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为何迷倒美国?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24 回复:0

卧虎藏龙为何迷倒美国?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leafend

ZxID:321425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3-22 0
卧虎藏龙为何迷倒美国?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因素,观众的核心感情也不尽相同;华人情
操则
触动了不同人种。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报道,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去年底在美国上演,至今已经打
破所
有外国影片的卖座纪录,并且得到今年金像奖的十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和导演),好
评如
潮,雅俗共赏,据说甚至连美国妇女也特别喜欢这部「功夫片」(美国人把一切古装、
武侠
、拳脚影片都叫作功夫片)。然而,此片在亚洲各地却卖座平平,在香港首演时,广告
宣传
甚至打入郊区沙田的新城市广场,近日重演,票房仍不太理想。据该片制片人说,在台
湾和
大陆卖座不错,不知情况确否。
这给我一个不大不小的启示,也使我觉得对于影视文化的分析──作为学术界所谓「文
化研
究」最重要的一环──确实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全球化」浪潮席卷商品世界,一部作
为商
品的电影,和它所生产和消费的地区流动关系,实在值得作「跨科际」和「多元化」的
研究
。然而,仅是卖弄理论名词无济于事,学者在自我建构的理论中可以自鸣得意,但我认
为一
切理论应从实际开始,所以先谈谈对于这部电影的实际感受。
去年夏天在香港初看《卧虎藏龙》,记得自己坐在又一城商场的电影院里,观众不少,
但相
当安静,观后看到不少学生静悄悄离场,反应不够热烈。与康城影展观众在看完飞檐走
壁那
场戏后全体起立鼓掌的盛况,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为甚么?我当时也觉得□异。
也许,对一般习惯于暴烈的动作镜头的香港观众而言,这根本不是一部武侠片,确实不
够刺
激。其实,李安的作风一向以温柔著称,从不暴烈,所以此片可能以意境取胜,只不过
以武
打片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特别是周润发和章子怡在竹林比剑的一场戏,应该是全片的
高潮
。我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想到老友胡金铨导演的《侠女》,片中也有一场竹林大战,遂
悟到
此片可能是李安向胡金铨致敬之作。香港的几位影评人大多也作此看法。
近日偶阅《纽约时报》周末版,有一篇李安的专访,美国记者和他同看一部他自己最喜
欢的
旧片的录像带──竟然是李翰祥导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凌波和乐蒂主演,大唱黄
梅调
,在六十年代的确风靡一时。李亦说他小时候在花莲初看此片,而且和许多观众一样连
看数
次,而且每看必哭,甚至唬啕大哭,使得座旁悄悄流泪的妇女都觉得奇怪。事隔三十多
年,
李安在纽约重看此片录影带的时候,仍然禁不住泪眼汪汪。他边哭边对记者说:「场景
镜头
如何拍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核心感情,一种感动我们的原汁,在于整部片有否从较深
的层
次上产生效力。你知道,这是一种原始感情,说不出来,也没有任何字眼可以表达出来
。这
部影片对我的影响正在于此,此后,我一直想(在自己作品中)重新找到它。」
当然,观众或影评家可以不管作者或导演意图。对我而言,同是这部《梁山伯与祝英台
》,
我就看不下去。几年前《铁达尼号》(中国大陆译《泰坦尼克号》)在香港卖座的情况
和《
梁祝》十分相似,不少观众看了无数遍,而且每看必流泪。也许这两部片子的卖座成功
,都
在于李安所说的「核心感情」?但一向感情充沛的我,为甚么观后竟然无动于衷?
这绝不是一个艺术上高调和低调的问题,而是一种「文化情绪」(culturalsensibilit
ies?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的文化情绪。
先从李安本人谈起。《卧虎藏龙》原著小说他读过,王度庐小说中的情操可能更近于中
国古
典武侠小说,和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不尽相同,当然更异于目前在港台极为流行的日本
连环
画──其中暴力和科技的成分最浓。非但如此,问题是何为李安所要寻找的「核心」情
操?
小说主要人物当然是李慕白,但周润发饰演的这个角色,是否充分发挥了那种传统社会
中被
压抑的儿女之情?
《时代周刊》影评人最推崇的反而是章子怡扮演的小龙女。与李慕白的收敛正相反,她
表现
的是叛逆和聪明外露。而李安自己更重视的却是李慕白这条「卧虎」──和卧在他内心
深处
的核心感情。也许,美国的女性观众更能体会到的却是杨紫琼和章子怡所扮演的西方独
立的
女性角色,至少她们的武功都不差。年轻人或者更会认同章子怡和张震在大漠中的狂热
恋情
──非但毫不收敛,而且近乎一种「斯德哥尔摩心理」:被俘者反而对俘虏者生爱,好
像最
近的一部占士邦(庞德)电影也是以此为主题。
如果这部电影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因素,各种不同观众的核心感情自然也不尽相同。《卧
虎藏
龙》的成功之处,可能是李安的这股华人情操反而触动了不同人种的反应。这可能也是
他始
料未及的。 
--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