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六,也是平安夜前夕(虽然也没这么个说法),趁着市中心客流量还不大,我和闺蜜出来浪,看了《海王2》。说实在的,这也是我们在无奈之下的选择,近期的电影,有评分口碑很不错的,比如《三大队》,但我们知晓自己的口味喜好,这种不一定看得下去。出于“不能浪费电影票钱和时间”,以及“不能让自己受罪”的观影理念,我们还是选择了《海王2》,中规中矩,爆米花属性拉满的平庸超英片。
在确定看它之后,我们分别做了一点功课,我关注的影评号也都提到了它。不知道是片方塞的钱不够,还是他们良心发现的确不想恰这口烂饭,这电影就没有一个说好的。大家给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一点上——“平庸”。是的,不是烂片,而是平庸。这个词汇,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体现了我们作为观众的对导演温子仁和这个大IP的极大失望与痛心。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般续作很难超越前作,但拍出来狗尾续貂的东西,还是让人如鲠在喉。尤其是DC的电影,在沉寂和被漫威打压了这么多年之后,《海王》横空出世,将剧情、逻辑、世界观拉满;动效、视效、武打场面令人惊艳,加上温子仁在恐怖片深耕多年的积淀与技巧,更是让很多场景成了大家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比如下面这个↓:
最重要的是,《海王》本身的故事已经足够丰富和精彩,偏偏在片中暗藏了一个彩蛋,那就是“明明有七大海洋王国,怎么只提了六个呢?剩下那个是怎么一回事?”这就为第二部埋下了很好的伏笔,足够让观众的期待值拉满。估计是DC也看到了第一部的票房和成绩,第二部大手笔的追加预算,而且前前后后用了五年时间。如果是一部正常的电影,没有戏外这么多抓马撕逼内斗,那这些钱、这些时间以及整个卡司足以造就一部神片。但很可惜的是,DC如同吃错了药一般,在每一个重要选择上,都毫不犹豫的投奔到了错误选项那一方,直接导致了现如今的尴尬结果,令人唏嘘不已。
如果说,女主角安珀·赫德与前夫德普的离婚撕逼大战只是外因,对电影的影响比较少之外,那么DC内部的斗争和分裂才是导致电影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主创和高层之间严重的分歧、剧本一改再改、重要角色(蝙蝠侠)来了又走,无疑是对电影的致命一刀。因此,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才有了如今被称为“缝合怪”一样的剧情。我不禁在想,如果按一开始的剧本和设想来拍,加入了蝙蝠侠的因素,和正义联盟再次联动起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故事呀!可惜没有如果,温子仁有心无力,卡司们更是各怀鬼胎,现如今电影上映,怕不是真的有上帝保佑吧!
说回剧情,刚才提到,和前作相比,真的令人失望。前作中创立了“亚特兰蒂斯及其盟友国度”,展现了高科技、物种丰富的海洋世界,也揭示了海王本人的身世之谜和权柄斗争,让观众们大开眼界,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DC宇宙前面的电影里,完全没有涉及的部分,给了导演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才造就了当时的盛况。虽然说超英题材已经被玩烂了,大家也都知道剧情的发展方向,但能在某些地方令人耳目一新,也是一种难得的成就。
但海王2,抛弃了前作所有的精华、吸收了所有的糟粕。所谓的“创新点”,比如失落王国的展现和打磨,完全是一带而过,至于逻辑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闹着玩似的。海王的每一个选择,走的每一步棋,背后的思考和逻辑都苍白无力,经不起推敲。如果说第一部海王还带了点脑子,那第二部基本就是个莽夫了。一国国王,在内忧外患,还有政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亲自前去冒险,甚至还可能到与威胁盟友国家的外交关系,只能说,导演尽力了,但真的……没必要。
反派,还是第一部的黑蝠喷,但这一部加上了失落王国的国王buff,这也是大家最为诟病的一点。反派在这一部继续和海王作对,就不说了。关键是失落王国的国王寇达克斯,妥妥的“家庭弟位”啊!活着的时候打不过哥哥,还被哥哥用血魔法封印了;好不容易复活了,还是打不过哥哥的后人,被传给海王的金色三戟叉给一下子戳死了……就特么无语!复活到死亡还不到1分钟,就问他复活回来干嘛的?妥妥的给海王送人头呀!
