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古代军事思想:《六韬》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793 回复:3

[人文通史] 16古代军事思想:《六韬》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展雯

ZxID:102482


等级: 文学之神
配偶: 偶颜單色
O(∩_∩)O心态平和永远最美,天天快乐才对!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11 0
16古代军事思想:《六韬》
[backcolor=#ffcccc][table=100%][tr][td]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
[attachment=11326919]
[size=3] 
[backcolor=white]《六韬》,旧题周吕望作。[/backcolor] 

吕望,又称吕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称之为[color=#FF0000]师尚父或太公望[/color],为周初军事家、谋略家。青年时曾在商都朝歌为吏,后投奔西周,得文王姬昌的赏识。他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color=blue]为姬昌提出了逐步翦商增强自己实力[/color],先求改变力量对比、然后伺机进行决战的谋略方案。经过姬昌施行,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灭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文王死后,他继续辅佐其子武王姬发,进一步削弱商的实力,并最终指挥周军在牧野之战中一举灭商。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于齐。他举贤尚功,因俗而治;重视工商和军队建设,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奠定了齐数百年的大国地位。

  
《六韬》虽题为吕望所作,实际上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但不排除其中反映了吕尚的某些军事思想。其真实作者已不可考。《六韬》的版本源流比较复杂,各本内容互有异同。从现存本看,大致有以下四个系统:

  (1)竹简本,即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土的《六韬》残简和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大公》残简,这是现存最早的版本。前者已整理出来,有文物出版社铅印本。

  (2)唐写本,即敦煌唐卷子本《六韬》残卷,共存[color=#FF0000]201[/color]行(其中一行只残存半个字),[color=#FF0000]20[/color]个篇目。原件藏法国巴黎全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有缩微胶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纸写本《六韬》。

  (3)《群书治要》本,是唐魏微给唐太宗编的摘要本,只有文韬、武韬、龙韬、虎韬、犬韬的内容,未列子目,亦未收豹韬。以上三个系统都程度不同的保存了一此些不见于今本的侠篇或侠文。

  (4)《武经七书》本,初刻于北宋元丰二年([color=#FF0000]1080[/color]年),现存有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是现存最早的刊本,国内有其影印本即《续古逸丛书》本。明清以来众多的总书本及其精本、白文本,大都属于这个系统的版本。

[attachment=11326918]   
《六韬》的篇目,最早在《汉志》著录为《兵八十五篇》,今本即宋代删定的“武经”本《六韬》共[color=#FF0000]60[/color]篇,二者相差[color=#FF0000]25[/color]篇。现在所能看到的两种汉简本和唐写本残卷中的篇题和内容,既有与今本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不同的篇题,如汉简中的《藻启》、《治国之道第六》、《以礼义为国第十》、《国有八禁第二十》,唐写本中的《利人》、《趋舍》、《礼义》、《大失》、《动应》等。这些与今本不同的篇章内容当是60篇之外的[color=#FF0000]15[/color]篇内容,或者为流传过程中失传,或者为宋朝廷颁定“武经”时删掉。


  今本《六韬》共六卷六十篇。

  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

  武韬--讲用兵的韬略

  龙韬--论军事组织

  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

  豹韬--论战术

  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

  
[color=#FF0000]《六韬》继承了以往兵家的优秀思想,又兼采诸子之长,所以思想内容很丰富。[/color]在政治战略思想方面主张“同天下”、“天下同利”,反复强调“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重民”、“利民”,认为天下是属于民众的,因此取天下必须得到民众的拥护,强调“国之大务”在于“爱氏”,其实质是轻徭薄赋,要求君主清静寡欲,不与民争利。

  
在军事方面,主张“伐乱禁暴”,“上战无与战”,强调“知彼知己”,“密察敌人之机”,“形人而我无形”,“先见弱于敌”。要求战争指导者“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它认为作战中最重要的是奇正变化,“不能分移,不可语奇”。[color=#FF0000]对于攻城,它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围困打援,迫敌投降。它重视地形、天候对战术的影响。[/color]总结了步、车、骑兵种各自的战法及诸兵种的协同战术。它重视部队的编制和装备,详细记述了古代指挥机关的人员组成和各自的职责,提出了因士兵之所长分别进行编队的原则。它认为“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详细记述了古代武器装备的形制和战斗性能。重视军中秘密通讯,记述了古代军中秘密通信的方式方法。[color=#0000FF]它还重视将帅修养和选拔,认为“社稷安危,一在将军”要求将帅不仅要谙熟战略战术、知进退攻守、出奇制胜的谋略,而且要懂得治乱兴衰之道,要能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并提出了考察将帅的八条方法,即所谓“八徵”。 [/color]

