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过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835 回复:3

[写作经验] 写作过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悲伤过度

ZxID:9463421

等级: 略有小成
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向头乎!乎不死再乎!”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1 0
写作过程
也是经验,好的话给个精华吧。。。。。。(厚着脸皮要。。。。。。)

写作过程----->聚材---- 分析---- 创意----运思---- 构篇---- 修改
第一节聚材

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的重要;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家、写手,都不能在腹中空空的状态下凭空写作,此即前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聚材的原则是“多多宜善”。这一环节的主要行为内容是:

一、观察 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主体认识过程的观察。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

写作观察的特征是:

第一,它有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侧面;

第二,它是以视觉分析器官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官的综合活动;

第三,它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第四,它渗透着思维。 什么是写作观察能力呢?写作观察能力是写作者进行观察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动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心理能力。观察能力的基础是人的感觉,它是视觉、听觉、嗅觉、昧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要进行观察,必须使自己的感觉特别敏锐、灵活,其中最主要的是眼明和耳聪。感觉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8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人的,其次依靠听觉输入。

写作者要眼明耳聪,不仅要求写作者有健全的眼睛和耳朵,而且要求写作者善于运用眼睛和耳朵。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集中注意。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作者在进行观察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总是对准所注意的对象的某一点,并且不断地转动着视线以转换注意的目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有助于提高观察的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耳目五官是死的,心思也是散漫的,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观察时要集中注意,活用感官。 第二、捕捉特征。写作者用眼看,用耳听,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人的个性、事的差别、物的不同。 良好的观察能力要有良好的观察方法协同配合,才能共同完成观察的任务。

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1)寻根观察法:即老舍所说的“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这种“寻根观察”,必须持之以恒,有的还要反复多次,才能“寻”出事物的“根”,否则就无法下笔。

(2)比较观察法: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3)定序观察法: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不相同。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千变万化,而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气候里,也有各种不同变化。进行观察有时须根据需要改换观察时间,以便观察到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节令、时间中的不同表现及其特征。

(5)易地观察法: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空间里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同是一个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就有不同的表现。 观察事物也同样。如同为松树,平地之松与山顶之松不同。黄山玉屏峰有迎客松,是因山顶风大才使得松树伸出迎客之手。

(6)机遇观察法:这种观察不是按计划进行的,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如对海市蜃楼、车祸、火灾、救人等景物或事件,就需进行机遇观察。

观察的注意事项有:

首先,观察必须“五官开放”,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躯体觉,特别是要进行联想、思索,要将看与想结合起来。

其次,根据需要借助现代物理、化学的某些仪器和手段进行观察。

最后,观察要事先制订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观察中勤作观察笔记。观察后须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使用观察获得的材料.
二、调查

调查指的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调查”往往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必须是较为系统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寻找到事物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调查方法主要有:

(一)典型调查法--“选择一个典型开调查会”的调查方法。

(二)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要求,事先设计出调查的题目,以卷面上列出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或填写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结论。

(三)个别采访--以个人为行为主体进行的调查,主要方法是事先准备好采访要提出的问题,约定时间或随机进行。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写作常需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调查取得材料。

(四)蹲点调查--到准备报道的单位住上一段时间,广泛地进行调查,使自己对这个单位有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从而写出较扎实的文章。报道先进典型,多采取此法进行调查。

(五)现场调查--深入到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调查正在进行的情况。

(六)查阅资料--间接调查方法之一。通过查阅当前的和历史的资料,可以丰富材料的内容,在写作时有更多的材料可供取舍。

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事先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认真制订调查计划,拟出调查提纲。

第二,充分认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努力从获取第一手材料来开展和深入调查活动。所谓“第一手材料”是指: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而直接从所要报告的事实得到的材料。

第三,对第二手、第三手的间接材料既要大量收集,又要注意核实。这是因为从保真系数来看,这些材料来自相当脆弱的传递链条,在传递过程中易出毛病而失真。
三、阅读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这是毫无疑问的。要写作,首先必须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进行观察、调查,直接取得写作的材料。但是,由于人们受到时间、空间、精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不能人人事事都去观察、调查,这就要求写作者去学习别人的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识。因此,写作者必须大量地阅读,用人类的种种智慧来装备自已。

怎样阅读才有利于写作呢?

(一)选择好的书籍。培根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因此,选择书籍,对准读书焦点,就成为学业上有所成就,写作上能有成绩的重要因素。

怎样选择书籍呢?

