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弥生以及古坟时代时,日本就与当时的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音乐,文学,服饰等人文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极大影响。
进入了弥生时代开始,日本走出了原始社会,有了具体的国家制度,迈入了一个社会制度逐渐完备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日本国就已经与同时期处于汉代的中国有着密切的外交往来。
在弥生时代时,女子的常见发式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原本披头散发的女性开始束发了,这也反映了弥生时期日本国政治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这种束发方式也与我国汉代女性相似。
这种发式一直发展到了古坟时代。原本是民间女子的束发方式,逐渐也传到了巫女神官这类相对高一级的阶层之中。
在古坟时代之后,女子开始垂发。垂发指的让头发垂落的发型,由此特点后来引出了多种多样的类型。
最早的垂发是这样子的:
这种垂发是将头发全部揽到后面,用元结系成长辫,是较为原始与传统的发型。
等到了奈良时代,班田制开始实施,政策农民耕地,此时的手工业与农业迅速发展,社会安定繁荣,对外的交流也达到了鼎盛,开始向同时期处于盛唐阶段的中国多次派遣遣唐使,中日的交流也达到了顶峰。所以此时的服饰,发式近似完全地倾向于唐朝风格。
与唐代类似,这时的日本上层女性也开始在头上添加各种各样的发饰,奢华之风逐渐升起。
到了平安时代,日本通过数个世纪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在这一阶段上层公卿的生活也是奢华浪漫,创造出了平安时期独特的公家文化。
前文中提到的垂发,在这一阶段经过发展与变化,衍生出了“大垂发”,在平安时代的贵族女性中较为常见。
是这个样子的:
这种发型也一直流传到了江户时代,较为代表的就是影视剧中和宫公主的形象:
第二张图的几位包括和宫的侍女,同为公家出身,也梳着大垂发。
平安时期的女人们,在这一阶段也开始把元结打开,把头发整齐地披在背上,创造出了垂发的多种风格。这也正是现代人对古代女式发型的典型印象。
此时的贵族女人们对头发与形象有了更多的讲究,她们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在居家式散开身后的元结,披着头发,而外出时将头发束起,以显端庄。
后来这个做法就成了女子群体的惯例。
可以看到,此时的垂发除了能够将身后的头发解开以外,两边的头发还各引出一股垂在肩前,这个叫做“发批“,也叫”鬓“。这种样式的垂发是非常常见和典型的,甚至在现代它还依然有其审美意义,衍生了一款叫做”姬发式“的现代发型:
五更琉璃,发批短了一点,但依然是同一类的发式。在同时期的男性中,流行着一款发式”一髻“,事实上它也同样存在于女性之中,但是样式与男性不同。
它是这个样子的:
还有在此时女子出家后,她们要把头发剃为”尼削“,即把一头长发剃到肩膀处那么短,在我们现代人看上去就是齐肩发。
以上说的都是上流社会,而对于民间女子,她们的垂发是没有鬓的。可变化的样式并不多。
这是民女的垂发,很原始。
变换一下:
这种叫下结发,毫无疑问,看上去更难看了。所以在那个时代,美丽对于平民阶级而言,太奢侈。
平安时期后期开始,到了镰仓与室町时代,女子们的发型又多了一个新的改动,叫做”鬓削“。
就是这样,即是将原有的发批多留出一股之后,剪短其中一部分。
在平安末期之后,武家政权建立。在文化方面,武家也开始崛起。所以不仅仅限于公家,在武家之中,鬓削同样成为了女子成年礼的一部分,它对一个女人的一生是极为重要的。类似于月代头对武家男子的意义。
同样,民间女子没有鬓削,因为她们没有鬓。
从那时一直到江户时代,垂发的发型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不过在战国时代末期,女子之中诞生了一种新的发型,有别于传统的垂发,这便是深受中国影响的”唐轮“。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在当时这个是游女的发型。游女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妓女,也要会唱歌会跳舞会弹琴。
到了江户时代以后,在前期时女子的发式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是头发更长了。在古代,女子的头发有如女子的命一样重要,有点夸张,但是可以说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吧。所以头发越长,代表着那个社会越繁荣安定。所以当时是这个样子:
