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长达700多年,维也纳一直是强大帝国的中心,因此在维也纳,处处让人感觉到哈布斯堡王朝的“存在”和遗风。奥地利人的装饰清晰可见哈布斯堡王朝的风格;王朝留下的教堂、宫殿,不仅是维也纳人的骄傲,也牵动着世界任何地方前来的游客的眼睛。
红玫瑰:英明女主——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
[img]http://ae.img1001.com/uu_0810_5/liulianzi_14_19948_b4c6d6118867821.jpg[/img]
玛丽亚•特蕾西亚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硝烟弥漫、风云变幻的18世纪。这是上演着一幕幕战争、革命、改革、血与火的活剧的时代。在这期间,奥地利帝国是哈布斯堡家族直接统治的地区,到18世纪初,已经扩张到现在的南斯拉夫北部及意大利北部,并且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尼德兰南部。奥地利已成为幅员辽阔多民族的大帝国。特蕾西亚就是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凯歌余声中诞生的。然而,等待特蕾西亚的并非一路鲜花。在这个松散的民族大拼盘的国度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时刻都有爆发的可能。
玛丽亚•特蕾西亚是在四面楚歌中继承皇位的。当卡尔六世去世的时候,因为没有男性继承人,帝国几乎被其他国家所吞并,卡尔六世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西亚挺身而出,女承父业,勇敢地挑起了治理国家的重担。
玛丽亚•特蕾西亚是18世纪唯一的一位君临三国,拥有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三项王冠的女皇。
作为一位女性,她不仅仅是靠一纸诏书得以继承王位的,更重要的是凭借她自己的勇气、毅力及才能赢得了尊贵的王冠。她的政治生涯充满坎坷艰辛,王冠的光环下布满了荆棘。
玛丽亚•特蕾西亚回顾她登基时写到:“我发现自己没有钱,没有声望,没有军队,没有经验,也没有知识……”当时国库资金了了,军队几个月没发军饷,国债多得难以想象。特别是特蕾西亚登基伊始,就遭到了普鲁士的进犯。当时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刚刚继位,要知道他正是原来被选的要作特蕾西亚丈夫的人,而年仅15岁的特蕾西亚却偏偏看中了法国洛林公国的继承人弗兰兹•史蒂芬。
腓特烈趁皇帝驾崩,欲乘机侵占西里西亚,揭开了奥地利皇帝之争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特蕾西亚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与相当的才能。她使出浑身解数,驾驶着古旧的奥地利木船,漂泊在疾风暴雨的海洋中。
一方面她怀抱刚刚出生的婴儿,四处奔走,请求并调动起了匈牙利人的援助,逐退德意志巴伐利亚,逼和法国,虽然未能再收回西里西亚,但总算夺回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只是,经过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奥地利元气大伤。为此,她不得不选择了改革,实施“开明专制”,进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取消了农奴制,解散耶稣会,限制地主贵族的权限,对人民施以恩惠。
但她也不忘对人民加以控制,虽废止了野蛮的刑讯逼供,但又建立起严密的警察特务制度。在标榜真正“开明”的幌子下,她通过经济、金融、司法、教育、行政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立起严密的中央集权制。
经过她十几年的经营,奥地利在她接手时一度失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恢复与加强,她的丈夫也登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与此相应,帝国的音乐、绘画和艺术也蓬勃发展。
玛丽亚•特蕾西亚是公认的“完人”,连她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她为人直率、坦荡、疾恶如仇;她平易近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总以慈悲的情感俯视和关心她的臣民。她虽然也讲究宫廷排场,但总提倡人民要节俭。她对部下赏罚分明。对子女不但体现出深沉的舐犊之情,而且教育有方。她憎恶以强凌弱、瓜分别国,但她也流着泪参加了肢解波兰。在个人才能方面,她面对熗林弹雨,镇静自若,周旋于列强之间并游刃有余。
她不愧是奥地利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女皇。作为政治家,她具有敏锐的嗅觉,直觉地感受到一场震撼世界的革命迎面而来的气息。她本能地要挽救奥地利,保住奥地利往昔的荣耀与统一。她为祖国鞠躬尽瘁,她的努力多少换得了封建帝国一时的回光返照。
她生育了16个子女,联姻了整个欧罗巴,使哈布斯堡王朝的血脉在欧洲各皇室的血管里流淌。
她的声名盖过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所有男性君主。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最宏伟的宫殿当属霍夫堡宫,这里收藏着历代哈布斯堡皇帝的画像,其中一副就是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油画像,高贵庄严,目光犀利,一副君临天下的气概。
白玫瑰:传奇公主——凯瑟琳•伊丽莎白(希茜公主)
[img]http://ae.img1001.com/uu_0810_5/liulianzi_14_19948_ccfe7ec80cf3ecd.jpg[/img]
凯瑟琳•伊丽莎白更为人熟知的是她的爱称——希茜公主。
1837年12月24日,希茜出生在巴伐利亚慕尼黑的一个贵族家庭。希茜的父亲马科斯是位世袭公爵,与德意志帝国巴伐利亚王国的国王路易二世同属一个家庭,在波森霍芬地区有大片领地。希茜出生不久,马科斯一家便从慕尼黑迁往波森霍芬的小镇波茜居住。
这里地处碧波荡漾的施塔恩贝格湖之畔,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社会动荡。
