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土夯就的生生世世——福建土楼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235 回复:7

[人文通史] 生土夯就的生生世世——福建土楼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流螢°

ZxID:25547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涼緖°
万瘦无疆┗|`O′|┛ 嗷~~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20 0
生土夯就的生生世世——福建土楼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70] [/align]
[align=left][b][color=#000000][size=3]一、土楼概况[/size][/color][/b][/align]
[align=left]        [color=#660000][size=2]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color=#ff0000]初溪土楼群[/color]、[color=#ff0000]洪坑土楼群[/color]、南靖县的[color=#ff0000]田螺坑土楼群[/color]、[color=#ff0000]河坑土楼群[/color]、华安县的[color=#ff0000]大地土楼群[/color]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size=3][b]二、历史背景[/b][/size][/color][/align][align=left][b][size=3][/size][/b][/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size][/color]
[color=#660000][size=2]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size][/color]
[color=#660000][size=2]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size][/color][size=2]  [/size]
[/align][align=left][size=2][color=#660000]      以[/color][color=#660000]客家土楼[/color][color=#660000]为代表的该类型建筑,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color][color=#660000]客家人[/color][/size][color=#660000][size=2]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size][/color][/align][align=left][size=2][color=#660000]  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带领十多人的考察组来到福建考察,回国后出版专著、举办展览。他报告:“在布满梯田的谷间,圆土墙的建筑物,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群山之间。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样,环形屋顶漂浮荡漾在烟雾之中。”。神秘的[/color][color=#660000]福建土楼[/color][/size][color=#660000][size=2]于是为外界公众所悉知。
[/size][/color][size=2][color=#660000]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以福建[/color][color=#660000]永定土楼(承启楼[/color][/size][color=#660000][size=2][color=#660000])[/color]为图案的“福建民居”特种邮票。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  1999年美国盖蒂保护所副所长 内维尔·阿格纽(Neville Agnew)到福建考察福建土楼。他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民间建筑”。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  2002年1月31日,中国国务院文化遗产委员会向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申报,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1689 “福建土楼”。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  2008年7月6日 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size=3][/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size=3][b]三、土楼建筑[/b][/size][/color][/align][align=left][b][size=3][/size][/b][/align][align=left][b][color=#660000][size=2][/size][/color][/b][/align][align=left][b][color=#660000][size=2]1、分类[/size][/color][/b][/align][align=left][b][color=#ff0000][size=2]殿堂式围屋[/size][/color][/b]    [color=#660000][size=2]早期的多以生土夯筑而成,永定现存的不多。它内设上下厅堂、天井、后室、横屋、巷道等。无论是“二堂二横”还是“三堂四横”的殿堂式围屋,中轴线分明,整体呈方形,横屋只有一层或二层。这种酷似中原府第殿堂式的民居,源自黄河流域的传统建筑文化。在河南、陕西等地,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殿堂建筑和遗址都十分丰富。殿堂式围屋与府第式方楼相比,虽同一渊源,但规模较小,结构较简单,横屋明显高于厅堂、后楼。[/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71]    [/align][align=left][size=2][color=#660000][color=#ff0000][b]五凤楼[/b][/color]  [/color][color=#660000]屋脊屋脊飞檐多为5层叠,犹如展翅的凤凰,故名。[color=#660000]五凤楼又名大夫第、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color]其形制与殿堂式围屋和府第式方楼相似,内设厅堂、横屋等(有的没有设中堂,简化成“两堂两横”),但最大区别在于五凤楼前低后高,逐级升高,后侧主楼最高,顶瓦呈层叠式。如若地基为山地斜坡,则楼内厅堂、横屋都随地势而呈阶梯式升高,楼内地面亦呈阶梯形。