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素材分类精选——思辨语句运用。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686 回复:8

[写作经验] 古代文学素材分类精选——思辨语句运用。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麒麟の乖漠然

ZxID:12145993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20 0
古代文学素材分类精选——思辨语句运用。
[align=center][b]纳谏·用谋[/b][/align]
●当局称迷,旁观必审。
    《旧唐书·元行冲传》 下棋的人容易糊涂,看棋的人看得清楚。比喻当事者往往因考虑得失而认识不清,不如局外人看得全面、客观。


●当局者之十,不足以当旁观者之五。
    明·吕坤《呻吟语·应事》 十个当事者不如五个旁观者看得清楚。


●局外之言,往往多中。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局外之言: 当事人以外的话。中(zhòng):应验,中肯。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脂砚斋评红楼梦》第2回  要想知道目前兴衰的征兆,一定要问旁观以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


●自家有过,人说要听;当局者迷,旁观者醒。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卷下  自家:自己。过:过失。


●从善如流,宜哉!
    《左传·成公八年》  从善:听从善言。  如流:如流水一样畅通无碍。 宜:合适,应当。


●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汉·王符《潜夫论·思贤》 尊重贤明,使用能人,想信忠义之士,接受忠义之谏,因此国家安定。


●从谏如流。
    汉·班彪《王命论》 君王能随时听取别人的规劝。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从谏如顺流。”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绳:墨绳,木工打直线用的工具。木料通过墨绳,就能取直;人能接受别人规劝,就会变成道德高尚的人。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纳谏昌,拒谏亡。
    宋·胡宿《论诘责言官事涉后宫之亲》  纳谏:君王听取下的规劝。 拒谏:拒不听取下面的规劝。


●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
    汉·刘向《说苑·正谏》 负:背倚,背靠着。 绳:墨绳。


●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身之将败者,必不纳忠谏之言。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贵言》  疾:患病。 不甘:不喜欢。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博:渊博。知:通“智”,智慧。 距:通“拒”,拒绝。塞:团塞。
专:固执己见,独断专行。  孤:孤立。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后汉书·申奢刚传》 孤塞之政:孤立闭塞的政治、政风。


●智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
    《史记·殷本纪》 距:通“拒”,拒绝。 饰:掩饰,饰非,掩饰过错。


●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荀子·成相》  饰非:掩饰错误。愚而上同:以愚昧来随便投合国君之所好。


●饰非拒谏,自以为是,之谓下愚。
    明·陈确《瞽言》  是:对,正确。与“非”相对。下愚:最愚蠢的人。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汉·黄石公《三略》 将帅听不进下属的忠告,手下的英雄就会离去;不采纳好的策略,谋士就会反叛。


●纳善若不及,从谏如转圜。
    《汉书·梅福传》  纳善若不及:采纳正确的意见惟恐来之不及。从谏如转圜:即从谏如流。如转圜(huán),象转环一样的顺畅自然。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战国策·燕策一》  英明的君主专心听取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的赞誉。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孟子·公孙丑上》  过:缺点,过错。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直言不闻,则己之耳目塞。
    晋·傅玄《傅子·通志》 直言:坦率的批评。听不到坦率的批评意见,就会使自己耳目闭塞。


●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
    《淮南子·说山训》 一言之当:一句得当的话。听一句正确的话,胜过得千军万马。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 明主:英明的君主。思短:经常思考自己的短处。暗主:昏庸的君主。护短:经常掩护自己的短处。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左传·襄公七年》 过:过错。 悛(quán):悔改。 知错而不改,这是败亡的根本原因。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
    宋·林逋《省心录》 拜:古人表示敬意的礼节,这里表示欢迎之意。过:过错。


●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墨子·亲土》 谄谀在侧:谄媚阿谀在身旁起坏作用。善议障塞:好的主张受到堵塞。


●人谏兴,从佞亡。
    唐·白居易《去谄佞·从谠直》 从:听从。佞(nìng):奸巧谄谀,花言巧语。


●将兴之主,惟恐人之无言;将亡之主,惟恐人之有言。
    明·方孝孺《杂著·娄敬》 振作有为的君主,怕人家不提出批评意见;快要衰亡的君主,则怕人家提出批评意见。


●闻人毁己而怒,则誉己者至矣。
    清·陈宏谋《从政遗规·薛文清公要语》 毁己:这里说自己不是之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话就发怒,那么吹捧自己的人就会来了。


●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宋史·陈宓传》 动:常常。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春秋·楚·鹖冠子《鹖冠子·天则》 一叶蔽目:一片叶子遮住了眼睛。两豆塞耳:两料豆子塞住耳朵。比喻小的东西不清除,就可以成为大的障碍。


