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文化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5806 回复:13

[人文通史]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流螢°

ZxID:25547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涼緖°
万瘦无疆┗|`O′|┛ 嗷~~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9 0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1) —
[b][backcolor=#ffff66][size=3]中国古代钱币文化[/size][/backcolor][/b]
[b][backcolor=#ffff66][size=3][/size][/backcolor][/b]
        [color=#660000][size=2]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领域人们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挖掘,给予重视,这个领域恰恰是同我们金融工作者联系密切的,那就是中国的钱币文化。[/size][/color]
[size=2]        [/size][size=2][color=#660000]以往,说到钱币文化,人们马上就想到钱币上的文字。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多种多样的。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先秦布币、刀币、圜币、贝币(即蚁鼻钱)上面的古文字。这些古币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响,也颇不相同。自宋元以来,有许多学者想解读它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直至今日,对不少古文字的解读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color]  [color=#ff0000]古代的钱币上最引人注意的是钱文,但并不是说除了钱文就没有其他图饰了,[/color][/size][color=#660000][size=2]就拿方孔钱来说,钱面特别是钱背上往往也有图饰或其他纹迹。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开元通宝钱背面的所谓“杨贵妃指甲痕”(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并无史实根据,但月牙形的纹迹却确实是存在于钱上的)。古钱上还有其他的图形或纹迹,较常见的是所谓日、月、星、云、鸟,偶尔还可见到像虎头那样令人不解的图形。这些图饰或纹迹的背后,也有一种文化。古代铜币上虽然图饰较少,古代纸币上却是不乏图画的,据记载,宋代的交子、钱引、会子等都有图,这些图还各有名目,如“吴隐之酌贪泉赋诗”等,显然也同文化相关。至于近代纸币图案、电子货币磁卡图案就更具文化内涵了。[/size][/color]
[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1]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开元通宝[/size][/color][/align][color=#660000][size=2][align=center][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2]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交子[/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3][/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会子[/size][/color][/align][/td][/tr][/table][/align][align=left][color=#ff0000]      古代钱币钱文、钱图有文化内涵,钱体本身也有文化内涵,[/color]古人就已指出方孔钱的外圆内方与当时人的“天圆地方”观念密切相关。
  [color=#ff0000]说到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诗歌、散文、戏剧等,以钱为描写对象、与钱币相联系的文艺作品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color]历代咏钱诗有不少首,其中较有名的是唐李峤、清袁枚的《咏钱》各二首,想象丰富、句句用典,艺术性相当不错。又有一些诗歌是抒发对官方货币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赠友五之三》批评了官方不顾实际情况向农民征收现钱税的错误法令。他在诗中咏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宋陈造《钱弊》抨击了当局人为地划分铁钱区的作法。还有钱币收藏家们的诗作和描述集币活动的诗作,如清末叶德辉的《古泉百咏》、宋梅尧臣写朋友刘分文集币情趣的诗作等。赋和韵文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中最应称道的关于钱的韵文是东晋鲁褒的《钱神论》,这篇嘲笑金钱崇拜的韵文,挥挥洒洒,把崇拜金钱者的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以钱为主题的还有宋洪咨夔《大冶赋》和佚名《钱赋》。与钱币联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张说《钱本草》和元陶宗仪《辍耕录》中收录的《乌宝传》。专门描写钱币的戏剧固然是不会有的,但与钱币关系密切的戏剧却有一定数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元代有乔梦符的杂剧《金钱记》,剧情是述以钱作信物的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的。此外,还有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元人郑延玉的《看钱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钱》和叶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戏剧从整体上看,与钱币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戏词,却是讲钱币的,有些写得很有文采。与杂剧联系密切的还有散曲,近年报刊上曾发表介绍清佚名《南中吕·驻云飞·邓通叹钱》的文章,它确是我国钱币文化的珍品。[/align][align=left][color=#ff0000]      讲中国钱币文化,不能不讲有关钱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color][color=#008000]这里要特别讲到关于青蚨的传说。[/color]青蚨本是一种昆虫的名字,但古人却赋予了它神奇:将青蚨母亲和青蚨子女的血分别涂在钱上,人花涂有母亲血的钱后,这些钱不久就会自己回归与涂有子女血的钱团聚,反之也是一样,这样,人的钱就可以永远花不完。老字号名店“瑞蚨祥”的名称就与此相联。此外,[color=#008000]还有关于“上清童子”、佛教金钱比丘的传说[/color],也是颇脍炙人口的。[color=#008000]有关钱币的历史故事,自然首推关于邓通的故事。[/color]汉文帝宠爱邓通,有人给邓通相面,说邓通将来会穷饿而死,汉文帝就把铸币权赏赐给邓通,他满以为这样邓通的钱就一辈子花不完了。但汉文帝一死,政治形势变化,邓通最终还是穷饿而死了。这一曲折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发挥延展,写入很多的文艺作品中。[/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24][/align][align=center]瑞蚨祥[/align][align=left]      在中国钱币文化宝库中,还有与之联系的寓言(如《见金不见人》嘲笑了只顾金钱而忘记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鹅眼、贪泉)、话本(如《宋人话本七种·志诚张主管》)、格言谚语等。
