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8439 回复:11

[人文通史] 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朽木夜翼

ZxID:2448383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懿轩°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31 0
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backcolor=#66CCCC][table=90%][tr][td]
[backcolor=#FFFFCC][table=95%][tr][td]
[color=#66CCCC]
      [color=#6666CC]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可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这类作品看起来生动形象。[/color]


[b]历史渊源:[/b]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至此,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然而,目前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可见这两种相近似的艺术形式相互间的影响和汇流。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我们不妨从历代的典籍载记和文人的字行中,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 ----- 唐·杜甫《彭衙行》

    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 唐·李商隐《人日》

    吴越践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 五代《武林梵志》

    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 ----- 周密《志雅堂杂钞》

    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 明《苏州府志》

    石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 ----- 清《保定府志》

  我国长期民情风俗的稳定和许多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壮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仍在那里仍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b]主要流派:[/b]

[color=#0000FF]江苏 浙江 “江浙派”[/color]

江苏扬州剪纸:百般变化剪出来。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隋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的艳丽景色,让人赏心悦目。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用来祭奠鬼神。大诗人杜甫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诗句,即谓此用途。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剪纸艺人作了《鉴真大和尚》剪纸,赵朴初先生为之写《忆江南》词一首,有“明目满城歌过海,神工剪纸与招魂”之句。明清时,扬州剪纸增强了装饰性,欣赏结合实用,既用于妇女儿童的装饰,作为刺绣的底样,剪制鞋花、枕花、台布花、床单花等;也用于民间风俗仪饰,如年节图案、喜庆图案、门前花饰、灯彩花、龙船花、斗香花之类。民间剪纸艺人凭着一把剪刀、几张宣纸,百般变化,寓意多端,剪出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财喜等等花样来。直至清末民初,扬州仍有不少民间艺人以剪纸手艺谋生。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剪纸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55年,扬州成立了民间工艺社(现为扬州工艺厂),把民间流散的艺人组织起来,并安排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著名老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优秀代表。他从12岁起随父学艺,经历了70多个艺术春秋,创作了数千幅剪纸。其主要作品有50年代的《百花齐放》、70年代的《百菊图》和80年代的《百蝶恋花图》三部剪纸集。《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为之写诗云:“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1979年,张永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如今扬州剪纸的品种已有1000多种,销售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浙江民间剪纸 《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践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描绘了吴越故地上曾出现的一个宏大剪纸景观。

  民间剪纸传统在乡土之中延续传承经久不衰。至1953年以前,调查者曾记述:“浙江省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以金华地区永康、浦江、盘安,温州地区的乐清、平阳等地较多,风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异。”

  从所采集的品看来,金华地区多为窗花和灯花,乐清的细纹刻纸主要用于装饰龙盘灯,平阳一带送礼时放在礼物上的“圈盆花”最有特色。其次,各地均有用以衣裙、鞋帽的乡花样。

    题材常见为花卉瓜果、鸟兽鱼多,而戏曲故事则是永康一带的拿手好活儿。剪花的样子多是女子做姑娘时攒下的老辈儿花样;另有一部分是画佛像的民间匠人所为,再经由手艺高的巧手剪制。有的巧手当然也可以自己出样自己剪,甚至看完戏之后就能剪出成套的戏文。

  浙江戏曲窗花擅取戏中典型的场面情节,充分体现人物的身段之美。有别于戏曲的是,剪纸为之配上了相适应的背景为衬,显示了特定艺术语言的优势。浙江剪纸造型讲究大的影像轮廊,而影像之中剪出细细的阴线。阴线的恰到好处,能使形象结构与画面的节奏都增添成色。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37] [/align]

[color=#0000FF]陕西、山东 “北方派”[/color]

    陕西剪纸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内容,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 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 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 上贴的《瓜子娃娃》的身子*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采。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你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 

  随着改革开放,民间剪纸也成为妇女们致富的产业,妇女们走进旅游点、饭店表演自己的艺术,有些剪纸高手被邀请到国外表演。安塞白凤莲大娘把自己的作品上到英特网上进行网上销售。剪纸活动在民间空前活跃,延安、安塞、延川,每年举办剪纸创作班、举行剪纸大比赛,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美自土中生,美自民间来。陕西剪纸艺术深深置根于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民间艺术的奇葩。

    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其中,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40]  [attachment=11326838]  [attachment=11326839]  [/align]


[color=#0000FF]广东 福建 “南方派”[/color]


    广东剪纸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古代,剪纸主要用途是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雕刻图样、产品商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福建民间剪纸 

  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一些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 

  剪纸的作用了也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建筑中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 

  最有特色的样式应称莆田的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礼轻人意重”,想必礼物本是象征行为,而礼物上的花儿,当是人情人意之所在吧? 

