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
阳光懒懒地从树叶的间隙中穿过,照到了同样懒懒地我的身上
我仰躺在柔软的青草地上,将手中的书盖在脸上,在暖风的吹拂中,闻着鼻尖的丝丝墨香,意识渐行渐远……
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头悬梁,锥刺股,诵读圣贤书。
君不见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于是便有了“寒窗苦读”这个词,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持着这些读书人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在苦读上?历代文人的执着,又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朝一日能踏上那四四方方的地砖,能见到遥坐在紫禁城内的帝王,能站在大殿之上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我想,不仅仅是这些支持着他们的苦读吧?更多的是因为与书中的那些故事,以及那些写故事的人的故事产生的共鸣,使他们无论是身居庙堂之高,亦是处在江湖之远,手中断然会捧着一本说,一本足以成为他们精神支柱的书。
夜未央
夜未央,人离殇,空余恨,末相忘
诗歌一直是我的最爱,无论是几千年前颠簸在春秋时期战场上,还是装在李白的酒葫芦里,还是傍着台湾知性女子席慕容的一支笔杆,诗歌的花朵处处绽放,肚腹中散发着无限墨香的历代文人们的精神亦随着诗歌花朵的绽开,在历史洪流流经的地方传播着。
翻动着一页页装订起来的诗歌集,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脑袋里揣测着写下这些文字的大师们当时是一种怎么的心情,是喜?是忧?是愁?是无奈?是彷徨?……
翻动着一页页装订起来的诗歌集,双手在纸张上轻抚,感受着当时他们生活的情景,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着人生百味。
望海潮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望海潮,北宋的刘永望的是钱塘江大潮,我望的则是历代文学史的小说,传递在市井酒家里的明清小说,游移在五四运动古文换新文的白话小说,风靡在现代社会的通俗小说,每一个时期段,总会出来那么一些人,一些写书,看书,品书,论书的人,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我们可以在闲暇之余跟随刘姥姥逛逛大观园,在咸亨酒店向孔乙己讨一颗茴香豆吃,看着小燕子在皇宫里和容嬷嬷斗智斗勇,在襄阳城里看着杨过与小龙女一起离去……望海潮,望的就是书海潮,让自己的在书海潮快乐中畅游。
春出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的这二句诗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
其实这不仅是描写春晨的生机盎然,更是对思想文化应做多方交流的一种期盼,是对文坛上能百家争鸣的期盼。
古人曰:书中的黄金屋,书中的千钟粟,书中的颜如玉,书是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载体,古有唐玄奘西天取经,现有莘莘学子留学潮,大家纷纷外出,跳出只读自己书的圈子,勇于与他国交流,书,起着决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书让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智慧,懂得了友谊。书韵,你体味到了多少?
[ 此贴被476248859在2009-05-03 19:42重新编辑 ]