  在中国钱币文化中,除了以语言文字表现的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是[color=#ff0000]风俗文化中与钱币联系的部分[/color]。[color=#008000]如在生育风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儿钱”。[/color]唐天宝年间,杨贵妃演出了一场为干儿子安禄山“洗儿”的丑剧,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在婚嫁风俗中,有“撒账钱”。在节庆风俗中,有所谓的“金钱会”,即由帝王或权贵抛撒钱币助兴等。风俗文化以外,还有与钱币联系的绘画(如财神像)、雕塑(如金钱豹)、剪纸(如吊钱、刘海撒钱)、魔术(如烧钱、钱匣变钱)等。[/align][align=left][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5]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洗儿钱[/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6][/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撒帐钱[/size][/color] [/align][/td][/tr][/table][/align][align=left]
  [color=#660000]还有一些文化是与钱币联系密切的,那就是凝聚在钱柜、扑满、钱罐、钱包等与钱相关的用品上的文化,除了它们外观上蕴含的文化艺术外,还有与它们联系的文艺,如古人的“扑满诗”等等。[/color][/align][align=left][color=#ff0000]      中国钱币文化,还应当包含下述的文化,那就是非流通的类钱、钱形物文化[/color]。自古以来,钱币收藏者和钱币学家都是把它们二者“一视同仁”的。[color=#008000]这里讲的类钱、钱形物主要包括压胜钱、祈祝钱、供养钱、冥钱(特指流通币以外者)、占卜钱与游戏钱等。[/color]中国古代的流通钱币,特别是方孔钱,图案较少,但类钱、钱形物上,却是以图案见长的。[color=#ff8c00]压胜钱[/color]上既寄予了较多的宗教内容,于是压胜钱上就有神魔、刀剑等图形,它们要表现某种宗教思想。[/align][align=left][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7]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压胜钱[/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8]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祈祝钱[/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29]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供养钱[/size][/color][/align][/td][/tr][/table][/align]
[align=left][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30]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冥钱[/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31]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占卜钱[/size][/color][/align][/td][/tr][/table][/align][color=#ff8c00]        祈祝钱[/color]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说到[color=#ff8c00]占卜钱[/color],人们往往认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古代有关汉代严子陵的钱卜故事、宋代狄青钱卜的故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将狄青机智地通过钱卜,使部下增加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在历史上是一直传为美谈的。说到[color=#ff8c00]游戏钱[/color],人们就会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据说她对打马格棋作过专门研究,写过书,而“打马格钱”与她有密切联系。[color=#ff8c00]另有“选仙钱”,[/color]宋人王王圭在《宫词》中就写过宫中的人玩这种游戏,咏及“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现在我们看到的选仙钱正面是“仙人”像(如诗仙、醉仙等),背面则是一首诗,这种钱于是又被称为[color=#ff8c00]“诗钱[/color]”。这里我们还应讲到,有些事物即非铜铸,也无钱文,只是某些方面与钱有些相似,与这些事物联系的文化也应归入广义的钱币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种金钱花,唐朝诗人写过多首《金钱花诗》。[color=#ff8c00]人们称圆形苔藓斑点为苔钱,[/color]唐宋间有好几位诗人写了《苔钱诗》,《金钱花诗》、《苔钱诗》内容多涉及真正的钱币,也是一种钱币文化。
[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32]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打马格钱[/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33]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棋钱[/size][/color][/align][/td][/tr][/table][align=center][color=#660000]游戏钱主要分为打马格钱和棋钱[/color][/align]
[align=left][b][size=3]货币币材与文化的关系[/size][/b]