  礼品花的造型也别的意趣。一只鸡爪上的剪纸称之为“凤爪花”,本无美感的东西顿时成了一枝爪丫儿的阿娜若舞的凤足凰趾,上面再饰以“戏牡丹”的图案,则更美观。猪肚子儿也很难看,作者把这朵花剪成一只肥硕溜油的小猪崽的意象,使这份本“好吃不好看”的礼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完善。更奇怪其中的文字“一团彩色”而不是“一团和气”,因为那满园之中,已洋溢着可视的祥云瑞气。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41]  [attachment=11326842]  [/align]

[b]剪纸名家:[/b]

[color=#0000FF]张三麻[/color]


    "张三麻"即扬州著名剪纸艺人张永寿,出生于扬州一个剪纸世家。 其曾祖父张万国开始以剪纸为业时,是清朝嘉庆年间,到他已是四代传人了。 

    永寿从小喜爱剪纸,其父张金盛因祖孙几代剪纸,尝够了人间辛酸,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再吃这碗手艺饭。可童年的张永寿醉心剪纸入迷,凭着潜察默记,偷偷地学了起来。父亲一次偶然看到他剪的几幅兰竹,还真有一种家传韵味,竟有所感触,叹道:"这孩子是天生吃剪纸饭的命",不得已教他学艺。 

    在永寿十四岁那年,由于家庭生计困难,父亲一把剪刀养不活一家七口,永寿就独自外出谋生。他跑遍了扬州、仪征、六合、天长等地的许多集镇和农村,风里雨里,寒来暑往,凭着一把剪刀,一叠白纸,给人剪来"福寿",送去"吉祥",也对付了自己清苦的生活,年节之际还攒下些余钱来资助家庭。 

    闯荡江湖七八年,张永寿剪花样渐渐出了名。因为他小时候出天花,没钱医治,和他父亲一样落下一脸麻子,又因父子俩都是排行第三,所以被人们称为"老张三麻子"和"小张三麻子"。 

    长期走乡串镇的漂泊生活,开阔了张永寿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也炼就了一手好手艺。二十岁那年(1926年)他结束了流浪式卖艺生涯,在扬州多子街上一家名叫德兴衣庄的门楼子里,摆下桌凳,挂个招牌,算是正式开张卖艺了。 

    张永寿的摊子与众不同:桌上放一个红木镜框,里面盛放各式花样子,门前一块招牌上写着"张三麻子专剪专描新式花样",另外还剪了一幅对联,上联:"剪成龙飞虎",下联:"描就鸟语花香"。这决非自夸之词,张永寿的剪纸实在是与众不同,就拿所剪的四时八节的鞋花来说,不仅形态各异,而且颇有神彩,绣成花鞋后,令人足下生辉。时间一长,张三麻子的名气大了,扬州城内和四乡八镇妇孺皆知。这时候,难免有些同行冒名顶替,剪的花样都自称是"张三麻子"的作品。为了辨别真假,张永寿自编了宝塔诗一首,刻成木戳,印在纸上,凡来向他买鞋花者,他都用这样的纸包好。他的宝塔诗写得通俗易懂,俏皮幽默、形式也别具一格: 

    张 

    三麻 

    剪花样 

    百色皆像 

    名扬全市上 

    人称剪花巧匠 

    名誉不是一日创 

    各界妇女看了欢畅 

    如果需要什么新花样 

    就请来到扬州多子街上 

    这首宝塔诗不仅具有包装广告的功能,而且还充满了这位剪纸艺人对祖传剪花技艺的自信和自豪感。宝塔诗出来以后,引得一些顽童传唱开来:"张三麻,剪花样……","张三麻"的剪纸大名声传得更远了。 

    旧时代,张永寿剪下的花样逾万,然而,仍然过着难以温饱的生活,备尝人间辛酸。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的创作迈进了新的天地。他以极高的创作热情,创作了数千幅剪纸,先后出版了《张永寿剪纸集》、《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百花齐放剪纸集》。后者是他为郭沫若《百花齐放》诗集配剪的百花图。老人细细品味郭老的诗句,揣摩各种花卉的特征,捕捉最能体现诗意的形态,竟半年之功,为郭老的诗集配齐了一百零一幅剪纸。郭老对张永寿的剪纸给予了高度评价,亲笔题诗相赠,诗云: 

    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 

    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 

    这部由著名诗人和剪纸大师共同配合创作的诗画并茂的佳作,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张永寿对扬州剪纸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继承和发展了扬州剪纸以表现花卉为主,剪中有画的传统。 

    他的《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等作品,将这一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百菊图》从整体来看,是一部集剪菊之大全的皇皇画卷。从单幅作品来看,一百零一幅,在统一和谐的韵律中,又各自有着章法上的变化。那"麒麟角"顿角峥嵘,昂扬可喜;那"紫松针"锋芒毕露,俏拔可佳;"醉红妆"如美人酒后,不胜娇羞;"芙蓉面"似出水芙蕖,分外妩媚。 

    其它作品,如《松鹤》、《柳燕》、《苇下双鹅》、《鲤鱼荷花》、《丹凤朝阳》、《喜鹊登梅》、《金鱼水草》等花鸟剪纸,皆借景抒情,抒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示出明朗向上的自然情味,启人遐思,发人联想。 

    讲究以"形"传"神",是 张永寿剪纸的第二大特色。 

    他剪的菊花,不仅外形美,而且神韵足,呈现不同的个性:"浣纱"力现其"飘"、"柳线"强调其"奇"、"懒梳妆"夸张其"懒"、"万卷书"突出其"卷",真是巧夺神工,横生妙趣。要达到这种神形毕肖的境地,功夫在剪外。 

