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沟通的二三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学习&职场
上下级沟通的二三事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2800 回复:
3
[职场之道]
上下级沟通的二三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陌峥
ZxID:6991100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9-06-05
最后登录
2024-11-23
在线时间
5566小时
发帖
2258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31801
威望
11542
鲜花
54994
鸡蛋
1
在线时间
5566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54994
鲜花
1
鸡蛋
等级:
博雅杂志组
配偶:
黑白纪
开摆。9.28广播剧,1.2求书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0
下级:【与领导沟通并非“拍马屁”】
说到溜须拍马,大多数人脑子里会立刻勾勒出一副对上级点头哈腰、满脸谄媚的形象。有的人会鄙视这种人,但是在工作中,把主动与领导沟通一概当成拍马屁,那就是一种错误观念。
李经理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些年头了,工作能力很强,为人刚正不阿,很受下属好评。他经常在领导面前坚持己见,并为此很自豪,而且他觉得作为一个正派人,应该少说多干,所以从不主动找领导交流。多年下来,一些能力一般的同事都被提拔上去了,只有李经理还在原地踏步。他总结来总结去,认定原因就是自己太正直,而领导只喜欢阿谀奉承之徒。于是,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
李经理自身是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呢?不尽然!领导不是神仙圣人,你不去主动找他交流,他未必会主动找你,未必会全面了解你的努力和业绩。如果你为了避马屁精的嫌疑而不愿和领导亲密接触,领导反倒以为你自恃清高,不敢也不愿重用你。所以李经理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某些做法。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非常重视“清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君子吟着“举世皆浊我独清”时,心头涌起的是一种悲壮和道德优越感。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乐于而且善于与人合作和沟通的实干家。不论对领导还是下属,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工作的成功开展。像李经理这样有能力的人,如果经常主动跟领导沟通交流,完全不需要曲意逢迎,就会让领导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人品,赏识和器重自己,并有效提高自己部门甚至全公司的业绩。因此,这样的“清誉”不过是狭隘视野中的一块鸡肋而已。
把接近领导看作拍马屁的另一种可能,就是过分强调个性。个性过强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不能容忍别人的错误,更不能容忍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哪怕这个人是领导。他会把领导看成阿斗,自己则有诸葛亮的能耐。他把接近领导等同于拍马屁,而拍马屁就是没能力。有能力的人当然也就用不着拍马屁,领导反而要“三顾茅庐”来洗耳恭听他的“隆中对”。很明显,这种人情商不高。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80%来自情商,只有20%来自于智商。情商的重要品质就是换位思考。假如李经理是领导,他必定会希望下属能及时全面地告诉他工作的情况,从而在信息完备的基础上决策。
所以,多与领导进行工作上的正常沟通,并不会有损名誉和个性,反而会成就多赢局面。
下级:【公司首席信息官怎样跟领导沟通】
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的缩写,意思是首席信息官。在公司中,CIO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与那些不懂电脑的人打交道。
对牛弹琴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特别是有些“专横”的领导,CIO跟他们更是难以相处。但是,工作还是要做的,信息化项目如果没做好,责任还是要CIO来承担的。所以,跟这些“IT盲”的领导进行沟通时,是要讲求一些技巧的。
种类一:谨慎性的领导
有些领导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崇尚谨慎,坚持中庸之道。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来不去涉及。他们担心因为不熟悉这个领域,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决策。如在IT项目立项时,他们担心被CIO所糊弄,或者怀疑CIO的决策能力,所以把信息化项目的决策权也收回给自己,而不下放给CIO.
当CIO根据企业情况与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建议企业上信息化项目时,领导就会要求CIO进行多次调研,多次因准备不足或者其他原因推迟信息化项目的立项。笔者曾经在一家企业服务过,他们企业决定上一个ERP 项目时,整整考虑了一年有余,这是在考验员工的耐心。“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但是,他们对于企业自己熟悉的领域,从来不会拖延。此次,这当中主要的症结还是在于信息化项目让他们感到陌生,因陌生而感到“恐惧”。
应对措施:
1、让客户来说话。
其实,每个企业的一把手只要信息化项目真的能够改善企业的管理,增加企业的利润,他们还是愿意投资的。问题是,如何让一把手切身体会到信息化项目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呢?