[/align][size=3][color=#000000][font=宋体]  货[color=#660000][size=2]币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货币币材本身,有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size][/color][/font][/color]
[size=2][color=#660000][font=宋体]  一般的货币史著作都把贝作为中国最早的货币。其实,古代货币定位于一种或少数几种商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文献对此的记载十分简略,但多少还是能够找出一点痕迹。《管子》是这样来描述货币的起源的:[/font]
[/color][/size][color=#000000][font=宋体]    [size=2][color=#ff8c00]玉起于民众,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斩.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运.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大中币,以刀布为下币。[/color][/size][/font][/color]
[font=宋体][color=#000000]    [/color][size=2][color=#660000]其后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遇.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差不多与其同时的桑弘羊则说:。币与世异,夏后以玄贝,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由此大致可以窥见货币兴起的脉络。这里提及的有[/color][color=#008000]珠玉[/color][/size][/font][size=2][color=#008000][font=times]([/font][font=宋体]石[/font][font=times])[/font][font=宋体]、龟贝、金及金铸品——刀、布、钱,[/font][/color][color=#660000][font=宋体]其中珠玉龟贝尤较金属为先。[/font]
[/color][/size][color=#000000][b][font=宋体][/font][/b][/color][/size]
[align=center][size=3][color=#000000][b][font=宋体]——————珠玉龟贝———————[/font][/b][/color][/size][/align][size=3][color=#000000][b][font=宋体][/font][/b][/color]
[size=4][color=#ff0000][b][font=宋体]玉饰还是玉币[/font][/b][b][font=times]?[/font][/b][/color][/size][size=1]
[/size][size=4][color=#ff0000]
[/color][/size][font=宋体][color=#000000]    [/color][size=2][color=#660000]珠玉作为精美而贵重的装饰材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很早就已出现。[/color][color=#008000]珠,并非专指蚌珠,而是泛指石、玉、骨等制作而成的圆球形饰物。[/color][color=#660000]按照《尔雅》、《说文》的注释.“玉之阂者”为珠,“坟字从玉”。玉,乃“石之美各”,为晶莹润滑、纹彩斑润的各种辉石、透闪石、阳起石。[/color][color=#008000]它可以是制器的材料.也可以是用玉制成的器物,但常常用来特指玉壁[/color][color=#660000]。玉壁平圆,[/color][color=#660000]中心有圆儿。呈环形,是最普遍的佩饰。古代其它扁平圆形的玉器,如[/color][color=#008000]瑗、环、璜、玦[/color][color=#660000]。[/color][color=#660000]都是在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肉倍好谓之壁”,即玉器的环形实体[/color][/size][/font][align=center][attachment=11326234][/align][align=center][size=2]良渚玉璧[/size][/align][align=left][size=2][/size][size=2][color=#ff0000]为什么我们认为玉壁是货币而不是饰物呢?
[/color][font=宋体][color=#000000]    [color=#ff9900]首先,[/color][color=#660000]制作玉壁的都是杂色、不透光的玉料,以青灰、土黄为主要色调,并杂有褐斑、灰白筋,几乎没有纯净单色的玉料,而与其他礼器以鸡骨白为主断然有别。[/color][/color][size=2][color=#000000][font=宋体][color=#ff8c00]其次,[/color][color=#660000]玉壁基本上为素面无纹(仅见极少数刻符玉壁),这与其他礼器或简或繁都有图象,特别是雕刻作为良渚先民图腾的神人面兽面纹,也是显著的不同。[/color][/font][/color][color=#000000][font=宋体][color=#ff8c00]再次,[/color][color=#660000]玉壁器形单一,呈不规则圆形,制作工艺粗放,许多玉壁大小、厚薄差异较大,表面及圆孔多留有切割痕迹和旋纹、在茬口,与打磨景致、作为礼器和饰物的其他玉器迥然有异。[/color][/font][/color][color=#000000][font=宋体][color=#ff8c00]此外,[/color][color=#660000]随葬玉器的摆放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饰品一般与装饰部位相一致,惟有玉壁,放置在任何部位的都有。一些大墓,大部分玉壁以叠放几堆的形式集中安放在墓主人的脚下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良渚玉壁并非“以玉事神”的法器,也不是一般的装饰品,而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种原始货币。[/color][/font][/color]
