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但人们其实对过敏还不是很了解。点燃我们免疫系统火花的可能是从阳光到土壤的任何东西,发作的症状也多种多样。在人的一生中或许都会经历某种过敏,有的进化缓慢,有的变化迅速,唯一不变的是它们变得越来越普遍。
“过敏”(allergy)一词由维也纳儿科医生冯·皮奎特于1906年创造,是希腊语“allos”和“ergon”的合成词,前者的意思是“改变”,后者的意思是“反应”,这个词最初的意思就是“不同的反应”。冯·皮奎特对过敏的研究工作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免疫学的认识:人体的免疫系统在试图保护我们的同时,也会伤害我们[。
过敏还是不耐受?傻傻分不清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科研人员一直在研究过敏在细胞水平上是如何真正起作用的,并为患者提供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不过,过敏仍有许多谜团留给过敏症专家去解决。首先,我们必须正确使用这个词。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称自己有食物过敏,但实际上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是真正的食物过敏。一旦一种食物对你身体的任何部位造成了伤害,不管是皮疹还是腹泻,抑或是严重的休克,我们都会把这种种的反应笼统地称之为过敏。人们普遍认为,近年来各种过敏症状都在增加,但研究人员实际上对成年人过敏的数据知之甚少,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从未被医生诊断出来。对普罗大众而言,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很容易搞混。
以几乎每个人都熟悉的乳制品不耐受为例。我们身边都会有乳糖不耐症的朋友。这些个体在不同程度上缺乏乳糖酶来分解乳糖(即牛奶中的糖)。如果他们摄入了大量含乳糖的乳制品,未消化的乳糖就会在肠道内积聚,导致腹胀和腹泻等不适症状。这种症状尽管会引起肠胃不适,但不会危及生命。其实,你可能真的不认识对牛奶过敏的人,因为牛奶过敏并不常见。真正过敏的根源不在于消化系统,而在于免疫系统[3]。过敏症专家称这些反应为“IgE介导”,IgE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抗体,它的作用是识别入侵者。当一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他们会跳过眼睛发痒或起荨麻疹的“初期”阶段,直接进入猛烈的过敏反应阶段。也就是说,有过敏症的人会不小心产生IgE分子,这种分子会把无害的蛋白质,如花生、贝类或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当成“危险”的蛋白质”,然后IgE就会拉响警报,启动大规模的免疫反应,刺激体内的肥大细胞(一种免疫细胞)释放过敏介质组胺和其他免疫细胞来杀死“入侵者”。这种IgE介导反应通常更具侵略性,免疫细胞对被识别为“入侵者”的抗击对策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正是这种过度反应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中招者的喉咙闭合或血压急剧下降(或任何其他过敏症状),这些症状会在身体器官中“蔓延”,延伸到呼吸系统,或者皮肤或心血管系统。如果没有医疗干预,这种反应会危及生命,许多过敏性休克患者可能会死亡。
所以说,有食物不耐症的人,只会出现消化症状。正如美国过敏症、哮喘和免疫学学会指出的那样,食物不耐受是由酶缺乏引起的,而过敏是由IgE控制的,后者一定会激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过敏性鼻炎让我讨厌北平的春秋
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但是对于许多深受过敏性鼻炎折磨的人来说,不仅北平的秋天让人讨厌,充满生机的春天也让人厌烦。因为这两个季节,正是这些人身体“隐形炸弹”集中爆发的季节。
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变态反应科常年人满为患,这个科室往往一号难求,春秋过敏季节,患者会爆炸式增长。对北京人民而言,春季的树木花粉、夏季的牧草花粉、秋季的杂草花粉是过敏的元凶。这种季节性的过敏反应被称为变应性鼻炎或花粉热,常在春季和夏季出现,此时花粉和霉菌孢子在疯狂的植物性行为中释放出来,很容易被附近的人吸入。对敏感的人来说,这些微小物质会导致严重的刺激,包括流鼻涕、瘙痒、打喷嚏、充血。