第一,根据专业需要选择好的书籍。为了选择好的书籍,最好向名家或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通过自己的浏览进行比较,提纯拔萃。

第二,“广博”与“精深”结合。所谓“广博”,就是指既要读理论书籍,又要读文学作品,不但要读写作学和有关的专业书,而且要读专业以外的书。可以说,读书不广博,常常难写作。 所谓“精深”,就是指在“广博”的基础上选择一门,深入钻研,力求精通。例如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广泛阅读各种体裁的中外名著,而且应该就其中的某一类、某一部精读深钻,加以研究,有了发现之后才能执笔写作。 广博与精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宜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广博而不精深,就必然杂而浅。无广博而求精深,也不可得。

第三,勤做笔记和卡片。前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写作的人,在阅读时必须勤做笔记、卡片。笔记和卡片是记忆的贮存器,是写作资料和素材的好仓库,又是思考的激发器和创作的发源地。为了积累写作资料和素材,除随身带着笔记本记下“思想的火花”之外,要专门置备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记笔记,勤做卡片。


第二节分析

分析是思维的深化和具体化。写作中的分析就是要对观察、调查和阅读所得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研究工作。这种分析工作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分析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一个写作者必需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对客观事物、社会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在写作时才能提出正确的观点和解决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有益于读者,有益于社会。 分析,并非是在观察、调查和阅读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在观察、调查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在自觉地进行着分析。

分析,在调查和阅读过程中同样存在,并且不间断地进行着。当然,分析的工作在观察、调查、阅读之后的构思过程中显得更为突出。

这种分析工作主要表现为材料的整理、鉴别和观点的概括、提炼。

(一)材料的整理、鉴别 对于观察、调查和阅读得来的材料,必须做好整理、鉴别工作。材料不经过整理、鉴别,材料的性质、真伪、主次、轻重就不清楚,也就无法选择,更不能使用。所以,材料的整理、鉴别是材料的选择、使用的基础,对于写作的成功与否,是很重要的。

怎样整理、鉴别材料呢?

l、材料整理:可按材料的性质分类,也可按材料的来源分类,或按材料的类型分类。例如,(1)按时间分类有:现实材料、历史材料。(2)按性质分类有:正面材料、反面材料。(3)按关系分类有:直接材料、间接材料。(4)按类型分类有:具体材料、概括材料。(5)按学科分类有:诗词、小说、散文、戏曲;或文学、艺术、科学。

以上的类别都是较大的类,适用于平日积累的材料的分类;而对于一篇文章的材料,则要分得细一些。

2、材料鉴别:材料之所以需要鉴别,是因为材料与事实虽有不可分的联系,但两者并不就是一回事,由于材料(事物和事实的各种形态、各种性质、各种来源的表象、表现、反映和记载等)常常是不能准确反映事实的,而有时可能是假象。一般情况下,眼见为实,但有时也会眼见为虚。

鉴别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核实。有以下一些方法:

(l)溯本求源。应注意:引文要查原书、原件等原始材料;要尽量找到具有第一手材料的人核实几经传递的情况;有现场时,要赶到现场,在现场核实材料。

(2)寻求物证材料。

(3)多方证实各种物的材料、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是否一致。若一致,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得到了证实。

(4)逻辑判断。看这一材料是否符合逻辑规律。

(5)技术验证。有的材料需要进行化验,取得技术鉴定。

(6)校正误差。如将材料送本人审阅修订,或请原单位审核。

(二)观点的概括、提炼在写作中,观点的概括与提炼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现象(材料)只说明事物的表象,而观点才反映事物的本质。 对观点的概括、提炼,主要体现为对一般的吸收和对特殊的摒弃,即在大量的同类事物中,通过鉴别、比较,剖开其表面现象,摒除其偶然的因素和非本质的细节,把握此类事物的特征。

对观点进行提炼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善于提出问题。

二、必须从全部材料中概括、提炼观点--分析、归纳、挖掘事物的本质。

三、提炼观点要自然地得出结论,避免外加硬套,不能生硬拔高,不要骛趋新奇,走向极端。

四、在表述观点时,用语要准确精当,简明扼要,不能模棱两可,不可故弄玄虚。

第三节创意

写作是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人类思想感情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形成写作能力的话因素中,创意能力较其它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在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中去发现、去创造。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不仅是指生活供给我们写作的素材,而且是指生活启迪我们的智能,使得我们心明、眼亮、耳灵。 意,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主题。这个“主题”是从何而来的呢?当然不是来自天生,也不是来自天外,而是在生活中“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第二,要突破陈旧性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注意到,人的思维有一定的定向性,并受人的气质、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经验的影响。这种心理定向,在写作中的表现为构思时沿袭陈旧的思路,阻碍作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许多文章出现了雷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三,正确把握创意的方法。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写作者要“脱套去陈”,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