[color=#000000][font=宋体]    [color=#008000]珠玉作为中国古代货币的最早起源,对数千年的中国货币文化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珠玉质地温润、色泽瑰丽,声韵舒场,宁折不弯,被赋予纯洁、端详、圆满、美好等含义,抽象出仁、义、智、勇、洁“五德”,具有“瑞信”的审美意象。玉壁取象于天,玉琼取象于地,在祭相中苍壁礼天,黄琼礼地,其造型方圆成环.元始无终.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玉器作为财富的象征,还人为地与当时社会的上下等卑、等级秩序相联系。所有这些都在此后中国货币的取材、形制、制度中,或多或少地得到延续。[/color][/font][/color][/size][/font][/size][/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008000][/color][/font][/align][align=left][b][color=#ff0000][size=4]货币与仿贝
[font=宋体][/font]
[/size][/color][/b][font=宋体][color=#000000][size=2][color=#660000]较珠玉稍晚成为货币的,还有[/color][color=#ff0000]龟贝。[/color][/size][/color]
[size=2][color=#000000][font=宋体]    [color=#660000]研究发现“在楚人活动的地区。人们从“外来的交换物品“中选择了贝,在‘本地可以让渡的财产’中选择了龟等,作为起原始货币作用的商品”。[/color][color=#008000]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龟壳就已作为护甲得到应用。[/color][color=#660000]这可以由江苏邱县刘林和四户镇、山东邹县野店、宁阳大汉口墓葬的考古发掘得到证明。到夏代后期和商代,龟壳被大量用于占卜,其使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国语·楚语下》况:”五足以庇荫京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龟足以文减否,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龟具有预卜吉凶的功能.所以被人们作为宝物,这就便龟甲蒙上了某种神秘色彩,成为人们追求的宝物。河南安阳殷墟就曾在一坑内同时出土龟版、贝和蚌。在这种情况下,龟甲不仅列为贡品,而且作为财富的象征被用于交换、支付和宝藏。[/color][color=#008000]龟壳的宝货功能一直延续到不再以龟壳占卜的周代中期以后。[/color][color=#660000]今本〈竹书纪年>栽:局厉王元年[/color][/font][/color][color=#660000][font=times]([/font][font=宋体]公元前[/font][font=times]857[/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times])[/font][font=宋体]“楚人来献龟贝”。《周易·损卦》提到,“或益之十朋之龟”,意思是增加值[/font][font=times]10[/font][font=宋体]朋贝的龟币一枚[/font][font=times]([/font][font=宋体]一说是以价值十朋之龟求售于人[/font][font=times])[/font][font=宋体]。《诗经·鲁颂·拌水》也有“元龟象齿,大赂南金”之句。周青铜器文姬匹铭文记载的是:“丙寅,子易龟贝,用作文姬匝宝彝。”很多场合,龟与贝并称,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比值。但是,龟的生长期长,来源有限,其作为财富宝藏远不能与玉壁相符,而作为货币流通又不能与货贝相比。[/font][/color][/size][size=2][color=#660000]
[/color][color=#000000][font=宋体]    [color=#ff0000]除了珠玉龟贝外,牲畜、毛皮、布帛利各类石制、金属工具,都曾在这一时期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当然,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贝。因为贝质量划一,易于计数,便于携带。[/color][color=#660000]因而,贝对于中国古代的货币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汉语中与财货贸易有关的文字,很多以“贝”字为部首偏旁。贝币的形制相以枚数、串数计值、也或多或少影响到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有研究者把中国古代货币按材质分为[/color][/font][/color][color=#660000]11[font=宋体]类,类以下按形制分为[/font]47[font=宋体]型,其中[/font]7[font=宋体]类包含有贝形钱币。也有研究者提出.战国时楚国的贵金属货币——爰金,取形于龟币;贱金属货币——蚁鼻钱,则是贝币的演变。[/font][/color][/size][/font][/align][font=宋体][size=2][align=left][table=100%][tr][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35][/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楚国的黄金币——郢爰[/size][/color][/align][/td][td][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attachment=11326236][/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0000][size=2]蚁鼻钱[/size][/color] [/align][/td][/tr][/table][/align][/size][/font][/size][/size][/color]
[ 此贴被空丶瞳在2010-01-19 21:14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 天若舞

