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静脉曲张
长时间站立工作者,会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腿部静脉曲张致痛问题实不容小觑,但多因惧怕传统手术造成的疤痕而延误医治。除传统西医疗法外,中医据闻亦可利用中药及针灸刺激穴位,改善病情。
中药改善血瘀
普通的静脉曲张,于中医学上属「脉痹」、「筋瘤」范围。通常发生在下肢小腿和盆骨内静脉,患处的静脉明显凸出,周围皮肤呈红肿微热,行走时亦会疼痛和易累。这多由于长卧久站,导致气滞血凝,或因湿热外侵令脉络出现血瘀所致。
根据不同证型,可分为湿热下主、血瘀气滞、肝肾不足及气血虚弱四大类。患者用药须依证型,短期内以活血、清热利湿药材,减少气血阻碍为主,长远则须用化瘀行气药物,让气血调和回顺。
调理血气缓症状
患者除用药外,平日亦应避免长时间维持站、卧或坐的姿势,同时要减少进食辛辣、肥美的食物,菠菜、西兰花、糯米、蒜葱等温血热气的食品亦不宜,以免令瘀血阻塞加剧。多饮开水配合适量运动,有助气血调和,减少血瘀。平日回家后,可将脚垫高伸直至与臂部水平,帮助加快气血循环,减少气血凝聚于下肢成疾。
穴按施针疗法
除用药外,部分患者亦可以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改善血瘀,市民在家可每日以拇指或食指按压以下穴位,用阴力揉按至有微酸感觉,每日早晚一次各穴按约三十秒。再加上外敷熏洗,有助气血畅通,缓和静脉曲张症状。
1. 阴陵泉穴:小腿内侧,膝盖下方约两吋的下陷处。
功效:有助纾缓扩张的血管、袪湿及消肿。
2.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踝正中向上约三吋位。
功效:加强血液循环、缓和下肢痹痛。
3. 足三里:小腿外侧,膝盖下方约三吋处。
功效:具清热化湿、降逆利气之效。
4. 丰隆穴:小腿外侧,膝头与外足踝骨约中间位。
功效:袪湿化痰、通经活络。
外敷熏洗行血
材料:赤芍、桑白皮、透骨草各五钱,艾叶、生甘草、防风各三钱。
制法:各材料洗净后,加十二碗水,煲煮半小时后置于胶盘中待用。待热度稍减即可用以熏洗患处。用后可翻热再用一次,每日早晚各治疗约二十分钟。
■以汤药熏洗能令气血运行,减少瘀血积聚。
■文职、销售人员,多要久坐或久站,乃此症高危族。
■辛辣燥热食物,会使血瘀更为严重。
■适量运动可改善血管健康,强化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的动力。
注﹕以上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应先咨询注册中医师
[ 此贴被流螢°在2010-09-09 10: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