永定县高陂镇虎岭村的[color=#ff0000]裕隆楼[/color]和古竹乡的[color=#ff0000]福裕楼[/color]皆属前者。[/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72] [/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府第式方楼[/color][/b]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三堂二横”式结构,又称“三堂屋”,建筑平面与五凤楼相似,但一般规模较大,各种设施较齐全,门坪外还筑有围墙。在中轴线上的3座楼房,前低后高,间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前座楼设前厅,出口为大门,中座楼设中厅,或称大厅,系全楼公共活动中心,后座为主楼,设正堂。中轴线两侧建前低后高的两落横屋,互相对称,横屋的房门均朝中轴线,与“三堂”相呼应。“三堂”与横屋之间分别有一长方形天井,前后以走廊与厅堂连接。前堂大门两侧廊厅分别设一小门作为横屋的进出口。天面为小青瓦汉代九脊屋顶。主楼高,出檐大,主次分明。永定县的“[color=#ff0000]永隆昌[/color]”,占地11519平方米,乃2座府第式方楼组合而成的庞大的土楼民居建筑群,主楼高达五层、六层,共有92个厅、624个房间、144道楼梯、水井7口、晒坪8处,可见其规模之庞大。[/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73] [/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方形楼[/color][/b]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这类土楼在永定为数最多,结构较简单,或封闭式,或开放式(所有门朝外,店式,一字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二三层,或四五层,或面阔二三间,或面阔多达十几间,或单独呈“口”字形,或“目”字形。通廊式平面。[/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74] [/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color=#ff0000][b]走马楼[/b][/color]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大多倚山而筑,错落有致。形式有一字形、曲尺形、凹字形和回字形,其中凹字形、回字形走马楼系由方形楼演变而成。这种楼以2层楼为多数,一层为卧室、仓库。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二楼的外部以木料架设一条外伸悬空的走廊。这种土楼是永定客家人在南迁过程吸收了南方土著“干栏”式民居的优点、创造性地运用中原先进的夯土技术构筑而成的,它能适应山区的复杂地形和多雨潮湿的气候,且简单易建、省工省料。还不一种是依山建造的一字形土楼,在楼正面及左右两侧筑起转墙,大门设于围墙一侧,全楼形似锁头,因而被称为“锁[color=#ff0000]头楼[/color]”。[/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75] [/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无角楼[/color][/b]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楼体与围墙均随地形而建,呈五角形,不规则;木质窗框、窗栏挑出。此外,永定湖坑镇还有八角楼。这类土楼设计巧妙,形制新颖。[/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76] [/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纱帽楼[/color][/b]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或在溪边的石砌墙上挑出木制挑廊、小木屋,以木板围护,后侧连着高大的土楼;或半圆土楼与方形土楼组合,依地势前低后高。两者形似古代官员的乌纱帽,故名。[/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77] [/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color=#ff0000][b]吊脚楼[/b][/color]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多为商业店面,沿街构筑,后傍河流;以木质地板挑出的木楼与前向的土楼连成一体,以木板围护,开窗,悬崖处以木柱支撑。[/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78] [/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圆土楼[/color][/b]  [/size][/color][color=#660000][size=2]又称环形楼,旧时称圆寨,是永定客家土楼中最出名的一种。有的是一环楼,更多的是2环以上的多环同心圆楼。多环同心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据粗略调查,永定县现存的圆楼就有360多座。其中有年代最久、环数最多的[color=#ff0000]承启楼[/color];以富丽堂皇著称的[color=#ff0000]振成楼[/color];直径最长的[color=#ff0000]永福楼[/color];直径最短的[color=#ff0000]如升楼[/color];圆中有方的[color=#ff0000]永康楼[/color]和[color=#ff0000]衍香楼[/color];单无式的[color=#ff0000]集庆楼[/color]等等。[/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79] [/align][align=left][b][color=#660000][size=2]2、特征[/size][/color][/b][/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赛从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这就是永定客家土楼 ——独一无二的世界民居。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处处洋溢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客家土楼建筑具有充分的经济性,良好的坚固性,奇妙的物理性,突出的防御性,独特的艺术性等多种优越性。[/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充分的经济性[/color][/b]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转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润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呵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物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军筑费用。