(l)深入开掘主题。关于主题的开掘,作者应是一个剖玉的巧匠,不应该是一个单知砸石的小工。不然,即使握有卞和之玉,也难免不轻易抛弃。因此,只有深入开掘--认识、分析、研究、发现,才能获得新颖的积极的主题和思想。

(2)进行改造制作。一般来说,写作者只有对原材料进行改造制作之后才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使主题具有崭新的意思。

(3)选取立意角度。文章的主题是否新颖、深刻,与立意的角度很有关系。对于同一个事物,立意角度变换,往往会出新意。因为客观事物具有多面性,是立体化的,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就会发现不同的思想意义。 其次,借鉴不应依傍古人和他人。这就是说,要做到“创意造言,各不相师”。

第四节运思

运思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在文艺创作中,运思又称为构思。 运思对于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写思维,即用语言文字表现作者的思维活动和结果。不进行运思,就无法写作;不善于运思,就不善于写作。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做到“意在笔先”、“凝神结想”、“惨淡经营”、“心营意造”。初学写作者只有勤于运思,在多思多想中锻炼思维能力,才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进行写作运思要掌握运思的六个特性:

一、创新性。写作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新是写作运思的目标。创新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创新,常常是辛苦的、艰难的,甚至需要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创新性体现在写作的各个环节上,必须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求美性。运思的整个过程贯穿着写作者对美的追求。不仅追求内容美,还要追求形式美,并且总是希望自己的文章或作品能绘读者以美的享受。要使作品达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需要写作者的多方面努力,主要是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立意要既新颖又深刻;结构要有创造性,敢于“标新立异”;语言使用上既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又要进行艰苦的提炼、加工;还要根据文章体裁、读者对象灵活地使用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段,尽可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灵活性。运思中的思维活动是十分灵敏和活泼的,常常不是线性的、连贯的,而是跳跃的、变化的。作者沿着某一个思路进行思索,当受到阻塞时,可以继续钻研,冲破障碍;也可以改换方向,从一个新的思路去思索。在运思中,思维的触角时时伸向四面八方,选择最佳的运思角度,保证思维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

四、贯通性。运思的贯通性是指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使思维的脉络连贯、畅通。这就是古人论文时强调的“文气”、“文脉”必须贯通,要“首尾一体”。 所谓“文气”,有着两个因素:其一是思路--内在的逻辑力量,其二是语气--外在的表现形式。文气的贯通,表现在思路上,就是要合理、有序、连贯、周严;表现在语气上,则是要力求自然、连贯、流畅、通达。在运思中,一般作者都很重视思路的贯通,而对语气上的问题则较少留意,这是须注意的。

五、综合性。运思不是以单一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活动的过程。在运思中,直觉、联想、想象、灵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都在积极地活动着,对运思的结果产生着效应和影响。而且,意识、下意识、记忆、感情也参与其中,发生着积极的作用。

六、个体性。运思是由作为写作主体的写作者个人所进行的。任何文章或著作在写作时,其运思都表现出写作者的个人风格,使运思具有个体性的特征。即使是由几个人合作撰写的文章或著作,在全文或全书的体例、语言、文风等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规定,然而在执笔人员对其所分工撰写的部分进行运思(构思)时,也是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他的个性。这是因为,一个写作者的运思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它在集体合作撰写文章或著作时也无法磨灭,而是会表现在运思的过程中。所谓“文如其人”、“风格即人”,就讲的是运思的个体性。

写作运思的主要方法有:

一、自由运思法。作者思维活动不受任何预定的路线、目标的限制,而是自由自在地进行,“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感知开始,作者的思维机制就无拘无柬地运行起来,各种思绪和各种记忆中的表象会连翩不断地呈现,既有形象思维在作用,又有抽象思维在活动。在这种自由运思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是像泉水涌出来的,又像溪水流出来的。 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流,属于自由运思的范畴,主要是指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象征等构思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 掌握自由运思的方法,要靠学习、借鉴,要靠自己长期的写作实践,去运用,去体会,由“生”而“熟”,由“熟”而“巧”。