笔者在劝说领导时,最喜欢利用的一招就是利用领导自己的朋友圈子,让他们做“说客”,来说动领导,他们一句话,比我们讲十句、百句都有用,特别是企业的客户。如我觉得企业按照现在的规模与发展状况,有必要上CRM项目时,我就会去打听,企业现在的客户,有哪几家上了CRM项目,并且使用的效果,我会找一家使用效果比较好的客户,让他们“现身说法”,谈谈他们使用CRM 的感受。如此,更容易让老总接受CRM 项目,比起自己大费口舌去讲CRM 的好处,作用要明显的多。
2、让领导去实际企业参观、考察。
如企业现在准备要上ERP项目,但是,领导一直迟疑不决,下不定决心。ERP项目毕竟不是小的投资,要花费企业近100万的资金,还不包括其他人力物力的支出。一方面,他们担心上了ERP项目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哪些收益,若有了ERP软件后,企业管理还是上不去的话,他们肯定会受到企业投资者的责骂;另一方面,他们还担心该跟哪个软件供应商合作,这个实施公司实力如何,这毕竟跟他们的专业知识没多大关系,他们无从判断。此时,我就会使出我的杀手剪,让软件公司列举一些成功的案例,并在他们的帮助下,随机抽取一家成功实施了ERP项目的企业,带老总去做实地考察。让他亲感受一下,ERP 在企业中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帮助企业解开心解的。这显然比软件公司的天花乱坠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在带老总去实地考察前,CIO自己暗地里先要去了解一番,万一去考察的企业,ERP项目做的不是很好(有可能是企业原因或者软件公司的原因),那就不要带老总去看了,除非你也不想上ERP项目。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种类二:完美主义型的领导
笔者在多家企业中,从事过CIO相关的工作。在这些企业中,有些企业的领导有一些完美主义的倾向,特别是有一些家族企业。他们对于信息化项目有一定的认识,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但是,对于信息化项目了解的又不是很透彻,在他们眼中,信息化项目的知识都是从书中得来。但是,现在的教科书中,都把信息化项目说的有点“神化”的感觉,只谈信息化项目对于企业有什么什么好处,而对于,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则从来不谈。所以,这导致他们对于信息化项目过于的依赖,以为企业管理不行了,只要上了信息化项目,就可以起死回生,甚至,有的领导人认为企业只要上了信息化项目,就比他们老子要强。所以,这些领导人出于种种原因,对于信息化项目的预期都比较高。
这种领导,对于CIO来说,有利有弊。好的地方就是他们比较推崇信息化项目,在信息化项目的投资上,比他们的老子要大方的多,同时,CIO在他们企业中,也比较受到重视,在他们的强力支持下,信息化项目也比较容易实施与推行;但是会遇到一个问题,在他们眼中,没有信息化管理软件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在管理中出现的需求,无论大小、不计成本,都要给我实现。这就会大大增加信息化项目的成本与实施周期,信息化项目会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难以驾御;况且,企业管理中的很多问题,还是要通过改善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解决,信息化软件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巩固的作用。
遇到这种领导,CIO除了感叹自己有幸得到领导的重用外,就要注意在信息化项目一开始,就要打破他们的完美主义观,让他们对信息化项目有个正确的认识。
1、在项目立项时,要有明确的目标。
如企业要进行ERP项目时,要在项目规划书上,明确写明项目涉及到的范围与实施周期;最好能够详细的调研,列举需要通过ERP软件解决的问题;在立项的同时,也要写明ERP项目的风险,如业务流程重组的风险,等等。是好是坏,让一把手心中都有准备。免得到时候项目失败时或者没有预期的好的时候,他们会受不了打击。那CIO的饭碗也就保不住了。
2、要通过各种渠道,让一把手知道一些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常识。
其实,信息化项目管理,很多方面都是跟企业管理相通的,只要CIO一点拨,一把手就可以明了;现在的问题是,CIO太顾及老板的面子,不愿意出头去进行点拨,到项目遇到挫折或者失败时,双方都会后悔。如20/80原则,无论是在信息化项目还是在企业管理中,都可以用到。领导既然可以当企业的一把手,对这一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已经深入人心。做为CIO,只要稍微跟一把手提一下,一把手也就心中有数,不会过度的去要求信息化软件去管理控制企业的所有业务,他们明白,如此做,是得不偿失的,就好象他们自己不用管理企业的所有工作一样。
职场CIO取代上司的完美攻略:
第一步:评估上司:他或她是否不堪一击?
