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善终,名将的悲剧之死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7 回复:7

[野史八卦] 英雄无善终,名将的悲剧之死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pototo

ZxID:32176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0
英雄无善终,名将的悲剧之死
        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和吕后所杀;唐朝名将李光弼遭猜疑忧惧而死,仆固怀恩被迫反叛,病死鸣沙;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明末名将袁崇焕被昏君凌迟处死……最惨的莫过于忠臣名将最后却只能以自杀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b]田横——秦起义首领,自立齐王,前202年不愿臣服刘邦而自刎,500人跟随自杀。[/b]:
       田横,秦末狄城(今山东高青)人,齐国贵族。他文武双全,义气豪爽,深受当地百姓和侠义之士的敬佩和拥戴。秦末农民起义后,田横也在家乡号召农民起义,重新树立起齐国的大旗。田横起兵后,一呼百应,得到了当地百姓极大的拥护,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聚起了十万人马,具有了相当的实力。田横领兵作战,很有智谋,在他的带领下,起义军很快就攻占了原来属于齐国的十几座城市,后来又从秦军手中夺取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众百姓拥立另一个参与起义的原齐国贵族田广为齐王。楚汉战争中,齐王田广被刘邦手下最著名的战将韩信战败,田广被杀。在此之前,田横受齐王田广的命令前去攻打徐州。田横花了很长时间没有能够攻取徐州,又得到消息,知道齐王田广战败,齐国被韩信所灭,为了稳定军心,田横于是在军中自立为王,回军临淄,不料又遭到韩信的埋伏,田横大败,逃到临邱。汉王刘邦派使臣郦生到临邱劝田横投降。郦生到了临邱后,态度傲慢,盛气凌人,出言不逊,与性格倔强的田横发生了矛盾。田横在一怒之下竟然把郦生扔到开水锅里活活煮死了。鼎烹了郦生之后,田横所在的临邱是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好率领队伍去投奔彭越。后来,彭越归附了刘邦,田横因为曾经烹煮了郦生的事,不能相随,便率领部下五百余人,避祸到东海的一个海岛上去了。刘邦统一天下后,想起田横雄踞东海上的海岛上,随时可能给自己的统治带来麻烦。刘邦和萧何、张良商量后决定招降田横,以封王为诱饵,把雄踞海岛的田横调离开来,然后再寻找机会设法收拾他。
  刘邦再次派使者到海岛上去招降。田横深知刘邦的险恶用心,就故意推托说:“前次,我因为一时愤怒,把郦生烹煮了,后悔不及。现在郦生弟弟郦商为汉朝重臣,我不敢与他同朝为臣。请皇帝允许我做个普通百姓,安然度过余生,我就知足了。”田横的存在毕竟是刘邦的一块心病,他又怎能放过田横?于是,刘邦又一次派使臣到海岛上告知田横,说皇帝已经告诫郦氏兄弟族人不得伤害田氏;田横入朝,大可封王,小也可封侯,如果再要拒绝,朝廷将要派大军前去剿灭。迫于刘邦强大的压力,田横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带领两位部属跟随使者来到洛阳。
  田横来到距离洛阳三十里处时,他的内心矛盾到了极点。想当初,自己也是威震一方的大王,一呼百应,何等威风?如今却以俘虏的身份前去投降,苟且偷生。我怎么能够对得起田氏的列祖列宗?又怎么面对那些对自己十分尊敬的部下?我又有何面目再面对家乡的父老?田横最后下定决心:宁死也不受屈辱。于是,他从容地对自己的部属说:“本来我与皇帝都是面南称王,现在我却要去向她屈膝投降,这对我是一种侮辱。皇帝召我到洛阳去,目的是监视我,怕我谋反,我本来并没有谋反的意图。这里距离洛阳仅有三十里,我现在可以自杀,让他看到我真的死掉了,从此以后,他就可以安心做自己的皇帝了。”说完,就横刀自杀了。刘邦看到田横的首级,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同时也非常惋惜。便按王侯的礼节安葬了田横。跟随田横同来的两个部属见自己的主人宁死也不愿遭受侮辱,深受感动,他们便在田横的墓旁自己亲手挖了两个坑,然后站在坑边,也横刀自杀了。田横以及两个部属不愿遭受侮辱而自杀的消息传到了海岛上。那留在海岛上的五百壮士顿时万念俱灰,他们也不愿遭受侮辱,苟且偷生,便上演了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五百壮士同时投水自杀。他们生前誓死忠于田横,死后,魂魄也要追随田横。他们用自杀的方式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思考。
      [b]白起——战国秦将,陕西郿县人,前258因范雎进谗被秦昭王赐宝剑。[/b]: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汉族,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李牧、廉颇、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
  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
  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于是自杀。
       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b]荀彧——曹操谋士,163年生许昌,212年因反曹即公位被逼自杀。[/b]: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绍,坚定曹操的信心,或许曹操就将永远没有之后的那些赫赫战功,只能永远屈服于袁绍之下,也许也就没了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话,也是袁绍、刘备、孙权的争夺,没了曹操的份。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之后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础,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荀彧。
  然而,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改变了荀彧的一生。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虽然在他死后,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些与他生前的功劳相比,也是他应该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如此功绩显著的人为什么要曹操被害死呢?是因为他太强了,曹操嫉妒他而要杀了他吗?不会。曹操是一个善于重用贤才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强,曹操才会看中他,相信他,重用他,所以,曹操不会因为他能力太强而害死他。关键是他提出的建议损害了曹操的利益,而且是对曹操来讲很重要的利益,不然,他不会为此而害死对他忠心耿耿、为他带来很多利益的荀彧。
  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先说他的直白。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再说他的忠心。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羡慕的一生。他对曹操太忠心,正是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观点,希望曹操能够改变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对于荀彧的建议,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还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荀彧。唉,可怜的荀彧!