●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三国·蜀·诸葛亮《便家十六策·纳言第四》  恶:恶言。顺:顺从。美:美言,忠言。 逆:违背。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管子·形势解》  独王:独断专横的统治者。劳而多祸:疲于奔命而祸端不断。


●白日一照,浮云自开。
    宋·苏轼《贺端明启》 白日:太阳。


●但攻吾过,毋议人非。
    清·陈确《不乱说》 攻:指责,抨击。 过:过错。 毋议:不要谈论。人非:别人的不是之处。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新唐书·宋务光传》 罔(wǎng网):没有。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


●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宋·林逋《省心录》 谗言:诽谤的话,挑拨离间的话。佞(nìng)言:谄媚人的话,巴结逢迎的话。忠言:诚恳劝告的话。信言:真实可信的话。


●谗媚之言甘,贤良之言直,甘则易悦,直则难入。
    唐·张九龄《亲贤第一章》  谗媚之言:巴结逢迎、讨好的话。甘:甜。易悦:容易使人高兴。直:坦率,正直。难入:难于听得进去。


●治膏盲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晋·孙楚《为不仲容与孙皓书》  膏肓(huāng):中国古代医学把心的下面部分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苦口之药:使人难于下咽但于病有利的药。狐疑:传说狐狸多疑,故称之。这里是指称疑百未决之事。逆耳之言;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但于事有益的话。


●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宋·欧阳修《为君难·论下》 谀(yú)言:奉承的话。易悦:易使人高兴。直言:直率的言论。触怒:触犯他人而使之愤怒。


●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圣贤莫能听。
    《韩非子·难言》 至言:忠恳的劝告。忤于耳:即逆于耳,使人感到刺耳。倒于心:违背自己的意愿。莫能听:听不进去。说明忠言逆耳,一般人都不容易听进去。


●佞色不能悦尧目,忠言不能入桀耳。
    宋·宋祁《杂说》 佞色:奸巧诌谀的样子。尧目:贤君尧帝的眼目。桀耳:暴君夏桀的耳朵。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商君列传》 貌言:虚浮不实之言。至言:深切中肯的言论。苦言:苦口危言。甘言:甜美动听的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清·陈宏谋《训俗遗规》卷三    人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误呢?


●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阿谀:阿谀奉承。直言:坦率的批评。嫌:厌恶,嫌弃。


●得其好言,不足喜;得其恶言,不足怒。
    明·张居正《答甘肃巡抚侯掖川》  好言:赞扬的话。恶言:毁谤中伤的话。


●溺于俗见,则听正言不入。
    宋·陆九渊《语录下》 溺:沉迷不悟。俗见:世俗的见解。正言:公正不阿之言。


●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
    清·唐甄《潜书·抑尊》 直言:直率的言论。


●凡攻我失者,皆我师也。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攻:指责,抨击。失:错误,失误。师:导师,效法的对象。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之,定倾心听之。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媚:谄谀,讨好。加意:加倍警惕。规予:对我进行规劝、告诫。倾心:全心,尽心。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三国·魏·曹植《矫志诗》 都蔗:甘蔗。 甘蔗虽甜,但用它作手杖,一定会折断,花言巧语听起来虽美,但用起来必遭失败。


●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堂堂:高大之意。龙泉:剑名,这里指舌如刀剑,可以谗诬谤杀人。


●良药不甘口,厥功见沉疴;忠言初厌之,事至悔若何。
    宋·欧阳修《橄榄》 厥功见沉疴:它对重病有作用。厥:代词,其。事至悔若何:事到头来悔之莫及。

●饱食伤心,忠言逆耳。
    元·无名氏《勘头中》 逆耳:不顺耳,刺耳。


●言之甘,其中必苦。
    《国语·晋语》 甘:甜。说明常听甘言必然带来苦果。


●至言逆俗耳,真语必违众。
    晋·葛洪《抱朴子·辨由》 至言:最正确、有价值的话。逆俗耳:与世俗人之传闻听说不相容。真语:真确超凡的话。 违众:违反众人的俗念。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苦口:多苦味,难下咽。逆耳:不顺耳,刺耳。


●告我以吾过者,吾之师也。
    唐·韩愈《答冯宿书〉吾:我。过:过失。


●惟善人能受尽言。
    《国语·周语下》善:犹“贤”,品行高尚。受:接受。尽言:无保留的话。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甘:甘心饮服。达者:通情达理的人。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行:行为。


●忠言逆耳,甘词易入。
    唐·张九龄《远佞第二章》甘词:甜言蜜语。易入:容易入耳。


●苦药利病,苦口利行。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四  利行:行于行,对人的行为有利。


●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
    《三国志·吴书·楼玄传》 兴国之君:使国家强盛兴旺的君主。乐:喜欢。过:过错。荒乱之主:荒淫迷乱的国君。誉:赞誉。


