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器具]中国文化的瑰宝——汉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164 回复:32

[物品器具]中国文化的瑰宝——汉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0
— 本帖被 夏恋天使 从 学习管理普会发书区 移动到本区(2010-12-31) —

目录

【名称由来】


【基本特点】


【历史发展】


【样式特征】


【文化内涵】


【汉服影响】


【汉服劫难】


【现实意义】


【现实评价】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样: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1)历史性



  剃发易服的暴力强制已经消失,汉服趋向于复兴。

  2)传承性




  传承性即汉服历史具有传承性。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汉服历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特点,这体现了汉服历史发展的传承性。



  3)多样性与同一性



  多样性与同一性是指汉服款式的多样性与汉服型制(或样式)的同一性。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事物,汉服从来就不是一种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丰富多彩的款式体现了作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服饰应有的多样性。虽然汉服历来款式丰富,但汉服的基本形制(或样式)“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的特点却是千古未便的,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汉服的一大特色。



  4)完备性



  完备性是指汉服自身内部体系的完备性。经过千年的发展,汉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服饰了,它不但内部种类丰富,工艺考究,而且汉服的配饰也非常繁多而丰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相融性,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视为正宗传统文化的象征了,而且汉服本身就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汉服与传统文化是和谐的一家。





【历史发展】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主要是指清代以前,在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




  汉服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



  汉族服饰博大精深。因为其历史悠久,应用地域广泛,并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发展演变,使得对中国服饰研究较少的人难以把握,而作为一个大的服饰体系,不能仅以表象和简单的制式来界定汉服,而应以其主导风格为界定标准。



  所以汉服的界定标准可以用以下文字进行表述:“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先秦时则为华夏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



  如此界定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性质的考虑:



  第一: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而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不能称为汉服。民族是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一个汉族人所穿的胡人的服装,也不能称其为汉族的传统服饰。



  第二:汉服发展的传统性,而传统又必须分为两方面,即传承性与统一性。汉服的传承性表现在:汉服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黄帝时期,并一直保留风格传承而不断的发展演化。汉服的统一性表现在从黄帝时期到宋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历时近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广度上,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第三:汉服发展的自然性,即非外力强制下,汉人自觉自愿的情况下,通常不易被人们明显觉察到的自然的发展,这也是一般事物或文化发展的常规规律。而汉服发展的自然性,更是一个民族传统服装的传承性的基础,即某一事物或文化,在其自身正常的发展轨迹之下的正当发展演变的方向。其方向,可以通过一般的规律,向前追溯其源头,也可以向后预测其发展方向。



  以此界定下,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而现代古戏装,除清戏装以外,虽然与古代有所区别,但也是依照传统风格合理改制而来,所以也可以称为汉服。而汉服,用肉眼是很容易将其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包括满装、洋装、现代装)区分开的,现在这种汉服,又多被称为“古装(除清装外)”。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传统。所以虽然是汉人所穿,但不符合汉族传统服饰的“传统性”要素,所以不能划入汉服范畴;而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其源流主要是来自西方,“唐装”马褂、旗袍等主要(要分清主次)源流来自满族的传统服装,所以不能称为:汉族的“传统服装”。即要分清,一个汉族人所穿的服装和汉民族整体的传统服装之间的区别。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满族为核心建立了半殖民,半奴隶制国家。为打击、奴化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士人)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在满清统治者进行的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下,汉服逐渐消亡。



  非实物时期



  在有现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



  例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有人认为(注:无充分的考古资料支援):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绍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实物时期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徵是没有大的该变。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剃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来。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但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



【样式特征】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历代基本样式



  汉服男装的式样基本有两种:



  1、自古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就是这种。



  2、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元朝、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常见的宋太祖、明太祖画像中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注意这种圆领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圆形小扣系紧。



  女装在早期和男装类似,也穿深衣,后来则以襦裙为主。



  汉族各朝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这时出现了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饰标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样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基本沿袭战国时期。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秦汉时期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子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称为“裈”)。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魏晋南朝时期,男子的服装有时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五代时期服饰基本筵沿袭了唐朝服饰。



  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来的履与其它民族的有很大不同,有的有很厚的鞋底、鞋头往往有翘起的的装饰。鞋头向上翘起也是为了避免人踩到衣服上,跌倒。



  佩剑也是古汉服的一部分,士人着正式服装往往有佩剑。 

【文化内涵】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所谓“汉人”的名字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汉人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汉服影响】

