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分析:霖的意思是久下不停的雨。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梅雨时期,南方地区更是经常湿雾笼罩,衣服难干。此时湿气萦绕,胶着难散。
断肠多用以形容悲伤到极点,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忧思伤脾,郁结伤肝,湿阻脾胃,湿困滞气。潮湿、忧伤均会伤人,容易引起人体不适,甚至发生疾病。
清明即是节日又是节气。
1
清明雨霖尽断肠
寒食烟霁皆伤胃
下联霁有雨停止的意思。寒食是节日。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然而寒食伤胃,易损人体阳气,且又伤脾助湿,不利于湿邪运化。从养生角度来说,清明时节,湿气太重,饮食调理更应注意,一切寒凉伤脾困湿的食物均不宜吃,并且注意饮食有度,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脾胃的正常功能。
2
清明雨霖尽断肠
寒食风恶皆伤感
朱淑真,宋代著名才女,是宋代写词最多的女词人。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相传当时朱淑真的诗稿为父母所焚。后人将其已经流传在外的诗稿集成《断肠集》,存词24首。
断肠集中生查子有一句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东风恶是陆游《钗头凤》中一句词。东风本来是春的象征,美的化身。但《钗头凤》中故人不在,春天、美丽也变得可恶和丑陋了,心情使然也。
朱淑真因婚姻的不幸,而悲愁伤感,一生忧郁。抑郁不得志,抱恚而死。
下联伤感对上联断肠,伤感是很伤心很难过的感觉,这往往是最美的情感,也是最痛的伤害。伤感不同于伤心,是一种有关于时间的失意感觉。
3
清明雨霖尽断肠
春分花秾皆赏心
下联春分是节气。“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清明节,时值仲春暮春之交,春正浓时花正开。徐铉的诗《春分日》有一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春分日,正是惜花之际。秾是花木繁盛的意思。清明节寒食祭祖是纪念祖先逝者的节日,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慎终追远,逝者已杳,祭奠他们的最好方式是惜福感恩,拥抱当下的生活。 一般新坟(即下葬后的三年里)多选择在春分期间扫墓,旧坟多选择在清明期间扫墓。清明及春分既有缅怀祭奠的伤感,又有欢乐赏春的愉悦。
4
清明雨霖尽断肠
秋分月霁皆开心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就是说按传统,秋分即是节日又是节气。
月霁意思是月色澄朗。霁本意指雨停止,天空放晴。风光霁月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这里月霁正对应上联清明时节雨霖。象征团圆,圆满。下联开心对上联断肠。
5
清明雨霖尽断肠
秋分雷霁皆齐心
秋分雷霁皆连心
秋分雷霁皆劳心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霁也有怒气消除的意思。
这里暗喻到了秋分清明之雨过天晴,雷声停止。家家户户心齐心协力,劳心劳力忙秋收。
[ 此帖被pototo在2018-04-04 08: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