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发帖,不造小鱼缸还有人写不,前两周上来看好像还有,那我也来一发。
哎,事到如今还不忘小鱼缸,我也是蛮拼的。[挥手.gif]
昨天和舍友聊到方言问题,前阵在朋友圈也是大兴方言测试。
忽然发现我对自己家乡真的没什么归属感。
舍友说开始听你打电话以为是在和同学聊天,后来才发现是和父母打。
是啊是啊,我打电话一律普通话,不同的只是对方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闺蜜死党老师同学……
大概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家乡方言很土,没有语言环境也就一直没学会。
来大学之后每每同学问我你们那边方言怎么说我都很囧_(:з)∠)_完全不会的好吗。
后来发现我这种情况大概也不是一个人。
小时候家人达成共识为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家都讲普通话……于是我爸妈讲普通话,姥姥原本就是极淡极淡的川普(嘛,北方教书的老师普通话还是很赞的),爷爷奶奶是青岛味儿普通话。
也难为我了,脑子里居然从未意识到他们有口音区别,无差异转换成标准普通话。
噢,后果是,我被东北人带走不要太容易哦亲。
一个四川家庭和一个青岛家庭能培育出东北口音的济南小朋友,我也是蛮拼的。
大概因为家庭环境,我对家乡的概念其实很混乱。爷爷奶奶的老家早都没人了,老一辈就去了青岛。莫言拿诺奖前,你们大概永远不造一个地方叫高密,我也不会说,因为我也没去过(好吧可能你们现在也不造)。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是属于远方那个川蜀之地——论小朋友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谁让我一直和我姥姥亲呢么么哒。
虽从小在一个城市长大,爸妈也在这个城市长大,可妈妈是非典型川妹子,爸爸小时全国到处跑。家人不讲方言,学校小朋友都说普通话的情况下,我真真点儿身为这城市人的自觉都无。
后来来了异乡,慢慢学会了吃辣,学会了这里方言。不说普通话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我是本地的。(一说就露馅儿,都猜我是北方的,泥煤啊,不要歧视本地人的普通话好吗2333)
待久了,归属感这东西变得很模糊,甚至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半个川妹子加半个山东汉子的合成体——哦,虽然事实也的确如此。
不过还是敏感听出对方口音,如果对方是个山东人。
还是会在别人夸山东人仗义豪爽的时候默默暗爽。
也还是会发现无论如何我的异乡方言已熟练过家乡话。
所谓第二故乡。
但人在异乡的感觉无论如何也抹不去,因为家不在此。
大概故乡于我并非一个确切的地名,而是家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家人才是我唯一的牵挂。
曾经总觉得自己不恋家,现在才发现有些牵挂永远存在,纵使决心不回去在外闯荡,也舍不去心底的那一点归属感。
就好像,我是那飘荡的风筝,爸妈是牵着细细长线,放风筝的人。
让我不会迷失,让我安心向前。
—THE END—
P.S.: 明明是个唧唧歪歪吐槽帖,怎么写到最后向给爸妈表白的情书,哎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