    张永寿老人卓越的剪纸技艺,源于他丰富的艺术实践。他喜欢种花养鸟,对自然界的景物有广博的兴趣。他在生活中对一花一鸟的动势和静势,体察入微,单他亲眼看过的菊花,就有四百多种,人称"菊痴"。正因为"胸有千般菊",才使他"剪下出奇花"。 

    据说,有一次为了剪"花蜂",他特意捉住一蜜蜂,仔细端详,一不小心,被螫肿了嘴巴。后来,他剪下的蜜蜂蜂刺毕现。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的剪纸"闭目如在眼前,出手如在剪下",不同凡响。 

    其三,在剪纸技法上,老人积累了一套独特的经验。 

    比如剪飞鸟要从翅膀剪起,剪游鱼要从头部剪起,剪老虎要从后脚趾剪起,而剪花卉,则根据不同的花卉特点而异:象"罗汉须",初开时是直瓣,盛放时是就起卷,形成螺蛳圈,剪这种菊,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着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特殊、风味别具的菊花。而"鹭鸶羽"花开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处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线条的粗细大小,要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象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老人总结出一套剪技口诀:"圆如秋月方如砖,缺如锯齿线如须",对剪圆形、方形、锯齿形及线条的要领及要求作了生动的概括。正是平时经验的日积月累和临场高技巧的发挥,才使我们看到老人刀剪下的一幅幅作品,栩栩如生、楚楚动人。 

    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张永寿的剪纸"剪中有画,其味无穷";著名美学家王朝闻也评价他的剪纸"线条优美柔和,清晰明朗,有独特的风格,并非一般剪纸。"并由衷地赞叹"  。 

    张永寿剪纸剪活了!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43] [/align]

[color=#0000FF]剪花娘子库淑兰[/color]
 

  库淑兰,陕西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1920年出生。她的剪纸作品曾获中国民间艺术展大奖、金奖,在台湾举办过艺术研讨会,代表作品被法国、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国家收藏。1986年,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一顶顶的桂冠,一项项的荣誉,仿佛这都是传统剪纸的重新恢复的灿烂与辉煌。但是其实这一切丝毫也没有改变剪纸继续走向衰亡的命运。

  库淑兰的作品,仍然保持了民间美术不追随模拟自然形象,而以观念造型的方式,形象稚拙而又鲜明,构图繁实而又单纯明快,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适度。她善于用各种形象拼贴组合起来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整体感,节律感很强,使人透过这些浪漫的,乐观的,虚构的画面,便可看到作者纯真善良的心灵和惊人的艺术心智。 

  在生子种地、一年推着一年走的陕北农民当中,剪纸确实曾经是件很高雅、很艺术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可如今不行了,传统剪纸被冷落了,很难再吸引人们的目光了。对于这一点,库淑兰就怎么也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面对生人,她随口编一套词就唱开了:“剪花大娘在外面,北京、上海都去遍,有我这剪花子大娘,有我这剪花子姑娘现。一把小剪子散出去,童子我剪花现。童子剪花实好看,剪下凤凰戏牡丹,剪下了鱼儿闹莲现,琴棋书画、八宝如意现。库淑兰这大娘现,剪花子实心实意剪现。”“剪花娘子是谁吗,剪花娘子是我。没有剪花娘子,没有这么大识事(场面)。今天花子剪好些,就是高兴些。今天花子剪不好,气得三天两天不吃饭。花子剪好些,吃了馍,喝凉水,心里都是高兴些。黑了这花子就剪不好,黑了就睡她床边现。总是起来几探现,趴着窗户往外看,月亮落了心就烦。我问这剪花大娘说,看她明天到底剪啥花现。剪花大娘说,我把我的人物让给你库淑兰,你的名誉太了。” 

  看着这当年风光不再、人也衰老了的库淑兰,如此这般沉浸在自编自造的剪纸神话里难以自拔,听着她那梦呓似的念词,让人不得不为传统剪纸艺术的衰落而辛酸,而感慨万千。库淑兰反复提到、念念不忘的那个所谓“剪花娘子”,实际上是她为自己建立的一个虚幻的神话偶像。 

  1937年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黄土高原上广袤而死寂的黄色里正长出几点绿意,库淑兰嫁到了富村。黄土地上的富村其实并不富裕,贫困就象影子一样跟着她。为打发时日,库淑兰开始学剪纸。几十年间,她和村上其他姑娘婆姨一样,纸剪了几大车,就是少为人知。十年前的一天,他不慎失足,掉在十几米深的崖下昏了过去,几天几夜不省人事。家人开始为她准备后事。不想她一日醒来,精神蠼烁,口称自己就是“剪花娘子”。 

  从那以后,库淑兰的剪纸有如神助,一改过去风格,用光、用色精彩绝伦,剪花娘子的造型也屡屡出现在她的文案中。库淑兰的名声也很快大噪起来。这段神话般的往事近乎荒诞,但却几乎被所有认识库淑兰的人证实了。这一年初夏, 库淑兰剪纸在台湾出版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库淑兰又梦呓般地唱开了:“青枝绿叶配牡丹,家里我就这么实可干。拾下金莲子叫喳喳, 青枝绿叶红,姑娘爱我石榴情。姑娘把我叫到小房中,她一下脸红了。”她说出了书,自己心里喜得就象鸡毛翎子扫的一样。

