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59 回复:2

[人文通史]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八爷°

ZxID:13286336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四和七
离开时才明白,真的只有一个人走。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2-02 0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table=600,#ffffff,#000000,5][tr][td][attachment=13120480]
[size=5][b]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b][/size]
[table=100%,#ffffff,#000000,1][tr][td] 姓 名[/td][td] 时 期[/td][td] 著 作[/td][td] 主 要 思 想[/td][/tr][tr][td] 老 子[/td][td] 春秋晚期[/td][td] 《道德经》[/td][t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td][/tr][tr][td] 孔 子[/td][td] 春秋晚期[/td][td] 《论语》[/td][td]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td][/tr][tr][td] 墨 子[/td][td] 战 国[/td][td] 《墨子》[/td][td] 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td][/tr][tr][td] 孙 武[/td][td] 战 国[/td][td] 《孙子兵法》[/td][td]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td][/tr][tr][td] 韩 非[/td][td] 战 国[/td][td] 《韩非子》[/td][td]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td][/tr][tr][td] 孟 子[/td][td] 战 国[/td][td] 《孟子》[/td][td] 提出 “春秋无义战”,“民贵君轻”,要求以“仁政”治国。[/td][/tr][/table]

[size=5][b]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b][/size]
[table=100%,#ffffff,#000000,1][tr][td] 时 代[/td][td] 农具的出现、发明[/td][/tr][tr][td] 春 秋[/td][td] 铁农具开始出现。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td][/tr][tr][td] 战 国[/td][td] 铁农具得到推广。推广使用牛耕。[/td][/tr][tr][td] 西 汉[/td][td] 发明耧车;耕犁安犁壁;牛耕使用二牛抬杠。[/td][/tr][tr][td] 东 汉[/td][td] 冶铁水排[/td][/tr][tr][td] 唐 代[/td][td] 曲辕犁、筒车[/td][/tr][/table]

[size=5][b]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b][/size]
[attachment=13120475]
[b]一、儒家:[/b]  
[b]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b]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attachment=13120483]
[b]二、道家:
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嬀/b]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attachment=13120473]
[b]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b]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attachment=13120484]
[b]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b]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attachment=13120472]
[b]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b]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attachment=13120478]
[b]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b]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attachment=13120481]
[b]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b]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attachment=13120479]
[b]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b]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

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attachment=13120474]
[b]九、农家:[/b]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attachment=13120476]
[b]十、小说家:[/b]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attachment=13120482]
[b]十一、兵家。[/b]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attachment=13120477]
[b] 十二、医家:[/b]
[b]代表人物:扁鹊[/b]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
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
战国: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四诊法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学著作。
东汉-华佗-“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size=5][b]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基本知识[/b][/size]
[b]儒家:[/b]
[attachment=13120543]
1.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ttachment=13120533]
2.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attachment=13120551]
3.荀子(前325-前235) 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b]道家:[/b]
[attachment=13120519]
1.老子(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他博学多才,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attachment=13120550]
2.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b] 法家:[/b]
1.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attachment=13120542]
2. 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
3.李斯(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b]墨家:[/b]
[attachment=13120545]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汉族,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死后葬于滕州。

[b]纵横家:[/b]
1.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2.张仪,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其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b]名家:[/b]
[attachment=13120540]
1.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相传字子秉,魏(今河南省北部)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
2.惠施,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70年,逝世于公元前310年,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

[b]兵家:[/b]
[attachment=13120546]
1.孙武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52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公元前552年,即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北的莒邑(今山东广饶县境内,与乐安邑为同一地面),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就是被后世并称为山东文武两圣人之一的武圣,也称“兵圣”——孙武。孙武的远祖其实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公元前527年,年仅25岁的孙武完成旷世圣书——《孙子兵法》。
2.孙膑(?—前316年),其本名不传,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b]阴阳家:[/b]
[attachment=13120538]
邹衍,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 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 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 邹衍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 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 邹衍还有一个重要学说,即大小九州说。
嬀戀崀医家:[/b]
[attachment=13120539]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被尊为医祖。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b]农家:[/b]
许行,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思想家。楚国(都城江陵纪南城)人,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他的思想,是小农经济平均主义的反映。许行的事迹在行秦史籍中未见记载,其主要言行在《孟子.滕文公》等著作有一些记述。《汉书·艺文志》载录《神农》20篇(已佚),近代史学家认为是许行的著述。
[b]杂家:[/b]
[attachment=13120544]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size=5][b]诸子百家核心思想[/b][/size]
[b]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b]
尀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b]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b]
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b]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b]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b]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b]
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b]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b]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b]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b]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attachment=13120541]
[b]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b]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b]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b]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b]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代表人物:许行[/b]
[attachment=13120548]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b]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b]
《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b]诸子百家简述[/b]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
茀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止此。
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 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size=5][b]诸子百家历史简述[/b][/size]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 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b]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b]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他在40岁以前,主要活动是教书。42岁那年,带著车子数十乘、侍从弟子数百人游说齐、魏等国。晚年回家著书立说,今存《孟子》7篇就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体现。孟子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主张「法先王」。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就是说实行「仁政」首先要恢复周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他认为古代比当代好,要人们「遵先王之制,守先王之法,行先王之道」。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著《荀子》一书,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他对孟子等的陈旧学说有过激烈的批判。
[b]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b]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要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提出「兼爱」的理论,使「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这种抹煞阶级界限的抽像的人类之爱,在阶级社会里,只能是幻想。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说学,虽然主流是进步的,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但存在软弱改良的一面。如他把政治革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身上;提出「明鬼」学说,相信鬼神,鼓吹鬼神的作用,反映出他的思想局限性。
[b]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b]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是研究道家思想的珍贵数据。在《老子》一书中,提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柔弱胜刚强」这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非常可贵的。由于老子站在没落奴隶主的立场上,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为」措施,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反动的、倒退的主张,反映了奴隶主阶级对前途丧失信心的思想倾向。
[b]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b]
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萀桞对老子唯心主义的「道」解释得更加神秘。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道」是无限的东西,它生出天地万物,连鬼神也是「道」生出来的。只有「真人」才能得「道」。他认为事物万变无常,没有什么是非标准。庄周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演化 成相对论,这是道家思想的大倒退。他认为社会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毁灭,人活著也没什么意思,只不过是一场大梦,不如死了痛快,死了才是「大觉」。这种厌世思想表明奴隶主失掉政权后的绝望。
[b]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秦始皇读了《孤愤》、《五蠹》这些文章,曾感叹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从旁介绍说:「此韩非之所著书也。」不久,韩非来到秦国。李斯妒其贤能,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了韩非。然而,韩非的学说却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他认为「法」是根本,就是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策、法令是社会的准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使之深入人心。「术」是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包括按照人的才能来派定官职,对群臣暗中考察。「势」是指君王的地位和权力。韩非认为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就是主张「罢黜百家」,崇尚法制。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响。[/td][/tr][/table]

[ 此帖被八爷°在2016-02-02 18:4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夙十

    派派币 +10 2016-02-03

    素材整理


临知肴

ZxID:53356169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柒错
0126/0222/0710/0829/书盟素材水区诗词小说萌活动美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2-07 0
个人对儒家和墨家印象比较深刻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2-03 0
已审核。

中国的百家争鸣还是很繁华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