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为何没有断绝:考古改写认知,难怪周易说“文明以止”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8 回复:2

[人文通史] 中华文明为何没有断绝:考古改写认知,难怪周易说“文明以止”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闲过清宵

ZxID:12593744


等级: 素材组
借我孤绝如初见 借我不惧碾压的鲜活 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 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笑颜灿烂如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02 0
二十世纪前后,西方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提出“中华文明西来说”、“中国人种西来说”等观点,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构、贬低中华文明。

1928年,从山东城子崖遗址被发现后至今,现代考古已经证实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属于地地道道的原生文明,并非从西而来。

但问题是,既然中华文明一脉相承,那么到底如何传承至今?且,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唯独中华文明传承了下来?原因肯定很多,但其中之一在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中早有明言,就是“文明以止”,以下三个案例就可以予以证明。


五、文、洛书的传承
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秭归柳林溪遗址,考古发现一些圆形陶盘,上面刻有一些规整的符号(见下图),学者冯时认为是九宫图(洛书)的前身。

更为重要的是,下图中的“父”、“五”形符号,在后来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甲骨文上都有一模一样的符号。其中,“五”形符号在更早的彭头山遗址中出现过,也在良渚文化、甲骨文上出现过,后来即为数字“五”;“父”形符号在陶寺遗址出现过,现代学者将之解读为“文”。


柳林溪遗址距今至少7000年,这个文明早已雨打风吹去,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个文明并未断绝,至少从洛书、文、五等传承了下来,乃至一直传承到了今天,只是随着时代变迁,符号代表的含义出现了变化。(下图是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朱书,与上图字符一模一样)

关于洛书,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距今7300年)、安徽凌家滩遗址(距今5000多年)、商代日廷图、西汉太一九宫式盘等,与上述柳林溪圆形陶盘上的九宫图整体布局一样,背后反映事实是7000多年前的洛书一直在传承,并未出现断绝。


二十八星宿图的传承
所谓“二十八星宿”,即古人观象授时时,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成28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7个星宿编成一组,最终形成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过去,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28星宿源于古印度或巴比伦,并非中国本土原创文化,但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之后,颠覆了传统认知。

西水坡遗址由自南向北的四组墓葬组成,彼此间隔25米,都处于一条南北子午线上。其中,最北墓葬的墓主两侧,分别摆放蚌壳制作的龙与虎(虎腹下方的蚌壳表现的是“大火星”),脚下是一堆蚌壳与两条腿骨组成的北斗图。因此,这是一幅标准的青龙、白虎、北斗星象图,说明28星宿属于中国原创本土文化,最晚产生于6500年前。


上世纪70年代,在湖北随州考古发现“曾侯乙墓”,属于战国初期墓葬,其中出土的一件漆箱引人关注。该漆箱中部是篆书 “斗”字(代表北斗星),周围写了28星宿名称,两侧分别画有龙与虎,虎图腹下有一火形(代表大火星)。换言之,6500年前的西水坡星象图文化没有断绝,而是传承了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所说的“大火星”,不是如今的“火星”,而是指心宿二,天蝎座α星。东方黎明时出现,正好是“春分”时刻,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七月后逐渐偏西下坠(故有“七月流火”之说),在西方不见时正好是“秋分”,是编制历法的重要指示星。


立表测影授时的传承
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观象授时,但观测星象是在晚上进行,那么白天如何寻找“农时”呢?古人采取的办法是“立表测影”。

中国古代算学之首叫《周髀算经》,其中“周髀”之意为“长八尺。髀(大腿骨)者,股(大腿)也。髀者,表也”。因此,上述西水坡遗址中的两根腿骨,其实是立表测影之表。也就是说,西水坡先民应该已经开始立表测影。

另外,股是腿骨,勾为勾出的影子,两者形成一个直角,故而称为勾股定理,具体可以参考下图。中国数学起源于天文,尤其与“髀”关系密切,故而称之为《周髀算经》。因此,历史都是一环套一环,逐渐演化发展出来的,以此标准看西方构建的历史,很难不让人怀疑。


中国究竟何时开始立表测影,不同学者之间还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中必然已经掌握立表测影。

陶寺遗址出土的观象台(见下图)与木胎彩漆圭表(上面有刻度,现代人可以对照测影),现代研究发现可以观测20个节气,即根据日影长度判断节气。

及至商周时期,立表测影的考古发现与记载数不胜数,笔者不再赘言。

可见,中国古代寻找“农时”的办法,不只是夜观星象,还有正午测影,两套办法可以互相印证,得出的农时将会更为准确。另外,中国古人还会寻找“协风”(春风)、律管候气等办法确定农时。因此,中国古代农业发达,不是靠取巧,也不是运气,而是实实在在的智慧,首先就掌握了“农时”,西方的很多历史莫名其妙,缺乏基础缺乏沿革,然后却如神话一般。


中国大道之源《周易》记载:“刚柔(阴阳)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追求相对不变的可以使用数代、数十代的天文认知,并将之传承下去,这就叫“文明以止”,由此形成了“人文”。

通过上文三个案例可见,上古多少势力兴盛衰亡,导致其某些(易变的)文化消失,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也是相对不变的认知,却基本传承了下来,比如西水坡的星象图,柳林溪的洛书,陶寺的立表测影,因此“文明以止”是中华文明传承中的一大特质,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没有断绝的原因之一。



umoy

ZxID:12347443


等级: 热心会员
活动做完就想躺平,积分都不想弄了,太懒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8-02 0
中华文化上下传承五千年,崇洋媚外要不得,要保护好中华文明,继续传承,需要我辈年轻人努力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8-04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