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孙姓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43 回复:1

[人文通史] 百家姓----孙姓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屹翼。

ZxID:99740253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0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芈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截至2012年,孙姓在中国姓氏按人口排序中,名义排行第12位,名义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在中国历史上,孙权(妫姓孙氏 [38])曾建立三国时期的吴国,此外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1、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1-3]
2、源于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 [1] [3-5]
3、源于妫姓和姚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仕齐,又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为姚氏。”《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因居妫水而姓妫,故姚恢改姓为妫,妫皓又改姓为姚,知姚与妫可通……武王时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为胡公。”北宋景佑年间刊本:邵思著《姓解》记载:“虞舜生于姚,故因生地为姓,后世有以姚为氏。”《元和姓纂》载:“姚,虞帝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氏。”《尚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可见舜文化、虞舜文化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联谊会), [6]《古今姓氏书辩证》:“春秋时齐厉公之子田完之四世孙为须无 ,无宇之少子名书,字子占,为齐大夫,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孙武为其后。”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国。公元前672年,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陈完四世孙是须无,须无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惠民县,并赐姓孙氏。 [1-2] [4] [7]
4、源于芈姓。
①蒍贾的后人。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1] [3]
②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冀兰泰《韩城县续志·方技传》记载,三闾大夫原死,三子俱入秦。一处耀州,更姓孙,隋唐徴仕孙子思邈其后裔也;一处蒲城,仍本姓;一在韩城,更姓房者是也。孙思邈即其后人。 [8-9]
5、源于荀姓。汉朝时为了要避汉宣帝“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并将战国时代的荀卿都改为孙卿。由是荀姓也成为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1] [3] [10]
6、源于赐姓。
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孙河,本姓俞,年少时即随孙坚征讨沙场,孙坚视他作心腹。后又随孙策平定江东,多立战功,孙策赐姓予他为孙。
7、源于姒姓。
夏侯婴,与刘邦是少时朋友,夏侯婴做过“滕令奉车”官职。等到其曾孙夏侯颇娶公主为妻,该公主随母亲外家的姓,称“孙公主”,这使夏侯颇的子女也跟随母亲外家的姓为孙。 [2-3] [11]
8、源于改姓,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⑴山东《郓城县志》据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先祖轩辕斌,明初在朝为官,奉命往梁山平乱,便落籍郓城。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将轩辕氏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
⑵史籍《明史》记载,明朝中叶,有一名士叫孙一元,原来是安化王的宗族后裔,本为朱氏。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92年),庆靖王朱栴的第四子朱寘鐇承袭了安化的封地(今陕西庆阳与甘肃安化一带)。这个朱寘鐇曾一直认为自己是皇位当选人。事后,朱一元怕受株连,所以变姓名为孙一元,携家避难躲入太白山中隐居。在朱一元的后裔子孙中,皆沿袭祖先所改之姓氏,称孙氏,世代相传。 [1]
9、源于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晋书》记载前燕孙氏,鲜卑族。羯族有孙氏。 [12]
⑴新罗初期,高丽汉文学家金富轼撰著的《三国史记》中记述了孙氏的起源。新罗初期,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分别为阏川杨山部、茂山大树部等六部,均以朴为姓。到新罗第三代王朴儒理尼师改六部名称,并分别赐姓,其中的茂山大树部改名渐梁部,并赐姓孙。 [13]
⑵唐朝时期,安禄山的部将孙孝哲,官至大将军,安禄山僭位后拜殿中少监,为契丹族人。 [14]
⑶元代时期,曾任大都督的塔海,其后世子孙改汉姓孙氏,定居于山西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
⑷清朝时期,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满族建立清朝之后,改汉姓成普遍现象,孙佳氏取其首音,选“孙”作为姓。另有鲁布哩氏改姓孙氏。
⑸在今景颇族、苗族、阿昌族、哈尼族、土家族、黎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孙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孙氏。 [1] [10]


得姓始祖


孙乙。孙乙字武仲,又称武仲乙,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孙乙是姬姓孙氏得姓始祖。 [7]
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逃到齐国。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孙是须无,须无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广饶县北),并赐他孙姓。孙书就成为妫姓和姚姓孙氏得始祖。 [2] [7]
[15-16]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田完后代田无宇有二子,分别为田恒、田书,其中田书由于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而孙武则为田书之孙。 [17-18]孙姓的部分得姓始祖还有孙乙(即武仲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19]

迁徙分布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自春秋战国以来,孙姓发生了几次大的迁徙,其特点是自北而南,甚至出现了跨海域、跨国度的迁徙。 [2]根据《史记》记载,文中没有提到过“孙书(陈书、田书)”的名字。《左传·昭公十九年》当中分两处提到了“孙书”和“子占”。
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东迁齐国,齐国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战国时期出了一位军事家孙武,其子孙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
秦汉以后,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 [20]

人口分布宋朝时期,孙姓大约有105余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1.4%,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孙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中国孙姓总人口的11.8%。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这四省孙姓大约占全国孙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等。中国形成了长江以北孙姓为主力的布局,以及皖豫鲁苏、长江流域两个集中分布的孙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孙姓大约有1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为明朝第十四位大姓。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山东、江苏、江西,这四省孙姓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60%,浙江为孙姓第一大省。
当代,孙姓的人口已达两千二百十五万三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38%左右。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二省,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江苏、辽宁、吉林、安徽六省,又集中了41%。 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大约18%。以长江为分水岭,形成了孙姓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是孙姓分布高频率地带。
孙姓在人群中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山东、京津、河北大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苏皖北部、河南东端,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8%以上,最高可达3.3%,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0.6%,居住了大约50%的孙姓人群。在陕西、山西、河北西部、宁夏大部、新疆西北、内蒙古中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苏皖南部、浙江、福建,这一区域的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2%—1.8%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0.2%,居住了大约21%的孙姓人群。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孙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山东。 [37]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汲郡:西晋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
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乐安郡:东汉朝永元十年(公元98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高苑镇)。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
吴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