[/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良好的坚固性[/color][/b]  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地基不均匀下陷还必须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从未听说圆寨坍塌事故的发生,很多传闻倒是某座土楼地震裂缝后,过些时日又自动弥合。[/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size][/color][/align][align=left][size=2][color=#660000][color=#ff0000][b]突出的防御性[/b][/color]  [/color][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color][/font][/size][/align][align=left][size=2][color=#660000]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迁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font][/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2][color=#660000]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羔”的故事。[/font][/color][/size][/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奇妙的物理性[/color][/b] [color=#660000]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00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在这咱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时,吸收水份,这种调节作用显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color][/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      今天的建筑师们经常谈到室内噪音的控制。的确,由于强烈的内向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容易产生噪音聚焦效应,对于大多数厌恶喧闹的现代人来说,这是一大弊端,但我们应当理解,在昔日荒山寂野的客家人生存环境中,建筑内部的迥响正是令人心慰的生命气息。[/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b][color=#ff0000]独特的艺术性[/color][/b] 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虽不着力于细部刻绘,但那错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饱含雄浑古拙的韵味。[/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性。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时光流近,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圆寨是那样地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b]3、作用[/b][/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color=#000000]      [/color][color=#660000]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color][/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color=#ff0000]自卫式[/color]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color=#ff0000][b]御外凝内[/b][/color]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b]4、材质[/b][/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2]      [color=#660000]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b]5、布局[/b][/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      [color=#660000]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color][/font][/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color][/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000000][size=3][b]四、土楼文化[/b][/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b][size=3][/size][/b][/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size=2][/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b][color=#660000][size=2]1、土楼的文化内涵[/size][/color][/b][/font][/align][align=left][size=2][b][color=#660000]      [/color][/b][color=#660000]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他们根据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按照自己传统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宏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color][/size][/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每一座土楼,从整体到各个不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独立的作用和功能,整座楼具有[color=#ff0000]通风采光、防潮保温、防风抗震、安全自卫[/color]的特点。[/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以其整体功能而言,坚固厚实的土围墙,如一道天然屏障,既维护全族人聚居凝结的向心力,也为全族人在社会出现各种矛盾斗争,或与大自然拼搏中,有效地保护族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土楼尤其圆方楼形同城堡,易守难攻,防御性能极强。