把占卜的时间,占卜者的姓名,占卜事情的结果、应验情况等用刀刻在龟甲或牛骨上面。因为多是与占卜有关的文字,因此甲骨文亦称“卜辞”或“龟甲”文字。
据考证,甲骨文已有3500左右的单字。有近一半的字已经认出,其余尚有待继续辨认。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有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发展: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
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backcolor=#ff99cc][size=3]【甲骨文的分期断代】[/size][/backcolor]
段振美
甲骨文自确定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后,大大提高了它的学术价值,从而为史料较少的殷商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时代明确的珍贵资料,也进一步为以后的分期断代研究确定了具体的时间范围。然而,无论作何种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如若材料不足亦或材料的真伪及时代性尚不清楚。便会得出错误结论。因此,甲骨文自被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发现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它研究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的遗物?在这一朝代中,它本身又有无发展变化的问题。
从甲骨文为商代晚期遗物确定以后,学者们才有可能思考每片甲骨属于某王时代这一问题。也就是“分期断代”问题。“分期断代”,实际是对晚商二百七十三年进行分段。以往有关分期断代的说法中,一直存在多种看法,比如:陈梦家的“九期”、“三标准”,胡厚宣的“四期分法”,董作宾的“十标准”、“五期”分法。等于就目前甲骨学中关于分期断代最有代表性的分法,当数一代甲骨学大师董作宾先生的“十标准”、“五期”。
董作宾于一九三二年写出并于一九三三年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一书,文中构筑的“五期”分法和“十项标准”,至今还是国内外甲骨学界和商史研究中所普遍使用和承认的基本方法。可以说这篇甲骨学史上的名作,为甲骨文学商史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时期。
在《甲骨文断代研究6例》中,董作宾将盘庚迁殷至纣王灭亡这二百七十三年间的殷墟甲骨文,分为下述五个不同时期。即:
第一期:武丁及其以前 盘庚、小辛、小乙、(一世三王);
第二期:祖庚、祖甲(一世二王);
第三期:廪辛、康丁(一世二王);
第四期:武丁、文丁(二世二王);
第五期:帝亡、帝辛(二世二王);
这五个不同时期,是用下述十项标准研究甲骨文得出的。
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
这“十项标准”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看似是“浑沌”一团的十余万片甲骨时代的大门,使其“各归其主”,有条不紊的划归五个不同时期,隶属八世十二王的名下。这里先将分期断代中的十项标准介绍如下:
一、世系。所谓“世系”,就是商人祖先的世次,包括直系及旁系。由此可知商先王之间的远近亲属关系,是判断甲骨文时代早晚的“纲”。
二.称谓。“称谓”是占卜时的王对自己亲属的称呼。甲骨文多是在位的王命令史官为其卜问(或王亲自卜问)的,既然史官代表王卜问或记事,卜辞中对所祭祖先的称谓,是由帝王与祖先疏远疏近而定。时王称自己所祭的父辈为“父某”,母辈为“母某”,兄辈为“兄某”,子辈为“子某”,祖父、祖母以上亲属均称之为“祖某”,“妣某”。辈次更远者,则径称其名谥。据此就可以在商世系表上将这个占卜的王所处的时期清楚地推断出来。因此,用标示时王与各祖先关系的称谓判定甲骨文的时代是分期断代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贞人。“贞人”是商王朝代表时王占卜并记事的史官,他们都是商王朝的知识分子,不同的贞人供职于不同的商王。贞人的时代,是由甲骨文上的称谓决定的。有的贞人根据其称谓既已判明时代,也就可以把与他同时出现于一版上的贞人,也定为同一时代。这就是“贞人同版”。我们再把根据“共版”关系的贞人与其它的贞人联系起来,就可以找出每一期的贞人组,这样,就可以根据甲骨上出现不同时期的贞人,判定甲骨文的时代。
四、坑位。甲骨文字的时期延展至帝辛,有二百七十余年之久,经过这样长的时间,甲骨坑就可能有时代的差异,每一个坑就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这里的“坑位”实际上指甲骨出土的地区,即在小屯村及其北地曾被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而不是现在考古学严格意义上的“层位”和“灰坑”。这一标准,只有在科学发掘之后才能树立。
以上所说世系、称谓、贞人、坑位四项标准中,前三项即世系、称谓、贞人三位一体,是甲骨文分期断代的基础,因而也有学者认为此三者是分期断代的“第一标准”。依据“第一标准”,我们就可以定出一批时代明确的标准甲骨文片,既包括由称谓决定时期的甲骨文,又包括较多的由贞人可定时代的甲骨。再通过这批标准甲骨片的整理和归纳,还可以派生出其它各项标准。
五、“方国”。各不同时期的方国,是由“第一标准”所确定的时代明确的甲骨文中所归纳出来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每一时期甲骨上经常出现的方国名作标准,去判明一些甲骨的时代。
六、“人物”在《断代例》中,只初步列举各时期的不同人物,诸如史官、诸侯、小臣等,并以武丁时几个特别人物为例,以证明由“第一标准”断代后所确定的不同时期“人物”,根据这些“人物”就可作判定甲骨时代。
空格七、“事类”。既占卜的事情。有关祭祀的卜辞对断代很重要。每一时代的祭法和所祭的祖先神祗都有不同,如父、祖、母、妣的称谓。当然,这些特定的风尚和内容,也是由“第一标准”确定的甲骨文归纳出来,并反过来用这些特定的风尚和内容定其他甲骨的时代。
八、“文法”。卜辞的文法极为简单,然而由文法的随时变易,也可作为划定时期的标准。特别时商代二百余年间始终不断的占辞,文法是有变化的,但变化不大。
九、“字形”。殷墟文字,经过二百余年的长期发展,许多字都有它由繁而简的演变过程,每一时期,都有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字形。
十、“书体”。所谓“书体”就是甲骨文的书写风格。董作宾把各期书法特点概括为:第一时期的雄伟,第二时期的谨饬,第三时期的颓废,第四时期的劲峭,第五时期的严整等。
董作宾由“贞人”的发现到断代研究“十项标准”的建立,是他对甲骨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断代例”的发明,是甲骨文研究中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空格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与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当代甲骨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甲骨分期的“二系说”,即所有的殷墟出土甲骨文可分成两个系统,两个系统的甲骨的分期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不过这种新的分期断代说还在讨论之中。
[ 此贴被 ̄貓夫亼在2010-04-29 13: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