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储存设备需要使用大约80万个原子来存储1比特的数据,不过IBM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他们可以将1比特数据的储存单元降低至12个原子,毫无疑问,这铁定是世界上最小的磁性储存设备了。
以磁介质为储存媒介的储存设备中有许多铁磁性原子块,现在的储存设备需要使用大约80万个原子来存储1比特的数据,不过IBM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方法,他们可以将1比特数据的储存单元降低至12个原子,毫无疑问,这铁定是世界上最小的磁性储存设备了。
在此之前,物理学家们并不知道在量子理论的范畴里,他们能够制作出多小的磁性储存设备,因为过小的磁性原子连接(比如8个磁性原子)会十分不稳定。储存设备内的数据一般采用的是铁磁性结构,而IBM的12原子最小存储设备使用的是反磁性结构,避免原子间互相干扰。因为在磁性结构下,12个原子组成的块产生大的自旋,这种自旋进而会影响到周围原子块的自旋,破坏原子块之间的独立性。而反磁性结构的原子不会产生大的自旋,所以原子块之间可以靠得很近。
由12个原子为基本单位的储存设备肯定要比现在市面上的设备小很多,但是这种技术在几十年内都很难实现商业运用。首先,研究人员是在1开(0开即为绝对零度)的实验环境下,才得到了12个原子的稳定结构。IBM研究人员安德里亚斯·海因里希(Andreas Heinrich)认为,若是在室温下进行这种实验,则存储1比特应该需要150个原子。再者,实验室内也许可以得到这种结果,但是如何经济实惠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呢?这应该是摆在学者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
感想:希望能尽早投入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