    派派币 +15

    基础分+良好文章


亲嗳哒、

ZxID:21952830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1-01 0
长见识了  谢谢分享
亲嗳哒、

ZxID:21952830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1-01 0
高中历史只告诉我们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gulongdan

ZxID:10636261

等级: 寒窗墨者
桑逝ing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9-19 0
好人,学习了
wrclover

ZxID:6490828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1-21 0
长见识了,不过在宋朝的时候,好像还有一种叫“交子”的货币,是最早的纸币来着,在巴蜀一带使用得比较多。
孟客

ZxID:1008341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百草春生
仿佛自如。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1-21 0
好多内容啊~中国历史太长了,一整就是一堆东西的说……

随芸语

ZxID:5995051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370013246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1-21 0
哇。好多内容啊。小小辛苦~
琳儿来也

ZxID:1497904


等级: 总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1-20 0
引用
引用第6楼鈅纞于2010-01-19 22:31发表的  :
嗯嗯,这个帖子发的好哇~~
制作也精良~~
就是颜色不好看清楚字啊~~



这颜色怎么会看不清楚字呢呢.这是我在素材发帖用的最多的颜色..........

萧雨夜弦。

ZxID:7026152


等级: 内阁元老
原名鈅纞,可以叫我小月,月小雨,还记得我的朋友记得握个抓再走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1-19 0
嗯嗯,这个帖子发的好哇~~
制作也精良~~
就是颜色不好看清楚字啊~~

骑猪赶牛

ZxID:10166974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1-19 0
多谢分享,收藏ING!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1-19 0
已审,相关帖

【穿越必备】关于古代钱币知识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5266_u789464/
流螢°

ZxID:25547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涼緖°
万瘦无疆┗|`O′|┛ 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19 0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贺诞祝寿

     
祝诞钱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祝贺诞生,无论是新生还是满月、周岁,都是庆贺生命的开娩另一是祝贺寿诞,这是祝愿生命的延长。两者都代表了人生的重要意义。
    祝寿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仅铸住院长寿的吉语,如“延年益寿,寿同山岳”、“福寿康宁,与天无极”、“长生不老,寿享千春”、“海屋添筹,松柏同春”、“龟龄鹤寿,于斯万年”、“华封三祝,同庆千秋”、“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等等。一类并铸寓意于长寿的各种图案,如龟,取“灵龟是考”、长寿永年之意;如鹤,历来有“鹤寿千年”之说;如松柏,意为松柏长青;如寿桃,为蟠桃献寿之意;此外还有南极仙翁和椿树玄鹿等。《庄子·逍遥游》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干岁为秋”,故以椿树喻长存。又古代传说,“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为玄鹿”,玄鹿寿长2000年以上、也是长寿的美好象征。也有钱图文相融合,如“龟鹤”作图形,”齐寿”为文字,合为一钱。米元章拟古诗云:“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可见龟鹤除长寿外,还行高远纯洁之怠。另有一种大观通宝钱,背因为浮雕形,被释作“双犬戏蝶”,归之于生肖钱。其实应为“猫蝶图”,猫与耄同音,蝶与耄相谐,《礼记》曰:“七十曰耄,八十曰耄”,意为高寿。则此钱亦应归入祝寿钱一类。


宗教花钱

道教花钱
    八卦,是中国传统文化象征天地自然万物的基本符号,相传是由人类始祖之一伏羲发明的。《太平御览》记载,八卦是由最基本的“━”(阳)、“- -”(阴)两种符号组成,后又演变为八种符号,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兑、艮、离、坎,依次象征天、地、雷、风、山、泽、火、水八种自然现象。八卦又以两卦相叠,演变为六十四卦,象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与结合,推演宇宙万事万物。人们佩带“八卦钱”,借以镇压邪气,避灾免祸,祈求平安。清朝中后期,民间风俗还把“八卦钱”缝缀在小孩的衣帽上,保护小孩平安成长。中国的八卦文化直到今天还在周边的韩国、日本沿袭使用。
      “八仙” “八仙”是我国道教奉祀的神仙。压胜钱中有展示“八仙”及所持法器图案的(暗喻“八仙”人物),象征吉祥喜庆。民间传说故事中,铁拐李的葫芦能炼丹制药,普救众生;吕洞宾的剑,有天盾剑法,威震群魔之能;汉钟离的扇,称谓玲珑宝扇,能起死回生;张果老的鱼鼓,能占星卜卦,灵验生命;韩湘子的笛,有妙音萦绕,万物生灵之能;曹国舅的拍板,其仙板神鸣,万籁无声;蓝采和的花篮,篮内神花异果,能广通神明;何仙姑的荷花,出泥不染,可修身禅静。
佛教花钱
宋元时期,人们以宗教的虔诚认真严肃对待神怪传说,铸造钱币既娱神娱人,又诠释社会信仰与民俗。
流螢°

