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之 孙权 翻脸比翻书还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776 回复:3

[人文通史] 三国 之 孙权 翻脸比翻书还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
三国 之 孙权 翻脸比翻书还快
[color=#6600cc][/color]
[color=#6600cc]孙权,是三国时代风起云涌的众多英雄之一,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四个人之一。比起曹操、刘备和诸葛亮,他在大众心目中的熟悉程度,明显是稍逊一筹。在前面的论述中,曾经介绍过孙权,他性格轻佻,具有冒险主义的精神,而这次,我要讲的是他的用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他在用人问题上的“翻脸”。





[color=#669900]任才尚计[/color]



三国的君主,能够鼎足天下,互相对峙,这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孙权在用人方面,有不少优点是跟曹操相似的,譬如善于识别、培养和重用优秀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用人能不求全责备,能听取反面意见等等。其中,要特别讲述一下他不计旧怨的那种恢宏豁达的胸襟,好跟以后的“翻脸”作对比。

孙权用人不计旧怨,最著名的就是甘宁。建安三年(198年),孙权攻打驻扎在江夏的黄祖,而甘宁就是作为黄祖部将的身份,与孙权为敌,并且射杀了孙权的校尉凌操。后来,甘宁不受重用,转而投奔孙权,并向孙权献上攻黄祖、夺荆州、窥视巴蜀的计策,遭到孙权首席谋士张昭的反对。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孙权反而“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可见孙权对甘宁的信任和豁达的胸襟。《三国志·甘宁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后来曹操率四十万大军攻打濡须口,甘宁“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使孙权不得不发出“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的赞叹。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刘基。刘基的父亲是扬州刺史刘繇,曾经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夺取江东、建立孙吴基业的一大对手兼阻力。后来刘基投奔了孙权。面对这个曾经的敌人的儿子,孙权表现得非常宽容。《三国志·刘繇传》记载:“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后来孙权还让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孙霸与刘基的女儿结姻。

最能体现孙权能重用敌国人才的,是他对潘濬的使用。潘濬原来是刘备部将,协助关羽守荆州。孙权夺取荆州后,不少将吏都闻风归降,惟独潘濬宣称有病不能拜见孙权。《三国志·潘濬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孙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权慰劳与语,……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谢。即以为治中,荆州诸军事一以谘之”。后来潘濬成为孙权的心腹重臣之一,与陆逊共同管理荆州前线。《三国志·潘濬传》裴注引《吴书》记载,蜀汉大将军蒋琬是潘濬的姨兄,因此有人密告孙权,认为潘濬与蒋琬互相勾结,孙权斩钉截铁地说:“承明不为此也。”孙权还曾经让潘濬指挥五万兵马到武陵讨伐蛮夷。能够放心让一个曾经的敌人率领那么多兵马,可见孙权的心胸还是比较宽广的,不会斤斤计较。




[color=#669900]
[/color][color=#669900]性多嫌忌[/color]



在刚才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孙权在用人上表现出宽广的胸襟的,但从他晚年的用人情况看来,却有了很大的转变,对手下明显的猜忌,真的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在这其中,以张温与暨艳的结局和吕壹事件较为典型。

张温,是孙权的太子太傅,受到孙权的赏识,“甚见(孙权)器重”。黄武三年(224年),孙权甚至派他出使蜀国,与蜀国修复关系。诸葛亮也非常赏识他的才华,还跟他“结金兰之好”。可是,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孙权对张温的看法却急遽变坏。《三国志·张温传》记载:“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正当孙权想找借口除去张温时,恰好发生了暨艳事件。暨艳当时担任选曹郎,然后升任选曹尚书,负责官吏的选用,《三国志·张温传》说他“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弹射百僚,覈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汙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当暨艳不计个人得失,毅然要沙汰贪鄙时,陆逊、朱据等都曾劝阻,由于暨艳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拒绝了他们。最后那些被暨艳处置过的人,积累了大量的怨气和怒气,以各种方式偷偷地到孙权那告状,诬告暨艳选拔官吏是凭借自己个人喜恶的,逼得暨艳自杀。由于暨艳是张温推荐给孙权的,因此机会终于来了。《三国志·张温传》记载,孙权凭张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这点,认为“艳所进退,皆温所为头角,更相表里,共为腹背,非温之党,即就疵瑕,为之生论”,马上下令把张温“斥还本郡,以给厮吏”。后来骆统替张温辩驳,尽管言之有理,但得不到孙权的认同。

同一时期的吕壹事件,更能反映孙权后期的用人情况。吕壹是孙权任用的校事之一,负责监督纠察大臣。《三国志·顾雍传》记载:“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当时,太子孙登、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等都屡次向孙权诉说吕壹的奸邪,潘濬甚至不顾自己安危想在公众宴会上亲手杀死吕壹。吕壹最后因为检举朱据贪污失实而被杀。《三国志·朱据传》记载,嘉禾年间铸钱,朱据的部曲本来应领三万缗,结果工匠王遂却据为己有。吕壹怀疑是朱据私吞,于是审讯朱据的主管,活活把他打死。朱据哀怜这个主管,把他厚葬,吕壹因此告状朱据与主管共同作弊。孙权多次拷问朱据,朱据由于没有证据替自己申辩,也只好坐以待毙。可是几个月后,王遂贪污的事情被揭发了,于是孙权杀死吕壹,以谢群臣。