整个剧情潦草又敷衍,这也是电影平庸的体现。演员们的演技就不说了,虽然有一众大牌加盟,但每个人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海后受伤所以海王得独自行动;海王搞不过反派所以得要弟弟的帮忙;太后和岳父告诉他怎么去劫狱救弟弟;弟弟帮他直捣反派老巢;失落王国快被反派戳死了,海后又神奇的痊愈,然后加入战场了……一个接一个的轮番登场,紧凑但莫得感情,全无细腻之处,让人哭笑不得。
至于大家想磕的资本主义兄弟情,只能说就像是漫威里面雷神和他的弟弟一样。实际上在电影里也恶搞了一番,不知道是恶心漫威,还是所谓的致敬。怕是滚导从漫威出走来到DC,又有了玩梗的资本和勇气。到这一茬的时候,观众笑了一下,但不多。毕竟漫威也在式微,不懂梗的大有人在,导演想要DC漫威联动共同割韭菜,这算盘打的响彻天际,但已经无人care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目前来看,世界两大主力超英电影版权方和拍摄方也就是漫威和DC,但目前的发展势头也很不好。漫威属于逐渐衰落,业界号称“复联4后无漫威”;而DC更是发展不稳定,水平时高时低,规划和路子完全头脑没想清楚的样子。但不论是谁,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因为漫威花了十年完成了市场教育之后,并没有进行创新和改革,观众们被教育了十年,也早就厌倦了超英电影的套路,选择了用脚投票,去与更多高质量的其他电影拥抱、互相成就。
我前面写了这么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想聊聊所谓的“市场教育”。犹记得在某企业的宣传里,堂而皇之的把这四个字写出来,引起了看客们的反感。这四个字,在对外的宣传营销方面是大忌,但内部制定营销方案的时候,可以说是人人都想吃的香饽饽。为何?因为“市场教育”的潜台词就是,市场还没有成熟,就影视业来说,观众还没接触到这个题材和内容,想拍什么观众都愿意买单和接受,是一片蓝海。甚至,如果做得好、长期深耕与此,甚至可以制定出一套行业标准出来,引领后面的企业跟风,共同做大市场规模。
我认为,中国的影视业接受了两次西方,尤其是好莱坞的“市场教育”。第一次,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彼时上映,万人空巷,一票难求,报纸电视广播,无一不在讨论盛赞。这也好似给当时的中国人一剂猛药和重锤——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原来,可以光明正大的讨论爱情!要知道,1997年,虽然距离改革开放已经20年了,但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是非常匮乏的,音乐还好,可以听来自香港澳门的流行音乐。但电影,从拍法到主题,还是沿用旧时候的思维。《泰坦尼克号》有特效、有“背德的爱情”(女主一开始已经与富家公子订婚了),还有悲剧的结尾,外加上好听的BGM和,简直是王炸。而且,《泰坦尼克号》的引进和公映,实际上也表达了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要开放的态度,这也给了国内的影视业从业人员一剂强心针,从此各种题材的影视剧纷纷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第二次的“市场教育”,就是漫威的《钢铁侠》。那时候的漫威和这部电影,都是孤注一掷,全无退路,若是失败只有死路一条。但,正是这份孤决之心,却恰恰开启了好莱坞制霸中国影视的另一个时代——超英电影时代。此时还不知道特效可以玩的这么花的我们才发现,原来“技术型电影”也有大市场。而超英,与科幻片、魔幻片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加上漫威的确做到了“深耕十年”,形成了庞大的电影宇宙MCU和忠心耿耿的粉丝群体。在这黄金10年里,漫威难逢敌手,任谁都得在它面前俯首称臣。甚至,到目前来说,世界上除了DC拥有巨量的超英人物和版权,能与漫威一战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自有超英体系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你说我们国家的超英?我就想到了孙悟空,但猴哥独木难支呀!你说封神榜?封神榜现在乱七八糟,有哪家公司,或是影视联盟,能像漫威那样花费10年时间,20多部电影,串联起来?也没有。
但是,完成了市场教育之后,尴尬和疲态就显露了出来。加上疫情三年,更是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审视这些电影。漫威成也那10年,败也那10年。10年,20多部电影,十多部剧集,已经让它变成了一个体量规模巨大的怪物,一直追着的老粉尚且心无余力,更何况是想入门的萌新呢?要想看懂现在的新片,必须去补齐前面的过往,试问谁有这么多耐心和勇气呢?漫威也不是不想改革,但它改不了,除非有抛却前面一切的勇气,从头再来,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可时间和市场已经没有留给它重新再来的机会了。各国自己的影视产业都在崛起,观众们已经从“看特效”、“跟风看”变成了寻找适合自己的电影。加上好莱坞一惯的乳化和政治正确,还有疫情期间美帝的各种骚操作,更是败坏路人缘,大家弃如敝履,转身离开,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DC又是另外一个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事故。DC一开始的路线其实是走对了,它要和漫威进行差异化竞争。DC的电影,风格更加暗黑沉郁,展现了超英们的另外一面,其实是很有深度的存在。但,它入场的时机不对,电影的拍法也有问题,在漫威最为声势浩大的时候入场,想给在狂欢之中的观众泼一盆冷水,让大家从漫威的热烈中冷静下来。出发点是好的,但的确非常失败,大家并不买账。加上DC内部斗争严重,核心人物扎导出走,换成来自漫威的滚导,让之前的计划全盘作废,每一部电影都有内斗的阴影存在,这对电影的质量形成了直接打击。前作好而续作差的电影不胜枚举,比如《自杀小队》、《神奇女侠》,以及今天讨论的主角《海王2》。
2023年即将结束,我们马上迎来了新的一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电影业的厮杀只会更加残酷。不论是国内的影视,还是国外的,都要在观众们更加严苛的审视下,经历市场和票房的考验。有的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则是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还是那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当潮水退去,是谁在裸泳?到时候便会一决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