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肖申克的救赎
强者自救 圣者渡人
看肖申克的救赎后感之一: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看一部电影的话,那就应该看《肖申克的救赎》。
人人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电影更能改变人的命运,特别是陷入低潮中的人,《肖申克的救赎》公认是史上最能改变一个人的电影,没有谁能否认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许多无奈和困难,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无法自控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活下去呢?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答案,让芸芸众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些真切的举动,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虽然它在奥斯卡败给了当时另外一部伟大的影片《阿甘正传》,但我依然认为它是最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最能告诉我们如何活的快乐生活的勇气。它告诉我们,面临灾难,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气和坚强才是最大的救赎。
银行家安迪被当作是杀害妻子以及妻子情夫的凶手,尽管这些是强加在他身上的冤狱,但他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他也从此开始了他漫漫的监狱生涯。故事一开始就将他定位在一个被飞来横祸强加于身的人,在监狱里面,安迪要面对变态的性骚扰,更要面对监狱长和狱警的残暴,他始终保持着低调,他仿佛很无力的承担着这一切。渐渐的他利用他银行家的特长帮监狱其他人做帐,以至于最后帮监狱长以及其他监狱的管理人员做帐,逃税,只道他最后成功越狱,获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情节仿佛有些老套,但却表现如此有张力,情节安排紧凑,以至于倒最后当他成功越狱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他每天用一个小锄头挖一点土,然后第二天早上把土放在口袋里面,散步放风的时候再把土悄悄的撒在地上,每次土不能多,不然就会被发现。安迪要忍受怎样的煎熬,他也知道这样做太慢,他缜密的思维和强大的意志让我为他叹服,我在想,如果是我,我是否能做到呢?我会不会因为太过于心切而导致失败呢?
除了这些,在获取图书馆经费问题上,让我看到了安迪的执着和乐观。他为了监狱的图书馆,一次次的给州长写信,他不知道写了多少封信,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这份执着和毅力,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电影对于生活习惯和人的惰性给予了深刻的批判,当老人离开监狱的时候,他什么都不会做,最后他终于上吊自杀了。是的,是社会造成了他的悲剧,但是他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电影一次次的用一个普通人的执着和坚强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希望,只要坚强,我们就会得到很多,尽管我们不得不失去很多,面对灾难,面对不公,坚强是最好的注解,勇气是最好的救赎。安迪最后把监狱长的钱骗光,监狱长的账本也被送到了检察官手里,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审判。
生活存在于细节中,当最后安迪准备好一切的时候,我当时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带上监狱长的皮鞋,最后只倒他出现在银行,只有擦亮的皮鞋和西装革履才能让他如此轻松的提走如此大额的现金而不被怀疑,安迪永远是安迪,冷静,执着,信心,乐观,只有他才能战胜生活,获得新生,我们何尝又不是呢?
每次当我沮丧无奈的时候,我都会看这部电影,每次看我总能从那里获取勇气,因为我知道,我没有面对安迪承受的那么多灾难,我没有理由放弃勇气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赎,就有希望。这部电影,用普通人也普通的情节展示了一个伟大人物的伟大内心世界,让告诉生活中的每个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勇气才是最大的救赎。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安迪,引用尼采的那句话说:那些不能将我置于死地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加有力量!