  性格决定人生,此言不虚!
      [b]尉迟迥——北周蜀公,相州总管,580年不服杨坚辅政,讨杨兵败自杀。[/b]:
      尉迟迥(516年―580年),字薄居罗,代地(今山西大同东北)人,鲜卑族,西魏、北周将领,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能征善战,好施爱士,位望崇重。初为宇文泰帐内都督,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累有军功,任尚书右仆射、大将军。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入蜀平萧纪。以功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守蜀地。北周初年,拜为柱国大将军。宣帝宇文贇即位,出任相州总管。宣帝死后,杨坚独揽天下兵马事,他起兵讨伐坚,兵败自杀。
  尉迟迥,父尉迟俟兜,母昌乐大长公主,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他能征善战,好施爱士,位望崇重。初为泰帐内都督,从泰复弘农,战沙苑,累有军功,爵封蜀国公,官拜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逝,静帝宇文衍年幼,外戚左丞相杨坚专政。尉迟迥不满杨坚专权,联合益州总管司马消难先后起兵反杨,十天之内,连下卫州、沧州等数城。杨坚以上柱国韦孝宽、王谊等出兵讨伐。韦孝宽来到武陟时,正逢夏天七月,沁水大涨,两军皆无法渡河,不得不隔水遥相对峙。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军十万进抵武德,在沁水东岸布阵二十余里,这时韦孝宽军心不稳,流言四起。有人密告杨坚说尉迟迥已用金钱收买了前线将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人,杨坚命崔仲方、刘昉、郑译前往监军,遭到三人拒绝。这时丞相府司录高颎自愿前往监军。高颎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尉迟惇在上流纵火筏烧桥,高颎则命人填土以阻火筏。孝宽命大军迅速前进,渡过沁水。至八月十七,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尉迟迥逃上城楼,武乡公崔弘度追至,尉迟迥兵败自杀身亡,死前犹自痛骂杨坚不止。杨坚下令焚毁邺城。
      [b]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1780生淮安,1841守虎门炮台兵败刎颈。[/b]: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关天培,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这时候,外国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计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关天培到任以后,亲自查看海防要塞,决定增修和加强虎门炮台,并加紧操练军队。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面积极协助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一面认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桩,设置铁链,准备抵御侵略。
  1840年7月,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带横行霸道,杀死一无辜村民,林则徐提出抗议,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机扩大侵略,接连几次向广东沿海武装进犯。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严阵以待,英勇抵抗,屡次打败英军,使他们的侵略行动未能得逞。义律看到关天培率领的兵力强大,不敢任意挑衅,而英国的鸦片贩子仍在继续走私鸦片。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搜捕鸦片走私船。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在林则徐领导下,率兵英勇反击英军,英军无法侵占广东,只得分兵北上,进犯天津。而昏愦的道光皇帝却屈从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派直隶总督琦善替任。
        琦善一到广州,就反对林则徐、关天培的做法,下令撤除关天培多年苦心经营的海防,水师被遣散三分之二,战斗力最强的募勇被全部遣散,这正迎合了英军的需要。1841年1月,英军乘虚而入,攻陷沙角、大角两炮台,这样虎门失去屏障。此时虎门炮台只有少数兵力防守,形势万分危急。关天培坐镇前线,向琦善请求增援。可是,琦善这个可耻的卖国贼唯恐防碍“议和”,不敢发兵。关天培极为愤恨,决定死守。他拿出自己的银钱补充军饷,鼓励将士英勇杀敌,又将数枚脱落的牙齿和几件旧衣寄给家眷,表示了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2月26日,英军向虎门大举进攻。敌人在炸断拦江铁链,攻占横档等几座炮台之后,全力轰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关天培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无奈寡不敌众,守卫炮台的将士大半英勇牺牲,关天培也受伤10多处,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这时,敌人从炮台背后蜂拥而上,一士兵要将关天培背下阵地,他横刀阻止。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敌手,关天培急令随从将大印带走,随从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请求一同撤走。关天培厉声拒绝,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忽然,敌人又一发炮弹袭来,这位年逾六旬的老将不幸中弹牺牲。最后,守卫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b]杨继业——杨家将杨老令公,986年金沙滩战败撞李陵碑死,正史是被捕绝食死。[/b]:
      杨业本名叫杨崇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崇贵到太原。后来杨信投靠了后周,杨崇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后,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崇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崇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关于其死因,还有另一个说法:相传,汉武帝时骑都尉李陵率军由肃州北出居延海抗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凯旋后见花城湖一带水草茂密,四面沙丘回护,是个屯兵的好地方,便下令在此驻扎。一日,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岿然耸立,想到征战匈奴的赫赫功绩,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于是,命令全军将士日以继夜轮班运土填湖,夯筑了一座黄土墩台,李陵亲笔书写了“誉满边关”四个大字,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然后刻字勒石,立于墩台之上。匈奴早就探知消息,趁机起兵反攻,李陵急忙督军迎击。由于士卒长时间填湖筑台,劳累过度,士气低落,而匈奴兵强马壮,攻势凌厉,汉军很快就溃散兵败。李陵力竭而被单于生擒,只得降服。汉武帝闻讯后,把李陵家满门处斩。
      一代英雄,悲剧收场。
  注:资料搜集源自网络。
  