堂号
平治堂:因为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赐号。
乐安堂:因为孙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十三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系出乐安郡,东晋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一代大儒,因其一生作为皇帝单列封为“映雪堂”。
东莞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江东堂:以望立堂。
安庆堂:以望立堂。
此外,孙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叙堂”、“积善堂”、“鹤衍堂”、“嘉会堂”、“燕翼堂”、“万石堂”、“垂裕堂”、“孝友堂”、“兵法堂”等。 [3] [21]

宗祠对联


三言通用联
兵家祖;循吏宗。
上联典指春秋齐国孙武。下联典指春秋楚国孙叔敖。

四言通用联
闭门联榻;漱石枕流。
上联典自清朝时期的孙錤不事举业,与其弟构古棠书屋,闭门联榻,谈古论今。下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楚隐居,谓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厉其齿。
名高吴镜;威振齐邦。
上联典自春秋末期的孙武,用于吴。下联典自战国时期的孙膑用于齐。
江东立国;冀北空群。
上联典自东汉朝时期的孙权继承兄业,称帝于武昌,国号吴。下联典自春秋秦人孙阳,即伯乐,善相马,唐朝时期的韩愈文有“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映雪世泽;兵书家声。
上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康映雪夜读。下联典自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著《孙子兵法》。
读书雪夜;作赋天台。
上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康映雪夜读。下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绰作《天台山赋》,有“掷地作金石声”之谓。
望出太原;芳传虞坂。
全联典自春秋时期的孙阳,即伯乐。孙阳过虞坂,有骐骥伏盐车下,见阳而长鸣。阳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
鼓琴长啸;讲学却征。
上联典出晋朝时期的孙登,传能长啸作凤凰声。下联典自明朝时期的孙奇逢,避乱入山,前后十一次拒征聘。
蜀宫才捷;吴岭仙成。
上联典自三国蜀主刘备之孙夫人才捷刚猛。下联典自五代时期的孙奚之女寒华,修行成仙而去。
倾资赏士;负土培城。
上联典自宋孙益,性忠勇,倾资赏士,能得人死力。下联典自后魏时期的孙道温携妻赵氏共城中妇女负土培城,以御敌犯。
兵家之祖;循吏之宗。
上联典出春秋末兵家孙武。下联典出春秋时楚国期思人孙叔敖,官令尹,邲之战中,辅佐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败晋兵。曾兴修水利工程;为相三个月,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史记·循吏列传》把他列为第一位。“循吏”,谓遵礼守法的官吏。

六言通用联
三孙威振华夏;两赋名留神州。
上联典指三国东吴孙坚及孙策、孙权三父子。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著名女文学家孙琼,有《悼恨赋》、《箜篌赋》。

七言通用联
字词曲雅饶西汉;贤士高风冠北周。
上联典出宋朝时期的翰林学士孙洙,文词典丽,有西汉风。下联典出明朝贤士孙贾。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全联典用孙中山自题联。
兵法卓绝传后世;药方回春救苍生。
上联典指《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下联典出隋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后人尊为“药王”。
逸仙壮举搏辛亥;武略运筹定东吴。
上联典指孙中山。下联典指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
源远流长乐安郡;根深实茂富春堂。
上联典出孙氏郡望乐安郡。下联典出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富春人孙坚及其子孙策、孙权。
文章书有天台赋,韬略长传武子书。
上联典自晋朝时期的孙绰作《天台山赋》,有“掷地作金石声”之谓。下联典出春秋末兵家孙武。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勾深索微,振纷埋废;破疑儆怒,节忧平矜。
全联典用孙中山自题联。
寒国春回,谁复读书映雪;舞雩日暖,何妨归咏吟风。
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孙康秩事。联指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而无油点灯,常在冬季里映雪读书,后官至御史大夫。
正色持衡,良史传名于晋室;奇才搜藻,金声播誉于天台。
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孙盛。博学善言名理,勤奋读书,手不释卷。“持衡”,谓用秤称物,比喻评价人公平而不偏倚。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孙绰。
十三篇用兵如神,有文经必有武备;千金方活人无算,能治国亦能齐家。
此联采用安徽省芜湖县白马山孙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末期的兵家孙武。下联典出唐朝医学家孙思邈,京兆华原人。
法效鬼谷,赋著天台,乃武乃文,垂芳徽于不朽;源溯赣江,派分湘水,在兹在彼,将怵惕以同深。
此联采用湖南省单家井孙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孙膑、孙绰;下联典出本支孙氏的来源和迁徙。“怵惕”,谓警戒、恐惧。
本富春以溯源,邦之彦、国之佐、学之贤,称名自昔,愿子孙共励箕裘远绍;
由青山而分派,秀者士、朴者农、显者宦,聚族于斯,在祖宗咸欣享祀无疆。
此联采用江西省万载县田心孙氏宗祠联。 [22]

家谱文献
综述

孙氏家谱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江苏、山东、山西、浙江、江西、湖北等省市的图书馆内均有收藏。另外陆允昌先生主编的《中国孙氏世系源流》一书中有几百部孙氏宗谱目录,并有始迁祖的迁徙的过程等介绍,需要者可索查。
孙叔敖碑立于公元十六年的孙叔敖碑,记述了孙叔敖之后的十多代孙氏族众的发展繁衍情况,共涉及孙叔敖后人二十多位。孙叔敖碑也可称得上一部石刻的家谱。这部石刻家谱反映了孙氏发展的一个断面,可以确认这是所发现的最早的孙氏家谱。
据《三国会要》记载,孙吴政权设立过宗正卿,掌握皇家的家谱《玉谍》。遗憾的是这部《玉谍》未能留存于今,仅能从当时的史籍上见其名而已。
孙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修孙氏家谱。《新唐书》载有南朝贾希镜所著的《孙氏谱记》十五卷,也许是能够见其名的最早的以“谱”命名的孙氏家谱。唐宋两代孙氏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家谱文献。
自宋元以后,平民家族修谱之风开始盛行,至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孙氏族谱总数四百种左右,其出地以江、浙、皖、闽四省之家谱为多。 [23]