    的确,和剪纸相比,出本印有剪纸的书在这村子里才像件大事情。库淑兰说,来看书的人,有不少是曾经数落过她剪纸的人,但出了书,她自然就什么过错也不会有了。看着书,库淑兰又想起了自己住过的窑洞,窑洞里贴满了剪纸,贴满了剪花娘子。她回到了十几年前住过的窑洞,一种昔日神明已去、今日剪纸无望、情伤于中、神伤于中的感觉充满心头。《流年》片尾响起了黄土地那古老、苍凉、粗放、原始的歌声,让人仿佛置身黄土高原,眼前莽莽苍苍,眼空无物,气荡肠回、思绪凝沉;又仿佛陡然回到了历史的深处。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44] [/align]

[color=#0000FF]剪纸艺人赵才萱:半岛电视台找她剪台标[/color]

63岁,著名剪纸艺人。剪纸、撕纸都是她的绝活儿。她的最得意之作,是手撕“高卢鸡”作为国礼赠送给法国总统希拉克。鸡年伊始,记者采访了这位“撕鸡”高人。

  故事一手撕高卢鸡赠希拉克

  让赵才萱在全国闻名的,是她的剪纸作品被当作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

  去年是中法文化年。人称“中国通”的希拉克来华访问时,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很希望送给他一件特殊的礼物,但一时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那时候我正在什刹海办一个展览,现场表演撕纸,当时外交部的一个工作人员也在下面看,就问我能不能撕只鸡,我就撕了个样子给他,当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用。”赵才萱老人说。“后来,外交部的工作人员竟专程来到我的工作室,说是要几幅剪纸作品当国礼送给即将来访的法国总统希拉克。”

  赵才萱一家人当时感觉特别荣幸。和外交部商量后,她决定手撕一幅高卢鸡,名字就叫“雄鸡一唱天下白”。由于希拉克特别喜欢中国盛唐时候的文化,赵老一家人又决定剪一幅李白和一幅杨贵妃,分别取名叫“黄河之水天上来”和“云想衣裳花想容”。

  赵老说,由于高卢鸡是手撕作品,随意性较大,她反复撕了多次才最终确定图样,最后的成稿大气潇洒。女儿庞晖设计了李白和杨贵妃的画稿,再加上赵才萱精心雕琢,伫立于黄河畔的李白潇洒超脱,徜徉于皇宫御苑的杨贵妃华贵娴雅。

  “希拉客访华本来是不收礼的,由于咱们送的是民间的手工艺品,他特别喜欢才收下。”赵才萱对自己的作品特别得意。

  其实,她那天并没有亲眼见到希拉克,礼物由工作人员转交给希拉克的秘书。赵老还特意将两套“娃娃图”送给了希拉克的秘书,秘书非常喜欢,说要送给自己的两个小孩儿。

  故事二为半岛电视台剪台标

  自从给希拉克剪了“国礼”,赵才萱的名气更大了,连半岛电视台的人都找上门来让她给剪台标。

  “春节前夕,外交部办了个答谢晚宴。当时邀请了我和我母亲,我们在现场给大家表演剪纸,很多记者都很感兴趣,那个半岛电视台的记者也很喜欢,问我能不能给他们剪个台标,他们想挂在办公室。”讲起这件事,赵老仍兴奋不已。

  那天在晚宴现场,两位老人的出色表演让众多记者叫绝。赵才萱的母亲彭秀慧今年已91岁高龄,也是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赵老说,半岛电视台的记者当时就给了她图样。上周她专门买了两张金色的纸,按照图样剪了幅“大写意”的作品送给了半岛电视台的记者朋友。“作品是免费送给他们的,就算表达我们一家人对外国友人的一点心意吧。”

  故事三一张剪纸牵起两岸情

  2002年元旦,赵才萱曾随河北省文化厅大陆民俗技艺团到台湾演出45天。台湾人民对祖国传统手工艺的热爱让她印象十分深刻。

  “我们在民俗公园展览和公演,许多长者过来和我们聊天,还替我们向年轻人介绍作品,一呆就是一天,中午也不肯回家。”更让赵才萱感动的是,台中市市长胡志强也曾两次到民俗公园看望这些从大陆来的艺术家。“他走到我们的剪纸展位时,对我们的剪纸作品赞不绝口,我把一只粗签字笔递到他手中,他马上在留言簿写下了‘人是故乡亲’五个大字!”

  在台期间,赵才萱还特别办了一个短期的剪纸学习班。一张方块儿纸,先剪五角星,再剪桃花,最后变成了一朵美丽的梅花。这个十分简单的剪纸技巧让台湾同胞很感兴趣。“很多台湾妇女带着小孩儿来学习,把一张纸叠一叠,剪几下就变成了很美妙的东西,她们觉得非常神奇!”

  对话 美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赵才萱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身着中式服装,披着一块红色披肩,带一副宽边眼镜,平和而儒雅。

  关于学艺8岁时偷剪窗花成名

  记者:您和您的母亲彭秀慧老人都是剪纸艺术家,应当说是剪纸世家了吧?

