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1326943]
古代采盐井,政府采盐制度的松紧影响着民间私盐的开采和销售
[attachment=11326944]
在一些年代,盐商只有拿到这种执照才可以合法经销盐
[attachment=11326945]
被盐养富的盐商的住宅极尽奢华
炎黄二帝为盐战 食盐专卖管仲创 盐商马车金玉饰 “消炎会”造雨降温
人类最早从何时开始食用盐,迄今尚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但可以想见,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
时间:1542年3月2日(明嘉靖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
事件:明世宗改革盐法
关键词:盐商
事由
盐商竟然能世袭
明初规定:盐商必须赴边塞纳粮,才可获得官府酬发的盐引(食盐经营许可证),商人持盐引再到特定盐场支盐,贩运到特定地区行销。此间,山西、陕西商人由于近水楼台,成为明初盐商的主体。
明朝中叶,明政府改行新的盐业制度:商人向盐运司交纳现银即可办理盐引,就地支盐销售。这种称之为“中中折色”的盐业制度为徽州盐商的崛起提供了极好的契机。许多徽商纷纷前往离徽州较近、设在扬州的两淮盐运司及设在杭州的两浙盐运司纳银买引。两淮盐场产盐最多,盐利最丰。
明嘉靖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1542年3月2日)明政府又改行纲运制度:将各盐场商人所持旧引分为十纲,编成纲册。每年以一纲行旧引,九纲行新引,凡被编入纲册的盐商即可获得永久性的世袭垄断销售权,而没有编入纲册的盐商则无售盐的资格。当时徽商在纲册上已占优势,随着纲法的推行,许多在两淮经销盐的徽商成为盐商世家。
[b]盐的起源 [/b]
炎黄二帝为盐而战
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工过的盐,称为“盐”。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被称为池盐,产地在晋、陕、甘等西北地区,最著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
黄帝曾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尤于涿鹿。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附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又名涿鹿。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
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做调味品。商代人已经知道用盐配制美味的羹汤。商代以前的夏代就有贡给奴隶主国家的盐,这种盐做调味品用,极为珍贵,当做贡物上交。
周代,人们已经把咸味作为“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一,并用于医治疾病。“以咸养脉”是周代人对盐医疗功用的新认识。其后,盐的调味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汉代王莽称盐为“食肴之将”。
[b]盐业制度 [/b]
食盐专卖历代有松紧
春秋时期的齐国开始了中国古代的食盐专卖,齐桓公时的管仲被认为是中国食盐专卖政策的创始人。
管仲推行了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食盐政策。这种政策规定,在食盐的生产环节允许民间自制,官府出钱收购或征收后用以抵税,使生产者有利分沾,从而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管仲的食盐专卖政策较充分地考虑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深得民众欢迎。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食盐官卖,严禁私煮盐。自武帝起,改行专卖,盐利归官,食盐的产、运、销都由官办,私人不得违禁经营。这种政策被称为直接或全部专卖制,该制度历西汉后期迄新莽不仅未改,还变本加厉。导致百姓无盐可吃,才冒险制贩私盐。
盐商
盐造就古代第一批大商人
中国商业的起源同盐的关系极为密切,盐造就了中国古代第一批大商人。
盐商对吃极端讲究。扬州盐商吃鲥鱼讲究“出水入锅”。从江边钓、行、灶、蒸,到宴前上桌,要分秒必争。盐商借吃摆阔场面十分惊人,号称“消炎会”的宴席,要在水榭周围“布雨”(用人工制造),保证凉爽,以免影响食欲和味感。
天津盐商的饮宴也有同样突出的表现。大盐商查日乾只要听说各省之庖人(厨师),凡有一样菜肴特别拿手的,他都要设法搜罗到门下。每次宴席都请客人点菜,因为他不知道客人要点什么菜,动员的厨师竟达200多位。
[b] 故事 [/b]
唐王为误斩御厨立庙
唐王李世民的御膳房里有一名姓詹的厨工,做得一手美味佳肴。一次李世民问詹公:“做美味什么最重要?”詹公回答:“千般美味盐为先”。唐王想,孤吃尽山珍海味,盐算什么,这不是戏弄我吗!遂将詹公斩了。一位朝臣愤然不平,命御厨做菜不准放盐。唐王吃了淡极无味,才知道错杀了人,于是追封詹公为王,还给他修了庙。后来詹公在一些地方被奉为厨祖。
[b] 风俗 [/b]
侗族青年拿盐当聘礼
贵州报京侗族青年订婚,男家要请“红娘”去女家说媒,媒人所带的礼物很简单,黄草纸包装的半斤盐巴和白皮纸包装的二两茶叶。
报亲侗族人用盐茶当聘礼的原因在于侗家喜欢烧油茶待客。烧油茶所需的糯米、猪油,农家可以自给。但报京不产盐、茶,而且交通不便,盐巴和茶叶便成了难得的贵重礼物。盐巴是咸味,意味着要讨的姑娘很贤(咸)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