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明代 童珮
闭门寒满榻,长铗共萧然。
数口客千里,一家人两天。
岁华流水上,心事暮钟前。
谁谓春风近,三更是隔年。
所有不是希写的诗,我写读后感的时候都要查一下诗词作者的生平。
上个月我就感觉挺有趣的,比如当时的党争,当时人起的绰号什么的。历史又还原了怎样的真相什么的。
这个月的诗人童珮甚至比上个月的诗人还要有趣。
搜索结果出来的那一瞬,最先映照在我眼里的是这两个字:
儒商。
这就挺震惊的了,我们经常看文的,都知道我国古代有很多时候,商人地位都挺低下的,士农工商嘛。
后来一查,这可不是普通的商人,首先,即使不谈他写出了那么多好诗,他所做的事我也是发自内心的钦佩的。
重男轻女那可是从古至今,诗人的故乡也是如此。生下女儿后,很多人会把女儿溺杀。诗人就自己省下钱,资助生下女儿的家庭,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重男轻女的环境。
他还买了几十亩田租出去,收上来的租子用于请老师、办村塾,免费让贫穷的子弟都能来读书,改变这些孩子的人生。
他虽然幼年失学,在江浙沪区域跟着父亲经商。但是十分有才华,藏书学富五车,藏书也有好几万册,这可是在明代,这些书收集起来有多难,放起来有多壮观,难以想象。不像我们现在,想存几万本小说一会儿就存完了。
他也有非常非常多的好友,很多好友也是名垂青史。
曾经有明代的宗室子想把他招为幕僚的,他不愿意。
他和好友韩邦宪相识于微末,韩邦宪成为诗人的知府时,又去探望诗人,知府嘛,官大排场大,一时间万人空巷,都去看知府去了。韩邦宪也想让诗人成为他的幕僚,诗人不愿意,诗人说我就觉得田里的饭好吃,而且不用担心饿着。
这个场景你别说,还真有几分霸道知府和他的小儒商的感觉。
诗人虽然拒绝了韩邦宪做幕僚的事,但是在韩邦宪去世后,诗人步行为他送丧。韩邦宪比诗人小十七岁,三十四岁就在任上去世了,英年早逝。
和诗人关系最好的就是曾为《本草纲目》作序的文学家王世贞。王世贞最知名的事迹,可能就是他被怀疑是兰陵笑笑生。
李时珍和王世贞的感情被称之为神仙友谊。诗人和王世贞的感情也被称之为神仙友谊。
但是这终究是不一样的。从李时珍和王世贞身上,我能感受到李时珍对芸芸众生的关爱,能感受到王世贞对于《本草纲目》的肯定,王世贞认为这本书利国利民,对于天下百姓和大明王朝都非常重要。
但是诗人和王世贞的感情就让我有几分想到就想微笑的感觉了。
后代人考证诗人童珮和王世贞之所以感情好,很有可能就是他们都是爱书之人,经常交换藏书。
联想到王世贞很可能是兰陵笑笑生,这就很有几分,我和我的朋友们经常互相推荐小说的感觉了。
好了,言归正传。诗人虽然交友满天下,但是这首诗让人读起来,很有几分寂寥的感觉。
诗人说,把门关上后,满床都是寒意。长剑都是凉的。
一想到他是兰陵笑笑生的朋友,他提到长剑,我先是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
后来又反应过来为什么他睡觉要佩剑。
我怀疑可能是因为古代治安不好,也有可能是因为明代地文人都还是比较喜欢游侠地,诗人也被称赞很有游侠之风。
陆游在《信州东驿晨起》上也说:悲歌未肯弹长铗,豪气犹能卧大床。
诗人说我现在客居在千里之外,和家人也就两天时间团聚。
第三句我觉得是最美的。岁华流水上,心事暮钟前。
既有子在川上曰的典故,有暮鼓晨钟的典故,有把这淡淡的愁思融入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归有光形容他形容的是真对,“日与之居,其性灵必有能自开发者”。童珮一直和书生活在一起,他的性灵都带着一股书香。
诗人说,谁收春天现在就近了啊,我只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三更之后,就是另一年了。
诗人这一生,幼时家贫,后来有钱了,却是有情有义,资助穷人,救女婴们的命。交友甚广,却是不为凡俗所困,纵情山水,每天旅游。
童珮老师啊,您是穿越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