看肖申克的救赎后感之二:
这部电影我是在大学时看到的,至今的3年中,已经看了不下10遍,只记得第一次看完后自己欢呼,第二次激动,而第三次就开始沉思。感悟很多。
安迪越狱的动机是什么,仅仅是冤狱吗?影片很多地方似乎也论证了这一点:监狱的黑暗,冤假错案成堆……可这似乎还不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而且他是一个银行家,我相信他进行过在这里呆下去和越狱的风险计算。留在这里,有着狱警的特殊保护,有着比布鲁斯还荣耀的地位——他是犯人的老师,是图书馆实际的主人,是狱警们的财务咨询师,也确实有一些狱警是尊重他的……心稍一动:这不是挺好的吗?毕竟大家都是这样,布鲁斯都在这里度过了几乎一辈子。如果你觉得不好,不妨算算另一面:安迪精于矿石研究,他应该能估算出狱墙到外边至少有多厚,至少需要挖多少时间,而从安迪挖通最后一点岩石时惊讶的表情来看,他的估略远远长于实际所用的19年,还有瑞德给他的压力:“用这样的小锤挖洞,至少需要600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他要面对的是频繁的查房,他的安全只是一张海报(背后是大洞),只有一张圣经封面(打开就是锤子),风险太大了。还有典狱长说的那种可能:我如果给你调出这个牢房呢?即使逃出来了。我们估计一下他的年龄,入狱前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银行家,结了婚,至少应该有30岁了吧,逃出来后至少年过半百,还能适应这个社会吗?像布鲁斯那样?他想过吗?
可是安迪没有退缩,面对成功机率和风险这个严重失衡的天平,他还是做了。因为他太知道监狱是什么样了:是你在不该喊叫的时候喊叫就会被活活打死;是你既要像个鸭子似的为“姐妹们”吹喇叭的同时还要像个婊子似的为狱警们洗钱;是你为他们尽职尽责却还是没有一个狱警从心里把你当作一个“人”来看。“有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一件事。”安迪的潜台词是——哪怕让人们看来近乎等于不可能。“要么忙着去活,要么赶着去死,人总得做点什么”。也许这是支撑安迪的唯一信念。外边的世界有着一个更广阔的天空,即使所剩时日不多,即使到达它的路途艰难的让人绝望。
其实,联系上《楚门的世界》想想,我和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一个监狱中吗?所以成功难,而不成功更难。成功难是因为想从众人拥挤的独木桥上走向对岸,在这个过程中有来自自身的惰性,迷茫、恐惧,有来自别人善意或恶意的劝阻,有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在通常的议论中,正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艰辛渲染的太过火,才使很多性情和缓的人望而却步。可我忽略了一个事实:不成功,生活可能更为艰难。这个社会并不体谅被淘汰的人是否善良真诚,是否安份守己,在这样的时代,人总要一搏,生活中没有哪一个角落可以躲过竞争,不论心中树立的成功目标多么难,难到虚无缥缈,也值得去为之一搏,毕竟人就只有这“一”辈子。
放弃痛苦与努力复归平静,或在痛苦中继续努力写出不一样的人生,这两种人生态度像左和右一样在世界上并存着。前一种生活态度并非不好,大多数都追求过理想,终因自身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放弃,放弃之后反获安逸;后一种生活态度反映着征服者成功者的价值观——当然他们也可能是殉难者。对他们来说,成功是前程,而不成功却不是退路,他们早已把退路给封死了,退是什么?是从悬崖间找出一条下山的路,比向上攀登更难。
可我在多大程度上被“体制化”了?自己给自己设置一个叫做“不可能”的高墙,看似安全却如同一个牢房,最大的梦想就是无风无雨的老死在里面,就像封建时代的中国一样,被长城封闭起来,害怕哪怕一点点变动。在看影片之前,我想成功,想问成功的诀窍,想快乐的生活,想被人瞧得起,想能够找一个贤淑的妻子,现在我知道答案了。心怀希望,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心里的得失计算的天平有多么倾斜,不管那种生活在别人看来是多么不现实,只要那是我想要的生活,追求去吧,人就这一辈子,为理想奋斗了也是一辈子,坐在摇椅上为过不上想要的生活唉声叹气也是一辈子。如果我能够把这个作为原动力,我相信自己必不被衣食所累,如果我仅仅为自己和现在活着,计较一点一滴的得失计算,我永远不能从这里挣脱出去,顶多就是活着,活着,一天就够了。
我承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也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通病——特别迷茫,找不到方向,思想麻木,做事浅尝辄止,没有勇气,没有积极的心态,没有进取精神,没有忧患意识,浪费太多的时间去等待,留下太多空白,不善于把握机会,不能勇于行动,年轻的心灵都蒙尘了。我现在想明白了一句话:挨打是挨打者自己造成的,因为落后是落后者自己心甘情愿的。如果看了这部影片只是感动一把甚至激动一把,那还不如不看。