你在决定将夺权计划付诸行动之前,必须确保你的上司脆弱得很容易被人推翻。表明上司不堪一击的讯号不一定是某个项目失败,而在于他或她在业务与IT之间的不幸联姻中成了被冷落的一方。猎头公司光辉国际(Korn/Ferry International)的经理人招聘专家Karen Rubenstrunk说:要是我面试的是一个刚刚被请退的CIO,我通常发现,他们没有时时注意与业务人员之间的关系,也不急于处理好这种关系。
如果一名经理与现实脱节,这往往归咎于对方变得自大起来。譬如说,CIO在位子上所呆的时间比过去更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安逸。
Patricia Wallington曾在施乐公司当了十年的CIO,她学到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经验。她说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呆这么久,这归功于自己主张及推动变革,而不是阻碍变革。现在,作为一名经理人教练,她认为高级管理人员要是做不到这一点,就很容易被推下台去。他们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固定的视野,他们觉得事情应当这么做,然后坚持这种做法,而不愿意随机应变。
第二步:评估自己:你是令人信服的顶替者吗?
不管你有多么反对甚至讨厌上司,都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确实能做得比他更出色。如果你的上司与其上司或者业务同仁相脱节,很可能是因为在某些关键的项目上意见不一致。但你的上司也许是对的。
要是你的上司站在更高的位置来观察事情,也许他能看到你所看不到的方面。光辉国际公司的Rubenstrunk说,IT经理对公司的了解程度通常只有其上司的40%到80%,他们的视野很有限。
不过,如果你对发生的事情私下得知80%,也许就能大致测出上司在哪个环节上出了岔子。据经理人培训公司Valuedance的总裁Susan Cramm介绍,如果你在努力往公司主管的位置爬,还要具备涉及各IT部门的广泛经验(具备涉及各业务部门的经验就更好了。)她说:曾经有个客户只从事过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他却告诉我想顶替那们CIO.我对他说,这根本就不可能。
除了解IT和业务的方方面面之外,成为超级明星或者拥有出众的人格魅力也有助于你达成目标,因为这种魅力常常会把你推上公司主管的位置。据雷诺仕公司(Russell Reynolds)的经理人招聘专家Shawn Banerji声称,不断提高这种声誉的一条途径就是,争取获得各种奖励。他说:有时候,奖励名至实归,有时候却不是。不过奖励向公司的其他人表明你是有抱负的人。
第三步:展示你的领导才能
要是没有部下的绝对忠诚,拿破仑就不可能当不上法国皇帝,在IT界也是如此。为了得到你未来下属的支持,不要在上司背后说他的坏话,也不要许下你本人无法兑现的任何承诺。
如果你知道下属渴望看到他们的经理拥有领导才能,而他们的经理一直缺乏这种才能,那么就要展示你自己的领导才能。ZRG的Heller说:仅仅聆听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如果现任上司根本不踏出办公室半步,那么你应当下去走走。要是某个员工抱怨上司光说不做,你就要确保自己能够说到做到。雷诺仕公司的Banerji说,这样他们可能会开始想象:你来领导工作会是怎么样。
当上司休假或者出远门办公事而让你代班时,大好机会就来了,这时候你可以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Heller建议,甚至可以让上司在外出时给你一个代理头衔――这是推销你领导能力的一个巧妙办法。
就在你带领未来部下挖掘战壕时,也要给其他将军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在负责一个关键项目,就应当抓住机会,在讨论你这个项目的预算或者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发表看法。Heller说,如果你能表现出一名主管的风采,他们就不会怀疑你的领导能力,因为他们已经领教过了。
第四步:做事光明正大