  
在军事哲理方面,《六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一方面反对巫祝卜筮迷信活动,把它列为必须禁止的“七害”之一,另一方面又主张用天命鬼神去迷惑敌人。它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初步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提出了“板反其常”的重要辩证法思想,是对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重要贡献。它的许多军事思想都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如“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等。

  
[backcolor=white]《六韬》在国外颇受重视。[/backcolor]日本战国时代的足利学校(培养军事顾问的学校)就曾把《六韬》与《三略》定为该校的主要教科书。据有关书目记载日本研究译解《六韬》的著作也有三十多种。西方第一次翻译的中国兵书共四种,合称《中国军事艺术》,于1772年在法国巴黎出版,《六韬》就是其中一种。此外朝鲜、越南等邻国也相继出版和翻译了《六韬》。

  
《六韬》是宋代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是先秦兵书中集大成之作,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曾被译成西夏文,在少数民族中流传。它不仅文武齐备,在政治和军事理论方面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而且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军事史料,如编制、兵器和通讯方式等。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table][/backcolor][/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

[color=#FF0000][b][size=4]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人计[/size][/b][/color]

[attachment=11326920]


[size=3][backcolor=white]语出《六韬·文伐》:[/backcolor]“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就象本计正文所说,对兵力 强大的敌人,要制服它的将帅;对于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去腐蚀他,将帅斗志衰退,部队肯定士气消沉,就失去了作战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攻其弱点,己方就 能顺势保存实力,由弱变强。


春秋时吴越之战,勾践先败于夫差。吴王夫差罚勾践夫妇在吴王宫 里服劳役,借以羞辱他。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面前插躬屈膝,百般逢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终于放他回到越国。后来越国趁火打劫,终于消灭了吴国,逼得夫差拔剑自刎。 那所趁之“火”是怎样烧起来的呢?原来勾践成功地使用了“美人计”。 勾践被释回越国之后,卧薪尝胆,不忘雪耻。吴国强大,靠武力,越国不能取 胜。越大夫文种向他献上一计:“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要想复国雪耻,应投其所好,衰其斗志,这样,可置夫差于死地。”于是夫差挑选了 两名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送给夫差,并年年向吴王进献珍奇珠宝。夫差认为勾践已被他臣服,所以一点也不加怀疑。夫差整日与美人饮酒作乐,连大臣伍子胥的 劝谏也完全听不进去。后来,吴王进攻齐国,勾践还出兵帮助吴王伐齐,借以表示忠心,麻痹夫差。吴国打胜之后,勾践还亲自到吴国祝贺。 夫差贪恋女色,一天比一天厉害,根本不想过问政事。伍子胥力谏无效,反被逼自尽。勾践看在眼里,喜在心中。[color=#0000FF]公元前482年[/color],吴国大旱, 勾践乘夫差北上会 盟之时,突出奇兵伐吴,吴国终于被越所灭,夫差也只能一死了之。


[color=#FF0000]女人之有此魔力,可说是上帝故意想征服男人的创造,特别对那些英雄人物。[/color]英雄和美人俨然一体,不管中外古今,占尽历史镜头,中国之历史命运,都操纵在这两种人手上。此无地,互相需要也,说好,是相得益彰;说坏,是朋比为奸。何况“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烽火相欺,不外博美人一笑,冲冠发指,无非一怒为红颜,就是独身主义的希特勒亦有秘密情人,临死前还要行婚礼。伊藤博文说过“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这是最实在的自白。


因此,使用美人计,绝不会受时间时空限制,正所谓衽席为战场,脂粉作甲胄,盼来是熗矛,颦笑胜弓刀。有于战场上取上将之头者,有于国会夺元首之魄者,有父凭女贵,兄凭妹贵,甚至甘戴绿帽子而夫凭妻贵者。此计既可诱惑敌人,亦可作向上爬的阶梯。


中国民间传统常有三十六计之说,其中最香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美人计了,而美人计,也往往屡试不爽,能奏奇效。为何简简单单的美人计竟然小可以谋利生财,大甚至可以倾国倾城,令天下风云变色呢?道理说来其实很浅显,行计人不过是抓住了常人皆有的“食色”之性也,就连大圣人孔老夫子也曾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更何况是众多色欲薰心的“凡夫俗子”呢,好色之徒焉能不中计?