ZxID:25547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涼緖°
万瘦无疆┗|`O′|┛ 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19 0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
-------------贝  币---------------
普遍认为的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
    货贝出产于印度洋和中国南海沿海和乌礁附近。贝的输入、主要通过纳贡、俘获、交易三个途径但是,这种外来的货币材料总是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易行用范围的扩大,海贝不效应用,便出现各种仿制贝:仿贝的材质主要为石、玉、骨、蚌壳等,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2.4厘米左右。在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铜质货币,形制也仿海贝形式。铜贝堪称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了,其中有一种表面包金的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现存世量极少。蚌贝因一出土就容易损坏,现保存完好的不多。
    目前存世的普通天然贝币大多呈乳白色,表面无光泽,由于天然贝币出土很多,现基本上没人作伪。在钱币交易市场里,一枚天然贝币的价格约10余元,石贝、骨贝的价格约20元至40元左右一枚,绿松贝和铜贝的价格要高许多,一些品相上好的铜贝要价上百元甚至更高。
      我国贝币以“环币”和“紫币”为主,“环币”长约26毫米,背部有黄色环纹,所以也称虎斑币,占贝币的绝大多数。为方便使用,大部分贝币的背部都打磨成孔,以便用绳穿成串。它们洁白光亮,大小划一,不易腐朽,在远离大海的地区,这种美丽的货币稳定可靠,深受百姓欢迎。
环币
    商周时期,贝币以“朋”为单位计数。据郭沫若先生考证,“一朋”为十贝。云南用贝币始自春秋晚期,止于清初,流通时间超过2000年。据《云南通志·风俗篇》记载:“昔多用贝,俗名曰巴子,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参考其它书籍,贝币计数方法和单位比较接近,1枚曰庄、4枚曰手、16枚为苗、80枚为索、20索为袋。80枚用绳串起来的1 索。与铜钱的贯或缗相似,最为常用。这种以4为进位的计数方法,同海贝来源于波斯湾的阿拉伯人有关,他们习惯以4进位。贝币的价值在元初为2000枚兑银1两,到明初时要8000枚值银1两,相当于1枚铜钱兑8枚贝币,明中叶以后贝币继续贬值。
中原经济发达地区,商后期有人制作石贝、木贝、骨贝、蚌贝,补充天然海贝的不足,青铜冶炼技术日渐成熟,又出现了青铜仿贝。仿贝制作并非易事,特别是玉、蚌等材料,划齿打孔费工费时。铜贝制作不但神形皆似,而且轻薄省料,用今天的标准来看,是运用当时的高科技才能铸出如此小巧精致的仿铜贝。
    铜贝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很高,青铜易锈蚀,出土铜贝数量很少,多数品相不好。还有纯金、银贝就更加稀罕。用泥土烧制的贝币也称陶贝,是殉葬使用的冥币。
骨贝
流金贝
木贝
石或玉贝
陶贝
铜贝
      包金青铜贝币,数量更稀少,多数书籍介绍的实物残缺不全。包金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之一,现代已很少应用,其工艺更少有人知。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介绍比较清楚:“凡包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即成薄片后,包人乌金纸内,竭力挥椎打成……”手工打制的金箔厚度仅几微米,7厘重的黄金可打造纵横3尺的金箔,老尺1尺约合现在的7寸,这样折算1分黄金可制金箔1平方米1黄金约可以打制3平方米金箔,这种金箔,吐口气就能将它吹去。黄金具有非常优越的延展性,一个圆弧形表面,包上金箔后,看不到丝毫的皱褶。包金贝币无论拱起的表面还是中间齿状开口,金箔与之吻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3000年前的包金贝,至今依然金光璀璨。金箔经不起流通的磨损,所以包金贝不是日常流通的普通货币。可能是作为赏赐或者大宗交易时使用的大额货币,其流通一定不频繁,不然,我们就没有如此眼福了。
先秦时候,各地区因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蚁鼻钱、布币、刀币和圜钱,四个各具特色的铸币体系。
  蚁鼻钱是南方楚国的铸币,是直接由贝币演化而来,是贝币发展的高级形态。其上多有阴刻铸就的钱文,所以又被称为“文字贝”。根据它们的外貌形状和文字特征,又被人们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
  布币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源于农具铲。春秋以后渐渐成为专用通货。早期的布币有装柄的銎(音qióng),即空首,所以称为空首布。形制接近实用工具,流行于春秋时期,最晚至战国早期消失。空首布到战国时逐渐演变为布首扁平,无法装柄的平首布。平首布是布币中的先进形制,流行于整个战国时期。布币除了可以分成空首、平首两大类型外,每类中根据首、肩、足部的变化,又可以细分为许多类型。
(银实首布    春秋战国时期,铸于楚国和韩国,呈铲形,圆銎,平肩,平足,分短型,中型和长型,通长10--15.7cm,重162.7克--188.1克,罕见。)
      布币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就是铲形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首空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变成平实,所以又叫平首布。
到了战国时期,布币的形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在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这些布的流通地区不同。
    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国流通。
春秋战国小尖足布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种布,形状比尖足布小,铜质比尖足布坚韧,普通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纹。
    圆足布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点是圆肩圆足裤裆。铸造的地方有晋阳、大阴等。一般圆足布首是没有竖纹的,而晋阳、离石、大阴铸的圆足布有两道竖纹。圆足布以?字布为最多。圆足布有在布首和两足上各开一个圆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点。普通圆足布背面多有数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却有纪重或纪值的文字。
(无终三孔布    战国时期,铸于赵国,流通于三晋等地.背文"十二朱",一般通长5.4cm)
    刀币起源于东方的齐国,后逐渐遍及齐、燕等地。刀币又称刀化,是由手工工具刀削演变而来,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刀首是划分刀币类型的主要依据,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刀可分为春秋与战国两大时期。春秋时期的一般都较长大,出土很少,价格昂贵,俗称“齐大刀”。如“齐返邦长法化”、“安阳之法化”等。战国齐刀主要是“齐法化”和“齐明刀”。燕国刀币始于战国早期,流行尖首刀、针首刀,战国时发展成截首刀与燕明刀。赵、中山等地的刀币铸于战国晚期,以形体较小且直背的直刀为主,如“甘丹、柏人”等。
(战国齐国"齐建邦法化"背卜六字刀)
(战国齐国安阳之法化刀)
      圜钱形制的由来是古代玉壁或纺织工具纺轮,最早出现在战国时的三晋地区,最早的圜钱是魏国所铸的“共”、“垣”、“共屯赤金”等,圜钱主要流行于三晋两周地区。圜钱是战国时期最为进步的一种金属铸币形态,它体积小、便于携带,铸造工艺简单,因此战国中期以后,各国的铸币都有圜形化的趋势。
    它是由纺轮或璧环演变而来,呈圆形圆孔。至战国中期以后,秦国把圆孔改为方孔。进而,齐、燕地区出现了方孔圆钱。
战国魏国共屯赤金
东周圈钱
战国魏国共半斤布

