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光鱼宴]
主为刀俎,客为鱼肉
最早将请客吃饭作为革命手段的是公子光。公子光是一代枭雄,他的事业和伍子胥有关系。当年,伍子胥背负血海深仇从楚国逃亡到吴国。公子光是吴国政坛的实力人物,在伍子胥看来,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为了自己的复仇目标,伍子胥决定先帮公子光,因此将刺客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让我们先来看看公子光到底为什么有夺取王位的野心: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余祭、夷■、季子札。在吴王的几个弟弟中,年轻贤明的季子札深受吴王诸樊的喜欢。诸樊想无论如何将来都要让贤明的季子札当上吴王。于是他决定采用“兄终弟及”的王位传递方式。吴王死后就把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王位传给了夷■。夷■死后本当传给季子札,季子札却不肯就任。吴国人只好拥立夷■的儿子僚为国君。
本来按正常程序,吴王的位子非公子光莫属,谁知道,他却成了一无所有的旁观者。心怀失落的公子光开始组建队伍并等待机会。
吴王僚九年,楚平王呜呼哀哉。吴王僚派大军围攻楚国都城,不料却被楚军断了后路。公子光心中暗喜:外无救兵,内无忠臣,吴王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公子光决定在此时“请客吃饭”——请吴王僚吃饭。
公子光为这次宴会做了充分准备:宴会地点——公子光家;主菜——水煮鱼;服务生——专诸。吴王僚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自己周围布满了卫兵、亲信。
在这样的严防死守之下,谁也不会相信将有意外发生。就在大家都有些松懈的时候,公子光以脚部疼痛为由请求暂时离席。在公子光的安排之下,主菜水煮鱼随即就被服务生专诸端到了餐桌之上。专诸的出现显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专诸平静地把鱼放在餐桌之上,如同变戏法一样,他突然从水煮鱼的肚子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吴王僚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命丧专诸之手。
之后,公子光自立为国君,就是吴王阖闾。
你看,革命就是请客吃饭。请自己的敌人吃饭,然后革掉那人的命,代替那人做国王。仅仅是请了一次客,费了一顿饭,革命就成功了,多么便当的一件事情啊!如果考虑到主人也消耗了自己准备的饭菜,那这场客请得就更加划算。
如果不是以请客的方式,公子光能够接近吴王僚吗?公子光所养的刺客能够对吴王僚下毒手吗?因此,在某种情况下,请客就是最好的革命,最经济的革命,最实惠的革命。
[鸿门宴]
仓促宴请,杀机四伏
鸿门宴是“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的一个灰不溜秋的案例。鸿门宴虽然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但鸿门宴却算不上经典的请客吃饭案例,只是一场匆匆忙忙的宴会,是不速之客与毫无准备的主人之间的一次小聚。
当时,刘邦率先进入关中。根据事前的约定,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的就有资格在关中称王。贪财好色的刘邦进入咸阳之后,远财宝,避美女,并且还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刘邦这样做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志向。有了这样的结论,项羽就起了杀心,他决定向刘邦发起致命的攻击。其时,刘邦麾下有十万大军,项羽麾下则有四十万大军,刘邦的劣势非常明显,他的生命悬于一线。对于项羽将要采取的军事行动,刘邦却丝毫不知。
幸亏项伯通风报信及时,把消息报答张良。张良马上将信息报告给了刘邦。刘邦只好硬着头皮前去项羽的军营作深刻检讨。
刘邦的到来打乱了项羽的行动计划,项羽备下酒宴招待刘邦。显然,这是一场仓促的宴会,项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然而,客人刘邦的准备却相当充分。所以,对于宾主双方来说,这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宴会。由于有了这样的不对称,才会出现刚一见面,项羽就出现了不小的社交失误。
刘邦是这样表达自己的委屈之情的:“我进驻函谷关以后,秋毫不敢有所犯,登记官民户口,查封各类仓库,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您的到来,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啊!对于您,我没有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其他心思。我想,一定是有小人说了我的什么坏话,才使得您和我之间产生了误会。”因为项羽没有任何准备,他的思路就一直跟着刘邦的思路在走。听完刘邦的话,项羽突然感到十分惭愧,他很自然地说道:“那些话都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很显然,在潜意识之中,项羽是在为自己辩解。
其实,这句话刚一出口,项羽就感到十分不妥,这岂不是要害死为自己提供情报的曹无伤吗?就这样,从二人见面的那一刻起,占了天时地利的项羽就一直在心理上处于被动状态,为了缓解这种状况,他决定置办酒席,跟刘邦喝酒,在酒桌上找回自信。
宴会进行中间,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让项羽干掉刘邦。可是,项羽却一直保持沉默。实在忍无可忍的范增只好亲自出去叫来项庄面授机宜:“该你露一手了,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死刘邦那小子。切记切记!”