  ·中国北魏鲜卑族:改穿汉服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4951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



  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



  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



  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尽管遭到一部分鲜卑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得以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日本服装:和服



  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初期和服为唐服翻版,之后的盛装十二单的外套华服也被称为“唐衣”(李氏朝鲜礼服长上衣也称为唐衣,虽然两者已经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如男服的裤子,江户时期之后女服腰带逐渐增宽到比较大的尺度,腰带鼓节移到后背并发展出种种样式,也是区别和服与汉服的主要标志。和服衣料上的纹饰等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朝鲜服装:韩服



  唐代时期,新罗与唐朝交往甚密,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李氏朝鲜中期之后韩服吸收了明朝服装式样,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发展,而官服、朝服、宫廷重要礼服亦一直保留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如唐朝时官员的乌纱幞头的后系带为下垂带样式,新罗官员幞头同为此样式,而明代之后改为展角样式,李朝也改为短展角;如李朝王后大礼服一直都为中国皇后翟衣样式。而现代韩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不明显,近似小v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襬十分宽大、蓬松。



  ·越南服装:越服



  越南古称交趾(中国称作「安南」),西元968年,丁部领(丁环)建立丁朝(大瞿越国),开始成为独立的封建王朝,两年后(970年)自称皇帝。在服饰上,尤其是宫廷礼服,皇帝、大臣的朝服,几乎就是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礼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试以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所着之弁冠、兖服来看,与明朝宗藩服饰如出一辙,不过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显得小一号而已。以汉族帝王的正式礼服——冕旒兖服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越南是六旒的。满清占据中国之后的两百多年间,与中国南疆山水相连的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着明式衣冠,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来的许多珍贵照片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明确的反映出这一点,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898年驻云南府(今昆明)的法国领事方苏雅(AugusteFrancois1857820日—193574日)所着龙袍的照片,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古代皇帝的龙袍或者中国戏曲中的装束,实际上,方苏雅所着之服,乃是越南皇帝的朝服,从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无二。



【汉服劫难】

  满清入关之后,正式颁布剃发令的时间为顺治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换算为公历则为公历164578日,也就是1645年的78日,满清撕下了不强迫剃发的假面具,彻底强硬的执行起剃发令来,至此展开了江阴等其他各地人民反剃发的斗争,至惨至烈,难以笔尽。死亡人数无法统计。




  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命令,从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内要将全体男子统统剃去头发,改梳发辫,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



  汉族对清政府的命令极力抵制,反抗活动此起彼伏。长期的抵制斗争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即: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以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族衣装中的特点。



  满清建立后为什么要强迫汉人剃发垂辫易服?按常理,穿什么服饰,留什么发型和统治并无多大关系,但满洲人入关并建立清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汉人不能接受异族统治是因汉人鄙视野蛮,接受野蛮的统治对汉人来讲是种侮辱。汉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灿烂的文化,相比异族,汉人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相比之下,满洲人文化实在肤浅,实在自愧不如。这种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满洲贵族拼命学习汉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满洲贵族深恐汉人看不起他们,因此要想统治汉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汉人习异族风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族精神萎缩,使汉人丧失自尊、自信,打掉汉人骨子里的民族优越感。



  清建立后全国因服饰,发式而被杀的汉人不下几百万,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看到这些情景写到:“全世界像汉族这样因服饰,发式而遭屠杀的民族绝无仅有。”



  怎样看待“胡服骑射”与“剃发易服”?



  我们应当接受外族先进的东西——但是在保留我们的基本典章的前提下。所谓“中道”是也!——拒绝,那是故步自封;但失掉自己,那是背弃祖先!胡服,包括唐的胡服,都是在保留汉家传统衣冠的前提下,进行的。



  胡式服装,只是作为方便劳作的职业服装,和某个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流行风尚。而作为国家典礼的祭祀、朝见、礼宾——则一律是使用标准的传统汉服。汉服一直是庄重、礼仪制度的代表;胡服,只是时尚、实用主义的流行。



  胡服骑射——是我们主动学习外来文化的典型;



  剃发易服——是我们的奇耻大辱,被奴役的标志。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现实意义】



一、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礼服的意义:

