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的辽代寺院,现存有三座:天津蓟县的独乐寺、辽宁义县的奉国寺和山西大同的华严寺。
经过详细的、科学的研究得出,独乐寺始建于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年),是我国现存八大辽构中年代最早的一处,且整座寺庙中集合了山门与观音殿两座辽代建筑。
图:穷游biu主 @supermurder
独乐寺隶属天津蓟县,但从北京往返非常方便。乘K字头的火车从北京东站出发,到距离独乐寺2公里多的蓟州北站,只要50多分钟。从北京市区自驾到独乐寺比从天津市区自驾过去还要近,只要1个半小时左右,选个周末打个来回完全不成问题。
从北京出发 VS 从天津出发重回民国时代,在动乱中被重新发现的独乐寺是乱世给予中国的珍贵礼物。 1931年5月29日,前往清东陵考察的日本学者关野贞被窗外一闪而过的四坡屋顶所吸引,喏,就是下图中的这个山门建筑。
独乐寺山门 图:穷游er@scribbler
独乐寺山门 图:穷游er@scribbler 独乐寺这独特的山门制式表明,要么佛寺具有皇家的背景,要么是后期皇家给与这些屋顶以等级的排列。只因那惊鸿一瞥,这位时已成名的日本学者当即停车,临时改变行程参观了这座佛寺。
什么是四坡屋顶? 四坡屋顶:即有四面斜坡的屋顶,又分为四坡九脊的歇山顶和四坡五脊的庑殿顶。一般而言,庑殿顶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样式,但这并非是绝对的区分。在本案中,山门为庑殿顶,观音阁为歇山顶。
关野贞发现独乐寺之后,又从营造学社处得到了独乐寺观音阁于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的记载,得以印证考察时的判断,这座建筑便一跃而成为当时除敦煌窟檐以外中国最古老的木建筑。
独乐寺山门 图:穷游er@supermurder
当年,在关野贞眼前的独乐寺,尚未迎来其一千岁的生日,但是放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建筑史”终于发轫的年岁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晚于关野贞一年之后,梁思成也前来此地考察,并写就了《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这是中国人第一篇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古建筑的学术论文,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建筑史进入科学阶段的起点标志。这是这处古建筑群基于建筑、但却超脱于建筑以外的重要价值。
梁思成镜头下的观音阁独乐寺的“唐风辽构”,从关野贞的发现开始,已经成为定论。 关野贞曾游历中国,熟悉山西北部的多座辽代建筑。在与独乐寺初逢的第一瞬间,大同、应县的旅途经历就提醒他回想起辽代建筑的诸多特征。 辽代建筑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其在建筑史上承前启后的价值,也是唐风的悠扬回音。 后世的古建学者陈明达在评价独乐寺时称其:“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第一”。
独乐寺 图:锦囊作者@LukeLOU 游赏独乐寺的几大重要看点集中在山门和观音阁内。 刚才提到过,独乐寺集中了两座辽代木构,山门、观音阁皆为辽代重建时的遗存。尽管在空间上尚难以“组群”来研究思考,但仅是这“一阁一门”的距离,也是探究中国古建筑空间安排的珍贵实例。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其上悬挂“独乐寺”匾额,有一说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
独乐寺匾额 图:穷游er@scribbler 山门出檐深缓,尤为珍贵的是正脊两端的鸱吻,鱼尾翅转向内,是珍贵的辽代原物,也是罕见的早期鸱吻实例。
独乐寺山门顶部左右两侧鱼尾翅般的鸱吻 图:穷游biu主@supermurder
什么是鸱吻? 鸱(chī)吻:是中国木建筑顶部正脊两端的结构,一般被设计为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龙形吞脊的神兽,因为其喜欢吞火,所以有防火避灾的寓意。 山门内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与建筑结构一同组成了这座原真程度极高的辽代山门。
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 图:穷游er@scribbler
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观音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建筑,高悬的“观音之阁”匾额被部分学者认为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
观音阁匾额 图:穷游er@scribbler 殿内伫立的十一面观音立像是辽代作品,高达16米,纵贯阁内的三个楼层(其中有一个暗层),但早在多年前,游客已无法登临顶层观瞻,只能在底层抬头仰望。
这尊十一面观音像立于须弥宝座之上,直抵观音阁的楼顶,是当之无愧的寺内重宝,也是阁内不二的视觉中心。
十一面观音像 图:穷游er@yangyang7556 造像保留着浓郁的唐代风格,身体前倾,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动感。观音像的两侧为辽代所塑的胁侍菩萨,塑像是辽代的原塑,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楼阁与造像相互结合,形成一种天宫环绕的神圣气氛——楼阁延伸天际,造像高耸低眉,传达出佛教信仰中特有的悲悯情怀。
观音像两侧的胁侍菩萨 图:穷游biu主@supermurder 在被重新发现之后的几十年内,独乐寺始终以精湛的建筑与造像著称,直到1972年维修时在大殿四壁的墙皮中首次揭露出元代壁画,使这处古代瑰宝又增添一个重要的看点。
观音阁壁画 图:锦囊作者@LukeLOU 重新揭露的壁画达到142平方米,以十六罗汉和明王为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殿内的壁画层层叠压,外层的壁画往往是在里层的壁画上刷一层白粉后再重新勾描的,内容、结构大致相同,仅在局部或细节上有所改动。十六罗汉是始于北凉的佛教题材,至宋代时才演变为我们熟悉的十八罗汉,但十六罗汉的题材仍有受众,这铺绘制于元代的壁画即是例证。这些壁画经过了多次的重绘修改,其上鱼鳞状的海水波纹,就常见于明代的瓷器图案或绘画作品,可见明代时也有重绘。 沿着独乐寺的中轴线向南,立有一座白塔。
观音寺白塔 图:穷游er@scribbler 当年梁思成考察观音阁内造像,就曾提到顺着菩萨视线,可见城南里许,菩萨目光的焦点所在即是观音寺白塔(又名蓟县白塔)。他曾猜测寺院与白塔的关联,但未能得到佐证。直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白塔中裂,出土了一座舍利石函,才证明这座白塔确实是当年的中京留守韩知白为独乐寺增建的。
观音寺白塔 图:穷游er@scribbler 从1931年被“重新发现”以来,关野贞、梁思成、宿白、陈明达等众多知名的建筑学家、考古学家都对独乐寺有过详细的研究与论述,“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是这座辽代建筑之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价值。距离始建之初千余年后,重新站在出檐翼翼的山门之前,我们仍能眺望到那颗跳动的辽代之心。 除了上文提到的独乐寺和蓟县白塔,去蓟县玩还可以顺道参观游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旧址和千像寺造像。想要知道更多关于独乐寺背后的故事请戳穷游锦囊《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