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存在金融乱象和金融监管治理能力薄弱问题,提出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迄今为止,中国证券市场历经30多年曲折前行,但投机氛围仍较为浓重。集中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弱,乱象频发,实控人减持套现暴富,大面积穷庙富方丈。这极大地阻碍了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对目标、定位、理念、市场规管进行全流程梳理,找出症结所在,从根部入手进行治理。
一、中国证券市场建设必须在投资市场与投机市场间作出选择
投资市场与投机市场是两种不同属性的市场。
投资市场的投资收益来源于上市公司创造的利润,是企业利润决定投资收益,从而形成起上市融资—发展—高回报—再融资—更好发展—更高回报的市场形态。实控人(含控股股东,下同)的主体收益来源于企业利润分配,实控人与社会投资人形成价值取向一致的命运共同体。
投机市场的投资收益来源于击鼓传花式的炒作和机会判断,与企业的业绩和发展态势脱节,企业发展谋划偏重外在形象、概念营造、推高市值。实控人则谋求通过圈钱、减持套现等途径造富。
中国证券市场源源不断吸纳海量资金,如若摆脱不了投机市场属性,致使海量资金低效运转,那是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严重冲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
显然,中国证券市场建设的目标只能是建成投资市场。
二、构建投资市场应理清的法理、逻辑关系
从法理上讲,投资市场具有如下辩证关系:一级市场是利润创造中心,二级市场是资金供给中心,借助证券市场功能,由二级市场源源不断为一级市场提供创利所需的资金资源。
从逻辑上讲,上市公司实控人、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人是市场运行链条上角色不同的主体,共同构成合伙人联合体,三者依次是基石合伙人、机动合伙人、流动合伙人的角色定位,各循其规,各逞其能,各得其利。三者关系有如下清晰界定:基石合伙人是一级市场身份人行为人,流动合伙人是二级市场身份人行为人,机动合伙人则横跨一、二级市场,具有双重身份。
在三者关系中,对作为基石合伙人的实控人有特殊的定位:坚守与企业共兴衰共命运的理念,立足于一级市场发展获利,其跨向二级市场受到严格限定约束。
对实控人作如此定位的逻辑是:只有一门心思做好企业,创造出与融资匹配的利润才是本分。企业做好了,资本自动找上门。如盈利能力强,则形成需方市场,并可对供方作出选择。实控人与二级市场隔墙分离,两耳不闻墙外事,一心只做创利业,这才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形态。而在投机市场状态下,逻辑颠倒,行为反转,实控人总是设法最大限度从二级市场圈钱,围绕推概念、做市值、减持套现做足文章,在利益驱动下越墙勾连,导致企业创利功能弱化,市场乱象丛生。
总之,证券市场允许社会投资人根据长、中、短期利益判断和偏好适度投机,但不允许上市公司实控人投机。区别在于前者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只能凭判断和看势行事,允许有点“赌性”。后者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人为其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资本,就有义务创造良好投资回报,让小股东得小利,大股东得大利。这是实控人的行事之道,也是应尽的天职。上市公司借助社会资本运行,理所当然接受严格监管和社会监督。这应当是证券市场的铁律。抱着圈钱暴富目的入市的实控人、发行人,当属不合格进入者,应通过规则将其挤出去,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代价。什么时候形成起企业敬畏入市、不敢轻易操作上市的氛围,证券市场才算步入正轨。
显然,只有理清证券市场运行的法理和逻辑关系,才能治理目标明确,制度设计到位。
三、中国证券市场转型必须从根部入手进行治理
基金服务网提供了一组惊人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3年上半年的五年半间,上市公司家数从3000多上升到5000多,IPO融资22100亿元,定增43946亿元,大股东减持套现30722亿元。这就得问一问,总融资6.6万亿元进入上市公司群体,按照常理该向社会提供多少利润回报才合理啊。而这3万多亿的减持套现落入实控人口袋,与其创造的利润匹配吗?再说,这落入少数人口袋的海量资金对社会的贡献又有多少呢?这可是能用于确保国家强国防、强科技、托社保量级的资金啊!
如果将证券市场看成是一个集合体,这种现象可以描述为:集合体向入市企业提供发展资本,而实控人则不仅不尽心尽力创利回报,却反而想方设法从集合体掏走资本据为己有。这活脱脱类似于市场欺诈、盗抢行为,为富不仁。
这种状况表明存在明显的监管制度漏洞。制度漏洞不堵,日常监管那是隔靴搔痒。
解决方法就是从制度上将入市企业拉回到一级市场,专心致志于创造利润。试想,当入市企业的实控人有机会通过二级市场圈钱、减持等捷径可以暴富时,还会花多少心思去经营好企业呢?
显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业计,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定海神针,其整体质量和行为决定证券市场的状态。上市公司的入市初衷、目标定位、行为规范、与投资人的关系,始终决定着证券市场的命运。其他市场主体都是依附者,随其起舞。为其服务,借其造势,依其图利。
据此,根治必须紧紧抓住上市公司这个牛鼻子。
抓住牛鼻子的关键,则在于让真正优质、有发展潜力、对投资人负责的企业上市,形成起借助资本市场功能培育优质企业群体的机制。
因此,实控人务必确立起如下理念:入市的唯一目的是借助平台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求得更好发展,创造更大利润。靠企业创利致富而不是借二级市场造富,是上市公司必须坚守的信条。
为此,必须阻断实控人通过二级市场造富的通道。其突破口应是对现行制度规范予以重大调整:取消现行实控人股份减持制度,锁住其减持套现环节,特殊情况下需要减持套现的须经报备、公告,并以入市前审计确认的股本值加历年应得分红额为基数,对对应的超额套现收入征收高额所得税(如可达60%-80%)。总的原则是,让其减持套现的收益与预期利润分配收益保持平衡,从而切断其借二级市场高额套现的动念。具体操作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
四、堵住实控人借二级市场造富通道后会出现的机制变化
这一变化会是极其深层而广泛的。表现为:
(一)理念、行为更新。促使实控人建立起主体收益只能来自企业利润的财务规划,进而形成起与企业兴衰共命运的集体意志,专心致志于企业创新创利。
(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将大大改善。特别是一些家族控制的公司,在机制和管理上并没有先进性,只是出于有借政策套利分享资本盛宴的机会而封闭运行。但当此路不通,只能通过利润分配获益后,受创利目标驱使,势必注重改善股权结构和管理构架,着力于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以往那种超募圈钱、低效浪费的现象有望遏制。由于实控人的主体收益只能来源于企业利润,企业在募资和使用时,也就会像对待自有资金那样精打细算、精准投放。
(四)净化证券市场生态。锁住实控人减持暴富等环节后,也就封住了内外串谋勾连、投机炒作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争抢资本盛宴的乱象也将随之消退。
(五)证券市场提升成为中国经济的利润创造中心和创新中心、科技攻关中心的战略使命有望实现。由于从制度上促使所有入市企业尽力排除投机圈钱、套利暴富的外在诱惑,从而形成起致力于创利的内动力,就必然在内功上下功夫,立足于创新和科技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营造开放、协同、攀登、赶超的市场氛围。华为这样的企业就有可能从中诞生。这会是有别于以往的另一番新景象。
(作者颜春友为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研究员,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曾任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政府上市办副主任、中国体改研究会理事、浙商研究会创始副会长、浙江产权交易所创始董事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25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