如果上司被炒而你得到了他的位子,你希望这样是因为你确实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而不是因为你耍了什么手段。如果夺权失败,你也不想自己成为失业队伍中的一员。
为了尽可能减少你参与夺取的证据,一个办法就是不要留下书面东西。光辉国际公司的Rubenstrunk说:也千万不要通过电子邮件留下任何记录。或者,正如据说有人给上世纪初的波士顿政治首领Martin Lomasney给予的忠告那样:能说就不要写,能点头就不要说,能眨眼就不要点头。Heller说:要是你写下任何东西,都要假定你的CIO会看到。
另外还要牢记:你和别人的职业生涯常常会出现多次交叉。Heller说:你要确保你的上司不会回过头来说你背叛了他,因为说不定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还得靠他推荐好的工作给你。另外在离开公司前,他会问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时候你应当如实相告。
Heller举了这个例子:假设你和你的上司一直对要不要外包争执不下。在内部的IT讨论会上,你公开表明支持外包,但他还是拒绝考虑外包。几个月后,新的CEO走马上任,请你一起吃饭。他问你对外包有什么看法,你坦率回答――这最终导致了CIO下台。在你和那位CIO一起吃最后一顿饭时,他问把他赶出公司的是不是你,这时候你可以如实讲述你们的分歧,而不会让人觉得不够光明正大。
第五步:与业务同仁培养良好关系
与业务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可能很棘手,尤其是与高层业务管理人员。要是与CIO的高层上司谈论取代对方的事情,对方可能会被解雇。但是你本人可能得不到CIO这个职位,因为你在竭力游说的这批人同样不会信任你。
光辉国际公司的Rubenstrunk提到了一家大型垂直集成公司里面的人事变动。这家公司的CIO与业务人员相脱节,还经常在外面出差。他不在公司的时候,他的助理趁吃午餐、喝咖啡之际,开始偷偷与几名重要主管会谈。Rubenstrunk说,这位助理为赶走上司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后来并没有得到这个职位,因为主管们不希望自己的团队里有这样一个无耻的暗箭伤人者。
更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必不可少的角色。Valuedance公司的Cramm说,主动请缨负责一些关键项目,特别是没有人(包括你的上司)想插手的那些项目,这样你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可以经常与业务人员交流,从而打破业务领导人头脑中的这种观念:你只是个技术人员而已,而不是具有战略地位的业务思考者。事实上,Cramm听说有位IT助理错过了成为CIO的机会,因为他没有参与某个关键项目。公司炒掉他的CIO后,从外面请来了人。
另外,不要讲上司的坏话。一切让事实说话。Cramm说,要是有人试图引诱你对无能的上司评头论足,千万不要参与这样的话题。相反,你应当提些问题,好让他们发泄沮丧的情绪,然后针对他们的抱怨进行解释。要是有人问起你上司犯了错的某个项目,你可以这样解释:很多公司是用这种方法对待这种项目的,而他决定这样做。Cramm说,要是你给人以客观公正的表现,就会更值得信任。
上级:【打碎职场人际玻璃,让沟通零距离】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健康首先来自于清晰的企业政治和明确的企业战略。但是这两个方面却常常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就常常是个难以治愈的痼疾。
一个老妇人每天站在屋里都抱怨隔壁媳妇的衣服洗得不干净。这种抱怨持续下来,老妇人就形成了一种既定的认识:隔壁媳妇永远洗不净衣服。直到有一天女儿回家,帮着老妇人把玻璃擦干净,老妇人才发现是自己犯了错误。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玻璃又会脏起来,老妇人的判断必将再度受到影响。
领导和员工之间常常出现这种问题。“要想正确地评价员工,就必须穿越这层玻璃。”
企业家若有所思地说道。
是什么使这层玻璃存在?
