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的时候,一说到亡国之君,想到的,总是如纣王之流,搞得生灵涂炭的。但是,亡国之君难道真的都是那些或者没有政治才能,极尽奢侈的富N代吗?答案是否定的。
有个成语,叫做时不我与。或者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个汉朝最后一个帝王,真真是···看历史资料,看到汉献帝,才知道,有的时候,有些人,背上亡国之名,无辜地紧。
还是看资料吧!一个人的生平总是无聊,所以,只贴上那些证明这个皇帝其实不是纣王之流的证据。
事件一
[quote]东汉后期,少帝登基,太后临朝,外戚执掌朝政,似乎已成惯例。当时执掌朝政的灵帝何皇后之兄何进,为消灭强大的宦官势力,密召凉州大豪强董卓入朝,不料宦官首先动手,杀死何进,裹挟少帝与刘协夜出洛阳城北门外。时为廷尉的大士族豪强袁绍,起兵诛杀宦官,格杀二千余人,一些没长胡须的人也被当作宦臣杀掉。
在洛阳北门之外,一行人遇到了带兵前来“勤王”的董卓,少帝刘辩在骄横的董卓面前面如土色,9岁的陈留王刘协却对董卓厉声呵斥:“既然你前来勤王救驾,见了皇帝为何不跪?”
[/quote]
一个稚龄的孩子,敢在董卓面前如此一喝,真真是勇气。而且,看人家这话,说得多有水平。既没低了自己的身份,也没拂了董卓的面子。聪明,且勇敢。因为还小,所以,不能说睿智之类的词···
事件二
[quote]献帝在长安时,办过一件很值得称道的事。当时的长安,经连年动乱、饥荒,谷一斛卖到50万钱,长安城中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将米豆为饥民做糜粥,但饿死者并没有减少。献帝怀疑所发米豆不实,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并责问京官们为何米豆发下去仍有如此多的人死亡?从此以后,米豆得以如实发放,使饥民们切实受到赈济。这是公元194年的事,是年他14岁。[/quote]
比起那个问群臣,饥荒的时候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我只能说,天壤之别···
东汉的皇帝,多是少儿皇帝,据历史上说,除却刘秀和他的儿子,而后的皇帝,即位的时候,最大也只是十八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当时的权力,多是集中在宦官手中,而割据各地的诸侯,根本就是拥兵自重。皇帝,根本就是被架空了。所以,空有抱负,空有才华,这个年轻的皇帝,只能兴叹,时不我与。
在众臣子面前,汉献帝将玉玺交给曹丕···当时曹丕说了一句话,我想,汉献帝会呕死。
曹丕登基,汉朝变成了魏朝,汉献帝降封为山阳公,末代皇帝当到了头。他有胆有识、有风度、有才气,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枉然成了时代的牺牲品,汉室的殉葬者。
可叹啊···刘协最后是五十多岁才去了,但,或者在此之前,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已然被磨灭。这才是可悲的。
[ 此贴被gh88195761在2009-12-30 15:4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