民族服饰与一般的服饰不同,它不仅仅是一件御寒裹体的衣服,不仅仅是追求美丽的装饰,华夏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华夏服饰的复兴,是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国际上来看,作为各国文化象征而存在的民族服饰,已不单单是一件能够蔽体保暖的外套,更加承担了传播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国服的确立有利于我们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华夏文化的风采,当然有利于华夏文化的复兴。




二、汉服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款式: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因为是一个体系,可以演绎出多种款式,所以,足以满足大家的个人爱好。这是其他服饰所无法比拟的。




三、汉服作为汉族代表性服饰的意义:

华夏民族由 56个民族共同构成,各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华夏民族的服饰是由各民族的服饰共同构成的大体系。但是,毋庸质疑, 56个民族之中,汉族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据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数字来看,汉族在大陆占92%,在台湾占98%,在香港占95%,在澳门占97%;即使是在世界上,汉族也是人口最多的民族,而且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在56民族中,汉族不能没有自己的代表性服饰。




四、民族代表性服饰与个人服饰的关系:

复兴汉服不是复古而是回归华夏服饰的正道,这是华夏民族的集体性选择问题,是汉族的集体性选择问题。所以,当一个人代表的是华夏民族的时候,应该身穿华夏礼服;代表56民族之一的某个民族的时候,应该身穿本民族的代表性服饰。但是,任何人在平时都可以自己选择所喜欢的服饰类型。




五、汉服不能称为“古装”。

当我们把华夏文化称为古代文化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心中已经宣告了华夏文化的终结,宣告他已经退出生活舞台;当我们把汉服称为古装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心中已经给汉服画了一个句号,甚至已经将汉服当成了僵尸。华夏民族因为有华夏文化和华夏服饰礼仪而独具个性风采,华夏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所以,汉服在华夏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是一条重要纽带。




六、汉服与唐装、旗袍、马褂应该是什么关系?

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并不是真正唐朝的服装,而是借唐朝的名义而结合清朝服饰而“创新”出来的仿古服饰。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长衫和马褂,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及其延续,而非汉族的民族服饰,也不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上一直传承的服饰。旗袍、长衫、马褂作为满族的服饰,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就像满族同胞不会穿藏族、蒙古族或者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作为汉族也没有理由去穿满族的服饰。




七、深衣、汉服是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不适应?

深衣是我们民族的礼服,而不是工作服装,不能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待。汉服有几百种款式,但是,有些人在赞叹汉服之美的同时,又在慨叹汉服不适合我们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条件,因此而对复兴汉服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其实,这里存在着三个认识误区:首先是把汉服与礼服等同起来了,似乎汉服就必须是宽袖长裙;其次是把汉服的样式简单化了,却不知汉服可以有多种样式;其三是低估了我们今天复兴汉服的变通与创造。我们的祖先的智商不比我们低,我们今天制作汉服也不是墨守成规。




八、汉服与韩服、和服是什么关系?

和服主要模仿汉服中的深衣,至今日本仍将和服称“吴服”,意思就是指从中国吴地传来的衣服。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比汉服更宽大;和服的线条都是直线形的,袖子也是方方直直的,汉服不仅袖子是圆形,整个线条,尤其是衣服的摆,还有袄,裳都是上窄下宽线条;总之确切地说,是和服起源于汉服,但后期的发展,已经明显不是汉服了。韩服与日本和服有所不同,它所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但也有变化,即朝鲜服装的裙子束得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九、汉服与天气炎热的问题。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值8月,天气炎热,如果要推广“交领右衽,宽衣大袖”的汉服,如何适应气候?当时,如果能穿西服,就没有理由不能穿汉服;除非当时连西服也不穿。华夏民族数千年都可以穿汉服过夏天,我们当然也可以。短袖衫与汉服的理念不同:短袖衫以裸露避暑,汉服以宽大而遮蔽避暑,且走动起来汉服习习生风。汉服中衣以纯棉面料做成,吸汗;汉服可以选择面料透气性强的。宽大的深衣、汉服遮蔽日光直接照射,所以,比裸露着还应该更凉爽,且不伤害皮肤;衣服并非那么紧得贴在身上,中衣与汉服外衣之间空隙较大,就像暖壶胆中的中空一样起降温作用。以阿拉伯长袍为例,盛夏,沙特阿拉伯浩瀚的沙漠地带温度高达4050摄氏度,可当地居民穿着宽大的阿拉伯长袍在热浪灼人的沙漠上行走却显得气定神闲,若无其事。沙特阿拉伯的服装设计研究专家认为,阿拉伯长袍的设计对创造长袍内舒适的微小气候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现实评价】