土楼不论大小都设厅堂,作全楼活动中心。在此可以进行宗族议事,或婚丧喜庆,或接待亲朋好友,或宴请宾客及其他关系全楼人的大型活动;土楼天井是楼人工余休闲的好场所;大多数土楼有门坪,作晾晒稻谷和楼人与村民室外节日活动之地;楼内设学堂,体现了客家人重教兴学好传统;其他附属建筑如浴室、砻谷间、厕所、牛栏、猪舍等一应俱全。功能齐全的土楼如同一个小社会,折射出客家社会的风貌。[/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当你参观土楼时,可以感觉到土楼以其坚固封闭,高大对称,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color=#ff0000]第一、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color]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土楼的建造,一般都是在同宗血缘家族的最高大的楼体和坚固的墙基稳重存在和发挥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楼里,一楼之内乃“一公之孙”。楼内数十、数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亲关系,多代同堂,拥有共同的祖辈,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聚居共财。对这种情况,日本学者茂木计一郎等人在考查了土楼后曾感慨地说:“几世同堂的大家族制度在中国是自上而下就可见的习俗制度,但象客家人那样,至今保持了富于共同协作的家族观念的大家族制度,想来是非常罕见的”。土楼的造型结构亦体现了客家伦理制度的不可动摇性。五凤楼的构造最是层次分明,等级不可逾越。其上、中、下中轴三堂厅、中轴厢房和后楼及横屋房间,按伦理等级分定,中堂为核心,后堂辈位最高,下堂厅次之,朝南靠后为大,朝北靠前为小。家族长居后楼或中堂两侧正统间,长房或家长居朝南,其余依辈分排定。方楼圆寨简单看似乎一切明确平等,家长制不明显。实际上客家方楼圆寨平面布局中隐藏着三堂屋轴线意识,强调聚族而居所应遵守的尊卑秩序。方楼圆寨均在中轴线中心位置建一高大厅堂,作全楼的中枢和向心点,楼内每环每层每间房屋朝向中枢,体现了客家人的家族[color=#ff0000]向心力[/color]和[color=#ff0000]统一性[/color]。[/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color=#ff0000]第二、[b]八卦土楼[/b]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color]八卦是中国古代最神圣的文化符号,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医学、文学、宗教、建筑、养身等方面,都产生极大影响。不夸张地说,八卦自古至今深深渗透于中国人社会物质精神生活之中。客家人肇自中原汉民族,承继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中,毫无例外地或多或少体现出道家八卦的哲学因子。在客家土楼建造中,八卦的运用可谓精彩绝伦,不仅八卦土楼完全以八卦精髓为建楼指南,而且其他类型的土楼建造亦多用八卦择地定位,镇宅禳邪,出煞保安。现存有名的八卦土楼是:[color=#ff0000]在田楼,西陂天后宫塔楼,振成楼,八卦堡,葸茅围屋[/color]等。在田楼,建于樟州市诏安县官陂乡大边村,其建造完全按八卦精义进行。主楼共分八卦、八大部分,每卦八开间,合六十四卦六十四开间。八卦八等分匀称,每等分之间从一层直起泥墙作防火墙。八卦楼内门户讲究,每家的家门都有门楣和堂号。门框悬帖各种八卦平安符,楼上楼下除精美镂雕花窗外,还有特殊的八卦保安厌胜吉符意义的门窗彩画,全楼洋溢一派典型的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心理文化气息。踏入楼内,尤置身于古老民众信仰的氛围中。广东翁源县江尾镇的葸茅围屋,据说是唐相客家人张九龄后代所建,是典型的八卦围屋。围屋的中心场地与四围街巷,房间组合按阴阳八卦图形施工修建,整幢围屋有乾、坤、兑、巽四门,象征天、地、风、泽四种天象,昭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八卦土楼数量不多,却为土楼文化写下精彩的一页。[/size][/color][/align][color=#660000][size=2][align=left][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80]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在田楼[/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81]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西陂天后宫塔楼[/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82]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振成楼[/size][/color][/align][/td][/tr][/table][/align]
[align=left][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83]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八卦堡[/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84]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葸茅围屋[/size][/color][/align][/td][/tr][/table][/align][/size][/color][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color=#ff0000]第三、土楼内设学堂、题对联诗文,使土楼深具浓厚的文化性。[/color]客家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中国山区农村中早已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气。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如[color=#ff0000]永定遗经楼内大型的私家学堂、永定下洋胡氏汤子阁私塾、南靖县怀远楼斯是室私塾、永定高陂镇裕隆楼的学堂楼[/color]等等。在土楼成群的永定,兴学之风极盛,以至一座土楼,往往能培养出几个至几十个成功成名的人才。土楼家族有一习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场功名之后,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两边竖石笔一对。石笔,古称“谤木”,即后来的华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石笔是一种华丽而壮严的石雕物,依中举级别、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笔长短、底座式样和笔身雕刻均各不同。在客家地区,不少土楼门前竖有石笔。