记得国内一位知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中国的人事管理是从皮鞭开始,到文化结束的。”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等级秩序划分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等级界定,使得很多企业直到今天仍然实行“人盯人”战术。前不久笔者在湖南一家制药厂做咨询时,对方老总就说到这样的话“我们的领导盯得过来,上什么新的管理模式完全没必要。”由此可见,这种以人盯人为特色的皮鞭模式依然在国内盛行。通过人盯人来实行管理,利用处罚实行激励,这就是皮鞭模式的特色。
皮鞭模式的存在自然意昧着领导的场外监督。这种场外监督由于缺乏共同的愿景为基础,最终就常常落实到皮鞭上面。这就造就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隔阂。而这种隔阂又使得领导进一步远离员工。于是久而久之,在领导与员工之间就不得不放上一块玻璃。
玻璃存在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沟通不畅。这有时是因为中层的协调不力,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企业文化上出现问题。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健康首先来自于清晰的企业政治和明确的企业战略。但是这两个方面却常常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就常常是个难以治愈的痼疾。
企业文化不健康造成内部亚文化的普遍存在,从而使得内部势力划分,信息人为封锁。尽管企业盈利亟须信息支持,但是信息却被随意地封存在不同的角落。在这样的企业中常常出现个人利益超越群体利益、群体利益超越组织利益的现象。这个时候,领导和员工之间就不能不存在一层甚至几层玻璃。但是企业文化的优化要突破亚文化,就在于领导是否能够穿越玻璃,寻求心灵的沟通。
湖南某著名餐饮企业去年刚刚改制完成,由国家控股变成领导层控股。企业在改制完成后,也进行了相应的管理变革,但是进行得并不透彻,所以,企业文化依然承袭了当时国营状态的散漫和各自为政。
企业领导对这一点并非不了解,但是她也很清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涉及到领导的称职性问题。而由于当时国企时的人事制度混乱,领导称职性问题非常严重,这也包括总经理自己。由于企业产权分配还处于微妙阶段,所以,管理的天窗并没有全部打开,而原先的弊端也就依然存在。
为了得以监视属下,也为了保护自己。领导不得不把办公室和员工们分开。每天透过玻璃监督这一切。她相信凭借自己锐利的眼睛,可以看出哪个人在努力,哪个人心不在焉。但是她所能监视到的,毕竟只是员工坐班的时间,而员工所进行的关键业务都在非坐班时间完成。这就是企业面临的巨大风险。
前不久,这种风险终于引爆。在茸终报账的时候,企业的几个授权饭店普遍利润见涨,而总店的利润却直线下滑。老总一气之下,聘请审计人员来进行审查,才发现企业采购环节至少存在10个漏洞。正是这些漏洞的存在,让企业的利润不断地流进个人的腰包。而这几个当事人竟然就是平时中规中矩、极得领导信赖的高级职员。
其实该企业的问题早就存在。由于当时该企业是湖南企业中员工收入比较稳定的企业(尽管亏损,但是有很大的成本空间),所以很多政府和国企出来的人员都通过关系进入到该企业。而这些人本来就是拉帮结派、损公肥私的高手,所以,企业早就已经帮派林立、勾心斗角了。等到企业改制之后,虽然各方都得到了一些利益,但是每一方都存在不满。这样就出现了各自谋取利益、彼此心照不宣的现象。而摇身一变成为老板的原总经理还没有从这种擅变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企业的利润已经被再度挖空。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健康首先来自于清晰的企业政治和明确的企业战略。但是这两个方面却常常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就常常是个难以治愈的痼疾。
怎样打碎破璃
“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打碎玻璃。”
当一个IT企业老总发现自己的员工原来一直没有把自己当作朋友的时候,决定打碎玻璃,把自己的办公桌和员工们摆在一起。
该老板从一开始就强调团队协作,所以不断地改变流程,与员工们的沟通也越来越频繁。但是他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团队的真正瓶颈,那就是他和员工间的物理距离。