家谱汇总
谱名
编者
编纂时间与方式
藏地
山东鄄城孙氏族谱
清光绪
山东鄄城红船镇孙老家村
宁都城南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江西宁都城南
广东中坝孙氏族谱
孙继周所作谱序
清雍正十年(1730年)
广东中坝
浙江宁海县樟树孙氏宗谱,四卷
(清)孙亦周主修
裕後堂钞本1册平装
宁海县西店镇樟树村
浙江鄞县甬北孙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民国)孙柳馨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裕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邑甬北乐安孙氏首修宗谱,今存第一~九卷
(民国)孙馨蓥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年)裕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
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慈溪糌村孙氏家乘四卷,首一卷
(民国)孙明经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桝村孙氏家乘四卷,首一卷
(民国)孙石如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慈溪乐安厩山孙氏宗谱十恚霾写嫖宀�
敦丘堂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慈溪县文物管理局
四川开江孙氏族谱六卷,今仅存第一~三卷
(民国)孙繇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开江县城厢镇
四川宣汉孙氏族谱一卷
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宣汉县昆池区法庭
四川阳川孙氏留川世系方谱两卷
(民国)孙兆耘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石印本一册
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华阳孙氏家乘四卷
(清)孙筠竹修纂
清咸丰五年(1855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
四川阳川孙氏留川世系分谱两卷
(民国)孙兆耘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石印本一册
上海市图书馆
以上为部分家谱。参考资料: [24-25]



字辈排行
山东

山东临清孙氏

进烈甲月庆合长振兴中华文武连瑞金光海秀占居玉树英杰善良(原)
进烈甲月庆合长振新伟华琰培连瑞绍爱海茂鹤传钰勤英褀彩祥(今)
山东般阳(淄川)孙氏

11世开始:允聿洵爰覃、惟凝即肇(兆)启、豊(丰)寕(宁)崇振方、成令绪延绍、代遇文明诗、书礼义 仁德、昌宏
山东济南孙氏

永衡玉红加贤庆兆培长振
山东济宁孙氏(映雪堂

(隆) 德(宏) 进(化) 高(尚)明、(士) 基建敦厚、(庆) 裔(裕) 世(昭) 克承、光敏家声、懿典炳著、文哲荣增、兴祖存念、永恒长春
山东临沭县孙氏

佰朝开宝克(成)希尧舜禹
山东邹城望云孙氏

人生祖为史,乘德羽善计,兴玉宝克勇,光大先世业
山东惠民孙氏(裕后堂)

崇克希家有,应允永可守,所以维由道,遵之方长久
山东莱西孙氏

十六世为德、章字辈,十七世为宝、锡、希字辈,十八世为文字辈
山东莒县孙氏

十六世(天)(克),十七世(明)字辈,自十八世排辈取字为“玉(东、年、先)瑞(士)兆(作,策)彦(德)祥(建),方(迎、松)政文安良,孝友承家道,世德永宏昌”
山东即墨孙氏(诒谋堂)

自十八世起依次字辈为“正德方立,成仁志中,振先启玉,清兆日同”
山东即墨东夼孙氏

咸晋,立业(底用)振丕功,化世(底用)乃吉昌,绍先(底用)敦善行,保家(底用)致祥瑞
山东高密孙氏

树烈增镇永林焉基鉴清荣照堂钜润修善克家声
山东汶上孙氏

光任树东然,道德传宜训,敦宗纪万春,桂颜庆祥云
山东新泰孙氏

京东乙光,民志继士,亭玉维迎德,家庆绍征祥,相传繁衍盛,万代保安康
山东邹平孙氏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照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
扬注:特许沿用孔氏家族字辈。
山东夏津孙氏

耕读传训远 忠厚延绪洪 龙飞泽华宇 国泰永久常
山东夏津孙氏

家声显振 宗绪恒昌 丕莫兆庆 令德延祥
山东寿县孙氏

士克祖家传 多方以自全 同心仰化日 守土享长年
山东烟台芝罘孙氏

克培鸿绪 谟烈维新 懋昭乃德 祖述功恒
山东烟台莱山孙氏

怀星日起,希维永秀,丕振世德,万年吉昌,家衍余庆,积善乃光
山东烟台牟平孙氏

廷光应守,万世永昌,文盛德茂,承继耀隆,培芝植兰,庭秀联芳,忠孝余庆,绍绪益良
山东蓬莱孙氏

乃士新从正大仁志导成良忠厚家业喜书继世长
山东沂水孙氏

烈培玉洪(潇)
注:按“金木水火土”循环启字
山东峄阳孙氏

毓肇葆承茂景晋中启延秉则淑以慎昭虔尚新传桂兰德裕厚光辉业继先繁盛恒思本运华树正廉
山东商河、济阳孙氏

廷好振德,淑申延瑞
山东般阳孙氏

允聿洵爰覃惟凝即肇启丰宁崇振方成令绪延绍代遇文明诗书礼义仁德昌宏
山东泰安孙氏

万(凯)士(尚)承(业)秀(布)凤(开太)维(如松)文(玉佃)佩(志同西丙)景(学绍周清)兆(宜)绪(辉)东(乾航)迎(坤吴)发(奎)强(亮)立(恩)义(相)文(荣)安(耀)瑞(宣)来(秦)顺(巨)昌(康)高(南)贵(岳)圣(恒)贤(秋)苏(品)通(美)权(尊)常(量)北(举)地(善)和(余)泽(利)嗣(坚)慧(贞)众(延)望(黄)
山东泰安岱岳区孙氏