美人计,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求博其一笑的冰山美人褒姒,她就是当时的褒人为献媚周王所进;而最著名的美人计则是成就了越王勾践灭吴雪耻建立霸业的雄心的浣沙女西施,她也因此名列古代四大美人之首;此外,远嫁塞外、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和义侍董卓、伺机离间的貂蝉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美人计中楚楚动人的女主角。[color=#0000FF]这些美人计,或为邀宠,或为避祸,或为求利,归根到底一言以蔽之,从古到今盛行不衰的美人计,究其实质都是如假包换的性贿赂。[/color] [/size]

[/table][/backcolor][/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

[color=#FF0000][b][size=4]西施:吴宫娇娃只是越国的高级贡品[/size][/b][/color]

[attachment=11326921]


[size=3]“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上鸟自啼,履廊人去苔空绿。撸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洲,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日夜东南流。” 西施艳色天下重,是个不折不扣、倾城倾国的大美人,相传她出身贫贱,曾靠在溪头浣纱度日,可是她的美却惊动了水里的游鱼,它们因自惭形秽而躲藏到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换气,后世因此流传了“沉鱼”的典故。而她因体质娇弱,常作捧心之态,世人皆以为美,更引得邻家女子“东施效颦”,这段趣闻也流传至今。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有杀父之仇、灭国之恨,为了赢得养精蓄锐、砺兵秣马的时机,听从大夫范蠡的妙计,四处寻访美人献给好色成性的夫差,西施因其天下无双的美色,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复国大计中举足轻重的棋子,顺理成章地被送入吴宫,做了吴王的妃子。


西施的绝世容颜和柔言媚语果然让夫差神魂颠倒,色令智消,他下令耗费巨资为西施筑馆娃宫,终日与她嬉戏其中,从此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将争夺盟国霸主地位的壮志置之脑后,更放松了对越王的警惕,使勾践有了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良机。


与此同时西施还利用夫差对她的信任,离间夫差与吴国肱股之臣大将伍子胥的关系,最终逼死伍子胥,削弱吴军事力量,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吴国灭亡后,西施却不知所踪了,有人说她和大夫范蠡本是恋人,功成身退后双双隐居了,也有人说西施失身于吴王,忍辱负重只为复国,事毕后自沉于太湖了,更有人说西施日久生情,爱上了夫差,竟于国破之日在馆娃宫为夫差殉情了。。。。。。真相已经湮没于历史的迷雾之中,只留下了这个可歌可泣的美人计传奇任后人评说了。[/size]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

[color=#FF0000][b][size=4]昭君:大汉对匈奴性贿赂的和亲牌[/size][/b][/color]

[attachment=11326922]

[size=3]王昭君,恐怕是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最多的美人之一了,后世的杜甫、江淹、王安石、马致远等人均有吟咏她的名篇传世。昭君,西汉元帝时期人氏,与屈原同为湖北归州人氏,丰神秀美,气质出尘,但昭君之所以名标青史,不仅仅因为她超凡脱俗的美,更因为她自愿请行和亲匈奴,远嫁塞外,换来了边疆的和平与安宁。汉朝在立国之初,便时常与匈奴兵戎相见,烽烟蔽日,鼙鼓震空。“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百姓流离,田园丘墟,北方边陲迨无宁岁。自昭君和亲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1954年在包头汉墓出土的“单于和亲”、 “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瓦当残片便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昭君出塞也因此成为一个经典的历史时刻,不断在典籍和舞台上重现,后人评述“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不失为对她的壮举的公允之断。


