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也是电影中的另一个道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9 回复:2

[影视闲聊] 陈凯歌也是电影中的另一个道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wzjz10

ZxID:64121327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7-12 0
陈凯歌也是电影中的另一个道士
  判断一部电影,会被太多因素干扰。现在,看电影很麻烦,了解背景,查看影评人评分——当然有这个必要!但话分两面,我这一面想谈谈,我们相信谁?

  就像陈凯歌自己所言:“现在这个环境决定电影不能那么拍了。”《霸王别姬》不适合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观影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所以我觉得,有些人很奇怪,拿《霸王别姬》说事,这事过去了。人到了另一个事上。当然,事可变,理不变。《黄金时代》我个人觉得是按照一个好“理”拍得,结果如何?你也不会买账。因为那个事太文学了,太平淡了。

  现在,我对国产电影的要求基于三点:原创、影像,如果可能的话,有一些深入的探讨。这要求放到《道士下山》可以得出结论:这片子不差。在大环境下,这部电影是有活力(工业上)、有导演感(人文的观点、镜头语言)、有一些对现实的旁敲侧击的(隐喻部分)。

  [img]http://image17.poco.cn/mypoco/myphoto/20150712/20/63862417201507122018588234562216474_002.jpg?1136x639_120[/img]

  第一,剧本来自原创小说,自古武侠迷多。这事就挺好看,打打杀杀,情情爱爱。徐浩峰写武侠与陈凯歌拍武侠,不是一回事。保持这个不同很好——多少导演被原著拽进去?拍半天,还是被骂没有传达原著精华?这样的例子很多,老的有陈英雄的《挪威的森林》、未来的有《三体》。为什么要传达原著精华?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它们的关系是阳光和植物。这点先不说。

  我作为观众期待看到的,是两人对一个事的不同理解,不同才见个性。原著小说写的不算好,陈凯歌的电影大概也就是拍了前面的部分,人物也被集中起来,可以说,陈凯歌给了这个故事更多的隐晦之处:张震那个角色和郭富城那个角色的关系?是不是大家猜测的那样?我个人觉得,不一定。陈凯歌也没有说这块,但一些观众延续了对《霸王别姬》的解读癖好,尤其“大地吹箫,天地交合”这段旁白配上两人在地上翻滚的镜头更加坐实了这种旧观念——这有一个电影情节上的时间差问题——那段旁白和草地翻滚的戏不在一个事情发展线上。我看,就是两个事了。

  这次,观众想得太多,还有很多影评人,都带着十几年前的看法,来说现在的事,这理儿就偏了。假设,拍一个女人去菜市场买香蕉,肯定也有问题。这种阴谋论一直发生着。比如影评界为什么非要说这个电影好?说坏就是阴谋?反过来,亦然。

  我后来想,大家误会可能与前面一段说教有关。个人不太喜欢那段,像陈凯歌传教。不过,对风雨、太阳与人眼的描述有几句另辟蹊径,至少用词特别“徐浩峰”,典雅、金句。我承认这块与电影叙事有脱节,公映版电影里其他脱节的,还有王学圻那段、求子女孩与何安下发生关系那段,都是脱节……

  [img]http://image17.poco.cn/mypoco/myphoto/20150712/20/63862417201507122018588234562216474_001.jpg?1136x639_120[/img]

  回到小道士何安下这个人物。如果,把电影片名里的“道士”只归位于何安下的话,从剧本结构上看,他的确很早就失去了主人公在剧作中的作用,后面就是摆设。换个角度看呢?他不是主人公。对电影中若干段故事,他的意义是“看到了,就参与了”。秉承师傅下山前告诉他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我认为他是一个参与者。注定还是一个参与度不够深的参与者,因为对于山下这个世界,他太单纯。他的逻辑符合报道上王宝强本人留给观众的印象。所以,我理解了王宝强对这部电影的投入,就像他自己当年对武术的痴迷。看到什么好功夫,就带着一张笑脸迎上去:“你教我吧?”他没有那么多担心,万一人家不教给我怎么办?