  赵才萱:我们一家子都喜欢剪纸,我小时候天天看着妈妈、表姐、舅妈剪纸,耳濡目染就学会了。

  记者:您的技艺什么时候开始出名?

  赵才萱:8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出了名。那年村上有人结婚,托我母亲给剪窗花。结果母亲一忙给忘了,我就偷偷剪好给人家送了去。办喜事那天,人家都夸窗花剪得好,大家都不看新媳妇了,围着看窗花。结果我就出了名。

  记者:您撕的雄鸡十分生动,是否对鸡有专门的研究?

  赵才萱:剪鸡和撕鸡都得十分仔细,连鸡耳垂儿的一条线也不能放过。我买过很多鸡的图片进行研究。再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小的时候天天喂鸡,鸡的模样都在我心里呢。

  关于婚姻 剪纸促成美满婚姻

  记者:听说您与丈夫庞建华的结合就是因剪纸结缘?

  赵才萱:对。我和丈夫在高中就是同校同学,但他比我低一届,在高中从未打过交道。后来我上了南开,他上了天津大学。一次我去天大找老乡,经过海报栏时看到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剪纸作品,表情刻画细致,长衫线条潇洒,就问起作者是谁。老乡告诉我是庞建华。就这样,我第一次与庞建华见了面。

  关于艺术传承 打算为剪纸艺术申遗

  记者:很多民间艺术都面临难以传承的困境,您的剪纸艺术存在问题吗?

  赵才萱:我很欣慰的是,我的女儿庞晖和儿子庞渤对剪纸也情有独钟。两个人不仅把剪纸当成个人爱好,还想到要为保护这门艺术做些事情。

  记者:他们如何保护剪纸艺术?

  赵才萱:正在准备为剪纸艺术申报世界遗产。他们前不久特意到陕北拍了很多剪纸的纪录片,还拍了很多当地剪纸老人的照片,买了很多作品。

  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可能是农村中最后一批会剪纸的老人,记录下他们的创作过程对于保护剪纸这门传统民间艺术意义重大。我们一家人在帮着整理资料时,感触很深,一边整理一边落泪。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庞晖拍完片子一个礼拜后就去世了,她的作品也就成了遗作。

  关于艺术推广 美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记者:除了传承这门艺术之外,您还打算为这门艺术的推广做点什么?


  赵才萱: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办好每一个展览、每一个讲座,让人们感觉到剪纸很美,让这门艺术打动大家。

  因为,一门艺术只有让人觉得美才有生命力。

  赵老“撕鸡”向读者拜年

  在记者采访赵才萱老人时,她当场为本报读者手撕了一幅雄鸡,并题款“室上大吉”,祝愿本报读者鸡年吉祥。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45] [attachment=11326846]  [/align]

[color=#0000FF]中国第一剪——高凤莲[/color]
 

    中国农民亿万劳动妇女创造的中华民族六七千年来文化精华之一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源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跨度,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和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凝聚结晶。反映了人类的生命意识、繁衍意识与阴阳结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源哲学。 

  中国民间剪纸的作者是以农村亿万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劳动群体。他们出于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不受瞬息万变的政治气候和市场价值所制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们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代代相传,延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传统,形成一个举世无双的历史活化石博物馆,这是中国劳动妇女对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高风莲,在中国亿万劳动妇女剪纸作者中,是有代表性的。她出生在黄河流域西北黄土高原的陕北延川县农村,远古时代,陕西是我们的祖先黄帝和炎帝部落集团的文化发祥地。几千年来,由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相对封闭性和西北黄土高原由于后来自然生态被破坏所形成的交通封闭与文化封闭,在民间剪纸艺术中,保存了极为古老的图腾文化,艺术形态和中国本源哲学。高风莲的剪纸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活化石的博物馆。在她的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极为丰富的图腾文化积淀。作为天与太阳内涵的炎帝部落集团的图腾虎,作为地与水内涵的黄帝部落集团的图腾蛇(龙)鱼,由全兽型的图腾、半人半兽型的图腾,到全人型的人格化神抓髻娃娃,叠积了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的远古图腾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而且积淀了图腾虎(天阳)蛇(龙)(地阳)相合,即天地相合,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源哲学。另外,在中国古史传说华夏(炎、黄),东夷与南蛮三大部落集团的发展与融合过程中,东夷南蛮作为天与太阳内涵的鸟(凤)图腾与华夏作为天与太阳内涵的虎和作为地与水内涵的蛇(龙)图腾的历史融合,我们也可以在高风莲剪纸中,看到这种民族图腾文化的融合发展。 