覃(谐音,13代)佩永继,兆启丰宁,重振方圆(共24代)
山东德州孙氏

少晓寿丙加传长
山东德州抬头寺乡白桥村孙氏

吉福维德奉敬守法
山东济宁石桥镇崔院村孙氏

永文长传富……
山东临沂郯城孙港口村孙氏

如志成宪传偕聿……


湖北
湖北乐安孙氏

宗敦一本传家法Т邮τ寻钇洳饷鞔嫘男蟹秸退枚ㄓν蚴莱ぷ裨值栏滔日艿略罅胙锊呕恐蔽眯乓迦柿鞲俪�
注:此为孙权家族字辈
湖北汉川韩集孙氏

明元大士,汝嗣世业,科启锡光,祥开家国,江东泽长,淇澳颂德,金玉作声,清映书堂,文明兴振,相继贤良,显承模烈,万年杨芳
湖北监利孙氏一支

乐安泽祚长宝鼎耀华堂功勋荣汉国典法重伦常乾坤应卜兆敬述定增芳
湖北监利孙氏一支

一世学正大光明承祖承绍先秉宗邦
湖北黄冈孙氏

原派:“大洁文尚一字广善家之克显光宗乃贤”
改派:“大洁文尚一字广善乐平贵显胥宇楚黄”
湖北宜昌孙氏一支

大唐光祖德开先宜宝善


河北
河北沧州孙氏

书铭华锦兰茂增馨嘉祥永荫世育俊英
河北故城孙氏

延毓树金洪学兴世、单玉方田庆加传
河北唐山丰南孙氏

世首文明广宗连福善常焕庭洪作秀耀国凤增祥永绍怀能庆权承左志良殿宇荣建阁光宪锦家邦


江西
江西靖安义门孙氏

必学志方宏启传责协前宗功其懋勉世德自长绵各睦高同气光辉粉厚贤克佳宜有才萌卜桂兰莲
江西赣州孙氏

德元亨利贞世太光宏泽文华经国祥千仁万远长


安徽
安徽潜山、舒城孙氏

修齐常吉庆,诵读裕经纶,志事诒芳远,继述一举成,东安鸿业绍,联合骏猷新,德必绳先祖,谟希淑乃身,建功徙养正,立纪本敦伦,品欲谐金玉,名思美凤麟,善良为国宝,忠信作儒珍,步武承隆运,光荣复富春,迪前同服佩,昌后协恭寅,百代徵详发,兴怀续起人
安徽合肥孙氏

文法万子人时嘉宗继日启光欲作述大本务敦实爱敬尚从先修齐定世传正家思效祖立志学前贤言行必信果忠勇智义全华夏建伟业宁宇奏凯旋
安徽孙氏一支

国志永兆宏时来润寿长家隆承福庆元善启……
安徽六安寿县孙氏

士克祖家传,多方以志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长年

湖南、广西
湖南醴陵孙氏(富春堂)

绍开光先泽,孝忠发远谋
湖南益阳孙氏

应仲玉原景延松承继立某缑鞴滴湟蟀钜硇⒂汛艺槠艨×枷匝锓晔⑹蓝嫡癯�
湖南张家界孙氏

文明斯自超万代永开法
广西北海孙氏

广建岗山光万公(凯)士(尚)承(业)秀(布)凤(开太)维(如松)文(玉)佩(志)景(学)兆绪(建)东


福建、云南、广东、重庆  
福建晋江孙氏

谦焉如意经损乃自作受
云南昆明东川孙氏

天思国正顺乾坤世泽长永远开宗义万代显荣华
广东潮汕孙氏

云汝伯仲文崇元宏国思正承君恩显荣克修先业振淑名望奕叶济传忠勤孝恭敦厚仁慈守高曾训宝若鼎彝积荫丰隆衍诸洪丕履安泰定贞寿恒颐
重庆璧山孙氏

吉英维良永开光国正治
重庆孙氏一支

正茂显臣学允世祖朝廷宗继元自可当选昌大云
重庆奉节一支

应兆国体田,承忠秉再元,元会开天运,文明正家邦,德泽光祖远,诗书传世长


浙江、贵州、河南
浙江孙氏一支

会际升平日修绪衍新编支图与翰典光照启后贤
贵州孙氏一支

永德正朝廷
贵州安顺孙氏一支

正应如维国必发登文章立士后德开基克成先志裕占兴仁凤腾有佐永启宗之
河南台前县孙氏

家齐绪纲常,久远胤后襄,依理遵典训,笃靖履源康
河南商丘、夏邑孙氏

懿美之好本于至性家学渊源惟师孔孟
河南商丘、睢阳区孙氏

中保文献绍先贤,功德在己修
河南邓州市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孙氏

立本天君重,培元世泽长;泰清传万载,忠厚永远扬


其他
孙氏某一支

大永宏茂元亨利贞兴隆吉庆昭远振武承先启后世代克昌平治修齐子嗣长守
孙氏某一支

添应嗣道文安友秉世尚继之启林士承祚永家逢盛际昌元运开宏景龙翔芳自腾光泽长焕炳定国滋纯良兴邦在登敏遵经守正传先绪齐远振
孙氏某一支

永杰贞强,国义家顺,世泽万邦

字辈排行参考资料:[26]

