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不少人都在自家小区绿化带里见过“黄大仙”黄鼬,不过黄鼬向来动作迅速,不容易看清,你见到的还不一定是它真身——兴许是“黄大仙”在鼬科鼬属这个家族里的几位表兄弟。它们都有相似的外表和习性,又总是神出鬼没,猛一瞅可能会把它们当成黄鼬。但如果加以留心,仍旧可以辨认出它们的真实身份。
白鼬:白毛猛猎手
在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黄鼠狼”不是黄鼬,而是白鼬。黄鼬主要生活在东亚和西伯利亚,而白鼬几乎活跃在整个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还被人工引入到新西兰——本想让它们灭鼠,不料这些“小强”成了入侵物种,把不少本地鸟类折腾到了濒危。
在中国北方,白鼬的分布区域和黄鼬重叠,东北传说中的“白毛黄大仙”很可能就是它们。其实白鼬只在寒冬才一身白毛,开春后就会换上褐色“夏装”。不过夏毛形态的它们,从下巴、肚皮到后退内侧的整个腹面仍是白色,加上尾巴短(不到身长的1/3),很容易和黄鼬区别开。
白鼬的体型比黄鼬小,体重不到400克,但捕猎技巧不在黄鼬之下。它们的典型“大招”是像猫一样咬住猎物后颈,迅速致命。除了小型鼠类、小鸟和昆虫,白鼬的猎物清单还包括体型比自己大的野兔、松鼠,一顿吃不完就拖进洞里储存起来。在英国,白鼬食谱中高达65%是野兔和家兔,堪称兔子克星!
伶鼬:嗜血小恶魔
伶鼬是最小的食肉目成员,从头到尾只有15~25厘米长,体重在30~230克之间。它们在北半球分布广泛,外表、毛色都酷似缩小版的白鼬。
在欧洲,“鼬”(weasel)主要就是指伶鼬。因此前些年德国科隆动物园展出黄鼬时,当地游客连连称奇,惊叹“鼬为什么这么大”。
与小巧体型一样出名的,是伶鼬的嗜杀名声。由于个子小、新陈代谢快,一只成年伶鼬每天需要吃掉相当于体重1/3的食物,相当于捕杀5~10只小型啮齿类。另一方面,细小的身躯也使伶鼬比其他的鼬还适合钻鼠洞,可以轻松钻进老鼠家里大开杀戒。
香鼬:高山鬼精灵
如果到了中国西北、青藏地区的高海拔山地和高山草甸,你看到的鼬很可能是香鼬。过去它们的肛门腺分泌物(就是臭液了)曾被当作中药材,结果就叫了这个名字。
香鼬的个头只比伶鼬大一些,是体型第二小的鼬。它们的栖息地海拔可超过3500米,是典型的高山高原动物。作为小型猎手,香鼬在野外主要捕食鼠兔,同时又会被藏狐、兔狲这对表情包双煞,以及空中的猛禽追杀。
黄腹鼬:南方黄大仙
在中国南方郊野见到的“黄大仙”,也不一定是黄鼬,还可能是黄腹鼬。这是一种分布在中国南方和周边邻国的鼬,体型比黄鼬瘦小,而且它们背部颜色较深、腹面黄色,有明显色差,可以凭这点和黄鼬区别开来。
虽说生活在人口稠密地区,但黄腹鼬不像黄鼬那么喜欢“潜伏”在城镇里,更愿意栖息在荒郊野地。因此除了知道它们是灭鼠能手,目前对黄腹鼬的习性还不很了解。比如它们在民间有“香菇狼”的别名,但还没证实它们到底爱不爱吃蘑菇。
转自博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