一些开基数百年经二、三十代的家族,其土楼前的石笔成林。如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家庙前,原有石笔25支,现存15支耸立祠堂前。这些石笔与客家土楼交相辉映,不仅组成了绝世人文景观,而且成为客家重教的物证,更是后代学子的楷模。[/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土楼家族还很注意“[color=#ff0000]兴诗立礼[/color]”,楼内随处可见的对联无时不在激励后辈学子求上进。土楼明珠振成楼,除具独特的八卦建筑风格外,楼内一幅幅对联和题词,就是前辈期望后辈知书识礼成大器的家训,深具典型意义。如:大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二道门临摹明代海瑞书法“干国家事,读圣贤书”;内厅堂四大石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能不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正厅正面是“言法行则,福果善根”;“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这些自勉或勉后人的家训,是土楼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极好写照。[/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      [color=#ff0000]第四、土楼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开放再到开放式的转变,反映了客家人作为一个民系由弱而强,反客为主的历史[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变化。[/font][/color][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当年,客家先民被迫由中原南迁,辗转来到南方的荒郊野岭山区落居。面对丘陵盆地,灌木丛林,野兽出没,强悍土著,他们既需要聚居又受地域限制而各族散居,不得已在建族楼时,采用高大,坚固,封闭的土楼形式。有资料证明,较古的客家村落,最初仅一座或几座土楼,随历史推移,才逐渐出现了当代人看到的多座或一群土楼,说明客家村落的形成是由最初的几族为村到人口繁衍、族群增多,土楼比邻而建,其中固然有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客家人逐渐站稳脚跟,由“客人”向“主人”转变。民系的强大反映到住宅风俗上,即较古的土楼封闭性极强,以后逐渐半封闭到半开放。[/font][/size][/color][/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b][color=#660000][size=2]2、土楼与八卦[/size][/color][/b][/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b][color=#660000][size=2]      [/size][/color][/b][/fon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color=#ff0000]振成楼[/color]。[/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        振成楼的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font]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        永定人为什么要循八卦建造土楼?究其[color=#ff0000]历史根源[/color]:首先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加以运用,是情理之中。其次,经过数代的播迁,为求生存,他们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从[color=#ff0000]安全角度[/color]出发,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对于睿智的客家人来说,便不足为奇了。[/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b]3、土楼婚娶风俗[/b][/color][/font][/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b]        [/b]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color=#ff0000]下半夜[/color]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color=#ff0000]哭嫁[/color],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新鞋,还要头插富贵春加茉莉,意味着富贵常存。到了夫家,首先拜过天地,见过公婆进入洞房。进入洞房后,要择个吉时吃酒婚桌(又曰吃十二碗)。婚桌摆有十二碗,碗中装有十二项食物:白米饭、红枣、黑豆、清丁(冬瓜条)、龙眼,红圆、糖、猪腰尺、小母鸡一只、糕仔、鱼、蛋酒。吉时一到媒人开始指着十二碗为新郎新娘唱好话:“吃白饭穿父母袱”;“吃红枣项项好”;“吃黑豆子孙老(长寿)”;“吃清丁很出丁”;“吃龙眼好尾景”;“吃红圆团团圆圆”;“吃糖甜甜生后生”;“吃腰尺夫妻相惜”;“吃鸡好夫妻”;“吃糕生婴哥”:“吃鱼鲤鱼出大溪”,最后夫妻交换吃蛋风酒,即交杯酒。吃过十二碗后即正式成为大人(正式成家立业)。[/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        [color=#ff0000]正月十五闹花灯[/color]。闹花灯都在祖祠进行,由宗词理事会牵头,新婚新丁人家为主干。凡是上年正月十六以后结婚的生孩子的为新婚新丁, 正月十五晚新婚夫妻抱着新生孩儿,双双到祖词祭拜,告慰祖先我们已经成人添丁了。新婚夫妇一定要买一只红灯放到祖祠点上灯,祭拜后带回家中悬挂,意味着来年添新丁。同时,族长还会摘一对灯花给新婚夫妇,祝愿添丁进财。新丁夫妇即要抱着孩子带着祭品到祖词祭拜祖先答谢祖先保佑他们添丁进财。正月十五,新婚新丁人家还要喜捐资金,请戏或电影在祖饲前公演与众同乐。[/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b]4、崇九文化[/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        [color=#660000]客家话"九"与"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视为"吉祥"的象征,有"崇九"风俗。客家人建新房子,通常要挑选与九相关的日子,如初九、十八等。所建楼房的层数和房间数也是九的倍数,认为这样可以长久同居共处。"九"在客家人的婚烟嫁娶中显得尤为重要,男女双方相亲、换帖,一般都选与九有关的日子,聘金尾数要带"九",如1999元,迎亲的队伍也要凑足9人,凡礼品都要9方为吉利。客家人做寿,寿粄要做81或360个,所用菜都暗切"三、六、九",如三鲜汤、炖狗肉(狗偕丸),韭菜豆腐、重阳(九九)寿糕等等。由于九与韭谐音,小孩破学启蒙都要食韭菜。客家山歌也用韭谕九,如燕子含泥过九江,妹子送郎出外乡,九月九日种韭菜,两人交情久久长。客家人对九的重视,还表现在把正月初九视为良辰吉日。春节后,出门做工、经商的人一般要到初九这天才离家启程,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兴旺发达。[/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b]5、服饰文化[/b][/color][/font][/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b]        [/b]民国版《永定县志礼俗志载》:永定人“衣以布素为尚,轻裘细葛仅见焉。……今则富商大贾旅居外省,多效服呢、羽……若乡居之民仍守朴素,妇女之衣屡洗屡补,服之无数。”永定客家成年人的服装基本上以兰,,靛青和黑色为主色调。这种颜色耐脏耐洗而又不张扬,这是客家人长年劳作,出入山野田园的最好选择,也是客家人外柔内刚,勤劳节俭的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