  ·汉服复兴运动的评价




  有观点认为:现在人们提倡的汉服并不仅仅是为表面复兴一件衣服那么简单。汉服复兴运动主要有这么两个意义:一个是由汉服这个传统文化的突破点,带动整体的传统文化复兴;另一方面可以影响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与兴趣。



  汉服,就是一个切入点,如果将一切意识形态、国家问题、传统文化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汉服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不继续连贯性的挖掘,那很有可能就孤孤单单的湮没在冰海中,所以,一个民族服装的复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服饰是一种文明,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的,是人类文明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叫嚣:“衣冠复古,不如退回兽皮草裙!”之说,不但是对衣冠文明的否定,更是对人类文明本身的亵渎和否定!



  服饰是一种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及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发展、演化着的文化体系,并时时受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由于世界各地、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自然地理气候与人文历史传统的差异,是导致各民族的服饰有所差别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别,也使得各民族的人民,对其传统服饰产生了特殊的热爱之情,而这种热爱,实际就是民族感情的具体表现。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装,产生于五千年前,植根于华夏大地,更与汉民族血脉相连,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汉服和汉族的历史所决定的。



  一、服饰产生的地理背景,是造成不同服饰体系之间差别的决定因素。



  汉族服饰,产生于中原地区,其制式与中原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可分割,且一直受其影响。汉族故土----华夏大地,地处温带,总体气侯温和,故其所形成的汉族服饰,遮蔽全身,无立领,大袖等等特征与热带、寒带等地有明显区别。例如:产生于较寒冷地区的满族服饰,就与其有着显著差别,如满族服饰中出现的立领,窄袖就是当地人民为了抵挡严寒所特制,因此满族服饰实际根本就是与汉族服饰渊源完全不同的服饰体系!将这两种服饰体系混淆实际是对历史的无知!



  二、服饰的风格是与其民族文化思想不可分割。其中,对不同社会的哲学指导思想方向,直接影响到服饰的风格。以汉族服饰,皆为平面裁剪,不强调以服装来刻划人体曲线,这与西方的立体裁剪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而类似的风格差异,不但也体现在绘画、建筑、音乐等领域,更体现在两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之中,同时也影响到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这实际是因为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类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所隐含的差异的表观体现。这种差异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地理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的文化差异所决定,并由历史一代代传承演化至今。(包括历史较短的美国思想,实际也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根源与西方文明,尤其是希腊、罗马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与东方的华夏文明相关甚少。所以,今天世界流行的服饰,归根结底,其主流设计思想是由西方创立的,与传统的华夏文明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所以,将今天汉人所穿的服装等同于汉民族的传统服装也是对历史的无知。



  三、服饰风格与其所属民族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例如古代文化较为先进,而政权相对稳定的农业国家,如古中国的特色服饰---即汉族服饰,以宽袍大袖为主,正是汉族人生活条件优越的表现。而相对落后且生活不稳定的游牧民族服饰,则多以灵活便利的制式为主。而现代快节奏的工业社会,更以季节实用为服饰界的主导思想。所以,游牧民族服饰、现代服饰均无汉族传统服饰风格的体现,更不能作为汉族传统服饰的替代品进行概念性混淆。



  四、服饰发展,与其所属民族的文明进程互相影响。例如,华夏民族的农业(棉、麻、桑蚕业等)、轻工业(纺织业、印染、刺绣,甚至造纸等)都对服饰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某些朝代,将汉族的服饰工艺推向了顶峰,至今仍另世人叹为观止。而古代工农业(尤其是桑蚕、刺绣等)相对落后的西方社会,是无法匹敌的(更不要文明几乎没有开化的游牧民族了!)并且我们可以看到,至今我国在这些领域中仍保持着领先优势。这种优势是与华夏文明的历史分不开的。



  五、由于服饰的差别存在的原因,民族服饰对于该族人民,不仅是其民族身份的标志,也代表了对该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对其民族的认同。而这种认同感,不仅是理性层次上的对本民族历史的认识和对本民族传统精粹的认可,更是感情层次上的精神追求,即是对本民族热爱之情的具体体现。而这种热爱之情,是建立在了解、理解其民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文明精髓的基础上的,所以,不热爱自己民族服饰的人,通常也是那些对其民族历史文化同样茫然漠视的人,即漠视其民族的人(无知,再加自私浅薄的人)。难道被其族人所漠视的民族还有前途可言吗?