中华孙氏赋
兵家两祖,循吏首宗。经世韬略,文武咸通。得姓武仲乙,有氏芈叔敖。太行浩气,挺千秋脊梁;江东霸业,傲万里英雄。药王济世,积百代德业;国父匡时,唤亿兆觉醒。上下尊亲,诸昆流融。仁义礼智,秉正道弘。燃燃星火,蔚然国之风也;累累功勋,岂可笔端尽穷。
夫天地气运,每有所育。风水各殊,钟灵毓秀。书公草创,诸昆繁富。孙子兵法,开博弈之大范;孙膑武道,继智较之脱俗。更有文台不凡,奇节阔达,两子勇猛,赤壁破虏。拒魏武之青睐,拓巍巍之三吴。平居已多春,乐安渐秀出。威威名高吴镜,赳赳志振齐都。堪曰韬略源自斯家,周旋当赖斯族。
至于伯乐难得,声闻于天。可却千里之马,必听孙阳之言。映雪夜读,铭丹心刻骨;登高长啸,作龙音凤声。昌文脉之隆盛,数天台壮篇。皓首穷经,尔雅叔然。过庭论墨,书法光显。讲学辞征,清对松风明月;正色持衡,留得良史美贤。旷才生藻,握珠吐霞;朝阳喷薄,锦绣人间。
大哉先善一身,而怀兼济黎苍。思邈妙手回春,悬壶有乾坤;传庭咄叱风云,举足系兴亡。承宗力挽狂澜,仲容学裨危局。巨源恸哭流涕,极论众生苦难;中山舍命投身,为公天下至上。可著千秋之书,岂苟一时之利;可使千兵之势,岂为一家之忙。生子当如孙仲谋,立功当效孙家郎!
赞曰:赫赫孙氏,天生美裔。炎黄脉出,西周姓立。烁今震古,气吞千里。风流云外,骨挺山脊。学问致用,经天纬地。草木肃然,河岳同辉。大江东去,不减君子。天下为公,绵绵万世。(雪来野) [27]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孙姓历代名人521名,占名人总数的1.1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三位;孙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22%,排在第十五位:孙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26%,排在第十七位。
姓名
所处时代
籍贯
成就/荣誉
孙武
春秋时期齐国
山东
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孙子兵法》
孙阳(伯乐)
春秋中期郜国
今山东成武县
善相马者
孙叔敖
春秋时期楚国
今河南省淮滨县
楚国令尹
孙膑
战国时期齐国
今山东聊城菏泽之间一带
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
孙坚
东汉
今浙江富阳
将领,长沙太守
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
今浙江 富阳
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
孙炎
三国时期魏国
今山东博兴
三国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
孙康
东晋
今山西平遥
名士,御史大夫
孙楚
西晋
今山西平遥
官员、文学家
孙绰
东晋
今山西平遥
玄言诗人、书法家、文学家
孙盛
东晋
今山西平遥
史学家、名士、官员
孙思邈
唐朝
今陕西铜川
医学家
孙过庭
唐朝
今浙江富阳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孙位
唐朝
今浙江绍兴
画家
孙方谏
五代后周
名将
孙光宪
宋朝初期
今四川仁寿县
诗人
孙奭
北宋
今山东茌平
经学家、教育家
孙复
北宋
今山西临汾
理学家、教育家
孙承宗
明朝末期
今河北
军事战略家
孙传庭
明朝
今山西代县
兵部侍郎
孙云球
明末清初
今江苏吴江
学仪器制造家
孙奇逢
明末清初
今河北保定
理学家
孙嘉淦
清朝
今山西兴县
直隶总督
孙星衍
清朝
今江苏武进
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
孙诒让
清朝
今浙江瑞安
经学大师、爱国主义者、教育家
孙原湘
清朝
今江苏常熟
诗人
孙毓汶
清朝
今山东济宁
刑部、兵部尚书
孙禄堂
清末
今河北顺平
武术家
孙中山
清后期、民国初年
今广东中山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传芳
清末、民国初年
今山东泰安
北洋直系军�
孙科
清朝、中华民国
今广东中山
前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长
孙立人 [34]
中华民国
今安徽
抗日名将
孙继先
中国人民共和国
山东曹县
开国中将 [33]
孙云铸
江苏高邮
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大中
山东威海
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本忠
江苏吴江
蚕学家,中国现代家蚕育种的奠基人之一
孙羲
安徽安庆
农业化学家,中国农业化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孙叔平
安徽萧县
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孙燕姿
广东
华语流行乐女歌手
孙道临
浙江嘉善
表演艺术家
孙杨
浙江杭州
中国游泳运动员、世界游泳名将
孙越
北京西城
中国内地相声演员
孙悦
黑龙江哈尔滨
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
孙儒泳
浙江宁波
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
辽宁瓦房店
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春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35]
孙宪忠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36]
孙其峰
山东招远
天津当代美术教育(高等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39]
参考资料: [28-32]



孙武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属山东,具体归属参见“人物争议”部分)人,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 [19]
孙武为陈国贵族之后。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齐国内乱,孙武避乱出奔吴国,入吴后长期避隐深居,潜心研究兵学。吴王阖闾即位后,孙武经伍子胥多次举荐,以所著兵法十三篇献阖闾,被任为将军。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孙武与伍子胥共谋利用唐、蔡两国与楚的矛盾,将其争∥獾拿斯K婕从胛樽玉愕茸翥劂掏沉齑缶コ诎鼐僦酱蟀艹耸乒フ汲价� [19]孙武五十多岁时,便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最后得以寿终。 [20]
孙武被尊称为孙子,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所著《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该书阐述了战争制胜的规律、战略原则、临阵战术及军队的后勤保障等,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书中强调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应对客观之道,充满辩证法,其基本原则被后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方面,甚至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21] [22]

人物生平
齐国贵族
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阏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妫姓 [2]。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1]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之子完,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他是孙武的直系祖先。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已官为“上大夫”。田桓子(田无宇),生五子:田武子(田开)、田僖子(田乞)、陈昭子(田昭)、田书、子亶。其中田书于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乐安,赐姓孙氏,孙书(田书)便是孙武的祖父,孙书生凭,凭生孙武。
军旅生涯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这时,伍子胥“七荐孙子”,使得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在隐居时,孙武已经写成《孙子兵法》。他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来见吴王,阖闾暗自赞叹。吴王任命孙武为吴将,并常常与孙武探讨各种各样的军事及政治问题,都能获得满意的答案。
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吴国采用孙子“伐交”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叛楚。然后,又使舒鸠氏欺骗楚人说:“楚若以师临吴,吴畏楚之威势,可代楚伐桐。”十月,吴军乘楚人不备击败楚师于豫章;接着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九年),吴军采取孙子”因粮于敌”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继续追赶。最后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 [1]
公元前505年(吴王阖闾十年),发生了秦救楚之战,秦军击败吴军。夫概又在国内自立为王,吴军于是回国,平定了夫概的叛乱。 [16]
阖闾去世后,由夫差继位,他立志要报仇雪恨。孙武、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努力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经过三年,吴的国力得到恢复。
公元前494年(勾践三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伍子胥、孙武策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 [1]
飘然高隐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杀后不久,孙武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 [1]