●德薄者恶闻美行,政乱者恶闻治言。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 薄:不厚道。 恶:厌恶,憎恨。美行:美好的品德。治言:治国的正言。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
    《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 人主:君主。自臧:自以为是。众谋不进:大家就不进献计策。


●一人之断制,所见有限,犹目之一瞥,岂能尽万物之情乎。
    《南华经解》 断制:判断与裁决。 一瞥:看一眼。情:情况,实际。一人所见有限,其判断与裁决往往不能符合实际。


●离朱之明,察针末于百步之外,而不能见渊中之鱼。
    唐·魏征《群书治要·淮南子》 离朱:亦名离娄,传为黄帝时人,是明目之士。离朱的眼睛明亮到能看见百步以外针的的末端,但也看不见深水中的游鱼。《慎子·内篇》:“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处,下于水,尺不能见浅深。”


●专以一身任天下,其智之所不见,力之所不举者多矣。
    宋·苏辙《历代论·汉光武上》 一身任天下:一个人承担天下之重任。不举:不能胜任。说明一个人再聪明能干也难以胜任天下之重任。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  万机:指政务纷繁。一天处理上万件政务,靠一个人听断,即使再辛勤,也难以完全办好。


●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梁书·颜延之传》 务:事情。 与天下共之:和天下人共同来完成。独了:单独完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兼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偏信:听信片面的意见。暗:糊涂。《三国演义》第38回:“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战国·楚·宋玉《九辨》  黯:昏暗。瑕:斑点。胶加: 乖戾,纠缠不清。 喻明君治国,有时也难免会出差错。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偏听偏信,就会被奸恶的人钻空子,独断专行就可能造成祸乱。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国君之所以贤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国君之所以糊涂,是由于偏信别人一面之辞。


●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管子·君臣上》 别而听之:听信个别人的意见。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听一边话,且莫判断是非,必细参两家情事,乃得。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两家情事:两方面的实际情况。细参:仔细检验。乃得:才能判明是非。


●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必偏信,则过日甚矣。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通:不闭塞,学识广博。圣日广:才智天天增加。过日甚:过失天天严重。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荀子·不苟》平常的言论必须考虑信用,平常的行为必须谨慎。


●偏信由来惑是非。
    唐·唐彦谦《楚世家》 由来:从来。惑是非:为是非所迷惑。即分不清是非。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大禹谟》 稽:查核。弗询:不经询问。庸:用。虚妄之言不可信,不与众人共商的专独之谋不能采用。


●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
    明·顾宪成《以侯录·序言》 国家的大是大非问题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公平出于众论。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目不淫于炫耀之色,耳不乱于阿谀之辞。
    唐·魏征《群书治要·新语》 淫:惑乱。不被周围炫耀之色,阿谀之辞所迷惑。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  掖:同“腋”,狐腋下之皮,比喻珍贵。诺诺:顺从的样子。谔谔(è):直言争辨的样子。比喻敢于直言之士的珍贵、难得。


●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孙子家语·六本》 汤武:指商汤王和周武王,他们都是贤君。桀纣:指夏桀和商纣王,他们是暴君。汤武之所以昌盛,是由于能听信直言;桀纣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喜人惟命是从。


●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    谔(è):直言争辨的样子。争(zhēng)臣:争,通“诤”,即直言之臣。默默:不言的样子。谀(yú):奉承,谄媚。


●吾有小善,必将顺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吾:我,此为唐太宗自称。犯颜:冒犯君主威严。


●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挡也;人君兼照一国,一人不能壅也。
    《韩非子·难四》 兼照:普照。 壅:堵塞,蒙蔽。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
    宋·欧阳修《上范司谏书》 谏官:封建社会所设的向皇帝进谏的官。卑:低下。宰相:指辅助皇帝统率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等:相等。


●明主不恶危切之言以立名,志士不避犯颜之诛以直言。
    明·张居正《论时政疏》恶:厌恶。危切之言:不畏危难而恳切直言。 犯颜:冒犯君主威严。 不避:不怕。


●烈士不避鈇钺而进谏,明君不讳过失而纳忠。
    宋·苏舜钦《火疏》鈇钺(fūyuè)  :钧为刑戮之具,此指刑戮。讳:忌讳。纳忠:采纳忠言。


●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
    宋·苏轼《居士集叙》 救时行道:挽救时局施行正义。犯颜:冒犯君主威严。纳:接受,采纳。说:陈述。


●朝无争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
    《汉书·萧望之传》 争臣:争,通“诤” 。敢于直言规劝君主之臣。过:过错。此指国君的过错。
达士:明智达理之士。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资治通鉴·魏纪》 面从后言:表面服从背后反对诫:忌讳、警惕。


