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唐初名臣魏徴去世时唐太宗的悲痛心情。
魏徴先跟随瓦岗李密,后来又跟随李建成参与皇位争夺,然而魏徴在李密和李建成手里都没有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直到唐太宗李世民任用魏徴以后,魏徴的刚正本色还有在政治主张才得到的用武之地,他和唐太宗也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虽然魏徴去世后,出现了点不愉快,此处暂且不提。
等到魏徴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也是累世为官,然而伴随着唐朝的衰落,魏徴的家族也渐渐势微,等到魏徴玄孙魏稠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潦倒。
为了生活,魏稠决定将祖上留传下来的宅院卖给别人。一代名臣的子孙,沦落到靠卖家产度日的地步,说来也是让人寒心。这个时候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向朝廷上书,请求用自己的私财替魏稠赎回家产。
唐朝中后期,一方节度使无异于地方诸侯,军政大权一把抓,要钱有钱,有兵有兵,实在是非同小可。这个李师道更是其中比较强大的势力。他一人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衔,其权势声威可谓炙手可热。
他提出为魏稠赎回家产,如果私下悄悄就办理了,到也没什么。然而他却大张旗鼓的相朝廷请示这件事情,就不免让人怀疑他有邀买人心的嫌疑。
对于这个要求,当时唐宪宗已经打算准许,并命白居易起草诏书。白居易却相唐宪宗进言道:“事关激劝,宜出朝廷。师道何人,敢掠斯美!望敕有司以官钱赎还后嗣。”白居易的态度就是,这个邀买人心的,激励士人的事,应该由朝廷出面。不能让一个节度使擅专。
唐宪宗认为白居易说的有道理,就当应了他的请求,由朝廷出钱帮着魏徴的玄孙魏稠赎回了祖产。这个李师道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但是要是没有他提出这个事,估计魏徴的后人就要露宿街头了。办坏事的不一定是好人,做好事的也不一定是混蛋啊!真是不能一言论之,一语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