主要成就
军事成就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卫灵公二十三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在柏举之战中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政治成就
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没有缺点、错误的东西,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

人物评价
总评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兵家至圣)等。1123年(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 [3]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武。
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孙子兵法》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代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历史评价
《尉缭子》: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4]
《史记》: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5]
《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6]
《汉书·刑法志》: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陈,不知击刺之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
《孙子十家注》: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4]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著书,三等皆具焉。” [4]
《三苏策论·孙武论》: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 [4]
《明实录》:以朕观之,武之书杂出于古之权书,特未纯耳。其曰“不仁之至”、“非胜之主”,此说极是。盖武之书必有所授,而武之术则不能尽如其书也。 [4]
戚继光:愚尝读孙武书,叹曰:兵法其武库乎!用兵其取诸库之器乎!兵法其药肆乎!用兵其取诸肆之材乎!……数年间余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无一及焉,犹禅者上乘之教也。 [4]
韩非: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披甲者少也。
白圭:“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司马迁:“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5]“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
班固: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雄杰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当此之时,合纵连横,转相攻伐,代为雌雄。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时唯孙卿明于王道,而非之。
王充: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陈,不知击刺之术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
曹操: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诸葛亮: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4]
刘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4]
李靖:爱设于先,威设于后,不可反是也。若威加于前,爱救于后,无益于事矣。《尚书》所以慎戒其终,非所以作谋于始也。故孙子之法,万代不刊。”
司马贞:孙子兵法,一十三篇。美人既斩,良将得焉。
杜佑:语有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兵术之要也。以为孙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当皆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
杜牧: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
欧阳修:武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
苏洵: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苏轼: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
何去非: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兵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武之书、韩曹之术皆在焉,使武之书不传,则二人者之为兵,固不戾乎武之所欲言者;至其所以因事设奇,因而不穷者,虽武之言有所未能尽也。驱市人白徒而置之死地,惟若韩信者然后能斩陈余;遏其归师与之死地,惟若曹公者然后能克张绣。此武之所以寓其妙,固有待乎韩曹之俦也。”陈直中:“自六经之道散而诸子作,盖各有所长,而知兵者未有过孙子者。
《十七史百将传》:“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7]
戴溪:孙武之书十三篇,众家之说备矣。奇正、虚实、强弱、众寡、饥饱、劳逸、彼己、主客之情状,与夫山泽、水陆之阵,战守攻围之法,无不尽也。微妙深密,千变万化而不可穷。用兵,从之者胜,违之者败,虽有智巧,必取则焉。可谓善之善者矣。然武操术,有余于权谋而不足于仁义;能克敌制胜为进取之图,而不能利国便民为长久之计;可以为春秋诸侯之将,而不可以为三代王者之佐也。
郑友贤:求之而益深者,天下之备法也。叩之而不穷者,天下之能言也。为法立言,至于益深不穷,而后可以垂教于当时,而传诸后世矣。儒家者流,惟苦《易》之为书,其道深远而不可穷。学兵之士,尝患武之为说,微妙而不可究,则亦儒者之《易》乎!盖《易》之为言也,兼三才、备万物,以阴阳不测为神,是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奇正相生为变,是以谋者见之谓之谋,巧者见之谓之巧,三军由之而莫能知之。迨夫九师百氏之说兴,而益见大《易》之义,如日月星辰之神,徒推步期辉光之迹,而不能考其所以为神之深。十家之注出,而愈见十三篇之法,如五声五色之变,惟详其耳目之所闻见,而不能悉其所以为变之妙。
朱元璋:以朕观之,武之书杂出于古之权书,特未纯耳。其曰“不仁之至”、“非胜之主”,此说极是。若虚实变诈之说,则浅矣。苟君如汤武,用兵行师,不待虚实变诈而自无不胜。然虚实变诈之所以取胜者,特一时诡遇之术,非王者之师也,而其术终亦穷耳。盖用仁者无敌,恃术者必亡,观武之言与其术亦有相悖。盖武之书必有所授,而武之术则不能尽如其书也。
黄道周:孙子兵法,十有三篇。妇人可试,法令为先。左右视手,背后心前。申令既熟,笑则斩焉。斩而易队,赫然肃然。大威齐楚,千古名传。 [8]
郑端:古今谈兵之雄者,首推孙子。盖孙子能推黄帝太公之意,而武侯卫公又皆推孙子之意,故言兵者以孙子为宗,第孙子之微旨不传。
魏源:《易》其言兵之书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所以动而有悔也。”吾于斯见兵之情。《老子》其言兵之书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吾于斯见兵之形,孙武其言兵之书乎“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吾于斯见兵之精。故夫经之《易》也,子之《老》也,兵家之《孙》也,其道皆冒万有,其心皆照宇宙,其术皆合天人、综常变者也。 [4]