  六、人类是感情生物,人类社会的演化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而人性(人类的感情等)是这种客观规律中不可忽视的人部分。即,人类的感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社会文明和人类发展,却漠视人类本身的感情需要是十分荒谬的。而服饰的发展演化,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份,必然受到人类感情的左右。而民族感情是人类集体所共有的情感,带有普遍意义,所以撇开民族感情谈民族服饰发展也是不科学的。



  七、人类的感情受其所获知识影响,而人类的知识是在历史中积累而来的。由于知识在传播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通常各族人民,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程度高于对他族的了解。并且,人类本性中对“自我价值体现”的追求,使其会对属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深厚的感情,而对本民族服饰的感情正是这种人性的体现之一(对本民族服饰没感情的人,也可以说是缺乏人性的人)



  八、就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本身来说,不但有以上七个方面的属性,更有着其区别于其它服饰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工艺水平及特殊而惨痛的灭绝过程。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有民族感情的汉人对汉族服饰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其内容如下:



  1、汉族服饰有着和华夏文明同样悠久的历史,而华夏族人,将其视为其民族祖先黄帝所制,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也是区别于他族的标志,历来就有”齐民心,别夷狄”的作用。



  2、汉族服饰一脉传承,五千年不断,千万里江山皆存有其最典型的风格制式,本身就是世界服饰史上的一大奇迹。



  3、汉族服饰在人类历史上创造空前绝后的工艺水平(注意:是空前绝后,即使科技发达的现代也没达到),更是华夏的骄傲。



  4、汉民族自古就有重衣冠的思想,不但有先圣哲人的典籍论着,更反应在传统中国的方方面面,衣冠文明与华夏文化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不论如何发展演化,只有华夏文明的存在,就要受到汉族衣冠文明的影响(比如现在的戏剧影视等的服装,就可窥见一斑)



  5、由于,汉族衣冠消失的特殊过程,更令汉人对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有着痛彻骨髓的复杂的感情,这种痛与爱的强烈的感情是精神层次上的,带有神圣性与理想性,是可以超越世俗,跨越时代的情感,更非一般世俗之情可以相比拟!



  6、当今,汉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自已民族传统服装的民族,这对于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的十亿人口的中国的主体民族来说,是十分遗憾而难堪的,在世界上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所以汉服是:汉民族的代表性衣冠;汉人的精神气节的凝集;深深植根于汉族历史文化,尤如其汉人之发肤,相连于汉人之血脉心灵;汉服——永远伴随着汉民族和汉族人民,无论历史、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有汉民族的存在,就有汉服的存在。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的地位就永远不容有任何辩驳的余地!即是汉民族不容许有任何形式的虚化、非化或其它任何概念替代!所以,提及汉民族传统服装,不考虑这些感情,就是对人性漠视和对汉民族感情的亵渎和抹杀!



  九、社会的发展,也有其规律性,是螺旋上升并迂回前进的。而现在人类社会整体正从工业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而中国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向前。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对其生活方式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人性化、个性化,要求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的充实更迫切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这不但人本性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而且当代社会人类,正在努力满足人类的追求。如工时的减少,假日增多,工作时间计算的多样自由化,网上工作,家庭办公等的出现,都使人类的生活更加适应人性本身的欲望要求。就中国来说,虽然现在人们整体的生活节奏还在不断加快,但也有向此方向发展的趋势。所以仅看到当今人们生活水平加快,而不看其发展趋势,就否定汉服的适应性,是不客观的做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2-31 0

汉服运动是公元21世纪初,一部分汉族人对自身文化尊重的背景下,以青少年族群为主体,复兴华夏传统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运动,汉服运动是中国人民民间发起的文化复兴运动,汉服倡导者认为55个少数民族皆有穿着民族服装的权利,而历来56个民族全家福照惟独只有汉族代表穿着完全不能代表汉族的T恤甚至西装。因此穿着汉族传统服装乃宪法赋予汉民族的权利,汉服复兴,复兴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华夏为中国和汉族的原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华,服章之美为之华!汉族的民族服饰在世界上最为美丽,华美,几千年以来被万邦推崇~

  夏者,家继礼法圣贤之学,国从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而国家继吾国吾民之利益而世代传承,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此才能是真正的华夏啊!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左:明朝·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右:尝试性的复原了头上的装饰····

