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要隐藏项羽之死的真相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7 回复:2

[人文通史] 司马迁为何要隐藏项羽之死的真相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径戎

ZxID:73023641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葉修
[忆1012 1113——/6.29] [婚礼8.29][周年11.04]Ugly people and more troubl.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0
司马迁为何要隐藏项羽之死的真相
《史记·项羽本纪》可堪称《史记》最精彩的名篇,有人评价,读《项羽本纪》如直面当事人,亲睹当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已。那为什么司马迁对这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能够驾驭得如此纯熟自如、得心应手呢?让我们一起追根溯源,回归历史本因。项羽之死促使杨氏发迹项羽自刎乌江,除了主角项羽,司马迁在这两个画面里还描写了一些配角。其中,有一个配角,居然还两次抢戏。记住,是两次哦!下面,我们把他找出来。第一个画面中的配角,人数众多:1、没有留下姓名的汉军大部队;2、没有留下姓名的楚军二十八骑;3、没有留下姓名的被项羽杀死的“汉一将”;4、没有留下姓名的被项羽杀死的“汉一都尉”;5、汉军骑将赤泉侯杨喜。第二个画面中的配角相对简单一些,人数也少,只有5位:1、汉军骑司马、后封中水侯的吕马童;2、汉将、后封杜衍侯的王翳;3、汉军郎中、后封涅阳侯的吕胜;4、汉军郎中、后封吴防侯的杨武;5、汉军郎中骑、后封赤泉侯的杨喜。是的。两个画面都有“杨喜”,而且有名有姓。在第一个画面中,杨喜的表现是:“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项羽的表现相比,不大光彩。项羽仅仅动了动眼睛和嘴巴,还没有动手,杨喜就“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的“辟易”,大家就理解为“后撤”好了。在第二个画面,杨喜的表现是:和其余四人一起,抢得了项羽遗体的一部分,因为这个功劳,战后被封为赤泉侯。综合起来,也就是说,司马迁在为主角项羽所描绘的历史大剧中,两次让赤泉侯杨喜露了个小脸儿。这在司马迁的笔下,实在是少有的例外。因为,如果说杨喜在第二个画面中出现还算正常的话,那么在第一个画面中,杨喜就是典型地乱入了。换句话说,杨喜出现在这个画面里,非常突兀、非常不自然、非常不合常规。要知道,当时在垓下战场,汉军是60万人,楚军是10万人,合计70万人。杨喜能够在这70万人当中,不仅留下战场表现,而且留下姓名,实在难得。
[attachment=13283283]
十面埋伏更奇怪的是,垓下之战中,杨喜所在的汉军,出战的名将名人,多了去了。不仅当时已经独挡一面的韩信、彭越、英布、周勃、灌婴等一流名将悉数出席,就是当时身为偏将的柴武、孔熙、陈贺等二流名将也都奋力出战。而那些个一流二流的名将,也不是每个都被司马迁的史笔所及,杨喜区区一个郎中骑的军吏身份,算哪根葱,凭什么还被提及两次?整理这段历史,常常有不可思议之感,为什么司马迁在精彩而简洁的记事中会插上这么一段,突兀而不着边际?于是追查杨喜,他的祖上无迹可寻,他的后代却是绵绵不绝,千古留名。原来,自从杨喜因为斩杀项羽封为赤泉侯以后,杨家从此发迹,成为两汉以来最有名的世家大族。东汉时期四世三公的杨震一族,开创了隋王朝的杨坚一家,都是这个家族的后裔。而杨喜,就是司马迁的儿女亲家!杨氏子孙杨敞为相 丞相夫人不一般杨喜的第五代孙叫做杨敞,活跃于汉昭帝时期,深受执掌政权的大将军霍光的赏识,长期在大将军幕府担任长史,也就是秘书长。杨敞后来先后出任大司农(财政部长)和御史大夫(副首相),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丞相,被封为安平侯。杨敞担任丞相的第二年,汉昭帝去世,没有后代。霍光从诸侯王中选取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承了皇位。刘贺继承皇位以后,行为淫乱不轨,霍光深为忧虑,与亲信大臣们密谋另立新帝。据史书上说,霍光主持制定了方案后,由大司农田延年到相府向杨敞通报。杨敞生性谨慎怕事,听了通报后,吓得汗流浃背,说不出话来。
[attachment=13283284]
霍光辅政会面途中,田延年上厕所离开,这个时候,一直在厢房听取谈话的杨敞夫人走了出来,急迫地对杨敞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情,如今大将军的方案已经决定,让大臣来通报君侯而已。君侯如不迅速响应,必定首先被诛杀清除。”夫人的话,点醒了杨敞,促使他拿定了主意。当田延年从厕所归来时,杨敞与夫人一道,表示坚决支持霍光废黜昌邑王的方案,主动参与其事。昌邑王废黜以后,霍光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己即位,是为汉宣帝。杨敞因为拥立宣帝的功劳,不但保住了丞相的地位,而且得到了三千五百户人家的新增封赏。这位在事关杨氏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站出来拿主意的杰出女性,与司马迁关系甚深,《史记》项羽之死的精彩篇章,也与她有分割不开的关系。司马迁通过女儿拿到“第一手资料”原来,杨敞夫人是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迁没有儿子,他倾其一生所著的《史记》,完成后只抄写了两部传世,副本一部收藏于汉朝政府的图书馆,正本一部收藏于家中,死后由女儿带到丈夫杨敞府中保存下来。杨敞大概生于武帝元光年间,他在武帝元封年间(前110 ̄前105)结婚,此时年纪大概在25岁左右。司马迁大约死于武帝后元年间,他去世的时候,女婿杨敞大约47岁。因此可算,司马迁与杨敞的交往,至少有20年以上。对于杨家来说,杨喜追杀项羽,是家族发迹的起点,也是杨家最引以为自豪的伟业。汉政府封赏杨喜为赤泉侯,颁发有丹书铁券,用红笔将封状写在铁板上,与相关的档案文书一道,作永久性的保存。丹书铁券,是一分为二的合符,一半保存在汉朝宗庙,另一半保存在杨家,世世代代流传。丹书铁券结尾处有这样几行文字:“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意思是说,即使黄河干涸变成衣带,泰山崩塌变为砺石,封赐之国仍将永存,绵绵不绝传给子孙。杨喜的故事,一直讲述到第五代孙杨敞。杨敞将这些故事讲给夫人听,当然,他也将这些故事讲给老丈人司马迁听。司马迁是汉政府的太史令,他正为写《史记》网罗天下的放失旧闻,收集世间的传言故事。言者也许无心,听者定然有意。
[attachment=13283285]
项羽之死在与女婿同席的酒席宴间,司马迁听得津津有味,事后将这些生鲜的活历史记录下来,写进书中。第一手的史料,经过第一流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加工编撰,写成了第一流的史学篇章,堪称古代口述史的经典。当然,除去上面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偶然优势和“机遇”,将项羽之死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更是与司马迁驾驭史料精心裁剪、巧于对比和锤炼语言的高超艺术才能是密不可分的。就让我们用后人评价司马迁的一副对联作为总结:“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番外不补! 签到评分/回礼不提醒需要pb联系我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11-26 0
已审核。

这种写法也是为了更加吸引人,让故事有可读性吧。
一朵花开的时间1

ZxID:17189590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1-25 0
加油     希望能帮到你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