在中国文化中,领导依赖性是永远难以铲除的民族心理。所以,无论员工彼此之间合作得有多默契,每一个决议依然要努力得到领导的认同。如果是一个优秀的决议,员工往往希望从中获取一份即时的赞许和奖赏。如果是一个劣质的决议,那么员工希望从领导的首肯中逃避责任。这种心理的存在,让领导其实很难跳到团队之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案例如此稀缺。
打碎玻璃,首先打破的是心理距离
对于一个大企业来说,需要把愿景织成文化来和员工分享,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则只需要和员工作朋友。这是一个成功的小企业家的心得体会。
当老板坐在玻璃的另一侧时,玻璃上面就难免刻上等级秩序的字样。这样的暗示会让员工的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因为有一种潜意识让员工知道,这层薄薄的玻璃是他永远难以打破的,除非他离开这家公司。
某咨询公司的老板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每次在做项目的时候,手下的员工都拿不出创造性的东西来。该老板常常鼓励大家针对项目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丰富企业的知识库,但是每次员工们都在等待老板提供原有的模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板决定和员工们进行一次彻底的沟通。结果发现员工们不但在工作中和他有距离,在工二千三司乍之外也有很大的心理距离。所以老板决定实施一系列措施。
第一,实施角色互换,体验彼此工作感受。
经过认真地思考老板做出一个让他解都感到吃惊的决定。让员工和自己轮流作项目经理,以此来打掉员工的宿命感,消除心理距离。
果然在项目中,有机会领导老板,操作整个项目的员工们开始全身心投入了。几个项目之后,员工们已经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普遍有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让企业的知识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二,打破办公隔壁,实现无距离沟通。
除此之外,老板把自己的办公桌从经理室搬出来,来到办公大厅里,与员工坐到了一起。
大家工作时间一起探讨业务,工余则一起开玩笑、侃人生。他逐渐发现一直以来企业存在的问题在员工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时至今日,该老板的经营目标已经从每年百万收入变成让每位员工年收入百万,而自己的收入则自然地提升了几倍。
打碎玻璃,更主要地在于打造一种文化
当古典组织理论学者韦伯定义经理的职责时,就已经发现组织的最大问题在于沟通。企业的最佳状态在于充分沟通,而充分沟通的关键在于有一种可持续的沟通体系。但是缺了沟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内容,再好的沟通体系也将失去价值。所以,打造一种沟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
国内某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很早就实行了“Automation”(全自动化)管理。通过电子系统进行业务跟踪和员工监督,并且根据历史数据进行业绩考核与薪酬提取。这样的一个体系坏可谓不先进,但是企业的业务并没有很明显的进步,而且在同行业中逐渐走向劣势。
经过反复的探求,终于发现,原来企业的问题在于沟通不够。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健康首先来自于清晰的企业政治和明确的企业战略。但是这两个方面却常常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就常常是个难以治愈的痼疾。
业务信息中所承载的是某一项业务的发货、付款、保险理赔等业务流程上的信息,是框架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只是历史信息。而客户信息则蕴藏着企业的未来。从客户信息到行业信息意昧着战略价值的提升,而创新信息则是电子商务公司的核心价值。但是企业虽然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却不能够吸引来员工的“彩车”光临。因为缺乏一种让大家努力创新和分享创新的文化。