然后,就是著名的“项庄舞剑”,就如同后来的那句成语所说的那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的那把剑舞得虎虎生风,刘邦岌岌可危。可是,每当项庄将要出剑的一刹那,项伯的身影总是及时出现,刘邦才得以逃过生死大劫。
见此情景,张良只好借如厕之机找来樊哙。樊哙靠着自己的一股蛮劲,带着宝剑拿着盾牌闯进项羽刘邦他们饮酒的雅间。一心救主的樊哙,周身洋溢着一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满座各怀心事的众人相比,樊哙显得雄姿英发,英雄相惜,项羽不由为樊哙的虎虎英气所吸引,由衷地赞叹道:“真乃壮士!赐他一杯酒!”樊哙将满碗高度酒一饮而尽,场面出现了一次小高潮。
可以想像,在樊哙进来之前,整个酒席之上的气氛是沉默的,诡异的。但是樊哙的出现,使得场面稍微有些活跃了,项羽看着豪放的樊哙,大声说道:“再赏给他一只肘子!”手下的人递过来一整只猪肘子。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此时,场上的气氛更加活跃,项羽喝彩道:“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从容答道:“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樊哙让项羽来了兴致。然而樊哙却突然开始发表演讲:“关于秦始皇,我有几句话要说。他有着虎狼一样的凶狠之心,杀人无数,好像惟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像惟恐用不尽,结果弄得众叛亲离。今天,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您不仅没有给他丝毫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请问这和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又是什么!”
刚才还在兴头上的项羽没有想到樊哙还有这么一手,顿时张口结舌。樊哙的演讲揭开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弄得大家尴尬不已。刘邦抓住机会,借上厕所的机会悄悄逃离了杀机四伏的宴会。
因此,鸿门宴既不是革命,也不是请客吃饭,但它又是革命,又是请客吃饭,只是命没有革好,饭也没有吃好。这是个反面案例,长期被研究革命与吃饭关系的学者教授挂在嘴边,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令后人品味不已。
[毒酒宴]
齐王献城,巧化危机
吕后从中鸿门宴受到过启发。作为刘邦的亲密战友,吕后对于“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了然于胸,学得也是炉火纯青。让吕后大显身手的是这样一件事。
汉惠帝二年,楚元王刘交、齐悼惠王刘肥前来朝见。十月,有一天惠帝与齐王在太后面前宴饮,惠帝因为齐王是兄长,请他坐上座。看到居然有人敢坐在自己儿子的上座,吕太后大怒,马上暗示手下斟了两杯毒酒放在齐王面前,命令齐王起来向她献酒祝寿。齐王站了起来,不知深浅的汉惠帝也站起来,端起酒杯要一起向太后祝酒。
太后大惊,急忙站起来倒掉了惠帝手里的那杯酒。齐王看到吕后奇怪的举动,没敢喝太后的这杯酒,假装喝醉离开了坐席。事后打听,才知道那杯酒含有剧毒。齐王恐惧不已,揣测自己将不能从长安脱身。手下人为出谋划策:“如今大王您拥有七十多座城池,而太后的爱女鲁元公主却只享食几座城的贡赋。大王如果能把一个郡的封地献给太后,来作公主的汤沐邑,供公主收取赋税自用,太后一定高兴。”齐王认为有理,于是就向吕太后和鲁元公主献上了城阳郡。为了讨好太后,还违背常礼,尊自己的异母妹鲁元公主为王太后,用对待母亲的礼节来对待鲁元公主。吕太后因此十分高兴,齐王的危机才得以化解。
吕后就这样巧妙地利用请客吃饭,制服了自己的敌人,达到了革命的目的。
[窦田宴]
捧场不成,反误性命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的一个反面典型是窦婴无意之中制造出来的。窦婴是一个弄巧成拙的主。
窦婴和田■是汉武帝时代的官僚,只是两个人的矛盾由来已久。窦婴是太皇太后窦氏一系的人马,是退居二线的官员。田■则是皇太后王氏一派的主力,是当朝丞相。需要提及另外一个人,那就是灌夫,灌夫和窦婴是好朋友,也是靠边站的人物。