看肖申克的救赎后感之三:
我一直不太喜欢看外国电影,总觉得那样的文化离我有些距离。音乐也是如此。但这部电影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文化不相通,精神总该是相通的。
一部极其优秀的电影。
下面是我对于电影的一些观点。
文化:
文化我想是该放第一位说的。
看过很多评论了,却鲜见有人说文化在里面的作用。总是一大帮人呼喊的精神的力量。我不否认。可是精神也是要靠支撑的啊,文化是最厚重的一种。
没有知识ANDY还怎么改变?没有知识就不能获得狱方的认可,就不知道怎么凿墙,不知道用什么石头才能够砸破铁下水道管。
最重要的文化所带来的强大的文化理念,就好象他说他不怕关禁闭一样,因为他有音乐的支撑。而且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也决定了他出色的做事方式。
没有知识就不能改变命运。
信念:
希望算是信念的一部分。而希望是电影的一个主题。
希望,理想,目标,信仰,信念。
ANDY的强大的信念是我所震撼的。正因为这强大的信念他才砸透了要600年才能砸完的墙。
更重要的是他坚持着这些信念,甚至改变了摩根。一直总在电影里看老人教育年轻人,这次年轻人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理念,从而改变了一个老人的观念。
逆商:
所谓逆商就是指人在逆境里的智商。
显然,ANDY出色的逆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试想一下,ANDY在数十年的凿墙生涯里,他很清楚,一旦被发现面临的会是什么结果。就在这样担心受怕生活10年,光是这样有几个人能活下去?
这使我想到我们本土的一句名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挫折和压力面前能站下来,才是真英雄。在很多场合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出色的逆商是不行的。
恒心:
关了19年啊。为什么体制化没有害到ANDY?连摩根最后都已经认为他拿着绳子是想自杀,因为他说的那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而ANDY忍耐就是出色的。这是高境界的逆商,更是强大的恒心和希望的支撑。
一如既往的写信,一如既往的砸墙,一如既往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从没有动摇过。
我们又有多少次的失败来源于破灭的恒心?
魄力:
一个男人是需要魄力的。所以许多人说这是部给男人看的电影估计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ANDY身上蕴涵了太多的魄力。
他跪过怕过,但他摆过奴才相么?
他顶着那么大的压力,却依然悠闲着。
他不想做个领袖,却一直以一个领袖的方式做事。
他正直,执着,温和,他总是说到就要做到,太多太多的细节在告诉我们,个人魅力是一种最强有力的征服。
善良:
ANDY是善良的。我肯定。
在他给工友么争取啤酒时,在他顶着风险放着音乐时,他自己得到了什么?他得到的只是别人的幸福和微笑。这就足够了。
善良让心柔软,继而百炼成钢。
善良是一种力量。
忏悔:
电影后来在ANDY被关了十几年后,自己也认识到妻子的死自己也有责任。这是一个很完美的细节描写。完善了ANDY的人格,也完善了一个电影的主题。
忏悔不就是赎罪么?尤其是这样来自于底心里的忏悔。可现实的我们总是太多的固执于许多的事情,而将生活陷于僵局。
懂得忏悔,许多事情也就没有那么的冗长和杂乱了。
纪念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公映十周年,肖申克的救赎精彩评述
作者 : 桑克
逃避体制化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有罪,赎罪也就理所当然。此罪当指原罪。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从片名到内容显然有此意味。但原罪却非本片关注的核心,仅仅作为一个借助性概念,以阐释类似困境——司法之罪与恶人之罪双重管辖的肖申克监狱。
安迪没有杀害他的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从世俗层面判断,他无罪。然而安迪在回忆妻子的二十年里,逐渐认识到自己有罪,此罪是因缺乏表达而疏于关心妻子。安迪认为这个罪是应该赎的。此罪为爱之罪,赎期二十年。但显然爱之罪也非本片关注的焦点。
无辜的安迪与堕落的肖申克监狱之间的复杂关系,似乎更能转移观众的视线。
肖申克监狱一进入观众视野就毫不掩饰其黑暗本质。安迪入狱第一夜,某无名新囚即因狱警海利的暴力行为而丧命。这也直接证明监狱长诺顿对囚徒所宣布的令人发指的亵渎性箴言:把你们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们的小命留给我!