春秋战国时期
1.楚国-----爰金
      南方的楚国在货币铸造上独辟蹊径,与别国不同,共铸了四类货币:蚁鼻钱、黄金爰金币、银布币、釿布币。
        蚁鼻钱为仿龟形或仿贝形铜质货币。主要出土于楚国境内,现为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以及邻近的山东、陕西等省。它是楚货币中最小的货币。
        楚国的黄金铸币共有无文和有文两大类:有文者分方戳和圆戳二种。出土最多的为安徽省临泉县、阜南县、六安县、寿县、五河县、江苏的盱眙县。楚国最主要的黄金铸币为爰金,爰金分为两类。一类为平版,呈长方形或菱形;其中少数平面内凹呈弧形,类似旧式的青瓦;还有一部分四角突出,状如龟甲。一类圆饼状,面微凸而背微凹。其含金量基本在90%以上,最高达到99%。
    楚国的银布币为空首和实首两类。以往在古书中从未发现有关银布币的记载,19748月,河南省扶沟古城村出土了十八枚,其中只有一枚空首布,其余皆为实首布。它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银布币。
        楚国的釿布币有大小两类,其形状有别于三晋地区的布币,特征是钱体狭长缩腰。大布面文殊布当釿(亦有释沛钱当釿),背文十货,意为此一枚大布可当十枚蚁鼻钱使用。小布面文四钱,背文当釿,意为四枚小布当一枚大布。
2.越国---戈币
  越国有无货币史书无记载,以前亦无出土报导先例。近年在浙江省境内的绍兴等地多次出土铜戈器,数量很大,地域均在古越国版图内。依此分析,这种戈体薄小、轻重悬殊的微型戈不具备实用戈的条件,亦不为冥器,鉴此,此类戈应为越国的货币--戈币
-------------钱币与民间习俗-------------


婚姻嫁娶


  经考证,中国民俗钱币的起始在西汉时代。这一时期,方孔圆钱的形制已经定型,钱币广泛流通,使中国自古就有的佩带习俗,加入了钱形饰品,成为了民俗钱币的起源。
 
与婚嫁书关的民俗钱币包括:(1)撒帐钱,也称抓福钱,为结婚典礼后分送宾客之钱。《东京梦华录》卷5“娶妇”记曰:“新郎新娘行拜礼,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采果散掷,谓之撒帐。”2)陪嫁钱,也叫压福钱。用于新娘陪嫁作压箱钱、包袱钱等。如上海曾报道过一套10枚由清末民间银梭手工制作的竖台铜钱,其钱正面均为“太平通宝”四字,背面为四字吉语,如”日月同庚”、”和合干年”、“夫妇齐眉”、“百事如意”、“早生贵子“等,面背外缘均刻有缠枝花纹、文字、图案,象征婚嫁吉利。。因为此类钱常以”天下太平”、“太平通宝”为钱文,所以义叫“太平钱”(3)垫床和坠帐钱。男方在布置洞房时,要用钱币垫床脚,直到另迁新居方可取出。同时在被角和帐门两角、帐帘四角坠系钱币,俗称“角钱”。这除了起垫平和重坠作用外,也有辟邪的意义。所用钱币,可以是普通铜钱,也可以是特制的体大厚实、带有吉语钱文的钱币。
    与为数众多的。夫妻和台”、“琴瑟永倍”、“夫荣子贵”、“妻财子禄”等等反映世俗的钱相对照,有一种极为罕见的“七夕钱”,特别显得情深义切。所谓“七夕钱”,乃由牛郎和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演化而来。据说古时候每逢阴历七月初七,刚出嫁的女子要回到娘家过夜,以防科班的王母娘娘看到夫妻的同居生活而将其拆散。其钱图案为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并饰有花草祥云,并铸“日升月恒”、“同心永远”等钱文,当为夫妻或情侣别离时相赠以寄情愫之物。
养儿育女