张温与暨艳的结局,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敢于同不良的现象作斗争,触犯了人数多、力量大的保守分子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攻击。《三国志·张温传》裴注引《会稽典录》记载,诸葛亮知道张温失败后,思考了几天,发出“吾已得之矣,其人于清浊太明,善恶太分”的感叹。而另一方面就反映了孙权对他的猜忌心理,早已对张温表示不信任。至于吕壹事件,说穿了也是孙权猜防大臣的技巧。而大臣由于要维护自己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早已对这些校事感到不满,君臣之间已经矛盾重重了。





[color=#669900]果于杀戮[/color]



孙权后期对待部下不仅疑心重重,诸多猜忌,而且还敢于痛下杀手,最典型的就是逼死陆逊。陆逊是“东吴四英将”之一,跟随孙权的时间非常长久,功劳也很大,当初孙权为了笼络他,把自己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夷陵之战时,孙权手下将领都束手无策,幸得陆逊火烧连营,击退刘备,把东吴从危亡之间救了回来。随后,陆逊成为了吴国对抗魏、蜀两国的主要支柱,孙权任命他领荆州牧,把整个荆州前线都托付给他了。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孙权一次经过武昌,“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称帝后,孙权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后来更令他取代顾雍担任丞相,真的是出将入相了。然而,自从陆逊担任丞相后,孙权既不听陆逊屡次要求保护太子、黜降鲁王的进谏,又相继流放了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杀亲近陆逊的吾粲,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陆逊“愤恚致卒”。

最能反映孙权狠心的,莫过于皇位继承人问题了。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进封为吴王,立长子孙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孙登为皇太子。然而,在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了,孙权就必须重新选择继承人。实际上,孙权非常宠爱王夫人,爱屋及乌,因此喜爱王夫人的两个儿子孙和与孙霸,就连孙登也常有让位孙和的意图。在孙和与孙霸中,孙权更喜爱孙霸,但由于孙和是兄长,孙权不得不在赤乌五年(242年)立孙和为太子,但不久,他又封孙霸为鲁王,并且给了他太子般的待遇。因此,兄弟不和睦,大臣也分成两派。陆逊、诸葛恪、顾谭、朱据等比较正派的大臣都极力主张维护太子,多次进谏孙权黜降鲁王,保全太子的权威,但孙权并没有采纳,而全公主、杨竺、吴安等想依靠鲁王捞取政治好处的人则极力协助孙霸“僭毁”太子。《三国志·吴主五子传》记载,孙权一次生病,命太子孙和“祠祭于庙,和妃叔父张休居近庙,邀和过所居。全公主使人觇视,因言太子不在庙中,专就妃家计议;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权由是发怒,夫人忧死,而和宠稍损”。有感于此,《三国志·吴主五子传》裴注引《通语》记载,孙权认为“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于是废掉孙和,并且赐死孙霸,另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所谓“虎毒不食子”,孙权后期逼死作为支柱的重臣陆逊,还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毫不手软,足见其杀戮的果断、狠心。





[color=#669900]为何“翻脸比翻书还快”[/color]



为什么孙权在用人上,由早期的“任才尚计”变成了后期的“性多嫌忌,果于杀戮”呢?一方面,由于三分局面大致确定下来,外部压力减轻,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另一方面,随着大臣和孙氏家族的经济、政治势力逐步膨胀,心骄志逸,逐渐失去以往锐意进取的决心,日益腐化。同时,孙权年事已高,身后的顾虑,譬如皇位继承人问题以及大臣是否可靠问题,日益纠缠在脑海中。多种因素结合,使得孙权在用人上的黑暗面被不断放大,最终取代了他原来的光明面。

至于陆逊的死,既是孙权上述因素的作用,也离不开他自己本身的原因。一者,陆逊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从祖陆康曾任庐江太守,康子陆绩是郁林太守,绩从子陆瑁是选曹尚书,还有陆凯是建武校尉,陆胤是交州刺史。同时,陆绩外甥豫章太守顾邵是丞相顾雍的儿子,顾家也是另一个江东的世家大族,陆逊外甥、顾邵的儿子顾谭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顾谭弟弟顾承是奋威将军。总而言之,陆逊庞大的家族网络极大地影响着吴国的政治和孙氏家族的统治地位。二者,由于三国疆域大致已确定,孙权对外进攻虽不足,但防御上却绰绰有余,即使没有陆逊,也足够划江而治。三者,由于陆逊贡献大,并且诸葛瑾、朱据、潘濬等重臣都跟他交往密切,孙权恐怕嗣主将驾驭不了他,感到陆逊已经功高震主了。四者,容易被人忽略的是陆逊是孙策的女婿。本来孙权把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是为了加强君臣之间的关系,但当陆逊功高震主时,这个关系便转化成为双方不利的因素。由于吴国的基业是孙权从孙策手上继承过来的,而孙权却亏待了孙策的子女,孙权担心陆逊会抱不平,把皇位由自己的一系还位给孙策的一系。[/color]
[ 此贴被天若舞在2009-12-12 16:54重新编辑 ]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1 0
已审。
ayaya0123

ZxID:10764033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2-22 0
哎...伯言是个悲剧...亏的他对东吴这么好...哎哎哎...
jane_gj

ZxID:8455348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1-04 0
唉,都是为了权利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