  何安下是一根针。元华那块的师徒与父子,门派的戏份;郭富城那块的战场上结识的兄弟、师徒、师兄弟的戏份;范伟那块也是兄弟,师徒,还有面对妻子背叛的戏份都是几块布。我觉得从这几块戏来看,重复元素不少,他们重复的那个点就是一个缝补处。电影中的小道士都是在这些点上出现的,不信可以细看。虽然有的地方牵强,有点说教,但我觉得可能导演的想法把这个小小的何安下当做人生中的一条小船,山下的世界则是一片汪洋,它的意义不在于展现航向哪里,而在于随波逐流,遇石则停,遇空则行,最终磕磕绊绊地成长起来。

  ——这也是人的无奈。外界种种,让他洞见内心。电影里很多事都讲一念间,如何安下刚开始面对的师傅妻子出轨,自己该不该告诉师傅,然后是师傅兄弟间的纠葛,说,还是不说?说了,范伟这个角色不一定能活;不说,林志玲这个角色也要死。这不是一个很浅的东西。当然,导演在这里用的力度不够,或者说深挖下去,片子就会变成另一个片子了。我关心的是他点到这个很多人不会想去面对的点。还有郭富城演的那个高手不是躲避恩怨,而是“就想找个干净地方扫地”。干净之地在哪里?还有对“道士下山”的理解,谁下了山?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小道士何安下是下山,范伟扮演的医生是下山,还有林志玲从对爱情的神话到对爱情的俗话是不是也是下山?张震那个角色离开舞台也是下山,这个山哪怕真如大家谈论的“断背山”,那也是山……

  “是山,就得下。下去了,就是机会。”这部《道士下山》说的事一下简单了。

  [img]http://image17.poco.cn/mypoco/myphoto/20150712/20/63862417201507122018588234562216474_000.jpg?1136x639_120[/img]

  第二是影像表现,略有雷人之处,但我把这电影首先就看作是一个玄幻电影(其次,也是一个成长片),所以和很多抗日雷剧不是一个层面。武松打虎雷人么?阿凡达骑鸟雷人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雷人么?我不是在传统武侠的定义里,理解张震扮演的查老板随手撬起一辆汽车的,我只是说对这种电影的理解如此。

  再者,把打斗戏放在雨中落了俗套。这个背景加上高手过招的编排,确实有《一代宗师》的影子,我以为那个熟悉的渲染环境的高速摄影又来了!在这里,我注意到导演前面已经用了很多高速摄影,为元华师徒打斗的戏份增添奇观。这块其实雨丝的部分,在制作层面特别容易拍做出味,惊喜在他没有重新走入那个可以拍得很艺术,很漂亮的场景中。让雨就是雨,专注夸张打斗。接近的背景,完全不是一个状态。

  看访谈,陈凯歌提到与原著对武侠的理解不同,我觉得这个电影的确展现了一个人对武侠的不同理解。这是应该的。我对武侠的深意也不理解,也佩服原著者对武侠的研究,包括这部电影里的一些句子,腔调显著,句句有思考。我看这个电影,不是想看《一代宗师》,那是讲大人物的,讲所谓的侠义。王家卫的理解在徐浩峰提供了一个,他对侠的理解的底子。不是说,他们就理解一致了。

  这个电影,我就看的是一般人对武侠的理解。

  动作、过程,不得不承认《道士下山》中几段动作戏份制造了不错的视觉奇观,水从天降,移形换位,这些奇观出现时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故事交代,于是一个较不错的审美趣味还在(这就区别于一些硬生生地炫特技,虽然这个电影有这个嫌疑,但大部分地方还是自洽的)——举例来说就是何安下在水底,师娘的船下沉那段戏份,水中幻境令我想起前段《念念》相似的一段,那段是纯情绪抒发,而《道士下山》这段多了两个人物对视的寂寞感,挣扎感。光影上一点不差。换句话说,导演的存在感让我对这部电影比较认同。这在当今很多电影里很缺失,陈凯歌个人的认识不论深浅、正误,都在里面,且有隐晦,有直白,有恶搞、有调笑。

  我觉得,我的阴谋是“完全可以接受一个跟着时代,并且还可以有自己一些步伐的人;而不是逆着时代,越看越没有自己步伐的人。”我看电影大概看的就是这些。《霸王别姬》时代的陈凯歌一定是好导演,但人的想法会变,时间来到了当今,电影台词里也有一句:“不怕死就不会死。”电影现状如此残酷,怎么拍?变了就比继续占山为王,不肯下山,坐吃山空好。我以为,陈凯歌也是电影中的另一个道士了。至少很多观众,就觉得他在一座山上。
身骑白马mm

ZxID:10614302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8-11 0
不好看
lailaillq

ZxID:1002614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8-11 0
看不懂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