这个尖尖的东西就是是明朝时的样子,不要觉得奇怪咯,那个尖尖的叫狄髻---其实它不是帽子,拿来藏发髻的,类似发簪的作用

明代的风格之一----按照明代画像原样做出来的

这套汉服外面的叫“比甲”,上身穿的短衫下身着儒裙。头戴那个尖尖的叫狄髻,这款汉服的小袖子叫琵琶袖

明代的服饰是很有规制的,按照周礼而制定的《大明会典》对服饰有很细致的规定

这是唐朝时候流行一款汉服--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这款汉服叫曲裾

汉族也称华夏族,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朝代的周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

万历朝无袖方领寿字纹刺绣比甲--x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就是前面那张照片的美女外面穿的那样的比甲(当然从这件比甲上的纹饰来看,应该是男士穿的)

明代的风格的汉服

这套服装外面的叫“比甲”,上身穿的短衫下身着儒裙。头戴那个尖尖的叫狄髻

明代的服饰是很有规制的,按照周礼而制定的《大明会典》对服饰有很细致的规定

明代 暗绿地织金纱通肩柿蒂形翔凤短衫与葱绿地妆花纱蟒裙(孔府旧藏)  ---这是文物咯(孔府保存了很多历朝历代的汉服) 
看看这件汉服,保存了几百年,颜色,式样,花纹还是那样漂亮 
 
汉服的款式极多,也不全是宽袍大袖,祖先修长城,造园林,开疆拓土,祖先必然考虑了汉服在任何场合的合理性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汉服就是不方便的代名词!汉服分礼服,常服!穿着的场合都要考虑的

华夏(汉族)之祖即黄帝,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至于华夏一词的来历,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后来和燕山脚下的龙图腾标志的部族,形成华夏文化的共同体,所以有“华山玫瑰燕山龙”演变发展为“夏商周及晋文公”之说,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新石器文化是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周制婚礼。。。讲究婚礼的神圣与庄严,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很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杂耍般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携手而入洞房——这是具有汉民族性格特质的优美仪式;昏服也不是大红大绿,新郎新娘都穿着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地、最神圣的色彩)。

  圆领衫、玉带

很喜欢这款汉服,感觉很大气



  三重衣(最喜欢这款汉服,把什么是端庄展现得淋漓尽致,这pose非常有汉族味啊)

汉族男士穿汉服,这感觉就出来了!大气!汉服颜色讲究素,讲究庄重,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西汉汉尚黄和赤,新莽尚黄,东汉尚赤,曹魏尚黄,晋尚白,隋尚赤,唐尚黄,宋尚赤,明尚赤,不喜欢大红大绿的搭配----不要说不方便什么的,这是礼服,也就是在重要活动才穿的,汉服分常服与礼服!---现在也不是提倡大家一直穿汉服,重大节日可以穿吧,当你看到别的民族同胞在节日穿他们民族服饰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呢!

汉式婚礼---就当是情侣装吧(开玩笑的·)

整个婚礼仪式宁静安详,庄严的气氛,没有悲伤,强调夫妻结发之恩,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安静优美的仪式,代表着纯正的、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汉式婚礼---就当是情侣装吧(开玩笑的·)

整个婚礼仪式宁静安详,庄严的气氛,没有悲伤,强调夫妻结发之恩,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安静优美的仪式,代表着纯正的、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汉服婚礼--左边的是新娘,右边的伴娘

真正的汉族传统婚礼和现代人们所想象的那种有着很大的不同,华夏正统婚礼庄严甚至是神圣 绝少闹乐与昵戏 绝对一丝不苟 按礼进行有如义结金兰般,--不是现在那种坐花轿,跨火盆那种风俗

汉式婚礼不是现在电视里那种坐花轿,跨火盆,敲锣打鼓那种,没有闹洞房那场景,没那种很喧闹的场景,仪式是在一种安静庄严的气氛中进行的,讲究的是庄严,里面包含很多礼仪,强调夫妻之间的责任与关爱!---如果感兴趣,你可以查查周制婚礼或者明制婚礼的过程!



汉式婚礼不是现在电视里那种坐花轿,跨火盆,敲锣打鼓那种,没有闹洞房那场景,没那种很喧闹的场景,仪式是在一种安静庄严的气氛中进行的,讲究的是庄严,里面包含很多礼仪,强调夫妻之间的责任与关爱!---如果感兴趣,你可以查查周制婚礼或者明制婚礼的过程!