二、命题运思法。命题运思又称为限定运思。写作训练中,学生作文时经常要进行命题运思。其方法是,首先对教师的命题及要求进行思考,也即审题,弄清题目的含义、要求的文体和写作的范围;然后根据命题要求选择材料,确定中心,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由于题目是他人定下的,因而作者的思维活动受到了限制,必须朝着规定的写作目标进行运思,并通过运思达到这一目标。与自由运思相比,作者进行命题运思时不能无限制地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联想、自由定体(体裁),然而作者可以在命题的规定性之下充分发挥运思的主动性,仍然能够使运思取得良好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人命题之后并未完全限定作者只能使用某一类材料,确定某一条思路表达某一种思想,写出某一样感情,而是在这些方面都留有广阔的天地,运思的进行还是比较自由的。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词语,所谓“偶成”就是自由运思写作的,而“赋得”则是定题分韵后再运思的作品。

三、形象运思法。这是写作运思中的形象思维方法。这种形象运思法,是一种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它不仅始终不离开生活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形态,而且驰骋着想象、饱和着情感,围绕艺术形象的萌生、发展、成长的过程而进行思维。其思维的结果,不是以抽象的结论,而是以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来揭示出生活的某些本质或规律。形象运思法在写作者进行运思的过程中,是与艺术感觉、情绪记忆、联想、想象等交融在一起的。形象思维并非与理性无关的,而是和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能否正确地运用形象思维法来进行写作,取决于写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历、文学素养及掌握艺术技巧的程度。初学写作者要通过多练和运用情绪记忆、联想、想象来掌握形象运思法。

四、抽象运思法。这种运思又称为逻辑思维或理论思维方法。所谓抽象运思法,不同于感性的直观,它是对于客观事物抽象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抽象运思法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者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但它们不是平等发展的,而各有特殊的思维规律。抽象运思法在议论文、杂文、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新闻述评等)、学术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在文学创作中也同样地存在着。初学写作者可以通过辩论、演讲、发言、写议论文等,掌握抽象运思的方法。

五、创造运思法。创造运思法的主要内容是灵感(顿悟)思维或称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必须使用创造性思维来进行运思。 要获得灵感,首先要勤于思维。其次要善于用脑。这里的关键在于作者要选择自己用脑的“最佳时间”,充分发挥大脑的多功能的机制作用,用有意识调动潜意识,从而诱发灵感。

六、想象运思法。想象运思作为一种运思方法,指的是作者进行回想、联想和想象来处理、加工材料,升华和提炼主题的思维行为。首先,早已储存在作者头脑深处仓库中的印象,由于外界的刺激或主观的探求,被启发出来,鲜明地浮现于脑际。这时在头脑中呈现的形象是过去直觉印象的再现,因而称之为回想。它是形象的记忆,但已不同于一般的记忆。回想在文学创作构思中十分重要。在写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时固然需要,写游记、自传、回忆录之类的文章就更离不开视觉印象的回想。其次,在进行回想时,常常会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有的是接近联想,有的是类似联想,又有的是对比联想,还有的是象征联想,以及推测联想。比如李白为了写他与汪伦的友情,经过运思写道回想和联想中的形象,都是来自作者头脑以外已有的事物,而想象的形象则是作者自己头脑创造的产物。当然,这想象的形象也是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依据的。

对上述运思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不能只凭记忆,重要的还在于实践,要与立意炼意、聚材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润饰修改等结合起来,使之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第五节构篇

在一篇文章从无到有的成形过程中,剪裁和结构处于关键的地位。学习写作就要自觉锻炼这种“剪裁与综合”的能力。

一、剪裁 写作者为了组织材料成为一篇“天衣无缝”的文章,首先就要按照构思对材料进行选择、取舍,这就是“剪裁”。 剪裁的主要内容是:区别主次,进行取舍,确定详写和略写。

初学写作者提高剪裁能力的方法主要有:

(一)养成敏锐的眼光和善于思索的头脑。写作时的剪裁,从字面上看虽然和服装师的剪裁没有什么两样,但在实质上却是差异很大的。因为,服装师面前有现成的布和剪刀,而写作者所面对的是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它们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和表现,不是可以随意“剪裁”的。这就要求写作者在剪裁之前反复考虑,从那些表面纷坛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楚哪些是能够反映生活中某种本质规律的现象,从而将它们选择出来;至于那些不能反映这一本质规律或与这一本质规律无关的现象,则加以剔除。