[ 此帖被pototo在2016-10-18 13:55重新编辑 ]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眸渊若潭
9.11转正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0-18 0
已审核。

古代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多的是,毕竟皇帝对于大将总会不放心。

[人文通史] 汉朝十大名将
http://www.paipai.fm/read.php?tid=7310133&keyword=

[军事战争] 细数中国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十大名将
http://www.paipai.fm/read.php?tid=6716788&keyword=

楼主留言:

是的,主要还是担心自己受威胁吧。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10-18 0
这个我好像也发过,名将悲剧多
类似的题材好多,有些是兔死狗烹,有些是皇帝中了反间计,比如明朝的袁崇焕,如果袁崇焕不死,历史都可能改写,只能说明朝的气数已尽,无力回天,崇祯帝自毁长城。
岳飞应该是死于权力斗争的,毕竟岳飞的志愿是迎回二帝和宋高宗的利益不符吧,借秦之手杀死吧。
[军事战争] 中国古代十大最惨冤死名将(本贴较长,不喜者可看看图片)
http://www.paipai.fm/r5887540u3206502/

楼主留言:

真是悲剧,这些英雄下场都不怎么样






wangjz147

ZxID:399799


等级: 热心会员
想做书虫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11-11 0
岳飞算吗

楼主留言:

算,但是因为素材不允许重复所以没提了

陌凝烟

ZxID:67403151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11-17 0
痛哭岳飞
鹿丸鸣人

ZxID:6789087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11-19 0
皎皎者易污同理呀

楼主留言:

是指水清无鱼吗?

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23/07/87505_79801689830704bdf6b27f57f2993.png[/img]
闲云养鹤

ZxID:48832261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11-19 0
狡兔死,有狗烹嘛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6-11-19

    在网上冲浪时,在汽车人的帮助下杀掉了电脑病毒,增加2派派币

bingbingxiao

ZxID:2576441

等级: 热心会员
从此陌路~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6-30 0
我晕!!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