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2] [/size][size=2][color=#8d36f0]精绝国,最早见于《史记·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这是活跃在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小王国 殷实而富庶。 时过四五百年,玄奘取经东归时看到得尼壤城,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大唐西域记》:“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残缺史料仅记于此,精绝国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 直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遗迹,从此掳走700多件出土佉卢文,汉文简牍,精美木雕之后,这座在沙海里掩埋千年的故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 尼雅居民日常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称为“佉卢文”的文字,这是一种在今天的国际学术界仍是一种极难破译的文字。
[/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 当年尼雅居民对水的管理和使用、树木的保护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水的使用是有偿的,水由专人分管。若因管理不善,导致损失的要受惩罚。如有耕地发生无水干旱的情况,也要求及时调查并处理。如有人放水淹没仇家的田园、住屋要受罚;有小麦地一熟可浇二、三水。
[/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 当年的尼雅居民还很注意树木的生长和保护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沙枣树耐干旱盐碱,既可抵御风沙、美化环境,果实又可食用,是当年精绝人重点栽培的树木之一“活树,应阻止任何人将树连根砍断,否则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便是当时这一制度的生动说明。他们还种植桃、苹果杏、桑之类的果木;芦苇、红柳枝在尼雅河两岸潮湿低洼的地方均有生长,容易获取,作为建造材料。
[/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 1901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十沙漠的南部腹地、尼雅河下游发现了尼雅废墟,尼雅这个历史上精绝国的废墟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国际探险家和考古学家梦寐以求的左处。可悲的是,尼雅废墟并没有得到当时政府的有效保护,使得斯坦因之流得以肆意盗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9年,新疆博物馆学者李遇春等对尼雅废墟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发捆。1988年至1993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先后五次对该废墟进行考察。通过这几次发掘,人们对精绝国的文化面貌有了充分的认识。古老的精绝国不再是昨天的梦,一个千年的梦,它依然游荡在浩瀚的沙漠间,向人们诉说着那没有结尾的故事,永远讲不完的故事。[/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 精绝国,位于今新疆民丰县北的尼雅河沿岸,在东汉班固的{汉书}中,它仅仅是一个拥有4000户人口的绿洲小国,东汉时成为鄯善囚的附属。考古发掘表明,在汉至晋时期,尼雅遗址所在的尼雅河下游地区,不论是作为精绝国,或中原王朝鄯善郡的届部,农业及水利灌溉、畜牧业、林业、毛纺、皮革、冶炼、木器、陶器制作,均是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生产部门,从而保证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作为丝绸之路亡的交通要站之一,西亚的玻璃器、希腊风格的艺术、健陀罗的装饰图案、印度的棉织物、黄河流域的锦、绢、漆器、铜镜、纸片,也都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巾町以见到的存在,显示了精绝国作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站点上的一个绿洲王国特有的风貌。[/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 作为沙漠中的绿洲王国,支流纵横的尼稚河水顺地势流泻至该地,使得尼雅绿洲得到很好的灌溉。当时的精绝王国统治者及普通人民,都深知河水、树木与自己的生存命运息息相关,根据出土的考古文字材料可知,当年精绝国对水的管理、使用和树木的保护都有—套有效的方法,水有专人管理,有一-定的制度。管理不善,导致损失,要受惩罚。一些耕地无水、干旱的情况,要及时调查、处理。对于挡风防沙的树木.精绝国规定,如果有人将树连根砍断,罚马一匹,如果砍断树枝、则应罚母牛一头。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可以说精绝国对水和树木的重视和管理,不仅保证丁农业灌溉和人民日常生活用水,电有效地维护了作为沙漠侵袭中的绿洲的生态环境。这方面或许能给今天仍在肆意践踏环境的人们以警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态环境维护得相当好的绿洲王国,怎么最终会沦为沙漠中的废墟呢,是尼雅河突然断水,导致精绝国的覆灭,还是由于社会动乱的打击,导致社会稳定被破坏,人们有组织的与大自然相抗衡的力量极大削弱,王国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随即遭到严重影响呢?[/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color][/size]
[size=2][color=#8d36f0] 从尼雅废墟的一些遗址内,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简牍文书还未及开封,堆放整齐,覆盖完好,似乎主人离开得十分匆忙。他们把文书档案放好、盖好,是希望稍后还可以回来进行处理。他们的弃家远走,主观上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他们认为自己还是会回来的。如果是因为水流改变.气候改变,导致绿洲放弃,应该是一个缓慢的有组织撤离的过程,不会连公文简牍都来不及处理。多方面的材料显示,精绝国是在战争、动乱等破坏性社会力量的直接作用下,受到致命打击,居民他徙,精绝国逐渐为沙漠掩埋。如今,如果你有机会到遥远荒凉的尼雅去,你仍然町以看到那残缺的佛塔、寺庙、城墙、宅院、涝坝、羊圈、果园、篱笆,那散落在地上的大量碎铜片、耳环、戒指、玛瑙珠、汉代五铢钱、刀子箭头、玉器、毡子和毛毡残片等遗物。 [/color]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