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带球跑”网文,就像那个工业奶油,晓得不健康不该吃,但是一口吃下去的时候那种爆浆感吧,依然让人分泌廉价多巴胺。什么女主醉酒滚完床单或者离开前最后搞一下就精准怀孕,五年后牵个萌娃杀回都市,愣是把现实里单亲妈妈的苦情剧本,拍成了“买彩票中头奖”的魔幻连续剧。
这类故事本质是狗血三件套的基因重组:一夜情是开胃酒,萌娃是主菜,追妻火葬场当饭后甜点。看似写女性困境,实则是给“母职绑架”镶金边——仿佛只要孩子眨着大眼喊声爹,无情男能秒变忠犬,资本家甘愿签所有财产转让书。这哪是解决矛盾?分明是给现实难题喂蒙汗药。拿经典套路说事:女主带球跑时穷得吃泡面,但娃必是天才儿童,三岁黑进国防系统,五岁炒股养活全家。等霸总爹地找上门,孩子立马化身人形测谎仪+情感粘合剂,把亲子鉴定书焊成复合通知书。合着子宫成了爱情提款机,吐个孩子就能取出HE大团圆,比银行VIP通道还利索。更荒诞的是道德账本全被萌娃萌化了。女主隐瞒生育就像买个车票几个快递那么简单,男主发现私生子后自动触发“追妻程序”,至于欺骗伤害?早被“爹地妈咪贴贴”的童声特效消了磁。这哪是文学创作?简直是给现实难题打柔光滤镜——单亲妈妈的生存压力、职场歧视、家族伦理,全被塞进萌娃的哆啦A梦口袋。
但是吧,谁还没在深夜为这类文彻夜追文(好吧说的就是年轻的我有段时间就爱看这种的小说)?当现实婚育成本越来越高,谁不想看女主靠子宫彩票逆天改命?问题在于太多作品把生育写成“速效救心丸”,却闭口不谈羊水栓塞的痛、产后抑郁的苦。仿佛孩子是女娲捏的现成手办,塞进剧情就能自动修补所有逻辑黑洞。
话说写那个“带球跑”没毛病,但是能不能稍微就现实那么一丢丢,比如让萌娃成为照妖镜,照出男主发现真相时的暴怒与挣扎,逼着女主在抚养权官司里撕掉圣母皮。可惜现在九成作品忙着在亲子综艺里撒糖,连孩子哭闹都是助攻爹妈接吻的背景音。当“未婚先孕”被包装成爱情入场券,我们嗑糖时是否也在默认“生育即正义”的潜规则?如果现在小说里面孩子只是成人游戏的复活甲,现实中的胚胎又该被标什么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