员工的创新沟通不仅在于创新的定价——员工定价和企业定价,更在于员工对于创新的界定——属于企业还是属于自己。一个好的文化关键不在于让员工接受企业定价,并且把创新界定为企业所有而在于员工的定价能够与企业定价吻合,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一致。
正是从这一个思路出发,老板给自己定了一个确定的职责,这就是创新收集和管理。对于每一个创新,员工都会接到老板的回复和红包。甚至一些员工的创新得到了老板的投资。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下,企业形成了一个人人争创新和分享创新的优秀文化。
打碎玻璃,是组织优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关键一步。只有老板和员工的障碍被攻破,组织才能真正地走到一起。
【从名人问问题透析职场沟通技巧】
其实问问题也是一种能力,就像做记者行业的人一样,天生就是靠问问题、写文章吃饭的。能够顺利的完成一个采访工作,确实是一种能力。无论是刚刚迈入职场还是在职场中呆了很长时间的职场人,对于问问题的方法或者技巧并不是很“了然”。
克林顿当选两届美国总统,做总统之前,他是德克萨斯州的州长。克林顿是当时比较年轻的州长,可是没想到他在第二届州长竞选中落选了。当时他失败了以后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克林顿他经常来到市民当中,询问“在我任职的时候,我哪一点做得好?我哪一点做得不好?如果我再做州长,你们希望我哪些地方做的更好?”带着这些问题,他走访了成千上万个市民。克林顿在又一届的州长竞选当中,第二次被当选,真正踏上了通往白宫的高速路。
克林顿在自己落选后,问了自己和别人一些关键问题,才会当选美国总统。所以你问自己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你有什么样的人生。
美国著名的汽车之父福特,最初只生产两个缸汽车,现在汽车都到八个缸了。有一天,福特告诉所有科研人员,他说,“现在我要让你们研究生产四个缸的汽车。”科研人员听了说:“不可能生产。”“不管可能不可能,你们给我研究就是了。”研究了一年,科研人员说:“报告老板,四个缸的汽车是不可能生产的。”福特气恼的说:“你们这些蠢货,让你们研究,你们就继续研究,明年我要的还是四个缸汽车。”这些人要拿这个饭碗,就只好听话照做。到第二年底,他们又说:“报告老板,四个缸汽车确实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当时,福特真是大发雷霆,说:“你们这些蠢货!猪猡!明年再研制不出四个缸汽车,就把你们炒掉!谁再说不可能,就滚开!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才能生产四个缸的汽车呢?”这些科研人员心理也很烦,可是没有办法,自己毕竟端老板的饭碗,只有继续。没想到第三个年头不到半年,四个缸汽车就研制出来了。后来,他问“不是不可能吗?为什么这半年就研制出来了?”有个组长说:“报告老板,在原来意识中,我们不相信,会产生四个缸的汽车。可是这半年,我们每个人都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生产四个缸的汽车?”因为他们问对了问题,假如这样问“我何必要生产四个缸的汽车?”恐怕汽车工业史就要重写了。
假如你遇到一件事情,比如说,你遇到一个顾客,你说“先生,你是想买家用车还是商用车?”顾客说“我还不想买汽车。”这个问题就看你怎么思考了,假如你问:“这个顾客不要,我怎么办呢?”这是一种。假如你这样问:“顾客现在不要,那他什么时候会计划购买呢?”一定是第二种。两个问句,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一位知名教授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他懂得老板要经常进行走动式管理。有一天,教授到公司去,没想到一开门,看到他所聘请的总经理带着一群员工,正围在一起打扑克牌。打得热火朝天,竟然没有注意到教授光临。教授一看这个现象,肯定火了。说:“某总经理,你给我站起来!”那个总经理一看老板来了,忙说:“哎呀,董事长来了,您请坐。”教授说:“我坐个鬼!我给你年薪几百万,把公司全权交给你负责,你竟带着员工一起打牌?今天可是工作日!礼拜二!”他连骂带训继续说“你这样做,没良心!”总经理本来想解释一下,一看教授这般动怒,也急了说:“董事长,你一年给我薪水不假,可是我一年给你创造多少效益呀,我打个牌怎么啦?老子想打,你说怎么样吧?”