就昭君个人的遭遇来说,她那和亲的壮举其实是一出个人的终生悲剧。她所选择的是一桩毫无爱情的政治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联姻“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怎能属于爱情呢?”昭君说到底不过是汉元帝慰安匈奴的一个筹码而已,更直白地说,昭君其实就是汉家天子给匈奴单于的性贿赂罢了,她的牺牲与委曲始终摆脱不了这一抹难堪的色彩,令人唏嘘不已。传说昭君出塞时离情别绪愁怀满腹,为纾解去国离乡的抑郁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她的曲声缠绵徘侧,哀感顽艳,她的姿容凄婉动人、楚楚可怜,就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不忍继续前行,纷纷停留在昭君的周围陪伴她。。。。。。与西施“沉鱼”相映成趣的典故“落雁”便是由此而来。也许只有杜甫才是她的知音,听出了她心中的无奈与不平----“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size]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

[color=#FF0000][b][size=4]貂蝉:被政治逼良为娼[/size][/b][/color]

[attachment=11326923]

[size=3]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罗贯中《三国演义》


貂蝉,东汉献帝时期人,原为大司徒王允府中的歌伎,能歌善舞,美丽异常,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三。传说貂蝉降生人世后,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闭月”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司徒王允不满太师董卓嚣张跋扈、擅权误国,一心想除之而后快,但苦无良策,终日茶饭无心。聪慧过人的貂蝉窥知情由后表示“如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蝉收为义女,精心设计了个“连环美人计”,先将貂蝉许给董卓义子吕布,未及迎娶又献于太师董卓,挑起董、吕两人的矛盾。而貂蝉也对王允的意图心领神会,处处设计离间董卓、吕布父子,成功地施展了美人计,使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成仇,最后更诱使吕布杀死董卓,夷其三族,为汉室朝中铲除了一大祸害,立了大功。后人叹日:“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于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本来貂蝉与吕布是令人称羡的英雄美人,但吕布白门楼被害之后,貂蝉再度飘零。后被献与曹操。曹操对她十分爱重,但后来为了拉拢关羽,遂将貂蝉送给关羽。貂蝉敬慕关羽英雄了得,以为终身有靠。但最后还是为关羽所弃。从此不知所踪。可怜一代红颜,竟被当作礼品似的送来送去,落得如此凄凉的收场,当三国好汉们以天下的名义要她奉献自己肉体做贿赂时可曾想过男儿的天下却狠狠地辜负了她? [/size]

[/td][/tr][/table][/backcolor]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

[color=#FF0000][b][size=4]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size] [/b][/color]
[attachment=11326924]

[size=3]周瑜想用美人计,将刘备骗到东吴后杀害,不想刘备与孙尚香真的成亲。于是周瑜又设玩物丧气之计,刘备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眼见到了年终,赵云来见刘备,诈称曹兵杀奔荆州,请刘备即刻返回。刘备说“必顺与夫人商议。”赵云说:若和夫人商议,必不肯教主公回。不如休说,今晚便好起程。”


刘备对孙夫人说,已到年关,想要拜祀祖宗。孙夫人说:休得瞒我,我已听知了也!方才赵子龙报说荆州危急,你欲还乡,故推此意。刘备见此情景,只得以实相告。孙夫人说: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刘备又说:夫人之心,虽则如此,争柰国太与吴候安肯容夫人去?于是孙夫人便以江边拜祖为名,望荆州逃去。


孙权得知刘备逃走,派兵追赶。危急之时,刘备便将周瑜以孙尚香为诱饵谋害自己实情说出。孙夫人听后对哥哥如此做十分不满。于是,上前怒斥前来追赶的吴将。帮助刘备逃到江边。乘上诸葛亮早已准备下的战船,终于回到荆州。(见第五十五回)


书上说中,有两次规模较大的美人计,其中一次是王充利用貂蝉来离间吕布与董卓,最后,王充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另一个是周瑜利用孙尚香诓骗刘备到东吴就亲,结果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什么同样的美人计,一次顺利地获得了成功,而另一次却惨遭失败呢?