●诌谀苟免其身者,国之贼也;直言不避重诛者,国之福也。
    北朝·北周·王明广《上书宣帝请重兴佛法》 谄谀苟免其身者:为苟免其身而谄媚阿谀的人。直言不避重诛者:不怕重诛而敢于直言的人。



●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晋书·元帝纪》  虚己待物:谦虚谨慎地应付客观世界。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睿:英明有远见。守:抱守,遵守。愚:愚笨。这里是大智若愚之意,意为聪明睿智者,应抱守大智若愚之准则。被:盖。让:谦让。


●虑雍蔽,是思虑心以纳下。
    唐·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 如果怕受欺骗蒙蔽,就要考虑虚心接受下边的意见。


●乐己之同,恶己之异,便无由得虚。
    清·郭蒿焘《郭蒿焘日记》第1卷  只喜欢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厌恶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便不会虚心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大其心:扩大其胸襟。善:好的主意、策略。


●高上尊贵,无以骄人。
    汉·刘向《说苑》 无:通“毋”,即不要之意。不要自以为尊贵,高高在上,骄傲于人。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
    《尚书·仲虺之诰》  王:成就王业,取得天下。人莫己若:即人莫若己,意为谁都不如自己。若:如。能处处以人为师者得天下,以为谁都不如自己的人失天下。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
    明·洪自诚《菜根谭》前集八十三  清:廉洁。容:容量,宽容。 善断:善于判断。


●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视听第三》  智:明智,聪明。  神:高明。


●无以先入之语主。
    《汉书·息夫躬传》 无:通“毋”,不要之意。不要以先听到的话为标准,否则,以后不同的意见就听不进去了。


●责我以过,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何如。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不论是什么人,只要他是指正我的过失,就应当虚心体会接受。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异于我者,何必可憎。
    唐·马总《意林·昌言》 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不见得就是可爱的人;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不见得就是可憎的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有错误就改正,没错误就加以自勉。


●两叶能闭目,双豆能塞聪。
    唐·聂夷中《杂兴》 说明东西虽小,却能掩人耳目。



●不弃狂夫之言者,然后嘉谟可闻也。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一首》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嘉诺:良计善策。谟,计策。连无知妄为者的意见也不抛弃,良计善策便可以得到了。


●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之在独。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祥:通“详”,详尽。天下的事情,贵在考虑详尽,贵以努力实践,贵在依靠众人的智慧,贵在自己有主见。


●凡谋事贵采众议,而断之在独。
    清·朱纁《古今药言·憬然录》 凡计划一件事,贵在听取大家的意见,但最后拿主意的要靠自己。


●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下之物?
    宋·张载《张子语录》 盈:充满。几何:多少。天地间充满各种事物,如只凭自己的见闻,所接触的有多少?哪里能全部了解天下的东西?


●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力行:努力去做。果断:果敢决断。惑:迷惑。说明接受别人的规劝应当果断,否则就会使自己越听越迷惑。


●人主贤则人臣之言刻。
    《吕氏春秋·达郁》 言刻:言无不尽。 君主贤明,臣子就能言无不尽。


●义之所在,贱不可忽。
    宋·苏舜钦《乞纳谏书》  义:道理。 贱;地位低下的人。忽:忽视。 只要有道理,不管其地位高低,都要虚心听纳。


●狂地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清·刘开《问说》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刍荛(chúyáo):割草打柴的人。即使无知妄为的人的话,圣人也不是一概拒绝,即使象樵夫那样低贱的人,古人有疑难还要向他请教。


●用人之言,若自己出。
    唐·魏征《群书治要·尚书》 自:从。 采纳别人的意见,就象采纳自己提出来的意见一样。


●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宋书·沈庆之传》 治理国家就好比治理家庭,耕地的事要问奴,纺织的事要问婢。比喻要向内行人请教。
[ 此贴被麒麟の乖漠然在2010-08-20 20:53重新编辑 ]
月筱微蓝

ZxID:4303330


等级: 热心会员
Titanic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8-20 0
方孝孺好厉害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8-21 0
已审。。。。。
谁都好

ZxID:10012968

等级: 脱颖而出
执子之手,将子拖走,暴打一顿,来,谁给我松松筋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8-22 0
已阅。。。。。。
ella9394

ZxID:4009496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8-23 0
好多,慢慢消化
梨花院落。

ZxID:13554664

等级: 略有小成
杏花游,谁把当年心事,兜满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5-22 0
好棒,多谢楼主。抱走~
旻霜

ZxID:14247128

等级: 明星作家
lalala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7-29 0
谢谢楼主
juncong1354

ZxID:2007774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8-30 0
已阅,很详细啊!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4-08-02 0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