北京同仁医院的研究人员在中国18个大中型城市进行了4万多份的过敏问卷调查(2005-2011年),结果发现,中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达到了17.6%(这一数字在2005年还仅是11.1%),有4个城市患病率超过20%,分别为:上海23.9%、昆明22.4%、沈阳20.6%和北京20.2%。而真实情况应该更糟,因为有许多“潜水”的病患,他们不曾主动报告过[6]。在《中国新闻网》2018年的报道中,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同仁医院副院长张罗等人的调查与估算显示,中国成人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数已高达1.5亿人,在全球约6亿患者中,来自中国的患病率持续上升。
过敏性鼻炎的工作原理和食物过敏大致相同。像花粉这样的致敏物质会与IgE抗体结合,在一个敏感的人身上,会触发组胺的释放,然后引起打喷嚏、瘙痒和其他季节性过敏症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服用苯海拉明或其他“抗组胺”药物来阻止反应的发生。而花粉,仅是众多诱发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敏性鼻炎,也只是各种过敏性疾病中的一个主要“流派”,过敏波及人群之广,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时间,亦敌亦友
还有些人“悲催”地发现,自己对某一物质本来并不过敏,但年纪渐长后,突然有一天就有了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身体内外的变化会影响对潜在刺激物的反应方式,从蒿草到鱼蟹再到猫狗,让我们过敏的源头可能一直在潜伏着,伺机攻击我们的免疫系统。
食物过敏变得越来越普遍,少数几种食物引起了绝大多数过敏。但对某些人来说小剂量的食物或许可以减轻过敏反应(SCIENCE PHOTO LIBRARY/SCIENCE SOURCE)
有趣的是,有些人的情况完全相反,他们对某些东西的过敏能够被时间冲刷。有科学家认为,一个孩子对食物的不良反应越早,他们长大后就越有可能克服它。以儿童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源花生为例,花生过敏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过敏反应的症状会导致无法呼吸,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并迅速发生。花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食物中,有时还隐藏在食物和非食物中,这使得避免花生过敏成为一个真正的挑战。与其他一些常见的儿童食物过敏不同,花生过敏往往是终生的。
2008年,英国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婴儿时期食用花生似乎会降低而不是增加儿童日后发生花生过敏的风险。研究中发现英国犹太儿童花生过敏率是以色列儿童的10倍。是什么让英国孩子与众不同?结果发现,他们开始吃花生的时间比以色列孩子晚,因此孩子第一次吃花生的年龄很重要[7]。这一结果颠覆了推迟给孩子喂食花生的传统观念,并启发了2015年的Learning Early about Peanut Allergy(LEAP)试验。这项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有花生过敏风险的孩子的父母可以在孩子4-6个月大的时候给他们喂少量的花生食品,从而将他们患花生过敏的几率降低86%[8]。
另一项对美国40104名儿童的家庭进行的调研中,研究人员分析了9种常见的致敏食物:牛奶、花生、贝类、坚果、鸡蛋、鳍鱼、小麦、大豆和芝麻。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儿童(26.6%)在平均5.4岁的时候就不再对这些物质过敏了[9]。在另外一项研究中也发现,伴随着成长,儿童对花生的过敏有“自愈”的可能,6岁前是摆脱花生过敏的最佳时期,而等10岁以后,孩子身体自发解决过敏问题机会的概率就会低得多[10]。
不过,需要郑重提醒的是,上述结果对于预防或治疗过敏仅是研究上的进展,家长给幼儿喂食易过敏食物需要小心谨慎、密切观察,如有过敏反应,立即送医。
十几年前,过敏对许多人来说还是“罕见病”,但现如今却被看成是“常见病”。人们现在还没有弄清真正的原因,一种假说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的免疫系统更敏感。另一方面,过敏源增加也是重要的因素。周围的绿化水平、入口的各类美食,都在不断地挑战我们的免疫系统。过敏问题已经被研究了一个多世纪,但还有很多问题仍然笼罩在神秘之中。
转自科普中国
感想:身为一个过敏体质常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花粉、柳絮、油漆甚至桃子都是可以导致我过敏的来源。许多人对自己的过敏源不太清楚,往往过敏了才知道,原来自己对这样东西过敏。我的建议是尽早去医院检查一下过敏源,虽然查出来的源头各种各样非常多,有的甚至自己没感觉到过敏,但也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的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