由司徒王充一手策划的连环计,目的是要离间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利用吕布之手除掉董卓这个逆贼,最后王充完全达到了这个预期的目的,因此说,王充所策划的这次策略行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动。王充所策划这次大获成功的策略行动,其成功奥秘在哪些地方呢? [/size]


[backcolor=white][size=4]首先,美人积极主动配合,机密不为外人所知:[/size] [/backcolor]


[size=3]王充虽然早就想除掉董卓,但是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一直处于烦恼的状态之中。这次,他见董卓在席间杀了大家,尽管气得坐立不安,夜不能寐,但是仍然没有想好主意。只是到了貂蝉对他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的时候,他才突然顿悟,想到可以用貂蝉来设美人计。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王充的美人计是美人自己主动提出来的。似乎用来离间董卓和吕布的连环计完全是王司徒一个人想出来的。其实不然,应该说想出这个计谋的人是王充和貂蝉两个人。


我们知道,美人计中的美人是这场戏中的主要角色,这场戏的演出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美人的应变能力和表演技巧。同时,貂蝉只身与董卓、吕布周旋,虽不能说是“与狼共舞”,却也是名副其实的“与虎同眠”,这场戏一旦演穿了帮,不介所设的计谋要失败,就连王充貂蝉两个的身家性命也难保。因此,就要求美人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


在美人计实施的过程中,貂蝉在关键的时刻也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当吕布频以目视貂蝉的时候,她也能恰到好处地以秋波送情。当王充命貂蝉为董卓唱曲时,她能很快将董卓迷惑住。如果不能同时讨得这两个人的喜欢,这一计也就无法实施。当吕布来到董卓卧房偷目窃望时,貂蝉也以目送情,弄得吕布神魂飘荡。当她约吕布在凤仪亭相见时,也是在貂蝉的导演下演出一场“吕布戏貂蝉”,正是这场假戏,进一步加深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妒火。。。。。。


由此可见,整个计谋的实施过程,都在貂蝉的有效控制之下。如果没有貂蝉在其中推波助澜,那么,即使策划得再周密,也能随时有可能弄假成真或者中途夭折。另外,他们把计谋做得密不透风,也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谋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除了五充和貂蝉两个人之外,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而且他们两人又都是这个计谋不可缺少的实施都,如此大的一个行动,又经历了如此长的时间,期间不但施谋的对象董卓和吕布一直被蒙在鼓里,就是那此旁观者们,也始终没有看出这个“葫芦里卖的究意是什么药”这实在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实,能够掌握对方的弱点,击中对方的要害,我们知道,实施美人计除了美人要美之外,施谋的对象一定要好色。如果施谋对象是一个正人君子,或者是一个色盲。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美人也难以奏效。例如,曹操就曾经给关羽送过十个美人,想要以此收买关羽之心,然而关羽却始终不为所动。可见,美人计并不对什么人都适用的。


王充之所以要对董卓和吕布用美人计,而不用苦肉计或者别的什么计谋,除了王充的身边有一个愿意献身的美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人皆好色之徒。如果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好色,那么,这一计也无法实施。


当李儒见董卓与吕布两人因争夺貂蝉而大打出手的时候,便劝董卓道:今貂蝉不过一个女子,而吕布及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经蝉赐给布作妾,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董卓听了李儒的话,也确实有了将貂蝉赐给吕布之意,并且果真前来征求貂蝉意见。


这时的情况就变得十分严重了,如果真的把貂蝉送给吕布,吕布虽然不见得就对董卓感恩戴德,但是吕布至少不会再与董卓叫劲儿,那时王充计划可就全泡汤了。值得庆幸是,貂蝉及时排除了这个干扰,她先是向董卓表示“妾宁死不辱”接着又要拔剑自刎,经貂蝉这么一折腾,还真把董卓弄得没了脾气。 [/size]

[backcolor=white][size=4]第二:有心谋划,无力控制 [/size][/backcolor]

[size=3]周瑜也曾设计过一次著名的美人计,企图以孙权的妹妹孙仁为诱饵,将刘备骗到东吴作人质,然后强处索要荆州。但是这次美人计的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周瑜所精心设计的美人计为什么会事与愿违?