[/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        [b]孩童时代[/b][/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        [/color][color=#660000]婴儿呱呱落地开始,接生婆就把婴儿妈妈事先准备好的“和尚衫”和“屎裙子”穿上,待满月时穿上“满月衫”,四个月才给幼儿穿上“破胸衫”,及“开档裤”,男女通用。待六七岁以后才换上男女有别的衣衫和“塞腹裤”。[/color][/font][/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        [b]青壮年时期[/b][/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        [/color][color=#660000]男人的上衣是“破胸衫”和“大裾衫”两种,前者又叫对襟衫,左右对襟,胸间破开缀边,早先以布纽为多,以后又有骨纽、金属纽;后者衣襟开右边,布纽扣襟。两种男衫都有长短之分,多用蓝和黑灰色布料缝制。[/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        女衫,有长短之分,长的大都是“大裾衫”,衣襟开右边,布制纽扣;短衫右胸纽扣一副单纽或双纽,右腋下至胯部,纽扣四副。襟口和前后下摆均饰以栏杆花边,下摆遮过膝盖。衫色喜有大红、大蓝、大绿等鲜色。衫料平常人多用棉布,极少数富家才用呢、绒、绸等。裤,男女基本一样,只不过规格有大小,有折裤头裤和无裤头的缩带裤两种。也有长短之分。20世纪50年代初期,女装凤尾裙又称折叠裙和桶裤在一些集镇上流行,大都由棉布制成,也有少数用绸缎料,裙长多至小腿,甚至可以遮盖脚面。[/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        [/color][color=#660000][b]老年时期[/b][/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        老年人的穿着与青年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有条件者加以添置棉袄、马甲、旗袍之类的,棉袄是为了御严冬腊月之寒,有长短之分,式样也如上对襟和大襟。前者多用金属纽、牛角纽;后者多用布纽扣;马甲,又称坎肩、褂子,形式多样,有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夹心棉絮的叫棉甲子,内附羊皮的皮甲子,都是男女通用;旗袍,主要是富裕人家或有身份女子所穿,大都用绸缎、毛皮作料。制作方法和式样与前述相同,不过加工精细,用料昂贵。男的也有制袍穿着,多为大襟右开,高领阔袖,长及踝脚,有单有夹,夹分面和里,袍面用好料,袍里为一般素色布料。袍是正式服装,外出或应酬场合穿用。[/color][/font][/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attachment=11326285] [/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客家服饰[/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size=3][b]五、土楼珍珠[/b][/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0000][size=2][/size][/color][/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ff0000][b]承启楼----土楼之王  [/b][/color][color=#660000][size=2]承启楼位于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size][/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color=#660000][size=2]      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size][/color][/font][/align][color=#660000][size=2][align=left][table=100%][tr][td][align=center][size=2][attachment=11326286]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attachment=11326287] [/size][/align][/td][td][align=center][size=2][attachment=11326288][/size] [/align][/td][/tr][/table][/align][/size][/color]
[ 此贴被空丶瞳在2010-01-20 13:2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小杯子

ZxID:2544799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20 0
好有安全感
流螢°

ZxID:25547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涼緖°
万瘦无疆┗|`O′|┛ 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20 0
生土夯就的生生世世--福建土楼
深远楼----最大的圆楼 深远楼地处永定古竹乡井头村,是客家土楼中最大的一座,直径达80米之巨,置身其中宛如在一座城堡之中,让人叹为观止。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着80房500人。
振成楼——土楼王子 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