整体上看发式没有太大改动。
然而在明历三年即公元1657年的普通的一个清晨,幕府驻地江户城内突然烧起大火,火势迅猛,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江户城,最终将江户城的三分之二都化成了灰烬。大火连烧三天,史称明历大火。在后世与伦敦大火,罗马大火并成为世界三大火灾。
在这场火灾中,位于江户的大奥之内也未能幸免于难。大奥之中的女人们本来就少有走动,再加上垂发过长妨碍运动,不少人都没能逃出去,被大火烧成了灰烬。
经历这场大火之后,大奥中的女人们意识到了垂发过长的弊端,最终彻底放弃了这个传统的方式,开始梳理相对较灵活又华丽的发髻。从此开始,武家女子的发式便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首先介绍在江户时期女人非常流行的一类发式——岛田髻。
岛田髻多见于日本江户时期的未婚妙龄女性,艺伎或者是花柳界的游女之中。岛田髻的潮流最早是由江户初期东海道一带的岛田宿里的游女们引领的,后来通过表演歌舞等形式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得名“岛田髻”,后来一直流传到了近现代。
事实上这种发型在某种意义上与男子的若众发是类似对应的。
可以看出,前发以及头后与若众发是类似的,区别在于男子的若众发中前发之后是光秃秃的月代,而女子的前发之后是将发端向下卷折的发髻。由于岛田髻过于流行,其本身就有几十种的衍生款式,甚至于根据女子不同的身份职业还对应着不同的发式。
另一类发式叫做兵库髻。相比于岛田髻广泛的受众人群,兵库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游女专用发髻。也正是这各种各样的兵库髻,构成了江户吉原街不同于别处的独特风景线。
首先说立兵库。其实立兵库这种发式早在室町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就是深受女歌舞伎和游女们的欢迎,而正规的上层社会看都不看一眼。后来这种发型受到了唐轮的影响,外观开始有所变化。由于它在江户时代开始盛行,所以放到这里来系统讲。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这种发型不仅仅是在社会上被人瞧不上,在游女内部也只是小字辈底层那些游女的发型。像最高级的花魁一类的人物,梳的是“横兵库”。
那么下面来讲一下横兵库。
横兵库在最早其实也只是立兵库的衍生款,后来经过变化,开始独树一帜。它的特点是在头顶后方的发髻及其宽大,从正面看是扇形的形状,从后面看又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如此美丽的发式,也只有花魁这类高级的游女才能梳理。她们在自己的发髻上还要安放多种多样的发式,而为了支撑起发髻独特的形状,她们还要在头发里串铁丝固定。
后来经过一些改动,江户时代后期由横兵库衍生出的“伊达兵库”便诞生了。伊达兵库在横兵库的基础上增大了发髻高度,正面看上去更高,总体看起来更加浮夸。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难以接近的奢华之美。同样,兵库系发型也作为游女这一身份的象征,当你永远离开吉原街的时候,这个发型也再也支撑不起你的灵魂了。
下面说一说胜山髻。相对于上面几种女子发髻而言,胜山髻是覆盖面最广的,从底层的游女,到普通的民女,甚至于一国大名的女儿,都可以梳这种发髻。不过相对于兵库髻,胜山髻在游女中采用的并不多。
首先我们来看,典型的胜山髻是这个样子的:
特点比较明显。这种普通的胜山髻多为武家妙龄女子所梳理。不过有一种带着灯笼鬓的胜山髻同样也可以用在已婚女子之中。
除了典型的胜山髻之外,还有“丸髻”,“吹轮”这两种发型,也在胜山髻之列。
丸髻仅适用于已婚的女子之中,并且从江户时代一直到明治时代,它也一直象征着日本的已婚女性。
它是这个样子的:
最后一类发髻的发式,叫做笄髻。正如其名,“笄”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簪子,这也就表明了这类发型是靠簪子来做主要的修饰的。
这类发型在中国也是存在的,有一种仪式叫做“笄髻礼”,它也类似于女人的成人礼。
笄髻在日本女子的适用范围与中国类似,都是在成年女子出嫁后开始梳理。不过在日本不同的是过去的笄髻在现代依然存在于现代舞伎之中,此种笄髻叫做“先笄”。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古代女性的发式演变大概便是如此。以上所粗略地列举说明的各种不同的发式仅仅表现出发式的各种演变,其他一些比较特殊的发型暂不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