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风俗的由来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40 回复:0

[人文通史] 过年风俗的由来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tiino

ZxID:7055860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02 0
过年风俗的由来

春联的由来

我国最初的春联是由两块桃木削成的木条,上面画着神荼、郁垒和一只老虎。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上一片桃林里住着力大无比的兄弟俩,兄叫神荼,弟叫郁垒,兄弟俩对桃林细心照料,使桃林结了许多桃子,附近百姓都说这是“仙桃”,吃了能延年益寿。

在度朔山的东北部,住着一个十分残酷的野王子,他听说桃林里有仙果,便派人去摘,但被神荼、郁垒赶走了。野王子知道后,勃然大怒,亲自带了十几个亲信,装成青面獠牙的鬼怪,准备谋害兄弟俩,但却被兄弟俩一一活捉后喂了老虎。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神荼、郁垒兄弟俩的名字和本领越传越远。兄弟俩去世后,人们都说他们上了天堂,被封为惩治鬼怪的神仙,而他们生前所种的桃林能驱鬼辟邪。于是,每逢过年,人们便削下两片桃木片,画上神荼、郁垒与虎,悬挂在门边,以驱灾压邪,因是桃木条制作的,所以称为“桃符”。

到了距今一千多年的五代(公元964年),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

后蜀皇帝的这两句对联,便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放爆竹的由来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因为最初的爆仗是烧竹子,故称“爆竹”,一直沿用至今。唐朝把它称为“爆竿”,后来也称为“炮仗”。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爆竹很快成为一种驱害避邪的神物。

燃放爆竹,除了在新年到来之前希望邪去福来,祈求保佑一年平安如意,人们还用来志贺婚礼、开业以及重大的庆祝活动。


“压岁钱”的由来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过年的由来

自古以来,对“年”的由来说法不一而足。有一种说法,认为“年”是一种怪兽,人们过年放炮竹,是为了避邪驱凶,吓走怪兽,以保佑家人平安。但实际上,放炮竹的习俗始于汉代,而“年”的来历却十分遥远了。

把春节称为“年”,把春节叫做“过年”,这种称呼在民间具有悠久的传统。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对“年”的不同叫法。据古书记载:唐虞将“年”叫做“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夏代叫做“岁”,是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商代叫做“祀”,是表示四时已尽,该到编入史册的时候了。“年”的正式叫法直到周代才开始。

《谷梁传》说:“五谷大熟为大年”;《尔雅·释天》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为庆贺丰收,迎接新的一年的生产,人们就在“立春”前后的旧历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欢聚在一起“过年”,欢聚庆祝。

古人过“年”总是和祭祀活动分不开的。人们用自己劳动换来的肉食、谷物祭祀祖先和鬼神,饮酒宴乐,祈求幸福。后来,佛教、道教的思想影响渐渐渗透进来,给过年的仪式又增添了许多内容,例如贴春联、放烟花炮竹、吃年糕等。至今,“过年”仍是我国最为隆重的节日习俗。


贴门神的由来

每逢过年,人们总要去街上买两张门神画回来,贴在自己家的门上。这门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心里挺高兴。可是在玄武门事变中杀了他的亲哥亲弟后,总是疑神疑鬼的,不大安生。

一天夜里,李世民正在梦中,忽然听见门外响起一阵奇怪的哭叫声,一会儿,又听见房顶上有重重的脚步声,撞击房门声,敲打窗户声。李世民赶紧叫护卫,护卫进来,却什么也没发现。可李世民一睡下,那些奇怪的声音又响起来,一直闹到鸡叫,声音才止住了。

天一亮,李世民又叫太监宫女前来询问,可是这些人都说什么也没听见。李世民感到很奇怪,总以为是有什么鬼魂在作怪。

第二天夜里,还是和头天晚上一样,闹个不休,第三天,第四天……一直闹了7个晚上。第八天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了,不由自主地把每天晚上受惊的事告诉了文武百官。当下,秦叔宝出班奏道:“臣一生杀人不计其数,如果把尸体堆积起来,就有一座山那么大,可是,也从来没见有什么鬼魂作怪。所以臣从来不信鬼神。今夜臣愿与敬德将军一起,伺候万岁,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李世民一听,十分高兴,点头答应了。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人披盔带甲,当夜就站在宫门外守护。李世民心里踏实了,不疑鬼疑神了,也就没再听到什么声音了,能够安睡了。

李世民为了酬谢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守夜辛苦,赏赐他们很多金银珠宝,亦称赞他们说:“两位将军真是门神啊!”随后,又找来许多画师,给他们画像。还把画像悬挂在宫门左右,李世民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驱邪。

后代人把李世民的做法沿袭下来了,贴门神就可以使一家平安不受鬼魂侵扰。这样,就把秦叔宝、尉迟敬德尊为门神;过年时,也要把他们的画像贴在家门上。




“福”字倒贴的由来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到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