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table=900,#ffffff,#c3d69b,6][tr][td] [table=100%,#c3d69b,#c3d69b,3][tr][td]
[align=center][font=verdana][b][color=#ffffff][size=4] 从《一日囚》开始思考:科幻文学中的人性表达 [/size][/color][/b][/font][/align][table=700,#c3d69b,#c3d69b,1][tr][td] [table=700,#c3d69b,#c3d69b,1][tr][td]
[color=#c3d69b]………………………………………………[/color]
[color=#c3d69b]…………………………………………[/color][size=5][color=#ffffff]╗[/color][/size]
[align=center][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304/33953_27931366112987e71b1d448541bce.jpg[/img][/align]
[align=left][color=#c3d69b]………[/color][color=#ffffff][size=4]╚[/align][/size][/color]
[/td][td] [size=5][color=#ffffff][align=right]╗[/align][/color][/size]
[align=right][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304/33953_76501366112987402530e2529b709.jpg[/img][color=#c3d69b]……[/color][/align]
[color=#ffffff][size=4][align=left]╚[/align][/size][/color]
[align=left][color=#ffffff] [size=3][b] [font=黑体]◎题记: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font][/b][/size]
[/color][/align]
[/td][/tr][/table][color=#ffffff][align=right]这几天在给《博雅》选稿,看到了版内经丘亲写《一日囚》的评论,
回想第一期《博雅》中,也有很多人写《一日囚》~仿佛,有那么一个注定相遇的时间点,
让彼此久别,而后重逢。[/align][/color][/td][/tr][tr][td] [/align]
[table=100%,#d7e3bc,#c3d69b,1][tr][td]
[color=#000000][size=2][align=left][b](一)源头:那些个神奇的818[/b]
法官说:“你被处以一日无期徒刑:在有生之年,你将永远过着同一天—我们为你随机选择的那一天,2008年8月18日,你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只限于这二十四小时之内,直到自然赋予你的生命结束。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优待,你可以在一座热闹的都市中服刑,但在服刑期间,你不能对周围的任何人提起关于你和你所受的刑罚,否则,我们将把你转移到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内,在孤独中度过刑期。"
关于科幻文,不知道其他人如何评价,反正我是蛮喜欢本土科幻的,因为我一直觉得中文有着他独特而神秘的表达能力。从文章隐喻来说,但凡开放式的作品,作者都是希望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的。那就允许我脑洞大开,818下柳文扬这篇作品中关于人性的表达。
上一段我用了818这个在各大贴吧或者论坛都十分流行的树洞或者吐槽帖的开头词,不知道柳先生在写《一日囚》的时候818有没有流行起来,不然他为什么选择8月18日做为“囚禁”的时间点呢?
或者作者在略为遥远的2008年,就觉得818将来会火,会成为很多故事的源头。
[b](二)生死:人生一世,除却生死,便无大事。[/b]
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大楼的管理员,平时看到很多住户匆忙的生活,间或可能和一些无聊的大妈分享些八卦,大概很难会关注到具体哪一个人。我们平时的生活大抵如此,很多人似乎面熟;不少人,住的很近,但彼此投注的关注不是很多。除非有一些特殊的交集,《一日囚》中也是如此。
“对这个死去的人,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认识他只有二十几个钟头,但却像是多年的老友似的。细究原因,大概是他每次见我都表现出老友一般的熟络。”
虽然认识只有二十几个钟头,但因为彼此的熟络便印象深刻。古代人总结的更精炼——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所以文章中影射出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除非生死很难聚首,若非奇葩难被人注意。但如果每次见面都状如老友,至少会给人留下些不错的印象——微笑经常可以化解冷漠。对周围人和事的漠不关心,才是人性枯竭的沙漠。
[b](三)魔法:换个角度看问题[/b]
文中很奇妙的一次经历在于“我”和被囚禁的B先生玩纸牌的经历,“他”战无不胜,能记住每一张牌的位置,这让“我”深感神奇。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经常遇到类似神奇的事物,感觉很多东西都十分神秘,于是用一些超现实的方式去解释,其实说清楚了很简单。
最后,他把牌丢在台子上,说:“这一点也不神秘,我不是什么魔法师。年轻人,去买一副偏光眼镜吧。这牌留给你。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换一副眼镜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没错,更多时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太多时候,眼睛是会骗人的。当我们透过层层表象,看到的才是问题的实质。
所以,当文章最后仿佛陷入层层谜团之中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个偏光眼镜,最后看到了真相。
[b](四)真相:思想者的乐园[/b]
其实看完这篇文章,最初的体会就是,如果时间可以把一个人囚禁、隔离,让他变得无法和周围的人沟通,无法改变世界,无法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生活过的痕迹——这绝对是比死亡还要悲哀的事情。
所以B先生说:如果你觉得生活中的某个日子是快乐的、丰富多彩的,那只因为它是唯一的,是转瞬即逝的。永不逝去的一天是可怕的一天,它会由新鲜变为陈旧,变为腐烂,变为恶毒。
推及我们的现实生活,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可能在这样的生活中,唯一能够感觉到时间在流逝的证据,就是我们的面容在不断老去,老到某一天,我们可以清晰的意识到死亡的来临。
那如何让这样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一些呢?
如果你的外部行动被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那么你会发现,心灵的活动将变得十倍百倍地丰富和激烈。我不是科学爱好者,但现在却对时间这个东西产生了兴趣。我很想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式被一次次拉回8月18日的凌晨0点。我还想知道,时间是什么,被困在时间中的人又如何与世界发生关系。
如同孤独乏味的度过每一个漫长的午夜,大概唯一可以放纵的就是心灵的世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乐园,善于经营的人,就不会觉得无聊;充满阳光的人,就不会觉得疲乏;热爱文字的人,更是能够从一篇篇文章中找到阅读的乐趣。
就像文章里B先生的独白:我很遗憾在将要死去的时候才发现了思考的乐趣。我相信,那些孤守在灯塔上的人不会疯狂,因为他们是思想者。
[b](五)相遇:温暖的久别重逢[/b]
如果放弃思考文章中总总设想,但看文章的隐喻,个人感觉,这是一篇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而且十分符合目前三次元生物的现状。
三次元中,每天我们都可能是一个新的我,每天也可能遇到同样或者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最后在茫茫时空中留不下任何痕迹。
推之及广,人做为一个个体,在整个历史中,大概就是尘埃一粟。生存或者死亡,没有太多人会悼念;如果再没了思考的快乐,自身的生命力则会在不知不觉间流失。
如同文中所说“我能不能这样认为:当我们这些幸福的人无知无识地越过了今天午夜,进入B先生无法求得也无法想象的明天;在被我们超越、抛弃和遗忘的这一天里,还有一个、两个、无数个B,无可奈何,循环往复地永远被困于此。”
但以上的观点也不是绝对,因为说不定哪个你抱以善意的人,会默默的记住你,如同文中的“我”,在无数个时间点遇到过B现实,并且期待着在哪个也许会终结时间魔法的午夜,再次与B先生相遇,然后给他一个拥抱,把他带进明天,或和他一起进入时间的魔咒。
所以,生活中的我们,更多的是组成一个个团体或家庭,虽然个人可能渺小,但一个个渺小的个体,才构成的绵长宏达的历史。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抛弃和遗忘,而应该是温暖和关怀,这样我们才能在每次相逢中,彼此问候,一起迎来更多更好的明天。[/align] [/size][/color]
[/td][/tr][/table]
[color=#ffffff][align=center]— 阿九 制 —[/align][/color][/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