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文士怜花,豪客狎优之说。花通常指代女人之美,优伶指代男性之美。美人可以是男人女人之美,不应该单指女人。他们都是人类共同的审美需求,无论其温柔抑或刚健,彼各有所长,也被各取所需。美的特质就反映了男人女人的秀异、性情与风致。
张潮曾论过美人“以爱花之心爱美人,则领略自绕有别趣,以爱美人之心爱花,则护惜倍有深情。”爱花与爱美人都是人之常情,同样是爱,心情不一。爱花是高雅的情趣,爱美人则是一种怜惜欣赏。所以他又说“美人胜于花者,解语也”,花可生香,却不能似美人善解人意。这些都是对美人的性情、风致的欣赏,因而很自然。所以古人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实际上就是古人对女人美的一种要求,是要求女子兼有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窈窕”,女子身材长窕而又匀称,体格丰满而又轻盈。“淑女”就不是仅仅只有晶莹璀璨的美目秋波、娉婷摇曳的身姿以及妩媚动人的表情,就能构成了一个美人整体的美丽形象,实际上就是要兼顾内在的温婉贤淑,对美人生香解语的要求似乎更高了。
然而,上面说的美人,都是要求女子的,似乎男子不存在着审美的情趣。男子之美被忽视忽略了,这不能说是女人的过错,只是在男权社会女子的审美观被压制了,她们没有权力要求男子按照她们的意愿取悦自己。造成女子在审美方面的不平等,她们的审美心态几乎被男性扭曲了,实际上是对男人的审美被迫认同。在动物这个种群世界里,刚好和人类相反,往往是雄性动物有着艳丽华美的外表,雌性动物反而比较素净含蓄不张扬。当雄性动物在求偶的时候,比如孔雀,它就需要展示自己花里胡哨的羽毛来博得雌性孔雀的好感,一旦发情就拼命展开自己美丽的羽毛以达到求欢的目的。
可以设想的是,男女还处在女性统治时期,也就是母系社会之初,男人也需要取悦女子,以求得到自己钟情的女子的好感。那时的男子取得女子的好感,无非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自己出色的超凡出众的跳舞技艺,一个就是拥有自己骁勇善战的本事。前者如同孔雀开屏展示雄性的美,后者来源于公鸡的好斗以展示雄性孔武有力的雄性力量。这两者无不是动物求偶习俗的直接嫡传。
上述两种事例我们可以在《诗经》里找到印证。《诗经》中有一首《旄丘》的诗,“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这里的男子是年轻秀丽,外表比琉璃玉还要美。帅哥哥英俊如琐玉,和男人要求女子的“秋波流动,顾盼生姿,珠光溢彩,风情万千的惊心动魄”之美也丝毫不差。按照现在说法就是的“小白脸”。还有《简兮》中的一段诗歌“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这里的美男子不仅仅是外表的美,而且还有“精、气、神”的气质潜质。身材魁梧英武,身体强壮如猛虎,在宗庙前曼舞,矫若蛟龙,翩若鸣凤。手执缰绳如跳涧猛虎,而在女人眼里又是玉树临风,翩翩公子。仪态庄重,心胸宽广,威武雄壮有技艺,是女子倾慕的美男子的标准。那时的女子确实是得意的,因为她们自主地拥有对男性美的裁判权。
当然,自西周以后,确立了宗法制度和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男权地位日益巩固,反映在男女两性的审美关系方面,女性就不具备和男子同样的权力。女子必须按照男子的审美要求并取悦于男子,这就不说了。至于古代男子美的标准,也是由男人们自己定的,也要按照男性的眼光去要求,它必然摒弃了女性关于男子的审美意趣,外在美已经不是必须的了,而主要表现在传统所说的“四德”仁、义、礼、智。内在美与外在美毫无联系,这种缺乏人性化的美,想必就不是那么可爱了。后来的男子汉之美强调内在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的忠臣孝子以及江湖好汉的形象。至于貌美的男子,多属于调侃和讥讽的对象,没有赞美之意。
谈起古代美男子,人们往往会提及魏晋时代,因为那是一个解构的时代,封建的宗法秩序业已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形成,人们的精神状态为之一新,当时品评人物的眼光也就趋于开放多元,于是各种各样惊世骇俗的现象出现也就必然,男人的美敢于抛弃以前的观念,形体美也就随了潮流。这也就是“小白脸”一时取代了象征英雄的大胡须时期,胡须已经不是美和力量的象征。那时的男子美的主体被描述为爽朗清举或玉树临风或面如凝脂,几乎就是女性心理审美的反映。象描述魏晋人物的潘安是“妙有姿容,好神情”。以至于出现了“掷果盈车”,潘安在洛阳城逛街被一群妇女追逐的情景。还有卫玠“风神秀异”,围观女子围成厚厚的人墙,以至于他精神过度耗损,竟被“看死”了。这和现代少女追求偶像派歌星那种期待与痴迷的眼神,可谓一般。
还有男人皮肤白皙也是关注的焦点,以至于男子也要来涂脂抹粉,和女子无异。何宴敷粉讲的就是这个。何宴“仪容俊美,面色极为白净,魏文帝怀疑他擦了粉,趁着炎日当头,赐了一碗热汤给他,脸色反而衬得更加白皙光亮。”这多少是矫枉过正,是一种病态的爱美。
如果男子之美的审美权竟然落在男人手里,这个美就必然会显得病态了。它就不是人性美的自然流露,而是一种对人性美的戕害。古代有许多同性恋的龙阳之好,大体如此。比如我们熟知的“分桃断袖”,那些帝王一味宠爱身材纤细、皮肤白嫩没有胡子的小白脸,是为男宠,就是这种扭曲男性美的病态嗜好。士族世家通常豢养伶人,他们审美的目的是以色为先,所谓揄扬色艺。但是艺难体会,色却可见。这些伶人一般就是“娈童”,他们一笑、一颦、一起、一坐,无不似女人,这就是男子的色艺。他们扮演年轻貌美的女人,反而比女子更具女人味,所谓娼之美不如伶优。在这种审美观念下,女子反而不若男子之美了。在他们眼里,女性那种单纯的阴柔、温婉、艳丽之美,还并不够“美”,除非她们还有一点男性特质,这就是女性没有蕴含那些男性尤物的妩媚和刚健之气。既有女性柔媚之姿,又有男性的阳刚之美,恐怕只有兼具女性阴柔之美的男子才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心理怪癖。
[ 此贴被qianwen在2009-04-14 21:5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