穿上最容易被誤認為是日本男性和服的一款漢服

衣裳褙子(上為衣,下為裳,外披為褙子)

详细参见后面一张文物图

以后看见这套汉服千万不要再以为是和服了啊!


[ 此贴被夏恋天使在2010-12-31 19:16重新编辑 ]
风中的梦

ZxID:7017779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2-31 0
其实日本和服和韩国服饰都源于中国的汉服。

楼主留言:

是呀嘿嘿

黑白一点点

ZxID:6918244

等级: 热心会员
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2-31 0
挺好看的哈
图图如果更多点就好了~

楼主留言:

还有很多,不过篇幅有限就没有传那么多。

蓝静梦

ZxID:10611445


等级: 文学大师
太陽始終會升起『只是』需要冉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31 0
楼主好用心也好辛苦找到了这么多关于汉服的相关内容。
给力..。。。

楼主留言:

O(∩_∩)O~谢谢支持啦

贫僧有尼

ZxID:9860188


等级: 内阁元老
争取半年回完周年礼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2-31 0
很用心的娃子
这么多资料
辛苦了
整理了,我以后想用了就可以直接搬,夏娃子真给力

楼主留言:

感谢您对派派的支持,因为您最受,所以特别表扬您对此贴的支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1-03 0
已审
相关帖
古代汉服文化
http://www.paipai.fm/r5884814/

汉服赏析
http://www.paipai.fm/r5889646/
帖子太漂亮啦,好精致
汉服汉文化果然是博大精深呐
1楼有小部分内容发重了哦
O(∩_∩)O~
[ 此贴被瑶池碧落在2011-01-03 12:56重新编辑 ]
妤若

ZxID:13598454

等级: 小有名气
未及地老,如何抵达天荒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1-03 0
喜欢,汉服的飘逸还是以唐朝的裙装为胜,灵动飘然若仙,美极了
其实中国服装文化博大精深,真的该好好弘扬下,这种文化遗产该把握才是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小新寻蜡笔°

ZxID:10262996


等级: 热心会员
你破碎的梦的碎片刺进了我的胸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1-03 0
突然想到了前阵子不久一个女的穿着汉服上街,被一些“爱国分子”说穿的是和服,于是被迫当街脱下来,被那些所谓的“爱国分子”烧了......
  连自己国家的衣服都不认识,有何脸面说自己是中国人?
  由此可见,汉服已经被中国人淡忘了。
所以我们才要弘扬汉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陌亦輕。

ZxID:4462376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墨水依澄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1-04 0
真棒,咱们中国真是博大精深,从衣食住行就能看出来。

快乐de妮子

ZxID:9463627


等级: 明星作家
..6月29日考会计...努力吧!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1-04 0
明代的风格我喜欢``
我决定沉默Le;努力考会计.....祝福我吧!
潋喻

ZxID:851494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1-04 0
汉服很漂亮吖
囧妹好囧

ZxID:13701066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1-05 0
古代的衣服自己能穿上吗?怪不得都有人伺候更衣的呢
唯其

ZxID:10840626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小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1-12 0
一直很喜欢汉服呢,感觉很漂亮 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以前一直想穿汉服照艺术照
安小燃。

ZxID:3337800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左小末。
跟我家末末一起,在回忆里刻下两个字,“我们”。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1-12 0
线条简单大方,穿上之后又能凸显气质
autumn025

ZxID:13745700


等级: 文坛巨匠
发烧的孩子伤不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01-13 0
大爱汉服啊!
同学有一件汉服,觉得穿上就很漂亮
绯羽V怨姬

ZxID:13819310


等级: 明星作家
月花树下,等你归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01-14 0
    我有3套汉服哦....
那时候看古代剧,很喜欢唐装,但是很不好做,找不到布料T_T
因我姑姑是裁缝,所以她就说给你做汉服吧,等我拿到衣服的时候觉得汉服还是很漂漂滴....
shero---苡诺

ZxID:16010623

等级: 牙牙学语
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有勇气。还好正年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12-06 0
三重衣和和服好像 还有一个和韩服好像我喜欢飘逸一点的
爱小说 爱匪大
longyiyi_m

ZxID:10498557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12-06 0
很漂亮啊
穿起来麻烦吗
wannie

ZxID:11094743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12-08 0
这才是悠久文化渊源的民族服装。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