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穿书文,活像便利店货架上批量生产的饭团——拆开十本,九本馅料是“攻略黑莲花”,剩下一本塞着“拯救美强惨”。自《黑莲花攻略手册》炸出流量油田后,整个赛道卷成了NPC攻略流水线:女主不是穿成恶毒女配,就是绑定暴躁系统,任务清单比外卖菜单还标准化,连撩汉话术都像AI生成的彩虹屁模板。
当然套路化确有其生存土壤。现代人浸泡在碎片化信息里,熟悉的叙事节奏如同心理按摩——知道女主第五章会遇险,第七章该接吻,反倒成了疲惫生活的解压阀。更何况“攻略NPC”的本质是驯化不确定性的过程,当现实中的感情充满变数,能在虚拟世界用积分兑换心动,何尝不是种情绪代餐?
但硬币总有反面。当穿书文沦为“攻略说明书”,角色便成了可计算的情感变量。男主的好感度条像手机电量般可视化,女主的选择被缩略成“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按钮点击,本该鲜活的爱恨纠葛,被压缩成数据包在剧情线里传输。更微妙的是,这种创作惯性正在反噬读者:有人边骂“工业糖精”边忍不住追更,像极了明知泡面没营养却夜夜加班的打工人。
突围的方向或许藏在“失控”里。与其让穿书者永远掌控剧本,不如让书中的世界生出逆鳞——当NPC突然挣脱程序设定,当系统本身开始崩坏,当原著剧情被蝴蝶效应搅成混沌旋涡。就像往围棋盘里突然扔进国际象棋的皇后,既定规则被打破的瞬间,才是真正新生的开始。已有作品尝试让穿书者与原著角色共谋破局,或让多个穿越者展开剧本争夺战,这些涟漪或许能荡开套路化的死水。
当“穿书攻略”成为新世代的文学速写,我们究竟在追逐可复制的安全感,还是渴望真正的叙事冒险?若将此类作品比作文化商品,是该继续提供标准化快乐套餐,还是冒险推出创意盲盒?
[ 此帖被亦茶在2025-03-26 10: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