希茜公主在这里度过了愉快且多姿多彩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1853年的夏天,15岁的希茜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个不引人注意的小丫头在阴差阳错的一瞬间竟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直到如今,这个浪漫的故事还在传颂。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要与奥迪亚的哈布斯堡家族联姻,希茜的姐姐被选定嫁给年轻的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相亲那天,希茜的姐姐因尚未换好衣服无法立即迎见,母亲只好打发希茜先去陪皇帝坐坐。
然而,造化弄人,当姐姐梳妆打扮妥当,在众人簇拥下走出来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原来弗兰兹•约瑟夫皇帝已爱上先一步而来的希茜,他被她的容貌和性情所打动,并执意非她不娶,而远比希茜成熟和有教养的姐姐陷入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难堪境地。皇帝以近乎玩笑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一个喜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小姑娘眨眼之间成了奥地利的皇后。
1854年,17岁的希茜嫁入皇家。世上从无十全十美的事,皇后的显赫地位并未使希茜终身幸福,婆婆索菲皇太后是她最大的“烦恼”。
索菲也是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公主,希茜可称其为姨妈。她嫁给弗兰兹•约瑟夫的父亲后,甚至一度亲掌朝政。
希茜婚后始终不习惯于宫廷中的各种繁文缛节,索菲觉得希茜缺乏教养和不安分,无法容忍她的言行。
新婚伊始,希茜就陷入了一场漫长又秘而不宣的婆媳大战中,这两位本是亲人的女人后来明争暗斗了几十年,致使希茜心力交瘁。
希茜婚后共生二女一男,但索菲甚至剥夺了她作为母亲的权利,不准她接近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很长一段时间内,儿子鲁道夫一度把自己的母亲视作路人。这对希茜来说是极大的精神折磨。
弗兰兹•约瑟夫虽然对希茜一往情深,但他在这场婆媳大战中一直唯唯诺诺,从不敢为希茜争取利益,这使希茜愈发感到无法容忍。索菲为了防范希茜削弱自己的权势,长期诋毁儿媳的声誉,破坏他们的夫妻感情。
由于索菲在世时势力很大,直到她死后多年,希茜还难以走出她的阴影。
长期的压抑使希茜患上了抑郁症,再加上儿子的自杀使希茜心灰意冷。
那是在1888年秋,有点花花公子习气的鲁道夫爱上了匈牙利维泽拉伯爵夫人的女儿玛丽。但是,教皇拒绝宣布这位大公原来的婚姻无效。鲁道夫对他父亲弗兰兹•约瑟夫政治上的保守又很不满,同时为自己绝望的爱情感到痛苦。于是在1889年1月29日,他把玛丽偷偷送到了自己的狩猎别墅,半夜,鲁道夫用手熗打死了玛丽,用鲜花把她盖起来,坐到她的身旁直到天明,然后用手熗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嗓子之痛使希茜受到了致命一击。她再也不愿多看一眼使她无比心酸的皇宫,从此,她离开了维也纳,以养病为名游历欧洲。
在她生前的最后年月,她的贴身女伴只从匈牙利贵族中挑选并带到维也纳宫廷。她也得到了匈牙利人民的爱戴。
1898年9月10日中午,正在瑞士旅游的希茜走上日尔瓦湖畔的勃朗峰码头。她一如既往地轻装简从,只有匈牙利女伴斯塔瑞夫人和少数仆人随行。在她们正准备登船时,一男子冲上来当胸猛击一拳,然后迅速逃离。希茜在斯塔瑞夫人的尖叫声中扑倒在地,感到胸口像爆裂了一样,但她还是爬了起来,并在斯塔瑞夫人的搀扶下回到了船上。
医生马上检查希茜的伤势,发现她的胸部有被锥扎的痕迹,并有血液渗出。
斯塔瑞夫人意识到这是谋杀,惊叫道:“求求你们靠岸,她是奥地利皇后!”人们这时才知道这位贵妇人的身份。
然而,一切抢救均告无效,61岁的希茜客死他乡。刺杀她的凶手叫鲁切尼,是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
黄玫瑰:忠贞皇后——齐塔
离圣•斯特凡大教堂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不大的圣•艾蒂安教堂,这里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陵寝。教堂地下室里安放着包括最引人注目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和她的丈夫弗兰兹一世、老皇帝弗兰兹•约瑟夫一世和他的皇后伊丽莎白等在内的共计12位皇帝、16位皇后和110位大公的138口棺木。
还有一口很普通的棺木也值得游人注意,那就是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后齐塔的棺木。齐塔是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皇后,她的父亲是西班牙王子,母亲是葡萄牙公主。
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身亡,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同时也使卡尔一世偶然地成为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者。但他只做了两年皇帝就被迫下台,宣布退位。他的退位也预示着奥匈帝国的土崩瓦解,最终,这位可怜的皇帝于贫病交加中死于葡萄牙的马德拉群岛上。
此后,他的妻子齐塔周游世界各地,常穿一身黑衣,为死去的丈夫守孝,直至去世。
根据奥地利的法律,不放弃奥匈帝国皇后的称号就不能踏上奥地利的领土,而齐塔拒绝这一要求。直到1981年,在她的亲戚、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斡旋下,齐塔才得以重返故土,回到了阔别63年的维也纳。
97岁时,齐塔在瑞士无疾而终。1989年4月1日,她的遗体由6匹骏马拉着一辆当年曾为弗兰兹•约瑟夫送葬的华丽的四轮马车,送到教堂地下室,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齐塔和她的夫君终于可以长相守于地下。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09-06-24 21:0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