教授面子上过不去,于是说:“某总经理,现在你被开除了。”总经理说:“开除正好,有什么了不起。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说着他扬长而去了。
教授很生气,也走了,回到家心里好难受。他打电话给一个副总,问今天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副总说:“我正想打电话给您,您今天真的发火太大了,事实上我们今天打牌是早有计划的。”“怎么回事啊?”“上个月我们定了一个目标,达成业绩目标,总经理问大家想要什么奖励,我们旅游也经常搞,饭局也经常吃。有人提议如果目标达成,我们在公司找找新感觉,十几个人聚在一起,打升级。打它个热火朝天,通宵达旦,好不好?”总经理说“好啊,不就是打牌嘛,没问题。”上个月目标又达成了,所以总经理兑现打牌的承诺,就这么简单。教授一听,对自己过激行为有些后悔。
可是他面子上下不来啊。别人说了“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搞僵了。最后实在没别的招,教授只好打电话给总经理:“总经理,还生气吗?人气大活不长啊!”“啪”对方电话挂了。他又打过去:“你真生气啊?真生气就真的活不长了哦!”又挂掉了。后面他连续打了五六次电话,都被挂掉了。总经理是真生气了,开玩笑也救不活了。于是教授就开车去拜访,没想到照样吃闭门羹。总经理老爸和教授是老朋友,最后请他老爸出面,他才又回到公司上班。
在管理当中,有很多误会就来自于高层甚至中层的自以为是,就缺乏那放不下的一问。所以在管理当中问也是很重要的。沟通是管理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可以说,优秀的管理者就是优秀的沟通者。
如果不善于沟通和提问,不分青红皂白就去做决策,就很有可能闹出天大的笑话来。
职场中的沟通技巧
职场上,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是很敏感的。
如何与领导沟通
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批评也 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躲开这只箭。
刚工作的朋友喜欢问领导,这个该如何做、那个该怎样解决。其实有问题出现时,最好带着A、B、C三种解决方案去询问,哪个更合适,这是成熟的沟通方式。也许我们的三个方案都被否定了,但领导会知道我们在思考,我们也能从中学到领导的思考轨迹。
有很多新入职的人,非常喜欢恭维领导。赞美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讲艺术,如身材、年龄、相貌等话题比较敏感,不如谈论天气、气色或者领导经常和你谈论的话题。
如何与同事沟通
如果下属做了很多工作,作为主管,你觉得他做的并不合格。如果直接去说,别人可能会受伤害,或者非常抵触。但你本身的经验,又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和被即刻理解的。这时,第一要尊重对方,要从工作中看到对方积极的一面,可用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要全盘否定。尽量与对方一起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的分寸也很重要。比如上级和下级的沟通,该拿捏到什么程度。如果太多指令,下级会感到没有成长空间;太放任不管,他又会感到孤独无助。
和同事沟通也是一样。如果你和同事带着各自的方案,请领导定夺,也许你们的方案是矛盾的,倘若一上来就争论方案的对与错,领导会听不清楚,以后也难以与同事相处,倒不如“求同存异”,先提出“同”的部分,再讨论“异”的部分。这样,对方会觉得你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只有一些认知的差异而已。这样,领导也能更清楚,需要他判断的地方在哪里,分歧在哪里。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派派币 +8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转】世上并无新职业
【转】职场315:揭穿招聘信息背后的“阴谋”
【转】辞职被拒怎么办?
【转】职业规划在不同时期的作用
【转】八步打造完美面试
【转】简历的三重境界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の四四
ZxID:44444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7-01-08
最后登录
2012-02-28
在线时间
135小时
发帖
1135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263
威望
700
鲜花
0
鸡蛋
0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0
鲜花
0
鸡蛋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7
0
嗯哪 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不能歪解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司凌。
ZxID:9742737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9-11-19
最后登录
2024-11-23
在线时间
29535小时
发帖
91077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35600
威望
38569
鲜花
2429874
鸡蛋
36
在线时间
29535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2429874
鲜花
36
鸡蛋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6
0
已审核,感谢分享O(∩_∩)O~
上下级沟通直接影响升职加薪呐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万物初始之风
ZxID:10368060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0-01-17
最后登录
2024-10-15
在线时间
8336小时
发帖
2442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
威望
24914
鲜花
133435
鸡蛋
7
在线时间
8336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133435
鲜花
7
鸡蛋
等级:
内阁元老
沉默是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6
0
锅跟着你来刷职场了Σ( ° △ °|||)帖子好像都是一个版啊少女
楼主留言:
什么一个版?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