 
在古代中国,尤其重视子女的养育和子孙的昌盛,“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早生儿子早得济”的观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现在所能见到的民俗钱币中,有一些就体现了析求多子的意思。如钱文“多子多孙”、“百子干孙“、“五男二女”、“子孙万代“、“红梅结子、绿竹生笋(孙)”等等。古人有佩钱求子的习俗,相传王莽所铸布泉,女子婚后佩戴,可生男孩。
    生子养育相关的民俗钱币大体有以下几类:(1)洗儿钱。为贺人得子时赏赐或馈赠所用。古代习俗,婴儿出生第三天要进行沐浴,俗称“洗三”。一些富贵人家还要举行隆重的“洗儿会”。宋人吴自枚《梦粱录》育子篇中记述:“至满月,则外家以彩画钱或金银钱杂果,及彩缎珠翠固角儿食物等,送往其家,大展洗儿会。亲朋俱集,煎香汤于银盆内,下洗杂果彩钱等…“尊长以金银钗搅水,名口“搅盆钗”。来宾亦以金钱银钗撤于盆中.渭之‘添盆’。据《资治通鉴》载: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干儿子,令人用锦缎把他包裹起来,称是“洗儿’。唐玄宗“自往视之,喜,赐贵纪洗儿金银钱”,并以洗儿的名义,大摆金钱会。唐王建有诗云;“把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宋朝宫廷中除奖励功勋外,也用金银钱作为庆贺婚典的“撒帐”钱、生子满月的“添盆”钱,赏赐嫔妃、宠臣。”以后这种风气逐渐流传到民间,形成多种贺诞习俗。(2)压岁钱这与年节贺岁略有不同,是在子女出生周岁时,取铜钱或银钱,用红线穿系,挂于颈项,用以驱邪祈福。特别重视的,还要向亲邻讨钱,一家一个,用红线交错穿入钱孔,编成辫形钱链.叫做“百家锁”,佩在幼儿身上,以防天折并求长命,所以又叫“长命钱”。吉语钱中大量的“长命百岁”、“长命富贵”、“长生保命“、“平安如意”等钱,部属此类钱。3)缀饰钱这里指缀于幼儿襁褓、衣帽上的钱形饰物,多数为银片,较薄,打制或缕刻而成,也作祛病消灾用。钱文除上文提到的外,还有“天仙送子”、“天降磷儿”、“日月同庚”、“代代荣华”等。据说在西南边疆地区,这些作为饰物的银片,远行或急需时也可随时取下作货币使用。”
    生肖钱应当也是与生子有关的民俗钱币,与上述多种吉语钱一起,用于幼儿级饰、佩戴。但它有自己的起源,即渊源于古代巫术,反映古人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并且有更为广泛的用途和含意。十二生肖的出现,最早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书《日书》。
    到唐代,开始把十二生肖铸于铜镜和铜钱,特别是生肖钱得到广泛流行。这类钱大体有如下几类:(1)十二生肖铸于一钱,往往并铸十二地支和八势图形、文字等,钱形较大,可能是道士作法的法器;(2)单枚或成套属相钱,一钱只铸一种生肖,多数并铸对应的地支文字,钱形较小,用于佩带;(3)十二生肖背有龙凤、花卉、人物、及“本命元神”、“本命星官‘、“福德长寿”等字样,钱形有大有小,大概是本命年或生日时用于赠送、佩戴(4)十二生肖背有天师、钟馗驱鬼图.及道家符文、咒语等,钱形较大,应为道士作法用具,或化缘时作回赠的礼品,有辟邪镇恶的意思。此外也有一些钱,仅铸地支文字,没有十二生肖图形,楼空雕花,习称“通花钱”。

[ 此贴被空丶瞳在2010-01-19 21:09重新编辑 ]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19 0
已审。。

楼主留言:

T T千千、、俺还木有发完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