   中国本源艺术形态是观念艺术形态,它不是自然形态的模仿,而是哲学形态的观物取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与艺术造型体系。中国民族艺术与高风莲的民间剪纸艺术,就是这样一个完整体系的艺术形态。高风莲的剪纸艺术中的虎,不是视觉自然形态的虎的模仿,而是本源哲学观念形态的虎。是以虎喻天喻阳的生生不息的圆天宇宙,以十字符号喻天、喻阳、喻宇宙,和以?e字符号喻生生不息旋转的天、旋转的太阳,喻旋转的宇宙,是原始哲学符号的一个重要发展。高风莲剪纸中,图腾形象的虎和象征圆天宇宙旋转生生不息哲学内涵的?e字符号的复合,反映了由哲学图腾到哲学几何符号的历史发展。她大胆地突破了四条腿向下的自然视觉形态的虎,她把四条腿伸向旋转的方向,创造出生生不息哲学的虎与?e字合一的艺术形象。我问她:“为什么把四条腿旋转起来?”她说:“这是飞虎,是从天上下来的。”一语道破,这是圆天宇宙旋转象征的图腾虎,在古芜族的炎帝部落集团中,马也是天、太阳与圆天宇宙的象征,高风莲剪纸中的马,也是四条腿作?e字形旋转,有的马的剪纸还在尻部装饰了?e字符号,明确地作了点题。同样,在她的剪纸中,作为黄帝天族族徽的人格化图腾神及其丰富变体抓髻娃娃,也是四肢向四方放射旋转。高风莲的这些艺术创造,在中国传统剪纸中是没有先例的。高风莲剪纸的艺术装饰极其丰富地运用着由哲学内涵动植物形象图腾到哲学内涵的几何符号,表现她的中国本源哲学宇宙观。她在龙的身上装饰鸟、凤,在凤的身上装饰鱼、龙,以喻通天通地生生不息。她以双牡丹花代替人格化神抓髻娃娃的双目。因为在中国民俗中双目是太阳,牡丹也是太阳的象征。二龙相交阴阳相合万物繁衍,二龙通天,通地通阳,天地相通生生不息。她的画里有生命的动植物符号,不是乏味的哲学图解,而是哲学艺术形象的创造。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发展。高风莲的剪纸艺术世界包容宇宙,她既剪民间传统形态的剪纸,同时也剪以民间传统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的新剪纸。由于传统题材与表现语言经过长期的历史锤炼,已经形成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模式,以传统剪纸形态表现现代生活,是一般剪纸能手遇到的难以逾越的课题,就如传统京剧演员表现现代生活同样遇到的困难。高风莲拿起剪刀如脱缰之马,纵横千里,无所不能表现。从这一带流行的丰富的远古神话故事传说、民间戏剧故事到多彩的农家生活、生产劳动、民俗风情,直到大柳树下青年男女的谈情说爱,无不包容到她的剪纸艺术世界。从大到四五米的史诗般的宏伟巨篇,到即兴拈来的随意之作,胸有成竹从不起稿,大刀阔斧一气呵成,表现出艺术大师的艺术风采。 

  高风莲的剪纸艺术风格粗犷质朴,气势流动,大气磅礴,继承由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新陶原始岩画到陕北汉画像石与汉唐石刻的社会发展蓬勃向上的上升时期艺术特有的民族精神,完全没有晚清社会没落期的那种细腻繁琐毫无生气,只有工艺而无精神的那种“狮子狗”艺术影响。她的艺术气质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陕北人民健康质朴的感情的凝聚和结晶。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47] [/align]

[color=#0000FF] 小李飞刀-李才存[/color]

小李飞刀,青年剪纸艺术家,本名李才存,1961年生人,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任吉林省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长春市剪纸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民盟吉林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小李飞刀不是武侠小说中的刀客,是因其剪纸刀法灵动、细腻而得之雅号。

  小李飞刀以其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和独特的审美天赋,自幼就痴迷剪纸艺术,小学三年级起,在老师的启蒙下,开始操刀,30年来,刀耕不辍。 

  在剪纸艺术实践中,他潜心钻研,从年画、国画等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又从当代文化中接纳信息。他深获北派剪纸"粗犷浑厚、古朴简约"之真谛,又得南派剪纸"清秀俊雅、工细精巧"之神韵,并受西方美术,特别是卡通作品的启发,形成一家独我的艺术风格。

  小李飞刀的剪纸创作取材广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频出新作。他的代表作品有《水浒人物壹百零八图》、《红楼人物》、《古代仕女图》、《福禄寿禧》、《扇面》、《观音》、《金童玉女大龙图》、《毛泽东的一生》、《十大无帅》、《名人头像》、《古代英雄少年》、《宠物小精灵》等。其人物造型精细,气韵神态生动、线条流畅,动作、服饰各具特色。水浒壹百零捌将,栩栩如生;名人头像中,明星们造型夸张,形似更兼神似,呼之欲出,构思奇巧,令人赞叹。尤其是《饮中八仙》,堪称巨制。李白、贺知章、张旭等豪饮的诗人、墨客,聚会于林泉之间,或饮弈、或谈天,沉醉于壶中岁月,笑傲炎凉世态,举手投足,神形毕现,确为精品。目前,小李飞刀正进行剪纸长卷制作,挑战吉尼斯剪纸纪录。

  小李飞刀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已大量进入家居、酒店、宾馆,为人们增加审美佳品和喜庆祥和之气。他的作品多次在多家媒体报道,在港台、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参展,外国朋友也颇有收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小李飞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保留民族特色,刻意创新,努力使这一古老艺术焕发青春。近年来,他又注意培养新一代,现已将剪纸纳入课堂教育。为普及中华民间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激发思维活力,提高技能技巧,增强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学生从小塑造一个自强的形象。李才存老师从教多年,把“成才先立德”视为育人之本,并将“爱心”贯彻始终。在传授剪纸艺术的同时,教导学生怎样做人。课堂上教学生背诵岳飞的《满江红》、高尔基《海燕》、《千字文》等中外优秀文化经典,讲述从古至今英雄人物的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营造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知识面并和学生们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欢度快乐时光。李老师目前正致力于剪纸艺术教学,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与赞许。小李飞刀竭力弘扬中华剪纸艺术,志在走向世界!