历史争议
故里
孙武的故里问题,前人已有成说,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孙子武者,齐人也”。史学界至今仍有椋闳乃怠⒒菝袼怠⒉┬怂怠⒘僮退挡⒋妗=袢嗽谔骄克镒庸世锏墓讨校运镒庸世锏亩ㄎ怀鱿至恕白婢拥亍庇搿俺錾亍钡姆制纭3帧袄职菜怠闭咭浴白婢拥亍蔽世铮谰菟镂涞淖娓杆锸椤笆巢捎诶职病保隙ɡ职簿褪撬镂涞墓世铩3帧胺抢职菜怠闭咭浴俺錾亍蔽世铮衔俺錾⒊て谏畹牡胤郊次世铩薄� [9]
广饶说 [17] [19]
孙武,齐国乐安人,历史上只此一种说法。从宋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到清代孙星衍《孙子兵法序》等史书记载甚明。新发现的唐代《贞观氏族志》以及孙处约、孙起、孙壬林等墓志碑铭,进一步证实了史书所载先秦齐国乐安县邑与世居东汉青州乐安郡(孙氏郡姓出处)“与齐同姓”的孙武后裔为同一地面上的孙氏望族。经历史学家考证,这一望族所居住的同一地面正是今广饶县。
民国七年(1918年)所撰修的青州《乐安县志》和二十五年(1936年)《续修广饶县志》上亦均载孙武为邑人。通过考证和新发现的史料,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先秦齐国乐安地面主体在今广饶县,孙武故里乐安在广饶县信而有据。以弘扬孙子思想为主题的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每年在孙子故里广饶县举办。
惠民说 [19]
1987年,为编纂《惠民县志·人物志》,惠民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孙子故里的考证工作并成立了专门孙子研究筹备小组。经过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北京大学专家查阅有关正史,认定孙子故里在惠民县这一传统成说是确凿无疑的。1989年5月22日至25日由惠民县人民政府召开首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此后历届举办的《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惠民县都以孙子故里的身份受邀与会,并且惠民县定期举行海峡桨端镒颖ū缏廴艿搅肆桨度嗣竦墓刈ⅰ�
乐安说 [19]
所依据的史料最重要的有两则:一是唐朝元和年间林宝编纂的《元和姓纂》孙姓条下的“乐安,孙武之后,汉有宾、硕,魏有清河太守孙焕,晋有孙顗,避地于魏,故属乐安,因家焉”的记述。二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桓、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前则被认为是关于孙武故里的最早记载,后则被认为是证明孙武故里在乐安的“铁证”,此后许多关于孙武的介绍多以此说称其为“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临淄说
据《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和《山东通志》知,孙武的祖父陈文子家居临淄鱼里。若按现代意义上的故里概念而论,临淄鱼里即是孙武故里。 [9]
死因
孙武终老说的最早依据就是《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所记载的:“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其后《曲品校录·能品》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而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东汉《越绝书·记吴·地传》明确记载: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那么孙武显然是飘然高隐,终老吴地了。
关于孙武的结局,也有的史书说他是被杀戮而死的。《汉书·刑法志》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诛戮”的人名云:“孙武、孙膑、吴起、商鞅、白起也。”唐李筌《太白阴经·善师篇》亦承袭其说,谓“孙、吴、韩、白之徒,皆身被刑戮,子孙不传于嗣”。此说把孙武与吴起、商鞅、韩非、白起并列在一起,可知他晚年的景况必然不妙。在伍子胥被杀以后,孙武可能受到牵连。他或者因与伍子胥同样诤谏,激怒了夫差而遭不幸,或者就因为他是伍子胥的知友,夫差诛杀伍子胥后迁怒于他。不过,孙武被“诛戮”之说始见于《汉书·刑法志》。《史记》本传既没有记载,《汉书》也未言其原委和出处,故这个说法还可存疑。 [1] [10]

亲属成员




主要著作
孙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号为《孙子兵法》,共计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孙武还有一些论兵法的著作。不过由于它们游离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来大多失传了。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以及军队的后勤工作等,《孙子兵法》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11]



后世影响
孙武的一些军事观点和治军思想,为后世的军事家传诵和应用,它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他编写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 [18]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5900余字。
《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其宏富的思想内涵和精辟的辩证哲理,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孙子兵法》已有日、俄、德、英、法、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轶事典故
训女兵
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
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
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2]
传家酒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武率军出奇不意,逆淮而上,直插汉水,意取楚都。然,隔岸观之,敌众我寡,六万吴军千里奔袭,疲态日现,军心日糜。武察,计上心来。
一日,大战将至,武唤自酿美酒列于军前,顿酒香四溢,沁人心脾。军士大喜。武命全军皆品之。闻其香,酒兴大起。品其妙,数日之劳顿尽消也。军心大振。见状,武命人撤去美酒,正色道,此等美酒,及天降甘霖,待吾军完胜,方可痛饮之!
翌日,鼓声四起,吴军势如猛虎,五败楚军,终攻破郢城,大胜而归。武将此美酒,战车载之。与楚域大宴全军。
此后,武每胜必赐此美酒于军士。更将此酒作为贡品,献于吴王阖闾。王大喜,惊为天露。后,此酒因武而得名,孙武传家酒后人称其“孙武宴”。



后世纪念
墓地

孙武墓地位于今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境内,即历史记载的孙武墓所在地。苏州是孙武的第二故乡和功成名就之地,相城区更是孙武的归隐终老之地。据《越绝书》、《皇览》、《舆地纪胜》、《天下名胜志》、《吴门表隐》以及《吴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和考证,孙武墓位于相城区,这也得到了海内外学术专家及孙武后裔的认可。2005年5月,相城区人民政府建了孙武墓园,供后人瞻仰、朝圣。 [13]


景点



地点
所在地区
简介
孙武祠
山东广饶
位于广饶县城西北隅,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是全国乐安孙氏公认的祭奠先祖孙武的宗祠。
孙子文化园
山东广饶
位于广饶县城东新区,孙武湖畔,以孙子文化为依托,以弘扬兵圣文化为目的国家级AAAA景区。 [14]
孙武湖
山东广饶
位于广饶县城东新区,依托孙武湖天然水上优势,以生态观光、孙武兵家文化为主题脉络,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进行规划的景区。
武圣园
山东惠民
位于惠民县千年宋城墙、护城河以西,孙子文化旅游区内
孙子故园
山东惠民
位于山东省惠民县城文化区内
孙武子亭
江苏苏州
1955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出资重新。“文化大革命”期间,孙武子亭受到损害。1984年,孙武子亭又修葺一新。 [15]
孙子兵法城
山东惠民

