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摄影试图改变现实“能不能让我们暂时放下对于艺术的讨论,而多一些对现实的关注。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此放弃艺术,毕竟我们已然使用了艺术这个话语载体。但是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讨论,事件的进程和结果永远要比使用了什么工具重要得多。”——王久良
昌平区小汤山镇(40°08′55″N 116°20′29″E) 飞机、火车、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都在生产巨量的这种由塑料袋包裹的粪便,后期处理及其困难,除极少量的被农民用来堆肥外其他绝大部分则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
丰台区王佐镇(39°47′00″N 116°08′06″)原来这里是一片低洼的农田,现在已经被巨量的垃圾填平,徒留一棵柳树的树冠漏在外面
昌平区沙河镇沙河水库西岸(40°07′46″N 116°17′45″E) 整个垃圾场占地1300多亩,2002年底开始倾倒垃圾与大粪,至今,积存的垃圾总量已无法推算。
拾荒者在这里更适合的名字是“拾荒工”,拣垃圾已经成为一种城市边缘产业。
一位老人独自死在这座垃圾山上。老人的院子是从垃圾山上开辟出来的,依垃圾山而建。
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官牛坊村(40°09′06″N 116°22′14″E) 这座垃圾场就在一条小河的边上,河水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垃圾的污染。而附近的奶牛养殖场每天都在河里饮牛,喝足了水的奶牛照例扫荡一遍垃圾场,搜寻可吃的东西。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地西区)(39°45′09″N 116°29′35″E)农田已被废弃,地下的沙子遭到有权势者疯狂盗挖,建筑垃圾立即尾随而来;一年后,大坑已经被垃圾填平,而新的大楼业已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