  中华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以其神奇的刀剪之功,留黑布白,阴阳相间,反映大千,展示着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吉祥、喜庆、富贵、安康内容使之成为一株散发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奇葩。2002年伊始,中华剪纸艺术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

[color=#0000FF]中国民间的毕加索:林桃[/color]


  在福建省漳浦县旧镇镇白沙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里,住着一位101岁高龄的老人,耳聪目明、健谈开朗、心灵手巧,她就是被称为“中国民间毕加索”的剪纸艺术家林桃。 

   林桃的家,是一座闽南沿海常见的靠山面海的普通石板房。林桃老人一听说我们来,急忙迎出门来,穿着一身蓝色的弯襟旧式服装,迈着一对缠足小脚,上下台阶都自己走,利索、稳健。老人头发银白,在脑后绕成一个圆形发团,用发网罩住,发团中横穿一支银簪,两边插着双春花———这发型,自出嫁“上头”以后就从没变过。老人至今眼睛明亮,不用戴老花镜,她的耳垂特别大,应了“寿星长耳”的俗语。 

    3个月做童养媳,21岁丈夫出走,儿子8岁夭亡,一生有诸多坎坷不幸,回首时,老人很平静。

    1903年,林桃出生于漳浦县旧镇苑上村,没出3个月便被送给白沙村陈家当童养媳。幸运的是,她遇到一位慈祥的婆婆。家境贫寒,她儿时裹着一双小脚,每天捡柴拾草,纺纱织布,9岁开始学刺绣。16岁,别的女孩都能参加传统的剪纸手艺培训“坐花姆”,她却因为童养媳的身份没有机会。好强的她自学剪纸,吸收前人的刺绣艺术造型技法,吸收床花、桌花以及屋脊花等民间造型艺术营养,融入自己的创新,很快初露才华。 

    林桃的婚姻很不如意。她20岁成婚,次年生子,儿子近8个月时,丈夫就与父亲闹翻,离家出走,远赴南洋,从此杳无音信。儿子又在8岁时不幸夭亡。40岁那年,林桃过继了夫家的一个3岁亲侄为子,相依为命。为了养家糊口,她白天捡柴拾草做佣工,为人舂米、挑水、织布、纺纱,晚上在灯下剪纸刺绣。解放后,她加入了船业合作社,以织网缝帆为业,儿子也成家立业,一家人终于过上幸福和美的生活。 

    说起一生悲欢,101岁的老人神态平静,似乎对所有的坎坷与不幸已经完全释然。 

    村里人人尊敬的“花姆”,一生中不知为人们做过多少“嫁衣”,送过多少祝福 

    而今,林桃是村里人人尊敬的“花姆”。“花姆”是当地人对心灵手巧、德高望重女性的尊称,也是给老剪纸艺人的最高荣誉。80多年来,村里人请林老帮忙裁剪花样衣样,帮忙绣制小虎帽肩罩围兜,请她当嫁女娶亲做“四月日”(婴儿出生四个月庆典)的“籽果姆”(礼仪顾问),她是有求必应,一生中不知做过多少“嫁衣”。 

    林桃老人翻动着手中的剪纸作品集,指着图案为我们讲解每一个故事:看,这是《老鼠娶亲》———老人乐呵呵地讲述老鼠们敲锣打鼓,击钹吹唢呐,提灯抬轿迎娶新娘的故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涎围花》,老人活用了“寿桃纹”,用寿桃的造型制作孩子的涎围,是对孩子健康长寿最好的祝福;这是《牡丹石榴花》,姑娘出嫁时,剪这种作品送给新娘,祝福新娘富贵幸福、儿孙满堂…… 

    问老人一生中最喜欢的事,她说:“是那年政府派人用车载我到县城游玩,真够热闹的,街道上锣鼓咚咚响,有踩高跷、有跳舞、有唱歌。那个地方,人人都叫县宾馆,我在那里剪纸,人围得密密的……” 

   那是1999年7月,“首届漳浦民间剪纸艺术节”开办。当时96岁高龄的林桃第一次以剪纸艺术家的身份走出白沙村,到县里现场献艺。只见她灵巧地转动小剪刀,一会儿功夫,一幅《出海捉虾》剪纸就一气呵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位剪纸专家学者及佳宾观看。 

   全国专家学者和领导都来拉她的手,说她是“中国民间毕加索”,她说“够欢喜” 

   2003年9月26日,是林桃的100岁寿辰。福建省文联、漳浦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县城举办“林桃百岁寿辰庆典”活动,全国各地80多名专家、学者和剪纸艺人闻讯赶来庆贺。这事,也让老人兴奋:“有省里人、也有南京人,甚至县委书记、县长都来拉我的手,够欢喜!” 