孙子兵法城是以具有千年历史的宋代棣州古城墙、护城河遗址为依托而投资新建的省内大型人文旅游景观。此创举始于滨州市和惠民县领导与专家率先倡导的“开发、弘扬孙子兵法文化,在惠民县再现兵圣孙子故里”,“积极慎重、高起点、远规划、大手笔”开发孙子兵法文化旅游园区的宏大构思,同时结合当地人文背景、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与园林技术,以《孙子兵法》为灵魂,以民族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全新理念为旨归。通过项目建设,开发孙子文化,推进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该项目是山东省“一山一水两圣人”旅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省13个重点旅游扶持项目之一。

孙子故里森林公园
山东惠民

位于惠民县石庙镇。距离惠民县城18公里。始建于1950年,1984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并公布为自然保护区,总经营面积11500亩。



艺术形象


孙中山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1],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3-4] [44]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4]。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人物评价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
朱德: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刘少奇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邓小平:邓小平的谈话将孙中山的伟大的历史功绩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导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江泽民:在1996年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就指出:“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
胡锦涛:2006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以“三个一生”、三个“始终”,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习近平: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蹂躏、封建统治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33]
列宁: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称赞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34]
陈锡祺:孙中山先生领导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提出过系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计划,这充分显示了孙中山先生的气魄与眼光,他的很多设想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35]
孙穗芳:祖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艰辛,为了救国,他经常是吃不饱睡不好,颠沛流离。这些年我寻访祖父足迹的讲演经历,让我亲身体会到他的这种艰辛。 [36]
韦慕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在他生前确实没有成功,他未能及身看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可说是个失败者。但是,他对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的巨大影响,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斗争;在他身后,中国革命成功了,中华民族继承孙中山遗志,终于取得全世界瞩目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又不能说是一个失败者。 [37]



后世纪念
纪念大会
2015年11月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38]
2016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1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马英九以中国国民党最高从政党员身份,到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向中山先生铜像献花致敬 [39]。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主词条: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大会。 [40]
2020年11月12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4周年。 [41]
纪念币
2016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即日起陆续发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42]
纪念展
2020年8月11日,“上海城市记忆中的孙中山——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文物文献展”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开幕。 [43]

参考资料:
1、孙 姓.华夏经纬网 [引用日期2015-04-20]
2、中国姓氏地图 孙.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5-04-18]
3、百家姓之一——sun姓[J].中国侨报,2002,2:50
4、采用祖字命名的孙姓[J].中州统战,2002,2:37-38
5、孙姓的发源地和发展现状.家谱周刊 [引用日期2014-11-21]
6、臧励龢等.《姓氏考略》.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年
7、孙姓起源.根在中原 [引用日期2015-06-10]
8、【韩城故事】唐宋传奇——法王房寅.韩城新闻网.2020-06-04 [引用日期2020-09-30]
9、《韩城县续志·方技传》:三闾大夫原死,三子俱入秦。一处耀州,更姓孙,隋唐徴仕孙子思邈其后裔也;一处蒲城,仍本姓;一在韩城,更姓房者是也。
10、人数排行第12 孙由来[J].文史参考.2012.13:46-47
11、《汉书》云:“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故子孙又为孙姓。”
12、陈连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13、《清朝通志》卷八《氏族略》云:“满州旗人中的高丽姓孙氏,原世居望京地方。”
14、蔡美彪.《中国历史大辞典(辽金宋元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15、《左传·昭公十九年》: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
16、《左传·昭公十九年》: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
17、《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又有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三子:驰、明、敌;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明生膑;膑生胜,字国辅,秦将。
18、孙武的身世之谜(一).东营日报 [引用日期2015-06-10]
19、《元和姓纂》: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
20、郭志勇.孙姓的祖先在哪里?[J].中国地名.2007.9:37-39
21、孙姓源流郡望堂号.中华孙氏网 [引用日期2015-04-20]
22、孙氏宗祠部分通用对联.中华孙氏网 [引用日期2015-05-7]
23、全国各地孙氏家谱名称及出处.中华孙氏网 [引用日期2015-04-20]
24、馆藏孙氏族谱简介.中华孙氏网 [引用日期2015-04-20]
25、孙氏家谱.家谱网 [引用日期2015-04-22]
26、全国孙氏堂号字辈汇编.中华孙氏网 [引用日期2015-04-22]
27、“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辞赋作家薛刚为孙氏作赋.江苏文化财富网 [引用日期2016-08-27]
28、孙武 著作,邱戊琴 改编 .《孙子兵法》.希望出版社.2009年
29、孙武故里即孙氏祖居乐安地望在广饶之新证.中国孙武网.2009-05-20
30、孙儒泳院士逝世.光明网 [引用日期2020-04-6]
31、孙家栋院士.新浪 [引用日期2020-04-21]
32、“善文化“第五届孙道临杯微电影大赛评审完成 20部入围作品出炉.中新社上海 [引用日期2020-05-7]
33、孙继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1-03-29]
34、穆英杰主编.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01
35、孙春兰专题研究医疗服务保障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拒收群众就医.新华社官方账号 [引用日期2022-01-07]
36、能动履职求极致,向着“止于至善”奋斗.最高人民检察院 [引用日期2022-01-18]
37、常见姓氏分布来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个省份最多.北京日报.2022-01-24 [引用日期2022-01-24]
38、我们是谁?从哪里来?从南陵的一个姓氏“密码”说起.南陵 [引用日期2023-04-24]
39、人民日报刊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孙其峰先生文章《坚定文化自信 书写时代之光》.党建网 [引用日期2023-04-24]





[ 此帖被屹翼在2023-12-27 13:5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5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2-27 0
已审核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