      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遗经楼----最大的方楼 遗经楼位于高陂镇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是永定现有土楼中最高的楼房。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 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遗经楼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楼中最为庞大者,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四千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条理井然 ,费时七十多年,经三代人努力方建成。当地人形容其大说:一个人从太阳升起即开始开窗,开到中午下楼吃饭,然后上楼关窗,直到太阳下山才关完最后一扇窗。
裕隆楼----仙山楼阁 府等式土楼的典型建筑是永定高陂的"裕隆楼",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历时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历史。门楣上留有"大夫第"三字,挂着"父子登科"的匾额。全楼纵深108米,宽58米,主楼高11.4米,全楼计有25个厅,118个房间。门楼外有17米宽的晒平,30米宽半圆形的鱼塘一口,正楼后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长的扇形围墙,全楼占地近万平方米。中厅、前厅支柱承重,木雕屏风,屏柱休漆,高低错落巨大的出檐,封以九脊瓦顶,使整个建筑群在院落重叠,屋宇参错中显得和谐统一,气势轩昂。
        我国著名园林建筑专家、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考察该楼后,在《闽游记胜》中写道:"虽近傍晚,徘徊留恋,未忍遂行",在归途中即兴吟诗日:"仿佛仙山初入梦,自怜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岂易图。"

如升楼----袖珍土楼 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俗称“米升楼”,建于公元1901年,距今近百年。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
      为什么命名为如升楼?是因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 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周长只有56.6米,直径为18.2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楼内住有六户人家,家居紧凑,井然有序。 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环极楼----防震巨堡 环极楼坐落于南中村。创建人是苏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四层,高约20米,楼的直径43.20米,周长130米,底层墙厚1.70米,墙顶0.9米;第一层32间(作厨房与餐厅),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34间。楼的内环建有二厅十室(作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楼内走廊宽1.56,楼外檐廊宽1.82米。楼门高2.96米,宽3.4米,加钉了铁皮。楼的内外各有水井一口。楼外附属建筑还有卧室16间、马房8间、碓磨房6间。环极楼现住有21户,116人。苏卜臣裔孙在本乡有400余人,不少在南洋,其中侨居缅甸较多。
        取名“环极楼”,有一种说法是:北极星又称北辰星,居子位向午方,常居其位而不见移,为天体众星之主。有人作诗说:“有水必趋东,无星不拱北”,意思是众星拱绕北极而旋转。这座楼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所以取名“环极楼”;还有一种说法是:环即圆,“圆(环)”乃吉词,“环极”,即愿其吉祥(圆好)至极。
        环极楼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据县志记载,1918年2月13日(民国七年农历正月初三日)永定发生7级大地震,附近田里的泥浆水喷起几丈高,楼顶的砖瓦几乎全被震落了,余震数次,共计十余分钟,环极楼正门上方第三、四层厚墙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长近3米一尺多宽。可是地震过后,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有的日本朋友参观后说:“这样的楼建在我们东京那就太好了!” 在环极楼的中心点上,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歌唱,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环极楼还有一个很特别之处:楼内部中心环无祠堂之设,而是空旷的院落。这在永定众多土楼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在重礼循纲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思议的。环极楼因此又被称为“忤逆楼”。人们在感叹环极楼的建筑艺术时,也不无敬佩建筑师的富有创造性的反叛精神。

馥馨楼----最古老土楼  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 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
奎聚楼----宫殿式土楼 奎聚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设计人是翰林学士巫宜福,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
        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打开中门迎接。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 此贴被空丶瞳在2010-01-20 15:19重新编辑 ]
萧雨夜弦。

ZxID:7026152


等级: 内阁元老
原名鈅纞,可以叫我小月,月小雨,还记得我的朋友记得握个抓再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20 0
嗯嗯,这个也很不错~~
在中央十台看过~~
孟客

ZxID:1008341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百草春生
仿佛自如。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1-20 0
以前在电视上看过……这个造型美也很科学
喜欢中国古代的建筑
话说现在很多建筑中看不中用,那些看也不中看就更不用说了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1-20 0
最近建筑帖趋势明显。。。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1-20 0
福建的土楼是中国的一绝





未艾

ZxID:7162740

等级: 自由撰稿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23 0
好贴~~楼主辛苦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