[size=4][backcolor=white]首先所设之计早已被对方看破,只是自己将自己蒙在鼓里。[/backcolor] [/size]


周瑜所设的美人计,除了周瑜、孙权、鲁肃这三个人之外,再也没有第四个人知道,不要说做媒的吕范,就是孙权的母亲也都在蒙在鼓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事似乎做得十分机密。


其实,事情做得机密不机密,主要不在于是否走漏了风声,而在于是否能被别人看破了。为什么连刘备都能一眼将周瑜所设计看得清清楚楚?这并不是刘备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周瑜的计谋中有很多不合情的地方。


例如,按照当时的风俗,一般都是男的一方主动提亲,极少有女方主动找上门的,何况刘备算不上的白马王子。可是,孙权却突然提出将并不愁嫁的妹妹送给刘备,而且还表现得有此迫不及待。还有,自古以来,都是女人嫁到男人家里来,很少有男人被娶到女人家里去的,可是孙权却特别要求刘备一定要到东吴就亲,这就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 一个计谋如果有破绽,就容易被人识破;而计谋一旦被人识破,就不再是计谋了。这就是周瑜献美人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size]

[backcolor=white][size=4]其次,美人计中的美人并不能与施计人所控制[/size] [/backcolor]


[size=3]尽管刘备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美人计,但是如果没有美人孙尚香的配合和帮助,刘备即使插翅也逃不出周瑜的手心,孙仁本来是被当作诱饵的,为什么反来帮助刘备呢?这主要是因为孙仁不是一般的女子。


孙尚香是个志胜男儿的人,孙仁虽受吴国太溺爱,但是在她身上却没有骄娇之气。她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周瑜曾介绍说:孙仁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时。吕范也介绍说:吴候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常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就连孙仁的洞房之中也是两边刀熗森列,侍婢皆佩剑。 [color=#FF0000](见第五十四回) [/color]


由此可见,孙仁至少有两个不同于大家闺秀的特点,一个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性格,另一个是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的志向。这两个特点就使她所接触的事物不同于一般的妇人,因而,她的见识也就大大高于一般的妇人。


孙尚香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孙仁是个女流之辈,又是一个两情欢洽的新娘,即使留恋儿女之情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当她得知荆州危急,并听刘备说出“备欲不去,使荆州有失,被天下人耻笑;欲去,又舍不得夫人”的烦恼时,孙夫人毫不犹豫地表示: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如此深明大义,家在难能可贵。


同时,摆在孙夫人面前的还有一个难以做出的抉择,这就是与母亲的离别。如果跟着刘备回荆州,就必须割舍母女之情;如果留恋母女之情,就不能放刘备回荆州。在这个两难的选择面前,孙夫人之所以选择了跟随刘备,并不是她不留恋自己的母亲,也不是她不喜欢安乐的生活,而是她把自己的命运与夫君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了。为了实现夫君的宏图大志,她宁愿放弃自己眼前的一切。可见看的是大局,看的是长远。


孙尚香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刘备要想逃回荆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孙仁主动为刘备出谋划策。由于孙夫人善于随机应变,竟使她的母亲信以为真,使得她与刘备得以离开扬州。这说明孙夫人是个很有心计的人。


孙权得知刘备逃走,屡次派人追赶,在这种紧要的关头,孙夫人站了出来,对着前来追赶的兵将骂道:我已嫁他人,今日归去,须不是与人私奔。我奉母亲慈旨,令我夫妇回荆州。便是我哥来邮局须依礼而行。欠二人倚仗兵威,欲待杀害我耶?这真是临危不惧,敢做敢为,充分表现出她有勇的一面。


周瑜的美人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就意外地遇到到了使他机毁人亡的两只飞鸟,这就是乔国老与吴国太。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局外人,但是,他们对周瑜的计谋却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果从刘备的角度来说,乔国老和吴国太当然是两个贵人,但是,如果从周瑜的角度说,他们两人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足的干扰因素。


由于周瑜在策划他的美人计时,没有想到乔国老与吴国太两个会搅和到这件事中来,因此没有事先采取心要的防范措施;又由于乔国老,特别是吴国太的特殊身份,周瑜只能惟命是从,因此,使他失去了对事件的控制能力。


一项计谋如果在实施地过程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即使策划得十分周密,也难以取得成功,更何况周瑜的计谋在策划的过程中就有很多致命的漏洞,因此可以说,周瑜所设的美人计,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size]
[/td][/tr][/table][/back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展雯在2010-04-11 20:2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4-11 0
单周周四上孙子兵法课。
ranfeng

ZxID:61765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xsp8679556
年纪大了,肝不动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2-11 0
美人计神马的比较有兴趣看一下

kisskim

ZxID:5532602


等级: 禁止发言
配偶: 大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2-11 0
西施是个美人儿啊。喜欢她╮(╯▽╰)╭不过照片看不太清楚。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