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重读《心有不甘》作者:三水小草
文案:
小说原名:《心有不甘(重生美食)》大家别记错门牌号哟~
2019年夏天,沈何夕被评为华夏最美女主厨,39岁。
睁开眼睛,她回到了1997年,那个被她遗忘又心有不甘的夏天。
那年,她17岁,离外国名校Y大的校门只有一步之遥。
【评论】
中国有很多菜系:鲁川粤苏闽浙湘徽; 中国菜有很多种做法:煎炒贴炸溜,熬烩焖烧扒,涮煮炖煨焐,蒸卤酱熏烤……中国有南北之分,中国菜更有地域之别;不管是甜豆腐脑还是咸豆腐脑;不管是糖粽子还是肉粽子;不管是甜水面还是油泼面;我们吃的喝的,内心认同的,那种地地道道味道,永远都是家乡的味道,是父母亲人厨房里的味道---那就是爱的味道。
所以说如果《心有不甘》 真的改名成了《为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我会躺平,然后默默的接受这个设定。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看到一篇美食文,我的口水竟然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
看小刀,敖娇倔强的两辈子;
看小勺,熬骨熬心的一碗汤;
看小油,藏在灶王后的牌位;
看大板板,两个国家的爱恨情仇。
当然最感人最可口的还是我的男神哥哥---沈何朝,沈家男人的爱,爱在心口难开,所以只好拼命给你做好吃的, 于是心有不甘的沈何夕一睁眼就看见哥哥准备的凉拌萝卜丝和消暑绿豆汤;这个还有哥哥的十七岁的暑天,未来终于可以被改变,所有的不幸也都遇到了转机。
沈何夕和沈何朝是一对兄妹,他们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沈爱民与何勉韵朝夕相处, 可惜给他们取名字的父亲沈爱民死了,再然后他们的母亲何勉韵也哭着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沈爱民和何勉韵没能朝夕相处,沈何朝也成了哑巴,再后来沈何朝也死了,沈何夕被爷爷小刀以死相逼放弃了出国留在了厨房成了一个厨子。
三十九岁的沈何夕是心有不甘的,南功北意的沈何夕是心有不甘的,烦透了厨房的沈何夕依然是心有不甘的,是谁让她父死母离,是谁让她的哥哥变成哑巴,又是谁把哑巴变成冰冷的尸体,是谁让一个老头早年丧子晚年丧孙,又是谁让老头架着刀逼着自己成了一个厨子,然后祖孙情断,一个满心怨愤远走他乡成了优秀的厨子,一个凄凄惨惨默默落落独自逝去。
想问的话无人可问,想解的结也无人可解;人生会让你感悟,可时间却催着你朝前走;转眼年华将逝,一肚子的问题一肚子的委屈最终化成不甘,也终于感动了老天一把,把齿轮一拨,一睁眼,二十二年前啊,那个时候只有17岁的沈何夕,虽然依然是父死母离,但至少哥哥还在,至少那个口不对心倔强的老头子也还在。这是何其幸, 何其幸!
中国人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错,开门七件事,件件都跟吃喝有关,吃吃喝喝在中国真是太平常,也太重要了,我们见人问候,不说“鼓捣猫呢(good morning)”,我们说‘吃了吗?’, 这个吃了吗,不是真的问你吃没吃,所以你千万别天真的以为你说了没吃,就有人邀请你吃饭了。
关于这一点,我也有话说,那年有客人来家中,正好我们都吃完了,可我妈偏偏要问人家“吃了没有,没有的话跟着我们吃吧。”,等我跟我妈把碗筷拿到厨房,我就问“咱都吃完了,你咋还让人跟我们一起吃啊?都没饭了。”于是我妈妈说了一句我记忆犹新的话:“问人是个礼,锅里没下米。”而且绝大部分客人都是上道的,都懂得这句“吃了吗”背后的含义,所以宾主尽欢,没人会在意你锅里有没有米。
由此可见,吃,在中国早就成了一种文化,一种语言,一种艺术。我们用吃吃喝喝交流情感,表达情感,传递情感。所以这样来说我的口水从眼里流出来那简直在正常不过了,因为这个作者她真的是个大厨师,一个会用每一道菜来传递感情的大师。她做到了让吃进嘴里的酸甜苦辣,变成人生的辛苦甘甜,让这部小说变成了有味道的作品。
凉拌萝卜丝,沈何夕回到了17岁的那个夏天;墨鱼籽水饺,送她去到了梦寐中的腐国;卤猪蹄,为她带来异乡的第一个朋友;果香烤排骨,她开始了新的生活;火要旺,手要快,菜要脆爽入味;心智坚,情意重,人生五味杂陈。
一碗红绿疙瘩汤,沈何朝告诉母亲何诗韵自己早就原谅了她的离去,因为“你们都是好人,不过是立场不同的好人。”因为一个向往着自己期待的人生,一个把家族的责任看得高于一切。因为你是天上的飞鸟,这里只有海没有天,你在这里很难获得幸福和满足。
一份鱼传尺素,沈何朝把无法言语的情感寄托在鱼的肚子里,是倾诉也是隐藏,是浪漫也是忧伤,沈何朝人生中漫长的时光都是无可诉说的,他把那些藏在心里的东西都变成了自己对味道的感知和追求。沈家饺子馆里那一个个让人们惊叹美味的饺子里都有他说不出口的一切。
我要照顾我的妹妹。
我要当最好的厨师。
我要让爷爷为我骄傲。
我希望妈妈还记得我。
比起徐老头和徐山博的熬骨熬心,熬得妻离子散,众叛亲离才熬出一碗“独行”和“瓜藏”,沈何朝的味道表达的是感激,倾述的是爱。
天下这么大,唯有乡愁最可以被原谅,而唯有美食与爱最不可辜负!
首发链接: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14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