(二)以确定的主题或中心人物、事物作为剪裁的中心。客观的人物、事物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界是五光十色、纷纭杂乱的。对它们进行剪裁不能是下意识的,而是要按照立意自觉地进行。凡是有利于表现立意--主题(中心人物,中心论点)的材料,就选取备用,相反的则舍去。以小说写作来说,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思,就要以中心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作为剪裁的中心。

(三)在剪裁过程中注意完整与多样的统一。写作者对材料的剪裁应当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安排,不应当是东一片、西一片地剪裁。因此,剪裁之前也要有周密的构思。由于剪裁是为了缝合,所以要从整体上,宏观上着眼,来安排剪裁的每一个步骤,以保证篇章的完整性。当然,完整不等于单调,完整是多样的统一。

(四)剪裁应当注意加法与减法的辩证关系。剪裁不是照搬生活纯客观地进行的,而是要增加一些生活中所没有的东西,删减掉一些生活中本来的东西。尤其是文学写作更是如此。哪里要用加法,何处该用减法,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然而减法是用得最多的因此,剪裁就要把那些不相关的、非本质的东西通通剪去。只有这样,那些必需的、本质的东西才会显豁、突出。处理好剪裁中加与减的辩证关系,是整个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结构结构是紧接着剪裁之后的一项整体构造工作,也称为“布局”、“谋篇”。它的任务是使文章“言之有序”。

文章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

(一)内部结构 主要指构成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是文章的内在逻辑在篇章中的表现。思路是写作者写作时思维活动的路线;线索是写作者用以串连全文思想内容的人、事、物、情、理。在具体的写作中,思路和线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内部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1、主观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写作者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的次序、变化来组织材料的。主要有: ①情感结构。这是写作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变化来组织材料、进行表现的形式。 ②思辨结构。其特点是按写作者的思想认识、理性分析进行结构。如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摆出谬论”、“批驳谬论”、“击破谬论”写出的评论文章。 ③意识流结构。写作者依照自己意识的流动来组织材料。这种结构的内容通常表现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

2、客观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结构为依据组织材料、进行表现的。具有明显的“摹制”的特点。主要有: ①时空结构。写作者依照客观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的时间、空间对材料进行组织和安排,不加任何的改动、调换。 ②人物结构。写作者客观地依照起初人物的原样进行写作,保存原有人物自身的结构特点。 ③事物结构。写作者客观地依照事物本身的内在结构组织材料。

(二)外部结构 主要指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它的结构方式主要有: ①纵式结构。从开头依照“顺流而下”或“直线向上”逐层发展到结尾。 ②横式结构。从开头至结尾的各层次之间是平列的形式。 ③交错式结构。即以纵式为主、横式为辅或以横式为主、纵式为辅而纵横交错地安排材料。 ④连环式结构。用一环扣一环的方式将有关的材料组织起来。 ⑤包孕式结构。一种结构中包含着其它结构的形式,如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中、小结构,是故事中套故事的结构。

外部结构的主要内容是: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层次和段落

l、层次是文章中各层意思的次序,标志着文章内容展开的步骤和次序。一篇文章的主题往往要分几层意思才能表达清楚,每一层意思就是一个层次。层次也称为“意义段”。段落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服从于层次的安排,是层次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称为“自然段”。

2、文章的层次和段落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和人的思维认识过程的阶段性反映,也是文章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安排层次段落,可以分清先后主次,理清来龙去脉,使文章能有步骤地展开,将文章结构成一个连贯的有机体。

3、层次和段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层次是整体布局的问题,是整篇文章展开的一个步骤。层次可包括段落,段落从属于层次;有时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单纯,只需一个段落即可说明,这时候层次和段落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在写作时,先要把文章的层次安排好,具体的段落在执笔时再斟酌、确定。

4、不同文体在层次安排上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层次应根据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它们在文章中的地位和次序。

具体形式有:(1)总提分述式;(2)逐层深入式;(3)并列论述式;(4)正反对比式,等等。记叙文的层次应按照事物发生的先后、因果、始末的关系及空间位置来安排。具体形式有:(1)按事物发展阶段来安排;(2)按人物活动来安排;(3)按时间变化来安排;(4)按空间转达换来安排;(5)按叙述过程的先后和叙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确定层次,等等。