    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民俗艺术委员会、南京民俗艺术研究中心向林桃颁授了“中国民间毕加索”铜匾;福建省文联、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向林桃颁授了“剪坛巅峰”铜匾。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林桃老人在创作实践活动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剪纸技巧,她的图案纹样传递着传统文化观念,虔诚地表现了这方土地的风土民情,对探寻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显得弥足珍贵。林桃剪下的艺术形象,不管是神话传说、民俗风情,还是飞禽走兽,都凭自己个人的主观想象,随意取舍、夸张变形,有时把不同时空的事物放在同一时空表现,表现出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与现代艺术的抽象荒诞异曲同工。她以简洁变化的线条为主,构成镂空写意形象,纯朴笨拙,粗犷奔放,简练明朗,独具一格,只寥寥数刀,便形具神在,宛若天成。 

   最近,林桃老人的作品被收入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献《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该书在剪纸概论中称她“有出奇的想象能力,而且对剪纸的形式美有一种天生的感觉和把握能力……代表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林桃的作品先后参加福建省“民间剪纸艺术展览”、“九省十县民间剪纸联展”、“全国剪纸展览”、“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奖评选活动及名艺人作品展览”。其中,作品《猪脚花》荣获“全国首届民间剪纸大奖赛”二等奖。其作品还被福建省文化厅选送到斐济、菲律宾等国家交流展览。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福建博物馆、中国对外展出公司收藏。今年,她的百岁艺术人生的电视资料,被辑入中央美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代表处联合制作的世遗申报电视片《消失的母亲河》,为我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出重要贡献。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848] [attachment=11326849]  [/align]


[/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朽木夜翼在2010-03-31 22:2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tian0523

ZxID:27966703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7-30 0
武警总队贵州医院
贵州省武警总院
武警部队总医院
贵州武警医院
贵州省武警医院
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在哪
中国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
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在哪里
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地点
贵阳市白癜风治疗基地
贵阳市白癜风基地
贵州省白癫疯治疗基地
武警部队总医院
贵州武警医院
贵州省武警医院
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在哪
中国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
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在哪里
贵州白癜风治疗基地地点
贵阳市白癜风治疗基地
贵阳市白癜风基地
贵州省白癫疯治疗基地
贵阳市武警医院
贵阳武警总医院
贵阳武警总院
贵州武警
贵州武警总队医院
贵州武警总医院
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怎么样
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
贵州省武警总队医院
武警贵州总队医院
贵阳武警医院
贵阳武警总医院
武警贵州总队医院
贵州省武警总队医院
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怎么样
贵州武警总医院
贵州武警总队医院
贵州武警
贵阳武警总院
贵阳市武警医院
武警总队贵州医院
贵州省武警总院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
贵阳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贵州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贵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贵州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贵州白癜风治疗医院
贵阳白癜风贵阳白癜风医院
贵阳专业白癜风医院
安顺白癜风安顺白癜风医院
安顺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六盘水治疗白癜风医院
六盘水白癜风专科医院
六盘水白癜风最好医院
六盘水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毕节白癜风毕节白癜风医院
毕节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遵义白癜风遵义白癜风医院
遵义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铜仁白癜风铜仁白癜风医院
铜仁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黔南白癜风黔南白癜风医院
黔南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贵阳白癜风
贵州武警总队医院
武警贵州总队医院
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
贵州武警医院
贵州省武警总队医院
贵州武警白癜风
贵阳武警总队医院
贵州省武警医院
贵阳武警医院白癜风
贵州武警总队医院白癜风
武警贵州总队医院白癜风
贵州武警白癜风医院
贵州武警医院白癜风
贵州武警总医院
贵州省武警总医院
贵阳武警白癜风
贵州武警总队白癜风
贵阳武警总队医院白癜风
武警贵州总医院
贵阳林城医院
贵州白癜风医院
贵阳白癜风医院
上海白癜风医院
常州白癜风医院
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
贵阳林城医院
贵阳林城医院
贵阳林城医院
贵阳皮肤bing专科医院    
武警无锡二泉医院
郑州西京白癫风医院


                                                    ------------田
上官紫昕@靖

ZxID:17851790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4-02 0
一直都想学啊,可是哦没有那个手艺,嘎嘎,,,,
qaz963120

ZxID:14899558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4-02 0
全都是艺术啊
szbbw

ZxID:17201816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3-31 0
好漂亮  想学 不知道啊学的会
东方神奇123

ZxID:15984744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8-26 0
天涯茶吧欢迎你的到来 网址是http://www.ta0007.com
山中岁月长

ZxID:8664854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4-02 0
这才是真正的民间艺术
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
一抹斜阳,一壶酒,愿得半世逍遥
小小小草。

ZxID:9800048


等级: 热心会员
碰上际遇之神啦,哈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4-02 0
剪纸手要很巧啊、、
民间传统艺术啊、、

没事儿楽楽

ZxID:11074525


等级: 文学俊才
happy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4-01 0
  不错


maybevivian

ZxID:8536684

等级: 文学俊才
maybe。。。vivian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4-01 0
很漂亮啊,喜欢
孟客

ZxID:1008341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百草春生
仿佛自如。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4-01 0
很漂亮啊……中国的传统技艺都十分神奇
可惜这些年来都渐渐衰败了 而且也没有人继承
想想现在的孩子 怎么会以学这些为乐……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4-01 0
排版ok,古文现代文有些细节可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