田■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太后下了诏令,让上流社会的人士都前去祝贺。为了缓和与田■之间的矛盾,窦婴对此积极主动,而且还拉着好朋友灌夫前去捧场。
宴会如期开始,东道主田■率先敬酒,在座的宾客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但轮到窦婴敬酒之时,只有他的老朋友象征性地离开席位表示礼貌,大多数人照常坐在那里,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但灌夫却为窦婴鸣不平。于是,灌夫也起身依次敬酒,当然先敬田■,谁知田■根本就没有把灌夫敬酒当成一回事。窝了一肚子火的灌夫只好在别人身上撒气,逮着谁骂谁,好好的一场宴会被灌夫搅和得不三不四。本来窦婴还准备利用这次饭局和田■套套近乎呢,谁知不但矛盾不能解开,反而有更加激化的可能。
看着借酒发疯的灌夫,田■叫来卫兵扣住了灌夫。最后灌夫以“不敬”的罪名被捕入狱,面临掉脑袋的危险。
窦婴有苦难言,出钱活动,让宾客向田■求情。最终不仅于事无补,连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灌夫和他的家属全部被处决,窦婴也被处以死刑。
这是一场宴会引发的血案,可以看作是“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的反面典型。
无疑,革命和请客吃饭是两个层次的概念:革命是革人性命,是强行剥夺他人的生存权;“请客吃饭”是邀人过来大快朵颐,目的是让人活得更好。“革命”和“ 请客吃饭”形同水火。因此,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革命与请客吃饭有时却相辅相成。
[大风宴]
凯旋归来,大发豪情
我觉得真正在高层次上洞悉了“革命就是请客吃饭”真谛的是一代伟人刘邦。
公元前195年的冬天,淮南王黥布叛乱,刘邦亲自披挂上阵,将黥布打得落花流水。
得胜凯旋,兴致勃勃的刘邦路过故乡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盛大的酒席,把老友新知、父老子弟请来一起纵情畅饮。革命的目的不就是过舒服的日子吗?
刘邦特别有创意,亲自在当地挑选了120个少年儿童,教他们唱歌。在稚气的童声合唱中,历历往事如在眼前:自己以一介平民起事,戎马倥偬,东奔西杀,最后居然成了新一代的统治者……童声合唱越来越美妙,越来越令人陶醉,刘邦百感交集地说:一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夜晚?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
不知是什么触动了刘邦心里最为软弱的地方,他突然有了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于是他自然地弹起心爱的土琵琶,唱起自己编的歌谣: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一遍遍唱着,和着童音,盛大的宴会突然安静了下来,满座都停止了饮酒,他们也和着领袖的节拍唱了起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啊——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啊——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啊啊啊——
在全场的伴奏声中,刘邦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自编的舞蹈。他有些醉意,但心里却无比清醒,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们已不需努力!宴会一直持续了十多天,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盛大的宴会场景。
是啊,是刘邦把“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推向了极致。革命是手段,请客吃饭是目的;请客吃饭是生产力解放之后胃口的极度狂欢;请客吃饭是革命成功之后胜利者精神的极大放松。刘邦以请客吃饭将革命的意义给予了界定,显示了革命家的旷达豪放,显示了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