5、划分段落的原则是:要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凡是揭示层次内容必须单独成段的,就要作为一段。段落的多少和长短,均应视文章内容的需要,体裁的特点,有利于表达来确定。 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运用过渡和照应,可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因此,写文章必须讲究“起承转合”。

过渡,是文章中各层欠、各段落之间的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在这些地方需要过渡: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由叙入议,或由议到叙,由写景到抒情;今昔相联;地点、事件转换;由环境到人物;从概述到详述,或由详入简,从正面到反面,或从反面到正面;等等。可以采用段落之间空行、关联词、过渡句(陈述句或设问句)或过渡段等方法过渡。

照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交代又包括伏笔。照应既反映篇章的严谨又表现脉络的连贯。常用的照应方法有:首尾照应,论点照应,性格照应,事物照应,气氛照应,等等。 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体现文章结构完整与否的重要标志。它们必须统一在完整的结构之中,不可脱离主题或中心思想而游离于整体之外。

开头的方法很多。例如:开门见山;揭示内容;交代写作动机或目的;直述人事,写景渲染气氛;抒情感染读者;独白或对话;引文兴起议论或叙述,等等。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例如:点明题旨;总结全文;号召或希望;含蓄深意或提出问题;用开头的表达方式回环照应;干净利落,嘎然而止;等等。运用怎样的开头和结尾,应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和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读者对象来决定。要写得简洁、有力,力求新颖、生动。

三、构篇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

(l)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2)有利于主题的表现而不是相反。

(3)要考虑不同体裁、不同读者的不同要求。

(4)应“量体裁衣”、“因文布局”,努力求异、创新。

(5)要求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提高构篇能力应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缎炼思路”,重视思维活动条理性的训练。

第二、重视“打腹稿”,要学会“袖手于前”、“凝神结想”、做到“成竹于胸”,使文章结构具有严密鲍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三、养成编写提纲的好习惯,按提纲写作。

第四、经常进行剪裁和结构的单项练习,如层次、段落安排,选择开头或结尾,等等。


第六节修改

修改是使文章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只有认真修改、精心修改,才能使文章完成并获得成功。否则,将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修改的过程是反复加工、反复锤炼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把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反映得准确、恰当。



修改可以改正错误的不当的字、词、句、段,达到去粗存精、改错为正、弃坏留好的目的。因此,修改是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保证。 那末,如何进行修改呢?

首先,要明确修改是指初稿写就后直到定稿的一个过程。初稿写得好,也许只需改动个别字、词或标点符号。初稿写得不好,则需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大段大段地修改,甚至全文重写。

其次,修改文稿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一)将全文细读一遍,边读边改正错别字和漏写的宇。

(二)从宏观上审阅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三)假设自己是读者,考虑一下:“我读这篇文章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四)从微观上斟酌、修饰字、词、句、段。

第三,修改文稿的主要方法是:

(一)检查观点:看是否有错误和偏颇之处。如有,应加以订正或重写。

(二)检查材料:看其与观点是否一致。如有不一致的材料,应删去,并改换新的材料。

(三)检查结构:如开头、结尾欠好,应修饰、润色或改写;如发现是多余的,则删掉。对于层次、段落,如认为不顺畅、欠合理、不连贯,应加以调整、增写或削删。对缺少过渡和交代、照应的,则补写。原则是:务使全文“言之有序”。

(四)检查语言:1、根据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进行检查;2、检查每一个语句是否符合语法,在修辞上是否妥当;3、通览全篇,看语言风格是否统一。凡是不合要求的,均应修改。

(五)检查文面:文面即文章的外表面貌。检查文面就是要检查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是否规范化。

具体工作是看文稿:1、是否符合行款格式要求;2、是否符合标点符号书写规定;3、有否错字、别字和不合规范的简化宇;4、数目字的书写有没有不合要求、规定的。凡检查出的错误,均要认真改正。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修改能力呢?

第一,学习名家的作品或文章手稿。

第二,向有经验的作者或报刊、出版社编辑学习。也可以请他们修改自己的文章。如无条件,则可以对照原稿和经他们修改的定稿,加以比较、研究。

第三,经常修改自己的文章,并注意小结。

第四,争取帮助他人修改文章,从中取得经验。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悲伤过度

ZxID:9463421

等级: 略有小成
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向头乎!乎不死再乎!”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1-01 0
由于有点事,只发3贴
沙发我来坐~~~~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1-01 0
很受用。。谢谢你的分享O(∩_∩)O~
juncong1354

ZxID:2007774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8-31 0
已阅,楼主写得很详细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