安迪发达的头脑以及由此产生的忍耐力在这种困境之下得以显示。而正是头脑使他以后的命运具有一种传奇色彩。虽然这与真实性具有较大差距,但却代表每一个观众的强烈意愿。其实,观众也愿意暂时遗忘安迪料理监狱长及其同事金融业务的非法性,甚至把这当作安迪个人魅力与卓越才能的体现。
“三姐妹”是以性暴力为主的囚徒帮派,首先对安迪构成一种困境。其解救者竟然是更为残暴的监狱长帮派,理由极其简单,他们需要安迪为其逃税。初次理财成功为狱友赢得喝啤酒的机会,这是才能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它换来一种自由感。这种自由感的自然性比自由主义课程更具感染力。安迪日后的朋友瑞德正是此时此刻观察到了安迪脸上奇怪的笑容。
每个人对自由的理解其实并不相同。年老的囚犯老布(布鲁克斯)对自由的理解限制于肖申克大墙之内,他在大墙之外的生活处境不能仅以不适应解释,而轻率判断老布未曾社会化或社会化程度较低则更为荒诞——从其狱中地位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柔韧性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对之下,瑞德的阐释更为合理和精确:老布已体制化。这个概念让人毛骨悚然。瑞德继而详细阐释:体制化就是,开始痛恨它,然后习惯它,最后离不开它。这是全片台词的核心。
按照瑞德所受教育程度,他不大可能提出体制化问题。但在电影之中偏偏是他说出这个概念,并准确地做出阐释。既然走到这种地步,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死守分析框架,不如改为肆无忌惮的误读。饰演瑞德的演员叫摩根·弗里曼,因出演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而成名,在深色皮肤的演员之中具有极高地位。弗里曼的英文拼写是FREEMAN,译成中文即为“自由人”。电影正是通过自由人之口,使体制化的本质得以显示,或者说,自由正是体制化的对立面。当然,我们非常清楚,演员姓氏与主旨之间只是一种巧合。我们将之与电影本身进行联系,也是牵强附会。但此时此刻,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人类历史进程之中,神秘主义一直占有一席之地,或许并非因其实存,而仅是出于一种精神的迫切需要,就仿佛肖申克监狱播映的黑白电影、安迪琢磨石子的小嗜好。
从瑞德的角度(其实也正是观众的角度)来看,安迪具有神秘性。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好奇。比如为扩建监狱图书馆每周给政府机构写信,六年从不间断——在这里,中国观众可以顺便了解美国监狱制度,比如索要丽塔·海华丝的电影海报——在这里,中国观众可以顺便了解当年美国文化时尚,以及通过海报的更换,了解时尚的变迁。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性,下面发生的情况才令人惊骇——熄灯时分坐在床上的安迪,翌日在监狱长惊慌的面孔之下消失,仿佛空气。瑞德以及我们开始默默回顾安迪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似乎皆具深意。散步是为巧妙地扔掉挖洞时产生的土块和石子;告诉瑞德去树下取物不是白日梦,而是一种嘱托。甚至他对监狱长的账簿也大做手脚。一切看起来像是预谋。如果真是如此,安迪的智慧必定极为恐惧而惊人,其预见性惟卡桑德拉可拟。当然是预谋,但安迪冤案知情人汤米之死才是预谋的开始。而最初挖洞,虽具逃脱愿望,但主要还是营造希望和消磨时光。在逃脱的实施过程中,更需要机会与急智。事实上,机会的出现从来无法预想。比如安迪如何确定偷梁换柱那日一定下雨。不偷梁换柱,就无法获取金融资料,无法报复监狱长,令其人财两空;不下雨,而且必是雷雨,就无法借助雷声掩护砸开排污管道。偷梁换柱与下雷雨,二者缺一不可。当然,这是电影传奇,不是历史新闻。但是安迪的惊人机会与惊人智慧却意外削弱了他人获得自由的可能性,从而使他的自由成为特例。
如果我们也在肖申克监狱,我们会是谁?每人可以挑选一个角色。老布,可怜的体制化老人,当他获得人身自由的时候,却因自身体制化而不能享受自由,最后悬梁自尽。与所有角色比较,老布的角色其实最深刻,最值得反复思索。安迪,睿智的化身,首先使自己获得比较特殊的狱中地位,其后又以智慧加良机成功越狱。这个角色,其实只是代表一种希望,而无任何效仿性,可以说他就是老布养的那只乌鸦小杰,仅仅是一个自由飞翔的幻影。正因安迪的存在,才使老布的体制化显得如此严峻。安迪获得自由的意义绝对不是缩短服刑期限,而是成功逃脱体制化的可能性。按照正常逻辑,即使安迪不越狱,最后也能假释,因为残暴的狱政具有偶然性。因此,安迪逃离的真正理由就是为了避免成为老布。曾经犯罪而今改过的瑞德假释之后,即成第二个老布,没人下命令,连尿都撒不出。他也体制化了。当他望着橱窗里的熗械之时,他想的也是通过犯错重返监狱。对体制化的瑞德来说,监狱已经是他的生活,已经是他的一生。“监狱也是一种日常生活”——这种看似朴素实则愚昧的认识一旦产生,居于灾难之中也就悠然自得。这是最恐怖的认识。幸运的是,作为希望化身的安迪拯救了他。拯救他的不仅是安迪的钱,不仅是安迪的友谊,更主要的是安迪所代表的精神自由。什么是精神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没有这个自由,人身自由就仅仅是一种虚假的自由。
整部电影最令人激动之处,是安迪将自己反锁在监狱长办公室内,通过监狱的广播系统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美妙而激越的女高音在监狱上空回旋,逼仄的囚室,荒凉的空地,四处翻涌着激动而沉醉的心灵。安迪露出满足而奇怪的笑容——这是本片第二次出现的笑容,意味深长。老布与安迪不同的命运正是表达了这样的观念:真正的自由不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由。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针对体制化而散发出的芳香思想。
【英文名】 Shawshank Redemption
【中文名】肖申克的救赎
【导 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主要演员】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克莱希•布朗 Clancy Brown
马克•罗斯顿 Mark Rolston
约翰•德沃德 John R. Woodward
吉尔•贝洛 Gil Bellows
保罗•迈克格莱恩 Paul McCrane
威廉•桑德勒 William Sadler
【首 映】 1994年09月10日 ( 加拿大 )更多地区
【类 别】 剧情
【文件格式】rmvb
【视频尺寸】720x396
【码 率】496
【文件大小】482M
【影片长度】142Min
【配 音】周志强 陆揆 程寅等
【内容简介】
影片从1946年讲起,缅因州一位银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车,还把手熗里装了子弹,接着有他妻子与人私通的画面,再下来他就被判刑入狱,成了肖申克监狱的重罪犯。
在狱中,他与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为首的一群囚犯却经常袭击安迪。后来,狱警们发现了安迪的理财能力,都来找他做投资咨询,甚至孩子升学问题也来找他请教。监狱长让他做假帐,从中渔利。
多年过去,有一天,安迪郑重地对雷德说:如果你出狱,一定到某地一棵树下把一个盒子挖出来。当天夜晚,安迪越狱。雷德获释后照安迪的话做,两个朋友在墨西哥海滨重逢了。
影史上真正的无冕之王!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看一部电影的话,那就应该是<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